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臨汾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4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2109
2023-08-16
40頁
14.21MB
1、臨汾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2023年2月臨汾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OF LINFEN MUNICIPALITY2021-2035年(草案公示)PREFACE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實現“多規合一”,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部署。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相關要求,面向引導臨汾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與安全,編制實施臨汾市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面向2035年臨汾現代化建設的目標任務,堅持生態優先、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和高水平治理的總體要求,明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底數和底線,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科學推進國土2、空間集聚開發、分類保護和綜合整治,優化中心城市和各級城鎮人居環境,傳承和彰顯國土空間特色美麗,是未來臨汾市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指導各類建設的行動綱領,是編制市級相關專項規劃、縣(市、區)等下位國土空間規劃的基本依據。本次規劃范圍為臨汾市行政轄區,國土總面積為20302.30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區范圍為臨汾市區,總面積為176平方公里。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目 錄01 目標與戰略P01-0402 強化底線管控,優化空間格局P05-0803 保障農業空間,推進鄉村振興P09-1204 錨固生態空間,發揮生態價值P13-1505 提3、升城鎮空間,促進集約高效P16-1806 營造魅力空間,彰顯華夏文化P19-2207 優化城區布局,締造美好人居P23-2808 完善支撐體系,增強安全韌性P29-3309 完善體制機制,保障規劃實施P34-36CONTENT目標與戰略0101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優化市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統籌各類資源和要素配置,不斷提升生態保護質量、城市發展質量、人民生活品質、城市競爭力,推動臨汾健康可持續發4、展。規劃原則指導思想與原則原則02強化底線、綠色發展戰略引領、全域統籌傳承文化,彰顯特色民生優先、協調發展 總體目標以“山河魅力名城,復興宜居之都”為目標愿景,到2035年,臨汾市將構筑黃河流域更綠色安全、更高效開放、更健康活力的美麗國土空間格局??傮w目標與城市性質定位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城市黃河中游綠色崛起轉型樣板城市華夏文明根祖魅力之都03 城市性質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戰略STRATEGY筑牢空間安全底線優化國土空間格局聯動一體兩翼優化高品質的全域城鄉體系推動平川一體化建設中心城區精致提升加強歷史文化傳承彰顯華夏魅力空間04強化底線管控,優化空間格局02 嚴守三條控制線 深化主體功能分5、區 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05嚴守三條控制線格局06維護糧食安全,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統籌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堅持生態優先,將東西兩山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域以及生態極敏感脆弱的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02堅持集約節約,結合水資源約束底線以及存量建設用地狀況統籌劃定城鎮開發邊界。0301優先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圖:市域國土空間控制線規劃圖深化主體功能分區格局07主體功能類型所涉縣及鄉鎮單元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吉縣、鄉寧縣、蒲縣、大寧縣、永和縣、隰縣、汾西縣共7個縣省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古縣、安澤縣共2個縣農產品主產區國6、家級農產品主產區霍州市、曲沃縣、翼城縣、洪洞縣、浮山縣共5個縣(市)城市化發展區省級城市化發展區堯都區、侯馬市、襄汾縣共3個縣(市、區)分布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的重點開發鄉鎮古縣:岳陽鎮、北平鎮、古陽鎮;安澤縣:府城鎮、唐城鎮、冀氏鎮;吉縣:吉昌鎮、屯里鎮;鄉寧縣:西坡鎮、昌寧鎮;蒲縣:黑龍關鎮、蒲城鎮;大寧縣:昕水鎮;永和縣:坡頭鄉、芝河鎮;隰縣:龍泉鎮、午城鎮;汾西縣:永安鎮共計18個鄉鎮分布在農產品主產區的重點開發鄉鎮浮山縣:天壇鎮;曲沃縣:史村鎮、樂昌鎮、高顯鎮;翼城縣:王莊鎮、唐興鎮;洪洞縣:明姜鎮、大槐樹鎮、趙城鎮、甘亭鎮;霍州市:城區、大張鎮共計12個鄉鎮圖:市域主體功能定位分布圖 7、構建“一帶兩屏六廊、一體雙心四軸”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帶兩屏六廊:即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帶,以及呂梁山和太岳山兩大生態屏障。一體雙心四軸:即統籌農業和城鎮布局,建設以霍州、洪洞、堯都、襄汾、侯馬、曲沃六縣區為主體的一體化發展區。形成以堯洪襄為市域主中心、侯曲為市域副中心的雙心發展集核,強化以京昆、青蘭、霍永、晉韓為“豐”字形結構的四條城鎮發展軸。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格局圖: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圖08 保障農業空間 分類推進鄉村發展 實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09保障農業空間,推進鄉村振興03 嚴格耕地保護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以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為基礎,加強數量、質量、生態“8、三位一體”保護,嚴格實施耕地用途管制。優化農業空間格局以耕地保護為核心,擴展多樣化的農業生產空間,形成“三區五片多園”的農業格局。保障農業空間農業圖:市域農業空間規劃圖10分類推進鄉村發展鄉村11 應發揮村莊自身優勢,強化產業支撐,增強人口集聚能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集聚提升類村莊 應加快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強化服務城市發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的作用城郊融合類村莊 應明確歷史文化保護資源,注重整體空間形態保護及生產生活方式延續,合理利用優勢特色資源特色保護類村莊 應引導村民向新型農村社區、小城鎮等適宜區域集中,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安居和轉移就業搬遷撤并類村莊 應依托附近集聚提9、升類村莊共同發展,加強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按照實際需求配置服務設施整治改善類村莊按照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并類、整治改善類五種類型明確鄉村發展的不同路徑,優化鄉村總體空間格局,分類引導鄉村特色發展建設。實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整治12農用地綜合整治區主要分布在西山的吉縣、隰縣、永和、大寧、鄉寧等地。該區主要整治內容包括后備資源開發、25坡耕地生態退耕以及園林地恢復耕地工程。宜耕后備資源開發區主要分布在汾西縣、安澤縣、古縣等地。該區域分布較多的荒草地及裸土地,可作為耕地后備資源開發的重點區域,挖掘潛力增加耕地,補充耕地指標。高標準農田建設區主要分布在洪洞、襄汾、曲沃、霍州、鄉寧等地10、。該區域地形平坦,適宜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加快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提高水土資源利用效率,提升耕地地力。農村建設用地整治區主要分布在吉縣、永和、鄉寧等地。該區域主要為地質高風險區,重點對滑坡、崩塌等地質隱患進行監察,加大整治力度。工礦用地整治區主要分布在鄉寧東部、堯都西部、蒲縣東部的帶狀區域。該區域鼓勵此部分工礦廢棄地重新復墾利用,統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錨固生態空間 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生態修復13錨固生態空間,發揮生態價值04 構建“一帶兩屏、六廊九核”的生態空間保護格局構建“一帶兩屏”的生態空間本底格局。建設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帶;筑牢呂梁山、太岳山兩大11、生態屏障,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維育水源涵養功能。構筑“六廊九核”支撐的藍綠交織生態網絡。保護汾河、昕水河、沁河等六條生態走廊,推進生態空間連接成網;保護九處生態綠核,結合自然保護地、塑造高品質生態空間。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形成以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森林自然公園、濕地自然公園、地質自然公園和草原自然公園等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錨固生態空間生態14圖:市域生態空間規劃圖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生態修復修復15 水土流失治理重點推進沿黃地區的水土流失生態修復,提升植被覆蓋率,增強保土蓄水能力,減緩水土流失程度。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重點修復鄉寧東部-堯都西部-洪洞縣西部一帶因煤礦開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環境問12、題。森林生態修復重點推進市域黃河沿岸生態建設,對生態功能受損地區實施修復,增強林木水土保持等生態功能;加強吉縣、蒲縣東部、鄉寧縣北部等山地丘陵區的綠化造林,增強西部生態屏障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的功能。草地生態修復重點推進市域黃河沿岸生態建設,對生態功能受損地區實施修復,科學開展林草植被恢復和建設,提高植被覆蓋度,加快退化、沙化、鹽堿化草場治理。水體濕地生態修復開展汾河、昕水河、芝河等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全面消除黑臭水體,持續改善流域水環境質量。實施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對受到破壞的濕地采取搶救性保護、修復等干預措施,恢復與重建濕地生態系統。提升城鎮空間 強化支撐綠色產業體系建設空間保障 強化建設用13、地節約集約利用16提升城鎮空間,促進集約高效05 形成“一體兩翼、四軸聯動、雙心引領、多點支撐”城鎮空間結構形成堯洪襄市域主中心、侯曲副中心,依托京昆發展軸,串聯平川各縣(市、區),實現生態、交通、產業、設施類的一體化發展。依托青蘭、霍永、晉韓三條發展軸,充分促進平川與山區聯動,輻射帶動兩翼發展。完善點軸聯動的城鎮體系規劃形成“市域中心-市域副中心-縣域中心-重點鎮-一般鎮”五級城鎮體系。提升城鎮空間城鎮17圖: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圖 優化產業空間格局構建“一核一帶四區多點”的產業空間格局。開發區集約發展全市共批復了1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7個產業集聚區,推進開發區集約高效利用土地,實行開發區節約集14、約用地水平與城鎮新增建設用地掛鉤制度,嚴控低效開發區新增建設用地。強化支撐綠色產業體系建設空間保障產業圖:市域產業空間布局規劃圖18 建立歷史文化保護體系 建設多元魅力空間 塑造城鄉風貌特色營造魅力空間彰顯華夏文化0619建立歷史文化保護體系歷史20 推進文物保護單位專項保護規劃的編制,加強鐵佛寺等文物保護單位本體修繕、日常保養和周邊環境整治,對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合理利用。重點加強文物保護單位中大遺址的保護,協調遺址保護與城市發展的關系。加強文物保護單位(含大遺址)的保護 保護翼城縣的南十字街歷史文化街區和曲沃縣的西城巷歷史文化街區的歷史格局和歷史文化節點。保護提升歷史文化街區 保護名鎮名村、傳15、統村落周邊環境,延續整體形態布局特征。加強對傳統民居的修繕引導和風貌管控,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環境品質。鼓勵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活化利用。促進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 嚴禁拆除和破壞歷史建筑,在傳承保護的基礎上對需要延續其居住功能的歷史建筑進行合理改造加強歷史建筑的保護利用 利用歷史文化街區或歷史建筑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主題展示空間和表演場地。傳承和活化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設多元魅力空間魅力21圖:市域魅力空間規劃圖以歷史文化、自然景觀資源為基礎,構建自然人文魅力資源點、魅力路徑、魅力片區組成的“12+4+N”魅力空間格局。打造華夏根祖、黃河文化、衙署文化、特色民居文化、晉文化16、等12個魅力片區。建設4條以汾河根祖文化生態綠道、黃河生態文化綠道、長延生態綠道、澮河生態文化綠道為依托的魅力路徑。形成覆蓋全域的多個魅力資源點。劃定特色風貌分區塑造城鄉特色風貌風貌22 建設空間風貌引導自然生態景觀風貌區 注重山體的生態保育,強化生態涵養,展現遼闊壯美的自然山水景觀風貌。沿黃特色景觀風貌區 展現黃河乾坤灣、壺口瀑布景觀特色,延續黃土高原地區窯洞民居的典型空間形態與特色風貌,延續沿黃區域的鄉土風情與民俗文化。歷史風貌區 保護歷史建筑與周圍山水格局的對應關系,保護名鎮名村整體格局、歷史風貌以及周邊環境的協調,創新歷史文化遺產利用方式。田園景觀風貌區 促進山水田城有序交織與融合發展17、。加強對城市高品質景觀地區與城市外圍田園景觀融合,展現舒緩開敞的田園景觀風貌。山體景觀風貌區 保護山體生態本底,預留通山視線廊道,使主要公共空間與山體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展現雄美壯奇的山體景觀風貌。優化城市空間結構與布局 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布局 完善道路交通體系 建設藍綠空間網絡 塑造特色城市風貌優化城區布局,締造美好人居0723形成“兩帶兩軸、六區多點”的中心城區空間發展結構。兩帶:汾河景觀帶、澇洰河生態觀光帶兩軸:以鼓樓東西街、鼓樓南北街形成兩條城市發展軸,聯絡城市各大片區。六區:形成主導功能不同的六大片區,河西片區、南城片區、老城片區、東城片區、澇洰河片區和空港片區。多點:結合片區中心和重18、要的公共空間形成多中心組團式的空間格局。優化城市空間結構與布局布局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圖24 完善公共服務中心體系按照“市級-區級-片區級-社區級”4級布局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統籌布局市級重大公共設施,引導市級公共服務設施向汾河兩岸適度聚集。補充配置區級、片區級公共設施,構建各片區的公共服務中心。結合15分鐘生活圈配套社區級公共設施。全面推進完整社區建設中心城區共建設22個15分鐘生活圈,以15分鐘生活圈為依托,建設完整社區。完善居民生活所需的基本公共服務功能和公共活動空間,優化布局生活與產業空間,為市民提供就近就業條件,爭取公共服務設施步行15分鐘覆蓋率達到95%。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服務2519、 健全城市內部道路網絡維持各城區內部既有路網格局,暢通干線道路系統,完善城區內部集散道路網絡,中心城區建設“九橫八縱”干路網體系。優化公共交通組織堅持公交優先,建設高水平、多層次的綠色公共客運服務體系,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規劃11處公交樞紐。完善停車設施布局以配建停車場為主,公共停車場為輔,路內停車為補充,完善停車設施布局。公共停車場應預留充電設施建設條件。建設慢行交通系統沿汾河、澇洰河兩側,營造綠色步行和自行車空間,并系統性規劃與之垂直的慢行空間,形成網絡化的慢行系統。完善道路交通體系交通26 構建“雙環、雙廊、多園”的藍綠空間格局雙環:建設古城生態環和環城綠帶,將古城文化、唐堯文化、臨鋼工20、業文化和綠帶相融,形成開放性強、連接性好的線性綠地。雙廊:沿汾河、澇洰河建設以生態為基底、休閑為功能的綜合性藍綠生態廊道,提供高品質生態綠地空間和景觀。多園:規劃建設多個市級公園、片區級公園,與現有古城公園、堯都公園等共同營造城市休閑游憩空間,為創建生態園林城市助力。建設藍綠空間網絡藍綠27圖:中心城區綠地系統和開敞空間規劃圖 城市總體風貌定位塑造“山水城園、堯韻圣地、宜居新都”的城市總體風貌定位。風貌分區與管控引導規劃將中心城區劃分為古城文化風貌區、現代魅力風貌區、科技產業風貌區、品質宜居風貌區、文化旅游風貌區。塑造富有韻律的城市天際線控制鼓樓南北大街、鼓樓東西大街、汾河兩側建筑高度,塑造富21、有韻律的三條城市天際線。強化特色鮮明的地標體系強化交通門戶、公共建筑、橋梁小品等地標,注重體現傳統文化元素和地域特色塑造特色城市風貌風貌28 綜合交通體系 水資源保護與利用 市政基礎設施體系 公共安全和綜合防災完善支撐體系,增強安全韌性0829 提升臨汾市堯都機場服務能力,形成晉陜豫區域中心支線機場、通用航空基地、航空物流中心和飛機維修及飛行訓練基地。航空 規劃延安-臨汾-長治客運專線,推進韓城-河津-侯馬城際鐵路實施,形成“兩縱,兩橫”鐵路客運網絡。鐵路 規劃重點推進“三縱、四橫、一環”建設,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目標。解決過境穿城國省干線公路繞城問題,逐步對市域范圍內不達二級標準的國省道提質改22、造,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形成網絡化國省道網絡。公路綜合交通體系交通30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支撐 加強水資源保護保障全市郭莊泉、霍泉、龍子祠3個泉域34個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禁止新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禁止從事種植、放養畜禽和網箱養殖活動,禁止任何水體污染的人為活動。優化水資源配置合理控制農業用水,全面推進農業節水,到2035年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至0.67。推進工業節水技術改造,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減少至11立方米/萬元。提升城市綜合節水能力,推進老舊供水管網改造,降低城鎮集中供水管網漏損率至8%。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到2035年控制在40立方米/萬元左右。31 構建綜合水安全格局23、以水資源空間保護為目標,分別構建水資源安全格局、水環境安全格局以及水災害規避安全格局,進一步識別臨汾市綜合水安全格局,明確水資源空間保護等級及優先保護區域。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市政供水工程新建南水北調西線受水區工程和黃河古賢水庫供水工程,形成外調水和本地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聯合調度的多水源供水格局。排水工程完善污水收集處理及污泥處理設施建設,近期積極推進分流制改造與截流調蓄,遠期形成以分流制為主的排水體制。2035年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污水處理設施布局以集中為主,分散為輔。加強山區鄉鎮污水處理廠站及配套管網布置,優先布局重點發展旅游和人口規模較大的鄉鎮。電力工程強化中部平川區供電能力,在洪洞布局臨24、汾東500kV變電站,擴容現狀臨汾500kV變電站和霍州500kV變電站,與孟門500kV變電站共同組成臨汾市供電電源,形成縱向雙通道輸電格局。燃氣工程推進市域非常規天然氣配套管網建設,引導東西山非常規天然氣產區外輸管道接入市域干線輸氣管網,規劃永和-晉城-滎陽、吉縣-延安燃氣長輸管線,擴展非常規天然氣余氣外輸通道。供熱工程構建以熱電聯產為主導、燃氣鍋爐為輔助、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補充的供熱體系,實現供熱能源多元化、供熱網絡互聯互通,形成多種方式、多種能源相結合的供熱系統。至2035年,全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5%以上,清潔取暖覆蓋率達到90%。32公共安全與綜合防災安全到2035年,臨汾市中25、心城區防洪標準達到100年一遇;其他縣城(區)防洪標準達到20-50年一遇;中心城區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標準為30年一遇;其他區縣防澇標準為20年一遇。防洪排澇全市地震預警能力和大震防范能力顯著提升,社會公眾防震減災素質和防震避險能力不斷增強。提高各級建筑抗震能力,加強地震預警臺網建設,加快形成地震預警能力。抗震黃土丘陵區重點開展小規模黃土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治,礦山開采區重點開展地面塌陷與裂縫、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治。全面實施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加強地裂縫防治。統籌規劃建設消防站點,加強鄉鎮消防救援力量覆蓋,加強特勤消防站建設,推動霍州市、侯馬市通過新建和改擴建形式建設特勤26、消防站。完善森林防火、草原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預警監測系統。人防建設與城市地下空間建設相結合,做好人防工程的改建與新建工作,完善人防工程在和平時期的利用項目,并將城市各類地下空間納入人防工程體系。建設綜合防災應急指揮中心與應急物資儲備庫。加強生命線系統建設,構建綜合性、現代化、全方面的應急保障體系。地質災害防御消防人防應急保障33完善體制機制,保障規劃實施0934建立規劃傳導體系傳導35 建立臨汾市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完善實施保障機制體檢評估和維護機制健全管控與實施管理機制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健全規劃公眾參與機制建設完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統合國土空間規劃數據資源,形成“多規合一”、圖數一致、坐標吻合、上下一體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為城市“一年體檢、五年一評估”和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基礎,提高國土空間精治共治、法治水平。構建“一張圖”信息平臺近期36近期行動計劃以“雙城”建設為目標,以戰略重點為牽引,以重大工程和重點建設項目為抓手,加強對國土空間規劃目標任務的分解落實和實施推動,緊緊圍繞臨汾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臨汾市城市建設與更新三年行動計劃中的161個重點建設項目,明確城市建設與更新、生態修復等核心近期任務,分階段落實國土空間規劃目標。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審核處理。大河名山魅力名城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29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