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3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413
2023-08-10
39頁
9.71MB
1、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2120352035年)年)清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2023年2月公示草案前前 言言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將主體功能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市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縣級國土空間規劃側重實施性,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發揮承上啟下重要作用。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本縣特此組織編制了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承接黃河流域2、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落實陜西省、榆林市重大戰略部署安排,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治理導向,謀劃全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為新時代清澗縣高質量發展提供空間保障。按照中省部署,規劃編制完成,為讓公眾了解規劃主要內容,現進行規劃公示,征詢公眾意見。目 錄一、摸清現狀底數,科學評價發展潛力資源二、落實中省要求,明確戰略定位發展目標三、優化區域協同,促進區域城鄉發展格局四、錨固三條底線,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五、平衡保護利用,統籌推進整治修復體系六、提升空間品質,打造綠色宜居川道城市七、完善實施保障,落實空間規劃監督管理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01摸清現狀底數,3、科學評價發展潛力資源1.1 基本情況1.2 現狀特征1.3 規劃期限與范圍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1.1 清澗縣基本情況清澗縣位于榆林市南部,轄9鎮5個便民服務中心和1個街道辦事處,330個自然村,6個社區居委員會。全縣國土總面積1850.33平方公里。行政區劃清澗縣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河流屬于黃河流域,水能資源較豐富;清澗縣,屬全國六處沙巖石基地之一,全國紅棗最佳優生區之一。自然地理2020年,轄區常住人口11.5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90萬人,鄉村人口6.66萬人,城鎮化率4、為42.40%。人口規模2020年完成縣區生產總值63.08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21.2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2.08億元,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9.76億元;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49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26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67元。經濟發展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1.2 現狀特征秦晉黃河峽谷西岸,扼守延安關中要地。典型黃土高原地貌,溝壑縱橫、地形破碎。兩河流域交匯,榆林東南部屏障地位突出。紅棗粉條和石板,特色優勢資源明顯。歷史文化資源多樣,沁園春.雪原創地。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清5、澗縣域行政轄區范圍,包括寬州、折家坪、高杰村、石咀驛、下二十里鋪、解家溝、李家塔、店則溝、玉家河9鎮,總面積為1850.33 平方公里。中心城區范圍為寬州鎮城區范圍。規劃范圍 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其中近期至2025 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 年。規劃期限1.3 規劃期限與范圍02落實中省要求,明確戰略定位發展目標2.1 戰略定位2.2 發展目標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2.1 戰略定位全秦要戶協同發展區陜北與山西聯系通道上的交通門戶城市陜北榆林地區協同融合發展6、區黃土高原生態安全屏障保護黃土高原生態安全、構建縣域生態屏障與地區生態安全的示范區沿黃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上的紅色旅游新興發展節點城市陜北紅色文化旅游目的地新去處陜北紅色旅游目的地沿黃綠色發展樣板區生態文明樣板區高質量發展模式沿黃地區經濟發展的新興增長點基于自上而下的使命要求和清澗縣的資源稟賦,響應時代價值要求,合理確立清澗戰略定位。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2.2 發展目標清澗縣“三步走”:發展目標建成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陜北高品質文旅小城,公服便捷可達、環境優美的生態山水幸福小城建成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陜北地區級現代農業園區示范區,基礎設施齊全、公服設施相對良好的綠7、色宜居川道小城全面建成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旅城市2025年2035年2050年03優化區域協同,促進區域城鄉發展格局3.1 產業協調發展3.2 生態協調保護3.3 設施共建共享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3.1 產業協同發展積極融入陜北產業協同發展軸和沿黃高質量產業協同帶,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協同發展 融入區域,助力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與子洲縣、石樓縣共同培育現代農業服務業體系;聯合發展:與綏德縣、子長市和延川縣共筑高質量產業發展集聚單元。聚力北拓,協同市域副中心,共謀發展對接綏德縣共建榆林沿黃高質8、量發展示范區;協同柳林縣,打造沿黃高端文旅產業生態圈。聯動東西,助力黃土高原綠色發展促進與子長市、石樓縣綠色產業的協同創新。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3.2 生態協同保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水土流失治理,控制區域生態廊道 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加強無定河與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合作治理及飲用水源保護;建立健全黃河水污染流域共治和水源保護跨區協作機制。加快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建立與周邊區域,尤其是綏德縣、子長市、延川縣等區域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在污染物走航監測等方面不定期開展聯測聯控,對渣土車等移動污染源開展聯合整治,在沙塵暴等重污染期間進行應急聯動。區域生態廊道控制加強區9、域型生態廊道管控,黃河和無定河生態廊道兩側控制50-250米;秀延河生態廊道兩側控制20-50米。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3.3 設施共建共享共建共享,構建區域高效、安全的沿黃城鄉設施協同共享區 交通設施東承西啟,融入區域協同發展結合地區優勢,充分發揮紐帶作用;充分利用延安、榆林、呂梁交通資源,協同發展。南聯北融共建共享,借助南北通道優勢,融入綏德二類樞紐體系;與延川多方式連通,實現區域聯動。電力通信依托陜北電網,完善清澗供電分區雙向電源依托榆林南部電網樞紐與延安東部 電 網 樞 紐,建 立 清 澗 地 區110kV“雙電源”構架。升級區域光網干線,多路由接入核10、心網經由子洲、綏德通信核心匯聚局與上級榆林通信核心節點聯絡。給水排水清澗縣城引黃供水工程始于黃河岸邊延川縣延水關鎮王家渠村,經高家灣凈水廠至清澗縣,日引水量達1萬立方,線位長度31公里。04錨固三條底線,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4.1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4.2 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4.3 保障農業發展格局4.4 優化生態保護格局4.5 完善城鄉發展格局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優化劃定永久基本農田 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劃定永久基本農田11401.41公頃,切實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科學劃11、定生態保護紅線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50434.22公頃,零星散布于清澗縣全域,為水土流失型生態保護紅線。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 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等,促進集約內涵式發展,綜合考慮人口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優化用地結構,劃定城鎮開發邊界集中建設區843.33公頃。4.1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嚴守糧食安全保護紅線、堅持生態保護安全底線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4.2 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構建“一主一副多點、一帶兩軸兩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縣域主中心縣域副中心西部現代綜合農業片區東部兩河特色林果片區農旅文化協同發展橫軸黃高質修復帶態生展發量沿綜合產業交通發展軸一12、主一副多點:主城區綜合服務中心;高杰村鎮縣域副中心;多個重點發展城鎮;一帶:沿黃高質量發展生態修復帶;促進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經濟高質量發展,立足黃河景觀和特色林果,打造沿黃公路旅游品牌和黃河旅游帶新高地;兩軸:以242國道和榆藍高速為依托,構建綜合產業交通發展軸;構建農旅文化協同發展軸,串聯東西部之間產業協同發展,聯接縣域主、副中心;兩區:西部現代農業綜合片區和東部兩河特色林果片區。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4.3 保障農業發展格局形成“兩區、四軸、多園、多基地”的農業發展空間結構兩區:西部現代綜合農業片區和東部兩河特色林果片區。四軸:“一橫三縱”四條農業13、發展軸帶,串聯全域農業空間。在無定河河谷、黃河河谷重要河谷地帶推動農旅深度融合。多園、多基地: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等規模化現代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全域農業發展,形成林果+精品雜糧種植、生態養殖基地,特色林果種植、林下養殖示范基地,三產融合示范基地、綜合農業、生態養殖基地等特色農業集聚區。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4.4 優化生態保護格局構建“一帶兩園、三區多廊道”的生態安全格局一帶:黃河生態保護帶。加強黃河沿岸與沿黃觀光公路生態涵養、生態景觀帶的建設,修復與恢復重要濕地。兩園:秦晉黃河國家公園和無定河曲流群地質自然公園。三區:水土生態保育區、兩河生態修復區和筆架14、山生態屏障區。多廊道:無定河、秀延河沿岸及高速、國道等區域主要道路形成的綠化生態廊道。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一圈:以清澗主城區生活圈為基礎,構建清澗縣城區服務圈。兩區:規劃形成“西部綜合農業生態區”、“東部特色林果生態區”,以產業指導城鎮化建設,分區引領城鄉發展。四廊:全域城鄉空間融合發展廊道分為交通廊道、生態廊道、交通生態復合廊道。規劃形成“G242交通廊道”、“S321交通廊道”、“沿黃公路交通、生態廊道”、“無定河生態廊道”四條廊道。多點:主要城鎮、便民中心、主要節點,這些點聚集著清澗縣核心資源要素,是清澗縣城鄉空間健康發展的爆發點、突破口,也是清澗鄉鎮15、區域的經濟中心。4.5 完善城鄉發展格局形成“一圈、兩區、四廊、多點”的城鄉空間結構05平衡保護利用,統籌推進整治修復體系5.1 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5.2 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5.3 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嚴控非農建設占用耕地,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劃定山體保護范圍,科學有序推進植樹造林和山體綠化,提高森林保育功能;劃定林地集中保護區,荒山荒坡治理以人工造林項目為主,積極推進生態林下經濟建設;明確牧草地保護范圍,繼續實施封山禁牧,加強生態系統整體保護;優化河流水系連16、通格局,落實各類水生態保護區,維護濕地生態功能;優化礦產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布局,全面形成綠色礦山建設新格局。5.1 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統籌做好各類自然資源保護和利用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5.2 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促進文旅融合,打造“四軸、四區、多點”傳承與展示體系一級文化展示節點二級文化展示節點三級文化展示節點黃河及紅色文化區黃土文化區歷史文化區文學藝術區圖 例打響“多嬌清澗”縣域文化品牌,做大做強“陜西民間文化之鄉”,創建黃河國家公園北門戶、榆林鄉村振興樣板地、清澗紅色文學創作地。四軸:快速干道、旅游路等形成南北主次空間軸線。四區:形成西北17、文學藝術區、西南歷史文化區、中部黃土文化區、東部黃河與紅色文化區多點:以縣城為重要節點、石咀驛鎮、高杰村鎮、解家溝鎮為次要節點,將清澗縣重要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形城多個空間節點。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5.2 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保護傳統格局,延續村莊肌理,留住特色風貌保護村落傳統范圍與輪廓保護村落傳統肌理與風貌維持公共空間的傳統形態與功能維持村落主要天際線防止村莊建設無序蔓延,新建區與核心區應該有景觀隔離或緩沖措施。保護街巷空間的界面、尺度、傳統風貌及歷史元素,新建設施與傳統風貌協調。采用分散、小規模的、多樣化的空間開放形式。與周圍環境協調。村莊發展應該嚴格控18、制建筑物的高度,主要植被的種類和高度等。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基于縣域內自然環境、地形地貌以及生態空間結構,在識別空間落位基礎上進行全域土地整治修復片區劃分。農業整治修復提升區:以小雜糧種植生產較為集聚,土地整治類型以農田保護和現代農業發展為主;城鎮生態修復提升區:強化縣域山體風貌保護,采取相應工程措施恢復自然形態,保護原有植被;兩河生態保護修復區:加大水土流失地區生態環境建設力度,依托歷史遺址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打造沿黃山地生態游的典范。5.3 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統籌謀劃,劃分三大片區推進全域土地整治修復農業整治修復提升區農業整治修復提升區城鎮生態修復提升區19、城鎮生態修復提升區兩河生態保護修復區兩河生態保護修復區06提升空間品質,打造綠色宜居川道城市6.1 產業發展與城鄉統籌6.2 川道城市特色體系6.3 加強設施配套與支撐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6.1 產業發展與城鄉統籌形成“一主一副、三軸兩帶、三核兩片區”的縣域產業布局總體格局 一主一副一主指清澗縣城鄉綜合配套中心、一副指高杰村鎮沿黃文旅副中心;三軸兩帶沿黃農文旅融合發展主軸、縣域綜合發展主軸、全域產業協同發展次軸、地域特色旅游觀光帶和無定河生態農業發展帶;三核兩片區三核:折家坪工業極核、高杰村旅游發展核和20、路遙文創發展核;兩片區:西部現代農業綜合片區和東部兩河特色紅棗片區。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6.1 產業發展與城鄉統籌構建“鄉村振興走廊”+”資源要素核心”+“特色發展單元”的鄉村振興總體格局 全域鄉村振興格局四核:四個資源要素核心縣城區服務核、兩園綠核、石咀驛文核,高杰村旅核;四廊:一橫三縱的振興廊道一橫:區域三產融合發展廊道;三縱:縣域綜合發展廊道、沿黃生態旅游發展廊道、無定河生態農業發展廊道;四區兩河生態發展區,山區協同發展區,近郊融合發展區,產村共建發展區。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6.1 產業發展與城鄉統籌形成“中心城區-21、縣域副中心-重點鎮-一般鎮-新型社區”五級城鎮體系序號城鎮體系等級涉及鄉鎮1中心城區寬州鎮2縣域副中心高杰村鎮3重點鎮折家坪鎮、石咀驛鎮4一般鎮下廿里鋪鎮、解家溝鎮、李家塔鎮、店則溝鎮、玉家河鎮5新型社區縣域范圍內的新型社區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6.2 川道城市特色體系建立全域公園體系推進全域公園化,構建國家公園、區域公園、城區公園、社區公園(鄉村公園)為主體,以口袋公園、立體綠化為補充的城鄉公園體系;中心城區形成秀山抱古城,綠廊穿城過,兩帶夾四區,一心帶多點的綠地開敞結構。公園分類規模(ha)服務半徑國家公園秦晉黃河國家公園擬建區域公園清澗無定河曲流群地質自22、然公園4252.99城區公園筆架山生態公園200城區5公里,郊區10公里社區公園濱河公園0.3500m清澗公園各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公園口袋公園0.05-0.3300m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6.2 川道城市特色體系構建三級驛站體系依托旅游線路,打造一級驛站2處,二級驛站2處,三級驛站4處。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6.2 川道城市特色體系劃分城市風貌體系、明確色彩指引、提出高度管控結合現狀風貌特色,劃分現代工業風貌區、溝道居住風貌區、現代城市風貌區、融合風貌區、傳統風貌區五類,進行分區引導;傳統古樸,兼具時代特色的色彩體系,顯山露水23、,尊重自然,和諧統一的高度控制。分區名稱引導要求現代工業風貌區以各類廠房為主,宜采用現代風格,簡潔明快,體現現代工業特點溝道居住風貌區以居住建筑為主,建筑體量不宜過大,建筑形態靈活,尊重地形變化,創新窯洞建筑形式,體現本土地民居元素,現代城市風貌區以現代商業、辦公、行政建筑為主,建筑立面宜采用簡潔、時尚的風格,可在重點地段嘗試公建化外立面設計,提升清澗縣城整體形象融合風貌區以居住、商業建筑為主,立面兼顧現代與傳統,適度體現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嚴格控制建筑高度、建筑體量,對于重點地段的沿街立面可進行適度改造傳統風貌區應嚴格遵照魁星樓管控要求,建筑風格、立面、材質應體現陜北傳統建筑元素,體現古城韻24、味色彩風貌分區色彩風貌要求色彩指引基調色衍生色點綴色傳統風貌區傳統古樸,土黃赭石等色系融合風貌區尊重傳統,適當加入灰色過渡現代城市風貌區簡明清爽,灰色為主,加紅色調現代工業風貌區簡潔明快,褐色為主,加灰色調溝道居住風貌區生態樸實,淡黃為底,點綴活潑高度分區限高要求管控要素山體水體古建筑視廊嚴格控制區12米建筑用地范圍外50米重點控制區24米山體坡度815河流退線60米建設用地范圍外100米視廊沿線100米寬一般控制區54米山體坡度8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優化中心城區、副中心設施布局,完善重點鎮級設施類型,調整提升社區級一般鎮設施體系。中心城區形成七個生活區單元25、,注重新老片區的差異化需求,實行多樣化的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模式。6.3 設施配套與支撐構建“縣級-鎮級-社區級”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分類配置設施標準中心城區寬州鎮、折家坪鎮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體育活動中心、文化館、圖書館、醫院、衛生室、養老院、兒童福利院副中心高杰村鎮幼兒園、小學、初中、文化室、體育活動中心、衛生室、養老院、兒童福利院重點鎮下廿里鋪鎮、石咀驛鎮幼兒園、小學、體育活動中心、文化室、衛生室、養老院、兒童福利院一般鎮玉家河鎮、解家溝鎮、店則溝鎮、李家塔鎮幼兒園、小學、文化室、衛生室新型社區郝家墕、樂堂堡、雙廟河鎮、老舍窠鎮、石盤鎮幼兒園、小學、衛生室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26、12035年)(公示草案)6.3 設施配套與支撐構建結構合理、快慢有序、方式多樣、可靠性高的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三橫四縱兩環”的公路骨架體系“一高一普(兩縱)”的鐵路網體系交通體系“1”:清澗縣通用機場;“2”:兩座鐵路場站:清澗北站、清澗縣站;“12”:十二個公路客運樞紐;樞紐體系 構建多條與周邊城市的連接通道,縣城范圍內設置3處高速出入口,14條對外連接道路,實現內外交通快速轉換。對外交通規劃國道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6.3 設施配套與支撐運行穩定、安全高效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縣域各鄉鎮給水規劃主要以自打井取水為主,排水采用合流制排水;中心城區供水以支狀管27、線為主,環狀為輔;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度,采用管道排水。城鄉統籌的給排水設施規劃規劃在石咀驛、樂堂堡區域新建總裝機容量100MW風電場。安全高效的供電設施規劃增加清澗縣通信骨干匯聚機房布點,推進城域網擴容。完善健全的通信設施規劃各鄉鎮加強生活垃圾末端處理。綠色低碳的環衛設施規劃熱源分兩個主熱源,規劃前期供熱只擴建西城區供熱站,遠期城區內負荷增大后,考慮增加城北城南供熱站,作為補充熱源。穩定高效的供熱工程規劃城北增設一座LNG儲配站;遠期將子洲縣洲十七站天然氣輸送到清澗縣洲十八站,滿足全縣居民用氣需求。安全可靠的燃氣工程規劃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6.3 設施配套與28、支撐安全韌性體系制定 防洪規劃確定防洪工程設防標準,對重點區域內的主要河段進行河道整治,擴大泄洪斷面;新增堤岸、加固現狀防洪堤、提升防洪等級等;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做好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工作,控制和減少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抗震減災規劃抗震設防標準:6度;消防規劃危險源與周邊地區嚴格留出安全防護距離;人防規劃構建完善的人民防空工程體系。07完善實施保障,落實空間規劃監督管理7.1 監測規劃評估體系7.2 構建實施監督體系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積極推進清澗縣國土空間信息平臺建設,以自然資源資源調查監測數據為基礎29、,統一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作為空間基準的規劃成果數據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確保“發展目標、用地指標、空間坐標”一致。7.1 建設規劃監測評估系統結合清澗縣實際,構建清澗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指標體系,確定各類管控邊界、約束性指標的閾值和預警等級,建立多部門、多層級的全局動態監測評估體系。建設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設規劃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建 立 規 劃 體 檢 評 估 制 度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城市定期綜合評估制度,充分考慮清澗縣發展特征、目標定位和現狀問題,結合城市建設目標和縣委縣政府重點工作計劃,構建城市體檢指標體系。清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7.2 構建有效實施監督體系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依托空間信息平臺,串聯“編制、審核、實施、評估”,實現信息共享、科學編制、辦公協同,建立監控機制、有效反饋,實現空間規劃編制過程與空間信息平臺聯動。充分利用機構整合先發優勢,建立規劃資源全周期管理平臺,并向各方規劃實施主體開放,進一步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規劃編制過程與信息平臺聯動加強規劃全周期動態實施監管多途徑落實規劃實施保障機制通過加強總量管控、改進計劃管理、實施邊界管理和健全用途管制落實“四位一體”規劃實施機制,進一步強化公眾參與和行業管理制度,積極鼓勵探索規劃動態管理和激勵機制。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11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