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版)(2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509
2023-08-10
28頁
14.88MB
1、六枝特區人民政府六枝特區人民政府前 言PREFACE01 明確目標愿景,構建全域有序的空間格局02 提升農業空間,塑造美麗富饒的農業農村03 尊重生態本底,形成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04 優化城鎮空間,構建山地特色的城鎮體系05 強化系統支撐,構筑通達安全的韌性城市06 重視風貌塑造,彰顯藍綠交織的景觀風貌07 優化城區布局,建設特色宜居的精品城市08 強化規劃實施,保障可行有效的空間治理04071114 17200123前 言CONTENTS1國土空間保護開發總體格局發展愿景與總體目標2發展愿景(城市性質)11.1 發展愿景與總體目標總體目標2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成百姓2、富、生態美的多彩幸福六枝特區,全面建成生態文明示范區,成為展示中國工業文化城市和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全面實現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有效推進,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全面推進;形成中心集聚、軸帶聯動的全域發展格局,高質量綠色發展體系基本建成,全面建成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先導區。31.2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構建“一屏兩帶三區、一心雙軸五鎮”的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六枝特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圖六枝特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圖一屏:“落別關寨山嶺生態屏障”;兩帶:三岔河生態保護帶、牂牁江-月亮河生態保護帶;三區:北部山3、林生態與休閑文旅發展區、中部產城融合發展區、南部生態涵養與山地文旅發展區;一心:即全域主中心,六枝中心城區;雙軸:六盤水-六枝區域聯動發展軸,巖腳-郎岱-牂牁城鎮集聚發展軸;五重鎮:五個重點鄉鎮,包括郎岱鎮、巖腳鎮、關寨鎮、牂牁鎮、落別鄉。4嚴守耕地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底線構建“兩區、九園”的農業發展空間格局52.1 構建“兩區、九園”的農業發展空間格局六枝河谷壩區現代農業發展區;六枝北部庫區生態農業發展區兩 區六枝特區農業發展空間格局3個省級重點農業示范園:郎岱農業示范園、大用農業示范園、北部庫區農業示范園;6個省級一般農業示范園:牂牁江農業示范園、月亮河農業示范園、生態高效茶葉園、巖腳農業園4、阿珠精品水果園、新華高山生態茶葉園。九 園六枝特區農業發展空間格局圖六枝特區農業發展空間格局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未經國務院批準,嚴禁將永久基本農田用于城鎮和開發區建設,嚴禁排放污染物、堆放固體廢棄物。嚴格執行占用永久基本農田聽證和公告制度,強化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的社會監督。穩定糧食生產與供給,以保障糧食安全為底線,嚴禁違規占用耕地和違背自然規律綠化造林、挖湖造景,嚴格控制建設占用耕地,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嚴格實行耕地“占補平衡”,建立農業空間與生態空間優化調整機制,實施“進出平衡”。提高農田建設標準和質量,共同加大糧食主產區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在六枝5、特區的主要壩區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在南部郎岱鎮和東部木崗鎮等集中連片穩定耕地區域,大開展地力提升、農田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合理引導耕地集中連片布局,在確保原永 久基本農田范圍內可長期穩定利用耕地布局保 持總體穩定的前提下優化永久基本農田空間布 局。修水縣都昌縣永修縣62.2 嚴守耕地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底線7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構建“一屏兩帶、雙心三區多源”的生態保護格局開展生態修復和國土綜合整治8一屏:“落別關寨山嶺生態屏障”。兩帶:三岔河生態保護帶、牂牁江-月亮河生態保護帶。雙心:六枝北部的黔中水利樞紐平寨水庫生態核心,六枝南部的牂牁江生態核心。三區:北部水源涵養區、中部森林防護區6、南部生態涵養區。多源:指多處生態源地,包括重要的自然保護地和飲用水源地等,如牂牁江國家濕地公園、黃果樹瀑布源國家森林公園、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局部位于六枝境內)以及各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作為生態斑塊是六枝全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3.1 構建“一屏兩帶、雙心三區多源”的生態保護格局六枝特區生態保護格局規劃圖六枝特區生態保護格局規劃圖實施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將自然保護地、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和水土保持等重要保護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實現重要生態空間應保盡保,筑牢生態安全底線。六枝全域的自然保護地包括貴州六盤水牂牁江國家濕地公園、貴州黃果樹瀑布源國家森林公園、貴州六盤水烏蒙山國家地7、質公園(局部位于六枝境內)。依據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成果和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依托重要山脈、水系,將生態功能重要、生態系統脆弱的區域納入自然保護地體系,確保全域重要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得到系統性保護。1.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2.加強保護管理能力建設1.提升自然公園生態文化價值2.提升自然教育體驗質量93.2 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103.3 開展生態修復和國土綜合整治六枝特區生態修復和國土綜合整治圖六枝特區生態修復和國土綜合整治圖 依據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要求,六枝特區屬于長江及珠江流域重點生態區,應重點實施河湖保護修復、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8、防護林體系建設、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綜合治理、土地綜合整治、礦山生態修復等重要生態修復和治理工程。緊扣生態安全格局,聚焦水土保持、礦山生態修復等重要生態功能,劃分北部礦山修復與水土流失綜合修復區、中部城鎮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區、中東部石漠化綜合修復與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區、南部水土保持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綜合修復區等四個生態保護修復單元,實施差別化的保護修復策略。11提升城鎮人居環境,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構建全域三級城鎮體系構筑“一心、雙軸、五重鎮”的城鎮空間格局,構建“縣域主中心重點鎮一般鄉鎮”的三級城鎮體系;一心,即全域主中心,六枝中心城區;雙軸:東西向的六盤水-六枝區域聯動發展軸,南北向的巖9、腳-郎岱-牂牁城鎮集聚發展軸。五重鎮:五個重點鄉鎮,包括郎岱鎮、巖腳鎮、關寨鎮、牂牁鎮、落別鄉。124.1 構建全域三級城鎮體系六枝特區城鎮體系結構圖六枝特區城鎮體系結構圖郎岱、巖腳等郎岱、巖腳等5 5個鄉鎮個鄉鎮人口人口3030萬萬人口人口0.50.5-2-2萬萬月亮河、梭戛等月亮河、梭戛等7 7個鄉鎮個鄉鎮人口人口1-51-5萬萬包含包含3 3街道和新窯、大用、木崗街道和新窯、大用、木崗 完善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醫養 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動生態型健康養老機構設施和養老示范基地建設;著力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在行政村或較大的自然村建設老年日間照 料中10、心、農村幸福院等互助性養老服務設施;全面推進救助站、兒童福利院、光榮院建設力度,推進街鎮社工站建設。保障六枝至少設置1所特殊教育學校,保障殘疾兒童少年接受基礎教育;預留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學校用地,結合學齡人口變化趨勢確定配置標準,按幼兒園45座/千人、小學110座/千人、初中42座/千人、高中28座/千人進行配置。中心城區的幼兒園、小學、中學服務半徑原則上不宜大于300米、500米和8001000米。4.2 提升城鎮人居環境,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13 構建“特區(縣)級鄉鎮(街道)級中心村(社區)級”的三級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實現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全覆蓋。六枝全域范圍,依托中心城區11、巖腳鎮、郎岱鎮構建3個1小時城鄉社區生活圈,作為周邊鄉鎮和農村地區的的綜合服務中心。六枝中心城區依托三線博物館基礎,規劃布局1處區縣級文化中心;整合提升現有圖書館、文化館的設施水平,彰顯六枝特色文化內涵;積極推進文化公園建設,建成一批特色文旅融合街區。在每個街道、鄉鎮布局1處街鎮級文化活動中心,在街道和重點鎮至少建設1個文化站和1個圖書館,一般鄉鎮配建1個文化室和圖書室。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推進高原山地戶外運動和滑雪訓練基地等高等級戶外體育設施建設,以體育訓練基地為依托,打造綜合性國際山地戶外健康體育運動基地;完善區縣級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建成六枝綜合體育場館。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加快12、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設區(縣)級醫療衛生服務中心。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不少于10床。六枝全域規劃設立至少1所三甲綜合醫院、1所三甲中醫院、1所婦幼保健院,并預留1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醫療設施用地。1714強化全域綜合交通規劃完善基礎設施,增強城市安全韌性建設體現山地交通特色,支持經濟轉型和城鎮化發展,促進面向區域交流合作、城鄉統籌和社會經濟一體化發展,高效、便捷、綠色的六枝特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支撐六盤水全市打造貴州省西部綜合交通樞紐,以六枝特區作為重要節點;利用區域交通發展條件,強化高速公路網,完善和提升縣域干線公路網。發揮內河航運對旅游經濟發展的作用。形成“三橫、13、兩縱”高速公路網。強化主城區、大用、木崗三地同城,加強六枝與周邊城市的交通聯系,“三橫”為都香、安盤和織六高速公路,“兩縱”為納晴和六安高速公路。15六枝特區全域綜合交通規劃圖六枝特區全域綜合交通規劃圖完善和強化高速鐵路、普速鐵路網絡,形成一主兩副鐵路客運站格局;北盤江航道以貨運為主兼顧客運,三岔河航道以旅游客運為主,支撐旅游經濟發展,滿足沿岸生產生活需要。六枝中心城區按照100年一遇 設防,重點鎮按50年一遇設 防,其余鄉鎮按照1020年 一遇設防,山洪防治按20年 一遇設防。按照“長期準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方針,推動人防 工程建設與城市地下空間開 發融合發展。構建高標準消防安全保障體 14、系,提高城區預防和抵御火 災及其他災害的能力。完善應急空間布局和疏散保 障體系,推進綜合應急救援 指揮平臺、避難疏散場地的改造和建 設。重點保護重大工程及生命線工程應,按設防標準提高一度進行抗震設防。完善中心城區鄉鎮(街道)社區(中心村)三級公共安全防控單元,強化社區 (村莊)網絡化管理,聯防聯控。推進六枝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和農村供水規模化標準化建設,城鎮供水普及率應達到100%。規劃新建地區應采用雨、污分流排水體制;規劃期末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100%,鄉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5%以上。加快煤電轉型升級,深入實施國家增量配電改革試點項目;綜合開發水能資源,大力發展新能源,提高可再生能15、源比重。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運用5G發展先機,培育經濟新動能。集中分散相結合,充分利用 生產余熱,實現供熱安全可 靠;推進超低排放和清潔改 造,多氣源保障供氣。六枝全域生活垃圾形成以焚燒發電集中處理為主,其他設施分散設置為輔的垃圾處理模式。提高城市基礎設施供應能力和安全應急能力。1617塑造全域風貌,提升旅游服務品質構建六枝全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格局186.1 構建六枝全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格局六枝構建六枝構建“三軸、三片、多點三軸、三片、多點”的歷史文化保護格局的歷史文化保護格局六枝特區全域歷史文化保護格局規劃圖六枝特區全域歷史文化保護格局規劃圖 三軸:中部文化展示軸、北部文化展示軸、南部水黃16、路文化展示軸。三片:中東部文化集聚區,包括中心城區和落別鄉;北部文化集聚區,包括巖腳鎮、梭戛 鄉等北部鄉鎮;南部文化集聚區,包括郎岱鎮、牂牁鎮等南部鄉鎮。多點:覆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紅色文化資源、工業遺產等歷史文化保護要素。加強各類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加強各類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 1處歷史文化名鎮;3處中國傳統村落;17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67個各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歷史建筑;28處革命遺址遺跡。六枝全域形成“峰叢平原、丘陵平壩、山林河谷”三大特色風貌區。峰叢平原城市風貌區包括六枝中心城區、巖腳鎮等地形較為平坦的峰林谷地城鎮化地區;丘陵平壩田17、園風貌區主要指較大規模的平壩地區;山林河谷生態風貌區。包括牂牁江、三岔河等流域河谷地區。19六枝特區全域旅游規劃圖六枝特區全域旅游規劃圖塑造六枝全域特色風貌分區塑造六枝全域特色風貌分區 構建“一核、雙環、三廊、三區”的全域旅游格局:一核:六枝中心城區旅游服務極核;兩環:即北部旅游環和南部旅游環;三廊:貴陽-安順-六枝-水城區域文化旅游走廊,水黃公路文化旅游走廊,梭戛-巖腳-郎岱-牂牁生態文化旅游走廊;三區:東部休閑康養區、南部山水運動區、北部文化魅力區。構建六枝全域旅游空間格局,提升旅游服務品質構建六枝全域旅游空間格局,提升旅游服務品質20優化中心城區道路交通網絡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完善公共服務設18、施配套217.1 六枝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六枝中心城區空間結構規劃圖六枝中心城區空間結構規劃圖 六枝中心城區范圍:包含主城區的塔山、銀壺、九龍等3個街道,以及大用與木崗2個鎮全域,和新窯鎮北部的8個行政村,中心城區國土面積為285.61平方公里。六枝中心城區范圍六枝中心城區范圍 一軸為東西向發展主軸,以牂牁大道和六枝-木崗公路為載體,串聯主城區的三片區和木崗片區,形成的集聚金融商貿、商務會展、總部經濟、文化創意、旅游服務等高等級公共服務功能的城市主軸,是六枝特區面向區域的最重要功能輻射帶。雙心為主城區綜合中心和高鐵站商務創新中心,是高品質公共服務、商務創新集聚功能的核心。四片區為“3+1”結構,即19、主城的西部、中部、東部城區和木崗片區。中部為綜合服務功能,東部和西部承擔產業職能,包括化工、物流、旅游等;木崗片區相對獨立,是產業區和對外協同的門戶區,其產業包括制造和物流等。中心城區形成中心城區形成“一軸、雙心、四片區一軸、雙心、四片區”的空間結構的空間結構以交通性主干路建設完善骨架路網。建設與六枝中心城區城市空間結構形態相適應、與城市土地利用相協調,層次分明、結構合理,內外銜接順暢,交通組織有序,系統安全可靠的道路交通網絡。促進公交優先發展,建設以走廊和樞紐為核心,常規公交為主體,城鄉公交為延伸,一體化發展的城市公共交通客運系統。常規公交作為城市公交客運系統的主體,服務組團間、組團內客運聯20、系需求,城鄉公交延伸城市公交服務,提升中心城區對周邊鄉鎮輻射與服務能力。中心城區分為主城區和木崗片區,在主城區規劃形成“七橫五縱”骨干路網;木崗片區規劃形成“三橫三縱”骨干路網。22 適應六枝城市空間結構,構建“城市綜合服務中心片區服務中心社區生活圈”三級公共服務中心體系。按照步行15分鐘左右的范圍,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為目標,結合街道、社區行政界線,構建多業態集聚的社區生活圈體系。以800米為半徑,以社區居民的生活需求為主,配備醫療健康、基礎教育、文化休閑、體育健身、商業服務、行政管理、市政公用等基本服務設施。2623完善規劃實施監督機制建設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健全規劃21、傳導和管控體系24按照“全域統一、上下銜接、分級管理”的原則,構建特區-鄉鎮的“兩級三類”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從規劃縱向、橫向傳導關系等方面構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保障市級國土空間規劃實施傳導。8.1 健全規劃傳導及管控體系推動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定期評估制度,統一規建管一體化的實施機制,同時建立貫穿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管理、實施、考核及城市治理全過程的公眾參與機制。8.2 完善規劃實施監督機制“一張圖”監管系統城市體檢評估“規建管”一體化機制公眾參與和多方協同六枝特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區縣級)專項規劃詳細規劃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鄉鎮級)歷史文化保護綜合交通體系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公用設施林地保護規劃開發邊界以內控制性詳細規劃開發邊界以外村莊規劃在六盤水市統一要求下,搭建共享共用、上下聯動的六枝特區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以“一張圖”為基礎,探索建立城市時空感知系統,推進智慧城市建設。8.3 建設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