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羅營鎮張家臺村美麗鄉村規劃方案.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730364
2023-08-14
80頁
154.80MB
1、2018年6月 北京市平谷區鎮羅營鎮張家臺村村規劃01、項目背景1.1 政策背景1.2 規劃依據1.3 上位及相關規劃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打造美麗鄉村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打造美麗鄉村”章節中指出,“完善美麗鄉村規劃建設管理機制,實現現代化生活與傳統文化相得益彰,城市服務與田園風光內外兼備,建設綠色低碳田園美、生態宜居村莊美、健康舒適生活美、和諧淳樸人文美的美麗鄉村和幸福家園。”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京辦發20185號)創建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環境需2、要目標:提升農村地區生態環境建設水平、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公共服務水平、社會治理水平等,創建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環境需要。“十九大工作報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會議工作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總要求,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寬增收渠道。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1.1政策背景01 項目背景平谷區“疏解整治促提升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行動(2018-2020年)實施意見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結合平谷區城市總體規劃,實施鄉村3、振興戰略,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著力疏解非首都功能,突出農村環境整治,全面提升農村人均環境,堅持首善標準,為建設生態涵養和諧宜居新平谷做出貢獻。1.2 規劃依據01 項目背景l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8年1月1日實施)北京市城鄉規劃條例(2009年10月1日實施)l技術標準村莊整治技術規范北京市村莊規劃導則(試行)北京市美麗鄉村建設導則(討論稿)l政策文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京辦發20185號)北京市農村地區“疏解整治促提升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行動(2018-2020年)的實施意見l上位規劃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4、35年)北京市限制建設區規劃(2006年2020年)北京市村莊體系規劃(2006年2020年)平谷區分區總體規劃(2017年2035年)(在編)平谷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平谷區鎮羅營鎮總體規劃(2017年2035年)(在編)鎮羅營鎮2016年土地利用現狀數據鎮羅營鎮兩線三區規劃鎮羅營鎮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平谷區鎮羅營“環山100”概念規劃)平谷區鎮羅營鎮總體規劃(2018-2035)1、規劃期限 和北京市新總規、平谷規劃、鎮羅營總體規劃等期限保護一致,本 次 規 劃 的 期 限 為2018年 2035年。近期:2018-2020年;遠期:2021-20355、年。2、規劃范圍 規劃研究范圍為村域范圍,總面積4.66平方公里;規劃范圍為現狀村莊范圍,總面積9.61公頃。1.3 規劃期限與范圍01 項目背景02、村莊概況2.1 區位條件區位條件2.2 村莊概況村莊概況2.3 村域用地現狀村域用地現狀2.4 村莊用地現狀村莊用地現狀2.5 道路交通現狀道路交通現狀2.6公共服務設施現狀公共服務設施現狀2.7 市政基礎設施現狀市政基礎設施現狀2.8村莊文化建設現狀村莊文化建設現狀2.9村莊特點村莊特點2.10現狀問題總結現狀問題總結張家臺村位于平谷區北部,鎮羅營東部。西距北京市區80公里,距平谷城區25公里,距離機場60公里,西距鎮政府所在地6公里,約156、分鐘車程。周邊環境:村莊東臨玻璃臺村,北部西部與楊家臺村接壤,南部臨近熊兒寨鄉和黃松峪。北京市北京市2.1 區位條件02 村莊概況5KM5KM10KM10KM30K0KM張家臺村張家臺村張家臺村張家臺村50KM50KM京京京京臺臺臺臺高高高高速速速速人口情況:戶籍人口251人,80戶人口特點:人口呈現老齡化及非農化特征老齡化:村莊內現狀戶籍人口251人,80戶,村莊人口老齡化率近23%。非農化:全村勞動力共107人,從事第三產業共65人,占總人數的61%。經濟情況:人均2.8萬元,水平位于鎮域前列經濟特點:收入較高,經濟來源單主要依靠旅游接待收入較低:村莊2017年人均收入2.8萬元,人均收入7、位于鎮域前列,略高于北京及平谷農村人均收入水平。來源豐富:旅游接待和林果種植。目前村集體資產176萬元。林果種植民宿旅游接待外出打工村民收入來源人口及社會經濟2017年末張家臺戶籍人口80戶,251人,人均收入2.8萬,收入水平位于鎮域前列54.84%35.48%9.68%人口從業比例人口年齡結構65%28.57%1.67%4.76%近三年來人均收入情況2.2 村莊概況2.3 村域用地現狀02 村莊概況p村域內用地主要為村莊建設用地和非村域內用地主要為村莊建設用地和非建設用地建設用地。其中村莊建設用地9.76公頃;村外建設用地4.06公頃;村外非建設用地452.40頃。村域面積466.22公頃8、。2.4 村莊用地現狀02 村莊概況 村莊建設用地主要為村民住宅用地,其中村民住宅用地比重最高。村莊建設用地9.76公頃。其中村民住宅用地6.52公頃;村莊公共服務設施用地0.71公頃;村莊基礎設施用地2.23公頃;村莊其他建設用地0.3公頃。2.5 村莊道路交通現狀02 村莊概況1、現狀道路分級 村莊道路分為四級,過境道路,村莊主干路、村莊次干路和村莊支路。2、現狀道路寬度 其中村莊過境路為縣道007,路面寬度為7米;村莊主干路為路面寬度5米,村莊次干路路面寬度為3-4米,村莊支路路面寬度為2-3米。過境路(X007)主干路(關張路)次干路 支路2.6 村莊公共設施現狀02 村莊概況現狀公共9、服務設施設置 村莊內公共服務設施主要包括:村委會、黨員活動室、圖書室、農村淘寶、室外健身活動場地和游園。游園游園村委會健身活動場地2.7 市政基礎設施現狀02 村莊概況1、環衛設施 村莊內共有2處公廁和3處垃圾轉運站。其中新村北部和中部有分別有1處公廁和垃圾轉運站,村莊南部有1一處垃圾轉運站。垃垃公廁公廁垃圾轉運站垃圾轉運站2.7 市政基礎設施現狀02 村莊概況2、給水 村莊內供水點有四處,其中位于朱家臺村一處備用水源,張家臺和史家臺各一處水井,位于南部新村西側有一處供水點。現狀給水管網主要敷設在新村,管徑為DN100。水井房水井房水井房給水管道2.7 市政基礎設施現狀02 村莊概況3、排水 10、村莊現狀排水設施兩處分別位于南北新村的北側。新村內敷設有污水管網,污水排水方向均由南向北排入污水處理設施。污水排水管徑為DN300。雨水由兩側高地向石河方向排放。污水處理設施2.7 市政基礎設施現狀02 村莊概況4、電力電信 村莊內有兩處柱式變壓器,分別位于南北部新村北側。通信線路由北向南沿胡關路通過村莊。變壓器變壓器通信線2.7 市政基礎設施現狀02 村莊概況5、燃氣、供熱 村莊已經敷設燃氣管道,新村燃氣管道均已敷設,管徑為DN100。老村村主管道已入村,尚未敷設只管,未接入用戶。村莊供熱,采用太陽能,太陽能采暖用戶80戶。新村部分用戶采暖用燃氣作為燃料供暖。燃氣太陽能2.8 村莊特點02 11、村莊概況張家臺村依山傍水,村莊內居民點沿適合兩側分布,隨山就勢,錯落有致。張家臺有豐富的水資源,村莊西北部為楊家臺水庫,石河穿村而過,匯集與楊家臺水庫。張家臺村域東北部是明長城,東部村口是南水峪關城堡遺址。關口東側為關外,其西側為關內。根據北京市平谷縣地名志記載:“駐地范家臺,轄南水峪、范家臺、朱家臺、史家臺4個自然村,以南水峪原稱張家臺而得名。”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成村,該村所在地故為明代南水峪關,建村時始稱上窩鋪,后以姓改稱張家臺。1991年因重名改為今稱。近幾年,張家臺通過發展民俗旅游逐漸走上致富路,至2017年底,田仙峪村民人均收入達28176元,高于平谷區農村平均水12、平。村莊配套設施較為完善,村落整潔,環境優美,交通便利,2010年成功申報為北京市民俗旅游專業村,2012年被評為北京最美鄉村。長城腳下環境優美歷史悠長底蘊深厚村民富足設施完善2.8 村莊特點02 村莊概況地形地貌:兩谷分三山,村莊沿谷地組團式布局,隨山就勢,錯落有致。村莊位于山腳河谷地帶,植被茂盛水流充沛,東依明長城和南水峪關城堡。村莊建設在狹長平地上,分成若干個小組團。村莊分布在海拔434-1037米高度范圍,村莊依山勢形成高低錯落的臺地,房屋布局自由靈活。2.8 村莊特點02 村莊概況p 老村傳統古樸風貌 抗戰期間為無人區,村莊盡毀,建國后老村開始建設,村內建筑年代大多為50年代至90年13、代建筑。建筑風貌為灰瓦石墻、灰瓦青磚、紅瓦紅磚坡屋頂和平頂白瓷磚樓房。p新村現代民居風貌新村建筑均為兩層坡屋頂,灰瓦白墻,現代建筑風格。村莊整體風貌新村現代風貌,老村傳統古樸風貌新村新村史家臺范家臺張家臺朱家臺老村新村村莊產業特點:村莊現狀以一產和三產為主,形成以采摘、觀光、民俗接待的旅游服務鏈。2.8 村莊特點02 村莊概況一產:林果種植種植:張家臺屬于深山區,村內耕地很少,主要以林果種植為主,共2000畝,50%種植紅肖梨,40%種植山楂,剩余種植桃及板栗。其中紅肖梨年產70萬斤,山楂50萬斤,桃和板栗年產8萬斤。三產:旅游接待民俗旅游接待:張家臺依托明長城、村莊特色林果種植和農家院,打造14、一套村莊特色民俗旅游接待模式。村莊年接待游客月20萬人,客源主要為北京本地居民。村莊規劃沿革本次村莊規劃目的:村莊規劃和完成美麗鄉村建設工程1.村莊規劃2.美麗鄉村建設整治內容主要規劃內容:2.8 村莊特點2.9 現狀問題總結02 村莊概況n 村莊公共空間 (1)新村公共空間缺乏設計,不夠人性化;(2)街巷空間缺少景觀綠化,宅旁和庭院也缺少綠化。(3)老村街巷環境較差,缺少開敞空間;(4)村莊缺少標志性的設計。n 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1)缺乏老年服務設施和醫療衛生設施;(2)老村無給排水管網;(3)亂拉線;(4)村莊內缺少景觀小品(5)垃圾桶布置不足;(6)部分路燈亮度不足;n 村莊產業發15、展(1)村域山區旅游景點少,且開發利用不足;(2)未考慮區域旅游資源的整合利用;(3)現有旅游接待戶較普通,無特色;(4)老村獨特鄉村風貌未利用;03、村莊規劃3.1 上位規劃和相關規劃3.2村莊規劃目標及定位3.3規劃策略3.4 產業發展規劃3.5村域用地規劃3.6 村莊用地規劃3.7功能分區規劃3.8道路交通規劃3.9 景觀結構規劃3.10公共服務設施規劃3.11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3.12村莊風貌控制n鎮總體定位:利用鎮羅營的地處平谷北部山區的資源特征,圍繞山地資源和生態優勢,發展多樣化的山地運動旅游、康養度假、鄉村休閑三大業態。突出特色,做精做優,以此打造形象,提升旅游產業組織能力、優化16、產業要素組織,全面盤活鎮域范圍內的資源,打造京郊特色文旅小鎮。n空間布局:環繞鎮域山脊100公里環山道路,實現對全域資源的串聯。以村莊為基點,連接村莊果園路和環山道路,每個村塑造產業特色,實現“運動+”的概念。升級路網,形成精品環線步道。3.1 上位規劃及相關規劃要求01 項目背景3.1.1平谷區鎮羅營“環山100”概念規劃鎮羅營鎮羅營“環山環山100”概念規劃概念規劃 圖圖一、鎮域空間結構n一環:依托環長城步道系統,打造環長城100全域旅游環線n一帶:平關路-鎮羅營石河旅游服務帶n三區:基于長城體系,以玻璃臺和張家臺市級民俗旅游村為基礎,打造的長城文化休閑區;規劃生態城鎮服務區作為全鎮綜合服17、務中心和旅游服務中心;以爭創農業科技示范區為契機,依托下營村規劃形成智慧農業觀光區;n多點:重點打造上鎮村、季家溝村、桃園村、玻璃臺村,作為鎮羅營鎮全域協調發展的門戶節點。其他鄉村根據自身發展基礎和資源產業優勢,形成多點聯動、全域協同的空間發展格局。張家臺村位于平關路-鎮羅營石河旅游服務帶上,位于鎮域東部長城文化休閑區。3.1 上位規劃及相關規劃要求01 項目背景3.1.2平谷區鎮羅營鎮總體規劃(2018-2035)鎮域空間結構規劃鎮域空間結構規劃 圖圖鎮域產業布局規劃鎮域產業布局規劃 圖圖二、鎮域產業布局n一核:鎮區產業服務核n一帶:綠色產業發展帶n四區:長城文化體驗區、生態運動休閑區、智慧18、農業示范區、民俗文化旅游區 張家臺村位于綠色產業發展帶上,位于鎮域東部長城文化體驗區。1.4 上位規劃及相關規劃要求01 項目背景3.1.2平谷區鎮羅營鎮總體規劃(2018-2035)鎮域村鎮體系規劃鎮域村鎮體系規劃 圖圖三、鎮域村鎮體系鎮羅營鎮鎮域內村莊類型分為四種,城鎮化型、提升改造型、特色保留型、整體和部分拆遷型。n張家臺村屬于整體和部分拆遷性型。3.2 村莊規劃定位及目標03 村莊規劃1、規劃定位(1)依托長城、敵樓和采石場等歷史軍事文化元素發展的歷史文化村;(2)依托老村特色傳統民居發展高端民宿的休閑度假村;(3)依托自然山水資源發展戶外休閑的山水田園村。3.2 村莊規劃定位及目標019、3 村莊規劃2、規劃目標目標一融入周邊景區,和玻璃臺景區、千佛崖景區和梨花頂景區形成旅游鏈條,成為鎮羅營鎮東部旅游鏈條上的重要節點。目標二以“石屋民宿,濱水休閑,長城歷史文化游”為核心品牌的鄉村旅游區,推動休閑產業縱深發展。目標三張家臺村是新農村建設的典范,村莊建設中必須堅持對外提升服務、對內提升品質得同步發展。梨花頂景區玻璃臺景區千佛崖景區張家臺村高端民宿長城文化濱水休閑品質提升提升服務3.3 規劃策略03 村莊規劃1、發展優勢張家張家臺村臺村山水城游青山聳立層巒疊嶂山泉細流碧水萬頃明代長城蜿蜒聳立農家宴菜登山采摘3.3 規劃策略03 村莊規劃2、規劃策略形態形態-Pattern Funct20、ion公服公服-Public Function文態文態-Cultural Function支撐支撐-Support Function旅游支撐項目文化植入項目基礎設施項目美麗鄉村項目旅游服務中心高端民宿登山步道濱水步道長城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邊塞文化污水工程自來水工程村莊綠化整治村莊風貌整治村莊街巷整治產業服務文化服務生活服務生活服務以功能定項目,實現生活服務設施和產業服務設施一體化以功能定項目,實現生活服務設施和產業服務設施一體化3.4 村莊產業發展規劃03 村莊規劃1、產業發展定位 以發展生產力為立足點,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為目標,依托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及特色林果種植業,積極開發觀光采摘體驗、21、特色民宿體驗、風味餐飲體驗、戶外運動休閑等旅游項目。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形成以鄉村休閑度假、長城文化游、旅游服務為主導的旅游度假村。鄉村休閑度假長城文化游旅游服務3.4 村莊產業發展規劃03 村莊規劃2、產業分區 村域產業分為八個區域,其中一個濱水休閑區,一個長城文化休閑區,兩個林果采摘區,兩個高端民宿區,兩個戶外休閑區。長城文化休閑區長城文化休閑區戶外休閑體驗區戶外休閑體驗區戶外休閑體驗區戶外休閑體驗區林果采摘區林果采摘區林果采摘區林果采摘區濱水休閑度假區濱水休閑度假區高端民宿體驗區高端民宿體驗區3.4 村莊產業發展規劃03 村莊規劃3、產業分區引導濱水休閑度假 村莊突出濱水特色,彰顯環境優勢22、,以水為引導,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創造特色空間,布置休憩設施,打造綠色生態濱水休閑空間,體現濱水岸線利用的可持續性,注重環境保護。沿楊家臺水庫岸線設置曲折連續人行步道和親水平臺,營造豐富的視覺界面。3.4 村莊產業發展規劃03 村莊規劃3、產業分區引導林果采摘區 依托村域內選裝林果業發展,在果樹開花期開展攝影、寫生、賞花節等項目。在果實成熟期開在林果采摘項目,實現不同項目對應不同季節,豐富林果采摘區項目內容。3.4 村莊產業發展規劃03 村莊規劃3、產業分區引導長城文化休閑區 圍繞村域東北部長城遺址打造長城文化休閑區,結合現狀登山步道,規劃形成系統的登山步行網絡,實現多多種途徑登長城,體驗邊塞23、風情和長城文化。同時結合環長城100形成重要的長城文化體驗區。3.4 村莊產業發展規劃03 村莊規劃3、產業分區引導高端民宿休閑區 村域內現存四處老村居民點,其中老村建筑主要為坡屋頂,灰瓦青磚(石頭)的傳統建筑,建筑多為一層。由于新村建設另行選址,則老村予以保留,針對建筑質量較好,風貌協調建筑的進行保留,并改造升級,對建筑主體進行加固,建筑風貌進行整治,對老村環境和基礎設施改造升級,打造成石屋民宿,成為村域產業亮點。3.4 村莊產業發展規劃03 村莊規劃3、產業分區引導戶外休閑體驗區 村域依托特有山地資源開展房車露營、真人CS、團隊拓展訓練、親子活動等戶外休閑娛樂、運動健身項目,戶外拓展項目打24、造集生態、旅游、運動、健康、時尚、教育為一體的戶外休閑主題區。3.5 村域用地規劃03 村莊規劃 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減量提質”的總要求。規劃對村域內村莊建設用地進行“減量”,現狀用地9.76公頃,規劃7.69公頃(不含現狀停車場公園2.07公頃)。減少部分未計入2016年土地調查。規劃規劃3.6 村莊用地規劃03 村莊規劃 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減量提質”的總要求。規劃對村域內村莊建設用地進行“減量”,現狀9.76公頃,近期規劃9.24公頃,遠期7.69公頃。3.7 村莊功能分區規劃03 村莊規劃規劃將村莊功能結構確定為“兩心、一軸、多組團”兩心一個公共服務中心和一個景觀休閑中心;一軸依托25、胡關路形成的村莊發展軸;多組團主要包括兩個居住生活組團,三個旅游服務組團。3.8 村莊道路交通規劃03 村莊規劃 1、對外交通 過境路胡關路是村莊對外聯系的主要通道。2、村莊內部交通 (1)道路系統 村莊道路系統分為三級村莊主干路、村莊次干路和村莊支路。主干路5米,次干路4米,支路2.5米。(2)步行系統 村莊中部東側規劃一條通往長城的的登山步道(依托現狀生產路),村莊北部東西兩側為現狀登山步道。沿楊家臺水庫規劃一條濱水步行道(木棧道)。步行道寬度為1.5米。(3)靜態交通 保留村莊現狀集中停車場三處,村口廣場作為臨時停車場。PPP3.9 村莊景觀結構規劃03 村莊規劃景觀中心濱水景觀廊道長城26、歷史文化廊道景觀節點 村莊景觀結構規劃為“一心、兩廊、兩節點”的形式。一心圍繞村莊廣場和游園打造的景觀休閑中心;兩廊依托石河水系和楊家臺水庫形成的濱水景觀廊道;依托明長城遺址形成的歷史文化廊道。兩節點在村莊北端楊依托現狀廣場打造一個景觀休閑節點,圍繞村莊南部南水峪關城堡遺址打造一個歷史景觀節點。3.10 村莊公共服務設施規劃03 村莊規劃圖圖老老廣廣游游游游游游衛衛廣廣 村莊內規劃公共服務設施主要包括村委會、圖書室、老年活動室、衛生室、旅游服務設施、商業網點和廣場、游園。旅旅商商商商圖圖老老衛衛旅旅商商廣廣游游村委會圖書室老年活動室衛生室旅游服務站商業網點廣場游園3.11 村莊市政基礎設施規劃27、03 村莊規劃1、給水工程規劃 現狀新村給水管網已經敷設,老村結合現狀供水水源情況,村莊實行分散式供水,利用現狀老村原有水井作為水源,敷設管道進行供水。供水管徑為DN100。3.11 村莊市政基礎設施規劃03 村莊規劃2、污水工程規劃 新村污水管網已經敷設,設置有污水處理設施。本次規劃主要考慮在老村敷設污水管網和設置污水處理設施。在老村規劃兩處污水處理設施,在張家臺和朱家臺設置一處污水處理設施。在史家臺設置一處污水處理設施。污水由西向東排放,污水管徑為DN300。3.12 村莊風貌引導03 村莊規劃1、保持鄉土文化 生態格局及歷史要素 保持村莊生態格局:村莊建設避免大拆大建,保持村莊山水生態格28、局與自然環境協調,加強自然生態環境修復,保護森林、河流等自然資源,提升鄉村生態景觀。保護村莊歷史要素:保護古長城、古關口等歷史遺存,防止過渡開發,以保護促發展。3.12 村莊風貌引導03 村莊規劃1、保持鄉土文化公共空間管控 公共建筑空間管控:盡可能地恢復傳統的公共空間和塑造新型的公共空間,結合實際功能,體現實用、方便、美觀以及地方特色。公共場地空間管控:營造融于自然、具有現代生活活力和文化靈魂的村莊公共空間。3.12 村莊風貌引導03 村莊規劃2、傳承村莊風貌特色景觀界面分層 根據視覺感受的遠近,將村落景觀界面劃分三個層次,即由人文建構筑物構成的一次景觀面、由村莊綠化景觀構成的二次景觀面和由29、山體林相景觀構成的三次景觀面。一次景觀一次景觀界面界面二次景觀二次景觀界面界面三次景觀三次景觀界面界面3.12 村莊風貌引導03 村莊規劃2、傳承村莊風貌特色一次景觀界面 (1)建筑體量 建筑體量不宜過大,沿街建筑不宜過長,應與周邊山水環境相協調,顯山露水。較大規模建筑應化整為零,分散布置。宅基地內建筑密度不宜超過70%。(2)建筑高度 建筑高度以1-2層為主,避免多層建筑。新建、改建建筑高度不超過3.3米限制高度。3.12 村莊風貌引導03 村莊規劃(3)建筑顏色 延續村莊固有色彩體系,以灰、白為主,維護傳統特點,可適當運用相近色。以自然夏冬為背景色,建筑應凸顯補色,以補充色彩的多樣性。(430、)建筑材質 建筑村莊以青磚為主,坡屋頂、可在山墻和院墻添加石材。傳統建筑修補使用的材質應當與原有材質相同。2、傳承村莊風貌特色一次景觀界面3.12 村莊風貌引導03 村莊規劃(5)建筑風格 村莊以北方建筑為主,部分建筑為傳統元素與現代建筑相結合的新中式建筑。避免建設不符合地域特色的建筑,如歐式建筑、徽派建筑、火柴盒式建筑。(6)改造建筑 統一建筑風格,對建筑不協調的建筑,建議拆除改建。如無法拆除改建,可利用綠化進行遮擋。統一建筑色彩,對色彩跳脫的建筑,重新粉刷。拆除彩鋼板頂棚,如無法拆除,可進行重新噴涂。(7)老舊建筑 應保盡保,盡可能保留老舊建筑,并適當改造,留住“鄉愁”。修舊如舊,整治破舊31、建筑及其院落,并采用傳統工藝和材料2、傳承村莊風貌特色一次景觀界面3.12 村莊風貌引導03 村莊規劃(8)沿街建筑立面整治 沿石河、主干道兩側,控制建筑形態與天際輪廓線,嚴格限控新建、改建建筑物與構筑物的體量與高度,確保景視線開闊通暢。建筑立面風格、顏色、材質要統一,連續。(9)沿街空間環境整治 沿街圍墻、開放空間、綠化、標識等街道家具與環境相協調,突出文化特色,以石材、木材為主。2、傳承村莊風貌特色一次景觀界面2、傳承村莊風貌特色二次景觀界面3.12 村莊風貌引導03 村莊規劃2、傳承村莊風貌特色三次景觀界面3.12 村莊風貌引導03 村莊規劃04、整治實施方案4.1 整治內容4.2 整治32、實施方案4.3 長效管護與項目資金落實4.1整治內容02 整治實施方案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設施老村整治施村莊綠化街巷環境整治衛生服務站、老年活動中心、商業網點登山步道、濱水步道、停車場改造、路面修補、架空線入地、增加路燈、增加垃圾箱。增加公共綠地、增加街巷綠化、增加宅旁綠化、增加庭院綠化、增加道路綠化。公共空間改造、街巷環境整治、增加建筑景觀小品架空線入地、道路硬化、鋪設污水管網、鋪設給水管網、老村建筑整治、老村院落整治、老村街巷整治整治內容 根據北京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美麗鄉村創建考核驗收表評分標準,張家臺村現狀情況評分為68分。4.2實33、施整治方案04 整治實施方案1、公共服務設施衛生室 衛生室位置 衛生室平面圖 衛生室意向圖 規劃衛生室位于村委會對面廣場建筑面積100平方米。4.2實施整治方案04 整治實施方案1、公共服務設施老年活動室 老年活動室位置 村委會 規劃建議對村委會辦公建筑選取一間房間作為老年活動室。4.2實施整治方案04 整治實施方案1、公共服務設施商業網點 商業網點位置 村委會 規劃將農村淘寶增加商店功能,對老村住宅改造為商店。整治前整治前整治意向圖整治意向圖 商業網點示意圖4.2實施整治方案04 整治實施方案2、基礎設施建設登山步道66米160米551米1029米434米現狀登山步道規劃登山步道長城 現狀登34、山步道1463米未設置欄桿,規劃兩側設置2926米的護欄。551米現狀道路改為登山步道并增設1102米的護欄。整治前整治前整治前整治前整治后整治后整治后整治后整治意向圖整治意向圖4.2實施整治方案04 整治實施方案2、基礎設施建設濱水步道觀景臺濱水步道 沿楊家臺水庫修建920米的濱水休閑步道。以及修建四處親水平臺。920米整治前整治前整治后整治后4.2實施整治方案04 整治實施方案2、基礎設施建設村莊道路修補道路 新村路面修補1430米。修補水泥面積4290平方米。整治前整治前整治后整治后4.2實施整治方案04 整治實施方案2、基礎設施建設停車場改造停車場 本次改造停車場三處,改造面積145835、平方米,81個車位。將原有停止鋪地改為植草磚。26個48個7個整治前整治前整治后整治后4.2實施整治方案04 整治實施方案2、基礎設施建設電力設施改造架空線 本次改造架空線1000米,改為地埋線,改造柱式變壓器為室外配電箱兩處,變壓器整治前整治前整治后整治后4.2實施整治方案04 整治實施方案2、基礎設施建設太陽能路燈和垃圾箱增設路燈路段 本次規劃在北部村口增加路燈。在1218米長的道路上布置61個太陽能路燈。沿920米長濱水步道設置12個垃圾箱,在村中中部小游園設置2個,本次增加垃圾箱14個。垃圾箱4.2實施整治方案04 整治實施方案3、村莊綠化公共綠化 村莊整治公共綠地1500平方米。改造36、后的場地作為村莊的公共開敞空間整治前整治前整治后整治后4.2實施整治方案04 整治實施方案3、村莊綠化道路綠化 村莊整治道路綠化1714米。需要種植行道樹490棵,草地3428平方米。整治前整治前整治后整治后4.2實施整治方案04 整治實施方案3、村莊綠化街巷綠化 村莊整治街巷綠化1108平方米。改造后作為街巷綠化景觀。整治前整治前整治后整治后4.2實施整治方案04 整治實施方案3、村莊綠化庭院綠化 村莊整治街庭院綠化89個院子,增加綠地356平方米,種植景觀樹188棵。整治前整治前整治后整治后4.2實施整治方案04 整治實施方案4、街巷環境整治街道建筑景觀小品 在村莊公共節點增加木質坐等和石37、材坐凳。小品選材建議結合村莊的資源,符合地方特色。在村莊地勢變化較大地方設置的圍護設施,建議選用青磚和石材;其他綠化和廣場隔離圍護選用木柵欄。4.2實施整治方案04 整治實施方案5、老村改造道路 本次整治改造老村支路1895米為石板路,面積4738平方米,整治改造老村干路2127米為柏油路,面積8508平方米。整治前整治前整治后整治后整治前整治前整治后整治后村莊次干路村莊次干路村莊支路村莊支路4.2實施整治方案04 整治實施方案5、老村改造給水、污水 本次整治改造老村給水管道1905米,給水管徑均為DN100,充分利用現狀水井房,作為每個居民點的水源。本次整治改造老村污水管道1921米,污水管38、徑均為DN300,規劃在老村張家臺、朱家臺之間建設1個污水處理設施,在史家臺北側建設1個污水處理設施。給水污水4.2實施整治方案04 整治實施方案5、老村改造街巷環境及院落整治1、本次街巷整治街巷1895米,結合老村道路整治,在宅間路旁種植綠化1137平方米。2、院落整治對村中建筑風貌不協調的院落、院墻損壞和缺少庭院綠化的院落進行整治,整治院落90處。街巷整治 院落整治整治前整治前整治后整治后整治前整治前整治后整治后4.2實施整治方案04 整治實施方案5、老村改造建筑整治 本次整治風貌不協調建筑120棟,合建筑面積13680平方米。修繕老舊建筑60棟,合建筑面積5400平方米。整治前整治前整治39、后整治后4.3長效管護與項目資金落實04 整治實施方案p精細化管理: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精細化管理,突出制度建設,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制,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p確保市政基礎設施正常運行:確保農村街坊路、供水、綠化、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公共廁所、太陽能浴室、路燈等設施設備的正常運行。p建立環境長效管護機制:采取政府出資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落實管護資金,建立穩定的管護隊伍,完善公共設施管護制度,制定管護標準,完善考核機制,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村莊環境長效管護機制。1、基礎設施長效管護04 整治實施方案4.3長效管護與項目資金落實2、項目資金落實備注:本表依據平谷區2018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審議稿)附件 5“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行動2018年度支持政策”中的支持項目和預算標準制定。感謝聆聽!Thanks for list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