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區于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2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2061
2023-08-16
29頁
6.62MB
1、和田地區于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于田縣人民政府2023年4月前言PERFACE本規劃是對于田縣域范圍內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作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指導城鄉各類開發建設活動、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與修復、制定空間發展政策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空間藍圖,是編制相關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的依據。按照國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要求,于田縣自2020年4月組織開展了和田地區于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以下簡稱規劃)編制工作。規劃落實“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通道”的發展引領作用,順應新時代國土空間治理要求,統籌構建全域美麗、高質高效的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目錄CO2、MTENTS01 規劃總則02 目標定位03 空間格局04 支撐體系05 實施保障規劃背景規劃原則規劃期限和范圍區域協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維育保護綠洲生態空間振興美麗特色農業空間建設集約高效城鎮空間規劃定位目標愿景戰略措施規劃傳導分期實施策略文化保護結構旅游發展舉措綜合交通體系振興美麗特色農業空間建設均衡完善公服新網絡構建綠色安全的基礎設施網絡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規劃總則規劃背景規劃原則規劃期限和范圍在國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改革的新時期,于田縣組織編制了和田地區于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謀劃新格局、構建新空間的發展3、藍圖和戰略部署,是城市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高效能空間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空間政策,是開展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指導各類建設的行動綱領,是編制下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開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1.1 規劃背景1.2 規劃原則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和田地區于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規劃范圍1.3 規劃期限和范圍規劃范圍:于田縣域。規劃期限:2020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于田豐縣域面積:3.90萬平方公里規劃4、期限和田地區于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目標定位規劃定位目標愿景戰略措施2.1 規劃定位和田地區于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生態為本促興產業強化設施保障民生以民生保障為基礎以設施配套為前提精明發展2.2 目標愿景城市發展總體目標城市發展總體愿景和東門戶生態于田文化于田宜居于田和田地區于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生態(生態基底優越)文化(文化特色顯著)資源(資源豐富多樣)空港(航空物流樞紐)鐵路(鐵路物流節點)高速(公路物流要道)2.3 戰略措施緊緊圍繞“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把握發展趨勢,明確發展目標與時序,引領高質量發展。堅持區域協調和城鄉融5、合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建設、農業發展和生態安全格局,統籌全域全要素配置,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質量和效率。戰略引領,全域統籌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堅持底線思維,強化底線約束,確保生態、國土和糧食安全,堅持保護優先、集約節約,推動綠色、循環和低碳發展,協調人、地、產、城關系,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底線思維,綠色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規劃的出發點和著力點,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水平,提升人居環境質量,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民生優先,協調發展堅持“多規合一”,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形成一本規劃、一張6、藍圖,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類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嚴格執行規劃,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建立協同治理的規劃實施機制,共筑美好家園,實現城鄉共建、共治、共享。一張藍圖,協同實施和田地區于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空間格局區域協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維育保護綠色生態空間振興美麗特色農業空間建設集約高效城鎮空間和田地區次中心城市。延續和落實和田地區城鎮體系規劃(20132030):形成中部、和東、和西三大綜合發展片區,其中和東城鎮組團大力培育于田縣城建成地區次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空間距離400公里空間距離200公里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通道之和田城鎮發展軸民豐7、策勒洛浦墨玉和東城鎮組團“和墨洛”城鎮密集區和西城鎮組團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3.1 融入區域發展,提升區域角色,勇擔區域責任和田地區于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3.2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一 個 核 心于田縣縣城公共服務核心核心和田地區于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兩個副中心兩條發展軸空港區和天津工業園區組成的產業副中心;縣域西部的生活副中心東西走向的綜合經濟發展軸;南北走向的綜合特色發展軸公共服務核心綜合經濟發展軸特色旅游發展軸生活副中心產業副中心產城融合圈特色農業圈特色農業圈沙漠旅游圈高山旅游圈3.3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統籌生態、農業、城鎮三類空間8、,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把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動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和推動形成區域發展新格局的重要助手,實施嚴格管控,夯實永續發展的基礎。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永久基本農田是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特殊保護的耕地。城鎮開發邊界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以城鎮功能為主要區域邊界,涉及城市、建制鎮以及各類開發區等。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和田地區于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3.3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和田地區于田縣9、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3.4 維育保護綠色生態空間 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區主要包括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范圍、河道水系藍線劃定范圍以及其他的重要生態保護區。生態修復保育區主要以于田縣域南部昆侖山生態保育修復為主。沙漠生態治理區主要以于田縣域北部與塔克拉瑪干沙漠交界,縣城東部與于田天津工業園區之間的沙漠的區域為主。沙漠生態治理區生態修復保育區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區3.5 振興美麗特色農業空間堅持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底線嚴守耕地保護底線,按照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順序,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逐級分解下達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10、。嚴格落實耕地用途管控措施遏制耕地“非農化”,嚴防耕地“非糧化”,嚴厲查處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從事非農建設行為,嚴格管控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對于耕地種植用途,嚴格落實利用措施和優先順序。全面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有效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強化優質耕地保護和提質改造,加強耕地占補平衡的全程監管,全面分解下達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有序挖掘耕地后備資源潛力支持將符合條件的其他草地等后備資源適度有序開發為耕地,積極推進舊村復墾,對于具備開發條件的空閑地、廢棄地,探索發展設施農業和綠色農業。保數量管用途優質量挖潛力和田地區于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3.5 振興美麗特色農業空間和田地區于田縣國土11、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本次規劃形成“一心一帶四區”特色農業空間體系。一心:以于田縣城區為中心,重點發展設施農業以及綠色加工業。一帶:沿于田綠洲分布,生態環境良好,適宜發展于田縣的生態農業,打造于田綠洲生態農業帶。四區:規模畜禽養殖示范區、綠色生態草原畜牧發展區、特色農業種植區、有機生態農業種植區。3.6 建設集約高效城鎮空間本次規劃形成“中心城區重點鄉鎮一般鄉鎮旅游服務型鄉鎮”四級網絡化城鎮體系。中心城區木尕拉鎮重點鄉鎮先拜巴扎鎮、奧依托克拉格鄉、一般鄉鎮托格日尕孜鄉、阿熱勒鄉、阿日希鄉、加依鄉、喀拉克爾鄉、科克亞鄉、蘭干鄉、斯也克鄉、希吾勒鄉、英巴格鄉旅游服務型鄉鎮達里亞布依鄉、12、阿羌鄉支撐體系旅游發展舉措綜合交通體系振興美麗特色農業空間建設均衡完善公服新網絡構建綠色安全的基礎設施網絡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4.1 旅游發展舉措打造“一心三區、一軸四線”的旅游發展結構。于田縣依托自身的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總體布局為一心三區(旅游產業核心區、中部綠洲人文旅游區、北部達里亞布依旅游區、南部昆侖生態旅游區)。一軸四線(東西向旅游發展主軸、特色旅游西線、特色游覽東線、特色探險北線、特色玉石南線)和田地區于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4.2 綜合交通體系和田地區于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打造“三橫一縱”公路網:積極融入區域發展,提升區域角色,強化13、與周邊地區聯系。“三橫”為和田地區北、中、南三條橫向干線公路通道。“一縱”為南北向公路,北至達里雅布依,南至克里雅山口。打造多層次對外客運體系:充分發揮機場優勢,打造區域交通樞紐。強化于田火車站與縣城快速聯系,建立“空運-鐵路-公路”立體多層次客運體系。和若鐵路西和公路規劃新增干線公路315國道橫一:北通道橫三:南通道于田縣城縱一線克里雅山口達里雅布依機場火車站于田機場火車站4.3 構建地方特色村莊體系空間人口集中、產業集聚要素集約、功能集成中心村完善職能控制引導一般村加大集聚,針對小而散自然村,推動遷村并點,騰退零散村級工業,降低人均建設用地規模,強化農業、休閑旅游等特色產業支撐,發展鄉村美14、麗經濟。盡量原拆原建,提升存量用地利用效率,降低人均居住用地規模,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歷史文化遺產,適度發展鄉村旅游。納入城區集中管控,降低人均建設用地規模,加強村莊服務承接城市功能外溢、產業發展。嚴格控制新建、擴建,逐步引導搬遷。集聚提升特色保護兩級四類構建”兩級四類”村莊體系和田地區于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城郊融合搬遷撤并4.4 建設均衡完善公服新網絡按照“適宜生活、適宜步行”的布局原則,綜合考慮步行距離、設施使用頻率、人口構成特點以及新生活方式、技術條件提升等因素,有側重地配置各類公共服務設施。構建5-10-15分鐘生活圈設置配套服務設施,重點加強“10分鐘生活圈”15、設施配置,推動學校的文化、教育、體育等資源向社會開放共享。依托鄉鎮構建鄉村生活圈,統籌布局滿足鄉村居民日常生活、生產需求的各類服務設施,強化面向鄉村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延伸和供給。和田地區于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和田地區于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4.5 構建綠色安全的基礎設施網絡構建城鄉協同、綠色低碳、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網絡提高城市地震預警能力,強化完善地震勘查工作,規范完善城市防災避難場所布局。按照“適度超前、防控結合”的要求,完善防洪治澇體系,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建設安全、高效、經濟的供水系統;節水優先,區域統籌,構建城鄉一體的供水格局。統籌推進水污染16、防治,推廣再生水利用;節約水資源,改善水環境。落實固體廢物的規范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著力實現固廢處置“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目標。建設完善城市公共消防設施,強化城市消防救援體系建設。以智能電網為支撐,完善縣域電力設施建設,加快鄉鎮電網、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保障城鄉發展需求。充分發揮天然氣在能源體系中的基礎支撐作用,逐漸實現鄉鎮通管道天然氣,改善全縣能源結構。按照“三網融合、設施共享”理念,建立覆蓋城鄉的信息網絡設施,打造“無線城市”“5G城市”。民豐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4.6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統籌城內城外,保護和修復各類自然生態系統,完善藍綠交織、親近自然的生態17、網絡;加強城鎮環境治理,重點關注水環境治理,從源頭和過程加強對水環境問題的綜合治理。推進土地綜合整治農用地整治提升低效建設用地綜合整治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型和生態產業發展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探索,引導塑造美麗集約、持續高效的國土空間新面貌。治理耕地非農化與非糧化,強化耕地儲備管理,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促進農田集聚高效,加強農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保障人民食品安全。全面推進違法違建綜合治理,加快完善歷史用地手續,加強違法建設用地清退;完善城鄉土地管理制度,促進低效建設用地減量化。通過采取山體保護、破損面修復等措施,對山體地形地貌及其森林植被資源進行全面的保護與管控,綜合提升城市山體環境品質。山體修復統18、籌考慮水資源、水生態、水安全、水景觀要求,建立全流域水污染綜合防治體系。系統開展河流、水庫、濕地水域等水體生態修復,實施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水體修復農業功能空間修復以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為重點,平整歸并零散地塊,完善農田機耕路網和水利基礎設施,形成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抗災能力強的生態良田。城鎮功能空間修復實施保障規劃傳導分期實施策略5.1 規劃傳導地區級總體規劃縣級總體規劃法定圖則生態/農業單 元 規 劃礦區規劃城 市 更 新實 施 方 案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住房保障規劃城市更新規劃耕地保護規劃風景名勝區規劃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生態修復規劃構建“兩級三類四層”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和19、田地區于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5.2 分期實施策略嚴格落實國土空間規劃的全過程配套法規、政策文件及實施細則。落實地區“兩級三類四層”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體系。建立健全規劃實施傳導機制以指標、控制線、名錄、用途等管控方式,加強縣級規劃對鄉鎮級規劃、詳細規劃的傳導和管控,強化對相關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完善空間規劃實施制度保障建立同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基礎信息平臺,形成全市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相關專項規劃目錄清單管理,推動專項規劃成果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完善監測評估預警和考核監管制度,對規劃成果“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監測評估預警和考核監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