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桃源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2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540
2023-08-10
29頁
16.40MB
1、桃源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桃源縣自然資源局2023年3月前 言PREFACE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推進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合理保護與利用桃源縣國土空間資源,指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有序開展,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家和省市統一部署要求,桃源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了桃源縣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總規)。總規緊扣“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是對湖南省和常德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相關要求的細化落實,是落實桃源縣發展規劃的空間保障;是實施空2、間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政策;是縣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管理、整治修復的行政綱領;是編制鄉鎮國土空間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的基礎,是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人間仙境,世外桃源桃源縣隸屬于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中下游,因千年名勝桃花源而得名,素有“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之美譽。桃源縣是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節點城市,湖南省縣域經濟十強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中國優質果品生產基地、中國竹子之鄉和中國十大富硒之鄉。規劃面積:4442.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92萬人規劃期限:2021-2035年規劃范圍:桃源縣行政轄區縣城目錄CONTENTS01.科學確定目標定位1.1 規3、劃定位1.2 規劃目標02.統籌優化全域格局2.1 統籌劃定三區三線2.2 構建開發保護格局2.3 集約高效農業空間2.4 藍綠交織生態空間2.5 集約節約城鎮空間2.6 復核高效產業空間03.強化要素支撐體系3.1 綜合交通體系3.2 基礎設施體系3.3 公服設施體系3.4 整治修復體系04.塑造品質中心城區4.1 錨定城區空間布局4.2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4.3 完善綜合交通設施4.4 梳理藍綠開敞空間4.5 塑造城市特色風貌05.加強規劃實施保障5.1 規劃實施傳導5.2 制定實施計劃5.3 規劃實施保障科學確定目標定位1.1 規劃定位1.2 規劃目標01縣域經濟增長極 湘西北重要先進制造4、業基地全省文旅康養基地 全國生態富硒農業基地2.1 規劃定位2.2 規劃目標縣城首位度,泛縣城經濟圈輻射力明顯提升,穩居全省縣域經濟10強。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65000元。20352025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桃源,基本實現現代化。經濟和城市影響力大幅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邁上新臺階;成為湘西北先進制造業戰略支點。2050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典范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全方位提高,產業創新能力、交通支撐能力、文化影響力、生態環境質量、城市美譽度持續提升。統籌優化全域格局2.1 統籌劃定三區三線2.2 構建開發保護格局2.3 集約高效農業空間5、2.4 藍綠交織生態空間2.5 集約節約城鎮空間2.6 復核高效產業空間02保質保量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是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特殊保護的耕地。至2035年,桃源縣劃定永久基本農田73774.36公頃,占縣域面積約16.61%。科學嚴謹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是指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保護的區域。至2035年,桃源縣劃定生態保護紅線91710.34公頃,占縣域面積約20.65%。集約高效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是在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以城鎮功能為主的區域邊界,涉及城市、建制鎮及各類開發區等。至26、035年,桃源縣劃定城鎮開發邊界5588.89公頃,占縣域面積約12.58%。2.1 統籌劃定三區三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將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和底線。2.1 統籌劃定三區三線縣域國土空間控制線規劃圖2.2 構建開發保護格局基于自然地理格局和三線劃定,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保護,構建“一心兩廊、三區四軸”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一心:以中心城區為開發核心。兩廊:即沅江、武陵-雪峰山脈生態長廊。三區:東部經濟核心區、中部農業示范7、區和西部生態涵養區。四軸:北部常張高速發展軸、中部黔張常鐵路發展軸、南部常吉高速發展軸、中部石桃高速發展軸。構建“一心兩廊、三區四軸”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縣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2.3 集約高效的農業空間構建“一區兩特三片”農業生產格局立足現有農業基礎,完善富硒特色農業種植養殖業布局,規劃形成“一區兩特三片”的農業生產格局。一區:即桃源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以桃源中部平原地區為核心,做大做強富硒特色農業。兩特:茶庵鋪國家農業產業示范小鎮、架橋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小鎮。三片:南部茶竹片區、北部果蔬片區和西部油料片區特色產業區。縣域農業生產格局示意圖佘家坪鎮縣域農業生產格局規劃圖2.4 藍綠交織的生8、態空間整合優化自然保護地體系優化自然保護地空間布局,整合優化包含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風景名勝區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劃定自然保護地面積431.77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9.7%,其中1處自然保護區,4處自然公園和1處風景名勝區。構建“一江、兩屏、多節點”的生態保護布局基于全域生態資源分布特征,規劃形成“一江兩屏多節點”生態空間布局。一江:即貫穿縣域中部的沅江。兩屏:即南部雪峰山脈生態屏障和西部武陵山脈生態屏障。多節點:即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風景名勝區等重要生態節點。縣域自然保護地分布圖“一主兩副、四極四帶”的城鎮發展格局2.5 集約節約的城鎮空間一主:以縣城為主核心。兩副:陬市鎮、漆河鎮作為縣域9、兩個副中心。四極:茶庵鋪鎮、熱市鎮、桃花源鎮和牛車河鎮為四個區域增長極。四帶:南部常吉高速發展帶、北部常張高速發展帶、中部黔張常鐵路發展帶、桃源大道發展帶。縣域城鎮發展格局示意圖綜合產業核心沙坪林海小鎮茶庵鋪國家示范農業產業小鎮陬市工業片北部山地康養產業片東部現代農業示范片南部特色茶竹產業片西部山水生態產業片觀音寺生態農業小鎮黃石湖景小鎮熱市溫泉小鎮楓樹民俗風情小鎮架橋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鎮盤塘工業片桃花源人文小鎮漳江工業片2.6 復核高效產業空間規劃形成“1+4+5”的產業體系即以富硒農業為1大品牌產業,以新材料、電子信息、智能裝備制造和富硒農副產品加工為4大龍頭產業,以全域旅游五大融合(農旅、10、林旅、康旅、文旅和鎮旅)產業為主的產業體系。規劃“一核一帶、四片多點”的產業空間布局一核:縣城綜合產業核心;一帶:優勢產業提升帶;四片:東部現代農業示范片、西部山水生態產業片、南部特色茶竹產業片、北部山地康養產業片;多點:桃花源、架橋、茶庵鋪等多個特色產業小鎮。縣域產業空間布局示意圖強化要素支撐體系3.1 綜合交通體系3.2 基礎設施體系3.3 公服設施體系3.4 整治修復體系03五橫:G319,S307、S315、S311、S317;六縱:S311-S317、S318、馬茶線、S311-剪市公路、S238-S311、S234。3.1 綜合交通體系鐵路高速公路“兩線五站”新建四條高速兩線:黔張11、常鐵路、石長鐵路五站:牛車河站、龍潭站、桃源站、陬市站、盤塘站。規劃落實官新高速、張桃高速、石桃高速、新桃高速。國省干道航空“五橫六縱”干路網新建棲鳳山通用機場和虎形通用機場重點建設陬市、漳江千噸級碼頭,發展水公鐵聯運;完成沅水2000噸級航道(陬市港-鲇魚口)整治工程,進一步提升航道通行能力。水運實施通江達海工程縣域綜合交通規劃圖給水近期大力推進桃源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及配套管網建設項目(桃源縣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新建縣城東區、黃石、兩河口和改造擴建戈爾潭、茶庵鋪等水廠。排水完善鄉鎮集中建設區污水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加快污水處理設施收集管網建設,提高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農村污水處理根據村12、莊情況合理選擇納管處理模式、分散治理模式、集中治理模式。電力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優化。發展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推進新能源汽車供能設施建設,規劃建設充電、加氣、加氫設施,新建各類充電設施規劃區服務半徑全覆蓋。信息按照“智慧城鄉”統籌規劃,建立起覆蓋城鄉的信息網絡設施,加快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建設,推進“三網融合”。加快建設光纖干線傳輸網絡、實施數字電視工程、完善移動數據網。燃氣加強能源供應保障。對接省“氣化湖南工程”,加快完善城鄉配氣輸送系統。在“五縣一市”管線經過的城鎮積極發展天然氣管道供氣,在天然氣管網未覆蓋城鎮和農業區,以CNG、LNG和液化石油氣氣源為主。環衛在城鄉一體化收運13、處理格局的基礎上,將城區和鄉鎮結合在一起,打造完整的城鄉收運系統。實行垃圾源頭分類,為減少垃圾運輸量加強垃圾資源化利用,實現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3.2 基礎設施體系3.3 公服設施體系BOOK每個鄉鎮1所初中、若干所中心小學、至少1所公辦幼兒園。教育醫療體育福利文化每個鄉鎮配置1所鄉鎮衛生院,每個行政村均配建1個村衛生室。各鄉鎮建設1處綜合文體活動中心。各鄉鎮加強養老設施建設,每千名老人擁有機構養老床位數不少于40張。各鄉鎮規劃布局1處鄉鎮級文化活動中心。3.4 整治修復體系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烏云界片區整治保護、沅水濕地公園綜合生態修復、黃石省級濕地公園綜合治理、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14、治理、沅江流域生態廊道建設。水生態修復:沅水河道及主要干支流治理、沅水飲用水源保護區綜合整治、黑臭水體污染綜合治理工程、地下水污染防治和修復、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控制污染源、治理污染區域,防治結合,解決土壤污染問題。礦區治理:以重要生態區、采空塌陷區、廢棄礦山裸露山體治理為重點,推進綠色礦業示范區建設。縣域生態修復和綜合整治規劃圖塑造品質中心城區044.1 錨定城區空間布局4.2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4.3 完善綜合交通設施4.4 梳理藍綠開敞空間4.5 塑造城市特色風貌4.1 錨定城區空間布局規劃“一帶兩軸五片區”的空間結構 一帶:沅江風光帶;兩軸:以漳江路為載體的南北向的城市聯動發15、展軸,以武陵大道為載體的東西向融城發展軸;五片區:即城西高鐵新城片區,以發展電子商務、旅游集散服務為主;城北高新產業片區,承擔城市工業生產功能;城中綜合服務片區,以居住、商業等綜合服務功能為主;城南生態宜居片區,以行政辦公、生態居住功能為主;城東旅游度假片區,以發展旅游度假和旅游配套服務為主。中心城區空間結構規劃圖4.2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構建十五分鐘生活圈 建設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體有康健的“六有”公共服務設施體系。中心城區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規劃圖構建“一環四橫五縱”的干路網結構4.3 完善綜合交通設施 一環:城市外環線,由桃源大道-S234-16、G319-張桃高速組成 四橫:S234,武陵大道,八字路,迎賓大道 五縱:云岳大道、桃花大道、漳江路、采菱路、沅南路中心城區道路交通規劃圖4.4 梳理藍綠開敞空間構建城景相融的綠地公園體系 突出“山水生態桃源”本底特征,構建“郊野公園+城市公園+社區公園”三級公園體系。中心城區綠地系統和開敞空間規劃圖4.5 塑造城市特色風貌構建“一帶一環,五區多廊道”總體城市設計結構“一帶”即十里畫廊,沅江風光帶。“一環”即依托城市環路綠帶,形成的產城聯動-城市共享綠環。“五區”為高鐵站門戶區、老城風貌區、南部新城風貌區、北部現代產業風貌區和東部旅游服務風貌區。中心城區總體城市設計結構示意圖加強規劃實施保障517、.1 規劃實施傳導5.2 制定實施計劃5.3 規劃實施保障055.1 規劃實施傳導構建“二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省市級縣級鄉鎮級傳導目標+指標傳導主導功能定位+指標控制線+用途管制詳細規劃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傳導約束性指標+剛性管控傳導/協調底線管控+戰略意圖5.2 制定實施計劃分類建立項目庫,進行規劃要素保障交通項目240+水利項目30+環保項目20+電力項目10+給排水項目10+產業項目30+旅游項目10+能源項目5+其他項目5.3 規劃實施保障依托平臺,以一張底圖為基礎,整合疊加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成果,實現各類空間管控要素精準落地,形成覆蓋全縣、動態更新、權威統一的桃源縣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為統一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強化規劃實施監督提供法定依據。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加強規劃實施管理體系建設形成覆蓋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實施、監測、評估、預警及公共服務全過程的國土空間規劃信息管理系統。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3
33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