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合作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開征求意見版)(4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2237
2023-08-16
42頁
16.16MB
1、合作市自然資源局2023.03合作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公開征求意見版)HE ZUO SHI GUO TU KONG JIAN ZONG TI GUI HUA2021-2035年前言合作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本規劃)是合作市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全市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指導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和行動綱領。本規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指示要求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搶占生態文明制高點、打造綠色發展升級版為主2、攻方向,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一帶一路”、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本規劃聚焦合作市高質量轉型發展,以筑牢生態安全、確保糧食安全、統籌發展安全為基本原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基本思路,圍繞“青藏之窗雪域羚城”的發展定位和“一心三區”的戰略布局,堅守人民至上、保障發展空間的基本要求,系統配置各類空間要素,以“強州府”戰略為引領,統籌謀劃全市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構建全市國土空間規劃“一張藍圖”。規劃范圍和期限合作市行政轄區,總面積2090.66平方公里。2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3、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CONTENT目錄1.1 性質與定位1.2 目標愿景1.3 國土空間格局1.4 底線約束2.1 核心戰略2.2 生態強示范2.3 交通強帶動2.4 產業強培育2.5 鄉村強建設2.6 城市強引領3.1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3.2 魅力空間體系構建3.3 全域風貌管控4.1 市政基礎設施布局4.2 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4.3 能源保障與利用4.4 規劃實施保障目標與定位戰略與行動文化與風貌貳TWO壹ONE叁THREE支撐與保障肆FOUR 性質與定位 目標愿景 國土空間格局 底線約束目標與定位015性質與定位 城市性質甘、青、川交界處藏區中心城市和區域交通樞紐黃河上游重要水源涵4、養補給區和生態安全屏障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全州政治、經濟、商貿、物流和文化中心6高原綠色發展標桿城市青藏高原向東開放的展示窗口生態文明建設創新高地黃河上游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性質與定位7 四省藏區樞紐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節點城市 串聯蘭西城市群與成渝城市群的通道節點城市 高原現代農牧業示范區 全域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城 綠色礦山建設典范區 甘南州產業發展核心區 國家草原公園維育示范地 甘南州鄉村振興樣板區 具有雪域高原特色的生態草原城市區域定位產業定位特色定位性質與定位2035年2050年2025年8建成設施完善、治理高效的生態示范城市建成產城一體、景城一體的高品質現代化雪域羚城建成作為美麗5、中國建設實踐范例的國家草原城市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和藏區綠色發展的城市樣板甘肅省向西向南開放的戰略平臺和交通樞紐城市青藏高原向東開放的區域中心城市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建設和黃河上游重要水源涵養治理的典范城市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實現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高原生態循環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更大成績特色農牧業和文化旅游業持續壯大,重大功能性文化設施體系全面形成力爭實現“百億強縣”目標環境水平顯著提高,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綠色生態產業發展實現新跨越,民生改善邁出新步伐生態文明建設持續穩步發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6、水平不斷提高近期遠期遠景目標愿景9國土空間格局 構建“一心、三區、三屏、三軸”的總體開發保護格局底線約束10按照保質保量要求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按照生態功能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按照適度集約劃定城鎮開發邊界確保到2035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低于122.04平方公里(18.31萬畝)確保到2035年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773.36平方公里(116.00萬畝)確保到2035年城鎮建設用地面積不突破15.75平方公里(2.36萬畝)統籌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核心戰略 生態強示范 交通強帶動 產業強培育 鄉村強建設7、 城市強引領戰略與行動0212核心戰略生態強示范“示范”構建生態文明建設創新高地持續推動黃河上游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交通強帶動“帶動”融入國家區域發展大格局著力構建立體化、開放式的綜合交通網絡,提升城市互聯互通和綜合運輸服務能力。產業強培育“培育”建設高原綠色發展標桿城市以多元特色產業齊力推動經濟突破,構建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核心區。鄉村強建設“建設”富有獨特自然風光的美麗鄉村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城市強引領“引領”打造黃河上游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發揮樞紐中心城市和州府帶動作用,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強強 州州 府府13 構建“一帶兩廊、四域8、多點”的生態空間治理框架生態強示范一帶:洮河流域生態保護帶四域:水源涵養保護區域、生態修復重點區域、水土保持樣板區域、生態產業示范區域多點:太子山、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冶力關國家森林公園、合作市美仁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合作省級森林公園兩廊:太子山、臘力大山生態廊道14 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全面建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建設體系實現嚴格保護、科學利用、精細管理、高效共享的自然保護地管理體系序號名稱總面積(平方公里)保護地類型級別1甘肅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05自然保護區國家級2合作市美仁國家草原自然公園5.36自然公園國家級3甘肅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32.72自然保護區國家級4合作省級9、森林公園5.91自然公園省級5冶力關國家森林公園50.99自然公園國家級甘肅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合作市美仁國家草原自然公園甘肅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強示范以人為本生態優先嚴格取水總量控制發展節水高效農業和工業流域環境穩定水質量安全河道“水清、岸綠、流暢”提升改善小流域生態持續加強水資源保護科學配置水資源供需平衡15 加大水資源保護力度,推進小流域生態治理流域共治共享加強水土流失治理以洮河、大夏河等流域為重點實施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全市河道、溝道為治理對象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節水型城市落 實水資源總量控制,優化行業用水結構和空間布局實 行定額管理層層分解生態強示范16 做足森林草原空間,10、強化濕地保護修復森林資源草地資源濕地資源目標:完善林地保護利用長效機制,實現布局“穩中有增”,森林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措施: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持續鞏固國土綠化成果目標:落實草原生態保護制度,草原生態功能和生產能力顯著提升,初步實現高質量發展。措施:持續推進退化草原綜合治理逐步構建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機制目標:建立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生態系統綜合服務功能增強、固碳能力有效提升。措施:制定濕地保護規劃加強重點區域濕地恢復與綜合治理生態強示范17 打造甘青川區域交通樞紐 依托夏河機場,在建蘭合鐵路、西成鐵路,規劃合哈鐵路、甘藏鐵路,構建以鐵路為主導、高速公路為支撐、通用航空為補充的綜合交通11、網絡交通強帶動“羚東”、“羚南”、“羚北”各鄉鎮半小時蘭西城市群,夏河、臨潭、卓尼、碌曲等周邊城市一小時公鐵:成渝城市群,隴南等周邊城市航空:暢達全國兩小時2h交通圈1h交通圈18 建設甘南州綜合交通運輸中心推進機場高速連接線建設一心五射“一心四射”高速公路網、“一環七射一聯”國省干線網交通強帶動19中心城區構建內暢外聯的交通體系 構建繞城環路,疏解過境交通規劃“兩環六縱十二橫”的干路系統交通強帶動20 構建“一心、兩軸、三片區”市域產業空間格局產業強培育合作市中心城區一心沿國道568省道324形成的綠色產業發展軸沿西寧道至勒秀公路的生態旅游發展軸兩軸羚北綠色產業發展區羚東生態畜牧業發展區羚南12、生態旅游和特色種植業發展區三片區21 構建“一園、三帶”的現代農牧業發展總體格局 提升發展現代農牧業依托甘南合作生態產業園區,建設全市乃至全州集農副產品交易、加工、倉儲、物流為一體的現代化農畜產品集散中心。一園現代農牧業融合發展帶、生態循環畜牧業發展帶、高原特色種養殖業發展帶。三帶推進實施“八萬工程”萬頭犏雌牛養殖、萬頭美仁牦牛提純復壯、萬頭卡加藏羊養殖、萬畝優質飼草料種植、萬畝高原油菜種植、萬畝高產青稞種植、萬畝藏中藥材種植、萬名農牧民增收工程著力發展六大特色優勢產業牛產業、藏羊產業、飼草料產業、糧食產業、食用菌產業、中藏藥產業產業強培育22 優化生態工業空間格局甘南合作生態產業園區依托一個13、園區打造兩大基地扶持壯大三大產業 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到2035年,重點治理區礦區地質環境全部得到整治,綜合治理率與土地復墾面積顯著提高,全市礦山均達到綠色礦山標準,礦山生態環境建設全面加強。輕工業發展基地綠色工礦產業發展基地農副產品加工綠色礦業中藏藥加工產業強培育23 構建“一心、三帶、三片區”的全域文化旅游空間格局一心合作市中心城區三帶特色民族民俗文化體驗帶高山森林草原休閑帶勒秀藏家水鄉風情帶三片區羚北“生態田園”綜合休閑度假區羚東“草原秘境”戶外越野運動區羚南“怡養河谷”生態康養娛樂區產業強培育24 優化村莊布局體系 鄉村振興實現途徑鄉村強建設生態保護先行,筑牢鄉村旅游美麗基底產業振興為基,14、支撐帶動群眾穩定增收重視文化傳承,文化內涵促進品質提升做好人力保障,促進鄉村振興動能提升集聚提升類19個城郊融合類4個特色保護類7個其他類9個25 構建鄉村社區生活圈復合共享、彈性配置服務半徑1000-1500米行政管理基礎上結合村莊特定需求進行差異配置服務半徑800-1000米滿足老人、兒童等弱勢群體最基本的保障性要求行政村層級自然村層級持續實施“一十百千萬”工程,精心打造文化旅游標桿村和全域旅游專業村,穩步提升居民住房防災減災能力和村容村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強建設加快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城鄉生產要素的雙向流動、城鄉經濟社會的共同繁榮,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城鄉一體26城市強引領中心城區一核擎領15、佐蓋曼瑪鎮和勒秀鎮兩心支撐依托國道568形成的東西向城鎮發展軸、省道232形成南北向城鎮發展軸兩軸帶動 城鎮空間格局27軸帶并行林草嵌城城市發展軸線與河流綠帶并行,實現綠水過城、林草嵌城的空間格局。兩核三區指狀發展圍繞香巴拉廣場,形成城市中央行政辦公、商業服務、文化景觀核心;依托火車站片區建設打造高鐵商業商務新區,構建城市副中心;以生態產業園打造產業發展片區;以合作市舊城更新形成城市綜合服務片區。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南 擴城市強引領西 升北 提東 進28 打造高原特色公園綠地系統建設目標:實現300米見綠、500米入園、1公里進景區為目標,營造“綠水過城、林草嵌城”的高原特色生態綠地系統。城區公園16、綠地、廣場步行5分鐘覆蓋率達到90%以上。構建“三級五類”城市公園綠地系統。城市強引領29 總體城市設計“一核”:以香巴拉文化廣場為主體的城市景觀風貌集核。“三圈”:城市生活景觀圈層、城市生態景觀圈層、城市生產景觀圈層。“五區”:羚城核心景觀風貌區、城北傳統文化風貌區、城東南商業服務風貌區、城西南“教育+鐵路”服務風貌區、現代產業園風貌區。“多點”:城市設計要素中的“景觀標志”。城市強引領 公共服務設施分級配置突出“強州府”效應,形成多層次、全覆蓋、人性化的公共服務網絡,建設優質共享的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城市的承載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打造現代化州府城市。30文有悅享體有康達學有17、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15分鐘生活圈3個5-10分鐘生活圈10個93城市強引領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魅力空間體系構建 全域風貌管控文化與風貌0332 建立健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健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市域藏文化脈絡中國傳統村落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藏文化脈絡保護反映相關歷史文化特色的文化遺產及其依存的歷史環境中國傳統村落勒秀鎮羅哇上村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38處不可移動文物1處歷史建筑33 魅力空間格局“一城”:雪域羚城“三道”:G568草原濕地魅力廊道、南部田草林河魅力廊道、草原游牧文化魅力廊道“三空間”:草原牧歌魅力空間、密林幽境魅力空間、生態田園魅力空間。魅力空間體系構建318、4 景觀風貌總體格局“一核”:合作市中心城區景觀風貌展示集核“兩心”:佐蓋曼瑪景觀風貌展示中心、勒秀景觀風貌展示中心“三點”:佐蓋多瑪景觀風貌展示點、卡加道景觀風貌展示點、卡加曼景觀風貌展示點“四廊”:G568景觀風貌廊道、南部洮河山水景觀風貌廊道、太子山森林景觀風貌廊道、草原游牧文化景觀風貌廊道“五片區”:太子山高山森林景觀風貌片區、羚東草原自然公園風貌片區、羚北生態鄉村景觀風貌片區、雪域羚城景觀風貌片區、羚南河谷生態景觀風貌片區全域風貌管控高山森林羚東草原羚北鄉村雪域羚城羚南河谷 市政基礎設施布局 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 能源保障與利用 規劃實施保障支撐與保障0636基礎設施布局與綜合防災減災19、 建立安全韌性的城鄉基礎設施體系 建設高效快捷的綜合防災體系37能源保障與利用切實保障330千伏電力廊道安全。謀劃蘭州市-臨夏市-合作市天然氣管道復線。建設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引進“光伏+”發電項目。推動實施太陽能熱發電、水源熱泵、生物質能發電及新能源儲能等項目。鞏固引洮(博)濟合一期工程成果,加快推進實施二期工程建設加快能源戰略通道建設加強新能源開發與利用提升水資源調配保障水平38 構建規劃傳導體系規劃實施保障建立包括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三類,州、市(縣)、鄉鎮三級的“三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州級甘南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縣級合作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鎮級各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總20、體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外村莊規劃電力專項規劃旅游發展規劃舊城更新改造規劃 規劃編制體系健全實施傳導機制,向上落實州級空間規劃目標和各項指標,向下指導各鄉鎮規劃編制與實施,銜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形成五年近期實施計劃、三年行動計劃、年度實施計劃。實施傳導體系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傳導專項規劃指引詳細規劃傳導落實市國土空間規劃下達的約束性指標,落實重要控制線管控要求。城鎮開發邊界內,構建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在城鎮開發邊界外,以行政村為單元編制村莊規劃。明確各部門各類專項規劃編制的目標、規劃布局、建設標準及實施措施。39 規劃實施保障措施提升規劃信息化水平加強規劃實施監21、測評估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分區分類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因地制宜明確分區準入、用途轉換等管制規則。嚴格耕地、自然保護地等體制機制,構建有利于合作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實施的政策體系。充分利用國土資源“一張圖”、天地圖等已有信息化成果,統一國土空間規劃標準和技術規程,構建數據更全面、應用更廣泛、共享更順暢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有效提升國土空間治理能力的信息化水平,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對規劃年度實施情況進行匯總和評估,動態監測重大項目實施情況和全域用地變化情況。通過評估,指導規劃動態維護,更加有效地指導年度實施計劃的制定和實施。落實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完善規劃實施法規政策、完善技術標22、準及配套政策;全面推進公眾參與。規劃實施保障40 近期建設行動方面序號類型保障和改善民生項目1教育發展類項目2醫療保障類項目3應急救災保障類項目4其他民生類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5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6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7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8能源保障與設施建設工程產業升級發展項目9現代農牧業發展工程10工業發展重點項目11文化旅游業發展重點工程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項目12打造“五無甘南”工程13水環境治理工程14綠色礦山修復工程15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工程16大氣污染防治工程17洮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工程18土壤修復工程19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和保護工程20全域草原生態建設提升工程推動國土空間綜合整治21土地綜合整治工程22高標準農田建設行動41項84項145項72項12項規劃實施保障41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合作市自然資源局及時審核處理。合作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HE ZUO SHI GUO TU KONG JIAN ZONG TI GUI HUA2021-2035年熱忱期待您的參與,歡迎您來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