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4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2233
2023-08-16
40頁
8.90MB
1、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清 流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清 流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QINGLIU2021年2035年草案公示版草案公示版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鵬哥優化設計下前言前言PREFACE建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監督實施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按照國家和福建省部署要求,清流縣組織編制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以下簡稱規劃)。本規劃是對清流縣域范圍內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作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指導城鄉各類開發2、建設活動、制定空間發展政策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空間藍圖,是編制相關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的依據。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規劃總則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1.3 規劃范圍與期限0102目標策略2.1 目標愿景及定位2.2 發展目標2.3 發展規模2.4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策略2.5 區域協同發展03總體格局3.1 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2 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3.3 面向鄉村振興的農業空間3.4 保護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3.5 建設集約高效的城鎮空間04品質生活4.1 構建創新引領的產業之城4.2 營造山水相融的城鄉風貌4.3 提供全民共享的公服體系4.4 彰顯文3、化自信的歷史底蘊4.5 中心城區布局優化05支撐體系5.1 構建綠色高效交通系統5.2 建設綠色韌性基礎設施06保障機制6.1 明確規劃落實傳導6.2 保障近期項目實施6.3 完善規劃管理機制目目/錄錄CONTENTSCONTENTS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01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1.3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總則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5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4、局,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運用好“跨山統籌、閩西南協同、創新引領”三把金鑰匙,整體謀劃全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統籌各類資源與要素配置,積極融入福建兩大協同發展區,使清流縣成為全面展示三明高水平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綠色發展成果和經驗的重要窗口。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戰略引領、科學發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人為本、品質發展全域5、統籌、融合發展上下聯動、一體發展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6規劃范圍為清流縣行政管轄范圍,包括龍津鎮、嵩溪鎮、嵩口鎮、林畬鎮、靈地鎮、賴坊鎮、長校鎮、余朋鄉、溫郊鄉、李家鄉、沙蕪鄉、田源鄉、里田鄉等,總面積1806.34平方公里。1.3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目標年到2035年,規劃近期到2025年,規劃遠景展望至2050年。龍津鎮嵩溪鎮嵩口鎮田源鄉余朋鄉溫郊鄉林畬鎮沙蕪鄉賴坊鎮靈地鎮李家鄉長校鎮里田鄉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022.1 目標愿景及定位2.2 發展目標2.3 發展規模2.4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2.5 區域協同發展目標策略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6、規劃(2021-2035年)82.1 目標愿景及定位氟新高地、康養福地、山水美地 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總體發展戰略為綱,結合區域發展政策,充分發揮中央蘇區、氟新材料、綠色生態、休閑農旅等特色優勢。規劃至2035年,清流應緊緊圍繞落實國家、省市戰略,突出特色優勢,聚焦主要矛盾,堅持永續發展,構筑宜居宜業美麗幸福新清流,將清流建設成為:福建獨具特色的山水園林城市三明特色農業與生態康養示范區全國重要的氟新材料產業高地中央蘇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92.2 發展目標2.3 發展規模至2025年,打造清流成為獨具特色的農副產品原產地;“一溪兩核三軸”發展格局逐步構建7、,最美山城核心展示區初具規模,開啟宜居宜游的“山區明珠”美好藍圖。至2035年,綠水青山得到高水平保護,區域生態調節服能力不斷提升;生態價值轉化高效充分,建立完善的生態經濟體系;建設全國主要基礎氟產品生產區,打造氟新材料發展新高地。展望2050年,將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建設成為全面展示高水平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綠色發展成果和經驗的重要窗口。205020352025常住人口約12.43萬人常住人口約14.7萬人規劃至2025年規劃至2035年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102.4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12345生態營城,綠色發展戰略推動8、清流“生態經濟化”增值型發展補齊短板、品質提升戰略完善清流公共設施與基礎設施建設借力發展,融合開放戰略提升清流縣域與周邊縣市的開放鏈接水平創新賦能、延鏈補鏈戰略強化清流特定產業分工、城市功能的區域地位人文激活、魅力彰顯戰略分級分類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保障重大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項目的空間需求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112.5 區域協同發展省際方向的協同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清流位于山區綠色發展帶和“廈泉三“發展軸的交叉位置,依托自身的自然資源本底優勢,融入“一核三灣兩帶兩軸”網絡格局,發揮區位優勢,實現聯動發展。閩西南協同發展格局規劃圖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協同構建區域綜合防災體9、系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加快緊密協作區一體化發展加強區域創新和產業協作加強區域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122.5 區域協同發展融明方向的協同全面融明與兩山示范區建設生態上實現區域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功能上共享互補一體發展;交通上銜接市域國省干線公路網絡體系,提高區域便捷性;產業上推進服務型農業經濟轉變,建立集約、特色的協同產業鏈。生態資源資產化發展權益均衡化產業布局聯動化區域治理協同化四大創新路徑四大協同戰略生態共保共治功能共享互補交通互聯互通產業合作共榮區域綠色產業的協同發展空間一體化發展的政策創新示范融明發展格局規劃圖3.1 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210、 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3.3 面向鄉村振興的農業空間3.4 保護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3.5 建設集約高效的城鎮空間總體格局03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143.1 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帶一環,雙核雙軸,五廊六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保護統籌自然資源保護要素合理構建生態網絡格局開發突出清流縣域融合加強產城協同引領城鄉融合人水和諧一帶一環 一帶引領沿九龍溪/G536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統籌發展帶;一環布局沿環布局發展氟新材料、鈣新材料、綠色新型建筑材料循環經濟等新興產業,特色食品、制品農業產業。五廊六區 五條山海通廊以九龍溪的5條放射狀的支流水系(嵩溪、羅口溪、羅峰溪、長潭河11、文昌溪)為生態廊道,構建縣域生態骨架;六個農業-生態區優先保護三個重點生態涵養區和三個農業種植發展區。圖例中心城區城鎮發展核九龍湖生態保育發展核城鎮節點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統籌發展帶山海通廊新興特色產業發展環城鎮化發展軸生態涵養區農業種植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雙核雙軸 雙核驅動構建龍津鎮中心城區城鎮發展核、九龍湖生態保育核;雙軸拓展依托G534和泉南高速,形成兩條主要城鎮化發展軸。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15科學劃定三類空間3.2 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科學評估調整生態保護紅線維系區域生態安全的底線,確保面積不減少,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實行最嚴格12、的管控,除規定外原則上禁止占用。從嚴核實優化永久基本農田保障區域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底線,永久基本農田實行永久特殊保護,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合理適度確定城鎮開發邊界確定城鎮未來發展的空間邊界,處理好城鎮開發邊界與生態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的關系,引導城鎮開發建設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生態空間山清水秀農業空間和諧共生城鎮空間宜居宜業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163.2 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優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特殊保護的耕地。規劃期內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122.30平方公里。圖例永久基本農田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13、2021-2035年)173.2 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在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規劃期內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任務面積446.18平方公里。圖例生態保護紅線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183.2 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在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可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以城鎮功能為主的區域邊界。規劃期內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圍合面積14.86平方公里。圖例城鎮開發邊界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193.2 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按照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優先序統籌劃定落實14、三條控制線,確保三條控制線不交叉不重疊不沖突。將三條控制線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作為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圖例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03.3 保護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一 心環九龍湖生態核心統籌環九龍湖區域山水林田湖等要素,錨固九龍湖生態基底,形成群落多樣、生態效益與景觀效益兼顧的環九龍湖生態濕地核心。構建“雙心三區六廊多點”的生態保護格局以筆山、蓮花山、上陽山、雞母山等山體為主體的北部生態涵養區,以梁石山、東嶂山、靈臺山為主體的西南生態涵養區,以琴源嶺、大豐山、筆架山為主體的東南生態涵養區。以三大生態涵養區構筑縣域生態基底15、空間。三 屏三大生態涵養屏障區以九龍溪干流及其5條放射狀的支流水系(嵩溪、羅口溪、羅峰溪、長潭河、文昌溪)為生態廊道,構建縣域生態骨架。六 廊重要山海通廊指主要的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重要動植物棲息地、12個飲用水源保護區等關鍵生態保護區域。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區域生態系統質量,同時推進飲用水源保護區防護林等建設,確保全縣生活用水安全。多 點重要保護節點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13.3 保護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自然保護地體系5個自然保護地為重點保護區域,面積9692.62公頃。以增強森林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為導向,開展森林生態功能保護修復。通過實施養殖污染源防治、村16、鎮生產生活污染處理設施建設、河道清淤、生態護岸建設、河岸帶植被保護與修復等工程措施。強化水源地保護,加強林下及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控制面源污染,治理水土流失。生態保護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森林生態功能保護修復水環境治理與水生態修復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自然公園自然保護區加強對5個自然保護地的保護,以自然恢復為主,分區分類開展受損自然生態系統修復,適度開展自然體驗、生態旅游等活動,維護自然生態系統健康穩定,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1個4個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2一心:即龍津現代農業物流產業中心。利用龍津鎮交通優勢,將龍津鎮打造成為清流縣農業產銷主要中轉點。一帶:林畬-靈地生態休17、閑農業帶。依托現有主要交通干線,串聯林畬、嵩溪、龍津城郊、嵩口、田源、靈地、李家等區域的生態農業資源優勢,打造貫通南北的山區生態休閑農業帶,并輻射帶動周邊的長校、賴坊等鄉鎮生態休閑農業發展。三區:北部特色優勢農業種植區、南部糧食茶果種植區、中部現代漁業養殖區。構建“一心一帶三區”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3.4 面向鄉村振興的農業空間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加強耕地保護與利用保障糧食和蔬果自給空間嚴保永久基本農田創新耕地保護監督管理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保障糧食安全。重點保護九龍溪干流及嵩溪、羅口溪、羅峰溪、長潭河、文昌溪五大支流兩岸的河谷盆地、河18、岸臺地等耕地集中區。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33.4 面向鄉村振興的農業空間引導鄉村地區全面振興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推進縣域村莊分類管控:強化村莊規劃引領,科學有序引導村莊規劃建設,推動鄉村村莊戰略實施,對不同類型村莊因地制宜提出差異化發展策略。推進農用地整理確定農用地整理潛力等級。以農用地整理潛力較大的嵩溪鎮、靈地鎮、嵩口鎮、賴坊鎮有關鄉鎮為重點實施區域。開發宜耕土地以宜耕后備土地開發潛力較大的嵩溪鎮、林畬鎮等鄉鎮為重點區域。居民點用地整治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低效利用和閑置土地進行綜合整治,以嵩溪鎮、靈地鎮、龍津鎮有關鄉鎮為重點區域。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19、2035年)243.5 建設集約高效的城鎮空間規劃形成“中心城區-重點鎮-一般鎮”三級城鎮體系規劃形成“縣域主中心重點鎮一般鎮”的三級城鎮等級結構體系,包括一個縣域中心城區、4個重點鎮、8個一般鎮。城鎮空間發展格局規劃圖中心城區重點鎮一般鎮清流縣中心城區是承擔行政管理、經濟發展、文化交往等功能的核心綜合服務地區。分別承擔南北兩個片區的區域發展、綜合服務功能。主要負責城鄉統籌,滿足周邊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核各項需求。中心城區即清流縣中心城區,人口數量58萬人重點鎮重點鎮4個,即嵩溪鎮、嵩口鎮、林畬鎮、靈地鎮,人口數量23萬人一般鎮一般鎮8個,即溫郊鄉、余朋鄉、田源鄉、沙蕪鄉、賴坊鎮、長校鎮、李20、家鄉、里田鄉,人口數量12萬人圖例中心城區重點鎮一般鎮城鎮化發展主軸城鎮化發展環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4.1 構建創新引領的產業之城4.2 營造山水相融的城鄉風貌4.3 提供全民共享的公服體系4.4 彰顯文化自信的歷史底蘊4.5 中心城區布局優化品質生活04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64.1 構建創新引領的產業之城構建“3+1”的縣域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包括高優糧食、生態養殖、特色園藝、森林康養食品、傳統制品、現代煙草產業;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改造提升產業體21、系。包括林產加工、食品與消費品、電子輕工業、建材產業;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氟新材料、鈣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循環經濟產業;推進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做大做強文旅康養產業;建設全國文旅康養目的地,打造全國健康養生旅游示范區、全域生態旅游示范區,推動文旅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大做強現代物流產業、現代商貿服務業;做優做特電子商務產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7 以氟新材料產業園為平臺,統籌經濟開發區金星項目片等周邊工業功能區、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平臺。結合新建的高鐵站點發展旅游集散及現代服務平臺。結合清流縣經濟開發區龍翔項目片、大路口園、高坑園打造清流智能制22、造產業與現代服務產業發展核心。4.1 構建創新引領的產業之城打造“一核兩軸、兩區多點”的產業空間格局一核兩軸打造清流電子輕工與現代服務產業發展核心,依托產業串聯軸統籌集聚打造區域產業發展平臺兩區多點形成兩大產業發展集聚區,布局金星工業園、城南工業園、氟新材料產業園區、鈣新材料專業園、綠色新型建筑材料專業園的“一區五園”以及特色產業組團。發展核心創新平臺圖例新興產業解決發展區現代農業與生態旅游集聚發展區產業發展核心工業園區現代綜合物流園特色產業組團主要產業串聯軸次要產業串聯軸里田鄉特色產業組團長校鎮特色產業組團田源鄉特色產業組團賴坊鎮特色產業組團沙蕪鄉特色產業組團李家鄉特色產業組團綠色新型建筑材23、料產業園(靈地鎮)鈣新材料專業園(嵩口鎮高坑片)鈣新材料專業園(余朋鄉)氟新材料產業園(福寶片)城南工業園氟新材料產業園(大路口片)林畬鎮特色產業組團金星工業園/氟新材料產業園(金星片)現代綜合物流園電子輕工與現代服務產業發展核心現代農業與生態旅游集聚發展區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區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84.2 營造山水相融的城鄉風貌打造“山環水繞,城景交融”的城鄉風貌格局立足清流縣山水林田湖草整體格局,營造功能與風景共融的特色空間體系,塑造以山水為骨架,田園風光、地域文化為特色的城市形象,構建自然景觀與人工建設互相和諧的城鄉風貌體系,打造“一廊雙心四片”的景觀體系。一廊雙24、心四片城鎮中心風貌區客家民俗文化風貌區河湖田園景觀風貌區山地丘陵生態風貌區全域風貌分區圖例濱水景觀廊道人文景觀核心生態景觀核心城鎮中心風貌區客家民俗文化風貌區河湖田園景觀風貌區山地丘陵生態風貌區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94.3 提供全民共享的公服體系建設“縣+鄉鎮+村”三級公共服務體系縣級公共服務設施鄉鎮級公共服務設施村級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提升縣級文化、體育、教育、醫療、福利設施等。提升初中、小學、文體活動中心、衛生院、養老院等設施。重點配套文化活動場所、幼兒園、幸福院、健身場所等設施。嵩溪鎮嵩口鎮沙蕪鄉賴坊鎮林畬鎮溫郊鄉余朋鄉里田鄉田源鄉長校鎮李家鄉靈地鎮縣級公共中心教25、育醫療體育福利文化義務教育鞏固率100%,人均教育用地面積達4平方米每千人床位數8床,鞏固30分鐘醫療服務圈人均體育用地面積達到0.6平方米機構養老床位數達到老年人口總數的5%以上每千名老人床位數達到40張人均文化設施面積達到0.2平方米每個鄉鎮設置1處文化站,每個村(社區)設置1處文化活動中心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04.3 提供全民共享的公服體系建設“15分鐘”社區生活圈以文惠民:完善文化服務設施系統體有樂健:完善體育健身體系病有良醫:完善醫療服務體系老有頤養: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學有優教:構建全年齡教育設施體系圖書室幼兒園小學健身房菜市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棋牌室中學快遞26、點便利店快餐店公園超市理發店社區生活圈示意圖 面向兒童和老人友好,形成一體化的“居住生活圈”單元,圍繞宜居/宜養/宜學/宜購,為百姓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務。按照步行15分鐘可達的要求,合理布局商業/文化/體育/衛生/教育/娛樂/休閑等共享設施。15分鐘生活圈一站式服務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14.4 彰顯特色歷史人文底蘊構建“一系統-五層次”的歷史文化保護結構保護目標:充分挖掘和保護各類歷史文化資源,建立健全保護體系,創新完善保護制度和機制,彰顯清流的歷史發展脈絡和地域文化特征。保護原則:整體風貌保護與重點保護相結合;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有限原則;歷史文化保護與發展建設協27、調原則;有形歷史文化遺產與無形傳統文化相結合。物質遺產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各級文保單位歷史建筑非物質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 十番鑼鼓 賴坊武術 豆干制作技藝圖例地域文化振興發展軸紅色文化中心客家文化中心多元文化中心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國家級傳統村落省級傳統村落省級文保單位縣級文保單位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24.5 中心城區布局優化明確城區主要發展方向北拓西進思路一:大城關戰略思路二:產城融合戰略思路三:生態引領戰略推動城郊一體化,打造縣域公共服務核心、優化中心城區主要生活組團。中心城區發展方向示意圖推進城南工業園、氟新材料產業園的園區標準化建設。保護特色山水格局,28、依托九龍溪、筆山、銅鑼山、鳳翔山、豬母寨等山水資源構建碧道網絡系統。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34.5 中心城區布局優化構建“一帶雙軸雙核四片”的中心城區空間結構一帶雙軸雙核四片九龍溪生態景觀帶老城綜合服務核心/城市現代服務核心兩條城市空間發展軸城北商貿服務片/城中綜合發展片/城南產城融合片/現代綜合物流片老城綜合服務核心城市現代服務核心九龍溪生態景觀帶城市發展軸城北商貿服務片城中綜合發展片城南產城融合片現代綜合物流片圖例5.1 構建綠色高效交通系統5.2 建設綠色韌性基礎設施支撐體系05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5交通策略5.1 構建綠色高效交通系29、統構建“區域融合、外聯內通”的縣域綜合交通系統強化南北交通聯系構建運轉主通道鐵路運輸系統公路運輸系統內河航道網絡鐵路興泉鐵路、浦梅鐵路鐵路客運清流站、楊源站高速公路+干線公路高速:泉南高速干線公路:G534、G536、S306公路客運清流客運站內河航道九龍溪線碼頭橫口碼頭、壩上碼頭、鐵石碼頭、洞口碼頭1構建綜合交通體系挖掘水韻周轉能力2加強縣域各城鎮組團之間聯系3圖例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道火車站碼頭客運站鄉鎮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65.1 構建綠色高效交通系統建設“綠色智慧”的縣域交通網絡體系客運樞紐體系統籌協調高鐵站、汽車客運站、公交樞紐、水運碼頭等多類客運場站,30、構建多層次城市客運樞紐系統公共交通體系提倡綠色出行,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增大城鄉公交覆蓋范圍,提高城鄉公交服務水平道路骨架網結構推進高速公路、國省道和城市道路有機銜接,強化南北區域交通聯系,構建運轉主通道,形成“四橫兩縱”的縣域交通網絡結構慢行交通提高基礎路網密度,提高慢行交通可達性和路網組織靈活性,推進綠道建設,營造高品質的慢行環境靜態交通加快形成與道路交通容量相協調、與土地使用功能相匹配、與城市機動化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差異化停車供應及管理體系智慧交通全面提升智慧交通管理水平,構建智慧交通大數據平臺。在智慧停車、智慧公交、智慧道路等方面提升技術研究水平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1、)375.2 建設綠色韌性基礎設施排水網絡安全韌性城鄉污水集中、分散式處理,完善污水、污泥處理水平,提升再生水應用范圍。修復排污通道,完善管網與泵站改造,落地雨水源頭減排工程,治理積水點、消滅易澇區。能源體系清潔穩定按照“保安全、促發展”的原則適度超前規劃,完善縣域電力設施建設,加快鄉鎮電網、農網升級改造,保障城鄉發展需求。環衛體系綠色協同按照垃圾處理“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和產業化”要求,推行垃圾分類、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強醫療、危險固廢物源頭控制,并引導培育縣內靜脈產業發展。構建綠色安全的基礎設施網絡供水網絡集約高效城鄉供水更加穩定,建立多源互濟的供水保障格局。優化用水結構,提高水資32、源利用效率,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與管理制度,嚴控用水總量、提升用水效率。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85.2 建設綠色韌性基礎設施構建堅韌穩固的城市安全系統“適度超前、防控結合”提高城防體系標準和建設質量“預防為主、防消結合”打造現代化智慧消防體系建設“整治避讓、合理布局”提高城市生命線工程抗震能力“平戰結合、軍民融合”構建統一高效的人防工程體系“化整為零、分級響應”做好能快速啟用的防疫應急預案“安全防控、實時監控”做好危化品集中安全監管防洪排澇消防防護抗震避災人防工程防疫體系危化品管控065.1 明確規劃落實傳導5.2 保障近期項目實施5.3 完善規33、劃管理機制保障機制清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40 梳理清流縣“十四五”重點項目清單,形成十四五重點項目清單表。摸底各部門規劃期間重點建設訴求,合理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6.1 明確規劃落實傳導落實上位規劃傳導鄉鎮規劃指引詳細規劃明確強制內容6.2 保障近期項目實施民生優先、平臺優先,銜接“十四五”規劃,分類分級排定項目實施。梳理項目清單項目分級分類制定實施計劃 按照項目類別及實施時間,對重點項目進行分類分級。有限保障民生以及基礎設施項目。根據項目選址范圍或擬選址范圍,銜接國土空間規劃,保障重點項目建設訴求。6.3 完善規劃管理機制數字智治機制政策配套機制規劃監督機制評估調整機制調控激勵機制組織保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