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來賓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3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2238
2023-08-16
33頁
13.12MB
1、來賓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TERRITORY SPATIAL MASTER PLAN OF LAIBIN(20212021-20352035年)年)(公眾征求意見稿)來賓市自然資源局2023年3月中國糖都中國糖都桂中糧倉桂中糧倉桂中水城桂中水城來來賓賓20352035前 言PREFACE PREFACE 她,從遠古的麒麟山走來,她,在碧綠的蔗海中崛起,她用敢為人先的氣魄,大筆書寫水城夢圓的傳奇篇章,她用心容天下的姿態,向世界發出來者上賓的誠摯邀請,滔滔紅河水,巍巍圣堂山,觀山覽水,尋夢而來,她就是來賓!從前的來賓,敢為人先,心容天下,面向2035年,來賓將繼續以昂首闊步的姿態繼續向前!那么,未來的2、來賓將會是怎樣的模樣?高質量編制來賓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統籌城鎮發展、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層次的國土空間,加快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構建安全、和諧、開放、協調、富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美麗國土。我們希望,未來的來賓,是生態美麗的,是幸福宜居的;我們希望,未來的來賓,是產業興旺的,是繁榮昌盛的;我們希望,未來的來賓,是文化濃厚的,是民族團結的!讓我們共同為這座充滿希望的城市貢獻一份力量,她將回饋你我一個值得期待的未來!期待您的聲音LOOKING FORWARD TO YOUR VOICELOOKING FORWARD3、 TO YOUR VOICE國土空間規劃是空間發展的指南,是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等一系列空間活動的行動綱領。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精神,體現來賓市發展戰略要求,根據來賓市人民政府工作部署,編制來賓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為更加方便廣大市民閱讀和理解,參與到規劃工作中,特制作規劃征求意見稿,簡要介紹來賓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主要成果,希望您積極參與,我們期待您的聲音!公示時間:2023年3月3日2023年4月1日(30天)公示地點:來賓市自然資源局網站(http:/ 錄CONTENTSCONTENTS0101識別地理格局 夯4、實空間規劃基礎0202明確戰略目標 打造珠西戰略支點0303堅守底線思維 優化國土空間格局0404提升功能品質 建設宜居桂中水城0505彰顯地域文化 塑造魅力國土空間0606強化區域協作 完善規劃支撐體系1.1 指導思想1.2 規劃范圍與期限1.3 自然地理格局1.4 人文基礎識別地理格局夯實空間規劃基礎來賓金秀圣堂湖景區指導思想1.1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按照高質量發展和“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的總目標總要求,深入貫徹“五個更大”指示精神,立5、足來賓市資源環境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特征,緊扣新時代國土空間發展戰略和目標,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在規劃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加快轉變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方式,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質量和效率,提高國土空間治理能力和水平,為來賓市推進“東融”開放發展、深入實施“交通、城市、產業、商貿、鄉村振興”空間格局、繪制來賓美麗國土空間藍圖提供國土空間保障。規劃范圍與期限1.2規劃范圍來賓市級行政轄區,包括興賓區、忻城縣、象州縣、武宣縣、金秀縣、合山市6個縣(市、區),總面積1.34萬平方公里。人口規模常住人口:207.46萬人;戶籍人口:269.79萬人。規劃期限近期6、目標年:2025年,遠期目標年: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興賓區興賓區忻城縣忻城縣合山市合山市武宣縣武宣縣象州縣象州縣金秀縣金秀縣自然地理格局1.3三江繞城,兩屏護城;大田彌望,勝景富集。忻城薰衣草莊園忻城薰衣草莊園金秀金秀圣堂山圣堂山桂中桂中糧倉糧倉大大瑤山穿山甲瑤山穿山甲獼猴獼猴珍稀野生動物珍稀野生動物勝景勝景如林如林山水田地處桂中低山丘陵區,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地勢北高南低,東西地勢高中間低,從西北向東南緩緩傾斜的湖盤狀。柳江、黔江、紅水河三江交匯,水系呈樹枝狀輻聚,匯集于中部紅水河。耕地資源總量位于自治區第三,集中連片度高。人文基礎1.4民族類型多樣,團結聚居文保單位數量較多,7、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歷史文化悠久,底蘊豐厚壯族先民西甌、駱越人聚居的分水嶺盤古文化重要發祥地來賓保留有盤古廟、盤古神話傳說、盤古歌謠、盤古師公戲,以及以盤古命名的村莊、山嶺、巖洞等,形成了歷史悠久、原生態型、獨具特色的盤古文化體系與群落。麒麟山人文化考古學家在來賓市興賓區橋鞏鄉麒麟山的卡姆頭洞發現距今三萬多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稱之為“麒麟山人”,是廣西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化石。金秀瑤山文化來賓金秀瑤族因習俗、語言、服飾等不同,分為盤瑤、茶山瑤、山子瑤、坳瑤、花蘭瑤五個支系,是世界上瑤族支系最多的縣,瑤族風情五彩繽紛。忻城土司文化來賓忻城莫氏土司始于明代,在沿襲、土地制度、教育文化、軍事、司法8、等方面反映的文化現象和文化內涵,具有十分鮮明的特點。盤古文化國家級自治區級市級國家級自治區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漢族:48.44萬人占23.35%各少數民族:159.02萬人占76.65%其中:壯族占少數民族72.01%,另外還有瑤族、苗族、仫佬族、侗族等其他少數民族。2.1 發展定位2.2 目標愿景2.3 空間戰略明確戰略目標打造珠西戰略支點發展定位2.1珠江西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重要支點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城市區域水陸聯運物流基地輻射桂中的港產城新高地高質高效產城創新聯動輻射水陸運輸目標愿景2.2205020352025建成桂中現代化綠色建材示范基地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不斷優化,國土9、安全底線得到嚴格守護,國土空間利用效率和質量有效提升,國土生態環境明顯完善,城鄉和經濟發展布局持續改善。形成主城區與三江口為核心的港產城融合發展框架。建成區域水陸聯運產業示范基地建成山水園林生態城市建成發展高質量、城市高能級、生活高品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宜居宜業山水園林生態城市。建成區域水陸聯運產業示范基地以及珠江西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重要支點。成為廣西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內部新高地和主戰場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提升,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國內經濟雙循環,實現來賓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3全面對接“東融”戰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新高地的10、核心平臺,立足來賓市三江口新區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土地空間優勢和基礎交通優勢,打造廣西內陸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新高地。全面東融以保護優先,加強對生態紅線管控、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以水土保持、河流水體治理、礦山治理為重點推進生態修復。推進來賓市雙高基地建設,加快永久基本農田建設保障糧食安全。底線保護加強城鎮空間的集約集聚發展,提高工業用地產出效率,提高建設用地畝均產出和畝均稅收。加快推進存量工業用地盤活力度,加快城市更新及城中村和低效用地的治理,形成節約高效的國土空間格局。集聚提質統籌資源配置,促進城鄉產業發展,完善村莊基礎設施,提升城鄉生活品質,有效促進城鄉資源的全要素流通,縮小城鄉居民生活11、水平差距,最終實現來賓市城鄉融合快速發展。城鄉融合推進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抓住珠江-西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及全面東融重大機遇,推動形成“公水并重、水陸聯動、功能完善”的綜合交通體系格局,打造成為桂中區域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基礎提升堅持以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自然生態資源價值轉化為引領,通過構建空間格局和強化底線管控要求,實現整體保護來賓市人文空間安全,建立健全與來賓歷史文化基礎相匹配的歷史文化空間保護體系。人文傳承空間戰略3.1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3.2 農業空間格局3.3 生態空間格局3.4 城鎮空間格局堅守底線思維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3.1兩軸兩核促東融一帶兩屏保12、生態南北兩區強農業構建“兩軸兩核促東融、一帶兩屏保生態、南北兩區強農業”的市域國土空間開發利用保護總體格局。兩軸兩核促東融打造南柳城鎮發展軸、武象城鎮發展軸。強化提升市區主核心和三江口產業副核心輻射帶動和引領,提升發展規模能級,輻射帶動周邊各縣高質量發展。一帶兩屏保生態依托紅水河景觀帶,穩固金秀大瑤山生態保護屏障和忻城縣生態保護屏障維育市域生態安全,增強水土保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功能,并實現對生態空間的差異化保護。南北兩區強農業打造北區糧食主產區和南區糖料蔗主產區。打造優質糧食產業集群,加快糖料蔗保護區和雙高基地建設,建成面向興賓區、來華管理區、武宣縣、象州縣、忻城縣的“雙高”基13、地核心糖料蔗生產區,2035年打造為南北兩區強農業的現代化特色農業產業新格局。3.2農業空間格局打造桂中糧倉形成“兩帶四區”農業發展格局沿紅水河黔江兩岸,發揮糧食和糖料蔗種植生產優勢,優化桂中重要糧糖生產帶。依托金秀大瑤山區域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大力發展特色茶葉(絞股藍等)及特色種植(中藥等),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茶葉品牌及種植產品品牌。兩帶:依托農業基礎和優勢推動“四區”農業發展格局。以農業“兩區”劃定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分布為基礎,形成富硒土壤區、優質耕地集中連片區、糧食生產功能區、糖料蔗生產保護區。四區:強化耕地“三位一體”保護嚴格落實耕地保護任務,有序推進耕地恢復計劃,穩固糧食主產區生產能力14、,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建設。借助“桂中治旱”優化農業生產空間充分利用“桂中治旱”工程契機,優化特色農業產業布局,加強糖料蔗生產區保護建設。統籌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空間統籌優化農業農村發展空間,合理拓展農村一二三產建設空間。積極推進農村地區綜合整治積極實施未利用地開發和農用地整理,穩妥推進農村建設用地整理與復墾,加大未利用地、殘次林地園地開墾力度。“桂中旱片”變“桂中富片”沿紅水河、柳江、黔江劃定生態景觀廊道。生態景觀廊道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過濾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風固沙、調控洪水等多種功能。規劃期加強沿江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景觀建設,通過生態廊道將破碎的生態景觀連接成帶,形成城市綠化廊道,打造宜15、居型山水城市景觀帶。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3.3生態空間格局錨固“三廊雙屏”生態空間格局三廊:沿紅水河、柳江與黔江生態景觀廊道大瑤山是來賓市重要的水源林保護區域,也是促進區域生態平衡的重要屏障。忻城生態保護屏障區域大部分為石山地區,生態環境脆弱。規劃期加強封山育林、植樹造林、退耕還林等生態保護措施,推進忻城縣石漠化防治工程,恢復退化植被。雙屏:大瑤山生態保護屏障與忻城生態保護屏障細化落實關鍵生態區劃定關鍵生態區與紅水河、北之江、黔江等關鍵流域生態景觀風貌帶保護區。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全面完成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提升自然保護地生態服務功能,強化自然保護地分區管控,積極培育大瑤山國家公園。建立生物多樣16、性保護區加強大瑤山、紅水河等生物多樣性豐富地區的系統保護,守護珍稀物種,維護重點區域生物多樣性。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建設加強重點公益林管護與監測,構建區域生態廊道體系。提升自然保護地生態功能,維護大瑤山獼猴等珍稀物種所在地生物多樣性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嚴格執行管控規則,守護三利湖國家濕地公園等“自然瑰寶”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3.4城鎮空間格局“雙核引領、軸線提質、多點協調”包括主城區和三江口新區。主城區是來賓市的行政、文化、商貿中心,三江口新區是來賓市副中心、產業新高地。雙核引領包括南柳城鎮發展軸、西江城鎮發展軸、武象城鎮發展軸。通過軸線帶動縣域經濟提質壯大。軸線提質包括縣城區、中心鎮等構成的多點,17、集中產業發展空間,為周邊地區提供服務,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多點協調完善市域城鎮體系至2035年,形成“市域中心城市縣域中心城市中心鎮一般鄉鎮”四個層次的分工合理、競爭有序、各具優勢和特色的城鎮體系。來賓中心城區,包括主城區和三江口新區市域中心城市包括合山市區、忻城縣城、武宣縣城、象州縣城、金秀縣城縣域中心城市包括遷江、鳳凰等 15個鄉鎮中心鎮包括市域的其他鄉鎮一般鄉鎮4.1 更合理:優化城市空間結構4.2 更便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4.3 更宜居:營造綠色開敞空間4.4 更高效:完善城市路網體系提升功能品質建設宜居桂中水城4.1更合理:優化城市空間結構集行政、商貿、文化娛樂、信息中心等一體的城市功18、能核心。主城區和三江口新區,三江口新區重點發展臨港現代產業。紅水河生態景觀軸、柳江-黔江生態景觀軸及依托主要交通通道形成的城市發展軸。一核兩區三軸構建“一核兩區三軸多組團”的總體布局結構優化沿江區域交通、產業、岸線、空間等要素資源配置,區域東西聯動,形成中心城區組團式空間布局結構。挖潛量,優布局,引導集約高效的功能分區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共劃分居住生活區、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工業發展區、物流倉儲區、綠地休閑區、交通樞紐區等八個功能區。4.2更便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構建城鄉一體、均衡發展、供給豐富、服務高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完善市、縣、鄉鎮、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19、絡。文化教育體育醫療衛生社會福利普及多元化普惠性幼兒園,優化中小學布局,提升高中發展質量,推動職業、高等、特殊和專門化教育優化完善。建設市、縣、鄉(鎮)、村、屯五級公共體育設施體系。推動中心城區及縣級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建設。全面建成城鄉“10 分鐘健身圈”。構建市、縣、鄉三級醫療衛生服務聯動體系,重點改善縣、鄉鎮兩級醫療衛生機構辦醫條件,補齊基層醫療設施的短板。加快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兒童福利、殘疾康復等方面的社會福利和救助設施建設,補齊基本民生和基本社會服務短板。至2035年,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大于70%。幼有所幼有所育育學有所學有所教教老有所老有所養養弱有所弱有所扶扶病有所病有所醫20、醫充分考慮多元人群的需求特征,以社區生活圈為單位配置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到2035年,衛生、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達到100%。構建匹配需求、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4.3更宜居:營造綠色開敞空間綜合公園(3個)專類公園(2個)社區公園(23個)口袋公園(一批)至2035年,中心城區綠地實現綠地總面積816公頃人均公園綠地12平方米社區級以上公園50處構筑“山水相依、藍綠相接”的綠色生態網絡依托現有自然山水基底,通過生態綠楔將外圍山水林田空間引入城區,把來賓市建設成為風景秀麗、環境優美、舒適宜人的國家級生態園林城市。完善城市公園體系建設構建包括“郊野公園-21、綜合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的多層次城市公園品質體系,結合社區生活圈,重點以游園、口袋公園、小微綠地等各類綠地作為公園服務半徑的補充。構筑來賓中心城區對外聯接的快速通道,進一步凸顯來賓市綜合交通區位優勢。加快推進三江口新區內部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三航道十二港區十二作業區”的大吞吐量內河水運網絡。4.4更高效:完善城市交通體系規劃主城區通過“三縱”鐵路線路與南寧、柳州串聯,使三城形成“同城”格局,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解決鐵路網絡“最后一公里”。完善航運配套設施完善中心城區鐵路布局推進對外高速公路網建設打造多式聯運交通樞紐和桂中水陸聯運區域物流中心繼續深入實施“交通強市戰略”,完善中心22、城區路網,加強產業組團內部高效暢達的交通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形成快速通暢的城市交通路網。打造節約集約、低碳環保的綠色交通體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完善中心城道路網絡,加強中心城交通聯系全面提升主城區與三江口新區交通聯系,構建多通道、快速聯系體系,形成半小時交通圈,促進主城區與三江口聯動發展。4.5更安全:增強城市抗災韌性建立完善有效的與城市建設、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城市消防體系。加強多功能消防隊伍建設,提高全民消防意識和全社會抗御火災的整體能力。提升消防應急救援能力貫徹“長期準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的方針,堅持人防工程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與城市建設相結合的原則,完善人民防空體系,提23、高城市的整體防空能力。完善人防工程設施建設建設高標準的城市防洪防澇系統,加強城區及周邊綠化,減少水土流失,防止河道淤塞,提高內江泄洪能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有效改善來賓市內河水系水質。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管理,重點設防類和特殊設防類建筑應按標準提高1度抗震設防。依托現有設施,新建或改擴建城市應急避難場所,滿足災害應急救援和較長時間避難的需求。加強地震應急避難設施建設根據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穩定性、危害性、危害對象等,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防治分級。重點對興賓區中部吉利西側的中易發區到吉利、山背、良江、喬貴一帶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建立規范高效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堅持人民至上、生24、命至上,按照平戰結合、平災結合、以防為主、準確預報、快速反應、措施有效的原則,加快建立和健全現代化的城市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完善應急保障體系,提高城市整體防災抗毀和救援能力,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和韌性應急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5.1 挖掘歷史文化資源與內涵5.2 營造山水人文魅力空間5.3 塑造城鄉特色風貌彰顯地域文化塑造魅力國土空間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5.1挖掘歷史文化資源與內涵市級及以上文物保護單位:34處莫氏土司衙署、來賓文輝塔、劉炳宇莊園、郭松年莊園、麒麟山人遺址、蓬萊洲象州古城遺址、武宣北門城樓等。歷史文化名村:1個武宣縣東鄉鎮下蓮塘村。歷史文化街區:3處城廂老街歷史文化街區、遷江老街歷25、史文化街區、武宣縣老街歷史文化街區。中國傳統村落:11個象州縣羅秀鎮納祿村、武宣縣東鄉鎮金崗村委永安村、金秀瑤族自治縣桐木鎮那安村龍騰屯等。廣西傳統村落:38個象州縣寺村鎮崇山村委大力村、武宣縣三里鎮三里村三里街、金秀瑤族自治縣金秀鎮六段村六段屯等。市級歷史建筑:9處興賓區革命烈士紀念塔、古三開元寺、老火車站、人民禮堂、康寧寺、鄭氏祠堂、月亮井、鳳凰新城革命烈士紀念塔、古壩。構建“點線面”結合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劃定歷史文化保護線武宣縣下蓮塘村象州運江古鎮武宣郭松年莊園金秀門頭村武宣文廟營造山水人文魅力空間5.2突顯“天下來賓,來者上賓”的城市形象構建以歷史文化為內核、自然景觀為特色的魅力空間網26、絡魅力游道積極培育紅水河、柳江、黔江、潯江和洛清江等魅力游道。加強魅力游道的旅游線路優化,完善綠道、旅游公路等線性空間聯動建設,實現與重要景區的無縫銜接。控制沿線風貌建設,優化整合沿線食、住、行、購、娛等要素,完善觀景平臺、標識系統、特色旅游碼頭等設施建設。魅力單元重點塑造自然景觀單元、歷史人文單元及歷史自然復合單元等魅力單元,保育自然景觀單元優越的生態環境,豐富文化體驗。保護歷史人文單元的歷史風貌,保持完整的街巷空間體系、景觀視廊,構建別具特色的開敞空間、高度控制系統、色彩系統、視覺走廊與眺望系統等。魅力節點嚴格保護城鎮的山水格局,管控建筑風貌及高度,加強開敞空間的建設,提升景觀環境品質。加27、強文化設施與特色文化體驗、文化遺存的展示,提升文化旅游公共服務水平,構建生活便利、環境優美的魅力城鎮空間。培育大瑤山、百涯大峽谷、運江古鎮等自然與文化旅游重點目的地。來賓市文化發展核心區一核引領紅水河歷史文化體驗帶、柳江-黔江歷史文化體驗帶兩帶支撐大瑤山生態魅力片區、紅水河風情片區、土司文化片區三區聯動構建“一核引領,兩帶支撐,三區聯動”的全域魅力空間5.3塑造城鄉特色風貌特色景觀風貌區基于現狀城市景觀資源稟賦,結合規劃空間布局,劃定現代都市風貌區、教育體育風貌區、濱水生態旅游文化風貌區和港口工業風貌區。標志性節點重點建設行政文化中心、高鐵站等城市門戶及各級公共中心布局標志性景觀節點。強化紅水28、河沿岸、環城水系等主要開敞空間的塑造。視線通廊建立山、田、江、城之間良好的視線通達性,對視廊范圍內的建筑高度、視野景觀效果、眺望點場所環境等進行空間控制指引,打造城景融合、可觀可感的城市形象。城市天際線重點引導行政文化中心、濱河天際線塑造,構建主要天際線制高點,嚴控周邊建筑高度,合理引導高層簇群分布。城市色彩以壯、瑤建筑(公共建筑和民居)的基本色彩為基調,以民族服飾的常用色彩為點綴,構成“藍灰色調為本的復合色”系列作為城市色彩基調。城市形態重點區域對公共活動中心、濱水岸線、人流聚集區等區域進行重點管控,確定“兩區、五片”空間形態重點管控地區,逐步開展城市設計編制工作。青山環綠野6.1 區域協作29、6.2 交通互聯6.3 產業空間6.4 實施保障強化區域協作完善規劃支撐體系柳州南寧玉林貴港賀州梧州來賓一小時交通圈來賓大灣區核心區延展區外圍區6.1區域協作積極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持續深化珠江西江經濟帶合作建設成為廣西內陸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新高地加快構建南寧來賓柳州經濟發展帶 打造廣西通道經濟發展示范區 打造廣西區域性中心城市推進與周邊地區協同發展落實國家區域重大空間戰略北部灣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南寧市崇左市防城港市欽州市北海市玉林市來賓市來賓市柳州市構建協同創新的桂中城鎮群全面東融6.2交通互聯來賓市市域綜合交通規劃圖打造市域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市域形成“三橫六縱一環”的高速公路網,“兩橫七縱一30、聯線”的國、省道網絡。規劃期內新建高速鐵路、普通鐵路,全面整合、提升鐵路通過能力。規劃形成的“一港五區”內河港口布局。為填補來賓市機場空缺,規劃來賓通用機場。打造桂中區域樞紐以三江口周邊港口為核心、高速公路和鐵路為骨架,推動形成“公水并重、水陸聯動、功能完善”的綜合交通體系格局,將來賓打造成為桂中區域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構筑互聯互通一體化網絡建成以來賓市區為中心,以高速公路為主骨架、以二級公路為干線,形成層次分明、功能齊全、四通八達的區域綜合交通格局。6.3產業空間以珠江-西江經濟帶作為主要發展軸,依托江河水網,串聯市域內的主要產業示范區和重要的產業生產加工基地。一核聚三心,兩帶串五區一核:三31、江口港產城新區現代化金融生活服務核心,發揮三江交匯交通優勢,在產業集群化發展下,輻射帶動周邊縣區,完善市域產業鏈。三心:興賓主城區、象州縣、武宣縣結合一區兩縣交通區位,發展“三聚”格局。以三心作為二級集散樞紐,配合新區產業集群發展。兩帶:西江經濟帶(合山-武宣)依托西江水網樞紐,加強市域產業的向東向江集群化。特產經濟帶(象州-金秀)依托干道路網,加強市域東部產業的向心集群化。五區:忻城-合山特色產業經濟示范區、興賓-三江口港城互聯經濟區、金秀綠色生態經濟示范區、象州-三江口特色資源示范區、武宣-三江口特色資源示范區。六類基地:先進制造業及木材產業基地(三江口+興賓區)、熱電聯產循環經濟示范基地32、(合山)、碳酸鈣產業基地(興賓、武宣為核心+各縣)、鋁電一體化精深加工經濟示范基地(遷江)、蠶絲綢及服裝加工基地(忻城+各縣)、民族醫藥及健康產業基地(金秀)6.4實施保障建立規劃管理責任制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強化規劃實施管理加強國土空間規劃宣傳推進國土空間規劃法制建設建立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 資源環境政策 對礦產、森林、荒地、水域、草原等自然生態空間進行統一確權登記,建立和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人口人才政策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研究制定租售同權政策,實施居住證制度,促進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城市化地區的教育、就業、醫療、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等體系建設,切實保障外來人口與本地人口享有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和同等權益。產業投資政策 強化政府投資支持,逐步加大政府投資用于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比例。分區域、分類型制定差別化的市場準入制度,實行不同的占地、耗能、耗水、資源回收、資源綜合利用、工藝裝備、“三廢”排放和生態保護強制性標準。金融財稅政策 實施差別化的財政投入及稅收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限制對高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項目貸款,推進環境保護稅法貫徹落實。來來賓賓20352035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來賓市自然資源局聯系(公眾征求意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