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元陽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4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2146
2023-08-16
42頁
19.10MB
1、元陽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元陽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2021-2035年年 公眾征求意見稿公眾征求意見稿 20232023.02.02元陽縣人民政府元陽縣人民政府前前 言言|PREFACEPREFACE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落實自然資源部關于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1987號),規范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與紅河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在編)進行銜接,對元陽縣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進行指導,以形成元陽縣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優化元陽縣國土空間分區管控與用途管制,細化落實2、上位規劃指標,有效推進城鎮化進程,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特編制元陽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也為編制下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提供基本依據。2元陽縣中心城區航拍圖目目 錄錄|CONTENTSCONTENTS01規劃總則規劃總則1.1 1.1 指導思想指導思想1.2 1.2 規劃原則規劃原則1.3 1.3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與期限1.4 1.4 現狀人口現狀人口1.5 1.5 規劃基礎規劃3、基礎1.1 1.1 指導思想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與時俱進把握“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落實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三張牌”的指導思想,推進建設昆玉紅旅游文化帶,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不斷提升縣城發展質量、人民生活品質,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51.2 1.2 規劃原則規劃原則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以人為本、提升品質 尊重規律、堅守底線 區域協同、城鄉統籌 因地制宜、突4、出特色 政府主導、公眾參與61.3 1.3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期限: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范圍:紅河州元陽縣行政管轄區,總面積2213.11平方千米,下轄3鎮11鄉。1.4 1.4 現狀人口現狀人口2020年,元陽縣常住人口規模35.9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16.54%(數據來源:元陽縣統計局)。元陽縣行政區劃圖1.5 1.5 規劃基礎規劃基礎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簡稱“三調”)結果為基礎,摸清空間底圖底數。科學開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與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簡稱“雙評價”),識別空間發展潛力。生態保護重要性評價農業生產適宜性評價城鎮5、建設適宜性評價生態保護重要性極重要區主要集中在中部及南部地區;重要區分布在南沙鎮、新街鎮、馬街鄉等北部區域。生態保護極重要區7農業生產適宜區域主要集中在元陽縣中部,位于哈尼梯田保護區范圍內。農業生產適宜區元陽縣城鎮建設適宜區主要集中元陽縣北部,壩區范圍及呼山范圍內,縣域北部地區適宜性高于中部及南部。城鎮建設適宜區02總體戰略總體戰略2.1 2.1 戰略定位戰略定位2.2 2.2 愿景愿景目標目標2.3 2.3 發展策略發展策略2.4 2.4 區域協調區域協調92.1 2.1 戰略定位戰略定位紅河州域副中心城市紅河州域副中心城市元陽縣融入全省戰略和紅河州總體布局,建設紅河州域副中心城市,提高對外6、輻射能力,帶動延邊地區快速發展和均衡發展,實現紅河州南部振興。紅河州南部綜合交通樞紐紅河州南部綜合交通樞紐依托公路、航空、水運、鐵路發展立體化交通體系,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紅河州南部地區重要的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旅游目的地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旅游目的地未來融入大滇西旅游環線立體化交通和紅河州三級旅游中心體系一體化服務,發揮“千年梯田”文化名片資源優勢,使元陽縣成為國際化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與綠色生態融合發展的美麗家園民族文化與綠色生態融合發展的美麗家園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總目標,突出“生態興農、生態興旅、生態興縣”,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102.27、 2.2 愿景愿景目標目標20252025年年20352035年年20502050年年p 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不斷優化;p 國土空間利用效率和質量有效提升;p 城鄉和經濟發展布局明顯優化;p 城市空間品質顯著提升;p 產業融合發展,哈尼梯田得到有效保護。p 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富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p 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均衡;p 紅河谷經濟開發開放帶建設示范帶動成效凸顯;p 生態保護、綠色發展走在全州前列,建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紅河樣板。p 國土空間格局科學有序,生態、生產、生活空間深度融合;p 綜合競爭力和經濟創新力大幅躍升,全面呈現各民族共同8、繁榮的繁華盛景;p 民族團結、美麗宜居、開放活力、創新繁榮、幸福共享的“美麗家園”。112.3 2.3 發展戰略發展戰略p 依托立體綜合交通網絡建設,強化與沿邊城鎮帶之間的聯系,并通過昆明-河內發展軸,加強生態與農旅產品的輸出,融入沿邊開放經濟帶發展,體現沿邊開放活州的元陽擔當。邊沿開放戰略p利用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金字招牌,挖掘民族文化特色,提高元陽知名度。p建設農副產品基地,發展帶動性強、附加值高的山區高原特色和熱帶河谷農業(梯田稻魚鴨共生、糖料),積極發展農副食品制造(食品、飲料)。產業協同戰略p依托立體綜合交通網絡建設與特色旅游產品打造,建設元陽縣綜合旅游服務基地。融入大滇西旅游環線;9、p差異化發展,彼此聯動,形成以生態文化旅游為主,農業旅游為輔的旅游產品體系。全域旅游戰略p以樞紐整合立體交通網絡,打造紅河州南部綜合交通樞紐,為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交通支撐。交通融入戰略p保護城鄉生態資源,加強生態網絡建設,保障哈尼梯田有序發展。p筑牢屏障,保護資源,建設全域生態安全格局。生態立縣戰略p提高城鎮建設用地的流量效率,做強做優縣城與重點鎮。p分類引導農村發展,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提升,為全域旅游提供鄉村保障。城鄉統籌戰略2.4 2.4 區域協調區域協調12元陽縣對外區域協同發展聯動圖p 融入“昆玉紅”旅游文化產業經濟帶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體系,集聚旅游設施,對接建水古城歷史文化型旅游產品,利10、用昆明核心驅動引擎,拓展旅游文化產業的深度和廣度。p 打造云南省國際級魅力空間保護活態世界文化遺產,延續豐富遺產價值,提升綜合產值和效益,讓發展成果惠及群眾、改善民生,打造云南省國際級魅力空間。2.4 2.4 區域協調區域協調13紅河州域城鎮空間格局規劃圖 數據來源:紅河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示稿)p 逐步融入滇南中心城市緊密圈層沿建元高速“玉溪-建水-元陽-綠春”城鎮發展軸,協調聯動科技信息、經濟文化、生態環境、基礎設施、資源人口等戰略發展要素。03總體格局總體格局3.1 3.1 國土空間總體開發保護格局國土空間總體開發保護格局3.2 3.2 科學合理劃定三條控制線科學11、合理劃定三條控制線3.3 3.3 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分區3.4 3.4 牢筑青山綠水生態空間牢筑青山綠水生態空間3.5 3.5 營造循環立體農業空間營造循環立體農業空間3.6 3.6 構建集約節約城鎮空間構建集約節約城鎮空間3.7 3.7 突顯田園特色魅力空間突顯田園特色魅力空間153.1 3.1 國土空間總體開發保護格局國土空間總體開發保護格局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為基礎,統籌優化縣域生態、農業、城鎮空間,結合現狀鄉鎮空間布局、產業空間布局和現狀基礎設施情況,形成“一心兩軸,兩區三組群一心兩軸,兩區三組群”的縣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縣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12、圖一心元陽縣南沙鎮為主的縣城綜合服務中心。兩軸紅河谷城鎮發展軸線;“縣城-空港”發展軸線。兩區利用元陽縣氣候特點,以高程600m區分高山地帶、河谷地帶。三組群縣域北部梯田城鎮群;南部農耕文化鄉鎮組群;東部特色鄉組群。163.2 3.2 科學合理劃定三條控制線科學合理劃定三條控制線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按照“全域”和“壩區”兩個層次,按一定比例將可以長期穩定利用耕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實施特殊保護。p 優先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應劃盡劃”,將云南紅河哈尼梯田國家濕地公園、云南五指山省級森林公園、云南元陽觀音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等自然保護地及其他有必要實施嚴格保護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p 科學劃定生13、態保護紅線優先保障民生短板項目,合理保障地區重點項目。p 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縣域國土空間控制線規劃圖173.3 3.3 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分區保護保留開發利用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鄉村發展區城鎮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自然保護地一般控制區其他紅線區生態控制區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其他重要耕地區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林業發展區城鎮集中建設區礦產能源發展區以國土空間的保護與保留、開發與利用保護與保留、開發與利用兩大功能屬性作為規劃分區的基本取向,為元陽縣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做出綜合部署和總體安排。縣域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圖183.4 3.4 牢筑青山14、綠水牢筑青山綠水生態空間生態空間以國家濕地公園為核心、以水為脈、以山為屏,形成聯系“山脈山脈-高原高原-壩壩區區-河谷河谷”的生態空間格局。縣域形成“1+2+3+N”“1+2+3+N”的重要生態空間總結構。123N紅河哈尼梯田國家級濕地自然公園紅河谷干熱河谷生態廊道藤條江濕熱河谷生態廊道東觀音山森林生態屏障西觀音山森林生態屏障南部山區生態屏障N條次要水系生態廊道縣域生態系統保護規劃圖193.4 3.4 牢筑青山綠水生態空間牢筑青山綠水生態空間建設以省級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構建分類科學、功能完備、布局合理、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自然保護地網絡。“1+21+2”自然15、保護地體系自然保護地體系縣域自然保護地體系圖紅河哈尼梯田國家級濕地自然公園五指山省級森林自然公園2個自然公園觀音山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自然保護區203.4 3.4 牢筑青山綠水生態空間牢筑青山綠水生態空間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全方位識別元陽縣生態修復存在的問題,提出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行動重點區域,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構筑各類自然保護地,形成自然生態空間網絡化保護格局,形成自然生態空間的保護與利用平衡,塑造健康魅力高品質國土空間。推進生態系統修復推進生態系統修復綜合運用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植被恢復、生物修復、退耕還林還草、保護性耕種、封山育林等措施,加強重點地區水土流失防治。推進河流湖16、泊的修復與保護,實現水生態文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環節。當前,我縣河流湖泊治理與保護還有待加強。采取植被恢復、野生動物棲息地恢復等措施,實施濕地、退化林地的修復治理工程,逐步恢復生態系統功能。綜合運用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植被恢復、生物修復、退耕還林還草、保護性耕種、封山育林等措施,加強重點地區水土流失防治。開展縣城周邊生態修復與保護的調研、可行性研究、制定政策法規、采取措施,充分考慮縣城周邊生態環境的脆弱性。213.5 3.5 營造循環立體農業空間營造循環立體農業空間利用元陽縣獨特的氣候特點,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農業、生態循環立體農業。根據不同高度海拔,構建循環立體種植體系。18017、0m高山地區高山地區發展以板藍根、重樓為主的特色生物藥材。1400m-1800m上半山地區上半山地區鞏固發展以梯田紅米、稻魚鴨共生為主的糧畜禽魚產業。600m-1400m下半山地區下半山地區穩定糧食種植規模,發展水稻糧食種植、橘類、梨等水果種植。600m河谷地區河谷地區充分利用河谷氣候建立反季節、優質高效蔬菜基地。元陽縣立體氣候分層圖223.5 3.5 營造循環立體農業空間營造循環立體農業空間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加強耕地保護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強化優質耕地保護,實現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嚴守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18、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變用途,重大建設項目選址確實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報自然資源部進行用地預審;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依法依規報國務院批準。抑制耕地非糧化,保證糧食生產安全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處理好發展糧食生產和發揮比較效益的關系,不能單純以經濟效益決定耕地用途,必須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于糧食,生產防止耕地“非糧化”。加強壩區耕地保護力度緩解壩區耕地保護與村莊發展矛盾,提高壩區村莊用地效率和強度,嚴控新增用地規模,嚴禁新增建設用地零星分散或沿道路布局,引導壩區邊緣村莊新增用地向宜建山地布局,科學探索山地-壩區邊緣新村建設。3.5 3.5 營造循環立體農業空間營造循環立體農業空間分類引導,推進19、鄉村振興分類引導,推進鄉村振興23順應村莊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勢,根據不同村莊的地形特征、發展現狀、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等,將村莊類型劃分為特色保護類、城郊融合類、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城郊融合類、集聚提升類、搬遷撤并類和暫不確定類搬遷撤并類和暫不確定類等5大類。特色保護類:特色保護類:城郊融合類:城郊融合類:集聚提升類:集聚提升類:搬遷撤并類:搬遷撤并類:暫不確定類:暫不確定類:深入挖掘村莊歷史文化與特色要素,保護村莊特色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延續性,強化特色保護和空間品質規劃設計,保障一定規模的新增建設用地。明確村民建房需求和人居環境整治內容。嚴格限制新建、擴建活動,突出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強建設用20、地增減掛鉤、“空心房”整治、廢棄地的復墾利用等項目的安排。有序推進提升改造,激活產業,優化環境,保護鄉村風貌,建設宜居宜業美麗村莊,保障一定規模的新增建設用地。積極承接城鎮人口和功能外溢,加快推動與城鎮公共服務設施的共建共享、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保障一定規模的新增建設用地。243.6 3.6 構建集約節約城鎮空間構建集約節約城鎮空間構建“縣城縣城-重點鎮(鄉)重點鎮(鄉)-一般鄉一般鄉”三級城鎮體系。并結合鄉鎮的區位條件、自然人文景觀資源、產業發展基礎、空間特征和生態保護等因素,將元陽縣各城鎮職能分為綜合型、旅游型、農業型、生態型等四種類型。縣城:1個重點鎮(鄉):3個一般鄉:10個承擔基層服21、務職能,兼顧產業發展及專業服務職能。承擔綜合服務職能,地方特色產業聚集發展職能。紅河州南部區域中心城市、民族文化與綠色生態融合發展區域。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圖253.6 3.6 構建集約節約城鎮空間構建集約節約城鎮空間結合鄉鎮的區位條件、自然人文景觀資源、產業發展基礎、空間特征和生態保護等因素,將元陽縣各城鎮職能分為綜合型、旅游型、農業型、生態型綜合型、旅游型、農業型、生態型等四種類型。元陽縣城、新街鎮、沙拉托鄉牛角寨鎮、攀枝花鄉、黃草嶺鄉馬街鄉、逢春嶺鄉、小新街鄉、上新城鄉大坪鄉、俄扎鄉、黃茅嶺鄉、嘎娘鄉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主要載體,主要發展綜合服務、文化旅游、食品加工等產業。以哈尼梯田旅游服務22、藤條江濕熱河谷生態旅游、農產品深加工、熱區水果種植為主。以物流轉運、農產品加工、蔬菜種植、畜牧養殖、熱區水果種植為主。以林下水果種植、茶葉種植、生態養殖、特色農業種植為主。263.7 3.7 突顯田園特色魅力空間突顯田園特色魅力空間“森林森林村寨村寨梯田梯田水系水系”四素同構為鮮明特色與架構的生產生活居住方式,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完美和諧。森林村寨梯田水系“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示意圖273.7 3.7 突顯田園特色魅力空間突顯田園特色魅力空間山水林田濕立足元陽縣生態的系統性與完整性,基于山、水、林、田、濕山、水、林、田、濕全要素,以云南紅河哈尼國家濕地公園為魅力空間核心點,突顯地域田園特色23、。兩山三谷皆是坡三大流域、河網密布云南紅河哈尼國家濕地公園四素同構稻作系統覆蓋率高,林地質量好東觀音山、西觀音山紅河河谷、藤條江Y形河谷紅河流域藤條江流域金子河流域五指山省級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到54.92%梯田自然保護地04支撐體系支撐體系4.1 4.1 搭建現代產業融合體系搭建現代產業融合體系4.2 4.2 發展立體交通網絡體系發展立體交通網絡體系4.3 4.3 構建一體化公共服務網絡構建一體化公共服務網絡4.4 4.4 建設安全可靠的基礎設施建設安全可靠的基礎設施294.1 4.1 搭建現代產業融合體系搭建現代產業融合體系建設哈尼梯田綠色食品園,深度開發梯田紅米系列“綠色食品牌”,建設普24、洱茶陳化基地,推動依托畜禽漁的休閑食品制造業發展,鞏固發展甘蔗榨糖工業。建立優質的中藥材和健康產品種植基地,利用元陽優勢資源,構建集健康、養老、養生、醫療、康體為一體的大健康產業體系。創建5A級景區,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培育發展“哈尼梯田+生態農業+電子商務+休閑旅游+健康養老+文化傳承”等新業態。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創新電商發展模式,形成現代服務業重點產業。3個百億級支柱產業3個十億級重點產業旅游文化業物流倉儲業生態特色農業現代服務業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食品與消費品制造業積極打造“一核心四樞紐”的物流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元陽物流樞紐,推進四大物流倉儲產業園區建設,完善縣域物流體系建設。做大做強25、梯田紅米主導產業,加快優勢特色梯田魚、梯田鴨產業培育。承接上位規劃和相關要求,結合新時代下的元陽發展,元陽縣產業發展定位為:促進縣域生態文明建設,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聚焦錯位發展,做大做強文化旅游業、物流倉儲業、生態特色農業三大主導產業,推動產業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建設為綠色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物流集散區域節點、文化旅游目的地。紅河州“三張牌”綠色食品牌綠色能源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元陽縣“3+3產業體系”旅游文化業生態特色農業物流倉儲業現代服務業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食品與消費品制造業304.2 4.2 發展立體交通網絡體系發展立體交通網絡體系縣域綜合交通規劃圖航空發展規劃公路26、發展規劃于沙拉托鄉漫江河村,按4C建設規模規劃建設元陽民用機場。預測2035年游客吞吐量120萬人。加快建設元(陽)綠(春)高速、建(個)元高速,與既有元(江)蔓(耗)高速共同形成高速公路網絡。鐵路發展規劃城鄉客運公交化建設建設普(洱)蒙(自)鐵路,預留元江-紅河-元陽-金水河鐵路走廊。建設紅河南部綜合交通樞紐。城鄉交通資源共享,鄉村、鄉鎮客運進城,城市客運下鄉按照公交化運作,實現城鄉客運一體公交化運作。31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圖建設“城市城市-社區(重點鎮)社區(重點鎮)-鄰里(一般鄉鎮、中心村)鄰里(一般鄉鎮、中心村)”三級公共服務中心體系,形成網絡健全、結構合理、發展均衡、運行有效、惠及全民27、的社會公共服務設施系統。數量標配質量高配特色增配4.3 4.3 構建構建一體一體化公共化公共服務網絡服務網絡城市社區鄰里324.4 4.4 建設安全可靠的基礎設施建設安全可靠的基礎設施給水設施優化區域水資源聯合配置,逐步完善建設農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設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體系。排水設施推進雨污分流改造,構建完善的分流制排水系統。降低內澇風險,集約利用水資源。通信設施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5G)建設,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農村寬帶網絡質量。燃氣設施逐步完善天然氣輸配系統,推進城市、鄉鎮LNG氣化站建設,因地制宜推廣農村天然氣工程。環衛設施逐步完善縣域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完善垃圾收集28、和轉運設施建設,提升垃圾處理能力,健全環境衛生系統。電力設施開展智慧電網建設,遵循“安全、可靠、經濟”的供電原則,進一步保障城市用電安全。構建綠色高效、保障有力、服務均等的城市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科學確定給水、排水、電力、通信、燃氣、環衛等設施的規劃目標、規劃標準、空間布局以及管控要求。05特色彰顯特色彰顯5.1 5.1 歷史文化保護歷史文化保護5.2 5.2 全域旅游發展全域旅游發展345.1 5.1 歷史文化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圖建立世界遺產、文物保護單位、傳統村落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遺產、文物保護單位、傳統村落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四個層次的保護體系,共同構成空間全覆蓋、要素全囊29、括的保護傳承有機整體。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遺產世界遺產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傳統村落傳統村落35強化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活化利用強化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活化利用5.1 5.1 歷史文化保護歷史文化保護完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積極保護元陽縣歷史文化資源,拓展和豐富歷史文化保護內容,構建具有元陽地域特色的自然人文空間格局。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管控 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構建全域歷史文化保護格局落實各級各類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范圍構建綜合展示體系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展示推動文化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365.2 5.2 全域旅游發展全域旅游發展以哈尼梯田景區為核心,發展全域旅游,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形成“30、一一個旅游核心區、四大旅游服務中心、五大旅游組團、四大旅游環線個旅游核心區、四大旅游服務中心、五大旅游組團、四大旅游環線”的旅游發展格局。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平臺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圖06品質品質提升提升6.1 6.1 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城市空間結構6.2 6.2 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有序推進城市更新386.1 6.1 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城市空間結構突出河谷地帶城市的景觀特色,通過山水生態景觀骨架和城市景觀軸線設計,創造環境宜居、富有底蘊的山水城市景觀風貌。以“森林森林-村寨村寨-梯田梯田-水系水系”四素同構四素同構為出發點,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為核心,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形成“一核四園,一帶31、四組團一核四園,一帶四組團”的空間結構。一核一帶門戶公園森林公園生態田園梯田公園生態田園親水世界水城生活紅河客廳一核四園一核四園一帶四組團一帶四組團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圖396.2 6.2 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有序推進城市更新通過對建筑年代、建筑質量、建成環境和低效用地的梳理,明確更新訴求較大的重點區域,并將城市更新對象分為老舊小區、城中村、老舊商業街區和老舊小區、城中村、老舊商業街區和老舊廠區老舊廠區四種類型,分類引導城市更新。包括2000年前建成部分不超過2005年底建成,失養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社區服務設施不健全的住宅區。主要指與城市建成區連綿成一體的村莊,布局散亂、配套不足、環境雜亂32、。主要是指傳統商業街區及周邊區域。主要包括部分待轉型升級的工業、物流倉儲、批發市場及市政交通站場等用地。元陽縣中心城區航拍圖07實施保障實施保障7.1 7.1 健全規劃實施機制健全規劃實施機制7.2 7.2 完善規劃傳導機制完善規劃傳導機制7.3 7.3 實施近期行動計劃實施近期行動計劃417.1 7.1 健全規劃實施機制健全規劃實施機制7.2 7.2 完善規劃傳導機制完善規劃傳導機制以總體規劃為基礎,明確規劃縱向傳導內容,加強規劃橫向指導約束,指導各級各類規劃編制實施。采取完善規劃實施機制、優化調整近期建設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等方式,構建規劃監測評估機制,建立廣泛的公眾參與制度,確保國土空間規33、劃確定的各項內容得到落實,并對規劃實施工作進行反饋和修正。省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區域(流域)規劃省州相關專項規劃元陽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專項規劃交通規劃生態修復公共設施資源保護綠地景觀.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心城區詳細規劃單個鄉鎮多個鄉鎮連片單元地塊村莊規劃生態單元詳細規劃農業單元詳細規劃總體城市設計地塊城市設計專項城市設計元陽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傳導機制圖7.3 7.3 實施近期行動計劃實施近期行動計劃規劃體系完善計劃城市更新行動計劃哈尼梯田保護行動計劃風貌提升行動計劃交通體系行動計劃歷史文化保護計劃產業振興行動計劃鄉村振興行動計劃重點保障民生、歷史文化保護、地區特色產業振興,落實“十四五”規劃,推進近期項目實施。42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9
14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