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湖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3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2005
2023-08-16
35頁
6.77MB
1、年 月草案公示博湖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年)博湖縣自然資源局博湖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天山南麓,焉耆盆地東南部,開都河下游,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縣。因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博斯騰湖而得名。2019年5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提出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是保障國家戰略有效落實、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博湖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簡稱規劃)是對2、巴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落實和深化,是編制下位規劃和開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前 言目目 錄CONTENTS規劃概述完善城鎮發展空間推進濱湖家園建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健全基礎設施和安全保障落實主體功能定位明確空間目標戰略構建國土空間總體格局高效配置空間資源完善功能布局打造濱湖精品縣城保障優化農業發展空間支撐濱湖特色農業發展鞏固強化生態空間保護完善流域生態網絡格局建立規劃傳導與管控機制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規劃概述規劃概述發展特征發展特征規劃范圍和期限規劃范圍和期限1.1 發展特征 以湖立縣 擁有全國最大內陸淡水湖博斯騰湖,水域面積占全縣總面積近1/3。博斯騰湖是孔雀3、河的源頭和塔里木河生態治理的水源地,在巴州生態環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博湖縣一直以來以保護生態為第一要務,以旅游業和農漁業為主導產業,縣域人口規模小,人均經濟水平較低。盆地小縣總面積:3541.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萬人(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25.8億元(2020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縣規劃范圍和期限規劃范圍和期限 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為博湖縣行政轄區內的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3541.63平方公里,包含2鎮(博湖鎮、本布圖鎮)、5鄉(查干諾爾鄉、才坎諾爾鄉、塔溫覺肯鄉、烏蘭再格森鄉、博斯騰湖鄉)。規劃期限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博斯騰湖4、博湖縣城博湖縣城博斯騰湖鄉塔溫覺肯鄉本部圖鎮農二師團查干諾爾鄉烏蘭再格森鄉才坎諾爾鄉農二師團落實主體功能定位明確空間目標戰略戰略定位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發展目標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南疆高質量發展的全域旅游示范區宜居宜業宜游的濱湖家園 總體定位 具體職能戰略定位南疆重要的生態涵養地以湖泊旅游體驗為主導的特色旅游產業基地以富硒產業和優質水產品為特色的現代農牧漁業生產加工基地彰顯濱湖自然人文風貌特色的精品小城鎮發展目標構建底線嚴守的保護與開發格局,將旅游業打造為支柱產業,踐行綠色發展,推動產業全面升級,打造高品質城鄉環境。到2025年,縣域經濟總量進一步提高,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旅游5、業成為博湖縣國民經濟的戰略支柱產業、惠民富民產業,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進一步完善,以湖泊旅游體驗為主導的特色旅游產業基地初步建成。到2035年,旅游業高水平發展,產業經濟全面提升,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總量實現新的突破,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升。旅游興縣,打造支柱產業到2025年,農牧漁業現代化得到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水平明顯提升;富硒產業培育取得初步成效,三紅產業優質發展,綠色畜牧業標準化提升,漁業養殖結構不斷優化,品牌和技術優勢不斷提高。到2035年,現代農牧業和新型工業化得到新發展,農產品生產、加工、倉儲、運輸、配送產業鏈全面覆蓋,農產品附加值和產業品牌知名度進一步提高。綠色發展,推6、進產業升級到2025年,全縣教育、醫療、康養水平進一步提高,社區生活圈初步構建,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歷史文脈得到延續,風貌特色和地域特征進一步彰顯,城鄉建設品質不斷改善,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城市初步建成。到2035年人居環境更加優美,濱湖生態城市特色更加突出,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人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明顯增強。品質提升,建設宜居博湖到2025年,全縣生態資源、耕地資源、水資源、重要能源和礦產資源、歷史文化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地等各類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逐步提高,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成效顯著。到2035年,新疆生態涵養地功能進一步增強,全縣生態、糧食和資源安全底線更加堅實,7、高效集約的資源利用體系基本形成。嚴守底線,建設生態博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守望博湖 激發活力守住博湖生態保護和資源環境底線,體現生態優先和實現國土安全;通過高質量的產業發展、高水平的設施配套與治理,激發活力,以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縣域高品質規劃政府經濟精品化布局縣城高水平治理韌性支撐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高效利用土地構建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構建國土空間總體格局高效配置空間資源高效配置空間資源總體格局總體格局三條控制線三條控制線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總體格局圖總體格局博湖縣城重點發展旅游服務、生活服務、生產服務等綜合服務功能。構筑“一心、四區、多點”的開發保護總體格局8、一心一心湖泊和濕地區南部山區沙漠戈壁區綠洲區四區四區縣域主要發展點包括中心城區外圍的6個鄉鎮、1處工業園區和若干處重要景點和村莊。多點多點三條控制線立足博湖資源稟賦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落實重大發展戰略,統籌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將現狀及規劃的集中連片的城鎮建設用地以及博湖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中亟需落地的重點項目納入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按照“科學評估,應劃盡劃”的原則,將生態功能極重要、生態環境極敏感脆弱的地區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優先將大面積、集中連片、位于糧食主產區及蔬菜生產基地內、具備良好9、水利和水土保持設施的高質量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保障優化農業發展空間保障優化農業發展空間支撐濱湖特色農業發展支撐濱湖特色農業發展農業空間布局農業空間布局耕地保護與提質耕地保護與提質縣域農業空間規劃圖農業空間布局優化農牧業生產空間布局,引導農牧業特色產業集聚化發展,規劃三大產業區。重點發展門類包括蘆葦種植、漁業養殖等。按“適用發展、環境優先、增值與養殖結合,開發與保護并舉,生產與管理并重”方針,走“保水漁業、精品漁業、休閑漁業”之路。西部綠洲區重點推進無公害蔬菜種植、紅色經濟種植和特色養殖。重點發展門類包括農副產品加工、服務業等。重點打好博湖農副產品“綠色牌”和畜牧業“特色牌”,促進周邊農牧民增10、收致富。中部湖泊經濟產業區南部產業融合發展區010203耕地保護與提質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障長期穩定利用耕地總量不減少,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堅持耕地保護優先、數量與質量并重,確保耕地保有面積基本穩定、質量不下降。嚴格保護耕地,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強化耕地用途管制,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他類型農用地,嚴格控制占用耕地特別是優質耕地的建設行為,提出針對性的保護利用措施。在確保生態安全前提下,合理開發耕地后備資源。實施更嚴格的占補平衡措施,從嚴控制建設占用耕地,對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的,按照“三位一體”要求實現占補平衡,確保耕地面積不減少。加強耕地保護,嚴格11、落實耕地保有量。01 針對農業適宜性較強、質量等別較低的耕地,優先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提高機械化率,增強灌溉能力,提升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全面提高耕地質量。改善耕地質量環境,推動開展耕地質量修復和污染綜合治理。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耕地質量。02鞏固強化生態空間保護鞏固強化生態空間保護完善流域生態網絡格局完善流域生態網絡格局生態空間格局生態空間格局自然保護地體系自然保護地體系生態空間格局縣域生態保護空間格局圖以博斯騰湖為核心的水體保護區域加強生態景觀綜合治理和監管,保護水體。鞏固“一核、一屏、一帶”的生態系統保護格局一核以庫魯克塔格山為主體的生態屏障加強山體生態修復和生態保育12、,提高碳匯能力,撫育山區。一屏阿克別勒庫姆沙漠生態景觀帶持續加強阿克別勒庫姆沙漠沙區生態保護,減少人為活動的破壞。一帶縣域自然保護地分布圖 劃定新疆博斯騰湖國家濕地公園、新疆博湖阿克別勒庫姆國家沙漠公園2處自然保護地,均為自然公園。劃定自然保護地面積1546.77平方公里,占縣域面積的43.67%。自然保護地體系序號名稱保護地范圍所在行政區 總面積(平方公里)保護地類型級別1新疆博斯騰湖國家濕地公園博湖縣1505.3678自然公園國家級2新疆博湖阿克別勒庫姆國家沙漠公園博湖縣41.4037自然公園國家級完善城鎮發展空間完善城鎮發展空間推進濱湖家園建設推進濱湖家園建設城鎮空間格局城鎮空間格局產業13、空間布局產業空間布局旅游發展布局旅游發展布局城鎮空間格局城鎮空間格局博湖縣城。強化旅游服務、生活服務、生產服務等綜合服務能力。“一心”引領西北部鄉鎮密集區:重點發展博湖縣城,加強中心帶動作用。中部發展區:依托博斯騰湖,以旅游、農業、漁業及其相關服務產業為主導,打造若干景點景區。南部發展區:依托博斯騰湖鄉,打造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區。“三區”聯動構建“一心引領、三區聯動”的城鎮空間發展格局縣域城鎮空間發展格局規劃圖產業空間布局產業空間布局構建“一核、一帶、三片”的產業空間布局沿國道218方向,形成對接庫爾勒市與焉耆縣,串聯博湖縣城、博斯騰湖的產業發展帶。三大經濟片區,北部農牧業經濟區、濱湖經濟發展14、區、南部山前發展區。博湖縣城為全縣發展核心和旅游集散中心,集聚發展資源,并為全縣產業發展提供服務。以烏蘭再格森鄉、才坎諾爾鄉為中心,依托博斯騰湖、孔雀河等自然人文資源,發展旅游服務業,建設旅游服務中心、旅游度假區;發展水產養殖業,建設水產養殖基地和蘆葦養殖基地。以博湖工業園、博斯騰湖鄉為中心,結合218國道,建設農副產品出口加工基地,發展“三紅產業”;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標準化的養殖基地和飼草料基地。一核集聚一帶拓展三片聯動縣域產業空間布局規劃圖以博湖縣城、查干諾爾鄉、本布圖鎮、塔溫覺肯鄉為中心,重點發展農業種植和畜牧養殖,以及農業品加工業、食品加工業,建設工業番茄、工業辣椒基地。旅游發展15、布局旅游發展布局縣域旅游空間發展格局圖構建“兩區兩帶、一心多點”的旅游空間發展格局兩區兩區博斯騰湖旅游區西南濕地旅游區兩帶兩帶沿國道218旅游經濟發展帶沿開都河景觀帶一心一心博湖縣旅游集散中心多點多點多個旅游景區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健全基礎設施和安全保障健全基礎設施和安全保障歷史文化保護歷史文化保護城鄉公共服務配置城鄉公共服務配置綜合交通規劃綜合交通規劃市政基礎設施布局市政基礎設施布局綜合防災減災綜合防災減災構建“一帶兩圈”“一帶兩圈”的歷史文化保護空間格局歷史文化保護“一帶”為絲綢之路文化帶。聯動焉耆古墓葬、古城文化遺址等資源,共同推動絲綢之路商道遺址保護與利用。“兩圈”為絲綢之16、路文化圈、南山古墓文化圈。加強博湖古建筑、古遺址、古墓群的整體保護。保護物質文化遺產2項自治區級、5項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4項國家級、7項自治區級、93項州級、130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縣域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城鄉公共服務配置加快現代化教育設施建設加強城鄉中學、小學、幼兒園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鄉鎮中心幼兒園創建州級、縣級示范幼兒園。01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各鄉鎮保證建設一所標準化衛生院;各村保證建設一所標準化衛生室,基本形成15-30 分鐘基層醫療服務全覆蓋。02完善公共文化設施服務重點推進縣城以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和社區文化活動場所等為主的文化設施建設。03完善全民健身服務設17、施配置縣城重點完善服務全縣域的全民健身中心、公共體育場、文化活動場所建設,鎮村積極推進基層全民健身廣場建設。04提升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縣城重點推進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鄉鎮村推進養老服務中心、老年活動站、農村幸福院等基層養老服務設施建設。05保民生、補短板,重點完善醫療、教育、文化、體育、養老設施配置,構建完善的城鄉公服體系。綜合交通規劃縣域綜合交通規劃圖主動融入區域交通體系,構建城鄉一體交通網絡體系加強旅游交通設施建設,支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積極推進博湖縣通用機場建設,重點發展應急救援、短途客貨運、航空旅游等。規劃焉耆-博湖-庫爾勒高速公路,結合重點城鎮及主要景區預留5處出入口。全面提升18、鄉鎮對外聯系及鄉鎮間通道,通鄉鎮公路等級全部提升至三級及以上。構建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的樞紐體系。盤活既有客運設施,加強貨運設施建設,保障特色農產品運輸。規劃形成“雙環+放射”的旅游交通格局,通過環博斯騰湖旅游公路大環線和西南濕地小環線建設,形成以路串景的旅游觀光廊道。完善與環博斯騰湖旅游公路連接線建設。結合環湖公路建設環湖自行車道;建設串聯各旅游景區的環湖觀光火車;完善博斯騰湖和西南濕地水上航道,水陸互補,緩解旅游旺季公路運輸壓力,同時形成特色旅游線路。市政基礎設施布局建設綠色韌性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供水系統供水系統補齊供水設施短板,提高供水保障,推動非常規水資源利用,強化多水源供水格局。19、排水系統排水系統推動雨污分流制改造,集散結合、靈活布局污水處理設施,踐行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環衛系統環衛系統全流程精細化垃圾分類,打造“分類收集、零污轉運、無害處理”的垃圾收運處理體系。能源系統能源系統優化能源結構,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鼓勵風光發電,推廣充電樁布局,提高天然氣普及率。信息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聚力深耕5G基礎設施,完善通信骨干網建設,積極布局數據中心節點建設,助力智慧城市建設。郵政設施郵政設施搭建快遞分揀中心,優化郵政線路,實現“村村通快遞”,提高居民幸福感。010102020303040405050606綜合防災減災完善公共安全和綜合防災體系,支撐安全韌性城鄉空間建設加強開都河20、上下游防洪堤建設,提升河道防洪標準。推進南部山洪溝防洪體系建設,加固防洪提、疏通下游泄洪通道、打通山洪最終排放出路。以“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為基本方針,統籌安排消防站的布局,對現狀消防站進行升級改造,各鄉鎮建立鄉鎮專職消防隊,健全博湖縣消防安全體系。確定抗震設防等級,構建中心避難場所-固定避難場所-緊急避難場所的應急避難體系。加強加強防洪防洪體系體系建設建設完善完善消防消防設施設施系統系統補齊補齊人防人防設施設施短板短板構建應急避難體系構建應急避難體系貫徹“長期準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的人民防空建設方針,人防建設與城市建設有機結合、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加快建設各類人防配套工程。010203021、4完善功能布局完善功能布局打造濱湖精品縣城打造濱湖精品縣城空間布局空間布局品質提升品質提升構建“一帶兩區、一心多點”城市空間布局。空間布局一帶兩區沿開都河生態旅游服務帶河東區以旅游服務、商業服務、休閑居住等功能為主;河西區以行政辦公、文化娛樂、職業教育、生態居住等功能為主。一心多點河西、河東兩區行政文化綜合中心社區服務節點重點打造以行政辦公、文化體驗、商業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行政文化綜合中心。結合社區生活圈設置多個博湖縣社區服務中心節點,精準配置公共服務設施。打造集商業體驗、文化展示、休閑游憩、品質居住功能于一體的沿開都河生態旅游服務帶。中心城區空間結構規劃圖品質提升重點打造活力開放型、自然生態22、型、休閑游憩型三類濱水空間。構建由綜合公園、社區公園、街頭綠地、小游園等組成的公園綠地體系。構建區域級濱河綠道、城市級生態綠道、社區級生活綠道三級綠道系統。建立規劃傳導與管控機制建立規劃傳導與管控機制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規劃傳導規劃傳導配套政策配套政策規劃傳導構建縱向+橫向雙重傳導機制定位指標控制線空間布局各鄉鎮發展定位職能分工建設用地規模耕地保有量濕地面積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國土利用結構調整村鎮空間優化重點公服設施布局重點基礎設施布局編制審查監督實施縱向傳導橫向傳導各部門專項規劃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配套政策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績效考核和監督機23、制。從規劃實施、監測、督察、考核四個層面建立健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管機制。將國土空間規劃執行情況納入自然資源執法監督考核內容,建立規劃督察考核制度,實行規劃實施考核結果與責任主體績效掛鉤的考核機制。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核心指標體系為基礎,確定考核指標。根據州級政府下發的專門的政策型文件,以部門考核為抓手,明確規劃指標體系與部門考核工作的對接,明確相關工作執行主體和責任主體,完善相關工作體制和機制。將國土空間規劃實施情況納入自然資源督查內容,對強制性內容的空間落實效果進行督查。建立規劃實施政策保障體系產業投資政策:實施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深度參與區域三紅產業和旅游產業合作,從單個項目招商到產業鏈招商轉型。土地政策:重視土地開發的整體效率和可持續性;建立工業用地準入標準,加強工業用地集約度考核監督;完善國有土地資源、水資源的有償使用制度。就業人才政策:優化就業環境,提高生活品質,加大引進人才的政府投入。財稅金融政策:將生態建設專項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完善稅收政策,增收生態補償稅;給予創新研發型企業優惠條件。搭建線上線下溝通平臺。建立及時持續的反饋機制,全周期參與規劃治理。搭建多元主體參與國土空間治理的公眾參與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