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鄉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2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376
2023-08-10
20頁
1.61MB
1、-公示版-湘鄉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 年)I01 現狀與形勢02 問題與評價03 總體要求04 總體布局05 重點任務與重點工程06 綜合效益分析07 保障機制I前言PREFACE科學編制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努力構建“一水兩庫三山”的生態修復空間格局,以推進湘中丘岡生物多樣性建設、改善綠色宜居環境、建成湘中綠色經濟強市為目標,以生態、農業、城鎮空間為對象,按照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原則,嚴格堅守自然生態安全底線,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科學布局和組織實施生態修復主要任務和五大重點工程,切實增強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顯著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生態碳2、匯能力,加快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促進生態價值轉化,推動形成生態保護和修復新格局,譜寫美麗湘鄉新篇章。依據自然資源部關于開展省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銜接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 年)、湖南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湘潭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 年)等相關規劃,依照湖南省市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編制指南(試行)相關要求,由湘鄉市人民政府主導,湘鄉市自然資源局牽頭組織,編制湘鄉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 年)(下稱規劃)。規劃是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3、色社會主義思想,規劃基期年為2020 年,規劃期為 2021至 2035 年,近期至2025年,中期至2030年,遠期展望至2035年。I01自然資源狀況生態修復工作成效機遇與挑戰現狀與形勢1.1 自然資源狀況湘鄉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湘潭市西部,總面積1966.21平方公里,是長株潭城市群輻射湖南中西部區域的戰略支點,湖南省重要的制造加工業基地和文化旅游生態宜居城市,具有較好的區位條件。地貌復雜多樣。地貌復雜多樣。市域內西、南部較高峻,東、北部較平緩,形成西部丘崗區、西北部山地區、北部平崗區、中部崗平區、南部山丘區的地貌格局。水資源豐富。水資源豐富。湘鄉市境內河流密布,水資源較豐富。漣水橫貫市境4、,直接匯入支流16條,由西向東,蜿蜒97公里。礦產種類繁多。礦產種類繁多。湘鄉市已勘明優質礦藏32種,礦產地169處。物種豐富多樣。物種豐富多樣。湘鄉市動植物種類繁多,植物分屬300多科(目),600多屬,1000多種。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水杉、樟等20多種。有利用價值和已被利用的野生植物有600多種。1.2 生態修復工作成效水環境治理成效顯著土壤環境治理穩步推進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礦山生態修復取得一定成績生態修復隊伍持續補強生態空間格局不斷優化1.3 機遇與挑戰生態文明建設引領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機碳達峰的愿景為生態修復帶來新氣象遇“三高四新”發展戰略增添新動力重要戰略聚合開創美麗湘鄉市新階段生態環5、境質量持續改善壓力大問生態環境結構性污染問題突出題歷史遺留環境問題解決難度大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亟需加強02基礎分析全域系統性生態問題識別生態環境問題診斷問題與評價2.1 基礎分析湘鄉市地處湘中,不同的地貌類型和獨特的地勢特征,奠定了全縣森林、河湖濕地、農田等各類生態系統發育與演變的自然基礎。生態系統類型豐富多樣。包含森林生態系統、河湖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灌叢生態系統和城鎮生態系統六大類。其中,森林、農田、河湖濕地、灌叢和城鎮生態系統是主要的生態系統類型。生態底線明確,重點突出。全面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44.21平方公里。加強耕地保護,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460.33平方公里。制定城市6、建設約束性指標,劃定城鎮開發邊界面積42.56平方公里。自然保護地占比大,地位重要?,F有水府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286.36公頃)、褒忠山湖南自然公園、東臺山自然保護區和赤石庫域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地體系已成為全縣生態建設的核心載體,劃定自然保護地141.47 平方公里。2.2 全域系統性生態問題識別水土流失嚴重綠色發展水平有待提高環境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產業結構問題突出歷史遺留問題突出2.2 生態環境問題診斷空氣質量改善難度較大水質保持穩定壓力較大礦山生態破壞較嚴重突出環境問題整改難度較大總體要求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規劃目標033.1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一帶一7、部”區域定位,緊扣“三高四新”戰略目標,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基本方略,守護一江碧水,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全面改善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建設天藍地綠水清土凈的美麗新湘鄉。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主要方針,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提供優質生態產品,以“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高標準打造湘鄉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新機制。3.2 基本原則堅持生態優先,科學系統編制堅持問題導向,分類部署施策堅持統籌協調,加強規劃銜接堅持建立合作編制規劃的工作機制堅持充分論證,推動多方參與。3.3 8、規劃目標總體目標總體目標全市森林、草地、河湖、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狀況實現根本好轉,生態系統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服務功能顯著提高,生態穩定性明顯增強,自然生態系統基本實現良性循環,縣域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基本建成,人居環境得到提升,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基本滿足人民群眾需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基本繪就。階段目標階段目標到2025年,自然資源生態狀況和生物多樣性監測體系基本建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較大進展,重要生態問題得到有效遏制,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穩步提升,各項生態要素得到有效保護,為建設生態示范縣市夯實基礎。到2030 年,生態脆弱地區監測能力不斷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協調機制不9、斷完善,城鄉人居環境品質持續提高,生態、優質、美麗的國土空間逐步呈現。到2035 年,自然生態系統狀況實現根本好轉,自然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優良的生態格局基本建立,生態修復樣板城市基本建設完成,并在全省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示范效應。總體布局科學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生態保護修復格局生態修復分區生態修復重點區域044.1 生態保護修復格局基于湘鄉市整體區域概況、國土空間發展動態、基于湘鄉市整體區域概況、國土空間發展動態、現狀格局、問題分析,綜合現狀格局、問題分析,綜合“雙評價雙評價”、生態保護、生態保護紅線評價結果,依托以紅線評價結果,依托以“三調三調”為基礎的10、土地利用為基礎的土地利用現狀、現狀、20202020 年遙感影像與相關規劃,通過年遙感影像與相關規劃,通過 GISGIS 空空間疊加,識別生態斑塊、生態廊道與生態功能區,間疊加,識別生態斑塊、生態廊道與生態功能區,最終構建以漣水為中心,以赤石水庫、水府廟水庫最終構建以漣水為中心,以赤石水庫、水府廟水庫為脈絡,以東臺山、褒忠山和虎形山三山為構架為脈絡,以東臺山、褒忠山和虎形山三山為構架的的“一水兩庫三山一水兩庫三山”生態修復總體布局生態修復總體布局。4.2 生態修復分區東北部平崗人居環境與農林水生態修復區東北部平崗人居環境與農林水生態修復區區域范圍:該區主要包括望春門街道、新湘路街道、昆侖橋街道11、東山街道、東郊鄉、育塅鄉。西西北北部部低低山山水水源源涵涵養養與與生生物物多多樣樣性性保保護護生生態態修修復復區區區域范圍:該區主要包括棋梓鎮、壺天鎮、翻江鎮、金石鎮、白田鎮、金藪鎮、月山鎮、毛田鎮、潭市鎮。南南部部丘丘崗崗水水源源涵涵養養與與生生物物多多樣樣性性保保護護生生態態修修復復區區區域范圍。該區主要包括山棗鎮、栗山鎮、中沙鎮、虞塘鎮、泉塘鎮、梅橋鎮。4.3 生態修復重點區域濕地生態恢復重點區水土流失防治重點區水生態治理重點區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區土地綜合整治重點區森林質量提升重點區礦山治理重點區05重點任務和重點工程重點任務重點工程5.1 重點任務推進重要生態廊道和生態網絡構建強化生12、態空間保護,優化生態安全格局加快推進國家公園建設,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快推進生態廊道體系建設構建自然保護地監測體系生態空間重點任務加強河湖水生態修復與治理,恢復水生生物多樣性構建濕地保護體系,強化濕地保護能力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完善森林生態系統保護持續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增強水土保持能力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提升地質災害預警水平農業空間重點任務開展土地綜合整治,建設高標準農田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大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城鎮空間重點任務源頭防范土壤污染健全污染地塊管理推動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和修復持續開展廢棄礦山修復,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三類空間相鄰或沖突區域主要任務強化底線管控,優化國土空間布局5.2 重點工程全域綜合整治重點工程水系河道治理重點項目土地綜合整治重點項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重要生態保護系統修復重點工程湖庫濕地生態保護修復重點項目土地綜合整治重點項目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項目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重點項目水土流失治理重點項目生態廊建設重點項目地質災害防治重點項目礦山生態修復重點工程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重點項目生產礦山生態修復及綠色礦山建設重點項目有責任主體關閉礦山生態修復重點項目 污染治理重點工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重點項目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和修復工程 生態保護修復支持體系重點工程生態保護修復監測與信息化平臺生態安全預警及應急處理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3
33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