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4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720
2023-08-11
43頁
28.72MB
1、草案公示2023年2月為全面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建設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統籌構建紹興國土空間格局,紹興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 紹興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徹“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營造更加生態綠色、幸福宜居的現代化城市,全面提高紹興市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紹興力量。走 向 高 質 量 發 展 的紹興紹興概況0102天賜優良的山2、水本底特色鮮明的文化品牌“七山一水兩分田”的山水格局森林覆蓋率46.97%,國家森林城市河湖水面率17%,水網密集、湖泊眾多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處世界文化遺產、4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處中國歷史文化名村、9處歷史文化街區。群星薈萃的歷史名人融杭聯甬接滬的灣區潛力臨近上海、杭州、寧波,區位條件優越,發展基礎較好,2022年實現GDP7351億元,居全國第34位,常住人口527萬(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0301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為紹興市行政轄區,包括49個鎮、7個鄉、47個街道,總面積8279平方公里。規劃期限:20212035年近期:2021-2025年 遠期:2026-2035年 遠景:3、2036-2050年規劃范圍與期限空間規劃范圍圖0201戰略引領確立發展目標定位目標愿景城市性質分階段發展目標03目標愿景城市性質新時代城市性質:重點承載“三大使命”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杭州灣高質量發展樣本,江南生態文明典范國家層面大灣區的紹興角色地方層面區域層面創業創新的高地大都市區的紹興角色人文品質的標桿大花園的紹興角色生態宜居的典范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的市域樣本,彰顯“重要窗口”的紹興風景,高水平建設網絡大城市,新時代共同富裕地。04分階段發展目標202520352050率先走出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智造強市之路;率先走出面向全國、走向全球的高效循環之路;率先走出以人為本、全面進步的共同富裕4、之路;率先走出人文為魂、生態塑韻的城市發展之路;率先走出全域覆蓋、上下貫通的整體智治之路。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成為擁有國際知名度的文化名城;成為創新驅動的綠色智造產業高地;成為具有稽山鑒水特色的國際全域旅游城市;成為城鎮繁榮富強、鄉村各具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城市;成為長三角綠色創新發展標桿。成為具有中國特質的世界級文化名市;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綠色智造基地和科創之地;成為國際先進水平、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現代化智能化城市;山水清麗、城鄉和諧、魅力活力的宜居宜業幸福之區。“市域樣本”框架基本形成“市域樣本”全面建成“市域樣本”質量不斷提升0502區域協同共聚灣區發展合力綜合交通網絡化產業5、平臺協同化公共服務同城化生態文化共享化06綜合交通網絡化產業平臺協同化融杭聯甬接滬共建世界級大灣區杭紹同城紹甬一體接軌上海高速公路:杭州灣環線高速、杭紹甬高速、常臺高速、滬昆高速.高速鐵路:杭紹臺鐵路、杭紹城際、杭甬城際、滬紹金城際、滬嘉紹城際、嘉永紹城際.紹杭共建 大平臺3紹甬共建 大平臺2杭紹臨空經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紹興片區錢塘新區-濱海新區-前灣新區產業協作聯動區甬紹四明山生態文旅休閑體驗區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甬紹合作先行區杭紹一體化蕭諸綠色發展先導區紹興在長江三角城市群空間格局中的區位紹興在浙江省國土空間規劃中的區位07生態文化共享化公共服務同城化杭紹甬同城化打造同城生活圈產業教育科研金融6、醫療共保共建共同打造浙東唐詩之路文化帶環四明山文化旅游精品區等生態文旅圈與杭甬共同保護山海生態廊、區域大花園實現灣區生態的共保共治共享0803要素統籌謀劃美麗紹興格局深化落實主體功能分區明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統籌農業、生態、城鎮三類空間三線劃定與管控09深化落實主體功能分區明確“5+1”的市域主體功能區5種基本類型“”51種附加類型“”1城鎮化優勢地區60個城鎮化潛力地區22個農產品主產區23個重點生態地區5個生態經濟地區18個文化景觀地區10個主體功能分區圖圖例10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明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構建“一心、兩屏、三片、六軸”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會稽山生態人文綠心7、紹虞平原城鎮與田園復合片 諸暨盆地城鎮與農業復合片嵊新盆地城鎮與農業復合片西部龍門山屏 東南四明山天臺山屏杭紹甬一體化發展軸 杭紹金發展軸 杭紹臺發展軸紹嘉滬發展軸 義甬舟發展軸 諸暨融杭發展軸一心兩屏三片六軸圖例11網絡大城市空間布局體系圖圖例構建“一核、六心、多節點”的網絡大城市空間布局體系12江濱區“一核”:以越城為基礎,以古城、鏡湖為重點,聯動周邊區域,強化輻射帶動打造“引領全市、服務灣區“的網絡大城市發展核心引擎“六心”:以柯橋、上虞、諸暨、嵊州、新昌縣域中心城區和越城區(濱海新區)江濱區為重點強化提級擴能,打造“鏈接核心、輻射區域”的網絡大城市次級中心紹興古城鏡湖對標世界文化遺產標8、準,推進紹興古城格局、風貌、肌理保護,加強重點區塊織補更新和激活利用,推進非古城功能疏解,傳承優秀歷史文化,升級生活配套設施,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創造條件啟動古城申遺,建設“世界級文化之城”。堅持以“一線城市”標準打造城市核心功能,推進鏡湖國際化品質新城建設,集聚金融、科創、教育、醫療、高端商貿設施,優化城市景觀大道、中央商務區、城市陽臺、綠道游憩網等現代城市功能要素配置,打造“長三角一流中央活力區”。越城區(濱海新區)深化產城融合,加快打造瀝海城市副中心、濱海產業中心,全面提升科產城功能,引領濱海新區高能級戰略平臺建設。以暨陽、陶朱、浣東、暨南四個街道為重點,優化主體板塊功能,東西南北中五大板9、塊整體拓展躍升,引領諸暨“融杭品質城、都市金南翼”建設。諸暨中心城區以柯橋、柯巖、華舍等街道為重點,推進城市、市場、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打造“柯橋未來城”,引領柯橋“國際紡都、杭紹星城”建設。柯橋中心城區以浦口、剡湖、三江、鹿山四個街道為重點,做強開發區、高鐵新城“雙核動力”,引領嵊州“四港聯動”樞紐節點城市建設。嵊州中心城區以百官、曹娥、梁湖等街道為重點,加快城市“擁江西進”,培育城市經濟新形態,提升高端要素集聚力,引領上虞“創新活力都市、融灣品質新城”建設。上虞中心城區以七星、南明兩個街道為重點,傳承弘揚歷史文脈,強化高端要素供給,引領新昌“創新策源之城”和“唐詩文化之城”建設。新昌中心城區10、“多節點”:以邊界融合區、小城市、中心鎮為重點,強化活力特色,打造“服務周邊、帶動鄉村”的網絡大城市功能節點。錢清楊汛橋 店口次塢應店街 小越驛亭 黃澤金庭 陶堰富盛東關 孫端道墟 蘭亭鑒湖漓渚三界章鎮 平水 崧廈 豐惠 山下湖 楓橋 牌頭安華 璜山 崇仁 甘霖 長樂 儒岙 沃洲 鏡嶺21個功能節點(首批重點打造)13統籌農業、生態、城鎮三類空間生態空間山清水秀農業空間連片成方城鎮空間集約提效紹興市域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圖14三線劃定與管控永久基本農田保質保量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確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減、質量提升、布局穩定。生態保護紅線將市域自然保護地、水源保護地、11、重要公益林等具有重要生態保護功能的區域和生態環境極敏感脆弱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城鎮開發邊界按照集約適度、綠色發展要求劃定城鎮開發邊界。框定總量、限定容量,防止城鎮無序蔓延。1504嚴守耕地筑牢糧食安全底線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形成現代農業空間格局推動鄉村振興發展16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落實耕地保護任務。嚴格控制新增建設占用耕地,多途徑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利用衛星遙感實施動態監測。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業污染源治理開展“百12、千萬”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開展農田水利與防護工程,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優化農業產業布局、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全面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控,確保供應安全。用“長牙齒”的硬措施保護耕地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17形成現代農業空間格局平原-盆地農業片區紹虞綜合農業片區暨北珍珠水鄉農業片區暨南綜合農業片區嵊州綜合農業片區三界-章鎮綜合農業片區沿山農業特色風情帶花韻茶鄉風情帶虞南四季果香風情帶新昌養生茶鄉風情帶山區農業片區會稽山休閑榧鄉特色片區六片三帶國家農業產業強鎮(2)國家農業田園綜合體(2)省級農業田園綜合體(2)特色農業鄉鎮(21)多點紹興市域農業格局規劃圖圖例1801 集聚提升類結合村莊資13、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強化特色產業支撐,發展美麗鄉村經濟,推進村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村莊環境整治、文化風貌重塑建設。02 現狀保留類加快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保留村莊空間形態與風貌特色,不斷完善村莊建設和服務水平。03 搬遷撤并類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礎上實施撤村并點或者整體搬遷,以縣城、鎮區或者中心村為主要遷入地,搬遷原址因地制宜,還田還林。04 特色保護類保持村莊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延續性,合理兼顧特色資源開發利用,發展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推動特色資源保護與鄉村發展良性互促。統籌城鄉、分類指導鄉村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發展規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14、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紹興農業農村現代化。1905生態優先強化山水資源保護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形成生態保護空間格局20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紹興市域自然保護地分布圖4個濕地公園2個自然保護區16個森林公園1個地質公園6個風景名勝區圖例21形成生態保護空間格局“一心、兩屏、雙脈、六廊”會稽山生態綠心浦陽江藍帶水脈 曹娥江藍帶水脈西部龍門山屏 東南四明山天臺山屏會稽山-蘭亭-大香林 會稽山-四明山 會稽山-湯浦水庫-白馬湖會稽山-航塢山 蘭亭-鏡湖-駝峰山 會稽山-東鑒湖-海上花田一心兩屏雙脈六廊紹興市域生態空間格局規劃圖圖例2206集15、聚發展營建幸福宜居城市形成核心引領的城鎮發展格局匯聚中心城市發展合力提供高水平公共服務保護水文格局、活化濱水空間23形成核心引領的城鎮發展格局“一個核心、兩大組群、六條軸線”新型城鎮化目標:到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規模650萬人左右,城鎮化率81%左右。紹興中心城區(包含越城區、柯橋區、上虞區、濱海新區)諸暨城鎮組群 嵊新城鎮組群一個核心兩大組群杭紹甬一體化發展軸 杭紹金發展軸 杭紹臺發展軸紹嘉滬發展軸 義甬舟發展軸 諸暨融杭發展軸六條軸線紹興市域城鎮空間格局規劃圖24中心城區總體格局規劃圖匯聚中心城市發展合力一核兩片一軸兩帶主城融合發展片產業集聚與生態涵養片一核 鏡湖城市核心區兩片創業創新16、發展帶山水文化休閑帶一軸城市發展主軸兩帶25中心城區公共服務中心體系規劃圖提供高水平公共服務構建紹興“城市核心-片區中心-專業中心-社區中心”的四級城市中心體系。形成舒適便捷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樂有所享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全民健身便民服務圖例26保護水文格局、活化濱水空間嚴格保護主要河湖水系承載特色山水文化,營造宜人濱水空間“六橫五縱”:“八湖”:鑒湖浙東運河馬山閘西江瓜渚湖直江大坂湖直江杭甬運河 濱海大河馬山大河外官塘長水江三江大河鏡湖 青甸湖 迪蕩湖大坂洋瓜渚湖袍江兩湖百家湖大小坂湖歷史文化型旅游觀賞型商務休閑型自然原生態型綠色防護型中心城區藍線布局圖2707特色彰顯突出紹興文創與科創17、特色彰顯創新要素驅動彰顯古今名城風采28布局重大戰略產業空間高能級引領型重大平臺“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高質量開發區“專精特新”特色平臺紹興濱海新區杭紹臨空經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紹興片區紹興集成電路產業平臺紹興濱海新區高端生物醫藥產業平臺紹興上虞先進高分子材料產業平臺諸暨智能視覺萬畝千億產業平臺示范小微企業園柯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上虞曹娥江經濟開發區諸暨經濟開發區嵊州經濟開發區新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打造先進制造業空間重大戰略產業空間布局規劃圖2930啟動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4151”計劃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堅定不移推動制造18、業高質量發展,是紹興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高水平網絡大城市、打造新時代共同富裕地的堅實支撐。規劃到2026年,紹興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居全省前列,成為:全國“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樣板地、全省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引領區。擦亮“先進制造業強市”金名片,力奪“浙江制造天工鼎”。啟動實施制造業發展“4151”計劃,為全面推進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勾畫藍圖、指明路徑、提供保障。“4”即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4000億元,規上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40萬元/人以上,研發費用相當于營業收入比例保持3.5%以上。“1”即打造形成10個左右具有全國乃至全球競爭力的重點產業集群,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19、重突破10%。“5”即培育形成500家優質制造業企業,涌現若干世界領軍企業、知名品牌、大批“專精特新”企業。“1”即每年實施100個左右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制造業投資、技改投資年均增速均在15%以上。31形成“雙十雙百”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 10 大現代制造業集群10 大標志性產業鏈現代紡織綠色化工集成電路現代醫藥金屬加工裝備及關鍵零部件珍珠飾品智能廚電現代住建黃酒以柯橋區為核心諸暨市和嵊州市聯動以越城區/濱海新區為核心以諸暨市為核心上虞區和柯橋區聯動以柯橋區為核心上虞區和諸暨市聯動以越城區為核心柯橋區聯動以嵊州市為核心濱海新區聯動以濱海新區為核心上虞區和新昌縣聯動以新昌縣、濱海新區為核心諸暨20、市和上虞區聯動以上虞區為核心柯橋區聯動以諸暨市為核心10 大現代制造業集群10 大標志性產業鏈新材料以上虞區為核心柯橋區和諸暨市聯動汽車整車及零部件人工智能節能環保數字5G時尚服飾智能電機綠色包裝食品及添加劑醫療器械各區域依托各自基礎和優勢聯動發展各區域依托各自基礎和優勢聯動發展以越城區、濱海新區為核心柯橋區、上虞區和新昌縣聯動以濱海新區為核心以上虞區為核心柯橋區、諸暨市和濱海新區聯動以諸暨市為核心上虞區聯動以濱海新區為核心柯橋區、上虞區、諸暨市、嵊州市和新昌縣聯動以諸暨市為核心嵊州市和柯橋區聯動以上虞區為核心嵊州市聯動實現 100 家以上標桿企業升檔升級100 個以上制造業重大項目建設歷史文21、化保護規劃圖構建全域歷史文化保護體系建立由世界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構成的保護體系魯迅故里蔡元培故居古城運河圖例32保護重點古城保護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座歷史地段歷史文化街區13片文物建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3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23處歷史建筑762處歷史村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4處省級歷史文化名鎮4處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處省級歷史文化名村9處中國傳統文化村落29處世界遺產世界文化遺產1處世界農業文化遺產1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1處省級傳統文化村落33處33稽山為屏鑒水為脈擁江達海塑造特色山水人文空間格局強化城市空間形態整體管控:建筑高度、城市天際22、線、城市第五立面與城市色彩加強濱水、山麓地區城市特色景觀管控:鏡湖大城市核心景觀區、鑒湖與東鑒湖濕地景觀區、會稽山淺山文化休閑景觀區、古運河與杭甬運河景觀區、曹娥江“一江兩岸”景觀區、濱海生態濕地景觀區山水地理特色城址格局特色風貌肌理特色文化傳承特色稽山鑒水 擁江達海 文化名城3408強化支撐構建通達韌性城市建設綠色高效綜合交通網絡形成安全韌性市政基礎設施35建設綠色高效綜合交通網絡構建“立體、高效、綠色、智能”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形成“杭州灣一小時、全市域半小時”高鐵交通圈和“全市域一小時、大市區半小時”高速交通圈。實施樞紐強市戰略,支撐紹興在長三角區域的節點地位區域交通融 杭:融 杭 嵊州23、新昌站上虞南站樞紐紹興火車站樞紐擴建聯 甬接 滬7條高速公路、4條高速鐵路、3條市域市郊鐵路、4條軌道交通、11條快速路、1條運河聯 甬:7條高速公路、5條鐵路、2條市域市郊鐵路、2條城市快速路、1條運河接 滬:3條高速公路、1條高速鐵路杭州紹興36構建市域綜合交通網絡,增強紹興市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市域交通鐵 路 網:航 道 網:“井”字形主骨架+“一環多連”。高速公路網:形成“五橫、五縱、五聯”的結構,實現15分鐘上高速。普通公路網:形成“八橫五縱兩聯”的結構,促進城鄉統籌發展。促進交通與城市協調發展,提高交通支撐、保障與服務能力城市交通城市道路交通規劃:構建結構合理、等級清晰、內暢外達的城市24、道路系統;高速路網與快速路網順暢銜接,形成快速接高速的城市路網體系;實現15分鐘上高速,市區半小時通勤。城市快速路系統:構建“六橫八縱多聯”的城市快速路系統,實現市區十五分鐘上高速。構建“兩河三江六線多聯”的結構,形成外暢內聯、海河聯運的內河航運網。市域綜合交通規劃圖圖例37形成安全韌性市政基礎設施健全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完善綠色市政基礎設施強化防洪防澇能力提升應急消防水平降低地質災害風險提升氣象防災水平完善人防工程建設提高抗震減災能力能 源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建設綠色、低碳、高效、智能的現代能源體系電 力建設電源容量充足、系統安全穩定、網絡堅強可靠的綠色智能電網燃 氣強化安全可靠、布局合理、覆蓋25、面廣的天然氣系統給排水開源節流并重、保障供水安全;實現污水收集處理全覆蓋,構筑安全污水收集排放系統;秉持海綿城市理念,有效銜接排澇與雨水管渠系統,打造兩美紹興環 衛完善生活垃圾分類系統,提升垃圾分類資源化減量、社會化治理水平3809整體智治提升空間治理能力規劃管控與實施保障39規劃管控與實施保障建立規劃體系構建“三級四類”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三級”為市級、縣(區)級、鄉鎮(街道)級,“四類”指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單元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強化規劃傳導按照“管什么批什么”原則,建立剛彈結合的傳導管控體系,對下位規劃和專項規劃分層管理、分類指導。實施“一張圖”規劃管理構建“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數字化治理平臺。全方位推進規劃監督機制建立公眾參與機制/嚴格規劃監督執法/定期實施“評估體檢”實施國土空間綜合整治工程推進土地綜合整治 推進“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實施城市有機更新40部 分 圖 片 來 源 于 網 絡 如 涉 版 權 問 題 請 與 紹 興 市 自 然 資 源 和 規 劃 局 聯 系高 水 平 網 絡 大 城 市 新 時 代 共 同 富 裕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