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鄉市耕地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3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547
2023-08-10
30頁
9.06MB
1、寧鄉市耕地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前言PREFACE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這為新時代新征程做好耕地保護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引和行動指南,也為應對世界新的動蕩變革期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保障糧食安全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為全面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在寧鄉市國土空間規劃的約束和指導下,落實本區域內的耕地保護任務和永久基本農田目標;結合寧鄉市社會、經濟、土地資源條件及生態環境保護要求,重點統籌協調好耕地保護與建設占用耕地數量及空間布局的關系、耕地后備資源利用與林地保護2、的關系,從源頭上確保耕地保護目標落地,落實補充耕地規模與具體點位;特開展編制寧鄉市耕地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劃(2020-2035年)。本次規劃范圍包括寧鄉市行政轄區全域國土空間,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目標為2035年,近期至2025年。1 規劃背景n 資源基礎n 主要成效n 當前的新形勢n 面對的新挑戰1.1資源基礎 寧鄉市位于湖南省東偏北的洞庭湖南緣地區、長沙市西部,地勢西高東低、南陡北緩;土質質量較好,交通便利,適宜種、養多種農畜品種,是全國聞名的“魚米之鄉”、“牲豬之鄉”、“茶葉之鄉”,先后被列為全國優質米、瘦肉型豬、水產品生產基地。全市整體呈現“五山三田一水一城”國土空間格局。耕地呈東3、多西少分布。全市耕地74141.29公頃(水田68261.77公頃、旱地5878.96公頃、水澆地1.56公頃)。現狀耕地分布圖1.2主要成效1.3當前的新形勢1.4面對的新挑戰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紅線面臨挑戰經濟社會發展與耕地保護矛盾依然突出農村耕地非法占用和耕地撂荒日益嚴重耕地恢復任務十分艱巨耕地提質改造任務任重道遠永久基本農田布局有待進一步優化黨中央、國務院將耕地保護提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省委、省政府始終把耕地保護工作擺在突出重要位置長沙市將嚴守耕地保護紅線使命擔當落到實處提高耕地質量和糧食產能,維護區域糧食安全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改善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條件積極落實耕地保護制度,推動“田4、長制”落地生效2 總體要求n 指導思想n 規劃原則n 規劃目標與任務2.1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關于耕地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耕地保護的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守耕地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深入推進“田長制”,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加強耕地種植用途管制,明確利用優先序,強化黨政同責、壓實主體責任,科學編制寧鄉市耕地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劃,從規劃源頭管控好耕地紅線,樹牢底線思維,著力構建耕地數量、質量、生5、態“三位一體”保護格局,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建設富饒美麗、傳奇美好新寧鄉構筑堅實的資源基礎。2.2規劃原則底線管控,以補定占。統籌協調,有效銜接。問題導向,精準施策。2.3規劃目標與任務指標到2025年到2035年指標屬性耕地保有量74142.29 73345.28約束性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65713.33 65571.42約束性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規模655.71655.71預期性補充耕地任務量1050.002328.26 預期性恢復耕地任務量4000.0015242.55預期性糧食播種面積106666.67預期性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13586.87累計建成65571.42預期性耕地保6、護規劃指標表單位:公頃寧鄉市耕地保護全程一體化和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的耕地保護利用體系基本形成。任務明確、責任落實、措施有力、獎懲并舉的耕地保護機制全面構建,現代化、法治化的耕地保護體系基本建成,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耕地保護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數量穩定、質量提升、布局合理。嚴格耕地保護目標管理,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穩定優質耕地布局。嚴格落實耕地用途管制,實施占用和補充耕地計劃管控。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全面提升糧食生產能力。拓展農產品生產空間,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健全耕地保護政策制度體系,提升耕地治理能力。3 嚴守耕地保護紅線n 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7、責n 從嚴控制建設占用耕地n 統籌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空間格局n 加強特殊區域耕地保護和利用 嚴格落實耕地保護任務 嚴格落實建設占用耕地占補平衡 全面落實年度耕地“進出平衡”穩妥有序恢復耕地保護目標缺口3.1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耕地保護目標劃定圖3.2從嚴控制建設占用耕地推進城鎮集約集聚發展優化基礎設施選址布局統籌優化鄉村空間布局統籌發展和安全,嚴格按照“先農田,再生態,后城鎮”統籌布局,推進以中心城區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提供資源要素保障,重點滿足中心城區和產業園區用地需求。城鎮開發邊界集中建設區成片開發占用耕地的,應進行多方案比選,盡量避讓長期穩定利用耕地。項目選址應以節約集約用地為原則8、,從項目建設的必要性、選址的合理性及建設用地定額標準等方面開展占用耕地必要性論證,嚴格控制項目占用耕地比例。探索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整體推進農用地整理和建設用地整理,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因地制宜合理安排農村建設用地規模、結構和布局。規劃建設占用耕地示意圖3.3統籌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空間布局3.4加強特殊區域耕地保護和利用生態保護紅線內耕地77.28公頃 自然保護地核心區范圍內耕地,實行穩妥推有序退出;自然保護地核心區外的耕地,允許在不擴大現有耕地的前提下,開展種植活動,可修筑必要的生產生活設施。城鎮開發邊界內耕地840.68公頃 城鎮開發邊界集中建設區進行成片開發,注重保護耕地和節約集9、約用地,組織編制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并報省級人民政府批準。河湖管理范圍內耕地140.64公頃 在不妨礙行洪、蓄洪和輸水等功能的前提下依法依規分類處理,其中位于主河槽內、洪水上灘頻繁、水庫征地線以下、長江平浣行洪“雙退”扜浣內的不穩定耕地,不納入耕地保護目標任務,有序退出;對于納入耕地保護目標的耕地,不得新建、改建、擴建生產圍堤,不得種植妨礙行洪的高桿作物,禁止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規劃期應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對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優先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防止“非農化”。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和種糧激勵政策,引導高標準農田集中用于重要10、農產品特別是糧食生產。待建高標準農田耕地35204.25公頃嚴格管控類耕地298.63公頃 對嚴格管控類耕地全面開展種植結構調整,退出水稻生產,探索綜合種養、雙季青貯玉米、酒用高梁雙低油菜等耕地安全利用種養技術模式。鼓勵采用客土法、熱修復法等物理改良技術復等化學改良技術以及生物改良技術對嚴格管控類耕地進行改良。種植油茶林的耕地316.13公頃 根據油茶產期和恢復難易程度,結合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實行逐步有序退出復耕,同時選擇其他潛力地塊發展油茶種植,引導油茶種植上山上坡。4 強化永久基本 農田特殊保護n 優化永久基本農田布局n 量質并重做好永久基本農田補劃n 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n 強化永久基11、本農田管護n 健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機制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劃定圖 嚴格劃定落實永久基本農田 優化永久基本農田空間布局 推進永久基本農田上圖入庫4.1優化永久基本農田布局4.2量質并重做好永久基本農田補劃 嚴格控制建設占用 嚴格補劃任務落實 更新完善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4.4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管護4.5健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機制 堅決制止永久基本農田“非農化”有效防止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強化永久基本農田質量建設 完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補償機制 構建永久基本農田動態監管機制 強化執法監督和保護考核機制4.3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 合理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 健全和完善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制度5 嚴格耕地用12、途管制n 分類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n 切實規范耕地占補平衡n 嚴格落實耕地進出平衡n 嚴肅處置違法違規占用耕地5.1分類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永久基本農田是依法劃定的優質耕地,重點用于發展糧食生產,特別是保障稻谷、小麥、玉米三大谷物的種植面積。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糧食、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在不破壞耕地耕作層且不造成耕地地類改變的前提下,可以適度種植其他農作物。5.2切實規范耕地占補平衡嚴格控制建設占用耕地加強補充耕地全過程管理實行補充耕地項目全過程監管落實補充耕地后期管護責任建立補充耕地信息公開制度5.3嚴格落實耕地進出平衡5.4嚴肅處置違法違規占用耕地 從嚴處置、嚴格執法、嚴肅問責13、 堅決止住新增、穩妥處置存量 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農業設施建設用地 落實進出平衡屬地責任 規范引導耕地轉進 實行耕地轉進轉出信息化管理6 保障重要農產品生產 空間n 優先保障糧食生產空間n 切實保障“菜籃子”生產空間n 大力拓展農產品多樣化生產空間6.1優先保障糧食生產空間穩定水稻生產空間拓展高粱玉米大豆等生產空間 確立以永久基本農田、高標準農田和水稻生產功能區為主的種植空間布局。全面筑牢以回龍埔現代糧食示范區為中心,東湖塘特色功能稻基地、沙田萬畝富硒有機稻基地為依托的涵蓋雙江口、金洲、夏鐸鋪、壩塘、花明樓、資福等鄉(鎮)在內的高產優質糧食生產示范基地。充分利用旱土、高岸田、天水14、田、滲漏田、拋荒地、房前屋后自留地以及其他零散地塊,發展旱雜糧生產,積極發展旱地作物間作套種,進一步增加旱糧面積。保障都市群農業生產空間 優化規模化畜禽養殖生產空間 打造生態水產生產空間6.2切實保障“菜籃子”生產空間拓展油茶、小水果、名優茶、藥材、煙葉等多樣化農產品生產能力和空間,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產業。6.3大力拓展農產品多樣化生產空間7 切實加強補充耕地管理n 積極拓展補充耕地空間n 加強補充耕地開發計劃管理n 引導耕地后備資源合理利用7.1積極拓展補充耕地空間整合現有耕地周邊可開發資源潛力深入挖掘旱地改水田資源潛力合理劃定耕地后備資源 將耕地周邊的零星分散、面積較小的其他農用地、其他草地15、裸土地,沙地等宜耕后備資源地塊和廢棄農村宅基地、采礦用地等低效建設用地,作為現有耕地周邊主要的補充耕地潛力來源。308.08公頃807.33公頃 以現狀旱地為對象,剔除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生態退耕、土壤污染和15以上坡度等不符合旱改水選址條件的地塊,并從地塊的水源、坡度、土壤質地、耕作便利度和集中連片程度等方面開展科學評價,充分挖掘可旱改水資源潛力。根據地塊植被狀況、地形坡度、灌溉排水條件、有效土層厚度等情況,綜合考慮與居民點的相對海拔高差、交通、水利等因素,并剔除城鎮開發邊界與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的地塊,合理劃定耕地后備資源。2478.14公頃 合理確定補充耕地任務 實行補充耕地開發16、年度上限管控7.2加強補充耕地開發計劃管理 嚴格耕地后備資源用途管制 有序安排耕地后備資源開發 加強后備資源開發環境影響論證7.3引導耕地后備資源合理利用8 穩妥有序推進耕地恢復n 科學劃定耕地恢復空間n 實行耕地恢復年度計劃管理n 建立耕地恢復長效機制 開展可恢復耕地資源評價 明確可恢復耕地數量和分布 全市可恢復耕地資源17106.83公頃,主要分布在雙江口鎮、灰湯鎮、喻家坳鄉、壩塘鎮和大屯營鎮等25個鄉(鎮)。積極引導統籌推進耕地恢復 到2025年,寧鄉市預計恢復耕地4000公頃,到2035年預期有效恢復15242.55公頃。分年度下達各鄉(鎮、街道)年度恢復耕地計劃,將年度耕地計劃落實情17、況納入耕地保護目標考核和人民政府真抓實干督查激勵,有效推進耕地恢復計劃的落實。8.1科學劃定耕地恢復空間8.2實行耕地恢復年度計劃管理 規范實施管理 嚴格監督考核 落實資金保障 強化監測監管8.3建立耕地恢復長效機制9 著力提升耕地質量n 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n 有序推進旱地改造水田工程n 全面推進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n 穩妥提升耕地土壤固碳能力n 科學防治和利用污染耕地 強化頂層設計和政策配套 穩妥推進耕作層剝離再利用9.5科學防治和利用污染耕地 明確落實建設目標 至2025年,規劃新建高標準農田13586.87公頃,逐步建成高標準農田54173.33公頃,至2035年,將永久基本農田6518、571.42公頃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分類明確重點建設區域 嚴格落實后期管護 強化統籌協調整體推進項目實施 打造全過程管理的最美稻田示范 構建以休耕輪作為核的保護體系 擴展以生態涵養為主的綠色農業 實施以科技創新為軸的固碳模式嚴格源頭管控強化科學治理加強安全利用9.1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9.2有序推進旱地改造水田工程9.3全面推進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9.4穩妥提升耕地土壤固碳能力10 重大工程安排n 土地開發重大工程n 旱改水重大工程n 恢復耕地重大工程n 高標準農田建設重大工程n 智慧耕地平臺建設n 土地開發重大工程2021-2035年,寧鄉市安排成片土地開發重大工程共3個,涉及雙江口鎮、橫19、市鎮和大屯營鎮,預計總投資3.2億元,可有效補充新增耕地699.14公頃,其中水田161.14公頃,早地538.00公頃。n 旱改水重大工程2021-2035年,寧鄉市安排旱改水重大工程共4個,涉及黃材鎮、橫市鎮、雙鳧鋪鎮和喻家坳鄉,建設規模187.68公頃,預計耕地平均質量等別提高一等以上,新增糧食產能28萬公斤。土地開發重大工程分布圖旱改水重大工程分布圖n 恢復耕地重大工程2021-2035年,寧鄉市安排恢復耕地重大工程共25個,涉及除玉潭街道、白馬橋街道、歷經鋪街道和城郊街道外的其余25個鄉鎮,預計總投資11.2億元,總規模14890.32公頃。n 高標準農田建設重大工程2021-2035年,寧鄉市安排高標準農田新建重大工程共15個,建設規模為7442.66公頃,涉及灰湯鎮、東湖塘鎮、老糧倉鎮和喻家坳鄉等15個鄉(鎮);提質改造重大工程共16個,建設規模17980.00公頃,涉及壩塘鎮、雙江口鎮、道林鎮和花明樓鎮等16個鄉(鎮)。n 智慧耕地平臺建設依托田長制“一平臺三終端”、耕地進出平衡監管系統、耕地占補平衡系統、永久基本農田監管系統等信息系統基礎上,通過綜合應用衛星遙感、人工智能、三維GIS、移動通信等科技手段,整合形成上下貫穿、互聯互通的“智慧耕地”信息化應用體系。恢復耕地重大工程分布圖高標準農田建設重大工程分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