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廠維修車間高溫燙傷事故應急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724845
2023-08-14
7頁
33.50KB
1、xx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甲醇廠維修車間維修車間高溫燙傷事故應急預案一、演練目的及預案編寫依據 目的:為保證燒傷燙傷人身傷亡事件發生時,能及時、有效地應對,迅速采取積極措施保護傷員生命,減輕傷情,減少痛苦,最大限度地減輕燒傷燙傷事故所帶來的傷害。編寫依據: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_T9002-xx)編寫。二、燙傷事故應急演練時間和地點時間:擬定于xx年10月22日上午10:00地點:維修車間廠房三、事故原因、危害程度分和及應急處置原則1、易發生燙傷事故的起因(1)機爐外管、壓力容器爆破高溫、高壓蒸汽泄漏。(2)壓力容器檢修時,高溫、高壓蒸汽噴出2、。(3)操作不規范導致高溫、高壓蒸汽泄漏。(4)檢修時防護措施不完善。(5)熱水井或熱水池沒有可靠防護裝置。(6)高溫、高壓設備及管道泄漏,噴出不可見氣體,無警示標志。(7)化學藥品管理和使用不當。2、高溫燙傷事故的危害(1)灼燙傷造成局部組織損傷,輕者損傷皮膚、現腫脹、水泡、疼痛;重者皮膚燒焦,甚至血管、神經、肌腱等同時受損,呼吸道也可燒傷,燒傷引起的劇痛和皮膚滲出等因素導致休克,晚期出現感染,敗血癥等并發癥而危及生命。3、 高溫燙傷事故的應急處置原則(1) 以人為本原則:搶險工作應堅持先救人,后救物,盡量減少人員傷亡。(2) 預防為主原則:加強安全生產的監督檢查,做到及時發現,有效整改。(3、3) 快速反應原則:發現問題后現場最高負責人要及時采取果斷措施,盡力控制事態發展。(4) 統一指揮原則:統一領導,逐級負責,責任到人,密切配合。四、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1、應急組織體系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由公司經理和公司項目經理領導、分管安全的領導以及辦公室、安全技術部、調度室、綜合部、采礦部、質管部等部門的負責人及成員組成。分管安全的辦公室負責組織編制高空墜落事故應急預案,制定應急演練計劃,并組織實施與評審,確保應急預案的有效性、適用性;負責應急預案文件的維護、更新、報備管理。2、組織機構燙傷事故應急指揮部組成成員: 總指揮:梁君 副總指揮:白潔 應急處置組組長:鐘永鵬 醫療救護組組長:羅海4、軍 后勤保障組助長:申保國 通訊聯絡組組長:卓長榮 各組成員:見附表13、組織成員職責(1)總指揮職責 貫徹國家、地方、行業等上級有關安全應急管理的法律法規、標準和規程。(2)組織實施單位應急預案,掌握單位事故災害及險情情況,解決應急工作中的重大問題。(3)根據事故現場的情況,下令進入相應級別的應急狀態,必要時向上級(相關單位)應急救援機構報告有關情況。(4)確保應急資源配備投入到位,組織公司總體應急演練,指揮指揮部總的應急行動。4、副總指揮職責(1)協助總指揮開展應急指揮工作,總指揮不在位時,代行其職責。(2)組織編制應急預案,監督落實子公司、集團公司項目經理部或指揮部應急行動程序,督促檢查5、主管部門搞好培訓、演習。(3) 進入應急狀態時,負責事故現場指揮,并根據險情發展情況,提出改進措施。(4)組織指揮善后現場恢復。3、應急處置組職責(1)掌握事故災害及險情情況,及時向總指揮報告;(2)負責應急處置所需資源的統一調配,傳達應急各項指令;根據總指揮指令負責向當地人民政府(相關單位)應急機構報告險情及信息溝通。(3)實施應急處置時,將人員和設備迅速撤離危險地點,根據現場情況,適時調整并調集人員、設備和物資搜救被困人員。(4)維護現場,將獲救人員轉至安全地帶;對危險區域進行有效的隔離。4、醫療救護組職責(1)在外部救援機構未到達前,對受害者進行必要的搶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傷6、部位受污染等)。(2)使重度受害者優先得到外部救援機構的救護。(3)協助外部救援機構轉送受害者至醫療機構,并指定人員護理受害者。4、后勤保障組職責(1)迅速調配搶險物資器材至事故發生點。(2)提供和檢查搶險人員的裝備和安全防護。(3)迅速組織后勤必須供給的物品,并及時輸送后勤物品到搶險人員手中。及時提供后續的搶險物資。(4)負責事故現場及周邊的治安、交通指揮、設立警戒, 穩定事故現場員工和周邊人員的情緒,指揮、引導人員疏散、撤離。(5)打開疏通事故點就近的通道,保證搶陷人員的車輛通行和傷員的運送工作。5、通訊聯絡組職責(1)確保與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聯系暢通、內外信息反饋迅速。(2)保持通訊設施和7、設備處于良好狀態。(3)負責應急過程的記錄與整理及對外聯絡。五、預防及預警1、危險源監控加強對高溫環境下作業人員的安全檢查,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避免事故的發生。2、預防措施(1)工作人員做接觸高溫物體工作時,應按規定正確佩戴耐高溫防護手套、著防燙工作服和工作鞋、防護面罩、安全帽等防護用品。(2)對汽機鍋爐熱力管道和保溫必須按照有關規定認真進行普查,不合格的應按要求及時更換。(3)從事有壓力、溫度的容器檢修工作時, 必須將該容器隔絕,放盡容器內余汽、余水且壓力到零,待容器內溫度降至50一下時方可進入容器內工作。(4)高溫的管道容器等設備上都應有保溫層,保溫層應保證完整,當室內溫度在25度8、時,保溫層表面溫度應不超過50。六、信息報告程序1、當發生燙傷事故時,現場值班人員立即組織急救,并迅速報告應急指揮部,應急指揮部應迅速評估險情,判斷是否啟動現場處置方案,同時確定等級并上報屬地應急指揮機構。2、現場應急指揮部應及時與地方政府、應急救援隊伍、公安、消防、醫院等相關部門取得聯系,確保24小時聯絡暢通,聯絡方式采用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3、現場應急指揮部通過上述聯絡方式向有關部門報警,報警的內容主要是: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造成的損失(包括人員受災情況、傷亡數量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已采取的處置措施和需要救助的內容。七、應急處置1、響應程序應急指揮部獲取險情報告后,迅速啟動9、現場處置方案,應急指揮部成員立即對險情進行評估,根據險情評估結果確定應急響應等級并啟動預案。2、高溫燙傷事故應急處置措施(1)當發生其他燙傷人身事件后,現場人員應及時將汽水燙傷人員脫離危險區域,同時向應急指揮部匯報,應急指揮部接到通知后,迅速派人趕到事故現場,組織處理事故,指揮部負責人根據事件分級應急預案,并及時匯報事件應急指揮部成員。(2)立即在現場用冷水將受傷者進行現場降溫,以降低高溫對皮膚的灼傷,同時聯系醫院。(3)不得強行脫燙傷人員的工作服,以免擴大損傷燙傷表皮。(4)當發生燙傷事件威脅生命安全時,現場人員向應急指揮部匯報。(5)應急預案指揮部人員接到匯報后應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搶救并由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宣布應急預案。(6)對燙傷嚴重者應禁止大量飲水,以防休克。(7)保護事故現場并及時向鄯善縣安全生產局匯報。(8)認真做好事故后的善后工作。(9)危急事件結束由指揮部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宣布應急行動結束。八、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1、必要的物資準備包括工作服及手套,安全帶、安全帽、工具包,安全隔板、臨時遮欄、警示牌。2、各種應急物資要配備齊全并加強日常管理。所需物資、裝備及時供應、補充和更新。九、附件附表一:各成員組名單 組織機構組員應急處置組醫療救護組后勤保障組通訊聯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