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建設公司被動式建筑作業(yè)指導書(36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725087
2023-08-14
34頁
4.08MB
1、xx集團有限公司xx分公司被動式建筑作業(yè)指導書目 錄外墻保溫作業(yè)指導書3外門窗安裝作業(yè)指導書14屋面保溫作業(yè)指導書20地面保溫作業(yè)指導書24新風系統(tǒng)安裝工藝27氣密性施工作業(yè)指導書30外墻保溫作業(yè)指導書1、適用范圍適用于被動式建筑外墻外保溫施工。2、作業(yè)條件(1)外門窗已安裝完畢并驗收合格。(2)穿透保溫層的(設備、管道的)聯(lián)結件、穿墻管線已采用斷熱橋做法安裝完畢并驗收合格。(3)施工用吊籃或專用外腳手架搭設應牢固,并經安全驗收合格。(4)進場材料質量檢查驗收合格,質量證明資料全,見證取樣復驗合格。(5)基層墻體已驗收合格。墻體基面上的殘渣和脫模劑應清理干凈,墻面平整度超差部分應剔鑿或修補,基2、層墻體上的施工孔洞應已堵塞密實并進行了防水處理。外保溫施工的墻體基面的尺寸偏差應符合表2-1的規(guī)定。表2-1 墻體基面的允許尺寸偏差工程做法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砌體工程墻面垂直度每層3m5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3m10表面平整度82m靠尺和塞尺檢查混凝土工程墻面垂直度層高6m10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6m12全高300mH/30000+20經緯儀、鋼尺檢查表面平整度82m靠尺和塞尺檢查3、材料、機具準備3.1材料準備 保溫板、防水透汽材料、防水隔汽材料、斷熱橋錨栓、膠粘劑、玻纖網等,材料的性能指標應符合設計要求。3.2 機具準備磅秤,電動攪拌器,電錘(沖擊鉆),裁刀,自動(手動)螺絲刀,3、錨栓旋入器,盒尺、板材切割機、剪刀,鋼絲刷,掃帚,棕刷,開刀,墨斗,抹子,壓子,陰陽角抿子,托線板,2m靠尺等4、施工工藝4.1系統(tǒng)構造常見被動式外保溫系統(tǒng)有如下兩種:設置防火隔離帶的有機保溫板薄抹灰外保溫系統(tǒng)基本構造見表4.1-1。表4.1-1 有機保溫板薄抹灰外保溫系統(tǒng)基本構造基層墻體基本構造構造示意圖粘結層保溫層輔助聯(lián)結件抹面層飾面層保溫板防火隔離帶底層增強材料面層混凝土墻,砌體墻膠粘劑聚苯板、硬泡聚氨酯板、防火隔離帶錨栓抹面膠漿玻纖網抹面膠漿涂料、飾面砂漿等典型無機薄抹灰薄抹灰外保溫系統(tǒng)基本構造見表4.1-2。無機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等級不應低于A2級。表4.1-2 無機保溫板薄抹灰外保4、溫系統(tǒng)基本構造基層墻體基本構造構造示意圖粘結層保溫層抹面層飾面層輔助聯(lián)結件底層增強材料面層混凝土墻,砌體墻膠粘劑無機保溫板錨栓抹面膠漿玻纖網抹面膠漿涂料、飾面砂漿等4.2工藝流程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應按圖4.2-1所示的流程施工,括號內為選擇性工序。驗收外飾面作業(yè)粘貼翻包玻纖網放線、掛線安裝錨栓抹底層抹面膠漿鋪設玻纖網抹面層抹面膠漿(安裝托架)粘貼保溫板(隔離帶)(保溫板涂界面劑)(變形縫處理)配抹面膠漿配膠粘劑圖4.2-1 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施工流程圖圖4.2-2 巖棉板外墻外保溫圖4.2-3 巖棉帶外墻外保溫4.3 工藝要點(1)采用巖棉條薄抹灰外保溫系統(tǒng)時,巖棉條的寬度宜不小于200mm。(2)外5、墻外保溫系統(tǒng)應采用斷熱橋錨栓。錨栓的錨固深度應滿足規(guī)范要求。(3)圍護結構上懸挑構件的預埋件與基層墻體之間的保溫隔熱墊塊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且不小于50mm。穿透圍護結構的管道的預留洞口或套管直徑應滿足設計要求,且至少大于管道直徑100mm。(4)托架安裝外保溫系統(tǒng)宜采用輕質飾面層。面密度超過30kg/的外保溫系統(tǒng)應設置托架,托架的設置應削弱熱橋效應。當設計要求安裝起步或層間托架時,應按圖4.2-4要求安裝。當采用巖棉條薄抹灰外保溫系統(tǒng)時,應按圖4.2-5要求在陽角位置安裝托架。托架挑出基層墻體部分的長度應不大于保溫層厚度的2/3且不小于保溫層厚度的1/3。托架與基層墻體之間宜設置保溫隔熱墊塊6、,保溫隔熱墊塊的厚度應不小于5mm。托架與基層墻體的聯(lián)結應牢固可靠,固定用膨脹螺栓在基層墻體內的有效固定深度應滿足規(guī)范要求。圖4.2-4 層間或起步托架安裝示意圖圖4.2-5 陽角托架安裝示意圖(5)保溫板粘貼a 配制膠粘劑:膠粘劑應用電動攪拌器攪拌均勻,一次的配制量宜在60分鐘內用完。b 涂抹膠粘劑:待界面劑表干后、實干前用抹子在保溫板上涂抹膠粘劑;保溫板在陽角處留馬牙茬時,陽角部位保溫板之間應抹膠粘劑,不得虛搭。圖4.2-6 膠粘劑施工效果圖c 粘貼保溫板:排板宜按水平順序進行,上下應錯縫粘貼,陰陽角處應做錯茬處理。保溫板分層粘貼時,上下接縫應錯開。保溫板粘結可選擇點框法或條粘法,基面平整7、度較差時宜選用點框法,粘結面積率應不小于施工工藝的規(guī)定。板縫應拼嚴,縫寬超出2mm時應用相應厚度的保溫板片或發(fā)泡聚氨酯填塞。局部不規(guī)則處粘貼保溫板可現(xiàn)場裁切,切口應與板面垂直。(6) 防火隔離帶應按以下操作工藝進行:粘貼防火隔離帶應與粘貼保溫板同步,自下而上順序進行。隔離帶應與基層滿粘。隔離帶與保溫板之間應拼接嚴密,寬度超過2mm的縫隙應用保溫材料填充。(7) 外門窗口保溫做法a 保溫板應覆蓋部分窗框,覆蓋寬度不小于20mm,如果開啟扇外側安裝紗窗,留出紗窗的安裝位置。b 應在門窗洞口四角保溫板上沿450方向加鋪增強玻纖網。增強玻纖網應置于大面玻纖網的內側。c 保溫板與窗框之間的縫隙應用專用收8、邊條密封,或填塞膨脹止水帶后再用密封材料密封。d 當設計有窗臺板時,外保溫與窗臺板兩端及底部之間的縫隙應先用膨脹止水帶填塞,再進行密封處理。圖4.2-7 窗框外側保溫做法圖4.2-8 窗洞口保溫做法剖面圖(8) 斷熱橋錨栓安裝a 錨栓安裝應至少在保溫板粘貼24h后進行。當采用非沉入安裝方式時,錨栓壓盤應緊壓保溫板,錨釘長度小于錨栓套管時,套管應用發(fā)泡聚氨酯填滿。當采用沉入式安裝方式時,錨栓壓盤應壓入保溫層內,并塞入與保溫板相同材質的隔熱墊塊。圖4.2-9 斷熱橋錨栓非沉入式安裝示意圖圖4.2-10 斷熱橋錨栓沉入式安裝示意圖圖4.2-11 斷熱橋錨栓施工效果圖圖4.2-12 斷熱橋保溫錨栓(99、) 抹面膠漿施工a 抹面膠漿應按照比例配制,應做到計量準確、機械攪拌,攪拌均勻。一次的配制量宜在60分鐘內用完,超過可操作時間后不得再用。b 抹面膠漿施工宜在保溫板粘結完畢24h,且經檢查驗收合格后進行。c 抹面膠漿施工間歇位置宜在變形縫、挑臺等自然斷開處。在連續(xù)墻面上如需停頓,面層抹面膠漿不應完全覆蓋已鋪好的玻纖網,需與玻纖網、底層抹面膠漿呈臺階形坡茬,留茬寬度不應小于150mm。(10) 女兒墻保溫及壓頂板安裝粘貼保溫板前,將保溫隔熱墊塊用膨脹螺栓固定于女兒墻頂部。保溫隔熱墊塊的厚度及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且保溫隔熱墊塊的厚度應不小于50mm,間距宜不大于1m。按操作工藝要求進行外墻外保溫系10、統(tǒng)飾面層的施工。外墻飾面完成并經過驗收后,將壓頂板用螺釘固定于女兒墻頂部的保溫隔熱墊塊上。圖4.2-13 女兒墻保溫及壓頂板做法(11) 穿墻管道處阻斷熱橋的措施。圖4.2-14 穿墻管處做法示意圖(12)懸挑構件節(jié)點做法 圖4.2-15 空調臺板處做法示意圖圖4.2-16 外墻保溫施工樣板5、質量要求(1)保溫板與基層的粘結必須牢固。保溫板與基層的粘結面積率、拉伸粘結強度應符合設計和相關標準的要求。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手扳檢查;施工前進行樣板墻現(xiàn)場拉伸粘結強度檢驗;施工過程中檢查保溫板粘結面積率。檢查數(shù)量:每個檢驗批抽查不少于3處。(2)被封閉保溫材料的厚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方法:現(xiàn)場尺11、量、鋼針插入。檢查數(shù)量:每個檢驗批應抽查3處。(3)錨固件種類和數(shù)量、錨固位置和深度、錨盤位置和規(guī)格應符合設計和相關標準的要求,后置錨固件應進行錨固力現(xiàn)場拉拔試驗。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實測錨固深度;現(xiàn)場錨固力拉拔試驗在樣板墻上進行。檢查數(shù)量:每個檢驗批應抽查3處。(4)雨落管、出挑構件與基層墻體之間的阻斷熱橋的措施應符合設計和本規(guī)程的要求。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shù)量:每個檢驗批應抽查3處。(5)穿墻管線等部位粘貼的防水透汽材料,其材料、粘貼方式應符合設計和本規(guī)程的要求。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6)保溫板和防火隔離帶的接縫方法應符合設計和本規(guī)程的要求,應上下錯縫、平整嚴密。檢12、驗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shù)量:每個檢驗批抽查不少于5塊保溫板。(7)保溫板安裝允許偏差應符合表5-1的規(guī)定。表5-1 保溫板安裝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項次項目允許偏差(mm)檢查方法1表面平整4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2立面垂直4用2m垂直檢測尺檢查3陰、陽角垂直4用2m垂直檢測尺檢查4陽角方正4用直角檢測尺檢查5接茬高差1.5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檢查檢查數(shù)量:每100m2應至少抽查一處,每處不得小于10m2。(8)變形縫構造處理和裝飾件的安裝固定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方法:觀察;手扳檢查。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外門窗安裝作業(yè)指導書1、適用范圍適用于外門窗整體外掛式安裝施工。2、作業(yè)條件(1)外門窗安裝前結13、構工程應已驗收合格,門窗洞口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洞口允許偏差應符合表2-1的規(guī)定。表2-1 建筑門窗洞口尺寸允許偏差項目允許偏差(mm)洞口寬度、高度尺寸10洞口對角線尺寸10洞口的表面平整度、垂直度、洞口的平面位置、標高尺寸10(2)進場材料質量檢查驗收合格,質量證明資料全,見證取樣復驗合格。3、材料、機具準備3.1材料要求外門窗的性能指標應符合設計要求,外窗氣密性不能低于8級,外門、分隔供暖空間與非供暖空間的戶氣密性能不宜低于6 級。外窗傳熱系數(shù)及太陽能得熱系數(shù)還應滿足下表要求。表3-1 外窗傳熱系數(shù)和得熱系數(shù)值性能參數(shù)寒冷地區(qū)冬冷夏熱地區(qū)住宅公建住宅公建傳熱系數(shù)W/(m2K)1.21.514、2.02.2太陽能得熱系數(shù)SHGC冬季0.450.450.400.40夏季0.30.30.30.15注:太陽得熱系數(shù)為包括遮陽(不含內遮陽)的綜合太陽得熱系數(shù)。3.2 主要機具滾輪、壁紙刀、卷尺、水平尺、墨線、垂線垂球、刷子等4、施工工藝4.1工藝流程測量放線洞口尺寸處理基層處理門窗框防水隔汽材料粘貼門窗安裝、固定門窗內側防水隔汽材料粘貼門窗外側防水透汽材料粘貼檢查驗收4.2 工藝要點(1)外門窗采用整體外掛式安裝,門窗框內表面與基層墻體外表面齊平,門窗位于外墻外保溫層內。當設計有窗臺板時,將窗臺板固定于窗框底部或窗框外側。外門窗與基層墻體的聯(lián)結件應加設隔熱墊塊。(2)外門窗外表面與基層墻體的15、聯(lián)結處應粘貼防水透汽材料,門窗內表面與基層墻體的聯(lián)結處應粘貼防水隔汽材料。防水透汽材料和防水隔汽材料宜在0以上施工。圖 4.2-1 外窗安裝示意圖(3)防水隔汽材料粘貼先將防水隔汽材料粘貼于外門窗框后,待外門窗安裝固定再將預留部分與門窗洞口粘貼。防水隔汽材料與窗框的粘結寬度應不小于15mm,與窗洞口的粘結寬度應不小于60mm。窗框四角處的防水隔汽材料應搭接,搭接長度應不小于20mm。c 粘貼時應從防水隔汽材料起始端邊撕去保護膜邊按壓防水隔汽材料。保護膜的一次性撕開的長度不宜超過50mm。d 每粘完一側的防水隔汽材料,用滾輪自防水隔汽材料起始端壓至末端。防水隔汽材料與外門窗框的粘貼應平整密實、寬16、度均勻、不留孔隙。圖4.2-2 防水隔汽材料粘貼示意圖 基層清理 窗框外側粘貼 窗框安裝、縫隙填實 窗框內側粘貼圖4.2-3 防水隔汽材料施工效果圖(4)外門窗安裝、調整和固定a 確定聯(lián)結件的安裝位置,將聯(lián)結件固定在門窗框側面,并可微調位置。聯(lián)結件位置及間距應滿足設計要求。固定聯(lián)結件時不得破壞預粘的防水隔汽材料。b 在窗洞口底部相應的位置安裝外門窗的臨時支撐件。將外門窗緊貼墻體放于臨時支撐件上,調整外門窗垂直和水平度。c 將外門窗側面的聯(lián)結件固定于基層墻體上,聯(lián)結件與基層墻體之間設置保溫隔熱墊塊,保溫隔熱墊塊的厚度應不小于5mm。(5)防水透汽材料粘貼a 外門窗與基層墻體之間的縫隙應用防水透汽17、材料密封,防水透汽材料應完全覆蓋外門窗聯(lián)結件。粘貼前應將粘貼位置清潔干凈并保持干燥。b防水透汽材料應先粘貼于外門窗框側邊,再粘貼于基層墻體,防水透汽材料與外門窗框及基層墻體的粘貼應平整密實,斷開位置搭接長度不小于50mm。 圖4.2-4 防水透汽材料施工效果圖(6) 遮陽板安裝 當設計有外遮陽時,應在外窗安裝已完成、外保溫尚未施工時確定外遮陽的固定位置,并安裝聯(lián)結件。外遮陽應與主體建筑結構可靠連接,聯(lián)結件與基層墻體之間應設置保溫隔熱墊塊。圖4.2-5 活動外遮陽安裝示意圖5、質量要求(1)外門窗安裝的位置或尺寸偏差應符合設計和本規(guī)程的要求。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2)外門窗安18、裝聯(lián)結件的位置、阻斷熱橋措施、氣密性措施應符合設計和本規(guī)程的要求。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3)外門窗框與洞口之間,室外側的防水透汽材料和室內側的防水隔汽材料應封閉嚴密,粘貼密實。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4)防水隔汽材料、防水透汽材料與墻體和窗框的粘結寬度應符合本規(guī)程要求,防水隔汽材料、防水透汽材料在窗框四角處的搭接寬度應符合本規(guī)程要求。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5)外遮陽設施的安裝應牢固、位置正確,聯(lián)結件與基層墻體間的斷熱橋措施應符合設計和本規(guī)程的要求。檢驗方法:觀察、尺量、手扳檢查;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屋面保溫作業(yè)指導書1、適用范圍適用于被19、動式建筑屋面保溫施工。2、作業(yè)條件(1)鋪設保溫層的基層應平整、干燥、干凈。穿過屋面結構層的管道、設備基座、預埋件等應已采用斷熱橋措施安裝完成并通過驗收。(2)進場材料質量檢查驗收合格,質量證明資料全,見證取樣復驗合格。3、材料、機具準備3.1 材料要求屋面用保溫材料的技術要求應符合設計要求及表1-1的規(guī)定。表3-1 屋面用保溫材料的技術要求項目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擠塑聚苯板硬泡聚氨酯板巖棉板1導熱系數(shù),W/(mK)0.0300.0240.04GB/T10294或GB/T10295表觀密度,kg/m33080GB/T 6343壓縮強度,kPa15012040GB/T 8813尺寸穩(wěn)定性,%1.0120、.01.0GB/T 8811體積吸水率2,%1.235GB/T 8810或GB/T 5480熔點,1000DB11/T 584燃燒性能不低于B1AGB 86241 巖棉板僅用于屋面防火隔離帶。2 擠塑聚苯板、硬泡聚氨酯板的體積吸水率試驗方法依據(jù)GB/T8810,巖棉板的體積吸水率試驗方法依據(jù)GB/T5480。3.2主要機具磅秤,盒尺,板材切割機,掃帚,開刀,墨斗,2m靠尺等4、施工工藝4.1 工藝流程屋面保溫應按圖4.1-1所示的流程施工。驗收保護層施工找平層施工找坡層、找平層施工防水層施工粘貼或鋪設保溫板(隔離帶)圖4.1-1 屋面保溫施工工藝流程4.2 工藝要點(1) 屋面管道處熱橋處理穿21、屋面管道、落水口的預留洞口宜大于管道外徑100mm以上,洞口與管道間填充聚氨酯保溫材料。伸出屋面外的管道應設置套管進行保護,套管宜大于管道外徑100mm以上,套管與管道間填充聚氨酯保溫材料。圖4.2-1 雨水管處做法示意圖圖4.2-2 出屋面管道做法圖4.2-3 雨水收集口做法(2)保溫板粘貼a 保溫板應錯縫鋪設。分層鋪設時,上下層接縫應相互錯開。保溫板拼縫應拼嚴,縫寬超出2mm時應用相應厚度的保溫板片或發(fā)泡聚氨酯填塞。局部不規(guī)則處保溫板可現(xiàn)場裁切,切口應與板面垂直。保溫層應鋪設牢固,表面平整。b 當設計有防火隔離帶時,防火隔離帶寬度應不小于500mm。5、質量要求(1)保溫層的敷設方式、厚度22、縫隙填充質量及屋面熱橋部位的保溫做法必須符合設計和本規(guī)程的規(guī)定。檢驗方法:用鋼針插入和尺量檢查。檢查數(shù)量:每個檢驗批抽查3處,每處不得少于10m2。(2)當工程設置防火隔離帶時,其設置方式、寬度、粘結面積應符合設計和相關標準要求。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shù)量:每個檢驗批應抽查3處。(3)出屋面管道等部位阻斷熱橋的措施應符合設計和本規(guī)程的要求。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4)屋面保溫層施工時,其保溫材料應縫隙嚴密、平整。采用粘貼方式時應粘貼牢固。檢驗方法:觀察、尺量、稱重檢查。檢查數(shù)量:每個檢驗批抽查3處,每處不得少于10m2。地面保溫作業(yè)指導書1、適用范圍適用于非采暖地下室頂板23、保溫施工。2、作業(yè)條件(1)地面保溫施工應在主體結構質量驗收合格后進行。穿地面管道的斷熱橋措施和氣密性措施已完成并驗收合格。(2)進場材料質量檢查驗收合格,質量證明資料全,見證取樣復驗合格。3、材料、機具準備3.1地面保溫用保溫材料的性能應符合表3-1的要求。當保溫層位于地下室頂板底面時,保溫材料應滿足防火相關要求。表3-1 地面用保溫材料技術要求項目技術要求1試驗方法擠塑聚苯板模塑聚苯板硬泡聚氨酯板泡沫玻璃巖棉板2玻璃棉板2導熱系數(shù),W/(mK)0.0300.0330.0390.0240.0580.0400.035GB/T10294或GB/T10295表觀密度,kg/m3223518223224、16010040GB/T6343壓縮強度,kPa150100120-抗壓強度,MPa-0.4-尺寸穩(wěn)定性,%(70,2d)1.00.31.00.31.01.0GB/T8811體積吸水率,%1.533-GB/T8810短期吸水量,kg/m2-0.300.500.5GB/T25975燃燒性能不低于B1AGB 86241 當保溫層位于地下室頂板上表面和基礎底面時,壓縮強度或抗壓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2 僅可用于非采暖地下室頂板底面。3.2 主要機具磅秤,盒尺,板材切割機,掃帚,開刀,墨斗,2m靠尺等4、施工工藝4.1 工藝流程屋面保溫應按圖4.1-1所示的流程施工。驗收保護層施工找平層施工找坡層、找平25、層施工防水層施工粘貼或鋪設保溫板(隔離帶)圖4.1-1 屋面保溫施工工藝流程4.2 工藝要點(1)地面管道處熱橋處理穿地面管道、落水口的預留洞口宜大于管道外徑100mm以上,洞口與管道間填充聚氨酯保溫材料。伸出地面外的管道應設置套管進行保護,套管宜大于管道外徑100mm以上,套管與管道間填充聚氨酯保溫材料。(2)保溫板粘貼a 按管道形狀切割保溫板后,干鋪或粘貼于防水層上。保溫板應緊貼管道。b 保溫板應錯縫鋪設。分層鋪設時,上下層接縫應相互錯開。保溫板拼縫應拼嚴,縫寬超出2mm時應用相應厚度的保溫板片或發(fā)泡聚氨酯填塞。局部不規(guī)則處保溫板可現(xiàn)場裁切,切口應與板面垂直。保溫層應鋪設牢固,表面平整。c26、 當保溫層位于非采暖地下室頂板下表面時,宜采用粘錨結合的固定方式,錨栓數(shù)量滿足規(guī)范要求。5、質量要求(1)穿越地面與被動式建筑邊界外建筑材料或空氣直接接觸的管道應封閉嚴密。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2)鋪貼或固定保溫板時,應進行錯縫處理,保溫板拼縫處應用保溫材料進行填充。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shù)量:每個檢驗批抽查3處,每處不得少于10m2。(3)施工前,基層處理應符合設計和施工方案的要求。檢驗方法:對照設計和施工方案觀察檢查。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4)保溫層的表面防護層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核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新風系統(tǒng)安裝工藝1、適用范圍適27、用于被動式建筑新風系統(tǒng)安裝施工。2、作業(yè)條件(1)風管與部件安裝前應具備以下施工條件:風管的安裝坐標、標高、走向已經過技術復核,并應符合設計要求。核查建筑結構的預留孔洞位置,孔洞尺寸應滿足套管及管道不間斷保溫的要求。(2)新風機組安裝前應具備以下施工條件:設備基礎驗收已合格。安裝部位清理干凈,照明滿足安裝要求。設備利用建筑結構作起吊、搬運的承力點時,應對建筑結構的承載能力進行核算,并應經設計單位或建設單位同意。安裝施工機具已齊備,滿足安裝要求。3、材料、機具準備3.1、材料要求設備與管道絕熱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性能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的規(guī)定,新風設備的技術要求應符合表3.1-1的規(guī)定。表3.1-128、 新風設備的技術要求項目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單位風量風機電耗,Wh /m30.45GB/T 13467顯熱交換效率,%75%GB/T 21087全熱交換效率,%70%PM2.5過濾效率,%80%GB/T142953.2 主要機具倒鏈、滑輪、套絲機等、鋼尺、活動扳手、鋼絲鉗、線墜、水平尺、角尺、水準儀等4、施工工藝4.1 工藝流程新風系統(tǒng)風管及設備的安裝應按圖4.1-1所示的流程施工,括號內為可選擇工序。驗收試運行和調試圖4.1-1 新風系統(tǒng)風管及設備安裝工序圖4.1-2 新風系統(tǒng)示意圖4.2 工藝要點a 風管安裝前,應在安裝位置測量放線,確定管道中心線位置。b 風管支吊架的安裝應符合通風與空調工程29、施工規(guī)范GB50738的規(guī)定。c 風管安裝前應對其進行檢查。金屬風管應無變形,非金屬與復合風管應無破損、開裂、變形,復合風管承插口和插接件表面應無損壞。風管規(guī)格應與安裝部位對應。d 風管的組合連接應符合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規(guī)范GB50738的規(guī)定。e 風管與設備相連處、風管穿越建筑物變形縫空間時均應設置柔性短管,柔性短管的規(guī)格及安裝應符合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規(guī)范GB50738的規(guī)定。f 進風管和排風管應用發(fā)泡聚氨酯固定于結構墻體內,并用防水隔汽材料進行氣密性密封。預留開孔直徑應大于進風管或排風管直徑100mm以上,進風管或排風管應位于孔洞中央。g 風管安裝后應進行調整。風管應平正,支、吊架順直。h30、消聲器、風口、風閥等部品的安裝應符合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規(guī)范GB50738的規(guī)定。i 設備安裝前,應檢查各功能段的設置符合設計要求,外表及內部清潔干凈,內部結構無損壞。通電試驗中,手盤葉輪葉片應轉動靈活、葉輪與機殼無摩擦。檢查門應關閉嚴密。j 當設備為落地安裝時,安裝前應對基礎進行檢查?;A表面應無蜂窩、裂紋、麻面、漏筋;基礎表面應水平。基礎位置及尺寸、預留洞的位置和深度應符合設計要求。k 底座尺寸應與基礎大小匹配,中心線一致;隔振底座與基礎之間應按設計要求設置減震裝置。底座安裝應位置準確、水平。l 當設備為吊裝時,吊架及減震裝置應符合設計及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m 當設備為落地安裝時,將設備安裝31、在隔振底座上,固定牢固。設備應靠近外圍護結構,但不得影響室內氣密層的施工和完整。n 進風管位于室內的部分應采用保溫材料進行包裹。保溫材料的厚度應不小于50mm。圖4.2-1 新風系統(tǒng)樣板墻5、質量要求(1)進風管、排風管與結構墻體之間的空隙應用發(fā)泡聚氨酯填塞密實。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2)新風系統(tǒng)安裝完畢,應進行通風機的單機試運轉和調試,并應進行風系統(tǒng)的風量平衡調試。主風管、送風口和回風口的空氣流速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核查試運轉和調試記錄。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3)變風量末端裝置與風管連接前宜做動作試驗,確認運行正常后再封口。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shù)量:按32、總數(shù)量抽查10%,且不得少于2臺。氣密性施工作業(yè)指導書1、適用范圍適用于被動式建筑外門窗、外墻保溫、屋面保溫、地面保溫等熱橋部位施工。2、作業(yè)條件(1)外門窗、外墻保溫、屋面保溫、地面保溫熱橋部位同時施工。(2)進場材料質量檢查驗收合格,質量證明資料全,見證取樣復驗合格。3、材料、機具準備3.1 材料要求(1) 防水隔汽材料的技術要求應符合表1-1的規(guī)定。表3.1-1防水隔汽材料技術要求項目性能指標試驗方法拉伸力,N/50mm縱向:120;橫向:120GB/T 328.9斷裂伸長率,%縱向:70;橫向:60GB/T 328.9撕裂強度(釘桿法),N縱向:60;橫向:60GB/T 328.18不33、透水性1000mm,20h不透水GB/T 328.10透水蒸氣性,g/(m2.24h)10GB/T 1037低溫彎折性-40無裂紋GB 18173.1耐熱度100,2h無卷曲,無明顯收縮GB/T 328.11(2)防水透汽材料的技術要求應符合表1-2的規(guī)定。表3.1-2防水透汽材料技術要求項目性能指標試驗方法拉伸力,N/50mm縱向:150;橫向:150GB/T 328.9斷裂伸長率,%縱向:60;橫向:60GB/T 328.9撕裂強度(釘桿法),N縱向:80;橫向:80GB/T 328.18不透水性1000mm,20h不透水GB/T 328.10透水蒸氣性,g/(m2.24h)20GB/T 34、10373.2 主要機具滾輪、壁紙刀、卷尺、水平尺、垂線垂球、刷子等4、施工工藝(1)當建筑物為框架結構時,一次結構與二次結構的交界處應粘貼防水隔汽材料,且室內抹灰厚度應不小于20mm。(2) 當建筑物為現(xiàn)澆混凝土結構時,外墻上的模板支護螺栓孔應用水泥砂漿封堵,并在室內粘貼防水隔汽材料進行密封。(3)當建筑物采用預制構件時,預留的吊裝孔應用水泥砂漿封堵,并在室內粘貼防水隔汽材料進行密封。預制構件的拼縫處應粘貼防水隔汽材料。(4)施工過程中宜進行局部氣密性檢測,查找漏點并及時修補。氣密性檢測可采用鼓風門法或示蹤氣體法。(5)無套管的穿外墻、屋面、地面的管道的氣密性措施a 粘貼防水隔汽材料前,清潔35、管道及墻體基面,管道周圍起固定和斷橋作用的發(fā)泡聚氨酯應已干燥,并已清理平整。b 粘貼防水隔汽材料。當管道為圓形時,應將防水隔汽材料裁成小段后粘貼,每段防水隔汽材料應先與管道粘貼壓實后再與墻體粘貼壓實,拐角處應不留空隙,兩段防水隔汽材料的拼接寬度應不小于10mm。防水隔汽材料應覆蓋管道四周的保溫層,與管道和墻體基面的有效粘結長度均應不小于30mm。當管道為矩形時,防水隔汽材料應繞管道一周,管道四角處防水隔汽材料應搭接,搭接長度應不小于20mm。防水隔汽材料與管道和墻體基面的粘貼寬度均應不小于30mm,粘貼應平整密實、寬度均勻、不留孔隙。圖4-1 穿墻管處做法示意圖(6)預留套管的穿外墻、屋面、地36、面的管線的氣密性措施a 當套管內仍為管道時,防水隔汽材料粘貼應按上面(5)的工藝進行。b 當套管內為多股電線時,每根電線應先用可雙面粘貼的丁基膠帶纏繞后粘結在一起,粘接應緊密不留孔隙,再用單面粘貼的防水隔汽材料與丁基膠帶和室內墻體基面進行粘貼,粘貼過程應按(5)的操作工藝進行。(7)框架結構現(xiàn)澆混凝土梁、柱、剪力墻與填充墻交界處的氣密性措施a 混凝土梁、柱、剪力墻與填充墻的交界處應粘貼防水隔汽材料,并用工具自起始端滑動壓至末端,防水隔汽材料應與基層粘貼緊密,不留孔隙。所用工具不得有尖角破壞防水隔汽材料。粘貼長度超出交界處的距離應不小于50mm,交界處兩側的粘貼寬度均應不小于30mm。b 防水隔37、汽材料粘貼完成后,應進行室內抹灰,抹灰層應覆蓋防水隔汽材料和填充墻,抹灰厚度應不小于20mm,并應有相關的抗裂措施且滿足室內裝修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8) 電氣接線盒安裝在外墻上時,應先在孔洞內涂抹石膏或粘結砂漿,再將接線盒推入孔洞,石膏或粘結砂漿應將電氣接線盒與外墻孔洞的縫隙密封嚴實。5、質量要求(1)同一廠家的同一品種、類型、規(guī)格的防水隔汽材料帶每500延米劃分為一個檢驗批,不足500延米也為一個檢驗批。(2)氣密性措施施工完成后,應對建筑物的氣密性進行現(xiàn)場檢測,檢測結果應符合設計和本規(guī)程的要求。(3)氣密性措施施工前應對基層粘結面進行清理,處理后的基層應符合氣密性施工的要求。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shù)量:每個檢驗批抽查不少于5處。(4)需要粘貼防水隔汽材料的部位,其粘貼方法、粘貼寬度、搭接方式應符合設計和本規(guī)程的要求。檢驗方法:對照設計和施工方案觀察檢查。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5)防水隔汽材料粘貼時應鋪壓嚴實,不得虛粘。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