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綜合辦公樓樁基工程施工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31499
2023-08-15
13頁
231.86KB
1、目 錄1 方案編制及測量依據12 工程概況12.1 施工范圍12。2 工作內容13 施工部署23。1 施測程序23.2 施工測量組織工作24施工測量的基本要求24.1 施測原則24。2 準備工作34。3測量的基本要求45工程定位與控制網測設45.1 工程定位45。2 平面控制網測設65。3高程控制網的布設76測量方法86。1 孔樁中心坐標投測方法86。2 高程控制87質量保證措施98施測安全及儀器管理99儀器保養和使用制度910現場監測過程的特殊實施要求1011沖孔灌注樁強制性條文實施要求10附圖1 平面測控引點平面示意圖11附圖2 樁基中心坐標平面布置圖121 方案編制及測量依據 1。1施工2、圖紙。 1.2 樁基施工手冊(第四版)。1。3 DL5210。12012電力建設施工質量驗收及評定規程 1。4 GB 50026-2007 工程測量規范1.5 DL/T 50012004 火力發電廠工程測量技術規程 1。6 建筑施工測量手冊(第四版)2 工程概況 2.1施工范圍第二標段沖孔灌注樁施工(不含鑿樁頭)、溶洞(土洞)處理、配合試驗檢測。本工程位于xx省xx市xx市,廠前區建筑物,包括行政綜合辦公樓、食堂及公寓樓等建(構)筑物,本次樁基工程:直徑800mm樁數為49根;直徑1000mm樁數為45根(具體樁數以設計圖紙為據),混凝土標號為C35,樁長約35米,具體樁長根據超前鉆報告及設計3、要求的入巖深度來確定,樁端持力層為中微風化石灰巖層.本工程0。8米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為4000KN;1.0米單樁承載力特征值為6000KN。其中行政綜合辦公樓占地面積約2970.25m2,0。000m相當于珠江面高程10。100m,食堂及公寓樓占地面積約898。04m2,0。000m相當于1985年國家高程10.100m,室內外高差為0。30m。 2.2 工作內容 本工程工作內容主要包括: (1) 溶洞(土洞)處理:溶洞(土洞)處理的目的是為了灌注樁施工時能夠順利成孔,避免出現超灌現象,造成材料費用增加,工期延長。 (2) 沖孔灌注樁:樁機準備、進退場、轉移;測量放線、成孔、清孔、泥漿制備及4、處理、鋼筋籠制作運輸與安裝、砼灌注、泥漿外運; (3) 技術資料整理; (4) 配合檢測、驗收、竣工移交等工作。3 施工部署 3.1 施測程序 準備工作測量作業自檢報驗 合格 合格進入下道工序 3。2 施工測量組織工作 由項目技術部專業測量人員成立測量小組,根據業主方給定的坐標點和高程控制點進行工程定位、建立軸線控制網。按規定程序檢查驗收,對施測組全體人員進行詳細的圖紙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確分工,所有施測的工作進度滿足施工進度要求,由項目技術負責人根據項目的總體進度計劃進行安排。4 施工測量的基本要求 4.1 施測原則 遵守國家法令、政策和規范。4。1.2 遵守先整體后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測5、設原則,先確定平面控制網,后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局部的定位放線。 必須嚴格審核測量原始數據的準確性,堅持測量放線與計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4。1。4 定位工作執行自檢、互檢合格后方可申請驗收的工作制度。4.1。5 測量方法要簡捷,儀器使用要熟練,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4.1。6 明確為工程施工服務,按圖施工,質量第一的宗旨。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4。1。7 設專人記錄、整理測量數據,并加強成果的復核;對測量數據的有效性進行監督審查.4。1.8 建(構)筑物控制樁的測設位置,應根據建(構)筑物的軸線布置,不得設在道路、地下設6、施及施工機械行走的范圍內.4。1。9 建(構)筑物和設備基礎的高程測量,應按四等水準進行; 4。2 準備工作4。2。1 全面了解設計意圖,認真熟悉與審核圖紙。 施測人員通過對總平面圖和設計說明的學習,了解工程總體布局,工程特點,周圍環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標,其次熟悉現場測量坐標與建筑物的關系,水準點的位置和高程。在了解總圖后認真學習結構施工圖,及時校對建筑物的尺寸、形狀、構造,它是整個工程放線的依據。在熟悉圖紙時,著重掌握軸線的尺寸,對比總平面布置圖、樁基平面布置圖及其詳圖,查看其相關之間的軸線及標高是否吻合,有無矛盾存在。4。2。2 測量儀器的選用。 測量中所用的儀器和鋼尺等器具,根據有關規7、定,送具有儀器校驗資質的檢測廠家進行校驗,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現場測量儀器一覽表序 號 器具名稱型 號單 位數 量校準證書編號1全站儀NTS332R5臺12水準儀DSZ2臺13鋼 尺50m把10417004盒 尺5m把4/5對講機XiRM8268VH個2/4。2.3。NTS-332R5全站儀的主要性能分 辨 率:3”最短視距:1。3m測 距:2700m測角精度:2”測距精度:(2mm+2ppmD)m。s.e4。2。2.2 TJOPDSZ2水準儀的主要性能視 場 角:120最短視距:0。3m安裝精度:0.8反測量標準差:3.0mm/Km4。3 測量的基本要求 測量記錄必須原始真實、數字正確、8、內容完整、字體工整;測量精度要滿足要求.根據現行測量規范和有關規程進行精度控制。 根據工程特點,此工程設置精度等級為一級.5 工程定位與控制網測設 5。1 工程定位 根據業主提供的定位樁、紅線樁和水準點,進行平面測控引點(平面測控引點平面示意圖:附圖1),按照所計算的建筑物樁基中心坐標及樁頂標高進行定位放樣.(樁基中心坐標平面布置圖:附圖2)。5。1。1 施工定位測量流程圖接收業主提供的現場平面控制網及相關資料總承包方、監理單位進行現場復測并復核定位測量記錄定位測量并提交相應的記錄復核現場平面控制網合格與否總承包方、監理單位簽證確認定位測量記錄開始YN結束施工高程測量流程圖開始接收業主提供的現9、場高程控制網點及相關資料進行現場復測并復核定位測量記錄進行高程測量并提交相應的記錄復核專業測繪單位的現場高程控制網點及相關資料合格與否總承包方、監理單位簽證確認高程測量記錄YN結束5。2 平面控制網測設引入的基點編號及坐標,結合業主提供的原基點(Z01、Z02)及坐標值,作為建立樁基礎工程建筑測量基點控制網的依據,經復測后方可使用。5。2.1 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5.2。1。1 平面控制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5。2。1.2 平面控制網的坐標系統與工程設計所采用的坐標系統相一致;5.2。1.3 布設平面控制網首先應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4 選10、點應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5.2。2 建筑平面控制網的布設。1 控制樁的埋設要求 控制樁埋設位置到在建建筑的距離不小于5m,以保證施工時不會被破壞。控制樁必須用混凝土保護, 砌磚圍護,必要時用鋼管進行圍護,并用紅油漆作好標記。5.2。2。2 平面控制網的布設 依據平面布置與定位原則,共設置3個控制樁1、2、3#(平面測控引點平面示意圖:附圖1)。 具體方法:根據業主方提供的定位樁首先進行復核無誤后進行引點加密。第一步根據業主方提供的定位樁進行放樣,先以測繪局測設、業主提供的工程平面控制基準點Z01作為測站,Z02作為后視點,加密控制點1#、2#、3#;然后對1#、2#、3#進行閉11、合復測,合格后報驗監理,經監理同意后以1、2、3#為整個建筑物的控制網。第二步以1為測站,3#為后視點放樣建筑物軸線,每座建筑物首先定出外墻交點進行復核相互軸線的尺寸無誤后再進行建筑物內的各點放樣,現場填寫放樣復核數據報監理進行復核,合格后方可進行下步工序。 控制點中心位置的精度要求誤差小于5mm,施測完成并報監理、建設單位確認后,加以妥善保護。5。3 高程控制網的布設5。3。1 高程控制網的布設 為保證建筑物豎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場區內建立高程控制點S1、S2,從而形成高程控制網。 具體方法:以測繪局測設,業主提供的高程控制基準點為基準,引出S1、S2,并用水準儀進行復測檢查,校測合格后,測12、設一條閉合水準路線。布設水準點要求滿足工程測量規范 GB500262012規范中的4.14條款。 由此作出的高程控制點,是保證豎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條件,也可作為以后主體施工沉降觀測的基準點.5.3。2 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及技術要求5。3.2.1 高程控制網的精度,為三等水準的精度。2 高程水準點位處于工程施工作業區以外,用紅油漆做好標記,并妥善保護。5。3。2.3 引測的水準控制點,需經復測合格后方可使用。5.3。2。4 高程控制網技術要求高程控制網技術要求 等級高差全中誤差(mm/km)路線長度(km)與已知點聯測次數復核或環線次數平地閉合差(mm)三等650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12L1/213、5。3。3 水準點的埋設及觀測技術要求5。3.3。1 水準點的埋設 水準點應選設在穩定的建(構)筑物上。點位應便于尋找、保存和引測。5.3。3。2 水準觀測的技術要求水準觀測的技術要求 等級水準儀型號前后長度(m)前后視距較差(m)前后視距累積差(m)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m)基輔分劃讀數差(mm)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mm)三級TJOPDSZ275250。32.03。06 基礎測量6.1 孔樁中心坐標投測方法6。1。1 將全站儀架設在控制點北邊1#引點上,經對中、調平后,后視南邊3#引點,然后根據計算出的各孔樁中心坐標,使用極坐標法放出各孔樁中心位置.6.2 高程控制 就近以S1、S2中一點為14、基準,用水準儀對開挖好護筒的樁位測量出鐵軌面標高,并復核樁位標高。 該工程樁頂標高為2.2米。標高傳遞采用鋼尺配合水準儀進行,并控制樁頂標高.7 質量保證措施 7。1 測量作業的各項技術按建筑施工測量手冊(第四版)進行。 7。2 進場的測量儀器設備,必須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標識保存完好(另詳測量儀器檢測報告)。 7。3 施工圖、測量樁點,必須經過校算校測合格才能作為測量依據。 7.4 所有測量作業完后,測量作業人員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上報項目部技術負責人核驗,經總包單位復查無誤后,向監理報驗。 7.5 自檢及核驗時,對作業成果均要進行全數檢查。 7.6 加強現場內的測量樁點的保護,所有15、樁點均明確標識,防止用錯和破壞。8 施測安全及儀器管理 8。1 施測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 8.2 確保架設的水準儀、全站儀的穩定性。 8.3 施測人員在施測中應堅守崗位,雨天或強烈陽光下應打傘。儀器架設好,須有專人看護,不得只顧彈線或其他事情,忘記儀器不管。 8.4 儀器使用完畢后需立即入箱上鎖,由專人負責保管,存放在通風干燥的室內。 8.5 測量人員嚴格遵守儀器測量操作規程作業。 8。6 使用鋼尺測距須使尺帶平坦,不能扭轉折壓,測量后應即卷起。 8。7 鋼尺使用后表面有污垢及時擦凈,長期貯存時尺帶涂防銹漆。9 儀器保養和使用制度 9.1儀器實行專人負責制,建立儀器管理臺帳,由專人16、保管、填寫。 9。2所有儀器必須每年鑒定一次,并經常進行自檢。 9。3儀器必須置于專業儀器柜內,儀器柜必須干燥、無塵土。 9.4儀器使用完畢后,必須進行擦拭,并填寫使用情況表格。 9.5儀器在運輸過程中,必須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動的車上。 9.6儀器現場使用時,司儀人員不得離開儀器。使用過程中防爆曬、防雨淋,正確使用儀器,嚴格按照儀器的操作規程使用。 10 現場監測過程的特殊實施要求10。1 基坑工程施工前,應由建設方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第三方隊基坑工程實施現場監測。監測單位應編制監測方案,監測方案需經建設方、設計方、監理方等認可,必要時還需與基坑周邊環境設計的相關管理單位協商一致后方方可實施17、 (引用GB504972009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 10。2 監測方應該對監測的數據的處理、分析及信息反饋,并提交階段性監測結果和報告(引用GB504972009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11 沖孔灌注樁強制性條文實施要求 依據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13): 灌注樁的樁位偏差必須符合表B.2(見附表11-1)的規定,樁頂標高至少要比設計標高高出0.5m,樁底清孔質量按不同的成樁工藝有不同的要求,應按本章的各節要求執行.每澆注50m3必須有1組試件,小于50m3的樁,每根樁必須有1組試件。 工程樁應進行承載力檢驗。對于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或地質條件復雜,成樁質量18、可靠性低的灌注樁,應采用靜載荷試驗的方法進行檢驗,檢驗樁數不應少于總樁數的1,且不應少于3根,當總樁數少于50根時,應不少于2根。灌注樁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許偏差(附表11-1)成孔方法樁徑允許偏差(mm)垂直度允許偏差()樁位允許偏差(mm)13根、單排樁基垂直于中心線方向和群樁基礎的邊樁條形樁基沿中心線方向和群樁基礎的中間樁泥漿護壁鉆孔樁D1000mm501D/6,且不大于100D/4,且不大于150D1000mm501000.01H1500.01H圖1、平面測控引點平面示意圖圖2、樁基中心坐標平面布置圖(行政綜合辦公樓樁位坐標平面圖) 樁基中心坐標平面布置圖(食堂及公寓樓樁位坐標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