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4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2240
2023-08-16
47頁
9.89MB
1、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21-20352035年)公開征求意見版青藏之眼 綠色天祝天祝藏族自治縣人民政府二二三年二月天祝獨特的區位優勢、深厚的文化底蘊、秀美的自然山水風光、優良的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人文景觀,賦予天祝國土空間非凡的魅力,是國家西部重要的生態屏障,是華銳兒女繁衍生息的美麗家園,是建設生態美、產業優、文化興、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天祝的空間載體。編制實施國土空間規劃是中央著眼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完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是促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國土空間規劃是對全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在2、空間和時間上作出的安排,強調全域全要素的規劃管理,既注重保護也注重發展,既關注自然資源也關注人文資源,既要發揮戰略引領作用也要守住底線、發揮指導約束作用。天祝藏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是對國家、省、市國土空間規劃的落實,是天祝縣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規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統籌發展和安全,準確把握“三新一高”要求,圍繞農業優先型、生態功能型定位,整體謀劃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為天??h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確定的重大戰略任務落地實施提供空間保障,為村莊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編制提供指導和約束3、,規劃側重實施性,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規劃范圍與期限發展定位城市性質愿景目標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落實耕地“三位一體”保護構建農業空間格局建設高原藏鄉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生態保護格局冰川、水源涵養及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資源保護利用生態修復構建四級聯動城鄉融合新體系促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建立優質均等的公共服務體系構建歷史文化保護體系展現山水人文魅力支持推進文旅首位產業發展構建便捷順暢的交通運輸體系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完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構建安全韌性的綜合防災體系發展目標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提升中心城區公共品質優化城區道路,建設舒緩4、交通增強空間品質、建設特色空間實施保障近期行動計劃提升城市能級建設高品質中心城區09規劃總則01目標愿景02總體格局03嚴格耕地保護促進農業生產提質增效04筑牢生態屏障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05立足優勢互補促進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06塑造魅力國土促進文旅產業躍升發展07強化空間統籌建設安全高效支撐體系08實施保障10 指導思想 規劃原則 規劃范圍與期限0101規劃總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省重要指示要求為統攬,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5、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準確把握“三新一高”要求,積極融入“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深入實施“四強”行動,按照“六個新武威”建設要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城鎮化健康發展等空間需求任務,突出“三個努力創建”,深入開展“五大行動”、全力抓好“八件大事”、努力建設“八個天祝”,著力打造要素聚集的詩意鄉村、令人向往的生態家園、獨具優勢的產業高地、充滿活力的旅游勝地、人民小康的幸福樂土,為全面建設生態美、產業優、文化興、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天祝做好空間保障。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 規劃期限6、天祝藏族自治縣縣域,共14鎮3鄉,總面積6558.74平方公里。(根據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與蘭州市永登縣行政區城界線的批復(甘政函2001201號)文,東坪鄉和賽拉隆鄉整建制歸永登縣管轄。)規劃范圍1.3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基期年:2020年遠期目標年:2035年近期目標年:2025年愿景展望至:2050年 發展定位 城市性質 愿景目標0202目標愿景維護生態安全是天??h承擔的首要職責,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是全縣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規劃圍繞農業優先型、生態功能型發展方向,確定天??h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修復、治理的發展定位。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絲路經濟帶甘肅段高質7、量發展節點城市民族地區共同富裕先行縣2.1 發展定位2.2 城市性質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省級全域旅游發展示范縣高原藏鄉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河西走廊民族團結進步展示地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現代農業、文化旅游、生態工業、新能源產業長足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達到新水平,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得到優化,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水平不斷提升;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更好融入新發展格局和絲綢之路經濟帶;人民生活品質得到新改善,鄉村振興全面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大幅提升,城鄉公共服務設施整體優化,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更好實現。2025年國土空間開發保8、護格局基本形成經濟綜合實力和科技創新轉化能力大幅躍升,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協調,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2035年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全面優化 2050年生態美、產業優、文化興、百姓福的幸福美好新天祝全面建成絲路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節點城市,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祁連山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生態補償、碳匯制度全面建成,有效融入蘭州都市圈與河西走廊城鎮群,全域旅游發展迅速、高9、原藏鄉特色農產品基地順利建成,社會經濟各項發展指標均達到西部地區先進水平,成為民族地區共同富裕先行縣和河西走廊民族團結進步展示地。2.3 目標遠景立足2 0 2 5年展望2 0 3 0年圓夢2 0 5 0年總體格局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0303按“應劃盡劃、應保盡保”的原則,規劃至2035年天??h耕地保護目標不低于90.1萬畝(60068.8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80.2萬畝(53469.45)公頃。優先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按“應劃盡劃、維育生態”的原則,規劃至2035年天??h生態保護紅線面積4054.74平方公里,占縣域國土總面積的61.82%。10、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至2035年天祝縣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為1712.51公頃,其中城鎮集中建設區面積1694.06公頃,特別用途區18.45公頃,無城鎮彈性發展區。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3.1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構建“一屏一帶兩軸三區”的縣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屏縣域西部穩固祁連山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一屏3.2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祁連山北麓淺山適度發展帶一屏一帶依托連霍高速-國道G312-蘭新鐵路及蘭州至張掖三四線打造的南北向主要發展主軸;依托國道G338線打造的東西向次要發展次軸一屏兩軸西北部祁連山生態重點保護區;中部金強川城鄉統籌集聚發展區;東部農牧業高效發展區一屏三區11、0404嚴格耕地保護,促進農業生產提質增效 落實耕地“三位一體”保護 構建農業空間格局 建設高原藏鄉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嚴格耕地占補平衡落實長牙齒耕地保護措施,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確保90.190.1萬畝耕地實至名歸 堅持“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 實施農用地綜合整治4.1 落實耕地“三位一體”保護有序提升耕地質量適度開發耕地后備資源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統籌耕地休養生息與生態建設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加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和建設實施耕地進出平衡實施耕地12、種植用途管控構建“一城一帶四區多園”的農牧業生產格局依托中心城區,促進人口與產業聚集,提高服務能力,形成帶動縣域發展的主要核心。4.2 構建農業空間格局一屏一城打造以松山、華藏寺、哈溪、大紅溝、賽什斯等鄉鎮為重點的藜麥標準化種植核心示范區,形成引領帶動全縣藜麥產業發展的藜麥種植帶。一屏一帶中部金強川融合發展區,東部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東北部淺山農牧業區和西部農業穩固發展區。一屏四區高原夏菜、食用菌、藜麥藏(中)藥材、牛羊4個10億級產業集群,以及石門產業園、以南陽山片為中心的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高原食用菌示范基地等。一屏多園擦亮“一都四鄉”金字招牌全面提升縣域地理標志產品知名度高13、品質建設中國高原藜麥之都高品質建設中國食用菌之鄉高品質建設中國高原夏菜之鄉高品質建設中國白牦牛之鄉、中國高原走馬之鄉與科研院所合作,加強良種繁育和推廣,建立良種繁育基地。推廣規?;N植,開展技術培訓,加大生產投入,建設全縣藜麥產業帶。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種植大戶,建立標準化種植示范點。全產業鏈開發?!坝⑴e”壯大菌棒生產企業,“改建結合”配套建設智能養菌車間、倉儲保鮮庫。將南陽山打造為西北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加工、交易基地。金強川區作為率先推廣示范區。優化種植結構,壓減娃娃菜等低效益品種,鼓勵擴大筍子、豆類、西藍花等高效益品種種植面積。因地制宜發展蔬菜二茬栽培。推行標準化生產模式等。融入省級戰略14、,共同打造牛羊產業帶。全面推廣“牧區繁育、農區育肥、農牧互補”新模式。創建“天華美利奴肉羊國際級核心育種場”。擴大設施養殖,探索“牧草種植+牛羊養殖”草畜融合發展新路子。4.3 建設高原藏鄉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藜麥藏(中)藥材1010億級產業集群食用菌1010億級產業集群高原夏菜1010億級產業集群牛羊1010億級產業集群0505筑牢生態屏障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生態保護格局 冰川、水源涵養及生物多樣性保護 自然資源保護利用 生態修復5.1 生態保護格局構建“一屏一帶兩區八廊多點”的生態保護格局是以穩固祁連山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石羊河流域水源涵養林帶。西北部水源涵養保護及生物多15、樣性維護區;中東部水土保持修復區。以大通河、金強河、西營河、金塔河、雜木河、黃羊河、古浪河、大靖河河流水系為主,形成縣域主要生態廊道。一屏一屏一屏一帶一屏兩區一屏多點一屏八廊以天祝九大水庫為節點,實施水庫除險加固和庫區生態修復治理工程,全面改善湖庫生態環境,提高水資源配置和調蓄能力。加強水源涵養區保護與建設 加強冰川環境保護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大黃河流域天祝段和石羊河流域源頭地區生態治理力度,將源頭治理融入生態修復大格局,并建立源頭綜合治理示范區,探索有效的流域治理模式。對冰川雪山分布集中區和凍土帶全面實行封禁,確保重要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得到系統性保護;通過建設冰川16、區域保護設施,開展巡護、觀測等保護工作,對重點保護區內的冰川集中分布區及周邊環境開展嚴格的管理,嚴控以冰川雪山等為目的地的無序旅游探險活動。有序推進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系統評估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物種、外來入侵物種的分布、數量和豐富度等狀況。構筑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完善就地保護空間網絡體系,構建有利于物種遷徙和基因交流的生態廊道。加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保護修復,實施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性保護工程,將珍稀瀕危野外種群及生境全面納入保護范圍。加強轉基因生物技術環境安全管理,探索建立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監管制度。提升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管理水平。5.2 冰川、水源涵養及生物多樣性保護水資源保護與利用17、林草資源保護與利用 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加強水資源節約和保護,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優化水資源配置;強化農業節水增效;加強工業節水減排促進城鎮節水降損;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堅持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與區域發展相適應,與產業發展相結合,重點勘查煤炭、石膏、水泥用灰巖、石英巖、砂石粘土等非金屬礦產資源。嚴格控制林地轉為非林地,實行占用林地總量控制,確保林地保有量不減少。依法嚴懲向林地排放污水、尾礦、礦渣等有毒有害物質等行為。合理保護利用林地資源,適度發展林下經濟、森林旅游及森林康養業。5.3 自然資源保護利用構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系統工程5.4 生態修復加強水域生態系統保護修復18、加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積極推進國土綠化行動實施礦山生態環境修復0606立足優勢互補促進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 構建四級聯動城鄉融合新體系 促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 建立優質均等的公共服務體系6.1 構建四級聯動城鄉融合新體系構建“中心城鎮重點鎮一般鄉鎮發展類村莊”四級城鄉融合發展等級結構體系。中心城鎮重點鎮一般鄉鎮發展類村莊天??h中心城區(華藏寺鎮)松山鎮、打柴溝鎮、哈溪鎮、炭山嶺鎮、天堂鎮、安遠鎮發展類村莊是鄉村地區主要的生產生活空間載體和鄉村地區空間治理的基本單元,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主陣地。(152個村莊。)西大灘鎮、朵什鎮、石門鎮、大紅溝鎮、祁連鎮、賽什斯鎮、東大灘19、鄉、抓喜秀龍鎮、旦馬鄉、毛藏鄉。規劃“一心兩軸一帶”的城鄉發展新格局“一心”:天??h中心城區,面向縣域的城鄉綜合服務核心?!皟奢S”:沿金強川蘭新鐵路-連霍高速公路分布的南北向城鎮發展主軸,沿G338國道(景泰天?;ブ┑臇|西向城鎮發展次軸?!耙粠А保貉仄钸B山北麓的金塔河-雜木河-黃羊河-大靖河上游地帶的淺山地區構建的城鄉發展帶。6.1 構建四級聯動城鄉融合新體系 推動金強工業集中區擴容增效設立石門產業園,支持引導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向石門產業園聚集。積極推動石門產業園納入金強工業集中區發展平臺,形成“一區兩園”的縣域工業園區空間格局。培育壯大綠色生態工業以金強工業集中區的“石門產業園”和“寬溝工20、業園”為平臺,打造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和高性能碳基新材料2個特色產業基地。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加快新型建材加工業發展步伐,支持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業和藏(中)藥產品特色化發展。6.2 促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分類推進村莊差異化發展按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并類和看不準5類確定村莊定位,明確村莊發展方向。確立景村一體型、鎮村融合型、農旅結合型、傳統提升型、生態收縮型等5類適合天祝縣的鄉村振興模式,指導村莊發展路徑。推動鄉村一二三深度融合發展以農業和旅游為基礎,因地制宜,積極推動鄉村地區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持續鞏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村住房建設品質;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21、提升鄉村風貌和空間品質。積極推動鄉村高效治理構建以實用性村莊規劃為重要抓手的鄉村地區治理平臺。推動實現鄉村地區的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治理。6.3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覆蓋城鄉、優質均等的公共服務體系城市社區生活圈鎮社區生活圈鄉集鎮社區生活圈村/組社區生活圈城鎮社區生活圈鄉村社區生活圈6.4 建立優質均等的公共服務體系0707塑造魅力國土促進文旅產業躍升發展 構建歷史文化保護體系 展現山水人文魅力 支持推進文旅首位產業發展7.1 構建歷史文化保護體系絲路文化:古驛站遺址(安遠驛、金強驛和岔口驛)等。軍事文化:天??h境內有漢、明長城及附屬建筑物遺跡共有84處。邊塞文化:松山古城集合了古代軍事文化22、和邊塞文化。宗教文化:天堂寺、華藏寺、極樂寺、毛藏寺歷史傳承悠久。挖掘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華銳文化、長城文化、吐谷渾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天祝多樣的文化;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持續開展“精美文物再講故事”活動,加大古建筑保護工程實施力度,進一步提升天祝文化影響力,占領文化制高點;推動非遺保護傳承,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支持和扶持,加強對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研究,做好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申報工作,培養一批藝術新人和非遺傳承人。構建“一脈、兩廊、六區”的天祝魅力國土空間格局7.2展現山水人文魅力一屏一脈一屏兩廊一屏六區祁連山脈。黃河流域生態廊道、石羊河流域生態廊道。華藏寺片區、天堂互助23、片區、大烏鞘嶺片區、松山古城片區、祁連冰溝河片區、二郎池片區。構建“一核三軸,六區六節點”全域旅游空間格局魅力藏鄉特色文化展示體驗軸、多彩絲綢之路文旅發展帶動軸、祁連山國家公園東麓生態研學發展軸。天??h城文體廣電旅游發展引領核。民俗旅游度假區;民宿休閑度假區;冰雪旅游體驗區;森林生態康養區;鄉村旅游示范區;旅游休閑街區。以祁連冰溝河大景區、二郎池大景區、天堂互助大景區、華藏寺大景區、烏鞘嶺大景區和松山古城大景區為區域旅游目的地節點,7.3 支持推進文旅首位產業發展一屏一核一屏三軸一屏六區一屏六點0808強化空間統籌建設安全高效支撐體系 構建便捷順暢的交通運輸體系 提升能源保障能力 完善市政基礎24、設施體系 構建安全韌性的綜合防災體系航空松山通用機場,金強川區、冰溝河景區直升機起降點。鐵路蘭州至張掖三四線、蘭新鐵路。公路連霍高速G30、國道G312、國道G338、省道S585、省道S586、省道S315、省道S234。8.1 構建便捷順暢的交通運輸體系風、光互補,發、輸、儲、用、造一體發展。探索實施“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項目。8.2 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加快全域使用清潔能源鄉、鎮政府駐地建立以鍋爐房集中供熱為主,清潔能源為輔的多元化供熱體系,實施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工程。高標準建設環境衛生設施全面推進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分類處理,逐步實現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積極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25、以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為城市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設施保障。建設安全穩定高效供水系統積極推進重大引調水工程建設,推進城鎮多水源和應急備用水源建設,完善抗旱應急供水體系。探索污水處理共建共享機制雨污分流,探索全縣建立污水處理生態環境保護共建共享共擔機制,加強中水回用和非常規水利用。提升供電能力,助推“寬帶中國”戰略合理安排供電設施用地,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全面提升供電能力。進一步提升城鄉寬帶網絡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8.3 完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8.4 構建安全韌性的綜合防災體系提升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加強氣象設施建設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氣象預報與災害性天氣警報氣象災害防御、氣候26、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增強公共衛生和安全事件應對能力健全應急聯動機制,強化防災備災體系和能力建設,建立區域內重大災害事件預防處理和緊急救援聯動機制,推進防災減災救災一體化。提升地震災害風險防治水平大紅溝鎮抗震設防烈度為度,其余區域抗震設防烈度為度。完善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加強“中心城區鄉鎮”兩級綜合防災體系建設設置綜合防災減災指揮中心,建設應急救災物資儲備庫、應急物資庫,應急救災物資儲備點。防范化解消防安全風險鄉、鎮規劃預留消防站用地。村莊設置消防值班室,配備消防器材及通信設備等。建設可靠韌性完備的人民防空體系堅持長期準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的原則,制定有27、效的防護措施和應急搶險、搶修方案。構建全縣防洪排澇安全屏障中心城區金強河-莊浪河城區段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鄉鎮政府駐地的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其他居民點防洪標準為10年一遇。0909提升城市能級建設高品質中心城區 發展目標 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 提升中心城區公共品質 優化城區道路,建設舒緩交通 增強空間品質、建設特色空間9.1 發展目標兩河連城藍綠交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旅游之城、幸福人文之城全域城鎮化中心文化旅游交流中心特色產業服務中心區域交通組織中心三片聯動,一城兩園一軸貫通,融合發展兩廊護城,綠色發展四核驅動,共建舒美空間結構:“一城、兩園、一軸、兩廊、四核”9.2 優化中心城區空間28、結構 公共服務體系 5 5-1010分鐘生活圈9.3 發展目標提升中心城區公共品質城市公共設施軸、2個縣級公共中心、產業園配套生產服務中心 對外交通鐵路:蘭新鐵路、蘭州至張掖三四線高速公路:G30 連霍高速,青海互助至天祝高速公路國省道:國道G312線、國道G338線 城市道路“五縱十二橫”9.4 優化城區道路,建設舒緩交通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優化步行環境,建設慢行系統9.5 增強空間品質、建設特色空間中心城區周邊山體拱城,形成青山繞城的山城空間格局。一屏青山列屏一屏兩河連城一屏綠廊通體一屏多點共榮金強河和石門河貫通全城,是城市最重要的水系,串聯城市各個重要的功能片區。指若干通向濱河空間的綠色29、景觀通廊,與濱河綠帶相通,共同組成城市綠地景觀系統主要的結構框架。以大型公園、廣場、門戶節點等空間構成的多點共融的多層次城市景觀系統。1010實施保障 實施保障 近期行動計劃10.1 實施保障10.2 近期行動計劃01 020403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立統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規劃傳導與用途管制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縣域近期重大建設項目與天祝藏族自治縣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重點項目庫保持一致,分為生態文明類、生態產業類、傳統基礎設施類、新型基礎設施類、社會民生類和應急儲備類等六大類項目。青藏之眼 綠色天祝本次公示的規劃成果為規劃草案,最終以經依法批準的規劃方案為準。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