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版)(3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2225
2023-08-16
38頁
13.23MB
1、消消 費費 副副 中中 心心稻稻 源源 澧澧 州州 城城常德市澧縣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公眾版(20212035年)20352035L I x I a n目錄1 摸家底項目認知1.1 項目概況1.2 規劃范圍與期限2 定目標戰略引領2.1 目標愿景2.2 總體定位2.3 區域協同3 謀發展空間統籌3.1 總體格局3.2 劃定“三條控制線”3.3 農業空間3.4 生態空間3.5 城鎮空間4 強支撐要素配置4.1 綜合交通體系規劃4.2 產業發展規劃4.3 基礎設施體系規劃4.4 安全設施體系規劃4.5 水資源保護與利用4.6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4.7 歷史文化保護與利用4.8 城鄉風貌引導5 2、重傳導規劃傳導5.1 規劃傳導5.2 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01摸家底項目認知1.1 項目概況1.2 規劃范圍與規劃期限澧縣隸屬于常德市,位于常德市北部,境內東南西三面分別與安鄉、津市、臨澧、石門接壤,北與湖北省公安、松滋毗鄰,因澧水貫穿全境而得名。自古就有“九澧門戶”之稱。1.1 項目概況 生態本底優越澧縣位于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生態資源眾多,如涔槐國家濕地公園、北民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等重要生態保護區。文化底蘊厚重稻作農業起源地,是中國最早的城。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歷史人文遺址眾多,城頭山遺址、澧州文廟等文化資源歷史悠久。農業大縣澧陽平原腹地,以糧棉油種植為主,獲得了全國油菜百強縣、全國產棉大3、縣、全國優質棉基地縣等一系列榮譽稱號。經濟實力雄厚商貿流通發展迅速。2020年,澧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6億元。1.2 規劃范圍和規劃期限 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為澧縣行政區域內的全部國土空間,分為縣域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心城區國土空間規劃兩個空間層次。縣域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包括4個街道,15個鄉鎮,總面積2075.56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國土空間規劃:共涉及52個社區(村),總面積84.31平方公里。規劃期限以2020年為基期年,近期到2025 年,規劃目標年為2035 年。02定目標戰略引領2.1 目標愿景2.2 總體定位2.3 區域協同2.1 目標愿景湘鄂邊消費中心城市、獨具稻源文化特色4、的澧州新城面向國家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新時代、新階段,貫徹湖南省“三高四新”新使命和常德市“一個中心、兩個樞紐、三個基地”戰略,搶抓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重大空間發展戰略機遇,加快將澧縣建設成湘鄂邊界與澧水流域“消費中心縣、稻源澧州城”2.2 總體定位澧縣城市性質確定為:常德市域副中心城市;澧水流域中心城市;湘鄂邊消費中心城市;洞庭湖濱生態文化旅游名城、國家數字(智慧)農業示范基地。門戶澧縣商貿澧縣人文澧縣湘鄂邊界,九澧門戶繁榮的商貿物流優勢中華城祖,世界稻源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山水澧縣農糧澧縣優質的山水田湖生態資源優勢國家級農產品主產區2.3 區域協同加強區域生態功能保育:在區5、域山水生態資源的系統框架下,生態共治共保。與常德市縣區共同保護太青山、壺瓶山等生態屏障。加大洞庭湖區域、澧水流域共同治理:在洞庭湖生態保護區展現澧縣擔當,共同構建湖體濕地,恢復生態屏障。在澧水流域沿岸筑牢綠色生態保護廊道,推動共同承擔環境聯合整治的責任。引高鐵:力爭襄常高鐵、荊石鐵路在澧縣設站。拉高速:推動松石高速建設,與二廣高速形成南北向雙通道。建機場:加快推進澧縣通用機場建設。浚航道:提升澧水航道等級,打通淞虎澧資航道,高效銜接長江主航道。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山體生態屏障共保,水體廊道共治交通互聯互通:引高鐵、拉高速、建機場、浚航道2.3 區域協同開放合作,打造湘鄂邊商貿型城市利用澧縣區位交6、通與綜合優勢,穩步推進與湖北跨省協作,暢通發展消費通道,打造湘鄂邊消費型商貿中心城市。不斷升級制造業水平與規模,打造湘鄂邊現代制造高地。預留產業空間,承載長株潭、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轉移圍繞“一主一特”產業基礎,積極承接長三角、珠三角、長株潭等地區的產業轉移,加強產業鏈培育,推進醫藥醫械與健康食品、新型建材與家居、輕工紡織、電子信息四大產業鏈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進教育、醫療、社保、養老、就業、戶籍等公共服務與常德市實現一體化,形成覆蓋全縣、分級合理、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電網主干網架結構,提高電力交換和供應保障能力,推進電網改造升級和智能化應用;加快推進“氣化湖7、南工程”建設,強化管網互聯互通;合理規劃布局儲氣設施,完善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推進澧縣CIM基礎平臺建設,推進有線數字電視、廣播、通信設施提質改造建設,加快推進5G技術綜合利用項目。產業協同互補:深入推進區域合作走廊建設設施共建共享:協同設施布局,實現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共建共享03謀發展空間統籌3.1 總體格局3.2 劃定“三條控制線”3.3 農業空間3.4 生態空間3.5 城鎮空間3.1 總體格局構建“一核引領,兩軸帶動;兩廊匯聚,三區統籌,多點協調”總體格局一核:以中心城區為中心,聯動周邊澧南鎮、城頭山鎮,共同形成城鎮及產業發展核心。兩軸:依托二廣高速、G207形成南北產業發展軸依托S8、303、涔水河形成東西產業發展軸兩廊:澧水、涔水流域形成的兩岸生態保護廊道三區: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重點生態功能區多點:保護山體、水源、自然保護地、重要歷史文化資源、農業種植基地、礦產資源等縣域點狀資源要素貫徹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將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劃定在長期穩定利用耕地上,對永久基本農田實施特殊保護,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60968.62公頃(91.45萬畝)。3.2 劃定“三條控制線”嚴格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結合生態功能重要區域及生態敏感脆弱區域分布,整合優化自然保護地,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維護生態安全格局。統籌劃定澧縣生9、態保護紅線29062.87公頃(43.59萬畝)。堅持底線思維、節約集約、遵循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升質量的要求,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促進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優化,推動高質量發展。規劃期內劃定城鎮開發邊界6153.69公頃(9.23萬畝)。優化調整生態保護紅線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3.3 農業空間構建“四區多基地”農業生產格局以崗地為主要地貌,包括金羅鎮、鹽井鎮、復興鎮、夢溪鎮。重點打造柑橘基地、生豬基地、棉花基地包括火連坡鎮、甘溪灘鎮、王家廠鎮,碼頭鋪等鄉鎮。重點打造油料作物基地、茶葉基地、中藥材基地中南部優質糧蔬主產區東部濱湖農業發展區西北部生態農林供給區北部特色農業種養區包括如東10、鎮、小渡口鎮、官垸鎮。重點打造蝦蟹水產基地、葡萄基地、油菜基地包括四個街道、澧南鎮、大堰垱鎮、城頭山鎮、涔南鎮。重點打造糧食生產基地、蔬菜基地、葡萄園種植基地3.3 農業空間優先保障糧食生產空間切實保障“菜籃子”生產空間大力拓展農產品多樣化生產空間 拓展棉花、油料、糖料、水果、茶葉、藥材等多樣化農產品生產能力和空間。穩定水稻生產空間 優化其他糧食作物生產空間 構建都市圈農業保障生產空間 拓展現代設施農業生產空間耕地資源保護與糧食安全按照米袋子優先、菜籃子調優、林果業上山原則,優先保障糧食生產空間、切實保障“菜籃子”生產空間、大力拓展農產品多樣化生產空間3.3 農業空間鄉村振興落實品牌強農、特色11、強農、質量強農、產業融合強農、科技強農、開放強農六大行動,推動澧縣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城頭山鎮以創建湖南省鄉村振興示范鄉鎮為起點,打造以特色水稻及特色農產品種植生產為基礎,結合“農業+旅游”雙鏈模式,以“中華城祖,世界稻源”為主題,推動“一、二、三”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建成產學研于一體復合型特色小鎮。鄉村振興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規劃引導:抓住特色促進產業興旺、加強鄉村振興用地保障、吸引返鄉人才優化農村人口結構、強化住房管控促進空心房整治、探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抓住特色促進產業興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有序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平等保護土地經營權。保障鄉村產業12、發展用地需求,預留鄉村振興產業用地指標。在鄉鎮國土空間規劃中預留不少于2%、不高于5的規劃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同時單列鄉村振興專項新增建設用地計劃,不低于國家下達總量的10%,專項用于農村建房、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保障鄉村產業用地需求。加強鄉村振興用地保障以鄉情鄉愁為紐帶,以大學生、進城務工人員、退伍軍人等群體為重點,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現代農業,培育壯大新鄉賢隊伍。落實和完善融資貸款、配套設施建設補助、等扶持政策,引導工商資本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事業。吸引返鄉人才優化農村人口結構村民住房用地必須服從統一管理,嚴格執行“先審批、后建設,一戶一宅、建新拆舊”的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13、原則。新建、擴建、拆建大小房屋,須向村委會申請,經村委會集體討論同意,上報審批并領取建房用地批準通知書。強化住房管控促進空心房整治通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入市,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產權能夠順暢流轉并得到有效保障,進一步盤活農村存量土地資源,不斷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同時撬動資本、人才、技術等其他要素流入到鄉村來,鄉村振興也將會得到更有力支撐,帶動農民就業增收致富。探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3.4 生態空間構建“西屏連北丘,一水引四河,兩廊串多點“的生態安全格局西屏太青山壺瓶山北丘北部丘陵一水澧水四河涔水道水澹水松滋河兩廊澧水生態廊道涔水生態廊道多點湖南澧州涔槐國家濕地公園湖南澧縣澧水河口省級濕地公園14、湖南澧縣城頭山省級地質公園3.4 生態空間加強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提高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能力,有利于更好的保障區域生態與澧縣水源地的環境安全,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自然景觀,維護生態平衡。湖南澧州涔槐國家濕地公園總面積2516.76公頃 湖南澧縣城頭山省級地質公園總面積2956.24公頃 湖南澧縣天供山省級森林公園總面積642.01公頃 湖南澧縣澧水河口省級濕地公園總面積7602.29公頃 湖南嘉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48.69公頃 湖南臨澧道水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面積0.07公頃加強各大自然保護地、濕地公園等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區內污染治理與修復重點加強以人為活動頻繁而出現的水土流失及流域污染治理。開展流15、域河道綜合整治,重塑健康自然的彎曲河岸線重點對太青山鐵礦區、湘澧鹽礦礦區、石煤礦區、石膏礦區、芒硝礦區和歷史遺留礦山進行生態修復將已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塊為重點確定土壤污染區域,建立土壤治理與修復項目庫,科學、合理、有序的推進修復治理工作重要生態系統修復水生態修復礦山生態修復土壤污染治理推進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3.4 生態空間3.5 城鎮空間以縣城為中心,聯動周邊澧南鎮、城頭山鎮,共同形成縣域發展的核心,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一核以甘溪灘鎮、大堰垱鎮、復興鎮和小渡口鎮為中心鎮,有序實現擴容提質,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城鎮功能四心依托高速、G207形成縱貫南北的城鎮綜合發展軸;依托S303以及涔水河形成聯16、系縣域東西的產業發展軸兩軸分別為中部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片、東部特色高效農業發展片、西部生態旅游經濟發展片三片構建“一核四心,兩軸三片”的城鄉發展格局3.5 城鎮空間構建“中心城區中心鎮一般鎮”的縣域城鎮職能體系中心城區中心鎮一般鎮大堰垱鎮、復興鎮、小渡口鎮、甘溪灘鎮澧南鎮、碼頭鋪鎮、火連坡鎮、王家廠鎮、城頭山鎮、金羅鎮、鹽井鎮、夢溪鎮、涔南鎮、如東鎮、官垸鎮“兩帶”3.5 城鎮空間形成“一軸兩帶、四片四節點”空間結構“一軸”沿津澧大道串聯城市各個片區,形成城市發展主軸 澧水景觀帶 澹水景觀帶“四片”:至西向東分別為新型工業區、活力老城區、現代新城區、產城融合區。“四節點”:老城中心、新城中心及各17、片區服務中心。中心城區規劃空間結構規劃中心城區2035年城鎮發展區面積39.21平方公里。通過規劃分區的邊界劃定和用途管制,形成對城市建設用地定性定量相結合的管控措施。3.5 城鎮空間中心城區規劃分區構建八大分區,形成對城市建設用地定性定量相結合的管控措施綜合服務區居住生活區商業商務區工業物流區交通樞紐區綠地休閑區歷史文化紫線區戰略預留區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澧縣汽車總站3.5 城鎮空間中心城區綜合交通體系推行“小街區、窄路幅、密路網“理念規劃形成“六橫十縱”的主干路網結構 六橫繞城北路、桃花灘路、津澧大道、翊武中路、三賢路、屈原路 十縱澧西路、護城路、澧陽路、澧浦路、蜚云塔路、柳家鋪路、澧澹大道、18、上福路、澧東大道和產業大道3.5 城鎮空間中心城區公共綠地與開敞空間構成“綠環圍繞、水帶滲透、綠地連接、藍綠交織”的城區藍綠網絡布局沿洄水渠-大坪干渠、澹水、澧水三條主要水脈,打造沿水的澹水綠地風光帶、澧陽生態公園-澹水生態綠地、澹水東苗圃、羊湖口泄洪通道帶狀綠地、澧水帶狀公園綠地、洄水渠帶狀公園綠地,形成城市藍綠生態環。綠環城區內部沿河打造栗河-澹水濱水景觀風光帶、襄陽河濱水景觀風光帶兩條主要濱水景觀帶,以及沿城區內部灌渠、水系形成的帶狀綠帶。水帶均衡布局各類公園綠地、廣場綠地、防護綠地、區域生態綠地體系。綠地規劃以城區水系灌渠、綠地與開敞空間、城市道路為依托形成環繞聯通城區各個范圍的城市藍19、綠網絡。藍綠交織3.5 城鎮空間中心城區社區生活圈4-7萬人桃花灘15分鐘生活圈范圍面積:670公頃(澹水及綠地200公頃)居住用地:248公頃居住人口:約7萬人羊古15分鐘生活圈范圍面積:450公頃居住用地:233公頃居住人口:約6.5萬人蘭江15分鐘生活圈范圍面積:410公頃居住用地:224公頃居住人口:約4.5萬人澧西15分鐘生活圈范圍面積:330公頃居住用地:222公頃居住人口:5.5萬人金牛池15分鐘生活圈范圍面積:355公頃居住用地:201公頃居住人口:4.5萬人黃橋15分鐘生活圈范圍面積:350公頃居住用地:202公頃居住人口:4.5萬人寶塔15分鐘生活圈范圍面積:385公頃居住20、用地:116公頃居住人口:約3.5萬人澧澹15分鐘生活圈范圍面積:390公頃居住用地:199公頃居住人口:約6萬人按步行十五分鐘可達各類生活服務設施為依據,規劃以護城路、桃花灘路、洗墨池路、解放路、澧浦路、津澧大道、柳家鋪路為界線,統籌中小學、養老院、社區醫院、運動場館和公園等公共設施配套和中型商業設施,在中心城區形成八個15分鐘社區生活圈。每個15分鐘生活圈居住人口規模為4-7萬人左右,服務半徑為800-1000米。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區示意圖3.5 城鎮空間中心城區重大公共服務布局規劃高中縣二中文化藝術中心體育中心規劃第二福利院桑蠶博物館蘭江職中兩館一中心縣一中九澧科技職業學校綜合服務中心澧州21、大劇院縣人民醫院行政服務中心中心城區主要縣級公共服務設施有:澧縣兩館一中心(圖書館、博物館、青少年活動中心)、文化藝術會展中心(規劃展示館、美術及攝影展覽館和商業文化街)、澧州大劇院、蠶桑綜合博物館、澧縣非遺展示館、(中部)綜合服務中心、第二福利院、以及規劃高中(縣六中搬遷新建)。04強支撐要素配置4.1 綜合交通體系規劃4.2 產業發展規劃4.3 基礎設施體系規劃4.4 安全設施體系規劃4.5 水資源保護與利用4.6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4.7 歷史文化保護與利用4.8 城鄉風貌引導縣道鄉道4.1 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縣域形成“兩縱一橫”的高速公路,“五縱三橫”的干線公路布局結構“兩縱一橫”高22、速公路路網兩縱:現狀二廣高速、安慈高速。一橫:加快松石高速選址論證,加強高速公路和鄉鎮的互通銜接。干線公路:五縱三橫”的布局結構新增S514、S224等省道,提質改造G353、S234、S233、G207等國省道,保留省道S515、S303。五縱:G207、S234、S233、S515、S224。三橫:G353、S514、S303。補充完善各鄉鎮聯系,暢通城鄉循環。4.2產業發展規劃湘鄂邊消費新中心澧水流域制造業新高地圍繞“一主一特”產業基礎,積極承接長三角、珠三角、長株潭等地區的產業轉移,加強產業鏈培育,推進醫藥醫械與健康食品、新型建材與家居、輕工紡織、電子信息四大產業鏈建設區域品牌農業新基23、地0 10 20 3發揮澧縣處于湘鄂邊境、洞庭湖生態經濟區、長江經濟帶結合部的區位優勢,構建以傳統商貿業為基礎,現代物流業為龍頭,新型商貿物流為主的服務體系依托“四區多基地”的農業發展格局,推進“澧州葡萄”等特色農業品牌建設,打造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實現澧縣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到2035年,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占比明顯提升,基本實現服務業多元化、制造業信息化、農業品牌化。構建以“2+4+2+X”的產業體系4.3 基礎設施體系規劃 建立城鄉統籌的供水體系農村供水通過改造大型供水廠和管網延伸的方式,重點發展全域供水的高標準、高規格的集中供水工程。實現網架結構堅強、運營智能高效的電網規劃24、對現有110kV變電站進行擴容,能滿足規劃區供電需求。構建完善可靠的排水體系規劃繼續完善鄉鎮集中建設區污水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提高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農村污水處理應合理選擇適宜的治理模式。構建城鄉統籌的燃氣供應保障體系建成鄉鎮天然氣管道“一張網”,實現鄉鎮管道天然氣供氣。4.4 安全設施體系規劃中心城區共規劃消防站6個,其中保留現狀消防站1個,規劃新增1個特勤消防站,新增3個一級消防站,新增1個二級消防站。消防規劃至2035年中心城區人口規模38-40萬人,留城人員按總人口40%計算,到2025年人防工程總面積應達到12萬平方米左右,2035年人防工程總面積應達到16萬平方米左右。人防規劃新、改25、擴工程按7度設防,學校、醫院、重要交通生命線、電力和電信網絡、水庫大壩、危險化學品廠庫、重要軍事設施等需提高一度設防。抗震防災規劃按50年一遇防洪標準設防,遠期100年一遇的標準設防,治澇標準按20年一遇最大,24小時暴雨,24小時排干設防。防洪排澇規劃強化水源地保護保護利用措施4.5 水資源保護與利用保護目標:規劃至2035年,陸域水面不減少,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質達標率100%。加強河湖水系保護,統籌重點河湖岸線及功能區劃。劃定水系、水庫的保護范圍。實施水源地保護工程,全面修復水源地流域生態。調整用水結構,完善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流域管治,提升河湖水系風貌。重點河湖岸線保護與利用26、4.6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力爭礦產資源開發總量達到設計生產能力,對重要礦產資源作開采總量調控。淘汰落后產能,清理整頓環保不達標礦山,整合再造。完成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工程、健全完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監測與管理體系,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執法監管力度,落實“邊生產、邊治理、邊復墾”的制度。形成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礦地和諧的砂石土礦開發利用格局,實現綠色礦業發展逐步成型,礦山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劃定澧縣石公村地下熱水資源重點開采區、澧縣鹽井礦區巖鹽重點開采區和澧縣曾家河礦區芒硝礦重點開采區3個重點開采區域修復礦山生態環境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科學劃定資源開采區推進產業再造4.7 歷史文化保護與利用保護全國重點27、文物保護單位16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3處。4.8 城鄉風貌引導鄉鎮風貌引導村莊風貌引導05重傳導規劃傳導5.1 規劃傳導5.2 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5.1 規劃傳導縱橫雙向傳導具體傳導機制總體要求總體要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詳細規劃的依據,相關專項規劃的基礎;相關專項規劃要相互協同,并與詳細規劃做好銜接;統籌和綜合平衡各相關專項領域的空間需求;詳細規劃依據總體規劃進行編制和修改遵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不得違背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主要內容納入詳細規劃。縱向傳導指的是各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通過上下聯動逐步形成全域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28、橫向傳導主要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傳導。與津市、石門縣、臨澧縣、安鄉縣、湖北省相鄰省縣市協調;落實湖南省、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常德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要求、澧縣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傳導、澧縣國土空間開發邊界外鄉鎮規劃傳導、澧縣村莊規劃傳導、專項規劃協調約束。相 鄰 省 市 縣 國 土 空間 總 體 規 劃湖 南 省 國 土 空 間總 體 規 劃常 德 市 國 土 空 間 總 體規 劃澧 縣 國 土 空 間總 體 規 劃澧 縣 各 類專 項 規 劃開 發 邊 界 內 詳 細 規 劃開 發 邊 界 外 鄉 鎮 規 劃協 調傳 導傳導協 調落 實落實澧 縣 村 莊 規 劃洞 庭 湖 生 態 經 濟 區國土 空 間 專 項 規 劃以第三次國土調查成果為基礎,整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所需的各類空間關聯數據,形成坐標一致、邊界吻合、上下貫通的一張底圖,作為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工作基礎。依托平臺,以一張底圖為基礎,整合疊加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成果,實現各類空間管控要素精準落地,形成覆蓋全縣、動態更新、權威統一的澧縣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為統一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強化規劃實施監督提供法定依據。基于平臺,同步推動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建設,為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動態監測評估預警和實施監管機制提供信息化支撐。5.2 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