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住樓小區砼質量缺陷的處理(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724994
2023-08-14
4頁
23KB
1、砼質量缺陷的處理1)蜂窩診斷方法:結構構件中形成有蜂窩狀的窟窿,骨料間有空隙存在。產生原因:振搗不實或漏振;模板縫隙過大或雨天澆筑混凝土未進行遮蓋導致水泥漿流失;鋼筋較密或石子相應過大。預防措施:按規定使用移動振動器。中途停歇后再澆搗時,新舊接縫范圍要小心振搗,模板安裝前應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縫處的漿液,才能使接縫嚴密。若接縫寬度超過2mm,應用膠帶粘貼,梁筋過密時應選擇相應的石子粒徑。處理措施:先鑿除孔洞周圍疏松軟弱的砼,然后用壓力水及鋼絲刷洗干凈,對小于20平方厘米的蜂窩孔用:或:.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對大的蜂窩按孔洞處理。2)麻面診斷方法:結構構件表面呈現無數的小凹點,無鋼筋暴露現象。產2、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濕潤不夠,模板拼縫不嚴密,漏涂隔離劑或澆筑混凝土時振搗不足,氣泡未排除以及搗固后沒有很好的養護。預防措施:模板應平整光滑,安裝前把粘漿清除干凈,并滿涂隔離劑,澆搗前對模板要澆水濕潤,振搗時避免漏振。處理措施:先用清水對表面沖刷干凈后用:或:.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3)露筋診斷方法:鋼筋暴露在混凝土外面。產生原因:主筋保護層墊塊不足,導致鋼筋緊貼模板:振搗不密實。預防措施:鋼筋墊塊厚度要符合設計規定的保護層厚度:墊塊放置間距適當,鋼筋直徑較小時墊塊間距宜密些,使鋼筋自重撓度減少;使用振動器必須待砼中氣泡完全排除后才能移動。處理措施:少量的漏筋(小于100平方厘米)用清水3、對表面沖刷干凈后用:或:.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大量的漏筋按孔洞處理。 4)孔洞診斷方法:孔洞是混凝土結構內存在空隙,局部地或全部沒有混凝土。產生原因:在鋼筋較密的部位,砼被卡住或漏振。預防措施:對鋼筋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頭)應分次下料,縮小分層振搗的厚度;按照規程使用振動器。處理措施:1)小于200立方厘米的孔洞用:或:.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2)對于體積在200立方厘米至4000立方厘米的孔洞用如下的方法處理。將空洞周圍的松散的石子和軟弱的混凝土層剔除,同時進行鑿毛,墻、柱、梁斜邊空洞的上方剔出5公分的斜角;并用水沖洗干凈并充分濕潤24小時,再將混凝土表面的積水用棉紗進行清除后,用比原強度等級4、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搗實。先如圖支設模板,全部澆滿,再將多余的混凝土剔除。為了減少新舊混凝土的孔隙,細石混凝土中摻適當的微膨脹劑(摻量為水泥用量的3%),分層搗實。養護后,將表面清洗干凈,再用一層:.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3)若空洞的體積在4000立方厘米以上,我司將會同甲方、監理、設計院一同研究處理方案。5)縫隙夾渣診斷方法:將結構分隔為幾個不相連的部分。產生原因:施工縫沒有按規定進行清理和澆漿,特別是柱頭和梯板腳。預防措施:在柱施工縫面位置開100100mm開口模板,以清除雜物。柱、墻模板腳應200200mm開口模板,墻按3000mm設置。澆筑砼前應全面檢查,清除模板的雜物和垃圾,待砼澆筑令下5、達后,再進行封堵。處理措施:夾渣數量小(長小于10厘米,寬小于2厘米),將夾渣剔除后,用清水對表面沖刷干凈后用一層:.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夾渣數量大,將夾渣剔除后,采用孔洞的處理方法。6)墻柱底部缺陷(爛根)診斷方法:墻柱底部有蜂窩和麻面的現象。產生原因:模板下口縫隙不嚴密,導致漏水泥漿流失或澆筑前沒有先澆灌水泥砂漿。預防措施:模板縫隙寬度超過2mm應予填塞嚴密,特別防止側板吊腳:澆注砼前先澆注與砼同配合比的50至100厚的水泥漿。處理措施:剔除松散的混凝土,用清水對表面沖刷干凈后用一層:.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7)缺棱掉角診斷方法:墻柱、門窗洞直邊上的混凝土局部摻損掉落。產生原因:投料不準確,6、攪拌不均勻,出現局部強度低:或拆模板過早,拆模板方法不當。預防措施:指定專人監控投料,投料計量準確;攪拌時間要足夠 ;拆模應在砼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損壞時方能拆除。拆除時構件棱角應予以保護。處理措施:用清水對表面沖刷干凈后用同標號水泥砂漿抹平。8)砼表面裂縫產生原因:一般是淋水保養不及時,濕潤不足,水分蒸發過快或大構件溫差收縮,沒有執行有關規定。預防措施:砼終凝后立即進行淋水保養;高溫或干燥天氣要加麻袋、草袋等覆蓋,保持構件有較久的濕潤時間。大構件參照大體積砼施工的有關規定。處理措施:外墻混凝土表面產生裂縫,應沿裂縫方向鑿成深為1520毫米(但要超過裂縫底部),寬為5公分左右的V型凹槽,清掃干凈并用水濕潤,先刷水泥漿一道,然后用環氧樹脂砂漿填補。其余部分的墻體混凝土和樓板的混凝土裂縫寬度小于0.3毫米時可不處理。當裂縫寬度大于0.3毫米時,按上述的方法進行處理。當混凝土裂縫為貫穿裂縫時,我司將會同甲方、監理、設計院一同研究處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