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及住宅區鋼筋工程施工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30567
2023-08-14
13頁
42.40KB
1、xx縣三馬路商業及住宅區鋼筋工程施工技術交底審 核:編 制:xxxx建筑有限公司xx項目部xx年十月十一日鋼筋工程施工技術交底(一四段)一、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位于xx縣三馬路,一四段商業用房建筑總面積約9000。一、四段為四層框架結構,獨立基礎,土方采用機械大開挖;二、三段為兩層框架結構,獨立基礎,土方采用人工開挖柱基。基礎、梁、柱主筋采用級鋼筋,箍筋采用級鋼筋;基礎及拉梁砼強度等級為C30.本工程設計抗震等級為四級,采用標準圖集為03G101-1.二、技術參數:1、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1)獨立基礎:50mm;(2)梁、柱:25mm;板:15mm。2、受拉鋼筋抗震錨固長度LaE:(1)砼強2、度為C30的構件:級鋼筋LaE=24d,級鋼筋LaE=30d,級鋼筋LaE=36d;(2)砼強度為C35的構件:級鋼筋LaE=22d,級鋼筋LaE=27d,級鋼筋LaE=33d。3、縱向受拉鋼筋搭接長度LLE:(1)縱向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25時,LLE=1.2LaE;(2)縱向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50時,LLE=1.4 LaE。4、接頭連接方式:(1)水平受力鋼筋連接:級鋼筋16采用套筒連接;級鋼筋16采用閃光焊連接;其余采用搭接.(2)豎向鋼筋連接:16采用電渣壓力焊接.三、材料要求:1、進場鋼筋必須具有出廠質量證明書或試驗報告單,并應進行外觀檢查和力學性能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2、鋼3、筋原材分類堆放,應有防雨措施,底部墊起,防止雨水侵蝕.3、鋼筋及其半成品應按規定在現場指定位置堆放整齊,并掛牌標識清楚。4、保護層墊塊:基礎底板采用大理石墊塊;構件側向采用塑料墊圈;現澆板、梁底采用塑料支墩。5、綁扎絲:采用2022#鍍鋅鐵絲(鉛絲),長度滿足使用要求。四、準備工作:1、鋼筋制作和綁扎前應認真熟悉圖紙及規范中的技術規定和要求,準確理解和掌握有關接點的構造措施.2、鋼筋配料單必須經技術主管審核后方可進行下料加工.3、鋼筋加工前,機械設備必須經調試和試運轉,確認正常并經過試加工后,方可大批量加工。4、加工好的半成品鋼筋必須經過自檢驗收合格后,掛牌標識方可進行綁扎。5、閃光對焊和電渣4、壓力焊操作人員應經過專業培訓并持證上崗,首次大批量焊接前應進行機械性能試驗,合格后方可大批量施焊。6、鋼筋綁扎前,應復核構件和模板的尺寸,位置準確無誤,并將模板內的雜物清理干凈。五、施工方案:(一)施工部署:1、 機械配備:全部鋼筋均在施工現場加工棚內加工,配備一臺調直切斷機和兩臺鋼筋彎曲機、一臺鋼筋切斷機、一臺鋼筋對焊機進行鋼筋加工制作.2、 施工流向:本工程根據實際情況從軸線劃分兩個施工段,以13軸段為施工起點,13 7軸為第段,7-1軸為第段。3、 勞動力要求:為了滿足施工進度和流水段需要,鋼筋工必須滿足60人,分做兩段組織流水施工,鋼筋工應具有一定的經驗和素質,并經過崗前培訓和技術交底5、;4、 鋼筋運輸:原材加工采用人工運輸,半成品垂直運輸采用塔吊;5、 鋼筋加工:級鋼筋在切斷機和彎曲機上切斷彎曲成型,級鋼筋經調直機調直切斷,彎曲機彎曲成型,但直徑10以內箍筋必須采用手工彎曲。6、 鋼筋接頭選擇:水平鋼筋直徑16mm以上接頭采用閃光對焊,豎向鋼筋直徑16mm以上接頭采用電渣壓力焊,直徑16mm以下的鋼筋均采用綁扎連接.7、 鋼筋綁扎:所有構件鋼筋均在工作面上綁扎成型,不采用預先綁扎整體起吊安裝的方法。(二)施工方法:1、構造要求:(1)一般規定: 板和次梁中鋼筋采用搭接接頭時,位置應相互錯開以任一接頭中心至1。3LL或1。3LL的區段范圍內,有接頭的受拉鋼筋截面面積不得超過受6、拉鋼筋總面積的25,有接頭的受壓鋼筋截面面積不得超過受壓鋼筋總面積的50%。 焊接鋼筋的焊點距鋼筋彎折處,不應小于10d,且不宜位于構件的最大彎矩處。 暗柱或構造柱的縱向鋼筋總數為4根時,可在同一截面處接頭。超過4根時,同一截面鋼筋接頭不宜多于總根數的50。(2)剪力墻、暗柱: 豎向鋼筋焊接連接時,同一截面鋼筋接頭不得多于總根數50%,兩鋼筋接頭錯開的距離不小于35d,且不低于500,較低接頭與樓地面的距離不得小于750。 豎向鋼筋綁扎連接時,同一截面鋼筋接頭不得多于總根數50,兩鋼筋接頭中心錯開的距離不小于500mm+ LLE,較低接頭與樓地面的距離為LLE;墻體水平鋼筋綁扎連接時,兩鋼筋接7、頭中心錯開的距離不小于500mm+1。2 Lae,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 豎向鋼筋直徑在層間變化時,應采取如下處理:A、 當上層豎向鋼筋比下層豎向鋼筋直徑大或暗柱(墻)截面尺寸縮小使鋼筋彎折角大于1/6時,下層柱應在柱頂進行錨固,上層柱重新插筋,B、 當上層豎向鋼筋比下層豎向鋼筋直徑小或暗柱(墻)截面尺寸縮小,但下柱伸入上柱的鋼筋折角不大于1/6時,下柱筋可不切斷而經過彎折伸入上柱; 地下室外墻(擋土墻)水平鋼筋分布在豎向鋼筋內側,地下室內墻和地上部分所有墻體的水平鋼筋分布在豎向鋼筋外側,墻拉鉤根據圖紙設計的間距呈梅花狀布置,要求拉鉤勾住外側鋼筋. 剪力墻豎向鋼筋搭接處,水平鋼筋不得少于3根8、;暗柱豎向鋼筋搭接范圍內的箍筋間距100mm. 剪力墻水平鋼筋應錨固伸入暗柱不小于Lae,在端柱、L形柱、T形柱等處要求平直段不小于15d;遇到剪力墻中部的一字形暗柱,水平鋼筋不必切斷重新錨固,可從暗柱鋼筋內側連續通過。(3)連梁: 連梁伸入支座的長度不得小于Lae、40d和600mm中的較大值,伸入端支座的長度不得小于Lae,其中水平長度至少應滿足10d。 連梁的箍筋應從支座邊50mm開始分布,頂層連梁箍筋在支座內亦應分布,箍筋直徑同跨中,間距不小于150mm. 剪力墻水平鋼筋應在連梁側面分布,連梁拉筋直徑同箍筋,間距為2倍箍筋間距,豎向沿側面水平筋隔一拉一。(4)非框架梁: 非框架梁采用平9、面整體標注法(00G101)進行標注,具體參見00G101第45-46頁相關接點要求。 非框架梁底筋在支座的錨固長度為15d,面筋在端支座的錨固長度為La。通長鋼筋的焊接接頭應滿足規范對接頭錯開的百分率要求,如面筋采用綁扎連接時,綁扎點為支座兩側較大跨的1/3處,搭接長度為150mm。 主、次梁交接處設三組加密箍筋,離開次梁50mm開始分布,間距50mm,如圖紙設計有吊筋時應增設。 懸挑梁端兩側主筋應彎下勾住次梁主筋,懸挑支座上部縱筋除上部第一排在懸挑端全部貫通外,其余上部縱筋應伸至懸挑端凈跨3/4處。(5)板: 雙向板底短向筋在長向筋之下,板面短向筋在長向筋之上. 板筋應從支座邊50mm開始10、分布,錨固長度應伸入支座中心線且不小于150mm。(6)其它: 剪力墻底部加強區要嚴格按照圖紙和規范要求進行施工,尤其要注意鋼筋接頭形式、搭接長度、拉筋間距等與上部結構構造要求的區別。 結構施工時要認真做好與建筑門窗洞口尺寸和地溝等建筑留洞以及水電留洞位置的核對,確保滿足建筑功能要求。如結構洞口高度大于建筑時,應預留線澆圈過梁插筋. 要特別注意地下室通道、室外雨棚等后施工構件的鋼筋預留,確保位置和尺寸準確。2、施工方法:(1)一般規定: 經調直的鋼筋在板中受力兩末端須180彎勾,其圓弧彎曲直徑不小于鋼筋直徑的2。5倍,平直部分長度不小于鋼筋直徑的3倍; 二級鋼筋的末端做90或135彎折時,彎曲11、直徑不小于鋼筋直徑的4倍; 箍筋的末端彎對于有抗震要求的結構時,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 非抗震結構,不得小于鋼筋直徑5倍;(2)操作工藝: 劃線:鋼筋彎曲前,對形狀復雜的鋼筋,根據鋼筋料牌上標明的尺寸,用粉筆將各彎曲點位置劃出,劃線時根據彎曲角度調整量度差值; 彎曲:各種規格和形狀的鋼筋大量加工前應試彎,經檢查偏差符合要求后方可大量加工; 機械彎曲:1012每次彎曲4-6根;1416每次彎曲34根;1820每次彎曲23根;22每次彎曲一根。(3)質量標準: 鋼筋形狀正確,平面無翹曲現象; 鋼筋彎曲點不得有裂痕; 鋼筋成型后的允許偏差為:全長10,彎起點位移20,彎起鋼筋的彎起高度5,箍筋邊12、長5。3、鋼筋加工:(1)鋼筋切斷:操作工藝:A、鋼筋下料應統籌安排,先下長料,后下短料;B、為保證下料尺寸準確,宜在工作臺上設置擋板固定控制;C、為了防止鋼筋切斷形成馬蹄狀,切斷機刀口間隙應根據鋼筋直徑進行調整;D、切斷根數:68為128根;10-12為6-4根;14-16為3根;10-20為2根;22以上為1根。質量標準:A、鋼筋的端口不得有馬蹄狀或起彎現象;B、鋼筋的長度力求準確,允許偏差10;(2)閃光對焊:A、對焊前應清除鋼筋端頭約150范圍內的鐵銹及污染;B、焊接參數應根據鋼筋特性、氣溫、實際電壓、焊接性能等具體情況,由操作人員自行調整;C、夾緊鋼筋時,應使兩鋼筋端面凸出部分相接觸13、,以利均勻加熱和保證焊縫與鋼筋軸線相垂直;D、焊接完畢,應待接頭處由紅色變為黑紅色方能松開夾具,平直的取出鋼筋,以免接頭彎折;E、截面比1。5的不同直徑鋼筋可以對焊,但應按大直徑鋼筋選擇焊接參數,并應減少大直徑鋼筋的調伸長度.(3)電渣壓力焊:A、電渣焊機的容量應根據所焊鋼筋最大直徑選定;B、電渣焊機焊劑筒的直徑應與所焊鋼筋直徑相適應、電壓表、時間顯示器應配備齊全;C、焊接夾具應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焊接時上下鉗口應夾緊與上下鋼筋上;D、焊畢應停歇后,方可回收焊劑和卸下夾具,并敲去渣殼;E、不同直徑鋼筋焊接時,應按較小直徑鋼筋選擇參數,焊接通電時間可延長;F、在焊接生產中,焊工應進行自檢,當發14、現偏心,接頭彎折,結合不良,燒傷夾渣等焊接缺陷,應割除重焊.4、鋼筋綁扎:(1)梁、板鋼筋綁扎施工工藝流程:梁板鋼筋綁扎施工工藝流程:人工清除雜物-綁扎梁鋼筋-底層鋼筋位置及預留洞彈線擺放綁扎底層鋼筋-自檢互檢交接檢-電工配管自檢、專檢(看是否高于板厚)綁扎鐵馬鐙及上層鋼筋鋪設馬道支放墊塊安放固定預留洞模具-施工縫封擋-自檢、互檢報監理隱檢-交接檢。(2)鋼筋綁扎施工方法:A、暗柱、墻筋先于模板支裝前綁扎,梁板鋼筋在模板支裝后綁扎;B、梁鋼筋骨架先綁扎長向梁后綁扎短向梁和次梁,對于高度較高的梁在底模安裝就位后先綁扎梁鋼筋骨架,再支安梁梁側模板,其直徑大小,接頭位置等嚴格按規范和施工圖施工,安放15、主筋先兩端頭對齊,嚴格按砼保護層厚度綁扎固定。C、所有鋼筋交叉點用20或22#鐵絲綁扎,22鐵絲綁扎12以下的鋼筋,20#鐵絲綁扎其他直徑的鋼筋.D、梁、墻、柱綁扎鐵絲絲尾朝向梁、墻、柱中心,板綁扎鐵絲絲尾要與受力彎勾一致,梁柱箍筋應與受力筋垂直,彎勾疊合處應沿受力鋼筋錯開設置綁扎,箍筋要平直,開口對角錯開,規格、間距嚴格按照圖紙施工。E、梁板鋼筋先彈線后綁扎,上層鋼筋彎勾朝下,下層鋼筋彎勾朝上,扎絲尾部與彎勾一致,保護層墊塊1米呈梅花狀墊穩。F、板、次梁與主筋交叉處,板的鋼筋再上,次梁的鋼筋居中,次梁的鋼筋在下;(3)板筋間距:A、底筋:在模板面上彈鋼筋位置線,離開梁墻截面50排間距,嚴格按16、線綁扎;B、面筋:參照底筋位置準綁扎;C、箍筋間距:在梁兩側鋼筋雙側畫線,梁兩端箍筋間距距柱墻截面50,且支座內設一道箍筋。(4)主筋位置:A、梁:對于四肢以上箍筋,上下主筋制作鋼筋卡具,且在卡具水平鋼筋端頭接觸模板處點防銹漆,二排鋼筋與一排鋼筋之間加放25的短鋼筋以保證其設計距離;B、柱:采用定位卡具在澆筑砼前將定位卡具套在主筋頂端,用幫扣除拉筋靠緊在定位卡具上以控制鋼筋的間距位置;C、板:板鋼筋綁扎時應防止水電管線將鋼筋抬起或壓下;D、墻:采用豎向梯子筋控制水平筋間距,胡子筋卡具控制雙向墻筋排距。(5)鋼筋保護層:A、板采用定型PVC塑料墊塊控制鋼筋保護層厚度,墻、梁側面用定型PVC風輪卡17、口式墊塊,卡在墻水平筋和梁箍筋上,梁底用25鋼筋下角料加墊在主筋下邊;B、暗柱上口采用定位卡和定型PVC墊塊控制砼保護層。(6)鋼筋綁扎定位技術應用:A、墻暗柱筋定位: 基礎暗梁,筏板綁扎完后,從墊層把線吊引露在鋼筋上,包括墻、暗柱門洞截面尺寸線,拉通線把兩根水平筋點墻在筏板上部主筋上,控制墻截面尺寸,暗柱、門洞處用箍筋點焊在筏板上部主筋上,控制門洞,暗柱截面尺寸,再用鉛筆排間距加以綁扎固定。 輸送泵架管搭設不得與筏板,墻、梁筋連接,以防鋼筋振動偏位; 砼澆筑時,派專業木工,鋼筋工看模板,鋼筋,以防各種因素造成的砼跑模,鋼筋移位。B、板筋定位: 鋼筋網綁扎應為左右扣綁扎方法,單向板除周邊兩行為18、每點綁扎外其余為梅花綁扎法,雙向板必須每點綁扎; 懸臂板:雨棚、挑檐等還應在鋼筋網下設置馬鐙,其間距為100d鋼筋直徑(雙向). 砼澆筑時,施工人員不得踩踏上部鋼筋應搭設小操作平臺,保證位置正確。六、文明施工:1、鋼筋原材和半成品應分規格、型號和使用部位懸掛標識牌堆放整齊;2、鋼筋堆場應有防雨措施,并要求排水良好;3、實行限額領料,工作面上的鉛絲、焊條、墊塊等設施料應及時清理,必須做到工完場清;4、工作面和機械上的鋼筋頭和鐵銹應及時清理干凈,并堆放到指定位置.5、電渣焊的藥渣及敲去的渣殼應隨焊隨清隨裝袋,堆放到垃圾臺.七、安全技術:1、對焊機閃光區域內,須設隔擋,焊接時禁止他人停留在閃光范圍內,以免被燙傷,焊機周圍嚴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以免引起火災及事故;2、鋼筋切斷時應有專人扶住,操作應協調一致,不得任意拖拉,切斷短于300鋼筋時須用套管夾緊,不得用手直接送料;3、機械運轉中嚴禁直接用手清除刀口附近的短頭和雜物,在鋼筋擺動范圍和刀口附近的非操作人員不得停留;4、彎曲長鋼筋,應有專人扶住,并站在鋼筋彎曲方向外側,協調配合不得拖拉;2、 起吊鋼筋時,規格應統一,不得長短參差不齊,鋼筋要捆扎牢固,不準一點吊.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47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14
2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