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喜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3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437
2023-08-10
39頁
9.42MB
1、喜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XIDE草案公示喜德縣自然資源局2023年 2月前前言言PREFACEPREFACE喜德縣是全國最后一批脫貧的深度貧困縣,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今天的喜德,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成昆復線的貫通帶領喜德進入動車時代,安寧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和安寧河谷同城化發展為喜德謀劃新時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明確了方向。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喜德縣積極貫徹新理念、融入新格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決策部署,依據四川省國土空2、間規劃(2021-2035年)、涼山彝族自治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喜德縣對新時代全縣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工作進行整體謀劃,編制了喜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本規劃是喜德縣未來15年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空間藍圖,是各類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活動的總依據,是編制下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相關專項規劃、詳細規劃和開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01 01 規劃規劃概述概述1.1指導思想1.2規劃原則1.3規劃范圍與期限02 02 目標策略目標策略2.1戰略定位2.2規劃目標2.3發展戰略2.4區域協同03 03 總體格局總體格局3.1優化國土空3、間總體格局3.2嚴格落實三條控制線3.3維育山青水秀生態空間3.4振興綠色發展農業空間3.5優化沿谷集聚城鄉空間目目 錄錄CONTENTSCONTENTS04 04 支撐體系支撐體系4.1提升綠色融合產業布局4.2構筑外通內聯交通體系4.3完善流域共享公共服務4.4提升基礎設施支撐4.5保護彝族老家歷史文化4.6彰顯溫泉彝城特色魅力05 05 中心城區中心城區5.1 城市性質5.2 優化城鄉融合河谷格局5.3 完善居游一體公共服務5.4 強化彝族老家魅力景觀5.5 完善安全韌性基礎設施06 06 保障機制保障機制6.1 規劃傳導和管控6.2 實施監督規劃概述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1.4、3 規劃范圍與期限GENERAL PROVISIONS4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同志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1.1“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全面落實四川省第二次黨代會、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精神和“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戰略部署,以安寧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為牽引。按照新時代國土空間治理要求,以促進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立足資源稟賦、順應區域發展趨勢,謀劃全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統籌資源配置,推進全域振興發展。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底線優先、綠色發展區域協同、城鄉融合以人為本5、品質提升因地制宜、特色彰顯05 規劃范圍:喜德縣行政轄區,面積2117.75平方公里。規劃層次:縣域和中心城區兩個層次。規劃期限:2021-2035年。1.3 規劃范圍與期限06目標策略OVERALL GOALS2.1戰略定位2.2規劃目標2.3發展戰略2.4區域協同2.1 戰略定位大涼山高端有機特色農牧業基地立足環境質量優勢,聚焦山地有機特色農業,促進“彝族老家”品牌轉化,打造大涼山高端有機特色農牧業基地,共建“天府第二糧倉”。安寧河流域上游生態屏障以生態保護為基礎,聯動安寧河流域,共推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建設國家級綜合減災示范縣以及安寧河流域水土涵養區。“彝族老家”特色文旅康養目的6、地立足“彝族老家”文化品牌,發揮文化、生態和溫泉資源優勢,積極融入安寧河陽光康養旅游走廊,全域打造特色文旅康養目的地。08脫貧地區綠色發展示范區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和生態優勢,以綠色振興發展為路徑,協調和承接同城化產業發展,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設脫貧地區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示范區。2.2 規劃目標到2025年,國土空間安全底線全面鞏固,全方位支撐“天府第二糧倉”糧食安全根基,耕地保護和生態修復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顯著提高,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拓展,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人居環境質量顯著改善。2025年2035年到2035年7、,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全面形成,國土空間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更加鞏固,區域協調和城鄉融合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彝族老家”特色人文魅力充分彰顯,建成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綠色轉型發展成效明顯,成功創建脫貧地區綠色發展示范區。092.3 發展戰略10生態提升為使命,嚴格保護山水本底,以河流生態廊道治理和重點片區提升修復為重點,全面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以綠色發展、特色示范為思路,統籌五大片區引領全域鄉村振興發展。助力中國涼山安寧河現代農業硅谷建設,促進耕地提質增效,夯實“天府第二糧倉”糧油基礎,以農業筑基提振鄉村。結合流域空間協同思路構8、建國土空間新發展格局。著力補齊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自然災害防治等短板,助推城鄉人居環境品質的提升。綜合協調人地關系,統籌資源集約高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逐步推進高質量發展。以安寧河谷同城化發展區為引導,促進喜德與冕寧、西昌毗鄰區域協同共興。通過毗鄰區共建產業園區的模式,助推區域共建產業協同城鎮群,借力實現產業提升。通過區域交通共聯,強化毗鄰區交通聯系,構建產業發展基礎。以彝族老家為內核提升魅力宜居品質,彰顯“山水河谷、高原彝城”的特色魅力。以彝族老家為核心,保護歷史文化脈絡;以小相嶺和飛播林區為重點,完善高原河谷立體山水景觀格局;以孫水河為紐帶,全面提升山水彝城魅力景觀體系。綠色發展,9、農業筑基引領鄉村振興節約集約,沿谷集聚提升人居環境毗鄰筑園,借力實現產業提升文化內核,居游一體提升景觀魅力堅守底線,全面保護山水生態格局全面融入安寧河谷同城化發展區安寧河流域上游生態屏障生態共保城鎮互動交通共聯南聯西昌,構建半小時快速交通旅游共推立足特色,打造四季康養、溫泉彝都產業共促培育優勢農牧業,上下游聯動發展設施共享分類分級,流域協同,區域共享共建112.4 區域協同緊扣安寧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安寧河谷同城化發展區等重要區域戰略,與周邊縣市尤其是西昌市加強空間協同,融入區域同城化發展進程。四個產業協同組團協同西昌,共建西昌山地環城鎮帶安寧:成涼工業園西昌青山機場李子:山地特色農牧產品加工、10、物流服務產業物流組團瀘沽:商貿物流集散漫水灣:綜合配套加工示范園魯基:綠色加工制造北山:山地森林康養東河:山地休閑度假川興:田園康養度假(東山國際旅游度假區)休閑康養組團四合:生態農業紅莫:溫泉康養小鎮禮州古鎮:花卉旅游景區旅游城鎮組團綜合產業組團122.4 區域協同北山+東河+四合+川興山地森林康養組團李子+安寧產業物流功能組團紅莫+禮州溫泉康養綜合服務組團魯基+瀘沽+漫水灣綜合產業功能組團以毗鄰城鎮群融入同城化發展環西昌山地城鎮群交通強化東西提升增加高速互聯通道;沿孫水河南岸規劃冕山和縣城的快速聯系通道并與國道550形成環線,積極對接冕寧。南北互聯北聯越西(經賀波洛鄉)、南接西昌(經紅莫)11、,強化縣域綜合服務中心職能。132.4 區域協同對接冕寧,強化“縣城冕山”一體化發展區以毗鄰城鎮群融入同城化發展“縣城冕山”一體化發展空間格局GENARAL ARRANGEMANT3.1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2嚴格落實三條控制線3.3維育山青水秀生態空間3.4振興綠色發展農業空間3.5優化沿谷集聚城鄉空間孫水河產業發展帶、環西昌山地城鎮帶孫水河谷、熱水河谷、尼日河谷三個農業發展河谷構建“三屏三谷、一核兩帶”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喜德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圖三屏三谷兩帶小相嶺、紅莫梁子、大涼山西坡三處生態屏障“縣城冕山”一體化發展區一核3.1 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15三屏三谷重點保護一核兩帶優化12、利用基本原則底線思維,保護優先多規合一,協調落實統籌推進,分類管控三線不交叉不重疊生態保護紅線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在縣域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實行分級管控;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是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特殊保護的耕地。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必須嚴格落實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和四川省基本農田保護實施細則,嚴控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是一定時期內因13、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以城鎮功能為主的區域邊界。城鎮開發邊界一經劃定,規劃期內原則上不得調整,因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等原因確需調整的,報國土空間規劃原審批機關審批。3.2 嚴格落實三條控制線16錨固“三山為屏,四水多點”的生態保護格局喜德縣生態系統保護規劃圖三山為屏四水多點三山:小相嶺、紅莫梁子、大涼山西坡三處生態屏障四水:孫水河、熱水河、西河、尼日河四條河流生態廊道多點:米市水庫以及其它水源保護區、礦山修復區組成的生態斑塊173.3 維育山青水秀生態空間水資源生態保護修復地質災害生態修復水土流失治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修復林草植被生態保護與修復控制污水排放,推進建設場鎮、集中安置14、點污水處理設施。根據地質災害調查勘查與評價結果,針對災害實施分類治理。實施造林工程,維護區域生態系統穩定性。生態修復生態修結合水土保持措施,提高流域植被覆蓋,降低水土流失。加強新建礦山地質環境的生態保護準入管理。保護保護開展生態保護修復18復3.3 維育山青水秀生態空間保障”一帶三谷”的現代農業空間格局。一帶:孫水河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示范帶。三谷:孫水河谷、熱水河谷、尼日河谷三個農業發展河谷。尼日河谷熱水河谷孫水河谷喜德縣農業空間格局示意圖沿孫水河構建集特色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物流展示于一體的綜合產業集聚發展帶。構建孫水河谷、熱水河谷、尼日河谷三個農業發展片區,重點加強對集中連片耕地的保護,結15、合山地特色有機農牧業的發展,多方位立體保障糧食安全,夯實“天府第二糧倉”糧油基礎,以農業筑基提振鄉村。193.4 振興綠色發展農業空間構建“溝域+走廊”鄉村振興模式9溝域引領產業融合發展深溝河小相嶺農牧旅融合則約拉達溝山地特色林果依茲覺河傳統賽事文旅尼日河高山種養循環波洛依呷溝綠色觀光農業巴久河種養循環農業米市河水庫生態文旅熱水河溫泉農牧康養西河山地運動康養203廊多點強化特色示范3廊:河谷構建特色產業走廊孫水河農文旅走廊環西昌產業協同走廊光紅路山水溫泉走廊多點:多個鄉村振興特色村莊示范帶動文旅配套型村落、康養休閑型村落、農業發展型村落、產業服務型村落3.4 振興綠色發展農業空間一核:“縣城冕16、山”一體化發展區突出縣城中心集聚,強化產業支撐,實現“縣城冕山”一體化發展。兩帶:孫水河產業發展帶、環西昌山地城鎮帶孫水河產業發展帶,是未來城鎮發展和產業集中的區域。以“縣城冕山鎮”一體化連片發展區域為發展重點。環西昌山地城鎮帶,結合毗鄰西昌的區位優勢,以紅莫鎮為重點,帶動魯基鄉、李子鄉及北山鄉協同發展。五片:五大經濟片區213.5 優化沿谷集聚城鄉空間構建“一核兩帶五區”城鄉融合格局喜德縣城鄉發展格局圖支撐體系SUPPORT SYSTEM4.1提升綠色融合產業布局4.2構筑外通內聯交通體系4.3完善流域共享公共服務4.4提升基礎設施支撐4.5保護彝族老家歷史文化4.6彰顯溫泉彝城特色魅力立足17、全縣生態資源本底條件,以推動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為路徑,加快推進農業特色升級、工業綠色轉型、文旅康養融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構建現代服務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互饋共贏。山地農林牧旅融合發展,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山地特色農牧產業特色農牧業產品加工農業產業服務特色養殖、有機糧油、高山畜牧、林木花卉糧油加工、畜禽加工、特色農產品加工農產品物流、農產品展銷農業特色升級綠色加工制造新能源產業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綠色建材、新能源裝備產業水電、風電、光伏、綠色大數據產業工業綠色轉型彝族文化體驗生態山水休閑彝族老家、彝族漆器、母語文化、民俗活動山地運動觀光、彝族醫藥康養、18、森林溫泉度假、休閑觀光農業文旅康養融合高山可觀山攬云,生態游牧體驗中山可游山觀景,體特色林果種植河谷可感彝家風情,品綠色健康美食234.1 提升綠色融合產業布局融入快鐵15分鐘、高速30分鐘交通通勤圈銜接區域戰略通道,重塑對外交通格局“三鐵”成昆鐵路、成昆復線、渝瀘宜西鐵路“兩高”金西高速、木里雷波高速244.2 構筑外通內聯交通體系規劃普速鐵路現狀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現狀鐵路機場鐵路站場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規劃高速鐵路高速下線口規劃高速公路安寧河谷區域交通格局圖雅攀高速國道550至昭覺西昌青山機場至越西至越西至越西省道縣道機場高速鐵路站場高速公路互通立交高速下線口高速國道鐵路站點公路客運站物流中心物19、流基地規劃普速鐵路規劃高(快)速鐵路鄉道喜德縣綜合交通規劃圖總體形成“兩環一線一中心”交通系統骨架南延北接,構建區域一小時互聯雙環線“兩環”南環線(G550、S218、G348、G108)、北環線(G550、S540、G245、S218)“一線”“一中心”中軸線(G550、光紅路)串聯南北雙環以喜德縣城為交通中心樞紐254.2 構筑外通內聯交通體系優化內部交通網絡,增強路網韌性綜合交通網絡縣鄉道成環打通縣鄉道環線,提升山區交通通達性和可靠性。農村公路提升主要農村公路達到四級、三級標準,公路網技術等級顯著提升。客運出行冕山設置旅客集散中心、喜德縣城設置綜合客運站、鄉鎮客運站協同助力客流運輸。物流20、系統依托高速及國省干線公路形成快捷的物流通道,打造冕山現代物流園,形成“1+3”物流系統。智慧交通推進交通信息系統建設,提升交通協調能力、應急能力及服務水平。264.2 構筑外通內聯交通體系結合喜德流域地理格局以及縣域經濟片區,構建“縣城、城鄉融合片區、一般鎮(村級片區)、居民點”四個等級鄉村生活圈,形成梯級鄉村生活圈模式。基礎服務類:即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以政府兜底為主,滿足常住人口的生活需求。兩類特色產業類:以市場力量引導,多方協作,提升高品質特色產業服務配套。三級二檔中心城區級:服務全縣,配套輻射全域的行政、文化、體育、教育、衛生服務設施。片區中心鎮(副中心)級:服務所在片區,配套輻射片區21、的文化、體育、教育、衛生服務設施。一般鄉鎮級:服務所在鄉鎮,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基礎服務類標配檔:按照標準配置。優配檔:針對服務人口少或鄰近高等級服務設施的鄉鎮,結合實際采用優規模、促合建、提共享的方式,促進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構建“兩類三級二檔”公共服務設施體系結合喜德溝域單元劃分思路,按照農業型溝域單元、旅游康養型溝域單元、農文旅融合型溝域單元配置特色產業配套設施。特色產業類274.3 完善流域共享公共服務構建綠色安全的基礎設施網絡優化供水格局,建設城鄉共享供水體系,提高供水保障能力。規劃縣域自來水普及率達100%。健全城鄉一體化供水體系補齊城鄉污水處理設施短板,完善污水管網系統。加強雨水22、管網及行泄通道建設,實現建成區雨水系統全覆蓋。提高排水系統的安全韌性完善電網結構和設施布局,提高供電可靠性。加強天然氣輸配管網、設施建設,加快燃氣供應。推動風光水等的開發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優化能源結構提高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標準,以適應城鄉建設發展需求。遵循近、遠期結合的原則,建立完善的綜合通信網絡。加強信息化、數字化建設完善“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體系,實現垃圾的源頭減量化、資源化利用。推進環衛體系綠色可持續發展284.4 提升基礎設施支撐保護彝族民族文化彝族母語文化之鄉彝族手工藝彝族重要語言文化、名著保護25處文物保護單位、44處項非物質文化遺產294.5 保護彝族老23、家歷史文化構建“兩心兩核,三區三廊多點”的魅力景觀結構兩心兩核縣城民俗體驗中心、米市文化傳承中心小相嶺自然景觀核、飛播林自然景觀核三區三個生態草甸景觀風貌區、一個山水丘田景觀風貌區、一個臺地田園景觀風貌區三廊彝家風情景觀廊道、高原山水景觀廊道、田園產業景觀廊道多節點多個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景觀節點304.6 彰顯溫泉彝城特色魅力中心城區CENTRAL URBAN AREA5.1 城市性質5.2 優化城鄉融合河谷格局5.3 完善居游一體公共服務5.4 強化彝族老家魅力景觀5.5 完善安全韌性基礎設施中心城區山水溫泉彝城結合城鄉融合、居游一體的思路,構建彝族母語文化為主題,溫泉旅游為依托的“彝族老家24、”旅游服務中心和縣域綜合服務中心。5.1 城市性質“一核提升、雙廊互融、三區共興”規劃形成“一核提升、雙廊互融、三區共興”的總體空間結構一核提升:老城綜合服務中心,集商業、娛樂、文化、行政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雙廊互融:孫水河濱水休閑走廊,光明大道綜合服務廊道。三區共興:即老城綜合服務區、新城宜居生活區、拉克城鄉休閑區三個發展片區。拉克城鄉休閑區村莊新城宜居生活區彝家新寨綜合服務中心老城綜合服務區喜德中心城區功能結構規劃圖335.2 優化城鄉融合河谷格局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建設“縣級-片區級-社區級”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形成多層次、全覆蓋、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務網絡。完善居民基本生25、活服務設施體系,增加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社會福利等公共服務設施供給。構建2個10分鐘社區生活圈、7個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至2035年社區生活圈各類設施覆蓋率達到80%以上。60-90歲老人日常設施圈兒童日常設施圈上班族周末設施圈345.3 完善居游一體公共服務構建“一廊一軸三區多點”的景觀風貌體系孫水河河谷田園景觀廊瀘喜路彝風景觀風貌軸三類景觀風貌分區山地坡居景觀風貌區、彝風田園景觀風貌區、山水宜居景觀風貌區一廊一軸三區多個景觀節點入口景觀節點、中心景觀節點、地標景觀節點、田園景觀節點多點355.4 強化彝族老家魅力景觀雙水廠分區供水,相互連通,提升可靠性。供水工程強化對外交通體系銜接,26、互聯互通。道路交通污水分區處理,達標排放,保障城市環境。污水工程海綿城市建設結合雨水管網防治城市內澇。雨水工程加強內外電網聯系,提高供電可靠性。電力工程建立滿足各運營網絡需求的網絡系統。通信工程利用州域輸配氣干線,構建天然氣供給系統。燃氣工程形成綠色集約的城市固體廢物處理體系。環衛工程建設韌性可靠、靈敏高效的防災減災體系。防災減災365.5 完善安全韌性基礎設施保障機制SAFEGUARD MEASURES6.1 規劃傳導和管控6.2 實施監督完善喜德縣”兩級三類“規劃體系,加強規劃傳導和管控建立“縣-鄉鎮”以及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的”兩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強化縣-鄉鎮級片區規劃傳27、導,加強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對詳細規劃的傳導和管控,統籌協調各專項規劃空間安排,明確專項規劃指導約束要求。喜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環縣城城鄉融合一體發展片區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融入支撐指標約束詳細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綜合交通規劃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公共服務設施規劃防災減災規劃綠地專項規劃總體規劃傳導落實專項調整386.1 規劃傳導與管控紅莫現代農牧康養產業相融發展片區兩河口種養循環觀光農業發展片區尼波綠色農業發展片區米市孫水河上游生態文旅發展片區完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為基底,整合各類空間數據,建立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為載體,實現各類管控要素精準落地,形成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基于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有效支撐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查、實施、監督、評估和預警全生命周期管理。39396.2 實施監督建立“張圖”實施監督系統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24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