云南省永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4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321
2023-08-10
43頁
7.13MB
1、永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要求,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云南工作的“三個定位”為統領,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區、興邊富民示范區、國家可持續發展示范區建設,著力提升永德縣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特 編制永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永德縣空間發展的指南,是對云南省、臨滄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及空間發展戰略的細化落實,是實施空間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政策,是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管理、整治修復的行動綱領,是編制2、鄉鎮國土空間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的基礎,為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提供基本依據。規劃范圍與期限縣域行政轄區內3220.75平方公里。規劃范圍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期限確定戰略定位與發展目標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塑造穩定高產農業空間維育山清水秀空間營造品質宜居城鄉空間塑造多元特色魅力空間保障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共建幸福宜居品質之城建立規劃實施保障機制確定戰略定位與發展目標確定戰略定位與發展目標1.1戰略定位圍繞云南省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三個定位以及云南省“3815”戰略目標,落實云南省主體功能區規劃3、臨滄市沿邊城鎮帶規劃、臨滄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等對永德縣的定位和要求,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確定永德縣的發展定位為:1.2發展目標 生態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得到嚴格落實“三山四水”的生態功能得到顯著提升 產城融合示范帶動,高原特色產業鏈延長,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壯大提質,融入口岸經濟得到突破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明顯改善 自然與歷史文化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 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建成 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得到實現 自然與歷史文化資源特色魅力充分彰顯 城鎮空間更加集約高效 全面建成通邊達關開放前沿城市、生態綠色發展示范區、鄉村振興示范縣、高原特色農業強縣 國土空間4、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實現 區域協同、城鄉融合、山水林田湖草有機融合的格局全面形成 農業生產全面實現現代化,城鎮品質得到極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特有的文化特色全面彰顯,全面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1.3開發保護戰略1區域協同以“五個融入”主動服務和融入中緬印度洋新通道。加快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體系構建;著力培育發展進出口加工企業融入口岸經濟;積極融入大滇西旅游環線建設。2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落實全域全要素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要求。加強國土山川綠化,推進礦山修復;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加快一二三產融合;推進新能源建設、“風光水儲一體化”建設、林業碳匯交易,構建綠色能源產5、業體系。綠色發展3創新引領服務和融入臨滄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以創新驅動,構建永德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向中高端、加工基地轉變,提升產業發展現代化水平。人文復興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加大茶文化資源、俐侎文化資源、山水生態資源等的挖掘、整理、保護及開發力度,增強永德人民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45城鄉融合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統籌推進“五城同創”。推進實施綠美城市建設項目,加快建設智慧城市;打造現代化綠美小康村,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6品質提升聚焦“宜居、韌性、創新、智慧、綠色、人文”等要素,統籌推進健康縣城、美麗縣城、文明縣城、智慧縣城、幸福6、縣城建設,將永德打造成“一城山色半城水,十里櫻花八里湖”的健康生活目的地。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2.1區域協同發展主動服務和融入中緬印度洋新通道,積極融入“耿馬-滄源-鎮康-永德”沿邊城鎮帶建設,構建“北通、東聯、南優、西接”的對外開放空間格局,實現區域生態協同、交通協同以及產業協同。2.2統籌劃定三區三線生態保護紅線【65663.13公頃】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在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前提下,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永久基本農田【38259.85公頃】嚴格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保障國家糧7、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確保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減、質量不降、布局穩定。城鎮開發邊界【1415.52公頃】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加強與水體保護線、綠地系統線、基礎設施建設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線等控制線的協同管控。2.3 構建開發保護新格局構建“一城兩軸三鎮四帶”“一城兩軸三鎮四帶”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依托德黨湖開發與發展康養產業,打造宜居康養縣城一城一城 永德(鏈子橋)至耿馬(勐簡)高速公路 鳳慶至永德高速公路兩條交通作為經濟發展主軸兩軸兩軸 永康鎮規劃建設為光伏小鎮 小勐統鎮規劃建設為山水田園小鎮 勐板鄉規劃建設為忙肺古茶鎮三鎮三鎮 大雪山鄉-崇崗鄉堅果產業示范帶 德黨鎮-永康8、鎮-小勐統鎮新能源發展示范帶 大雪山鄉-永康鎮-勐板鄉鄉村振興示范帶 烏木龍鄉-亞練鄉-班卡鄉-大山鄉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帶四帶四帶2.4 國土空間規劃分區與管控是永久基本農田相對集中需嚴格保護的區域,占國土面積的15.71%。農田保護區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相關管控要求,鼓勵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整治,提高永久基本農田質量。農田保護區是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敏感脆弱、必需強制性嚴格保護的自然區域,即生態保護紅線集中劃定的區域,占國土面積的20.39%。按照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保護地相關要求相應要求實行嚴格管控。生態保護區是生態保護紅線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9、設的自然區域,占國土面積的14.82%。嚴格遵守河道、天然林、公益林等各類生態空間保護要求,實施生態治理,優先保障生態環境建設和發揮生態效益的土地供給。生態控制區即城鎮開發邊界圍合的范圍,是城鎮集中開發建設并可滿足城鎮生產、生活需要的區域,占國土面積的0.44%。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理方式,合理安排規劃指標和年度計劃,統籌增量與存量用地,促進土地節約利用。城鎮發展區為農田保護區外以,為滿足農業發展和農民集中生活及生產配套為主的區域,占國土面積的35.18%。以促進農業和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為導向,統籌協調村莊建設、農田和生態保護,鼓勵開展農業特色產業配套設施建設和村10、莊建設整治;嚴禁集中連片的城鎮開發建設。鄉村發展區即以能源基地、國家規劃礦區或區域優勢特色礦產為主、資源儲量大、資源條件好、具有開發利用基礎的礦集區,占國土面積的13.46%。礦產能源發展區內嚴格礦產資源開采規劃準入管理,嚴禁在永久基本農田以及生態保護紅線、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地等環境敏感區、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內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礦產與能源發展區塑造穩定高產農業空間塑造穩定高產農業空間3.1構建高原特色農業空間永康河流域現代農業發展區山地林茶農業發展區、南汀河低山河谷綠色農業建設區、農旅融合發展區四區環三寶山茶葉產業經濟帶、環棠梨山生態產業經濟帶、環大雪山生物產業經濟帶三帶發展以糧食為基礎,茶11、葉、烤煙、甘蔗、核桃、堅果、訶子、芒果等多個產業并存的高原特色農產品主產區多節點圍繞“果糖茶菜煙畜”“果糖茶菜煙畜”等高原特色優勢產業,按照“大產業“大產業+新主體新主體+新平臺”新平臺”的發展思路,構建“四區四區三三帶帶多點”多點”的綠色現代農業空間格局。嚴格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嚴格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加強永久基本農田用途管制:重點用于糧食作物種植。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占用補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在后期建設中確實難以避讓的必須經嚴格的論證、審批手續。全面落實一般耕地用途管制全面落實一般耕地用途管制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場12、品及飼草飼料生產。全面實施耕地“進出平衡”: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及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的,應當通過土地整治途徑,補足同等數量、質量的穩定耕地落實“進出平衡”。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各類非農建設選址布局盡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確需占用的,按“先補后占”和“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的要求,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責任。落實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落實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嚴格落實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任務,全縣總劃定40821.73公頃,其中糧食生產功能區22069.64公頃,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18752.09公頃。3.2 嚴格耕地保護、保障糧食安全全13、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嚴格保護耕地,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的決策部署。通過實施鞏固提升耕地質量和開發耕地后備資源等措施進一步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維育山清水秀空間維育山清水秀空間4.1 構建綠色生態格局構建“三屏三廊多節點”“三屏三廊多節點”的生態安全格局 大雪山生態安全屏障 棠梨山生態涵養屏障 三寶山生態保護屏障三屏三屏三廊三廊多節點多節點 勐波羅河大勐統河生態保護廊道 永康河德黨河生態保護廊道 南汀河生態修復廊道 以國家公益林、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地、水蕨生態保護點為主的重要生態節點永德大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5717.53公頃,占自然保護地面積的63.14、89%,其中核心保護區面積12903.82公頃,一般控制區面積12813.71公頃。4.2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建設自然保護區建設自然保護區云南永德棠梨山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4535.53公頃,占自然保護地面積的36.11%。建設風景名勝區建設風景名勝區將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自然景觀劃入自然保護地,建設自自然保護區為主體、風景名勝區然保護區為主體、風景名勝區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4.3 重要生態資源保護加強林草濕地保護,持續推進退耕還林還草、荒山植樹造林、城鄉綠化美化行勱等綠化造林項目,提升林草植被覆蓋度、森林蓄積量,提升陸域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加強林業資源保護加強林業資源保護提高森林覆蓋15、率全面加強天然林保護和森林經營持續強化公益林管理推進國家木材戰略儲備林建設嚴格保護監管林地提高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和生物量全面保護天然草原加快退化草原治理修復加強草原保護與修復加強草原保護與修復加強濕地保護與修復加強濕地保護與修復健全濕地保護體系加強濕地生態修復提升濕地管理能力4.4 實施重點區域生態修復加強天然林保護,森林撫育、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修復退化林,強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各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低、陡坡地集中等區域,主要涉及崇崗鄉、班卡鄉、勐板鄉、小勐統鎮森林生態修復積極開展重點河湖生態治理與修復,改善水生態環境;持續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重點河湖生態治理與修復工程、濕地保護工程、山洪溝16、治理工程、河道治理工程等,主要在南捧河、忙東河、南榨河、南景河等小流域實施水環境和水生態修復實施自然保護小區建設行動;加強野生動植物資源監測管護;加強外來入侵物種管控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以及濕地公園、國家公益林等為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重點區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持續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改善水土條件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區、生態清潔型小流域綜合治理等,主要在崇崗鄉、大山鄉、德黨鎮、烏木龍鄉、亞練鄉實施水土流失治理加強石漠化綜合治理,提高石漠化治理水平主要在小勐統鎮、勐板鄉、崇崗鄉等石漠化重度和中度區域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項目石漠化治理主要在亞練鄉、烏木龍鄉、德黨鎮17、大山鄉、永康鎮、班卡鄉等災害(隱患)點分布密集,危險程度較大,威脅人口較多,對重要基礎設施、重要經濟區、風景名勝區、重要農業區等影響較大區域因地制宜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地質災害防治主要在亞練鄉、永康鎮、小勐統鎮、德黨鎮等需要生態修復的礦山點區域進行歷史遺留礦山修復和在產、在建、停產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程礦山生態修復營造品質宜居城鄉空間營造品質宜居城鄉空間5.1 城鎮體系構建城鎮空間結構中心城鎮中心城鎮 永康鎮、小勐統鎮、勐板鄉重點鎮重點鎮 崇崗鄉、亞練鄉、大山鄉、班卡鄉、烏木龍鄉、大雪山鄉一般鄉鎮一般鄉鎮城鎮職能分工綜合型綜合型工貿型工貿型農業型農業型旅游型旅游型 德黨鎮: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8、永康鎮 小勐統鎮 大雪山鄉 烏木龍鄉 德黨鎮 勐板鄉 崇崗鄉 亞練鄉 大山鄉 班卡鄉5.2 鄉村振興與村莊布局01分類推進村莊建設,引導村莊布局優化加快推動與城鎮公共服務設施的共建共享,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承接城鎮人口和功能外溢,保障一定規模的新增建設用地。集聚發展類集聚發展類在原有規模的基礎上有序推進改造提升、進一步提高村莊綜合配套水平,保障一定規模的新增建設用地。實施村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用好各類存量用地幵從嚴控制建設用地增量。嚴格保護傳統村落,深入挖掘村莊歷史文化與特色要素,適度發展鄉村旅游和特色產業,保障一定規模鄉村產業發展需求。搬遷撤并類搬遷撤并類嚴格限制新建、改擴建活勱,突出生態保19、護不修復,加強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空心房”整治、廢棄地的復墾利用等項目的安排。特色保護類特色保護類整治提升類整治提升類城郊融合類城郊融合類5.2 鄉村振興與村莊布局以產興縣,促進鄉村振興全面實施“563”發展計劃,重點發展“6+1”產業。02加快促進產業聚集,做強園區經濟打造永德臨滄堅果產業集聚區,包括臨滄堅果產業園、永德古茶產業園、大雪山鄉村振興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的建設。打造世界一流打造世界一流“堅果之鄉”“堅果之鄉”打造“云南省蔗打造“云南省蔗糖生產重要基地”糖生產重要基地”打造打造“中國一中國一流熟茶流熟茶產業產業”“冬春蔬菜重“冬春蔬菜重要產區”要產區”烤煙產業烤煙產業畜牧業(肉牛畜牧20、業(肉牛養殖)養殖)新能源產業新能源產業123456塑造多元特色魅力空間塑造多元特色魅力空間6.1構建歷史文化保護與展示格局建立以傳統村落為核心,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為節點,非物質文化遺產為補充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傳統村落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舊城、紙廠、大忙簡、班卡、二道橋5個中國傳統村落。1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1項省級項目2項市級項目15項縣級項目138項6.2塑造全域特色風貌格局 形成“三山四水相擁、雙城多點嵌入、一軸五廊聯動三山四水相擁、雙城多點嵌入、一軸五廊聯動”的總體特色風貌結構。全域推進綠美建設,厚植生態綠色發展底蘊圍繞“美麗中國、綠美云南、醉21、美臨滄、果香永德”“美麗中國、綠美云南、醉美臨滄、果香永德”的綠美定位,堅持綠美建設與“五城”同建。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以中心城市帶動綠美城鎮、綠美社區、綠美鄉村、綠美交通、綠美河湖、綠美校園、綠美園區、綠美景區建設。6.2塑造全域特色風貌格局包括湖濱風貌區、田園風貌區、現代產業風貌區、民族特色風貌區、山地特色風貌區、自然山林風貌區六大特色分區,確定風貌指引,分非建設空間、建設空間提出管控要求。全域塑造六大特色風貌分區六大特色風貌分區保障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保障重大基礎設施建設7.1打造綜合交通體系主動服務與融入中緬新通道海公鐵聯運,構建多元化的綜合交通樞紐及集疏運輸體系,提速互聯互通。類型名22、稱鐵路臨滄至芒市鐵路、云縣至永德至鎮康鐵路高速公路鳳慶永德高速公路、永德鎮康高速公路、永德(鏈子橋)至耿馬(勐簡)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德黨永康二級公路G219線(臨滄龍鎮橋至永德戶乃公路)、G219線(云南永德(戶乃)至鎮康(白巖)段)、省道S235鳳慶勐佑至耿馬勐永公路、S331(烏木龍永康)、小勐公路(小勐統勐板大山鄉班卡勐旨)、永班段(班卡鄉至永康南橋河橋)、永德通用機場進場道路、縣城三環路(勐汞村松林村熱水塘村大草壩村)、小勐統永康、永德縣大雪山南景河至大雪山螞蟥箐二級路7.2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建立“縣級一鄉鎮一中心村(社區)一基層村”的四級公共服務體系。縣級縣級以德黨中心城區、永康鎮區為重23、點區域,打造高質量、高等級的文化、教育、體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構建一小時生活圈。分布于各鎮鎮區和鄉駐地,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務,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主要承擔各鄉鎮的行政、文化、體育、醫療等服務功能。以15分鐘社區(鄉村)生活圈為單元進行打造,鼓勵通過合并設置、開放共享等方式,促進公共服務設施集中布局。主要承擔社區(村委會)的行政、文化、基礎教育、體育、醫療等綜合服務功能。基層村級公共服務點主要滿足基本生活需求,承擔健身場地、村衛生室等服務功能。鄉鎮級鄉鎮級中心村(社區)中心村(社區)基層村基層村7.3健全市政基礎設施構建布局合理、設施配24、套完備、綠色低碳、智慧高效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根據人口預測成果,采用城市綜合用水指標法預測供水量,并對縣域各鄉鎮近期、遠期供水廠做出規劃。污水體系中心城區規劃新建第二污水處理廠;其余9個鄉鎮各新建一座污水處理廠,9座污水處理廠近期處理總量1.74萬m/d,遠期處理總量2.63萬m/d。結合最大用電負荷預測情況及工業用電區域實際需求,規劃電網新建或擴建增容工程;提高市話、農話普及率、裝機總量,并規劃2035年有線電視用戶約為3.53萬戶。保留中心城區 LNG 氣化站,遠期增加 50m儲罐1個;新增永康鎮LNG氣化、加氣合建站 1 座;新增LNG 撬裝氣化站(含瓶組)8 座。環衛體系新建永德縣垃圾25、處理設施焚燒廠,并對10個鄉鎮鎮區及勐底農場管委會配置生活垃圾收轉運設施;實施鄉鎮鎮區公廁改造建設、行政村村委會所在地公廁、自然村公廁建設及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建設。燃氣體系電力電信體系供水體系7.4構建防災減災體系按照“平災結合、平戰結合、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快速反應、措施有效”的原則,在完善單一災種防御能力的基礎上,建立和健全永德縣災害應對韌性體系,有效保護人民生命財產。抗震防災永德縣全域抗震設防基本烈度為度,其中中心城區、永康鎮、小勐統、勐板、亞練、烏木龍等設計基本地震動加速度值為0.20g;崇崗鄉、大雪山鄉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30g。所有建設工程必須按此抗震設防標準進行抗震設防。防洪26、排澇南汀河、永康河、南捧河、勐波羅河以及大勐統河等主要河道確定為10年一遇行洪標準,德黨河、永康河穿越城區段按20年一遇設防,南橋河、烏木龍河穿越鎮區段按10年一遇設防。消防規劃構建“1+2+7”的消防基礎設施體系,規劃保留中心城區現狀一級消防站,于永康鎮和小勐統鎮新建1處一級鄉鎮專職消防隊,于勐板、亞練、烏木龍、大雪山、班卡、崇崗和大山等7個鄉鎮各建設1處鄉鎮志愿隊。人防工程中心城區(德黨)和重要發展區(永康)為一級防護區,是人民防空工程重點發展區域;其他鄉鎮(小勐統、勐板、亞練、烏木龍、大雪山、班卡、崇崗和大山)集中建設區為二級防護區。共建幸福宜居之城共建幸福宜居之城8.1合理劃定中心城區27、范圍規劃劃定永德縣中心城區具體范圍為:西至棠梨山山腳,南至德黨湖南岸,東、北至313線,總面積約1488.50公頃。1488.51488.50 0公頃公頃城鎮開發邊界城區范圍中心城區范圍8.2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構建“一軸兩翼五區”“一軸兩翼五區”的城市空間結構。沿永康路形成的城市發展軸線一軸 棠梨山 臥佛山兩翼 老城生活片區 城市新區 綜合服務區 物流倉儲區 休閑娛樂區五區8.3完善中心城區主干道路網構建“兩橫兩縱兩橫兩縱”的主干道路體系 德興路 永安路兩橫 永順路-永平路 永康路兩縱8.4塑造藍綠開敞空間形成以城市林蔭路為綠網框架,以公園、廣場、口袋公園為以城市林蔭路為綠網框架,以公園、廣28、場、口袋公園為亮點,以小區和單位庭院綠化為依托亮點,以小區和單位庭院綠化為依托,點、線、面有機結合,各具特色的城市園林綠化體系和山水空間格局,建設成“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美麗大花園。踐行“公園城市”“公園城市”理念,扎實推進“六增”行動,以“小切口”推進,發展月季“大產業”,打造“月季之城”“月季之城”。8.5塑造中心城區特色風貌形成“一核四心、兩軸六片、四廊楔入”“一核四心、兩軸六片、四廊楔入”的城市設計總體框架。一核一核德黨湖生態綠核四心四心市民文化之心茶文化主題之心行政文化之心民族聚落之心兩軸兩軸永順路形象展示軸永康路形象展示軸六片六片茶文化特色風貌區宜居特色風貌區核心特色風貌區老城特29、色風貌區湖濱特色風貌區民族特色風貌區四廊四廊四條東西向的生態景觀廊道8.5塑造中心城區特色風貌打造“一城山色半城水,十里櫻花八里湖”“一城山色半城水,十里櫻花八里湖”的生態美景。兩山兩翼為棠梨山、臥佛山一水德黨湖,位于永德縣城東部片區,南北向分布一城池康養基地-永德縣城德黨湖環湖生態走廊建立規劃實施保障機制建立規劃實施保障機制建立規劃實施保障機制臨滄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臨滄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永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永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專項規劃銜接上位規劃要求,統籌建立縣級-鄉鎮級“兩級”、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三類”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實現層層傳遞,指導具體空間利用和項目建設。規劃傳導實施保障邊界內:控制性詳細規劃邊界外:村莊規劃德黨鎮與縣級合并編制其他9個鄉鎮單獨編制特定區域(流域)特定領域銜接落實發展單元指引發展單元指引橫向傳導完善規劃編制體制健全規劃管理體制提高規劃實施的協同性與積極性強化規劃權威性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9
14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