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3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728
2023-08-11
36頁
11.25MB
1、2023年2月草案公示2023年3月(2021-2035年)規劃總則01指導思想規劃期限規劃范圍規劃總則01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忠實踐行浙江省委“八八戰略”和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戰略目標,按照紹興市委全力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的市域樣本,彰顯“重要窗口”的紹興風景,高水平建設網絡大城市,新時代共同富裕地的目標要求,精準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統籌上虞區“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整體謀劃全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統籌全要素資源配置,提升經濟能級、提升城市品質、提升創新能力、提升數智治理、提升共富共享,高水平建設青春之城。規劃期限規2、劃范圍:上虞全區范圍,扣除紹興濱海新區管理部分,規劃面積1248.19平方公里。規劃期限:2021年至2035年近期:2021-2025年遠期:2026-2035年范圍期限規劃范圍目標策略02目標定位發展策略全面建設高水平中國青春城市發展樣板區長三角“新智造”協同創新示范區大灣區美好生活引領區綻放上虞的創新之力、青春之光、現代之美目標策略02規劃目標規劃定位區域協同 鏈入大灣區發展策略一目標策略02上虞區浦東機場上海CAZ地區虹橋商務區推動產業合作互補共促,提升杭州灣經開區龍頭地位深化與滬杭甬等高能級經濟開發區合作,打造現代化產業高地,爭創長三角產業協同創新示范基地。構建“融杭聯甬接滬”鐵道網3、“高快國省一體”道路網謀劃構建“三橫一縱一聯”的鐵路網和“三橫一縱兩聯”高速公路網絡,全面提升對杭、紹、甬等省內城市乃至長三角的通達力。利用曹娥江串聯上虞豐富文化資源,融入省域大花園以曹娥江串點成線,構筑文旅融合的黃金游線,全力提升上虞“浙東唐詩之路發祥地”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一批具有唐詩之路特色的旅游度假區和文旅綜合體。探索“創新飛地”模式,導入長三角最優科創資源加快在長三角區域設立“研發飛地”,探索與長三角區域大院大所開通科技創新合作對接會“云平臺”,撮合協同創新供需匹配,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上海市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助力紹興市構建“一核六心多節點”網絡大城市上虞承載著壯大“六心”的重4、任,以中心城區為重點,強化提級擴能,打造“鏈接核心、輻射區域”的紹興網絡大城市次級中心。目標策略02重點引領,擁江西進以百官、曹娥、梁湖等街道為重點,培育城市經濟新形態,提升高端要素集聚力,引領上虞青春之城建設。織網串珠 構建網絡城發展策略二A1B8A2A3A4A5A6F14A7C11E13B9B10D12上虞區虞東聯甬片區上浦雙旅片區虞南山居片區目標策略02一江做活,強化青春之核兩岸做優,豐富青春水岸三城聯動,引領青春樣板多翼提升,增添青春靚色未來城 高品質未來之城、創新發展實踐樣板活力城 城市高端活動聚集地,市民公共活動中心文旅城 山水花園新城,城南文旅新區三城聯動 引領青春核發展策略三空5、間格局03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優化更豐美的農業空間保護藍綠色的生態空間營造更高效的城鄉空間空間格局03總體格局南拓紹興市上虞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圖圖例構筑“一心一軸,兩帶兩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形成多點網絡化城市空間體系。鄉鎮南部生態休閑區空間格局03農業空間格局兩個特色農產品優勢核心區虞北蓋北鎮特色農產品優勢核心區虞南章鎮鎮、丁宅鄉特色農產品優勢核心區虞北精品功能農業先行區虞中高端高效農業引領區虞南生態休閑農業示范區四條“四季仙果之旅”風情線“杭州灣大道”農業科普線“花海大道”繁花漫游線“花果山大道”仙果采摘線“竹林大道”隱逸桃源線兩核三區四線紹興市上虞區農業空間格局圖虞北精品功能農業先行區虞中高6、端高效農業引領區虞南生態休閑農業示范區特色農產品優勢核心區“四季仙果之旅”風情線圖 例糧空間格局03農業產業布局蔬畜漁果茶紹興市上虞區農業產業空間圖糧食畜牧業水果蔬菜水產茶葉圖 例空間格局03生態空間格局一廊虞北灘涂生態功能區虞中平原水網生態經濟區虞南丘陵自然生態維護區四個自然保護地曹娥江風景名勝區三區多楔點曹娥江生態廊道紹興市上虞區生態空間格局圖“多楔點”“三區”“一廊”圖 例空間格局03自然保護地體系1個自然保護區浙江上虞海上花田省級濕地自然公園曹娥江風景名勝區(包含兩個省級森林自然公園)1個濕地自然公園1個風景名勝區紹興舜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紹興市上虞區自然保護地體系圖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7、自然保護地一般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圖 例空間格局03城鎮協同紹興市上虞區城鎮協同圖構筑“一主一副,兩區兩帶”城鎮協同結構一主:上虞區中心城區,全區商貿物流、先進制造、綜合服務中心一副:章鎮,“嵊新”城市副中心,邊界融合重要節點兩區:虞北產城協同發展區,美麗南閑綠色發展區兩帶:橫向科創大走廊創新創業帶,縱向南北城鄉發展帶圖例鄉鎮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曹娥江省級旅游度假區驛亭鎮產業節點永和鎮產業節點章鎮鎮產業節點曹娥江人文經濟發展軸一江兩岸現代服務集聚片區曹娥江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湯浦鎮文旅產業節點長塘鎮文旅產業節點下管鎮文旅產業節點丁宅鄉文旅產業節點陳溪鄉文旅產業節點嶺南鄉文旅產業節點章鎮鎮文旅產業8、節點空間格局03產業空間做大做強“1+2+1+N”產業平臺1個國家級產業平臺: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2個省級平臺:曹娥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曹娥江省級旅游度假區1個現代服務業集聚片區:由未來城、活力城、文旅城構成的一江兩岸現代服務業集聚片區N個特色產業節點:章鎮、上浦等特色制造業節點和虞南、虞西農文旅融合產業節點紹興市上虞區產業空間布局圖皂李湖節點祝家莊節點孝德文化小鎮節點東山景區節點瓷源小鎮節點上浦鎮產業節點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曹娥江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江兩岸現代服務業集聚片區曹娥江省級旅游度假區特色制造業節點特色文旅產業節點文旅產業片區圖 例空間格局03城鎮體系紹興市上虞區城鎮體系規劃圖9、圖例打造“1+2+1+11”四級城鎮體系,促進要素集聚1個中心:中心城區,包含7個街道2個副中心: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章鎮鎮1個重點鎮:豐惠鎮11個一般鄉鎮:包含8個一般鎮和3個鄉集鎮:上浦鎮、蓋北鎮、謝塘鎮、驛亭鎮、永和鎮、長塘鎮、湯浦鎮、下管鎮、丁宅鄉、陳溪鄉、嶺南鄉村莊分類空間格局03集聚建設類行政村76個整治提升類行政村112個城郊融合類行政村63個特色保護類行政村30個紹興市上虞區村莊分類規劃圖圖例統籌落實三條控制線空間格局03【永久基本農田】保質保量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確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減、質量提升、布局穩定。【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內10、,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城鎮開發邊界】按照集約適度、綠色發展要求劃定城鎮開發邊界。框定總量、限定容量,防止城鎮無序蔓延。支撐體系04公共服務綜合交通綠色市政水利設施安全韌性歷史文化支撐體系構建04公共服務設施體系紹興市上虞區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圖圖例構筑“1+7+10+N”的公共服務中心體系:1個主中心:一江兩岸主中心,由未來城、活力城、文旅城構成7個次中心:杭州灣未來小城次中心、崧廈次中心、道墟次中心、小越次中心、東關次中心、豐惠次中心、章鎮次中心10個鄉鎮中心:N個15分鐘、30分鐘生活圈綜合交通體系 四橫:杭甬高鐵、蕭甬鐵路、杭紹甬11、城際、貨運外繞鐵路 一縱:滬紹金城際-杭臺高鐵 一聯:寧波跨海鐵路聯接線干線鐵路網:四橫一縱一聯支撐體系構建04紹興市上虞區干線鐵路布局圖圖 例綜合交通體系四橫一縱一聯高速公路網 四橫:杭甬高速、杭紹甬高速、杭紹甬南復線、諸暨至嵊州高速東延接余慈高速南延 一縱:常臺高速 一聯:紹諸高速支撐體系構建04五橫三縱兩聯國省道路網 五橫:G329北移線、G329、S309(鄞州-開化)、S310(奉化-桐廬)、S307(北侖-上虞)三縱:G104、G104東復線、S306 兩聯:S307祝家莊連接線、長湯公路紹興市上虞區干線公路布局圖圖 例綜合交通體系支撐體系構建04三橫四縱北部集疏運骨干網 三橫:閘12、前大道、展望大道、致遠大道 四縱:南北中心大道、進港大道、S306、疏港公路兩環八射一弧 城區快速路網 兩環:三環(梁祝大道-東山路-舜耕大道)、四環(虞舜大道-S307)八射:迎賓大道、江東路、S306、人民大道、亞廈大道、舜耕大道-四環連接線、春暉工業大道、百懸線 一弧:群賢路-南北中心大道紹興市上虞區城市骨干道路布局圖圖 例構建“山-水-城-景”融合綠道網重點依托南部區域優質山水資源及農林文化稟賦,結合城市發展建設,打造城市綠道、山林氧道、濱水趣道三類品質慢行空間,形成“四橫三縱三環”綜合綠道網。綜合交通體系支撐體系構建04 四橫:杭甬古運河綠道、蕭余線綠道、窯址群落-仙果綠道、隱潭溪綠13、道;三縱:五長線綠道、曹娥江唐詩之路、四季鮮果文旅融合帶 三環:大東山綠道、皂李湖綠道、三環城市綠道紹興市上虞區綠道網布局圖圖 例形成以風景公路和綠道串聯“金溪畫廊、國家公園5A景區城、國家公園特色小鎮、國家公園美麗鄉村”的城園融合新格局。給水系統排水系統電力系統通信系統燃氣系統環衛系統形成“分區供給、全域統籌”的水源供給方式。保障供水水質,擴大提升供給范圍,提升供水工程的信息化水平。建設“生態集約、高效友好”的污水收排系統。規劃污水處理廠2座,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城鎮污水處理率達100%。保障重大電網設施建設,規劃500kV變電站2座,220kV變電站9座。探索和推廣新能源利用,提升配電網自14、動化和智能化水平。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加強5G網絡優先布局。謀劃面向區域的大數據中心,搭建云計算等多元普惠計算設施。優先保障居民與公建用氣。確保城鄉燃氣供應安全可靠,擴大鄉鎮燃氣的儲配能力。優化能源結構,提升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原生生活垃圾保持“零增長、零填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和資源化利用率均為100%,全力打造“生活垃圾分類模范城”。支撐體系構建04綠色市政基礎設施系統支撐體系構建04 建設防洪排澇工程 加強地質災害防治 完善消防工程規劃 統籌人防工程建設上虞區城區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建制鎮鎮區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鄉村平原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防山洪標準為10年一遇。健全地質災15、害防治體系,形成“即時感知、科學決策、精準服務、高效運行、智能監管”的地質災害防治新格局。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合理布局消防設施,加強火災預防、火災撲救和搶險救援建設,不斷提升消防救援能力。堅持“長期準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的基本方針,充分結合城市公園、廣場、綠地等開敞空間和地下空間,加強人防工程建設。安全韌性防災減災體系歷史文化保護構建由世界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文保單位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共同構成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世界文化遺產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紹興段)1處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個國家級傳統村落2個省級傳統村落4個文物保護單位區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78處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16、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3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5項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81項支撐體系構建04自然資源保護利用05森林資源濕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覆蓋率保持穩定森林蓄積量保持穩定公益林面積不減少天然林面積不減少自然資源保護利用05嚴格執行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實行用水總量強度“雙控”確保區控及以上斷面達到或優于類水質比例保持100%實行礦產資源分類開采制度明確開發利用調控方向強化礦種差別化管理嚴控開發利用強度優化開發利用布局濕地保有量保持穩定實施重要濕地保護工程推進重要濕地生態補償完善濕地保護目標考核責任制土地整治生態修復06農業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生態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城鎮空間17、綜合整治與修復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6農業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百千萬永久集中連片整治、旱改水、耕地功能恢復、宜耕后備資源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推進實施,有效補充耕地數量、提升耕地質量及連片度、改善耕地環境,形成耕地“三位一體”保護新格局。分類推進村莊優化提升,盤活村莊閑置、危房治理,改善村容村貌,提高農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強耕地保護利用,嚴保永久基本農田推進跨鄉鎮、鄉村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優化村莊空間布局,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6生態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土壤污染治理、礦山環境整治修復、人居環境治理等全域全要素整治與修復,18、建立完善全方位、系統性的生態系統修復、保護、管理長效制度,增強森林、河流、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推進高質量建設美麗上虞,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穩定可持續發展。田山水林水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工程 生態湖景觀工程 河道砌砍,河底清淤及新開河道 建設高位井及放流管、擴散管礦山生態環境修復工程 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 綠色礦山建設土壤污染修復工程 深化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 完善土壤污染監測體系森林質量改善工程 加強松材線蟲病疫情監測 嚴格枯死松樹清理 實施藥劑防治等綜防措施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6城鎮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深入實施制造業“騰籠換鳥”,騰換發展空間,重構產業布局,高質量推進工業產業集聚19、提升。推進實施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城中村與老舊小區提升改造、“三改一拆”、未來社區與美麗城鎮建設等,加大存量建設用地內涵挖潛,提升城鎮功能和用地效益,優化城鎮品質,促進城鎮空間有機更新,構建生活、生態、生產協調發展的土地利用秩序。推進新增建設用地與存量建設用地內涵挖潛相結合的用地保障方式提高土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持續保障能力調整建設用地保障方式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引導使用存量建設用地有效減少建設占用耕地科學配置城鄉產業用地推進“四未一低”土地消化利用持續盤活城鎮存量空間破解土地碎片化問題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歷史街區老街煥新基礎設施改造提升.持續推動城市有機更新實施保障07強化規20、劃項目支撐強化規劃項目支撐推進國土空間信息平臺建設推進國土空間信息平臺建設完善規劃全過程管理完善規劃全過程管理落實規劃傳導落實規劃傳導建立統一的基于 GIS 數據庫的規劃管理信息平臺,推進上虞區各級各類規劃成果統籌銜接、管理信息互通共享,實現“一個平臺”管實施。落實上位規劃控制性內容和指標的傳導要求,明確鄉鎮級規劃的各項約束性指標。加強規劃協調加強規劃協調加強部門聯動加強部門聯動加強公眾參與加強公眾參與規劃體檢評估規劃體檢評估對國土空間的分期實施做出統籌安排,將近期實施重點項目納入重大項目庫,堅持滾動開發和動態更新。越郡佳山水,菁山接上虞笑讀曹娥碑,沉吟黃絹語部分圖片來源于百度圖片特此鳴謝(本規劃成果內容以最終批復文件為準本規劃成果內容以最終批復文件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