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0-2035年)(公示版)(2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472
2023-08-10
27頁
25.19MB
1、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對縣行政轄區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作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對國家和省、州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及州級以上專項規劃的細化落實,是制定縣域空間發展政策、指導各類開發建設、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修復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藍圖,是編制縣級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的依據。按照國家、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要求,我縣組織開展了保靖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編制工作。規劃圍繞全力打造湘西州“三區兩地”的總體目標,構建“兩山一帶、一心兩核、三區多廊多點”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為全縣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續、更加安全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空間保障。走 2、進 保 靖保靖縣隸屬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武陵山脈中段,湖南省西北部,與吉首市、花垣縣、永順縣、古丈縣、龍山縣、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接壤;下轄2鄉10鎮。境內酉水河是湘西最神秘、最具特色、最具旅游開發前景的母親河,僅縣城遷陵至里耶河段就有漢代四方城遺址、摩天石刻“天開文運”、府庫紅石海、陡灘民族風情、碗米坡生態平湖游、首八峒八部大王廟、魏家寨西漢古城、里耶秦簡等60余處景點。呂洞山、小寨溝、苗家邊墻等其它景點也是千姿百態、各有特色。縣域面積:1754.69平方公里(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常住人口:238792人(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城鎮化率:45%2020年GDP:73.31億注3、:本公示讀本為征求意見稿,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批復為準目錄壹 貳 叁 肆規劃總則戰略目標空間格局支撐體系伍規劃實施保障壹規劃總則1.1編制目的1.2指導思想1.3規劃原則1.4 規劃范圍和期限1.1編制目的編制本規劃是順應國家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要求,是對湘西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的落實和細化,是對保靖縣域范圍內國土空間開發護作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指導城鄉各類開發建設活動、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與修復、制定空間發展政策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空間藍圖,是編制相關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的依據。凡在規劃范圍內涉及國土空間和自然資源保護利用的各項政策、規劃的制定,以及各類規4、劃建設管理活動,均應符合本規劃。1.2指導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和中央各有關城鎮工作會議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大力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積極把握湖南省“三高四新”、湘西州“三區兩地”和“五個湘西”發展戰略新機遇,著力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改善人居環境質量和城鄉風貌品質,為建設開放協作引領、新舊雙輪驅動、生態人文魅力的“酉水明珠 黃金茶城 幸福保靖”奠定基5、礎。1.3規劃原則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內涵發展,踐行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路子,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做到資源可承受、可持續發展。三線管控,嚴守安全底線落實“三條控制線”管理要求,按照生態功能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按照保質保量要求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按照集約適度、綠色發展要求劃定城鎮開發邊界,真正讓“三條控制線”成為不可逾越的紅線,嚴守生態安全、糧食安全、國土安全底線。區域協同,推進城鄉融合落實鄉村振興、區域協調、可持續發展等空間發展戰略,以目標為導向,網絡化、均衡布局安排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6、設施;統籌區域生態共保、環境共治、產業共興、設施共享,推動形成開放協調的城鄉融合發展格局。文化傳承,突出特色宜居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突出地域特色和歷史文化傳承,優化國土空間功能與布局,科學保障公共設施和公共空間供給,提升人居環境品質,規劃建設宜居宜業的社區生活圈,不斷提升城鄉居民幸福感、獲得感。實事求是,確保規劃落實尊重區域發展規律,把握區域發展特征和自然生態本底條件,合理確定規劃目標,明確約束性指標和剛性管控要求,提出分級分類的用途管制措施,將鄉鎮規劃、專項規劃的約束性指標和控制要求落實到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確保國土空間規劃科學性協調性,具有可操作性。1.4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期限規劃范7、圍規劃期限為2020-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到2050年。本規劃范圍分為縣域和中心城區兩個空間層次。縣域范圍:包括遷陵鎮、毛溝鎮、復興鎮、水田河鎮、葫蘆鎮、比耳鎮、清水坪鎮、碗米坡鎮、呂洞山鎮、普戎鎮、陽朝鄉、長潭河鄉等10鎮2鄉,國土總面積1754.69平方公里。中心城區:涉及遷陵鎮,總面積12.35平方公里。2.1目標定位2.2發展目標貳戰略目標2.1目標定位城市性質人口規模中國黃金茶之鄉酉水明珠生態名城規劃2025年,常住人口約25萬人規劃2035年,常住人口約28萬人。規劃2025年,城鎮化率為50%規劃2035年,城鎮化率為58%中南陶瓷包裝基地全省8、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范區湘西武陵山片區文旅康養基地“酉水明珠生態名城”和“湘西武陵山片區文旅康養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湘西武陵山片區生態醫療康養中心、現代生態農業中心建設基本成型。2.2發展目標酉水明珠生態名城”和“湘西武陵山片區文旅康養基地”建設基本實現,區域職能有效發揮。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以文化旅游、醫療康養、生態農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全面形成;現代農業體系全面構建,建成為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城市。規劃遠景目標(2050年):第二個百年(即新中國成立一百年)全面實現現代化,將保靖縣建成縣強、民富、村美、政通、人和的現代化新興城市。至2025年至2035年至2050年叁空間格局3.1國土9、空間總體格局3.2三線劃定與管控3.3 生態保護安全格局3.4現代農業生產格局城鄉發展格局3.53.1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2三線劃定與管控永久基本農田(16930公頃)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控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34597公頃)嚴格保護自然保護地、生態功能重要和生態敏感區域,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類活動。城鎮開發邊界(1695公頃)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控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3.3生態保護安全格局3.4現代農業生產格局農業生產 3.5城鄉發展格局城鄉發展“一心”縣域發展中心(縣城)“兩軸”依托10、G209、張花高速形成的貫穿東西的縣域綜合發展軸和遷清、遷夯公路及規劃的沅酉高速形成貫穿南北的縣域綜合發展軸“三片”構建北部生態文旅融合區、中部城鄉融合區(城鎮密集區)、南部特色茶旅融合區“多點”規劃結合上位規劃指引、現狀產業基礎、綜合發展潛力評價等,將縣域小城鎮職能劃分為文旅融合型、商貿物流型、現代農業型和生態保護型四大類。肆支撐體系4.1構建多元高效的交通體系4.2完善均衡優質的公共服務體系4.3打造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4.4構建節約高效的現代產業體系構建開放包容的全域旅游格局4.5健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4.64.1構建多元高效的交通體系航空 規劃遷普公路沿線選址預留一處通用機場用地。11、水運規劃遠期在保靖縣新城、碗米坡鎮分別建設保靖港和碗米坡旅游碼頭;重點提升酉水航道通航等級,近期達到級航道水平,遠期達到級通航的目標。鐵路 規劃預留宣恩縣來鳳縣龍山縣保靖縣吉首市鐵路廊道(保靖站)。公路規劃張梵高速(新建)、沅酉高速公路(新建)、旅游西線高速公路(新建)、遷清-遷夯公路、S231、G209改線、米溪至葫蘆至水田河公路、保靖至古丈連接線、S527保靖夯沙至花垣吉衛(湘黔界)公路、S253長潭河至湘西機場公路、保靖至芙蓉鎮連接線、遷普公路、野竹坪至龍池公路、復興至毛溝公路、水田河至格如公路、吉首隘口至保靖縣黃金傍海公路、泗溪河至糯梯公路等。完善各鎮中心、產業園區、旅游景點等與國道、12、省道、高速公路的互聯互通。4.2完善均衡優質的公共服務體系縣級生活圈 完善遷陵中心城區的縣級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形成較為完善的縣級綜合服務中心,輻射全縣。服務半徑 15-30 公里,機動車行駛 30 分鐘左右。鄉鎮級生活圈依托等各鎮中心形成鎮級生活圈,服務周邊鄉村,其中重點鎮服務半徑10-15 公里,一般鄉鎮5-6公里,徒步 1 小時或自行車 30 分鐘。村級生活圈 將行政村中心作為鄉村生活圈公共資源配置和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在生活圈內形成居民服務中心,保障完善符合村民實際需求的公共服務配置。服務半徑為 500-1000 米,徒步 15-30 分鐘距離。4.3打造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構建安全韌13、性的基礎設施網絡健全現代化城市綜合防災救災體系4.4構建節約高效的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發揮傳統產業優勢推進農業現代化以集約高效、促進就業、提升效益、自主創新為產業發展導向,促進產業轉型發展。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需求,找準保靖定位,不斷提高綠色發展的能力水平,實現與周邊地區的功能互補、產業分工、市場對接和錯位發展。產業按照“一主一特,一優一新,六鏈九園”的發展思路,立足現有基礎和優勢,選準主攻方向、找準發力點,科學確定園區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做好產業鏈的延鏈、補鏈、強鏈、固鏈。突出發展新材料新能源主導產業,做大綠色食品精深加工特色產業,著力發展酒業及配套優勢產業,同時培育14、和引進創新創業新興產業,建立共生互補的產業生態體系,打造“專而精”、特色鮮明的高質量園區。發展策略4.5構建開放包容的全域旅游格局“一心、兩軸、四核、四區”全域旅游格局“一心”:以縣城遷陵鎮為依托,完善旅游綜合功能,全力打造保靖旅游休閑集散中心,以旅游帶動保靖縣新型城鎮化建設。“兩軸”:酉水文旅體驗軸、遷普-遷夯文旅體驗軸。“四核”:首八峒核心景區;呂洞山核心景區;紅石海核心景區;長征文化公園核心景區。“四區”:西部白云山生態文化體驗區;北部土家文化體驗區;南部苗族文化體驗區;中部土家苗族融合文化體驗區。以“千年郡縣”四方城及周邊文化遺址為核心,以豐富土苗文化旅游資源為主線,突出“一城一水兩山15、”的“三特”特色優勢,展宜業宜居宜游宜養“四宜”之態。4.6健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構建“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文物保護單元+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村落”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傳統村落 沙灣村、夯沙村、巴科村、波溪村、亨章村、磋比村、陡灘村、豐宏村、首八峒村、新印村、阿扎河村、白云山村、米溪村、國茶村、白合村、孔坪村等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在清水坪鎮、呂洞山鎮夯吉村、呂洞山鎮黃金村成功申報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基礎上,積極推動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申報工作,規劃遷陵鎮、葫蘆鎮、四方城村、沙灣村、大白巖村、首八峒村申報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文物保護單位四方城遺址、清水坪古墓群、魏家寨古城遺址、八部大王廟16、遺址、鐘靈山寶塔、摩崖石刻“天開文運”等2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8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靖縣文化底蘊深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擁有酉水船工號子、苗畫等6個國家級非遺名錄;土家族梯瑪神歌、土家族山歌等省級非遺名錄12個;陽戲、酉戲等州級非遺名錄27個;印山高腔、張古老開天等縣級非遺名錄105個。伍規劃實施5.1加強規劃傳導落實5.2明確近期實施重點5.3制定實施保障措施保障5.1加強規劃傳導落實分區單元傳導鄉鎮單元傳導專項規劃傳導保靖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分區單元指引農業、生態、城鎮單元鄉鎮國土空間規劃遷陵、毛溝、復興、水田河、葫蘆、比耳、清水坪、碗米坡、呂洞山、普戎、陽朝、長潭河12個鄉鎮控制線詳細規劃15分鐘社區生活圈城鎮開發邊界內郊野單元規劃生態/農業單元城鎮開發邊界外村莊規劃一個或多個行政村單元縱向傳導橫向協同專項規劃耕地保護專項規劃生態修復專項規劃綜合交通專項規劃城市設計專項規劃山體水體專項規劃城市更新專項規劃.5.2明確近期實施重點5.3制定實施保障措施建立縱向傳導、橫向銜接機制01健全相關配套政策02建立規劃體檢評估制度03建立動態調整完善機制04加強公眾參與,健全規劃公開制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