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4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2215
2023-08-16
40頁
47.47MB
1、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2023年2月總則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貫徹黨中央關于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貫徹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推動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面提升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形成生產空間2、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國土空間格局,貫徹以人為本的要求,創造宜居宜業宜游的良好環境,充分彰顯“民族、生態、文化”三大特色,高水平打造“世界苗鄉養心彭水”,加快打造文旅融合發展新標桿,努力建設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人與自然和諧宜居新典范,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彭水新篇章。目 錄01 規劃范圍和期限02 落實主體功能定位,明確空間發展目標戰略03 “三線”劃定與管控04 優化空間總體格局,促進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發展05 筑牢綠色本底,實現生態空間山清水秀06 立足資源特色,發展生態產業07 推進城鄉融合,實現鄉村振興08 提升城市品質,建設現代化城市09 保護歷3、史文化,塑造特色城鄉風貌10 基礎設施支撐與規劃實施保障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01 規劃范圍和期限規劃范圍為彭水自治縣全域范圍,面積3895平方公里。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為2021年至2025年,遠期為2025年至2035年。規劃范圍圖02 落實主體功能定位,明確空間發展目標戰略發展定位規劃目標發展指標重慶市彭水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落實主體功能定位,明確空間發展目標戰略發展定位規劃目標民族地區產城景融合發展示范區重要的生態康養和休閑運動基地具有民族特色的國際知名旅游城市 優化全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推動優勢地區重點發展4、生態功能區重點保護、區域均衡發展、城鄉融合發展,高質量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態特色宜居城、生態旅游目的地、生態產業發展區、生態文明示范縣。落實主體功能定位,明確空間發展目標戰略發展指標指標體系構建36項可測度、可評估、特色化的指標體系,其中約束性指標15項、預期性指標16項,建議性指標5項。空間底線空間結構與效率空間品質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用水總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耕地保有量建設用地總面積城鄉建設用地面積城鎮建設用地總面積林地保有量基本草原面積濕地面積自然和文化遺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例本地指示性物種種類常住人口規模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人均城鎮建設用地面積人均應急避難場所面積道路網密度軌道交通站點85、00米半徑服務覆蓋率都市圈1小時人口覆蓋率每萬元GDP水耗每萬元GDP地耗工業用地占比居住用地占比公園綠地、廣場步行5分鐘覆蓋率衛生、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步行15分鐘覆蓋率城鎮人均住房面積每千名老年人養老床位數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人均體育用地面積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綠色交通出行比例工作日平均通勤時間降雨就地消納率城鎮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03“三線”劃定與管控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重慶市彭水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03“三線”劃定與管控優先將具有重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等功6、能的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域,以及生態極敏感脆弱的水土流失、石漠化等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其他經評估目前雖然不能確定但具有潛在重要生態價值的區域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351.91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依據“三調”耕地現狀分布、耕地質量、糧食作物種植情況、土壤污染狀況以及農業生產適宜性等級,統籌協調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城鄉發展空間,規劃引導零散破碎永久基本農田向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集中,劃定永久基本農田86.24萬畝。永久基本農田避讓生態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以現狀城鎮開發建設為基礎,綜合考慮資源承載能力、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城鄉統籌、城鎮發展階段和發7、展潛力,框定總量,限定容量,按照集中連片、形態規整的原則,劃定城鎮開發邊界31.80平方公里。城鎮開發邊界04 優化空間總體格局,促進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同主體功能分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優化空間總體格局,促進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依托“兩高兩普”鐵路網、“五干四聯”高速公路網、烏江航道,市外連接湖北利川,貴州道真、務川、沿河,市內聯動武隆、石柱、黔江、酉陽等區縣。區域旅游協調發展示意圖發揮高鐵、高速、烏江航道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區域旅游組織節點;聯動武隆、酉陽等,共建烏江畫廊旅游示范帶;聯動石柱、黔江、酉陽等8、,共建武陵山區民俗風情生態旅游示范區;聯手湖南張家界、貴州梵凈山等著名旅游目的地,共建湘西旅游走廊及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線路;共同塑造“大武陵”世界級文旅精品。加強區域旅游聯動發展加強區域交通互聯互通優化空間總體格局,促進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區域產業協作協同示意圖結合鄉村旅游、農村電商,聯動武隆、豐都、石柱、黔江、酉陽等實施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示范工程。加強生態產業協作,發展健康食品、特色輕工、清潔能源、商貿物流,共筑優勢綠色產業集群。加強區域產業協作協同圖 例優化空間總體格局,促進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發展主體功能分區對接全市主體功能區劃定,落實細化城市化發展區、農產品主產區、重點生態功能9、區。全域主體功能分區圖城市化發展區:靛水街道、漢葭街道、紹慶街道、保家鎮、新田鎮、郁山鎮等8個街鎮,重點增強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通過產業發展、擴大就業吸引力,通過城市發展、品質提升增強城市吸引力。農產品主產區:連湖鎮、龍溪鎮、桑柘鎮、大同鎮、梅子埡鎮、鞍子鎮、石柳鄉、喬梓鄉、走馬鄉、桐樓鄉、諸佛鄉等11個鄉鎮,重點保障糧食安全,保障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用地需求。重點生態功能區:太原鎮、普子鎮、龍射鎮、平安鎮、黃家鎮、長生鎮、蘆塘鄉等20個鄉鎮,重點保障生態安全,推動常住人口減量化,推動新增城鄉建設用地向民生及基礎設施類用地傾斜。圖 例優化空間總體格局,促進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發展國土空間10、開發保護總體格局構建“一心、兩帶、三片區、六重點、多節點”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圖 例全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一心:城、新城、高鐵片區一體化發展的城。兩帶:烏江畫廊生態旅游示范帶、郁江產城景融合發展示范帶。三片區:北部片區、東部片區、南部片區。六重點:高谷生態旅游鎮、保家生態工業鎮、郁山歷史文化鎮、連湖旅游邊貿鎮、新田建材工業鎮、摩圍山生態旅游度假區等六大發展重點。多節點:普子、龍射、太原、鞍子、平安、鹿鳴、石柳等多個特色鄉鎮。05 筑牢綠色本底,實現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生態保護空間格局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重慶市彭水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筑牢綠色本底,實現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生態11、保護空間格局立足彭水自然生態本底,構建“兩屏四帶、多點多廊道”的網絡化生態格局。兩屏:以茂云山、七躍山等為主的武陵山腹地生態安全屏障。四帶:以烏江、郁江、諸佛江、普子河等烏江下游河流為主的水系生態帶。多點:茂云山國家森林公園和七躍山市級自然保護區等重要生態節點;城鎮公園綠地和濱水生態空間等城鎮生態節點。多廊道:以各類交通干線、支流水系為廊道的生態綠網綠廊。全域生態系統保護規劃圖圖 例兩屏四帶多點多廊道山體保護筑牢綠色本底,實現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 保護摩圍山、七躍山等山形走勢的連續性和山體的完整性。推進綠化、彩化、香化、美化,打造多樣 的開放式山林景觀。建立山體保護名錄,進行12、劃線保護。構建以烏江為主脈,以次級河流、湖庫為補充的水系和濕地公園群落。護藍增綠,加強藍線控制,保護水系生態空間。水體保護 嚴格落實森林、林地保護紅線。完善森林火災預防體系,落實天然林保護目標責任制。多渠道、多方式加強對森林生態系統的保護。林地保護 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節約用地制度,著力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強化轉用管控,落實耕地占補平衡機制。耕地保護 將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進行劃線保護,增強濕地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加強烏江沿岸坡耕地治理,建設生態隔離帶。建立完善的濕地保護和管理體系,明顯提高保護管理能力,增強濕地生態系統的自然性、完整性和穩定性。濕地保護 13、編制并實施縣級礦產資源規劃、勘查專項規劃。加強對礦山生態恢復建設,制定礦山生態恢復管理辦法。礦產保護 加強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其自然棲息地就地保護,建立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調整山地森林、草地植被結構。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和安全監管。生物多樣性保護06 立足資源特色,發展生態產業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生態工業現代物流業生態文旅和康養產業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立足資源特色,發展生態產業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大力發展紅薯、烤煙、畜禽養殖及中藥材等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農業產業空間布局形成“一區一園兩帶四產業”的農業空間布局。一區彭水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示范區包括摩14、圍山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新田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巖東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一園紅薯產業 煙草產業中藥材產業特色糧油產業 四產業圖 例農業空間規劃示意圖煙草產業區中藥材產業區糧油產業區紅薯產業區烏江沿線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示范帶郁江產城景融合發展示范帶兩帶農產品加工園發展紅薯、火棘果等精深加工。生態工業培育壯大健康食品、特色輕工、清潔能源等三大優勢產業,大力發展以苗醫苗藥為重點的民族醫藥產業,探索發展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產業空間布局規劃“一園三組團”生態產業空間布局。一園彭水工業園區發展清潔能源、健康食品、特色輕加工等產業。保家工業組團喬梓大健康產業組團新田礦產品加工產業組團三組團 15、北岸片區主要發展健康飲品、功能食品、綠色生態食品等 南岸片區主要發展民俗輕紡服裝、制鞋、工藝品制造等輕工產業 太極泉水、苗醫苗藥等大健康產業與中藥材加工產業 大理石、方解石等礦產品加工產業 新型氟材料等高端新材料產業生態產業空間布局示意圖工業園區工業組團水域圖 例立足資源特色,發展生態產業現代物流業以搞活城鄉流通、擴大農村消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為出發點,優化市場布局,加快設施建設,完善流通網絡,培育市場主體。現代物流體系構建“一園三中心”全域城鄉物流網絡體系。一園新城現代綜合物流產業園建成區域性公共物流配送中心。工業園區鐵路物流倉儲集散中心滿足園區企業原材料、工業品物流需求。下塘烏江港航物流中16、心以烏江、渝懷鐵路、渝湘高速為交通支撐,大力發展“水公”多式聯運。長灘鐵路物流集散中心依托渝湘高速和渝懷鐵路,積極開展“鐵公”多式聯運。三中心鼓勵支持鄉鎮商貿中心和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完善配送功能,構建干支銜接、通行順暢、有效連接的城鄉三級配送網絡體系建設。全域物流網絡體系示意圖立足資源特色,發展生態產業生態文旅和康養產業著力彰顯“民族、生態、文化”三大特色,全面打響“世界苗鄉養心彭水”品牌。一心彭水全域文旅發展中心以新城、老城、高鐵片區一體化發展為支撐烏江畫廊生態旅游示范帶以烏江為軸線,以峽江觀光、水上運動體驗為主導功能 一帶四組團布局全域旅游規劃體系構建“一心一帶三環四組團”的全域文旅空間格局17、。品牌引領項目旅游依托型項目農旅融合型項目全域旅游規劃體系示意圖圖 例立足資源特色,發展生態產業 三環北環主題型旅游環線東環主題型旅游環線南環主題型旅游環線“茂云山水”康養運動度假“阿依原鄉”苗鄉風情體驗“郁山傳奇”歷史文化休閑“七躍秘境”文化生態探謎生態文旅和康養產業聚焦“旅游+文化”“旅游+康養”“旅游+體育”,促進業態融合,推動文化、旅游、生態、康養及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旅游+文化”強化文旅融合,活化利用文化遺產,構建全域文化展示與傳承體系。布局文旅綜合體,開發研學旅游、非遺旅游,促進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豐富產品供給,發展夜間文旅經濟,全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態旅游。“旅游+18、康養”做好生態康養,以健康產業為核心,發展森林康養、高山康養、田園康養、高端養生護理、醫療保健等康養業態,打造品質型康養勝地。打造8個重點項目,包括摩圍山、郁山、高谷、桑柘、普子、鹿角6個示范片區康養基地,以及摩圍山老年康養中心(康養醫院)項目與特困人員供養機構建設項目。“旅游+體育”發展體育產業,持續舉辦國際運動賽事,打造戶外體育基地及運動公園,大力開發山地運動、水上運動、戶外拓展、極限運動、徒步探險、民族傳統體育傳承與體驗等各類運動康體項目和賽事旅游活動,實現旅游資源與體育賽事有機結合。立足資源特色,發展生態產業07 推進城鄉融合,實現鄉村振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分類推進鄉村發展建設美麗宜居鄉19、村重慶市彭水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推進城鄉融合,實現鄉村振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壯大特色鎮促進城鄉融合,全面融入武陵世外桃源鄉村振興示范帶,形成巴渝村寨與現代城鎮各具特色、和諧交融的城鄉形態格局。1建設郁山、高谷、連湖、普子等特色小鎮,串聯沿線鄉村一體化發展2以苗族風情、江河觀光、避暑納涼等為特色,引導鄉村特色化連片發展3建立層級分明、均衡便利的城鄉公共服務設施網絡,推動重要設施向鄉村延伸城鄉融合發展示意圖推進城鄉融合,實現鄉村振興分類推進鄉村發展彭水自治縣共有237個行政村,按照“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3種類型進行鄉村分類指引。占鄉村類型的大多數,是未來鄉村振20、興的重點發展區,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強化特色產業發展。集聚提升類村:139個靠近城市近郊區,逐步強化服務城鎮發展、承接城鎮功能外溢、滿足城鎮消費需求城郊融合類村:38個充分保護好鄉村文化景觀特色,傳承民風民俗和生產生活方式,發展鄉村旅游和特色產業。特色保護類村:39個全域鄉村分類布局圖圖 例 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持續推進“廁所革命”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推進村綠化整治推進城鄉融合,實現鄉村振興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完善鄉村服務設施 推進鄉村交通物流設施建設 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建設 完善農村能源和信息化設施 完善鄉村公共服務設施 完善鄉村旅游服務設施 完善電商21、服務站、物流中心、鄉村民宿、文創基地等新產業配套設施08 提升城市品質,建設現代化城市城區用地公共服務設施與城鄉生活圈藍綠開敞空間系統重慶市彭水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提升城市品質,建設現代化城市城區用地鼓勵和引導集約利用土地,加大存量建設用地挖潛力度,推進土地利用功能適度混合,全面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加大旅游服務、生態居住、工業物流等用地供給,新增用地集中在彭水新城西北和西南側、高鐵片區南側。居住用地:38%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15%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15%產業用地:5%綠地與廣場用地:6%基礎設施用地:21%提升城市品質,建設現代化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與城鄉生活圈構22、建“縣級-街道(鎮鄉)級-社區(村)級”全齡友好型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病有所醫弱有所扶老有所養學有所教幼有所育公共服務設施構建“街道-社區”兩級城鄉生活圈。以“街道公共服務圈”為單元,規劃一站式街道綜合服務中心。以“社區生活服務圈”為單元,規劃“社區家園”。城鄉生活圈提升城市品質,建設現代化城市藍綠開敞空間系統構建由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小鎮公園和口袋公園組成的四級公園體系,建好以風景觀賞、歷史體驗、休閑游憩等為主要功能的綠道系統。存量優化與城市更新聚焦城市品質提升,圍繞老城區存量空間,梳理識別老舊小區、老舊商業區、老舊工業區、歷史文化區和公共空間,統籌劃片、分類推動城市更23、新。郊野公園 社區公園 城市公園 口袋公園在社區周邊,結合街頭綠地和小廣場設置口袋公園建設一批社區小型公園,結合各自特色資源,打造特色鮮明、功能多樣的開放空間和景觀風貌建設鳳鳴湖水體公園、五湖智慧公園、城市體育公園等,在公園內提供形態多樣、類型豐富的景觀及公共空間著重展現郊野自然風光和大地景觀特色,提供生態保育、濕地科普、文化體驗、游憩娛樂等多元活動09 保護歷史文化,塑造特色城鄉風貌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城鄉風貌塑造重慶市彭水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保護歷史文化,塑造特色城鄉風貌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彭水地域文化特色鮮明,自東漢置縣2000余年,歷為道、州、縣三級治所地,24、孕育了苗族文化、鹽丹文化、黔中文化與紅色文化,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與中華詩詞之鄉。構建“三層五類”保護體系。1處市級歷史文化名鎮:郁山鎮1處市級歷史文化名村:鞍子鎮羅家坨村羅家坨苗寨(同為市級傳統村落)7處中國傳統村落:梅子埡鎮佛山村、潤溪鄉櫻桃井村等歷史文化名村及傳統村落保護格局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茶林坪古建筑群、郁山鹽業遺址群、熨斗壩遺址、徐家壩遺址98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354處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11處歷史建筑:黔彭軍民廳、黃家鎮黃學珍三合院等文物古跡7處革命文物、3條古驛道、2條傳統街巷、4個老字號、6個歷史地名特色文化景觀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民歌、高臺獅舞35項市級非物25、質文化遺產、245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遺存分布圖圖 例源遠流長的苗族文化歷史悠久的鹽丹文化獨具特色的黔中文化可歌可泣的紅色文化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按照點、線、面結合的原則,結合彭水縣歷史發展脈絡、歷史文化遺產空間分布特點、城市發展需求、文化景觀資源等要素,形成“兩帶三圈多點多廊”的文化保護與展示格局。三大文化主題體驗圈多個歷史文化資源點兩條文化遺產展示帶多條特色空間廊道圖 例全域歷史文化保護利用規劃圖保護歷史文化,塑造特色城鄉風貌城鄉風貌塑造構建“山環水繞黔中道,水脈串珠谷連村”的全域風貌格局。塑造“山水畫廊、世界苗鄉”的城市特色風貌。10條景觀通廊:盤龍山26、-麒麟坡、山谷公園-大插旗山等4個景觀陽臺:市民廣場、花階廣場等12處風光眺望點:牛角井山、龍洞坪等 景觀眺望系統1保護和塑造以烏江、郁江為主體、城市周邊壯麗連綿的山巒為背景,顯山露水、舒朗有序的立體城市天際線。天際輪廓2臨山臨水臨綠臨歷史建筑等高度敏感地區的新建建筑高度原則上以低/多層建筑為主,城市形象標識性地區、公共中心區等區域應統籌規劃高層建筑布局;其余一般地區,嚴格控制高層建筑。建筑高度3以明快素雅的暖灰色、淺黃色系為城市主色調。老城區突出苗土民族的經典色搭配;新城中心周邊突出城市活力,山水環境周邊突出清新干凈。建筑色彩4小城鎮強調“小尺度、低高度、低密度”有機形態。風貌在民族文化基因27、和山水田園空間特質的基礎上兼容并蓄,突出地域特色。因山借水、精致雋美充分尊重自然肌理,融入環境,強調“小組團、微田園、生態化、有特色”的建設方式。錯落有致、古樸素雅村落保護歷史文化,塑造特色城鄉風貌10 基礎設施支撐與規劃實施保障強化綜合交通體系,實現內暢外聯完善市政公用設施體系,提升保障水平建立健全體制機制,保障規劃實施重慶市彭水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基礎設施支撐與規劃實施保障強化綜合交通體系,實現內暢外聯將彭水建成渝鄂黔邊區重要交通節點,烏江旅游帶重要交通樞紐渝湘高鐵、萬黔高鐵、渝懷鐵路、黔忠廣鐵路等鐵路線路 鐵路:構建“兩高兩普”的鐵路網布局1渝湘高速、渝湘高速復線28、黔石高速公路、彭石高速等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形成“兩橫三縱四聯絡”的高速公路網絡2快旅:九黎城通用機場、高鐵、高速公路等慢游:旅游環線、烏江航道等 旅游交通:打造彭水“快旅慢游”的旅游交通體系3快速、高效、安全、暢通、環保的城市綜合交通系統 城市交通:建成“暢通彭水,半小時城區”4基礎設施支撐與規劃實施保障完善市政公用設施體系,提升保障水平建設郁山湖、阿依河水庫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提升城鄉供水保障水平構建多元多向的能源保障體系,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鼓勵發展分布式能源 韌性城市1推進立體海綿工程,統籌污染防治、防洪排澇和雨污水資源化利用 海綿城市2完善固體廢棄物源頭分類、中途分揀轉運和末端綜合處29、理和利用體系無 無廢城市3以新一代通信技術為基礎,加強數據中心、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場景布局 智慧城市4基礎設施支撐與規劃實施保障建立健全體制機制,保障規劃實施傳導管控將主導功能、人口規模、城鄉建設用地規模、三線面積、耕地保有量等指標分解到各鎮鄉,作為下一層級規劃需要落實的主要控制指標。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年度重大項目建設安排和財政支出,編制近期建設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確保總體規劃有效實施。城市治理建立健全與全縣發展目標相匹配的城市管理體系,完善城市街巷、道路交通、園林綠化、市容環衛、城管執法等領域的標準規范,制定管理清單、責任清單和網絡清單,明確城市管理工作的職責范圍30、和機制流程。搭建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參與城市治理的平臺,完善專家咨詢委員會和責任規劃師、責任建筑師以及公眾參與制度,使規劃更好反映民意、匯集民智、凝聚民心,增加規劃的科學性。體檢評估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國土空間規劃體檢評估制度,結合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規劃實施評估結果,對國土空間規劃進行動態調整完善,并通過優化調整近期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合理修正國土空間規劃指標體系的分階段安排等方式,確保規劃強制性內容的落實和實施情況的及時反饋、修正。實施監督建立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監察員制度,完善規劃監管信息平臺,接入全市統一的規劃監管信息平臺,強化對規劃全過程信息化監管,促進行政機關和有關主體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經依法批準的各級各類規劃必須嚴格執行,決不允許任何部門和個人隨意修改、違規變更。依據規劃實施任務分工落實方案,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督導和考核。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聯系世界苗鄉 養心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