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鄭州市上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版)(3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642
2023-08-11
36頁
9.93MB
1、上街,是鄭州市近郊工業城區;自1957年國內最大的鋁工業基地建址以來,經過60多年的發展提升,魅力上街已成為鑲嵌在中原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在國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帶一路”倡議聯系增強,黃河流域強調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背景下,上街區也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上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是對上街區全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做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描繪城市未來的宏偉藍圖,對新時期國土空間的開發保護具有重大意義。2035年的上街,將是現代、創新、宜居的公園城區,城市的公共服務更加完善,產業發展更具活力,居民生活更加富足。于河南而言,上街是傳統工業衛星城在生2、態文明時代城市轉型發展的示范樣板。于鄭州而言,上街是都市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產業、交通、公共服務等多方面,有力的支撐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于上街人而言,上街將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共同體,是創新創業的服務平臺,是充滿幸福感、歸屬感的宜居公園城區。前 言|PREFACE01區政府區政府工業路街道新安路街道中心路街道濟源路街道峽窩鎮上街區位于中原腹地,南依嵩岳,北臨黃河,東距鄭州市主城區37公里,西距古都洛陽116公里。上街區是鄭汴洛“黃河之旅”旅游熱線上的咽喉重地,自古就有“三秦咽喉”、“東部襟帶”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地勢平坦,氣候宜人,交通便利,周邊資源豐富。行政區劃:濟源路街道3、工業路街道、中心路街道、新安路街道、礦山街道、峽窩鎮上街概況常住人口:19.7萬人全區面積:61.73平方公里城鎮化率:95%02礦山街道1 12 23 34 45 51.1 目標愿景1.2 總體戰略目標與戰略區域協調發展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引擎帶動高質量發展城市支撐體系完善目 錄|CONTENTS6 6城市風貌塑造7 7規劃實施保障2.1 支撐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2.2 攜手滎陽共建西部近郊組團3.1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3.2 生態空間格局3.3 農業空間格局3.4 城鎮空間格局4.1 優化全區產業空間格局4.2 城市用地集約高效利用4.3 推進國土空間復合開發5.1 綜合交通體系5.2 4、開敞空間系統5.3 公共服務體系5.4 城市防災減災體系5.5 市政基礎設施6.1 低密舒展的形態控制6.2 多元城市形象的塑造6.3 歷史文化保護體系構建6.4 打造全域旅游體系03目標與戰略OBJECTIVES&STRATEGIES目標愿景總體戰略04城區航拍美麗上街 智創高地1.1 目標愿景發展愿景城市職能河南省老工業城區轉型升級先行區全國領先的通航產業綜合示范區“一帶一路”物流樞紐重要節點鄭州西部文旅康養新城發展目標2025年2035年2025年生態保護建設取得成效,現代農業格局初現雛形,公園城區空間格局形成基礎。城市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高,產業轉型進程加快,制造業和創新高地建設取得重大5、進展。2035年生態保護格局基本形成,各具特色的現代農業格局基本成型,公園城區空間格局基本建成。城市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優質健全,具有上街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形成。2050年全面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保護格局,農業與三產聯動的特色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成熟,全面建成鄭州智能制造和創新高地,具有上街特色的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全面形成。2021年2050年05東虢生態公園12341.2 總體策略發展規模開發策略規劃人口:34.0萬人城鎮化率:99%城鎮開發邊界面積:42.6 平方公里06生態先行底線管控協同發展輻射帶動創新引領轉型提效精細治理品質躍升區域協調發展REGIONAL COORDINATI6、VE DEVELOPMENT支撐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攜手滎陽共建西部近郊組團072.1 支撐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融入鄭州一體化發展,全面支持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完善主城區功能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結構圖08“一帶一路”物流樞紐重要節點全國領先的通航產業綜合示范區鄭州西部公園城區發展國際陸港上街片區兩港一體、錯位發展、互為補充建設區域綜合性物流園區建設通航核心板塊全產業鏈條綜合發展建設綜合性節點城市推動公服一體化、均衡化形成“西美”宜居公園城區2.2 攜手滎陽共建西部近郊組團強化要素資源的區域共享和產業聯動,形成跨行政邊界、綜合分工的西部引擎09基礎設施空間發展產業體系互聯互通軌道交通、高速、7、快速路聯合開發山、水、文、城旅游資源推進建設國際陸港上街片區統籌協調通航產業綜合示范區做大做強裝備制造、通航產業整合提升產業園與高校資源共建共享文教體衛公共服務設施共治共保汜水河、五云山等生態環境五云山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TERRITORIAL SPATIAL DEVELOPMENT PATTERN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生態空間格局農業空間格局城鎮空間格局10東虢生態公園3.1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生態保護紅線:踐行國家生態文明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尊重自然生態規律,加強水源涵養,保護生態多樣性,維護良好生態環境,保障生態安全。永久基本農田: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為目標,加8、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嚴守耕地紅線,科學合理落實耕地任務,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遵循現狀建設基礎,客觀評估資源潛力,科學預測發展規模,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引導一段時期內開發建設,形成集約緊湊的空間布局,防止城鎮無序蔓延。堅持底線思維,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11五云山3.2 生態空間格局打造“一帶一心多廊”的生態保護格局生態空間格局規劃示意圖12一帶五云山生態綠心一心多條生態廊道多廊汜水河五云山生態帶3.2 生態空間格局開展生態保護修復,推進國土綜合整治以自然修復為主,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恢復森林自然生態系統,加強生物安全管理。恢復工礦廢棄地生態功能,盤活存量閑置和低9、效用地。河道拓寬疏浚,岸線清理整治重建健康的水生態系統13西部水土流失治理區五云山森林生態治理區工礦生態修復區河湖水生態治理區左照公園汜水河五云山3.3 農業空間格局打造“三區多點”的現代都市農業格局14以葡萄、觀賞性蔬菜種植為主,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發展發展有機農業、認養農業等都市農業及生態農業旅游發展設施農業、休閑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等新業態沿河農業休閑景觀區南部山區生態農業區新業態農業載體3.4 城鎮空間格局空間結構:兩軸兩中心、一帶四片區城鎮空間格局規劃示意圖15兩軸上街城市主中心通航城市副中心兩心汜水河五云山生態共享帶一帶洛寧路城市發展軸中心路城市發展軸通航片區中心片區新城片區10、生態休閑片區四區引擎帶動高質量發展TOWAR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優化全區產業空間格局城市用地集約高效利用推進國土空間復合開發16鄭州航展五云山綜合服務生產服務通航產業通航運營現代物流智能家電先進制造裝備制造研發服務口岸保稅雙創孵化商務金融通航服務文旅康養先進材料通航制造會議會展五云山休閑康養方頂驛文化旅游汜水河文化帶“自然風光+黃河文化+慢生活”上街門戶區(向東對接滎陽)電子商務滎陽鋁業轉型鞏義4.1 優化全區產業空間格局構建先進制造、通用航空、現代物流和文旅產業為代表的現代產業體系產業空間布局示意圖先進制造業板塊通航產業板塊重點發展智能家電、高端精密制造、先進11、材料產業,形成集群發展通航研發與制造、通航+新興業態、通航作業與培訓和通航維修與保障生產服務產業板塊綜合服務板塊發展大宗商品物流、口岸保稅物流,輔助城市配送物流軌道交通綜合開發,發展商務金融、會議會展、雙創孵化等服務文旅康養板塊打造“自然風光+黃河文化+慢生活”休閑生態體系、發展方頂驛文化旅游區、五云山休閑康養區等17先進制造 優先補足公共服務設施和綠地廣場等開敞空間,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優化用地結構和布局,補足城市服務短板,倡導混合功能用地多途徑盤活存量用地,有序分批開展城市更新4.2 城市用地集約高效利用 優化調整產業用地布局,混合布置相應配套,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學校School活動廣場P12、layground眾創空間Lab購物廣場Mall寫字樓Office18以有機更新、綜合整治和土地整備等多種途徑盤活存量用地,改善土地供應結構,向“存量為主,增量為輔,增存并舉”的方式轉變,保證城市發展空間需求,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升人居環境。有機更新土地整備舊城改造規劃引導“城市更新”引入新型工業用地,推動城市和產業雙轉型4.3 推進國土空間復合開發交通樞紐及重要節點進行綜合立體開發地標建筑購物中心住宅交通樞紐產業平臺開敞空間寫字樓孵化基地眾創空間創新庭院 低使用成本 舊廠房改造 中等開發強度 成長型研發企業企業辦公 獨立占地 個性化設計 彰顯企業實力智造基地 轉型高端制造 自動化廠13、區19“TOD”立體開發完善城市支撐體系IMPROVEMENT OF INFRASTRUCTURE綜合交通體系開敞空間系統公共服務體系城市防災減災體系市政基礎設施205.1 綜合交通體系軌道交通落實推進鄭銀高鐵、鄭洛城際軌道、S2支線及地鐵10號線二期工程建設。骨干路網打通上滎組團與鄭州主城區的主要通道,增強上滎組團內部各區域間的聯系。軌道交通、高速、快速路網絡建設,強化上街滎陽鄭州區域交通協同區域綜合交通規劃示意圖高速、快速路加強上街城區對外與高速、快速路的聯系,完善上街對外交通聯系。215.1 綜合交通體系公鐵空聯運,打造客貨分離的區域綜合物流樞紐實施鐵路貨運外繞線建設與編組站搬遷,提升上14、街站,支撐鄭州“一主五輔”的鐵路貨運樞紐格局支撐鐵路貨運體系建設工業倉儲快速轉運通道暢通多式聯運樞紐站場與城市主干道的連接。22上街站鋁廠站上街機場國際陸港上街片區鋁廠站對外貨運通道對外貨運通道對外貨運通道對外貨運通道打造上街西部貨運體系完善上街站、鋁廠站等進出站場配套道路設施,形成客貨分離的上街西部貨運體系。建設城市西部貨運環線打造科學大道、峨眉路、昆侖路、G310組成的貨運環路。貨運交通規劃示意圖貨運環路對外貨運通道貨運鐵路5.1 綜合交通體系8.0Km/Km2道路網密度23“六縱”昆侖路、登封路、峨眉路、淮陽路、洛寧路、金華路“十橫”藍天路、錦江路、濟源路、五云路、中心路、丹江路、科學大15、道萬泉河路、中原西路、隴海西路綜合交通規劃示意圖 強化南北聯系,打造“六縱十橫”城市主干道路網 優化道路景觀界面,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道路景觀體系 構建舒適通達的城市慢行網絡5.2 開敞空間系統建設四級公園體系,構建通風廊道,緩解熱島效應、改善風環境24郊野公園新城公園、東虢生態公園、鋁城公園、左照公園、孟津路公園、丹江路公園、錦江路公園、鵲山貴族墓生態文化公園、石咀遺址生態文化公園等上街郊野公園多處城市公園呈點狀布置于城市主、次干道周邊。占地約0.2-1.0公頃,全年齡段休閑體育設施,服務半徑300米社區公園與微公園兩級通風廊道一級通風廊道二級通風廊道開敞空間體系規劃示意圖5.3 公共服務體系16、市區級中心街道綜合服務中心結合上街新城中心布局市區級圖書館、文化館和體育館,形成市區級公共服務中心包括行政管理、文化活動、體育健身、醫療健康、養老看護等功能劃分“市區級+街道級+社區級”三級公共服務體系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包括社區服務、文體娛樂、醫療衛生、養老看護等功能鄭州區級中心三級公共服務體系25公共服務體系規劃示意圖鄭州通航副中心行政服務大廳Public Service Center初中Middle School養老院Central Park創業基地Business Base文化中心Museum醫療服務中心Urban Hospital健身場地Gym小學Primary School15分鐘宜居17、宜業圈兒童議事坊Community Workshop完善各類公共服務設施配給,優化布局,促進城市服務優質均衡發展5.3 公共服務體系打造社區生活圈,提供全齡友好的服務設施中小學學位數高中學位數醫療設施福利設施文化設施體育設施增加93%社區中心Community Center社區綠地Green Belt兒童游樂設施Adventure幼兒園Kindergarten快遞集散點Delivery Center便民商超Grocery停車場Parking Lot公共廁所Toilet公交車站Bus Stop再生資源回收點Recycling Site運動場地Playground衛生服務站Health Stati18、on日間照料中心Daycare Center10分鐘便捷服務圈26增加150%增加100%增加150%增加100%增加88%完善防洪排澇體系防洪護岸綜合治理劃定河道管理及保護范圍加強河道疏通和治理5.4 城市防災減災體系劃定城市安全控制線抗震標準防洪排澇標準人防標準完善城市安全體系重大管道風險防控體系重要城市管廊線路優化加強高后果區安全防護與管控強化防疫減災體系劃定城區避難及隔離場所建立城市防疫應對醫療體系加強防疫場所規劃建設健全城市消防救援體系堅持“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工作方針,構建與城市規模、結構、布局相適應的消防安全布局綜合防災標準275.5 市政基礎設施健康的水循環體系28水資源管理19、 多途徑引水工程,多水源供水 工業節水技術改造 循環水效率提升污水收集治理 全區覆蓋的雨水系統 集散結合的污水系統 城區老舊管網改造 高標準建設再生水工程安全低碳的能源供應體系 電力供應系統建立結構開放、靈活可靠、容量充足、傳輸順暢的電力供應系統。老城區線網優化,高壓線逐漸入地 燃氣供應系統多點供氣,全區平衡以管道天然氣為主,瓶裝液化石油氣為輔 熱力供應系統城市集中供暖,統籌區域熱源輸配熱電主導,燃氣鍋爐輔助固體廢物處置系統 源頭分類減量、分類運輸、分類中轉、分類處置 垃圾有效處置、資源循環利用通信基礎設施 有線電視網絡全覆蓋 通信設施適當超前布局環境友好的固體廢物循環再生體系全面深度融合的通20、信設施城市風貌塑造CITYSCAPE SHAPING低密舒展的形態控制多元城市形象的塑造歷史文化保護體系構建打造全域旅游體系296.1 低密舒展的形態控制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山城相依、水綠交融延續上街的自然與人文特征古今交融、和樂清逸河洛和東虢國文化:上街屬中原地區,承襲黃河流域河洛文化和東虢國文化,因商而興鋁業和通航:國家戰略計劃設廠,中國鋁都,城市轉型中形成通航名片,因鋁而興統籌片區開發強度,塑造宜居小城風貌30 開發強度控制 重點地區風貌管控 街道公共空間控制指引6.2 多元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色彩與建筑風格指引風貌分區“現代明快 時尚靈動”總體色彩定位通航商務風貌區老城生活風貌區鋁廠現代風貌21、區生態文化風貌區31體育場周邊航拍6.3 歷史文化保護體系構建構建歷史文化保護體系,保育文物古跡,傳承工業記憶主題二:秦漢雄風主題一:商周遺夢宋代:王氏宗祠方頂古村落鄉村民俗體驗、明清風情街游覽、特色民宿鋁廠工業改造、工業遺址公園文化創意園區漢代:重陽觀、汜水河文化東虢國遺址博物館、盧醫廟、古驛道近現代未來古代通航特技表演文化創意園明清古村落遺址博物館主題三:宋元文化主題四:明清古驛主題五:工業記憶主題六:航展科技工業旅游、航空展覽、飛行表演326.4 打造全域旅游體系通航旅游體驗區綠城文化攬勝區古韻悠然,活力四射的通航運動休閑目的地時尚慢城,產業高地、文明之基歷史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一心三區22、,十字軸帶”的全域旅游體系山地生態度假區曼妙山林,康養福地山地健康養生目的地通航研學、航空休閑運動、商務會展、文化創意融合發展的主題性旅游目的地集文化休閑、研學培訓、文化交流等功能為一體的城市文化旅游聚集區低空運動與山地戶外運動活躍、生態環境優越的健康養生旅游目的地33規劃實施保障IMPLEMENTATION空間信息平臺強化規劃傳導347.1 空間信息平臺劃分管控單元,從實施角度出發,適度結合行政邊界(街道、社區),方便落實管理主體;并結合單元自身特征進行分類,形成土地用途布局和標準化的要素配置分區清單,通過單元指引傳遞規劃意圖,指導詳細規劃、村莊規劃等內容的編制。納入省級“一張圖”信息平臺7.2 強化規劃傳導以管控單元承接總體規劃意圖,指導詳細規劃編制納入省級可感知、能學習、善治理、自適應的智慧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平臺,實現垂直管控和動態監督。統一數據底板,實現國土空間全域全要素可視化;整合多源空間數據,進行分級分類管理,為國土空間規劃的管理與監督提供數據基礎。輔助評價管理審批實施監督監測預警“一張圖”平臺總體規劃單元指引詳細規劃指導實施反饋修改開發邊界內開發邊界外目標性質、準入原則與用途管制要求指標分解、規模+范圍+設施+形態管控指導實施反饋修改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