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國土空間規劃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3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616
2023-08-11
30頁
45.35MB
1、貴陽市烏當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貴陽市烏當區人民政府2023年3月目 錄COMTENTS01戰略定位與協同發展02構建高質量國土空間新格局03 夯實韌性支撐保障新體系04 資源統籌保護與節約集約利用05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6保障規劃實施戰略定位與協同發展區位概況規劃范圍規劃定位規劃目標協同發展011.1 區位概況烏當區隸屬于貴州省貴陽市,位于貴州省中部,地處貴陽市區東北部。東面與龍里縣接壤,南面和云巖區、南明區相接,西面同白云區相鄰,北面與開陽縣、修文縣毗鄰。烏當區1.2 規劃范圍規劃范圍即烏當全域。常住人口: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烏當區常住人口33.642、萬人。規劃基期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為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1.3 規劃定位總體定位: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按照貴陽市“一核三中心多組團”規劃布局,圍繞“主戰略”、“主定位”,落實“四主四市”工作思路,更好統籌發展與安全,加快打造“兩山”理論實踐創新高質量發展新高地、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新高地、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新高地、農業農村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新高地、產城融合高質量發展新高地“五個新高地”,奮力譜寫:“美麗烏當活力新城”功能定位:貴州省大健康產業引領示范區貴陽東部產業新區建設創新區鄉村振興旅游產業特色實踐區1.4 規劃目標2025年全面完成“強省會”3、行動各項目標,農業格局、生態格局和城鎮格局基本奠定,對外和內部骨干交通網絡基本形成,各項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基本完成,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和社區生活圈雛形初步顯現。2035年各項控制指標要求基本完成,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構建,城區綜合實力和城鄉居民生活品質顯著提升,城鄉功能體系全面優化,成為中心城區東北部發展的新增長極,全面協同老城核心、觀白中心,與龍洞堡、綜保區等共同打造東部產業新區,成為貴陽的城市次中心。遠景展望以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活力新城為目標,全面建成高質量高水平的現代化中心城區,協同周邊區域崛起。產業發展更具活力,城市服務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1.5 協同發展空間協同:協同4、發展、優化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品質作為貴陽做大做強城市格局的重要空間和東北向聯系的重要通道,與老城核心、觀白中心主動靠近、全面對接,城市職能、發展格局、建設規模都將迎來新的轉變。觀白中心老城核心烏當區綜保區永樂高新區龍洞堡至老城核心至觀山湖至白云高新至綜保區至龍洞堡至龍里至遵義開陽1.5 協同發展道路交通協同:貴陽市東北部交通門戶構建集高鐵、軌道、區域性高快速通道、城市道路、公交、旅游、慢行為一體,外達內暢、暢通有序、相互銜接、各擔其責的高效綜合交通體系。構建高質量國土空間新格局優化國土空間格局統籌三區三線劃定構建城鎮空間體系022.1 優化國土空間格局總體格局:構建“一心、兩片、兩帶、三廊”城5、鄉空間格局“一心”:即烏當城區“兩片”:南部康養文化旅游區、北部商貿物流產業區“兩帶”:綠色文化休閑產業帶、旅游環線示范帶“三廊”:山體綠色生態走廊、水體生態走廊,山水結合生態走廊2.2 統籌三區三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全區劃定永久基本農田6873.11公頃,占總用地面積11.36%。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必須嚴格落實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嚴格控制非農業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全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3869.85公頃,占總用地面積20.30%。實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制度,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城鎮開發邊界:全區劃定城鎮開發邊界6353.236、公頃,占總用地面積9.30%。城鎮開發邊界一經劃定,原則上不允許調整,因國家重大戰略調整、國家重大項目建設、行政區劃調整等確需調整的,按國土空間規劃修改程序進行。圖 例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2.3 構建城鎮空間體系城鎮格局:構建“烏當城區重點鎮一般鎮”三級城鎮空間體系中心城區:烏當城區重點鎮:羊昌鎮一般鎮:水田鎮、下壩鎮、新場鎮、百宜鎮、新堡鄉、偏坡鄉03夯實韌性支撐保障新體系打造高效綜合交通體系構建現代綜合產業體系營造便捷宜居生活空間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布局建設安全韌性防災體系打通對外聯絡通道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打造內外暢通、互聯互通、快捷高效的道路骨架體系。3.1 打造高效綜合交通7、體系完善城鄉路網體系全面推進城鄉道路升級建設,提升交通承載能力,鋪就群眾“幸福路”。構建“一核引領、六團聯動、三軸串珠”產業空間總體格局3.2 構建現代綜合產業體系做強4大支柱產業 健康醫藥 電子信息制造 特色食品加工 新能源新材料做優5大延伸產業 中高端制造 倉儲物流 智慧醫療 商貿金融 養生養老做大4大特色產業 文化創意 休閑度假 鄉村旅游 都市/山地農業3.3 營造便捷宜居生活空間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圈聚焦市民的日?!敖虡I文衛體、老幼食住行”、便捷“中青年就業創業”,突出問題導向,找差距、補短板,有效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烏當打造為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的高品質生活空間。順海8、生活圈大坡生活圈吾鄉生活圈保利公園生活圈觀溪北衙生活圈新天生活圈阿栗生活圈后所生活圈東風生活圈高新生活圈新創生活圈龍廣生活圈云錦生活圈洛灣生活圈張天水生活圈3.4 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布局供水設施現狀東郊、北郊、漁洞峽、云錦水廠;規劃東部、下壩、東區、新場共8座水廠。排水設施現狀新莊一期、新莊二期、新莊二期(二階段)、奶牛場水廠;規劃洛灣、高穴、三江、下壩等16座污水處理廠。電力設施規劃500kV變電站1座,220kV變電站5座,110kV變電站24座。燃氣設施依托“中貴”、“中緬”天然氣長輸管線,保障區域性能源通道工程安全。3.5 建設安全韌性防災體系防洪排澇加強防洪排澇排水基礎設施網絡建設,鞏9、固現有防洪堤防工程,提高防洪排澇能力。消防規劃搭建城鄉完整的消防救援體系,加快消防站缺口的補足,提高消防保障力度。資源統籌保護與節約集約利用耕地資源保護利用林草資源保護利用礦產資源保護利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044.1 耕地資源保護利用嚴格保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全區耕地保護目標9538.93公頃,永久基本農田6873.11公頃。按照國家糧食安全總體要求,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建設,有效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4.2 林草資源保護利用實施林地用途管制,落實森林分類經營,依法進行建設和管制,嚴格保護和管理規劃至2035年,烏當區森林覆蓋率保持10、在59.73%。嚴控林地轉為建設用地及其他農用地;控制公益林地轉商品林地;嚴格保護天然林。4.3 礦產資源保護利用探礦權圖例采礦權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監督管理嚴守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堅持生態優先、規劃引領,存量調減、增量嚴控,構建協調有序的礦產資源開發保護格局。引導和支持生產要素聚集,提高礦業集中度,推動礦業規?;?、集約化、基地化發展,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4.4 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構建全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多途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健全歷史文化保護機制文物保護單位:按照古遺址類、古墓葬類、古建(構)筑物類、近現代重要史跡類、紅色文化類、古石刻類等類別進行分類保護與控制。非11、物質文化遺產:借助科技手段,豐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形式。依托旅游業發展,合理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國土空間綜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礦山與地質災害生態修復055.1 國土空間綜合整治城鎮空間綜合整治: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有序實施老舊小區、棚戶區、背街小巷改造;推進海綿城市、生態城市、韌性城市、宜居城市建設。農業生產空間綜合整治:結合耕地現狀和未來農業生態空間發展需求,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優質高效、生態良好的現代化優質耕地建設項目。5.2“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涉水空間修復:加強重點流域水生態保護,對涉水空間實施水源涵破損山體整理:以提升景觀風貌、改善人居環境、12、加強森林保護、保護生物多樣性、生態重建為重點。養和水生態環境修復。森林質量提升工程:采取植被恢復、涵養水源等措施,實施低產低效林的改造工程,逐步提升森林質量。退化土地整理:水土保持重點建設項目:采取改良地形環境,修建谷坊工程、鼓勵大量造林種草等方式,實行立體防治等措施對修復區域實施專項治理。石漠化綜合整治項目:工礦型石漠化、中度石漠化、輕度石漠化、中度水蝕石漠化等區域。受污染土地治理工程:采取增施有機肥料、調控土壤氧化還原條件、換土、翻土和實施針對性措施等方式對污染土地進行修復。5.3 礦山與地質災害生態修復廢棄礦山修復:對歷史遺留礦山區實施綜合整治修復。防災減災工程:重點加強對滑坡、崩塌、泥13、石流等地質災害治理,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規劃實施強化上下位空間規劃傳導嚴格執行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建設國土空間信息化“一張圖”強化規劃實施監督和公眾參與06強化上下位空間規劃傳導01保證落實上位規劃:嚴格落實上位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引導和管控內容02統籌引導下位規劃:將本級規劃相關要求傳導至下級國土空間規劃,并對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作出規劃引導嚴格執行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建設國土空間信息化“一張圖”01實現信息平臺縱向聯通:涉及相關約束性指標不得突破(完不成)上級下達指標02與相關部門信息平臺橫向聯通:通過數據共享、實現部門之間的信息交互,發揮部門協同等功能強化規劃實施監督和公眾參與總量管控計劃管理14、邊界管護功能管制涉及相關規劃性指標不得突破(不足)上級下達指標通過年度計劃管控規劃實施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以及重大基礎設施廊道必須進行避讓制定每個功能區的允許、禁止進入的功能,制定正負面清單加強規劃實施管理建立規劃實施績效考核機制完善規劃監管監督機制健全規劃定期評估和修改強化公眾參與機制對相關規劃性指標進行嚴格管控以年度評估為抓手,對各項指標進行分析,對強制性內容的空間落實效果進行督查充分發揮人大、政協和公眾對規劃實施的監督作用,及時發現和糾正違反國土空間規劃的行為建立健全“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規劃動態評估和修改制度強化公眾參與,建立專家咨詢制度,保障公眾對國土空間規劃的知情權,監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