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南江縣長赤優質糧油發展片區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11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2008
2023-08-16
10頁
3.05MB
1、巴中市南江縣長赤優質糧油發展片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一、基本情況(一)地理區位長赤片區位于南江縣南部,西臨廣元市,東臨團結鄉、沙河鎮,南臨下兩鎮、和平鎮、云頂鎮,是南江縣副中心所在地,是南江縣重要的糧食產區和教育大區。(二)自然條件長赤片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豐沛,光熱充足。片區以低山為主,相對平坦,土地肥沃,水源條件好,能充分保障農業用水,有玉堂水庫、黑池水庫。(三)經濟社會長赤片區轄4鎮、45村、16社區,隸屬巴中市南江縣,國土面積280.73平方公里。 “七普”常住人口8.21萬人,城鎮人口1.94萬人,城鎮化率23.61%。二、目標定位銜接南2、江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和南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9-2035年),發揮長赤片區的糧油生產優勢和紅色文化資源、旅游資源優勢,強化長赤鎮的教育服務帶動能力,把長赤片區打造為以糧食生產為主,以教育和玉湖景區為特色的現代農旅發展區。到2035年,長赤片區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顯著提升,發展動能全面釋放,中心鎮村服務能力和帶動能力顯著增強。三、總體格局 尊重片區自然地理格局,加大長赤鎮對片區鄉村的輻射帶動能力,構建“一心一環十三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其中:“一心”指長赤鎮鎮區。提高長赤鎮的教育服務能力和綜合服務輻射能力,吸引人3、口不斷向長赤鎮鎮區集聚,“一環”指繞片區的長赤片區鄉村振興發展環線。串聯長赤鎮、天池鎮、侯家鎮、紅光鎮、玉湖景區等重要節點,形成以強帶弱、優勢互補的鄉村振興發展環。“十三區”指產業發展格局和鎮村空間結構形成的十三個村級經濟區。四、產業發展以現代化規模化農業種養為基礎,圍繞片區內優質糧油、大葉茶種植和玉湖景區建設,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打響“南江翡翠米”品牌,”突出“魚米之鄉”、“玉湖康養”等農文旅主題,發展水稻制種、農業觀光、休閑康養、IP文化等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形成“兩核一環,三區多點”的農旅融合發展格局。兩核:玉湖鄉村旅游景區,翡翠米核心種植基地;一環:長赤-紅光-侯家-天池鄉村農旅融合示范環4、;三區:玉湖農旅休閑康養發展區、優質糧油現代農業發展區、特色農業種養循環發展區;多點:建設雙低油菜基地、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種養循環現代產業園、大葉茶園、稻魚綜合養殖基地、翡翠米種植基地、脆蜜李種植園、玉湖鄉村旅游項目、華潤希望小鎮等等各類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糧油基地、特色農產品產業園、旅游景區。五、公服設施(一)教育設施銜接南江縣基礎教育學校布局和建設專項規劃,保留生源穩定學校,據實撤銷生源不足的學校,對學位緊缺的區域進行增補。至規劃期末,撤銷學校(村小)59所,規劃完全中學1所、小學12所、幼兒園10所。詳見下表:(二)醫療衛生設施銜接南江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專項規劃,規劃將仁濟醫院收購作5、為長赤鎮中心衛生院新院址,傅家衛生院和紅四衛生院合并到長赤鎮,作為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達到二級乙等綜合醫院標準;新建玉湖景區康養中心;遷建侯家鎮衛生院;擴建紅光鎮、天池鎮衛生院。六、交通規劃按照上位相關規劃廣巴達城際鐵路從片區西南邊緣通過,同時在長赤南臨近玉壺水庫西側選址建設南江通用機場,規劃按要求控制廣巴達城際鐵路線路走廊并預留通用機場建設用地86.5公頃。規劃巴陜高速在赤溪新增高速公路出入口,省道307升級改建為二級公路,加強木門、赤溪兩處高速公路出入口對片區的交通輻射,提升以長赤中心鎮為核心的片區對外客貨交通聯系功能。規劃按照減少干擾、方便聯系、強化輻射帶動原則優化落實擬增省道409線位6、走廊,統籌協調以長赤為重點的過境交通與城鎮內部交通組織,形成片區以二級以上公路為支撐的丁字形交通主骨架。規劃省道、縣道及部分鄉道公路為依托,配合片區經濟產業和城鎮布局,以長赤中心鎮為核心,強化片區與附近交通樞紐、巴中、南江城市及周邊中心鎮的便捷連通,提升糧經農業產品對外運輸通道及鄉村生態旅游通道功能,構建三級以上公路標準的“四橫三縱”的片區骨干公路路網格局。規劃在片區骨干路網基礎上,以其余縣鄉道為依托,形成片區重要支線,實現片區中心村和主要經濟節點與干線路網及片區與外部相鄰鄉鎮的補充連接。規劃結合山地丘區地形特點,通過連通、加寬、取直、削坡等方式提高普通村道標準化及網絡化水平,因地制宜推進重要7、村道公路升級改造為雙車道公路,強化各聚居點與鄉道、縣道之間的聯系,實現村委會與各聚居點的通暢聯系。規劃以長赤為重點,建制鎮各布局一處獨立占地的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集客運、物流、郵政、電商、旅游集散等多種服務功能于一體。其余行政村結合村委會或主要聚居點設置金通郵快驛站,實現“郵快進村”、“農產品進城”,支撐鄉村經濟發展。規劃片區結合生產生活及旅游服務等客貨集散需求,沿城鎮、中心村及主要交通沿線設置停車場,片區新建建筑配建停車參照以下標準執行。七、市政設施給水設施:結合南江第二批鄉鎮供水工程,以擴建熊包梁水廠為主供水源,以現狀城鎮水廠為應急備用水源,推動本片區供水一體化建設。山丘地區主要根據村組實8、際聚居情況修建高位水池、小型供水站等,散居農戶可自建或幾戶共建供水設施。排水設施:按照鎮區人口和產業布局,優化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布局。擴建長赤污水處理廠,保留現狀其他鄉鎮污水處理廠(站)3座,尾水排放標準執行城鎮污水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A 標準。結合農村聚居點分布,因地制宜完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城鎮周邊農村聚居點污水納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其余農村聚居點采用分散生態污水處理模式,尾水排放標準執行四川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并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環衛設施:按照農村居民點和城鎮空間布局優化生活垃圾收轉運處置體系,采用“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垃9、圾收運處置模式,推進垃圾源頭分類減量、資源化處理。以長赤為核心新建片區生活垃圾轉運站和易腐垃圾處理設施,實現區域設施共建共享,以村為單元結合村莊活動中心設置公共廁所和垃圾分揀站,以戶為單元實現垃圾源頭分類。規劃片區垃圾均由南江縣生活垃圾處理場處理處置。電力設施:規劃擴建現狀110千伏石板埡變電站,新建35千伏紅光變電站。對現有35kV以上電力廊道進行避讓,加強區域骨架輸電網建設,預留規劃35kV以上高壓電力廊道。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加強線路聯絡,降低供電半徑,提高供電質量。燃氣設施:本片區氣源來華溪口配氣站長赤配氣站輸氣管線,規劃保留現狀長赤配氣站,向鎮區及農村聚居點供氣,配氣管網以中壓、低壓壓力級別為主。通信設施:長赤鎮設通信支局,天池、侯家和紅光3個鎮設郵政所,其他行政村設置郵政代辦點。結合鎮村空間布局,按相關行業標準對通信基站進行改造和增補覆蓋,優化通村光纖線路,實現所有行政村通信、寬帶網絡全覆蓋。部分規劃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