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昌黎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意見征求稿)(4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609
2023-08-11
47頁
10.39MB
1、環環縣縣國國土土空空間間總總體體規規劃劃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OF HUANXIAN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OF HUANXIAN前言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戰略部署,強化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在國土空間保護開發中的戰略引領和剛性管控作用,提高規劃的戰略性、科學性、協調性和操作性,編制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面向生態文明時代,對標新發展理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加快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新要求的背景下開展的。規劃是對環縣縣域范圍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做出的總體安排和綜2、合部署,是制定空間發展政策、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修復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藍圖,是編制詳細規劃的依據和相關專項規劃的基礎。20212021-20352035年年規劃總則規劃總則指導思想規劃原則區位及概況規劃范圍和期限戰略協同戰略協同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發展戰略區域協同開發保護戰略空間格局空間格局總體保護發展格局生態空間格局農業空間格局城鎮空間格局中心城區中心城區發展結構用地布局藍綠網絡生活圈網絡綜合交通網絡支撐體系支撐體系綜合交通體系公共服務體系市政設施體系安全防災體系規劃傳導規劃傳導實施保障實施保障規劃傳導體系用途管制制度近期建設安排規劃監測預警政策保障體系“一張圖”管理機制01020303、60708魅力國土魅力國土鄉村振興鄉村振興保護歷史文件資源塑造魅力國土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型城鄉體系助推鄉村振興04國土空間國土空間綜合整治綜合整治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分區整治修復重點區域識別整治修復重大工程部署050101規劃總則規劃總則指導思想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規劃原則區位及概況區位及概況規劃范圍和期限規劃范圍和期限以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實施鄉村振興、區域協同、可持續發展等戰略為重點,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堅持4、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治理導向相結合,立足本底自然和人文稟賦及發展特征,突出地域特點、文化特色、時代特征,增強規劃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實施性,提出環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戰略目標和規劃藍圖。指導思想規劃原則戰略引領全域統籌0102030405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人為本提升品質傳承文化彰顯特色明晰事權優化管控環縣位于甘肅省東部,慶陽市北部,踞陜、甘、寧三省(區)交界處,是紅色教育的傳播地,傳統光榮,民風淳樸。環縣是 1936 年解放的革命老區,紅軍長征途經之地,原陜甘寧省委、省政府駐地,是陜甘寧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總后方。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最后一戰山城堡戰役就發生在環縣境內。習仲勛同5、志為第一任縣委書記。革命戰爭年代,環縣人民的無私奉獻,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計劃經濟時代,環縣作為農業大縣,曾將大批糧食調往省內外,有力地保障了城市糧食供給,支援了國家的工業化發展。進入市場經濟后,環縣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屬于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干旱困難縣。區位及概況 規劃范圍為環縣行政轄區,規劃總面積:9236平方公里。本次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目標為2025年,遠期目標為 2035 年。規劃范圍和期限0202戰略協同戰略協同戰略定位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發展目標發展戰略發展戰略區域協同區域協同開發保護戰略開發保護戰略2.1戰略定位丨戰6、略定位種養循環一體化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獨具西北特色多元文化融合的文旅名城西北資源型城市轉型綠色發展先行區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樣板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水土流失治理示范縣示范引領文化振興綠色導向教育先行生態治理2.1戰略定位丨主要職能甘肅面向寧夏的橋頭堡,慶陽北部門戶城市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重要節點城市“中國皮影之鄉”為依托的區域生態文化旅游名城隴東綠色生態產業示范基地丨城市性質西北特色畜牧業產品出口示范大縣全省傳統能源高效轉化與清潔能源發展重地傳統文化特色多元的創新型城鎮隴東北部紅色驛站、黃土高原特色美居之城2.2發展目標丨近遠期目標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全省位次前移;草羊業“翻兩7、番”目標和城鄉融合發展階段性目標全面實現;鄉村交通條件、教育醫療質量、城鄉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縣域綜合實力、創新能力、開放活力、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經濟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人均生產總值達到全省前列。與全國一道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將環縣建設成為隴東經濟區新興增長極,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更高品質的生態文明之城、活力特色之城、幸福和諧之城,全力打造更富活力、更具魅力、創新驅動的綠色和諧國土。20252025年年20352035年年20502050年年2.3發展規模丨人口規模2025常住人口40.24萬人左右城鎮化率41%2035常住人口51.43萬人左右城鎮化率59.25%合理預8、測人口規模,掌握人口發展規律;協調統籌安排城鎮用地,科學推進城鎮化。城鎮人口鄉村人口20252035Vs2.4區域協同丨空間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內通外連”水平加強生產生活用水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用水條件加快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智慧城市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升安全生產生活水平加快新基建建設步伐,打造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幼有所育:高質量構建多元化、多層次學前服務體系。學有所教:推進基礎教育均等化,統籌縣域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勞有所得: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完善就業保障和服務體系。病有所醫:健全生命周期、服務均等的健康服務體系。老有所養:大力推進供養型、養護型、醫護型養老機構建設9、。弱有所扶:加快助殘、兒童福利、社會救助福利體系建設。2.4區域協同丨構建立體開放新格局緊抓國家戰略機遇,形成開放發展新優勢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實現錯位發展新跨越深化區域協調發展,培育區位協同新優勢科學指導,提質增效優化統籌,互補推進區域聯動,深度協作2.4區域協同丨經濟文化協同發展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涉外公共服務水平加快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深化對內區域合作商服科協25%加強對空間資源的統籌調控,結合國家新型城鎮化進程,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實施“多規合一”,實現全域統籌規劃。優化全域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布局,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提升區域協同力度,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戰10、略。全域要素統籌,高效利用,全力支撐鄉村振興戰略。2.5開發保護戰略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總體保護發展格局總體保護發展格局生態空間格局生態空間格局農業空間格局農業空間格局城鎮空間格局城鎮空間格局0303空間格局體系空間格局體系3.1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構建“兩軸引領、全域互通、三區協同、多點支撐”的總體格局兩軸引領全域互通南北向與東西向交通干線的完善能促進全域交通互通、產業互融、發展互動。北部生態修復區、中部固溝保塬區、南部水源涵養區。三區協同南北發展軸、東西提升軸。沿211國道形成南北向重點發展軸;沿341國道形成東西向提升軸。多點支撐以全域的多個城鎮建設點、生態保護點作為縣域國土空間格局優化的11、基礎支撐,實現全域、全方面的均衡覆蓋。3.2統籌劃定三區三線丨三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317.54萬畝生態保護紅線2.35萬畝城鎮開發邊界3.43萬畝永久基本農田相對集中需嚴格保護的區域。具有特殊生態功能或生態敏感脆弱、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陸地和海洋自然區域。城鎮集中開發建設并可滿足城鎮生產、生活需要的區域。3.3生態空間格局丨構建“一廊四支三區多節點”的生態安全格局一廊環江生態廊道四支合道川支廊、虎洞川支廊、耿灣川生態支廊、樊家川生態支廊三區西部防風固沙生態修復區、北部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區、中南部植物多樣性生態保護區多節點北部甜水鎮、東部耿灣鄉、西南車道鎮3.4農業空間格局丨構建“一帶 兩區 多重12、心”的農業生產格局一帶環江高效農業生產帶兩區西北部種養一體循環農業發展區、東南部特色林果雜糧融合發展區多重心肉羊育肥重點區、中藥材產業重點發展區、特色林果業重點發展區3.5城鎮發展格局一核驅動、三心相輔、兩帶四區互聯動一核縣城兩帶211 國道城鎮發展帶、341 國道城鎮發展帶四區虎洞川、樊家川、合道川、耿灣川4個經濟區三心甜水鎮、虎洞鎮、曲子鎮副中心 保護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歷史文化資源 塑造魅力國土塑造魅力國土 推動高質量產業發展推動高質量產業發展 構建新型城鄉體系構建新型城鄉體系 助推鄉村振興助推鄉村振興0404魅力國土與鄉村振興魅力國土與鄉村振興梳理歷史脈絡、保護歷史文化資源4個國家級重點文13、物保護單位7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多個市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保護歷史文化資源一核一線兩園三城五區百村新八景中心城區旅游綜合服務核心曲甜三百里全域旅游線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環洲故城明代老城明代白馬城環洲故城山城堡河連灣紅色景區東老爺山旅游景區100個鄉村旅游重點村東老爺山宋塔山城堡戰役紀念館八珠革命紀念館曲子革命紀念館等一核一線兩園三城五區百村新八景4.2塑造魅力國土4.3高質量產業發展布局一核、兩軸、三工業、七園、五區、多點一核綜合服務核心兩軸城市經濟發展軸、生態旅游發展軸三工業甜水工業區、沙井子工業區、西灘工業區七園裝備制造產業園、現代農業產業園、綠色食品加工園區等7個五區14、農業物流區、循環農業區、有機農業區、科技農業區、設施農業區4.4構建新型城鄉體系“中心城區、中心鎮、一般鎮”三級城鎮體系1個中心城區環城鎮4個中心鎮曲子鎮、木缽鎮、甜水鎮、虎洞鎮15個一般鎮洪德鎮、合道鎮、樊家川鎮、毛井鎮等15個4.5分類助推鄉村振興結合實際情況,遵循鄉村地域系統演化的一般規律,根據不同村莊的發展基礎,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護、搬遷撤并、其他類的思路,分類有序推進鄉村發展。集聚提升類村莊曹塬村、雙廟村等83個。城郊融合類村莊紅星村、肖關村等26個。特色保護類村莊河連灣村、山城堡村等10個。搬遷撤并類村莊耿灣村。其他類村莊劉坪村、馬塬村等130個。4.6確定村莊產業格局15、,推動鄉村產業發展根據農村產業的實際情況,結合現狀的區位交通、資源條件、產業產品,以及發展目標、服務群體、經營方式等內容,把環縣鄉村產業類型劃分為休閑旅游業、工礦服務業、現代農業和生態農牧業。工礦服務業村莊:元峁村、馬趟村等5個生態農牧業村莊:賈塬村、秦團莊村等141個現代農業村莊:塔兒咀村、高寨村等79個休閑旅游業村莊:白塬村、山城堡村等25個0505國土空間整治修復國土空間整治修復 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分區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分區 整治修復重點區域識別整治修復重點區域識別 整治修復重大工程部署整治修復重大工程部署根據區域地形地貌、經濟發展定位等因素,將全縣劃分為北部川掌綜合整治區、西部丘陵綜合整治16、區、南部河谷綜合整治區。5.1構建國土綜合修復整治格局涉及甜水等7個鄉鎮,面積為323618.66hm,地貌以川臺地或者掌地相間分布。北部川掌綜合整治區西部丘陵綜合整治區涉及5個鄉鎮,面積為215250.52hm,主要地貌單元為河谷地以及黃土塬峁。涉及虎洞等8個鄉鎮,面382677.21hm,地貌單元以丘陵溝壑為主。南部河谷綜合整治區國土綜合整治分區根據自然資源部頒布的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中對于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的要求,同時結合環縣實際存在的國土利用與生態環境問題,各部門切實的發展需求和目標導向,共識別七類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的重點工程區域。鄉村綜合整治重點工程區城鎮低效用地綜合17、整治重點工程區退化土地治理重點工程區低質低效林草地改造重點工程區廢棄工礦用地復墾重點工程區河流生態保護重點工程區地質災害防控治理重點工程區按照國土空間治理思想“加快構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三大紅線”,土地綜合整治要強化和提升生態功能保障,開展退化生態環境修復,合理利用和提升自然資源上線。5.2綜合整治修復重點區域識別5.3綜合整治修復重點工程布署綜合整治修復重點工程布署鄉村綜合整治重點工程城鎮低效用地綜合整治重點工程退化土地治理重點工程低質低效林草地改造重點工程廢棄工礦用地復墾重點工程河流生態保護重點工程地質災害防控治理重點工程土地整治整治應以鄉村振興為目標,結18、合村莊布局優化要求,推進鄉村地區田水路林村全要素綜合整治。生態修復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明確生態系統修復的目標、重點區域和重大工程,維護生態系統,改善生態功能。0606中心城區中心城區 發展結構發展結構 用地布局用地布局 藍綠網絡藍綠網絡 生活圈網絡生活圈網絡 綜合交通網絡綜合交通網絡6.1發展結構一核引領、五城聯動、一軸驅動,一帶多元、兩園相依、多廊滲透一核五城一軸一帶兩園多廊以老城區形成的城市功能核心活力主城宜居新城高鐵新城生態新城產業新城沿環江大道形成城市發展軸,將各個城區有機串聯沿環江形成城市休閑景觀帶,融合城市多元文化東山公園西山公園打造集生態屏障、文化弘揚、休閑觀光為一19、體的復合型生態廊道丨發展戰略丨空間結構生態引領,山水營城優化布局,提質增效片區聯動,有機組織完善交通,增強輻射區域協同,合作共贏6.2用地布局通達路網,功能完善,品質宜居構建藍綠生態網絡,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完善支撐服務體系,提升城市能級水平有序實施城市更新,挖掘城市內生活力有機整合特色空間,塑造環縣魅力國土城鄉結合,統籌安排功能協調,結構清晰依托舊區,集約發展近遠結合,彈性發展集約高效,緊湊發展“縣、鎮、村”三級公共服務設施6.3藍綠網絡丨規劃原則丨規劃目標綠地率35%以上人均綠地面積20以上水林環繞,綠色貫穿建立功能完備的林地、濕地、城市綠地等綠色屏障規劃期末形成較為完整的綠地系統可持續發展統20、籌考慮系統化超前性因地制宜6.4生活圈網絡以人為本,分等分級,合理集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統籌發展,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按中學小學幼兒園三級進行配置,幼托服務半徑300m;小學的服務半徑500m;中學的服務半徑1000m。加強醫療設施標準化建設,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按醫院衛生院衛生所三級進行配置。醫院3-5萬人設一處,衛生院服務半徑1000m,服務人口0.51萬人。實現布局合理、網絡健全、市場繁榮的文化新格局。運動場服務半徑1000-2000m,社區小型活動場地服務半徑小于500m。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倡導文明、健康、進步的殯儀活動。日間照料中心隨居住小區進行配置,服務半徑一般不超過50021、m。體育娛樂設施社會福利設施教育文化設施醫療衛生設施6.5綜合交通網絡逐步建立公交專用道、網絡化的的自行車停靠點、公交站等完善公共交通的出行和接駁網絡多樣化的立體公共交通網絡交通穩靜化穩靜化的交通設施:設計慢速街道,保持持續的交通流構建慢行交通網絡:”步行+自行車,山野+城區”的慢行體系推進交通智慧管理:信息化交通管理系統+公共交通運輸管理系統 綜合交通體系綜合交通體系 公共服務體系公共服務體系 市政設施體系市政設施體系 安全防災體系安全防災體系0707完善支撐體系完善支撐體系7.1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形成“三橫四縱”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快速+網絡+休閑”的立體化公共交通體系“物流交通+全域旅22、游交通+穩靜化交通”,提升綜合交通品質文字待定7.2公共服務體系教育設施幼兒園覆蓋率達到100%;中小入學率達到100%;人均教育用地面積達到5.5平方米每千人床位數7張,構建20分鐘醫療服務圈醫療衛生設施體育設施社會福利設施優化娛樂設施人均體育用地面積達到3.0平方米機構養老床位數達到老年人口總數的5%以上;每千名老人床位數達到52張人均文化設施用地面積達到0.3平方米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構建功能完善、層級合理的公共服務體系7.3市政設施體系建設安全可靠、城鄉一體的市政設施體系給排水設施能源設施通信設施環衛設施實施“百兆光纖工程”和“百縣寬帶鄉村工程”,積極建設光纖通信、移動通信、微波通信、衛23、星通信相結合的現代通信體系網建設堅持生態循環可持續的發展理念,逐步開展垃圾分類,構建“分類收集、壓縮收運、綜合處理、資源化利用”的環衛設施作業體系繼續加大煤炭資源勘探力度;加快清潔能源和新能源開發。推進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開發;加強農村沼氣建設,提高沼氣普及率和利用率,加強沼氣技術服務建設節水型社會為目標,構建水質統一、相互連通的供水格局,推廣提高污水處理技術,實現城鄉污水全處理,堅持再生水利用7.4安全防災體系構建綜合防災體系,建設安全韌性城市建設抗震減災安全體系縣域內的建構筑物按設防烈度7度設計;生命線工程、重要工程提高一級,按設防烈度8度設計。規劃設置避難場所、城市安全通道建設安全的防24、洪防澇體系環江采用5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防,其余山洪溝均采用2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防建設全覆蓋的消防體系消防站布局原則:5分鐘內到達責任區邊緣。建設消防通道。各鄉鎮均建設市政消火栓,各自然村均建設消防取水設施建設強大鞏固的現代人防體系全面規劃、協調發展,建立高效的組織指揮體系,布局合理的防護工程體系,靈敏可靠的通信警報體系,精干過硬的專業隊伍體系建設完善的公共衛生安全體系建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分級網絡,縣級(疾控中心)鄉鎮級(衛生院)村級(衛生室);建立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系統 規劃傳導體系規劃傳導體系 用途管制制度用途管制制度 近期建設安排近期建設安排 規劃監測預警規劃監測預警 政策保障體系政策保障體系“一張圖”實施管理機制“一張圖”實施管理機制0808規劃傳導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與實施保障規劃傳導實施保障321678459規劃監測評估預警落實上位規劃指引專項規劃加強規劃實施監督強化規劃傳導制定近期建設計劃實行用途管制傳導保障完善規劃政策保障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縱向構建縣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傳導體系,逐級分解傳導核心指標和管控內容,下位規劃要落實上位規劃的目標指標、底線管控、空間布局及要素配置等內容。橫向構建總體規劃-專項規劃的傳導體系,構建專項規劃編制清單及計劃,并依據縣總體規劃按清單編制各類專項規劃。2035描繪美麗藍圖共筑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