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甘州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3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2222
2023-08-16
36頁
13.83MB
1、國土空間總體規劃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OF GANZHOU DISTRICT公眾征求意見稿2023年2月(20212021-20352035年年)2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部署,為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整體謀劃新時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精心擘繪“美麗甘州”的新畫卷,高效實現全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甘州區組織編制了甘州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甘州區未來15年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空間藍圖,是各類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活動的總依據,是編制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和相關專2、項規劃的總遵循,具有戰略性、協調性、綜合性和約束性。甘州區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甘肅聯系新疆、青海、內蒙三省區,東進西出、南引北連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物流節點;是我國西部經濟通道和“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的重要節點城市和向西開放的門戶城市;也是重要的內陸港、交通樞紐、戰略要地甘州區下轄5個街道、13個鎮、5個鄉常住人口51.91萬人城鎮人口約占53.57%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約202.2億元,比上年增長2.6三產結構為22.1:16.6:61.3地理區位行政區劃人口規模社會經濟304 04 品質生活品質生活4.1 綜合交通體系4.2 基礎設施保障能力4.3 綜合防災減災0505魅力國土魅力國土5.3、1 保護傳承歷史文化5.2 塑造城鄉景觀特色5.3 促進全域旅游發展0606實施保障實施保障6.1 規劃實施傳導6.2 近期行動計劃6.3 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障構建韌性高效強支撐彰顯人文風貌新內涵譜寫層次管控新篇章CONTENTSCONTENTS0101規劃總則規劃總則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1.3 規劃范圍與期限0202戰略引領戰略引領2.1 目標愿景2.2 戰略定位2.3 總體戰略0303全域統籌全域統籌3.1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3.2 構建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3 保障農業發展空間3.4 筑牢生態保護空間3.5 融合城鄉發展空間立足美麗甘州新階段描繪區域發展新藍圖構建空間結構新格局-04、2-壹壹規劃總則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規劃范圍與期限1.1 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落實張掖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規劃目標和管控要求,落實高質量發展,加強創新驅動,強化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樞紐城市和河西走廊區域中心城市,爭當全省綠色轉型5、發展先行區,打造優美的生態環境,構建科學適度有序的國土空間布局,為甘州區發展規劃落地實施提供空間保障。1.2 規劃原則61.3 規劃范圍與期限甘州區行政轄區范圍,面積3661.23平方公里。2021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遠期目標年為2035年。規劃期限規劃范圍7-02-貳貳戰略引領目標愿景戰略定位總體戰略引領向西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創新基地實踐創新基地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國家濕地公園城市國家濕地公園城市-01-2.1 目標愿景2.2 戰略定位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鄉村振興示范區河西經濟發展支撐點創新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綠色發展交通樞紐交通6、樞紐旅游集散地旅游集散地鄉村振興鄉村振興絲路門戶絲路門戶92.3 總體戰略構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的整體生態空間系統。塑造國家濕地公園城市形象,共保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對祁連山水源涵養林進行全面封禁保護。加快完善荒漠生態系統。生態優先戰略:構建以保護國家濕地公園為核心的生態空間系統保障耕地規模,提升耕地質量。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管控永久基本農田。合理利用戈壁資源,發展甘州區特色農業。加大農業產業園區投入,鞏固河西產糧基地建設。農業固本戰略:嚴格保護耕地與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戈壁綠色循環農業落實上位市級規劃內容,依城興鎮,規劃甘州區“一核兩圈四廊多節點”城鎮空間發展格局。補短板塑新區,強化中心城區。促7、建設強服務,建設河西富裕城鎮。城鎮提升戰略:優化增量空間利用、促進功能培育,推動精致城鎮建設梳理甘州文脈,塑造甘州區魅力國土空間。強化規劃管控,建立“三級八類”歷史文化資源保護體系。加強文化遺存開發保護工程,工程建設支撐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文化引領戰略:強化文化自信,做足“金張掖”城市形象區內交通提量提質,興業富民城鄉共同富裕。加強市域內其他縣區協同發展。區外協調共享,實現經濟外部性可持續。區域協同戰略:絲路陸路重要節點,提升城鄉整體空間品質10-02-叁叁全域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構建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保障農業發展空間筑牢生態保護空間融合城鄉發展空間3.1 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8、一經劃定,未經批準不得擅自調整。優先保護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和優質耕地,嚴格實施耕地用途管制。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禁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尤其是開發建設對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和擾動的活動。堅持正反向約束,避讓資源環境底線、災害風險等限制性因素,守好底線,框定總量,限制容量,推動城鎮緊湊發展和節約集約用地。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 城鎮開發邊界 生態保護紅線 至規劃期末,全區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公頃,生態保護紅線公頃,城鎮開發邊界公頃。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3438.69公頃。123.2 構建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構建“一心兩軸三片區”的國土9、空間總體格局 一心 兩軸 三片區以城區、梁家墩鎮、新墩鎮、上秦鎮、長安鎮為主的甘州區發展經濟中心。沿蘭新線、連霍高速、國道227線為依托形成主要經濟發展軸;以黑河流域沿線鄉鎮為依托形成次要經濟發展軸。北部生態旅游控制區、中部產業經濟發展區、南部生態修復保育區。133.3 保障農業發展空間構建“一核兩帶三區多點”的農業發展格局一核兩帶三區多點中心城區及其周邊區域構成的綜合農業聚集核心區沿蘭新線、連霍高速及G312農業發展軸;沿G227、蘭新二線農業發展次軸北部特色畜牧區;中部現代制種、高原夏菜產業分布區;南部傳統農業種植區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玉米制種基地等多園區143.3 保障農業發展空10、間全力支持靖安鄉、安陽鄉、花寨鄉、龍渠鄉、平山湖鄉等5個邊遠鄉鎮高質量發展推進S18線、G227線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積極發展鄉村旅游、田園綜合體、“共享農莊”等業態1153.3 保障農業發展空間2共28個。是指城鎮開發邊界以內和城市開發邊界外近郊區的村莊。共146個。是指現有規模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將存續的一般村莊。共23個。是指已經公布的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共47個。是指目前暫無法確定類別、看不準、需進一步觀察和論證的村莊。16農用地整治低效建設用地整治人居環境整治 退化耕地治理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條件,提高耕地質量和連片度,優化耕地布局。規整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布局,引導11、農民集中居住、產業集聚發展,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條件。加大村莊綠化美化力度,開展以臟亂差治理、人畜分離、垃圾處理為重點的環境突出問題整治。推進農田生態修復、土壤改良、實施退化耕地治理,改良鹽堿化耕地。3.3 保障農業發展空間17積極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3.4 筑牢生態保護空間構建“一廊三區多節點”的生態安全格局一廊三區多節點沿黑河流域生態軸線南部生態修復區中部生態提升區北部生態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森林公園、地質公園183.4 筑牢生態保護空間強化草原生態保護和修復至 2035 年,落實草原承包、基本草原保護、草原禁牧休牧輪牧和草蓄平衡制度,全面實施退牧還草、退化草原治理工程。至2035年,12、高標準建設城市濕地公園、城市森林公園、城區水生態公園。推進森林資源保護和生態建設流域治理和水域岸線管控至 2025 年,全區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100%,無劣五類水質。強化濕地資源保護至 2035 年,確保全區濕地面積不減少、濕地性質不改變、濕地功能不破壞、濕地質量不降低。戈壁荒灘開發和治理并重至 2035 年,加強沙化和荒漠化土地綜合治理,保護沙區原生植被,對符合條件的沙化土地進行封禁管護。科學開展國土綠化行動至2035年,全區造林綠化空間為110.16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兔兒壩灘、北山坡灘、石崗墩灘、巴吉灘、大崗樓子灘等國有公灘區域。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建設至2035年,中度及以上侵蝕13、面積大幅減少,風蝕面積有效削減,林草植被得到全面保護與恢復。實施礦山環境恢復治理至2035年,全區綠色礦山建設率達到90%以上,礦山逐步向自動化、數字化智慧礦山轉變。193.5融合城鄉發展空間構建“一核、兩圈、四廊、多節點”的城鎮開發格局四廊四廊依托區域主要交通形成四條城鎮發展廊道多節點多節點重點特色農業、旅游、商貿的建制鎮節點一核一核中心城區兩圈兩圈近郊鄉鎮協同發展圈、鄉村振興協同發展圈203.5融合城鄉發展空間合理確定城鎮等級結構重點鎮共6個,包括甘浚鎮、黨寨鎮、大滿鎮、堿灘鎮、長安鎮、沙井鎮。共12個,包括新墩鎮、梁家墩鎮、三閘鎮、上秦鎮、烏江鎮、小滿鎮、明永鎮、平山湖蒙古族鄉、靖安鄉、14、龍渠鄉、花寨鄉、安陽鄉。一般鎮21構建“一圈七帶多點”的產業布局結構3.5融合城鄉發展空間指以張掖市中心城區、上秦、梁家墩、長安、新墩四鎮為主,構建環城城鄉融合發展圈 一圈農產品產業園循環經濟產業園生態經濟產業園煤化工產業園等產業園區及旅游節點 多點國道312線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帶、張肅公路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帶、張大公路生態產業發展示范帶、平山湖大景區綜合旅游示范帶國道227線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示范帶、黑河生態經濟示范帶高鐵高速沿線環境美化示范帶 七帶22-02-肆肆品質生活綜合交通體系基礎設施保障能力綜合防災減災4.1綜合交通體系優化城鄉內部交通布局打造層次清晰、布局合理、功能完備、規模適當、路線15、通達的農村公路網,串連張掖文化、連接美麗鄉村、聯動特色產業、帶動鄉村經濟、促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城鄉客運轉型升級,推進由城市公交、城際公交、城鄉公交和鎮村公交組成、分層布設的“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全面建成緊密相連、城鄉一體的“全域公交”體系。加快交通運輸與產業融合發展優化整合交通運輸和旅游資源,著力完善旅游交通基礎設施,建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服務優良的旅游交通運輸體系。構建高效物流運輸體系加強農村物流設施建設,積極推進農貿市場和便民市場建設,優化市場布局,完善市場功能,構建區鄉農產品交易平臺。提升城鄉客運均等化服務水平層次清晰布局合理功能完備路線通達規模適當244.1綜合交通體系16、規劃形成“1 1機場機場3 3鐵路鐵路3 3高速高速2 2國道國道3 3省道省道2323縣道縣道6969鄉道鄉道13011301村道”村道”的現代交通網絡體系半小時經濟圈構筑與周邊城市“1小時經濟圈”中心城區與鄉鎮“半小時經濟圈”254.2 基礎設施保障能力提升清潔取暖水平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推進城鄉電網改造提升推進綠色環保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鞏固提升農村飲水安全10分鐘社區生活圈20分鐘街道公共服務圈街道文化中心街道辦事處派出所小學幼兒園公交站點老年服務中心社區警務室社區文化活動室社區商業中心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社區便民商業網點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全民健身活動中17、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軌道站點日間照料中心城市公園供水:優化用水結構排水:集中和分散相結合供電:完善區域電力設施建設供熱:集中為主,分散為輔燃氣:農村燃氣工程建設環衛:收集壓縮轉運 綜合處理通信:統籌推進新一代通信網264.3綜合防災減災氣象災害防御地質災害防治洪澇災害防治抗震防災規劃火災預防措施重大危險防范突發衛生事件構建綜合災害防治體系完善多災種檢測預報預警平臺健全綜合災害運行機制提高災害設防標準27魅力國土伍伍保護傳承歷史文化塑造城鄉景觀特色促進全域旅游發展5.1 保護傳承歷史文化省級文物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護單位國家重點文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物保護單位區級文物保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護單位保保護護18、現現狀狀295.1 保護傳承歷史文化構建“一帶、兩心、三片區”“一帶、兩心、三片區”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結構北部民族文化和地質瑰寶保護傳承區中部絲綢之路文化保護傳承區南部祁連山脈民俗文化保護傳承區一帶一帶兩心兩心三片區三片區絲路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帶張掖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核心黑水國遺址保護核心305.2 塑造城鄉景觀特色總體總體風貌風貌定位定位戈壁濕地戈壁濕地塞上江南塞上江南規劃風貌分區戈壁荒漠風貌區南部荒灘風貌區特色民族風貌區城郊發展風貌區綠洲農業風貌區文化田園風貌區生生態態田田園園絲絲路路牧牧歌歌315.3 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總體定位總體定位形象定位形象定位32構建構建“一核四區一核四區 兩帶一軸19、兩帶一軸 八大核心景區八大核心景區”的空間格局的空間格局5.3 促進全域旅游發展 一核絲路休閑度假城 四區地質瑰寶博物片區河西生態宜居片區紅色記憶傳承片區金張掖民俗文化片區 兩帶黑河生態改造示范帶S213-G227鄉村旅游示范帶 一軸甘州全域旅游傳動軸 平山湖地質奇觀核心景區 屋蘭古鎮文化旅游大景區 綠洲沙漠體驗核心景區 鄉村旅游休閑觀光核心區 觀光農業融合發展核心區 西路軍紅色旅游研學核心景區 大佛寺文化產業園 蘆水灣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八大核心景區33陸陸實施保障規劃實施傳導近期行動計劃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6.1 規劃實施傳導縣域層面單元層面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明確縣區發展目標與指標細化安排各20、類要素配置落實市域層面規劃的國土空間發展戰略制定單元劃分與指引制定建設項目實施計劃編制村莊規劃實施性安排具體地塊用途和強度鄉鎮級規劃鄉級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林地保護面積城鎮開發邊界建設用地規模控制目標縣區級規劃縣級國土空間規劃城市建設縣級功能定位發展方向資源保護6.2 近期行動計劃落實重大生態項目推進高效節水工程實施新能源產業振興項目加快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完善道路交通重大項目建設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優先規劃近期2025年生態、農業、城鄉和礦產資源等空間利用356.3 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定位為空間統籌性總體規劃,未經法定程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重要內容。明確“一本規劃”的統領地位按照定期體檢和五年一評估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評估預警機制,定期開展監測評估。建立規劃動態評估調整機制經依法批準后的國土空間規劃必須嚴格執行,依據規劃任務分工實施方案,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督導和考核。健全規劃管理監督考核問責機制加強國土空間管理綜合執法和社會參與機制建設,綜合運用衛片監測等信息化手段,糾正并依法嚴查違法違規行為。充分發揮規劃實施的監督加強規劃的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參與規劃實施與監督的主動性。完善規劃公開制度,強化社會監督。健全社會參與機制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