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蒲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版)(4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399
2023-08-10
45頁
16.98MB
1、蒲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版)蒲縣2035心靈圣境厚德蒲縣前言前言PREFACEPREFACE蒲縣2035為構建新時代科學適度有序的國土空間布局體系,統籌推進國土空間開發利用,全面提升國土空間治理能力,大力推動高質量建設,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 號)等文件精神,按照國家及省市相關要求,蒲縣縣委、縣政府組織編制了蒲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對蒲縣全域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環境保護、國土綜合整治和保障體系建設等做出總體部署與統籌安排,是強化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優化宏觀調控和資源配置的重要2、公共政策與管理手段,是編制相關專項規劃、詳細規劃和進行各項建設活動的法定依據,是協調人口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綜合性規劃。規劃目前已形成草案,為廣泛凝聚社會共識,現面向社會公眾公開征詢意見,征詢意見公示期為一個月。目錄目錄1.規劃總則2.戰略與目標3.區域協同發展4.國土空間格局5.城鎮格局6.歷史文化傳承9.實施保障機制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規劃范圍和期限戰略定位城市性質發展目標發展規模推進區域生態安全共建共防推進產業布局協同共建推動設施區域共建共享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統籌三線劃定維育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營造疏落有致的農業空間建設集約高效的城鎮空間產業轉型,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格局優化3、,構建新城鄉發展格局全域旅游,彰顯魅力景區鄉村振興,統籌優化鄉村布局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制定近期實施計劃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機制7.品質城區空間結構布局優化城市特色風貌營造綠地景觀格局優化8.設施保障高效便捷公服設施綠色暢達綜合交通體系低碳現代化基礎設施安全韌性綜合防災蒲蒲縣縣蒲縣印象心靈圣境心靈圣境歷史悠久歷史悠久紅色圣地紅色圣地綠水青山綠水青山避暑天堂避暑天堂科普示范科普示范 全國綠化模范縣 全國科技進步縣 全國科普示范縣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試點縣 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4、國家級 林業生態縣 省級衛生縣城 省級園林縣城 省級平安縣省級規劃總則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規劃范圍和期限蒲縣2035壹1.1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從蒲縣實際出發,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同步推進“兩個轉型”。做好國土空間規劃設計,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在規劃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為發展規劃落地實施提供空間保障。健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體現戰略性、提高科學性、強化權威性、加強協調性、注重5、操作性,實現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1.2規劃原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區域協調城鄉統籌堅持傳承文化彰顯特色堅持以人為本提升品質堅持公眾參與共建共治1.3規劃范圍與期限堅持生態優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綠色發展堅持傳承文化堅持傳承文化彰顯特色彰顯特色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提升品質提升品質堅持公眾參與堅持公眾參與共建共治共建共治分為縣域和中心城區兩個層次。規劃范圍 規劃期限2021-2035年,基期年:2020年。縣域 即蒲縣行政區劃范圍,面積1512.85平方公里。蒲縣轄5個鎮、3個鄉:蒲城鎮、薛關鎮、黑龍關鎮、克城鎮、喬家灣鎮、山中鄉、古縣鄉、太林鄉。中心城6、區 即蒲縣縣城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戰略與目標戰略定位城市性質發展目標發展規模蒲縣2035貳2.1戰略定位能源綠色智能化開發利用示范區黃河流域呂梁山脈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文旅康養休閑度假區2.2城市性質蒲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綠色煤炭綜合利用和農副產品加工產業的服務基地彰顯蒲伊東岳歷史文化風貌的生態宜居城市2.3發展目標2025年:蒲縣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安全和諧、富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國土空間格局。2035年:創新引領、多元發展的特色產業之城 山水蒲伊、東岳傳承的文化魅力之城 設施完善、暢通出行的綠色低碳7、之城 山環水繞、安居樂業的和諧宜居之城2.4發展規模2035年人口規模縣域常住人口9.21萬人中心城區常住人口3.80萬人2035年用地規模全縣建設用地總規模47.26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規模3.37平方公里區域協同發展推進區域生態安全共建共防推進產業布局協同共建推動設施區域共建共享蒲縣2035叁保護五鹿山、昕水河生態核心強化河流源頭水生態保護完善共建共防體系3.1推進區域生態安全共建共防3.2推進產業布局協同共建推動產業和創新一體化布局,力爭將產業集聚區升級建成經濟技術開發區,對接臨汾運城現代產業協同發展區板塊。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共建呂梁山特色農業生產帶。支持以肖家溝現代物流產業園8、為中心的綜合物流園區做大做強,打造現代陸港型區域物流樞紐。以東岳文化康養小鎮為核心,加快提升蒲縣旅游產業發展,打造“康養避暑游線路”,將蒲縣融入臨汾旅游的網絡之中,助力臨汾旅游高質量發展。山西中部區域現代陸港型物流基地 完善康養休閑設施,打造“臨汾市后花園”構建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等同城一體化發展,工作生活在臨汾,康養娛樂在蒲縣。與西側薛關鎮的聯動發展通過農業產業示范園的建設,在產業上實現與薛關鎮同步發展與東側各工礦型城鎮的聯動發展通過構建更為緊密的設施一體化服務,吸引礦區職工選擇縣城擇居,加快推進縣城城鎮化水平。3.3推動設施區域共建共享國土空間格局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統籌三線劃定維育山清水秀9、的生態空間營造疏落有致的農業空間建設集約高效的城鎮空間蒲縣2035四4.1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構建“單軸雙心多節點,一廊兩區三屏障”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按照穩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保質保量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以及集約適度劃定城鎮開發邊界的要求,堅持不交叉不重疊不沖突的原則,協調沖突矛盾,科學統籌劃定。落實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下達的生態保護紅線規模、布局以及管控要求,確保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嚴格落實上級下達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按照量質并重原則進一步優化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確保到2035年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上級下達任務要求,推動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連片成片10、。4.2統籌三線劃定基本原則底線思維 保護優先多規合一 協調落實統籌推進 分類管控不交叉不重疊不沖突劃定永久基本農田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優化城鎮開發邊界4.3維育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蒲縣生態空間: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15716.07公頃4.4營造疏落有致的農業空間蒲縣農業空間:永久基本農田和一般農業區。永久基本農田:14866.67公頃一般耕地:3137公頃打造“一核四心、一軸兩帶”縣域城鎮空間結構體系“一核”縣城作為全縣發展核心。“四心”將薛關鎮、克城鎮、黑龍關鎮和喬家灣鎮規劃作為區域性中心城鎮。“一軸”薛關至黑龍關的城鎮功能聯系軸。“兩帶”東部工業發展帶和西部農業發展帶。等級人口規模區間11、城鎮數量城鎮名稱中心城鎮2萬人1蒲城鎮重點鄉鎮1-2萬人4薛關鎮、克城鎮、黑龍關鎮、喬家灣鎮一般鄉鎮1萬人3古縣鄉、太林鄉、山中鄉合計84.5建設集約高效的城鎮空間城鎮格局產業轉型,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格局優化,構建新城鄉發展格局全域旅游,彰顯魅力景區鄉村振興,統籌優化鄉村布局蒲縣2035伍構建“1+2+X”主導產業體系5.1產業轉型,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即蒲縣縣城,是中部輕工制造業、商貿服務業、旅游業中心。一核“東南部新型能源產業帶”與“西北部生態農業產業帶”。兩帶“縣東高寒冷涼土石山區”“縣西黃土殘垣溝壑區”“沿川高效農業示范區”。三區六個產業園多園職能類型城鎮名稱城鎮職能綜合型蒲城鎮縣域中心城鎮12、,以農副產品加工業、商貿服務業為主,以旅游服務和煤炭產業為輔工礦型克城鎮縣域重點鎮,以煤炭產業為主,農產品種養業、農副產品加工、商貿服務和康養旅游為輔黑龍關鎮縣域重點鎮,以煤炭產業為主,以農產品種植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商貿物流和傳統手工藝發展為輔喬家灣鎮縣域重點鄉鎮,以煤炭產業為主,重點培育煤電化、鑄造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生態農業和鄉村旅游業五大產業太林鄉縣域一般鄉鎮,以煤炭產業為主,種植業、畜牧養殖業、輕工業、服裝加工業和休閑農業為輔農業型薛關鎮縣域一般鄉鎮鎮,以農業為主,農副產品加工和農業現代化服務業為輔。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管理要求,發展以設施蔬菜為主,中藥材、畜牧養殖為輔13、的農業特色產業古縣鄉縣域一般鄉鎮,以現代農業為主,特色發展優質蘋果和畜牧養殖業山中鄉縣域一般鄉鎮,以農業為主,農副產品加工和休閑旅游為輔規劃縣域城鎮職能結構體系一覽表5.2格局優化,構建新城鄉發展格局五大旅游板塊A鄉村旅游B工業旅游C交通旅游D林業旅游E康養旅游“一核”即縣域旅游發展核。“一軸”即貫通全縣東西向的G520,是全縣全域旅游發展的主軸線。“兩環”北部山林峽谷生態觀光自駕游線路南部山川野趣休閑觀光自駕線“三區”西部黃土高原多村生態休閑片區北部山林生態休閑觀光片區南部山川野趣休閑度假片區“多點”即蒲縣縣域眾多旅游景點景區。臨汾市的“游憩后花園”全省的康養旅游目的地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縣514、.3全域旅游,彰顯魅力景區綜合提升型(城郊融合類、集聚提升類)針對村莊內進行綜合整治發展。整治重點包括在基本保障整治類基礎上增加環境衛生整治、排水排污處理設施完善、廁所整治、電桿線路整治、村莊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村莊節能改造等內容。特色整治型(特色保護類)主要針對村莊內有特色資源優勢,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旅游村、傳統古村落。整治重點包括在基本保障整治類和專項整治類基礎上增加村莊風貌整治、歷史文化遺產與鄉土特色保護等內容。基本保障型(搬遷撤并類)在搬遷之前保障其基本生活生產。整治重點包括村莊安全防災整治、農房改造、生活給水設施整治、環境衛生整治、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整治等內容。5.4鄉村振興,統籌優化15、鄉村布局歷史文化傳承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蒲縣2035陸梳理蒲縣特色文化資源“蒲縣朝山會”“薛關遺址”“蒲伊文化”“五龍洞祭祀”以柏山東岳廟、薛關遺址、腰東漢墓群為保護核心、采取分類保護原則、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弘揚地域特色文化構建保護利用體系,傳承發揚非物質文化、樹立品牌構建文化體系,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分類分圈層保護6.1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傳統文化歷史文化+宗教文化+紅色文化傳承歷史現代文化康養產業+休閑娛樂+文化藝術整合提升創意文化培訓學習+產業公園+農耕體驗創新拓展生態文化濱河廊道+城市公園+人工濕地+郊野公園+農田融合生態文化整合文化類型傳承策略空間落位制定民俗旅游發展戰略打造16、民俗風情旅游產品豐富民俗文化旅游形式培育鄉村非物質遺產傳承人振興鄉村傳統工藝文化產業加強民俗文化旅游宣傳鼓勵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活化利用相結合,深入挖掘其歷史文化價值、地域文化特色、民族民俗傳承和傳統農耕文明,提出歷史文化資源合理利用的機制和策略,助力地方文旅產業發展。6.2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品質城區空間結構布局優化城市特色風貌營造綠地景觀格局優化蒲縣2035柒7.1空間結構布局優化以綠色低碳、集約高效為導向,優化城市空間形態,以川路為骨、3個城市功能組團、2個田園綜合體組團鑲嵌。一軸引領兩區聯動組團發展7.2城市特色風貌營造重構格局:城就是景森林城市看全城山水展現山-水-城融合的整體景觀意境17、城中看山水構建蒲縣特色山水景觀畫卷建筑風格:小城宜統一,現代為主,柏山腳下小區域同東岳廟景區呼應心靈圣境 厚德蒲縣7.3綠地景觀格局優化兩屏入畫水脈串城三心環翠田居鑲珠目標:國家級生態文明縣城 山西省公園城市示范城、水、林、田交融協調;人城境業和諧統一的綠色區域設施保障高效便捷公服設施綠色暢達綜合交通體系低碳現代化基礎設施安全韌性綜合防災蒲縣2035捌8.1高效便捷公服設施加快構建覆蓋全域、便捷優質、互聯互通、運轉高效的現代化公共服務設施體系。縣域構建“鄉集鎮-村/組”兩個社區生活圈層級,強化縣域與鄉村層面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統籌。中心城區、鎮區構建“15 分鐘、5-10 分鐘”兩個社區生18、活圈層級。加快推進高速鐵路建設沿黃通道高速鐵路加快推進普速鐵路網建設蒲縣河津安康普速鐵路促進高速公路對內互聯對外互通洪大高速推進普通國省干線提質改造國道520城區段改線工程蒲縣沿黃通道高速鐵路蒲縣河津安康普速鐵路蒲縣規劃洪大高速國道520城區改線第一橫第二橫第三橫第一縱第二縱第三縱第一連第二連第三連第四連第五連三橫省道洪永線S328國道臨延線G520洪洞-大寧(洪大)的蒲縣境內路段S70三縱由古午線X572、臨延線G520和S566組成由霍永高速連接線和荊河線Y017組成由S328和縣道羅克公路X571組成五連由五鹿山旅游公路Y009和Y042組成由X545、S259 段組成縣道黑河線X59219、縣道古午線X572鄉道三底線Y025連入區域大交通提升城鄉交通可達性8.2綠色暢達綜合交通體系優化綠色出行交通體系,堅持以公共交通為主導,優化公交樞紐和站點布局,提高站點覆蓋率,提升慢行交通系統服務能力。“三橫”臨大路 濱河路 錦繡大道-蒲伊西街-蒲伊東街“四縱”蒲伊北街-蒲伊南街 北山路 嘉運路 高速引線“三橫四縱”城市整體骨架路網格局規劃公交線路網采用主干線與駁運線相結合的布局形式。主干公交線路為“一橫兩縱”。一橫 蒲伊東街蒲伊西街錦繡大道兩縱 蒲紅南路蒲紅路、荊嘉路建設休閑漫行網絡構建三類漫行步徑,滿足市民對散步、健身、騎行需求,融入公共空間體系之中。山水畫卷道串聯景觀核心休閑漫步道串聯20、城市公共節點生態郊野道串聯外圍生態野趣公交系統慢行系統8.2綠色暢達綜合交通體系 按照“生態優先、節水優先、總量控制”的原則,推進全縣水資源優化配置。縣域建設中部引黃蒲縣小水網輸水工程向沿線鄉鎮及村莊提供生活生產用水。城區南部新建蒲縣水廠,以引黃工程為供水水源,經刁口水庫調節后向水廠供水,遠期將縣城水源井作為應急水源,擴建蒲縣水廠。給水 在未建污水處理設施的鄉鎮新建二級生物處理的污水處理廠(站),同時建設配套污水管道,有條件的鄉鎮設置再生水利用工程。擴容現狀蒲縣污水處理廠,建設再生水利用工程。逐步進行縣城雨污分流改造,新建城區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統。加快整治消除城市內澇點。排水 新建喬家灣110k21、V輸變電工程、化樂110kV輸變電工程、山中110kV輸變電工程,為蒲縣提供堅強電源支撐。電力 以縣城為中心,組織全縣郵件投遞線路,完善郵政服務體系。將克城郵政所與太林郵政所建設為郵政支局,在喬家灣鎮建設1座郵政支局。在古縣鄉、山中鄉各建設1座郵政所。對郵政業務需要或郵路偏遠的區域可以設郵政服務代辦網點。以蒲縣縣城為中心發展縣域電信網,以光纖綜合業務數字同步局域網方式建縣域電信交換網,以光纖接入網方式發展縣域電信用戶交換配線網。以現有電信交換設施的布點為基礎,逐步改造、調整縣域電信交換網。加快推進 5G 通信設施的普及應用,建設信號基站,實現5G 信號對中心城區、各鎮區的全覆蓋。電信8.3低碳22、現代化基礎設施8.3低碳現代化基礎設施 將蒲縣(國益)電廠和長益晟電廠改建為熱電廠,分別滿足黑龍關鎮和喬家灣鎮鎮區用戶的冬季取暖需要。克城鎮和太林鄉結合產業布局,爭取利用工業余熱為鎮區居民供暖,也可結合山西省生物質能產業的發展,采用生物質鍋爐集中供暖。山中鄉可隨著大寧煤層氣的引入,利用煤層氣采暖。原紅道鄉和古縣鄉采用生物質鍋爐或其它清潔方式采暖。中心城區保留現有熱源廠,近期進行改造和優化;遠期在城關鎮東邊新增一座熱源廠,與現狀熱源廠聯網為城區供熱。供熱 在山中鄉設一天然氣門站,克城鎮、喬家灣鎮和黑龍關鎮利用煤制氣、焦爐煤氣等項目實現城區居民的管道氣化。未能使用管道氣的鄉鎮以液化石油氣、電力等清23、潔能源為主要生活燃料。中心城區以天然氣或煤層氣為主要氣源,進一步擴大管網建設。在中心城區、喬家灣鎮分別建一座CNG加氣站。燃氣 推進全域垃圾分類、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體系;加快推進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力度,鼓勵推進危險廢物收運貯處社會化服務,嚴控低水平或同類廢物處置設施重復建設。完善現有垃圾處理設施,將山中鄉垃圾填埋廠建設為綜合生活垃圾處理站,垃圾處理能力110噸/日,對蒲城鎮、薛關鎮、山中鄉、古縣鄉的垃圾進行清運處理。在黑龍關鎮設置垃圾堆肥處理廠1座,垃圾處理能力70噸/日,對黑龍關鎮、喬家灣鎮的垃圾進行清運處理。在克城鎮建垃圾填埋廠1座,垃圾處理能力40噸/日,對克城鎮、太林鄉的垃圾進行清運處24、理。在其它鄉鎮各設置垃圾轉運站1座。環保環衛8.3低碳現代化基礎設施8.3低碳現代化基礎設施8.4安全韌性綜合防災8.4安全韌性綜合防災 加強縣域河流防洪工程建設,重視非工程措施建設,完善縣域防洪體系。昕水河、南川河、北川河均按5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防,城區溝道均按2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防。溝道上的橋梁等構筑物設防標準應等于或大于相應溝道的設防標準。防洪 留縣城現狀消防站,新增5座衛星消防站。各鄉鎮設置1個鄉鎮專職消防隊。縣域內各消防站(隊)應以縣城消防救援大隊為中心,組建并完善消防指揮系統消防 蒲縣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縣域內新建、改建、擴建一般建設工程,應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規范規定的抗震設防要求25、進行抗震設防;縣域內重大建設工程、可能發生次生災害的工程必須依法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并根據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進行抗震設防。老區結合舊城改造,在建筑密集區須開辟一定的廣場、綠地,作為應急避難場所;新區在規劃布局時應結合廣場、綠地、體育場、停車場等用地布局充分考慮應急避難場所的布局。縣域內各城鎮在規劃用地布局時就應充分重視應急避難疏散場所的布局。縣域內各村莊原則上以村莊周邊的開闊地帶、農田為主作為地震發生后村莊臨時應急避難疏散場所。抗震 將城鎮、人口集中居住區、風景名勝區、大中型工礦企業所在地和交通干線、重點水利電力工程等基礎設施作為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中的防護重點。組織有關部門及時采取工程治理或者26、搬遷避讓措施,保證地質災害危險區內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地質災害實施保障機制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制定近期實施計劃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機制蒲縣2035玖9.1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9.2制定近期實施計劃9.3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機制落實上位規劃傳導鄉鎮規劃指引詳細規劃指導專項規劃明確強制內容梳理項目清單項目分級分類制定實施計劃 梳理蒲縣“十四五”重點項目清單,形成近期重點項目清單表。摸底各部門重點建設需求,合理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優先保障民生以及基礎設施類項目。按照項目類別及實施時間,對重點項目進行分類分級。根據項目選址范圍或擬選址范圍,保障重點項目建設需求。加強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建立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加強規劃實施檢測評估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29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