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田東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4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359
2023-08-10
40頁
52.77MB
1、田東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百色市東南部,右江河谷中心地帶,是百色起義的策源地和右江蘇維埃政府所在地。境域形似一個巨大的芒果,恰與被譽為“中國芒果之鄉”巧合,物華天成。田東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以下簡稱規劃)是對廣西及百色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落實和深化,是縣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行動綱領,是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為促進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及實施高效能治理提供空間保障和政策支持。規劃一經批復,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前言PREFACE 田東縣生態旅游資源豐富,擁有棋盤灘、摩天嶺、龍須河、2、蓮花山等秀麗獨特的自然景觀。蓮塘十里香棋盤萬年局田東農產品品牌享譽國內外,種植芒果已有百年歷史,以“八香”、“五果”等為代表的農業特色產品久負盛名,更擁有“中國芒果之鄉”的美譽。八香處處覓金芒陣陣香田東是壯族“嘹歌”的發祥地,是中國民間文藝之鄉,有嘹歌、排歌、儂歌等山歌,更有瑤族金鑼舞、嗩吶曲音樂等,民間文化活動豐富多彩。金鑼舞人醉天臺歌客狂田東擁有高嶺坡古人類遺址和布兵盆地洞穴遺址群,是古人類的繁衍地。同時也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和右江工農民主政府的誕生地,是國家 12 個紅色旅游的重點景區之一。古寨聽馬蹄百谷見戰旗田東印象TIANDONG IMPRESSION 天賦田東美,地道芒果香,紅城古3、韻存,秀美壯鄉 人龍須河濕地公園摩天嶺金鑼舞芒果規劃范圍與期限PLANNING DURATION AND SCOPE規劃范圍規劃期限規劃范圍為田東縣行政轄區,包含 10 個鄉鎮。縣域國土面積2811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區面積64平方公里。規劃范圍圖規劃近期年至2025年規劃目標年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2021-2035 年目 錄CONTENTS1明確目標,打造富有競爭力的中國芒果之鄉2開發開放,構建新時代新格局3品質生活,建設宜居宜業之城4均衡配置,建設高效、便捷、安全韌性城市5實施保障,提升全域國土空間治理能力明確目標,打造富有競爭力的中國芒果之鄉A CLEAR GOAL CREA4、TE A COMPETITIVE MANGO HOMETOWN IN CHINAPART11.101發展定位目標愿景建設桂西生態工業及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商貿物流特色小鎮建設全國具有影響力的鄉村振興改革示范區常住人口 36 萬人,城鎮化率 50%建成桂西生態工業及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建成右江流域文化旅游及商貿物流重鎮建成全國具有影響力的鄉村振興改革示范區常住人口 43 萬人,城鎮化率 62.80%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百色核心示范城建成桂西地區開發開放示范城1.101目標愿景1.101空間戰略 三產融合與產業升級戰略3以特色農業、綠色化工為基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積極對接成渝經濟圈、南5、寧都市圈,利用節點優勢,將交通優勢轉變為商貿物流產業新優勢。國土空間安全升級戰略1嚴守底線,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嚴守底線,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高質量新型城鎮化戰略2 魅力田東品質提升戰略4 嚴格保護耕地,落實耕地“雙平衡”,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落實百色市“一廊兩屏、多脈多點”生態格局,嚴守生態底線。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不斷提升生態碳匯能力,提高區域綠色發展承載能力。主動融入右江河谷城鎮帶、左右江革命老區核心城市建設,加快與百色市中心城區一體化聯動發展,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和帶動能力。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形成縣城鄉鎮協調發展的城鎮空間布局。推6、進縣域“強弱項補短板”,打造以人為本的城鄉人居環境和高效集約的支撐系統。堅持產業強縣,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推進工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集群化、鏈條化發展,激活國土空間高質量發展動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綠色工業、積極提升商貿服務、物流、文化旅游、大健康等現代服務業。傳承田東壯鄉文化、紅色文化、歷史文化和非遺文化,挖掘芒果文化價值。積極打造全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廣西現代農業休閑觀光基地、古人類科普教育基地、地質奇觀體驗探險基地,推動全縣文化旅游業蓬勃發展。提升全域空間品質和城鄉風貌,形成特色文化旅游格局。開發開放,構建新時代新理念新格局 DEVELOPMENT AND OPENING UP,7、TO BUILD A NEW ERA OF NEW CONCEPTS AND PATTERNSPART2百色市按照落實格局、整體穩定、局部細化、生態優先、功能優先的原則,將田東縣主體功能區局部區域細化至鄉鎮,將10個鄉鎮主體功能區細化為農產品主產區、城市化地區2 類分區。縣域主體功能分區圖嚴格落實上級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主體功能區定位朔良鎮、義圩鎮、那拔鎮、朔良鎮、義圩鎮、那拔鎮、江城鎮、印茶鎮、作登瑤族鄉江城鎮、印茶鎮、作登瑤族鄉平馬鎮、祥周鎮、平馬鎮、祥周鎮、林逢鎮、思林鎮林逢鎮、思林鎮1.102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縣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構建“一主兩翼三區四屏”多中心網絡化的總體格局中心城8、區、祥周鎮、林逢鎮、思林鎮依托右江河谷,打造右江融合發展主軸,延展城鄉聯動發展次軸、南北跨區域合作通道為南北兩翼。形成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區、北部土山復合農業示范區、南部石山復合農業示范區;構建縣域東西南北四個生態屏障,保障國土生態安全。1.102一主融,兩翼展三區四屏保安全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帶位置落實上級下達的耕地保護目標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優先將右江河谷兩岸優質集中連片耕地、南北片區糖料蔗集中連片種植區劃入永久基本農田。規劃期內,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抓手,重點聚焦右江河谷兩岸,鞏固提升糧食生產能力,保障田東糧食安全。生態保護紅線優先將廣西百色田東自治區級地質公園、廣西百色9、龍須河自治區級森林公園、公益林、飲用水水源地等具有重要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域及其他具有潛在重要生態價值的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強化生態保護、限制建設開發活動,提高空間可持續發展能力。城鎮開發邊界以“雙評價”為基礎,統籌生態保護紅線與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相協調,以“南北完善,重點向東、向西發展”的發展策略為導向,將集中連片城鄉建設用地劃入城鎮開發邊界,包括綠色化工循環產業園、桂西(田東)綠色現代林木產業園、農產品加工物流輕工業園,推動城鎮集約高效發展。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1.102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1.102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縣域國土空間控制線規劃圖北部土山復合農業示范區現代高效農業10、示范區南部石山復合農業示范區以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基地生產為重點,以點輻射區域,優化種植空間,生產管理,保障國家“南菜北運”重要基地建設。多基地三區構建“三區多基地”的農業生產格局縣域農業空間格局1.102打造現代高效農業空間嚴守耕地保護目標穩步提升耕地質量改善耕地生態環境1.102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強化耕地“進出平衡”,優化耕地空間布局,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提質改造,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提高耕地產能,確保耕地質量不降低。探索生態型土地整治,加強耕地污染治理,推動形成綠色循環、可持續的耕地生態系統。全面推行耕地保護“田長制”,實現管理全覆蓋打造現代高效農業空間“三位一11、體”保護耕地嚴格耕地用途管制推進國土綜合整治結合農業、產業等發展情況及實際需求,擬安排 6 類國土整治項目:05對于嚴格管控類土壤污染地塊實施耕地輪作休耕、退耕還林還草等風險管控措施。土壤污染防治03對布局雜亂、效益低下、功能退化顯著的低產低效農用地及未利用地改造為耕地。宜耕后備資源開發01按照“相對集中,連片推進”的原則,建設高標準農田,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高標準農田建設06優先對群眾意愿強、恢復成本低、后期好管護的速生林木種植區域進行土地整治,恢復為耕地。速生林整治04整理散亂、廢棄、閑置的農村居民點和工礦廢棄地,促進用地結構調整和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化利用。建設用地整治02加大中低產田改造12、和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耕地質量等別。耕地提質改造圖 例1.102強化農業生產能力現 代 特 色農 業 提 檔升級支撐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改善人居環境縣域國土綜合整治分區圖打造現代高效農業空間一 廊三 脈四 屏即右江流域生態廊道,由右江水系及右江河谷連片森林及農田組成的右江流域生態廊道。縣域共有四個東、南、西、北部生態屏障,提供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石漠化治理、林草植被恢復等生態功能。由主干河道組成的生態水脈網絡,保證生態穩定并提供生態遷徙廊道功能。構建“一廊三脈四屏”山清水秀的生態安全格局縣域生態空間格局1.102塑造山清水秀生態空間全域統籌,持續強化生態修復圖 例1.102縣域生態修復分區13、圖05采取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及土地復墾、水土污染和地下含水層破壞治理、污水處理工程修建等工程措施,推進礦山綠色發展。礦山生態修復07因地制宜地采用“以封山育林為主,造、退、沼、柜、移、輸 相結合模式”、“以產業轉型開發為主,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模式”、“以小流域為單元,生物治理和工程治理相結合模式”等措施。石漠化治理03自然恢復為主、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相結合,恢復濕地面積,提高濕地生態系統質量,合理配置水資源,維護濕地生態功能。濕地生態修復01以 25以上的坡耕地治理為重點,采取梯田及坡面水系工程、巖溶表層泉及地表水利用工程(塘壩、蓄水池)、巖溶落水洞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林和經果林建設等治理措施。水14、土保持綜合整治06以工程治理為重點,輔以搬遷避讓、監測預警等措施,群測群防。地質災害治理04實施水土保持、水源涵養區保護、流域防護林建設等水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行動,開展水體修復。水環境與水生生態修復02加強森林資源保護,推進自然保護地內的人工商品林有序退出和改造提升。加快推進造林綠化空間適宜性評估,明確造林綠化增值空間目標。森林生態修復塑造山清水秀生態空間1.102構建“一主三副三軸三區”的城鎮空間結構一主:縣城(平馬鎮)主中心三副:祥周鎮、林逢鎮、思林鎮三個縣域副中心三軸:沿右江河谷形成的東西向城鎮發展主軸、沿巴馬經田東至憑祥高速形成的東 側南北向城鎮發展次軸、沿 G243 和 X752 形15、成的西側南北向城鎮發展次軸 三區:右江河谷一體化發展區、北部經濟區、南部經濟區縣域城鎮空間結構規劃圖筑造集約高效城鎮空間02等級結構縣城縣城祥周鎮林逢鎮思林鎮印茶鎮朔良鎮江城鎮義圩鎮那拔鎮作登瑤族鄉重點鎮一般鄉鎮鄉鎮名稱規模等級類型50 萬以下1-3 萬1-3 萬1-3 萬1萬以下1萬以下1萬以下1萬以下1萬以下1萬以下綜合型工貿型工貿型工貿型農貿型農貿型農貿型農貿型農貿型旅游型筑造集約高效城鎮空間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圖品質生活,建設宜居宜業之城QUALITY OF LIFE,BUILDING AN ENCOLOGICAL LIVABLE CITYPART31.103形成“兩帶兩軸兩核兩片區”的空16、間格局 濱江景觀休閑帶:沿江景觀資源打造濱江景觀休閑帶。產業發展帶:工業用地、物流用地沿產業帶布置。城南的縣城綜合中心;舊城商業中心;東西發展軸:沿東寧路布置縣城主要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打造服務集聚軸。南北發展軸:依托恩隆大道和金芒大道引領縣城空間向南北腹地擴展。以田德鐵路為界,分為工業集中區和主城區。兩帶發展兩核驅動兩軸引領兩區聯動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圖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實現“內暢外達”的交通可達目標4 鐵路 南昆高鐵、南昆鐵路、田德鐵路、昆廈高鐵1高速 南百高速1水道 右江黃金水道(三級航道)N 樞紐 火車站田東北站(客運)、田東站(客貨混合)汽車站田東客運站 水運碼頭祥周作業區對外交通(417、+1+1+N)對內交通(6+5+9)六橫 形成北環路、工業南路、橫山大道、東寧大道、靖逸路、南環路六條貫穿東西的主干道。五縱 形成G243、金芒大道、恩隆大道、油城路-慶平路、錦江大道三條貫穿南北的主干道。九射 形成以百色大道、X752、G243、G324 等九條連接中心城區與各鄉鎮的放射性對外通道。構建“六橫五縱九射”的中心城區道路結構1.103中心城區道路交通規劃圖完善中心城區道路交通1.103文化設施縣級片區級社區級教育設施體育設施醫療設施社會福利設施文化娛樂中心、圖書館、博物館、青少年活動中心文化活動中心社區文化站、圖書室綜合體育中心、體育場、體育館體育公園、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健身步道18、健身活動場地、健身房社會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托兒所職業學校、高中高中初級中學、小學、幼兒園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專科醫院綜合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心城區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規劃圖構建“三級五類”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提供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構建“15 分鐘、5-10 分鐘”城鎮社區生活圈服務人口:規劃設置:服務人口:規劃設置:15分鐘5-10分鐘5 萬-10 萬人規劃到 2035 年,中心城區社區公共服務設施 15 分鐘慢行可達覆蓋率 80%以上,劃定 6 個15 分鐘社區生活圈,各社區生活圈基本配置社區服務、就業引導、住房改善、日常出行、生態休閑、社區防災6 類基礎保障型服19、務要素。0.5 萬-5 萬人規劃到 2035 年,中心城區鄰里級公共服務設施 5-10 分鐘慢行可達覆蓋率90%以上,各社區生活圈基本配置社區服務、生態休閑、社區防災 3 類基礎保障型服務要素。社區生活圈社區生活圈1.103提供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1.103生態綠環一廊結合自然資源要素分布,聯系山水,構建右江生態主廊道。兩縱沿百谷河與金芒大道形成生態景觀軸線,打造連續的景觀界面。一環構建聯系山水,貫穿城區內部,聯系商貿區、住宅區、公園以及產業園區的生態綠環。多點規劃建設各類城市綜合公園以及社區公園,作為綠地系統核心。中心城區綠地系統與開敞空間規劃圖打造“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公共空間1.20、103優化調整用地結構中心城區土地使用規劃圖中心城區用地布局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改造,加強綠色低碳建設,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提高舊城鎮建設水平,激發舊城鎮發展活力。采取合理措施疏散舊城鎮人口,對現狀居住用地、商業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等進行存量挖潛和整治更新。通過采取危舊房改造、棚戶區改造安置、老舊小區整治更新等措施,提升舊城鎮居住條件。推動舊村莊部分或整體更新工作的有序進行。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礎上,實施村莊部分或整體更新改造,包括危舊房改造、農村集體土地經營性開發、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完善、新型社區建設等。積極推進現狀閑置用地、閑置建筑、廢舊廠房的改造利用,結合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等工作,21、植入居住、商業、商貿、會展、文體等功能,促進舊廠礦“優二進三”發展,增強產業發展的質量和城市用地的綜合效益。舊城鎮更新舊村莊更新舊廠礦更新1.103推動城市有機更新均衡配置,建設高效、便捷、安全韌性城市BALANCED ALLOCATION TO BUILD EFFICIENT,CONVENIENT,SAFE AND RESILIENT CITYPART41.104加強縣域內外交通聯系,構建“四橫四縱四聯”縣域交通網絡通灣區:鐵路:南昆鐵路、南昆高鐵 高速:南百高速 水運:右江黃金水道接東盟:鐵路:田德鐵路 高速:憑祥田東巴馬高速公路聯景區:鐵路:昆廈高鐵 高速:憑祥田東巴馬高速、百色巴馬機場22、高速百色大道(田東段)-林逢-思林一級路、思林-江城二級路、思林-印茶-作登二級路、思林-田東-田陽(右江南側)義圩-那拔-縣城-作登二級路、朔良-縣城-印茶-江城二級路、那拔-朔良-林逢二級路、祥周-田陽二級路祥周-林逢一級路、江城-作登、作登-祥周、朔良-那拔二級路聯絡線“四橫“四縱“四聯“縣域綜合交通規劃圖完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健全綠色智能、城鄉一體的市政設施體系縣域基礎設施規劃圖給水工程燃氣工程供電工程電信工程排水工程環衛工程加快完善輸配管網體系,建設以管道天然氣為主,瓶裝液化石油氣為輔的燃氣供應體系。優化節水措施、加強水資源保護、構建縣、鎮、村三級城鄉一體多水源供水體系,提升縣域供水23、安全。加快城鎮雨、污管網建設和處理設施提質升級,結合流域環境綜合治理,大力推進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完善鎮級垃圾轉運體系,推進村收-鎮運-縣處理的縣域垃圾收運處理模式,實施垃圾分類、處理,較少能源消耗,提高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完善縣域輸電網絡,加快鄉鎮電網建設和新一輪農網升級,大力發展多元化清潔能源建設,構建安全、可靠、綠色、智能、高效的全域供電網絡。科學布局電信、廣播、電視等通信線路,加快推進高速光網、5G 移動網絡等新一代信息通訊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智慧城市服務能力。市政設施承載力1.104完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構建“縣級-鄉鎮/集鎮-村/組”三級城鄉生活圈1.104文化娛樂縣級鄉鎮/集鎮村/24、組教育設施體育設施醫療衛生社會福利圖書館、博物館、青少年活動中心鄉鎮文化活動中心、文化活動室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綜合體育中心、體育場、體育館鄉鎮體育中心、室外健身活動場地健身廣場社會福利院養老院、老年活動室、老人日間照料中心老年活動室、老人日間照料中心職業學校、高中小學、初中、幼兒園幼兒園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專科醫院鄉鎮衛生院、衛生服務站衛生室構建便捷高效均衡的城鄉公服體系1.104精準發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現代特色農業體系加快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打造現代特色農業集聚高地現代特色種植業穩定糧食生產;扶持發展有機蔬菜;做強芒果、香蕉等優勢產品。建立油茶良種苗木培育基地;發展林下經濟、道地中藥材、竹25、子種植等。高效林業保 護生豬養殖基礎產能;積極發 展牛、羊、禽及水產養殖業。建設特色高效農業基地和核心示范區;建設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現代生態養殖試驗示范區現代服務業體系構建以現代物流和紅色旅游為龍頭的服務業體系 打造鄧小平足跡之旅-全國紅色旅游目的地 芒果主題鄉村旅游目的地 古人類文化科考探秘教育基地等 打造鄧小平足跡之旅-全國紅色旅游目的地;芒果主題鄉村旅游目的地;古人類文化科考探秘教育基地 健康養老產業 城鄉生活服務產業 教育文化產業 商務服務業等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產業加快發展重點服務業積極發展其他服務業 生產服務 現代物流 文化旅游 生活服務構建現代特色農業、以26、綠色化工為核心的現代綠色工業及以現代物流和紅色旅游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將田東打造成為“現代特色農業集聚高地、新型工業化體系產學研基地、桂西重要的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休閑旅游魅力家園”。中心城區產業發展核綠色化工循環產業園桂西(田東)綠色現代林木產業園農產品加工物流輕工業園新材料產業園綜合物流園思林紙漿產業園右江河谷工業發展帶現代綠色工業體系構建以綠色化工為核心的現代工業體系,打造新型工業化體系產學研基地一核一帶六園中心城區產業發展核心依托田東縣工業園區打造現代化產業集聚平臺。右江河谷工業發展帶依托南昆鐵路、南百高速和右江黃金水道形成的交通走廊,串聯河谷四鎮產業園區。綠色化工循環產業園、農產27、品加工物流輕工業園、桂西(田東)綠色現代林木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綜合物流園和思林紙漿產業園04精準發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縣域工業布局規劃圖1.10404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支撐全面鄉村振興發展一二三產融合培育農業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打造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新載體新模式。公服設施建設建立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機制,強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縣鄉村統籌。美麗鄉村建設實施鄉村風貌提升行動,積極打造一批鄉土氣息濃郁、地方特色鮮明的村莊風貌。生態環境修復深入實施重點生態工程,強化生態系統保護和系統修復。傳統文化保護推動各類鄉村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利用,培育鄉土文化品牌,塑造農村文化生態。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28、實現。建成全國具有影響力的鄉村振興改革示范區。加快構建工農共興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實現三產深度融合。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鞏固提升脫貧攻堅“田東經驗”。積極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提升芒果等特色農業優勢。深入實施“美麗田東”鄉村建設,加大鄉村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初步構建。高水平實施田東特色鄉村振興戰略,促進縣域全面振興2050 2035 2025 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 鄉村振興取得重大突破 鄉村振興實現全面振興擘畫特色鄉村振興新畫卷建立健全現代化縣域綜合防災減災體系,提高防災和救助能力洪澇抗震設防標準健全防災監測體系完善防災疏散網絡增加平災結合的應急避難場29、所構建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管理應急管理體系 防洪治澇標準:規劃沿百谷河和右江修建防洪堤,按 50 年一遇水位進行設防。新建平馬溝排澇站,按 50 年洪水重現期設計,增強城市排澇能力。抗震設防標準:所有新建、改擴建工程按照抗震設防烈度 7 度進行建設。建立多層次調查評價體系、深化多方位防災能力體系。健全多場景監測預警體系、鞏固多手段綜合治理體系。縣城內抗震疏散通道的寬度不應小于15 米,縣城主干道要有四個出口。主要防災疏散道路在兩側建筑物倒塌后,應該仍然保留 7 米的寬度。緊急避震疏散場所人均有效避難面積不小于1.0 平方米,固定避震疏散場所人均有效避難面積不小于 2.0 平方米。應急避難場所應具30、有平災結合,綜合利用的特點,兼具休閑娛樂和應急避難功能。成立田東縣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備中心。將鄉村納入區域防控網絡,提升鄉鎮醫療設施數量和能級,加強疾控機構能力建設。1.104健全城市綜合防災體系1.104田東縣現狀遺存有右江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田東革命烈士紀念碑等文物古跡。田東縣現狀遺存的布兵盆地洞穴遺址群、高嶺坡舊石器遺址、百銀古城等文物古跡。遠街土司寨、棋盤灘、蓮花山、傳統村落、風景名勝、瑤族金鑼舞等山水欖勝地。光榮自豪的右江革命策源地歷史悠長的人類文明溯源地嘹亮回響的壯鄉山水欖勝地“一心”“一廊”“兩軸”“四區”歷史文化保護展示中心右江紅土地文化走廊古代文明保護展示軸紅色文化保護展示軸石31、器文化保護區思林紅色文化保護區印茶-江城紅色文化保護區壯鄉山水文化保護區構建一心、一廊、兩軸、四區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格局景觀風貌格局規劃圖縣域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明確文物古跡、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保護要求保護歷史文化塑造特色風貌實施保障,提升全域國土空間治理能力WE WILL PROVIDE SAFEGUARDS TO IMPROVE OUR CAPACITY TO GOVERNTERRITORIAL SPACE ACROSS THE COUNTRYPART5構建縣級層面 二級三類 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1.105完善國土空間規劃傳導機制縣域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要體現實施性和約束性,落實和深化上位規劃要求,32、為編制下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和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提供基本依據。建設國土空間“一張圖”系統整合各類空間關聯數據,建設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形成覆蓋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實施、監測、評估、預警以及公眾服務等全過程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信息管理系統,推進政府部門之間數據共享以及政府與社會之間的信息交互。實施國土空間全周期管理加強資源承載力監測預警公眾參與機制開展實施評估和城市體檢開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綜合監管、重點監測和動態評估,建立健全一體化監測預警評價機制。重大問題和重大項目規劃咨詢機制,堅持開門做規劃,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和重點領域專項評估相結合的規劃實施評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