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3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2251
2023-08-16
32頁
63.54MB
1、前言前言廣大的市民朋友:您好!潮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是潮州市潮安區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制定的空間發展藍圖和戰略部署,是落實新發展理念,實現高效能空間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空間政策,是面向2035年全區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行動綱領。同時,本規劃是今后編制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的基本依據。2020年4月至今,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與市自然資源局的指導下,潮安區自然資源局牽頭,各級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組織市國土空間規劃技術聯盟開展了多輪的大調研、大研究、大協調,過程之中始終秉承生態優先、戰略引領、以人為本、問計于民的規劃原則。目2、前,規劃已經形成成果。為切實提高規劃的科學性、民主性、實用性,我們制作了公示讀本,希望社會各界群眾能夠充分參與到潮安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藍圖的描繪之中。因此,我們建議您能抽時間認真閱讀,并積極地建言獻策,一起把潮安建設得更加美麗!潮安區地處汕潮揭都市圈的核心地帶,境內水系縱橫,水量充沛,地勢北高南低,山體眾多,林地與礦產資源豐富,南部平原城鎮建設與農業生產適宜性高,自然稟賦優越。本規劃范圍包括潮州市潮安區(含楓溪區管委會)行政轄區范圍內的全部國土空間,面積共1089平方公里。規劃中心城區范圍包括庵埠鎮和彩塘鎮,總面積74平方公里。規劃的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到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3、前言前言潮安區行政轄區范圍規劃中心城區范圍楓溪區管委會注:按照報批要求,楓溪區管委會規劃需納入潮安區成果一同上報審批。另外,楓溪區管委會是潮州市中心城區的規劃協調區。行政轄區面積:1089平方公里(含楓溪區管委會)中心城區面積:74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117.5萬人(七普,含楓溪區管委會)GDP:651.67億元(2022年,含楓溪區管委會)PARK 1 目標定位與戰略1.1 發展定位 1.2 發展目標1.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 PARK 2 國土空間格局2.1 融入區域發展格局 2.2 筑牢生態安全格局2.3 塑造農業空間格局2.4 優化城鎮空間格局2.5 劃定三條控制線 2.6 統籌資源4、保護與利用 PARK 3 專項支撐系統3.1 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絡 3.2 保障制造業當家發展空間3.3 構建高品質公服體系3.4 推進鄉村振興發展3.5 彰顯歷史文化名城魅力3.6 塑造城鄉景觀風貌3.7 推進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3.8 構筑安全保障基礎支撐體系 PARK 4 規劃實施保障4.1 健全規劃傳導與管控體系4.2 落實近期行動計劃與重大項目保障4.3 加強規劃全周期動態實施監管4.4 強化配套政策支撐 目錄目錄PARK 1目標定位與戰略PARK 1目標定位與戰略1.1 發展定位 1.2 發展目標1.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 1 目標定位與戰略1.1 發展定位 潮州市產業轉型升級5、示范區 汕潮揭都市圈融合發展先導區 粵東綜合交通樞紐核心區 1 目標定位與戰略1.2 發展目標到2035年,基本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形成安全、繁榮、惠民、美麗的高質量國土空間。1 目標定位與戰略生態空間和農業空間格局穩固,生物多樣性和糧食安全保護到位,能源安全、水安全保障更加有力,自然資源集約永續利用體系基本形成,應對氣候變化和抵御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能力顯著提升,支撐加快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安全國土國土開發利用效率和水平顯著提升,綜合立體交通高效便捷,基礎設施網絡互聯互通。堅持制造業當家,重大平臺產業用地得到充分保障,村鎮工6、業集聚區加快改造升級,集約高效、城鄉融合的城鎮化發展格局全面形成。繁榮國土人口和城鎮化布局持續優化,形成人地關系更加協調的國土空間資源配置模式,中心城區輻射帶動力大大提升,均衡便利、覆蓋城鄉的生活圈基本形成,以人為本的高品質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增強,人民城市建設成效顯著。惠民國土山清水秀的生態保護格局基本形成,綠野環城、水城共融、藍綠交織的城鄉景觀風貌特色充分彰顯,鳳凰山、韓江的生態底蘊得以保護與利用,歷史文化資源與全域旅游深度融合,開放包容的人文特質進一步形成,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美麗國土1.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 1 目標定位與戰略推動鳳凰山、韓江、桑浦山等自然資源要素的保護與利用。筑牢鳳凰7、山片區生態屏障,修復廢棄礦山等受損空間,供給生態茶園、碧道等生態產品。大力推進韓江保護與利用,加強濱江景觀風貌管控。重點保護潮州海蝕地貌地方級自然保護區、潮州潮安金石宗山地方級森林公園等自然開敞空間,修復廢棄礦山、水土流失區域,保育綠色基底,打造汕潮揭都市圈綠心,讓綠色成為潮安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生態優先爭創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示范區,差異化引導資源分配。北部圍繞中心鎮鳳凰,支持發展茶旅產業;南部以庵埠彩塘為中心城區,提升縣城品質。打造制造業強區,將增量資源集聚在高鐵新城核心區、東山湖現代產業園和大嶺山產業園等重大產業平臺。加快推進鳳塘鎮如意路延長線周邊、西山溪片區的“工改工”,增存并舉大力拓展8、全區的發展空間。堅持提質增效原則,暢通對外交通、織密內部路網。強化潮汕站在粵東地區的樞紐地位,用地空間上預留接入廣河客專聯絡線的通道,進一步加強與“雙區”的互聯互通。暢通縣域聯系通道,加快粵東城際軌道建設,強化與潮州中心城區的交通聯系,以及潮安區南北向的交通聯系,重點加強南部各鎮東西向交通干道,打通城鎮內部交通微循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高民生設施供給水平,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統籌謀劃潮安區公共服務中心體系,以國土空間“一張圖”為平臺,統籌文、教、體、衛等專項設施的用地空間需求,不斷提高各項公共服務指標。推動縣城品質提升,加快社區生活圈建設,完善基層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品質提升 交9、通提效 空間優化PARK 2國土空間格局PARK 2國土空間格局2.1 融入區域發展格局 2.2 筑牢生態安全格局2.3 塑造農業農村格局2.4 優化城鎮空間格局2.5 劃定三條控制線 2.6 統籌資源保護與利用 主動“融灣建帶”2.1 融入區域發展格局 2 國土空間格局國家、省層面區域協同示意圖 以交通為支撐,擴大對外開放與合作的水平緊抓國家戰略機遇,爭取重大軌道交通建設,提升潮汕站樞紐能級,縮短潮安與灣區核心城市的時空距離,形成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以平臺為抓手,培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點以重大產業平臺為基地,結合村鎮工業集聚區升級改造,大力拓展發展空間,建設10、承接產業轉移主平臺,搶抓新一輪省對口幫扶合作和產業轉移新機遇。02 國土空間格局 以品質為保障,提升潮安吸引高端要素集聚的競爭力聚焦推動縣城品質提升、推進美麗城鎮建設,更好促進產城互動、產城融合,以優質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提高吸引中心城市產業、人才、資金要素的能力。推動汕潮揭都市圈聯動發展2.1 融入區域發展格局 2 國土空間格局圍繞桑浦山生態核心,依托潮汕機場、高鐵潮汕站以及重要區域性交通,共聚一批高質量發展的重大產業平臺,打造高新化、集群化、現代化承接產業有序轉移的主平臺。產業發展互相協同共謀鳳凰山、桑浦山、韓江、楓江流域生態修復重點工程,與汕頭、揭陽加強生態系統系統保護與修復,共同筑11、牢區域生態安全格局。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加快粵東城際軌道建設,加強與汕潮揭城市中心的快速連通。加強邊界地區在交通、市政基礎設施方面的規劃建設對接,做好鄰避設施布局的統籌協調。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弘揚潮州文化為共同目標,提升龍湖古寨、從熙公祠、宗山書院等歷史資源的旅游價值,加強與汕頭、揭陽在旅游產品供給、旅游路線策劃等方面的共同合作。潮州文化共保共育汕潮揭都市圈層面協同示意圖2.2 筑牢生態安全格局 2 國土空間格局兩山五溪即鳳凰山、桑浦山,是保護潮安區的最重要生態屏障,重點加強重要水源涵養區、水土流失敏感區的保護與修復。即東溪、西溪、西山溪、鳳凰溪、文祠水,維育干流及重要支流生態廊道,實現生態空間聯12、通。山體屏障河流廊道田園片區溪流生境一田即中部農田集中片,是潮安區沖積平原上的農業生態系統,實施精細化、生態化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穩定。一江即韓江,是潮安區主要生態廊道,以萬里碧道建設為抓手,統籌岸上岸下生態保護修復,保障水資源和水安全。構建“四區”農業格局 2 國土空間格局2.3 塑造農業空間格局立足資源稟賦,以發展特色農業為重點,統籌優化農業生產布局,規劃形成糧菜都市農業區、水產養殖農業區、特色水果栽培農業區、茶葉生態種植農業區,嚴格耕地保護,保障主要農產品供給能力和水平,助推現代化農業發展,打造一批示范性好、帶動性強、輻射面廣的中心鎮、專業鎮、特色鎮。縣域農業空間規劃圖建立13、協調有序城鎮體系 2 國土空間格局2.4 優化城鎮空間格局等級結構體系:1個主城區:潮安城區(庵埠鎮、彩塘鎮),推進縣城品質提升1個副中心:高鐵新城(沙溪鎮),建設招商引資重要承載平臺3個重點鎮:以鳳凰鎮(省級中心鎮)、古巷鎮、金石鎮為三個重要節點,帶動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9個一般鎮:其他鎮,以“一鎮一業一風貌”釋放差異化發展活力城鎮職能分工:1個綜合型城鎮:潮安城區(庵埠鎮、彩塘鎮)2個商貿型城鎮:高鐵新城(沙溪鎮)、金石鎮5個工業型城鎮:古巷鎮、鳳塘鎮、登塘鎮、浮洋鎮、東鳳鎮4個農業型城鎮:文祠鎮、歸湖鎮、赤鳳鎮、江東鎮2個旅游型城鎮:鳳凰鎮、龍湖鎮規劃構建“一心、兩城、三軸、多組團”的空14、間結構 2 國土空間格局2.4 優化城鎮空間格局潮安城區綜合服務組團、高鐵新城商貿服務組團、濱江田園休閑組團、楓溪及周邊產城融合組團、環鳳凰山山林生態組團多組團 潮汕品質服務軸韓江茶旅生態休閑軸現代產業聯動軸三 軸打造生產、生活、生態相互融合、滲透的城市發展軸潮安城區推動城市品質提升,高鐵新城建設“潮安活力新門戶”和產城融合新樣本兩 城 潮安城區 高鐵新城 桑浦山生態綠心一 心保護與利用桑浦山、梅林湖、韓江等優質生態價值推動組團式發展,促進各組團發揮優勢、彰顯特色,優化空間格局,構建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縣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 2 國土空間格局2.5 劃定三條控制線按照黨中央 國務院的要求,要15、將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全區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2.77平方公里(10.92萬畝),占陸域總面積的6.68%;全區劃定永久基本農田61.33平方公里(9.20萬畝),占陸域總面積的5.63%;管控要求:從嚴管控非農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變用途,嚴禁未經審批違法違規占用。堅決防止永久基本農田“非農化”,不得對耕作層造成破壞,不得對閑置或者荒蕪的永久基本農田進行“非農化”改變。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75.32平方公里,占全區面積的16.16、10%,主要分布在鳳凰山、桑浦山、鳳翔峽、安東山等地區。管控要求:自然保護地核心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劃定城鎮開發邊界面積216.69平方公里,均為城鎮集中建設區,占市域總面積的54.71%。管控要求:城鎮開發邊界內重點推動城鎮空間集約、高效、緊湊布局,防止城鎮無序建設與蔓延發展。邊界內以“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方式進行管理,通過詳細規劃對具體地塊用途和開發建設強度做出實施性安排。2 國土空間格局加強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耕地后備資源儲備,落實“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要求,嚴格管控耕地“非農化17、”“非糧化”。至2035年,全區耕地保有量達到72.77平方公里以上,不低于市下達指標。北部山地丘陵區加強對韓江干流、峙溪水、鳳凰溪、文祠水的保護,以生態保護與水源儲備為前提,治山與治水相結合。南部地區以人水和諧為核心,統籌推進綜合治理、系統治理,促進水網互聯互通,統籌利用本地水資源和過境客水。建立功能完整的河涌水系、恢復河道的生態功能。村莊河塘清淤、疏浚,并沿河配套建設生態綠化帶及生態休閑功能。實施嚴格分類管控的紅線制度,以韓江、楓江水系兩大生態廊道建設帶動潮安區南部、西部、北部的濕地保護與恢復工作,形成點、線、面的濕地保護新布局。完善提升潮安金石宗山地方級森林自然公園、潮安丹桂地方級森林自18、然公園等森林公園,提升森林公園的可達性與可進入性。金石、文祠和赤鳳等鎮突出各自特色,打造不同類型的森林小鎮。合理開發利用建筑用花崗巖、礦泉水、高嶺土、陶瓷土和地熱礦產。加快綠色礦山建設,提高礦產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推進水環境系統整治嚴格濕地保護與利用加強森林公園建設合理利用礦產資源 2.6 統籌資源保護與利用 PARK 3專項支撐系統PARK 3專項支撐系統3.1 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絡 3.2 保障制造業當家發展空間3.3 構建高品質公服體系3.4 推進鄉村振興發展3.5 彰顯歷史文化名城魅力3.6 塑造城鄉景觀風貌3.7 推進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3.8 構筑安全保障19、基礎支撐體系 高、快速鐵路3.1 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潮安區軌道網規劃圖 3 專項支撐系統以高效、綠色、安全出行為目標,規劃至2035年,各項交通發展指標:潮安城區、高鐵新城道路系統的密度不小于8公里/平方公里;城區進入高快速路時間不超過20分鐘,高峰小時機動車平均車速不低于30公里/小時。在既有廈深鐵路及汕頭聯絡線、梅汕客專的基礎上,規劃預留廣河客專聯絡線,設計時速350公里/小時。普通鐵路加快推進既有國鐵級客貨共線廣梅汕鐵路服務升級。城際鐵路加快推進粵東城際鐵路(潮州段)建設,潮安區共設立潮汕站、浮洋站、如意站等三處站點。高速公路3.1 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潮安區道路網規劃圖 3 專項支撐20、系統提升甬莞高速、汕昆高速、潮汕環線高速交通服務水平,加快推進南潮高速與鳳凰聯絡線建成通車。主干路推進星新路、仙華路、護堤路、縣道X075等現狀道路升級改造工作;進一步提升全區交通服務水平,新修龍鸛路、古登路、登東線、東彩路等城市主干路;進一步加大力度推進振工西路、如意路、東彩路、龍華路、大霞路、金和路、新城西路全段落地通車。快速路推進現狀彩塘路的升級改造,保障外環北路、潮汕快速西線、潮汕快速東線、炮浮路及外環南路落地通車。3.2 保障制造業當家發展空間02 國土空間格局 3 專項支撐系統類型名稱總面積(平方公里)主導產業產業新城高鐵新城6.32 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物流、生產性服務等大型產業21、園區東山湖現代產業園4.93 生物、制藥、倉儲物流等大嶺山產業園4.96 陶瓷、新材料、應急產業(感知預警、預防防護、救援處置、應急救援等類型)等瓷泥產業園0.84 瓷泥產業、陶瓷原料等村鎮工業集聚區鳳塘鎮村鎮工業集聚區試點改造區域0.90 陶瓷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西山溪村鎮工業集聚區7.24 智能衛浴、智能裝備制造、高端陶瓷新材料、綠色包裝印刷等其他村鎮工業集聚區27.65陶瓷等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堅持制造業當家:1個產業新城+3個大型產業園區+N個村鎮工業集聚區。加快打造高新化、集群化、現代化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蓄積一股強大的“園動力”。潮安區重大產業平臺布局圖3.3 構建高品質公服體系 22、3 專項支撐系統 區級/片區級公共服務中心(2個):潮安城區、高鐵新城 重點鎮級公共服務中心(3個):鳳凰鎮、古巷鎮、金石鎮 一般鎮級公共服務中心(9個):登塘鎮、鳳塘鎮、浮洋鎮、龍湖鎮、東鳳鎮、江東鎮、歸湖鎮、文祠鎮、赤鳳鎮 社區中心:按照基本服務設施15分鐘步行可達的總體要求規劃布局社區中心縣域城鄉生活圈和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規劃形成“區級/片區級公共服務中心重點鎮級公共服務中心一般鎮級公共服務中心-社區中心”的公共服務中心體系。3.3 構建高品質公服體系推動縣城品質提升,結合全區規劃居住人口、就業人口特征和用地布局,完善公共服務中心體系,提升潮安整體公共服務水平,其中居住區級公共服務中心(23、15分鐘生活圈),以服務周邊居住區為主,服務半徑為1000米。3 專項支撐系統科學劃定城鎮生活圈中心城區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規劃圖(階段性方案)分級分級項目類別項目類別項目名稱項目名稱15分鐘生活圈/居住區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設施大型多功能運動場地文化活動中心(含青少年、老年活動中心)社區服務中心(街道級)街道辦事處司法所派出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醫院)門診部商業服務業設施商場生鮮超市3.4 推進鄉村振興發展 3 專項支撐系統差異化引導鄉村振興發展探索因地制宜的城鄉融合發展路徑,推動形成資源要素高效流動、空間有序融合的一體化城鄉發展格局,規劃全區村莊劃分為三種類型。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推動24、鄉村用地集約高效利用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強化農村建設用地管控,積極引導村莊建設用地布局、提升鄉村景觀風貌。規范農房和宅基地建設保障鄉村振興產業用地完善農村民生設施配套188個148個60個3.5 彰顯歷史文化名城魅力 3 專項支撐系統規劃梳理出由“歷史文化名鎮(1處)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9處)文物保護單位(137處)歷史建筑(52處)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明確保護范圍與管控要求。縣域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構建“一軸雙心,三帶四片”的景觀風貌格局3.6 塑造城鄉景觀風貌02 國土空間格局 3 專項支撐系統“一軸”“雙心”“三帶”“四片”依托潮汕公路、新安大道,連接高鐵新城25、和潮安城區,打造城市風貌景觀軸。依托潮安城區文化、行政管理、商業商務服務中心打造老城風貌中心;依托高鐵新城核心加快現代化建設,打造新的城市景觀風貌中心。城市景觀風貌軸潮安老城風貌中心、高鐵新城風貌中心依托桑浦山周邊山體及水系打造環山風貌帶;依托韓江和護堤路打造韓江濱水風貌帶;基于鳳凰山茶葉景觀和鳳凰溪,依托鳳凰茶葉文化和旅游景點,打造鳳凰茶旅風貌帶。依托桑埔山周邊山域構建自然山景風貌片;依托中部區域城市和田園構建城市田景風貌片;依托韓江和濱水區域內鄉村、田園構建濱水田景風貌片;依托鳳凰山鄉村區域、茶葉種植區等要素構建鄉村茶景風貌片。桑浦山環山風貌帶、韓江濱水風貌帶、鳳凰茶旅風貌帶自然山景風貌片26、城市田景風貌片、濱水田景風貌片、鄉村茶景風貌片實施山水林田系統修復,試點先行開展全域土地整治3.7 推進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生態修復和綜合整治規劃圖 土壤污染治理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與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管理,推進重點污染土壤修復,合理推進受污耕地安全利用。農用地綜合整治有序開展耕地恢復與墾造,耕地提質改造,優化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布局,提高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的數量和質量。受損山體修復修復自然災害損傷山體和生產建設損傷山體,保護綠色生態屏障。水生態修復與碧道建設加強韓江流域綜合治理,推進碧道工程建設,打造人水和諧生態廊道。3 專項支撐系統鳳凰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示范鎮歸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示范鎮彩27、塘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示范鎮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通過農田整理、建設用地復墾、土地流轉,有效挖潛農村建設用地內部潛力,因地制宜增加耕地面積,促進耕地集中連片保護、建設用地集約高效、生態環境美麗宜居。3.8 構筑安全保障基礎支撐體系 3 專項支撐系統類型2035年規劃目標防災減災防洪排澇加快堤圍建設,潮安南堤南段及西山溪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江東堤的防洪標準為30年一遇。規劃區內澇設計重現期達到30年以上,重要地區內澇設計重現期達到50年以上。地質災害建立崩塌、滑坡、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及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監測預防示范區,形成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時自動監測預警網絡。公共衛生規劃新建國家東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潮州28、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優化各級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應急預案,構建聯防聯控、群防群治、信息共享機制。消防保障搭建“路上-水上-空中”全方位消防救援體系,消防平均責任區面積為 6.0 平方公里。應急避難建設區級、街區(鎮級)、小區(村級)三級應急避難場所,人均應急避難場所面積達 4 平方米以上。資源能源保障水資源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全區規劃最高日需水量為60萬噸。形成以賜茶二水廠、新浮洋水廠和潮安第三水廠大中型水廠為核心的區域供水廠布局,建成統籌城鄉、服務均等的一網供水系統。能源推進電源、變電設施、電力通道建設,增加清潔電力比重,全區電力負荷分別達353萬千瓦左右,電網總供電能力分別達到603.29、1萬千瓦。規劃期末天然氣總用氣量約19.32億立方米/年,液化石油氣總用氣量約40.43萬噸/年。建設“多源互補、多方貫通、多級并行”的主干管網輸配系統。環境整治污水處理規劃全區污水量達50萬噸/日,構建“城市用水-排水-再生水處理-水系水生態補給-城市用水”閉式水循環系統。固廢處置以潮安區沙溪鎮門第嶺埔潮安區垃圾焚燒發電廠為處理終端,建立大中型多功能垃圾轉運站收運體系。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分類收集率均達到 100%品質提升通信全面建成完備的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充分預留高等級移動通信網絡設施用地。以安全、韌性為目標,各類市政及綜合防災設施的規劃目標如下:PARK 4規劃實施保障PARK 430、規劃實施保障4.1 健全規劃傳導與管控體系4.2 落實近期行動計劃與重大項目保障4.3 加強規劃全周期動態實施監管4.4 強化配套政策支撐4.1 健全規劃傳導與管控體系建立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傳導體系健全規劃管控體系 4 規劃實施保障市級總規鎮級總規縣級總規三 級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三 類向上承接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要求向下指導約束鎮級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明確指標向下指導剛性管控分解要求為實現特定功能對特定空間擬定開發保護要求落實地塊用途 確定開發強度l 各類城市建設行為及項目審批應落實三條控制線管控要求。中心城區應落實城市綠線、藍線、紫線、黃線、工業控制線管控要求。國土空間規劃包括總體規31、劃、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三類,總體規劃是詳細規劃的依據、專項規劃的基礎。潮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包含縣、鎮兩級,縣級規劃應落實市級總規戰略和剛性管控要求,指導約束鎮級總體規劃編制實施。控制線管控用途管控指標管控名錄管控l 根據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細化規劃分區,確定用地比例結構等控制要求,指引詳細規劃確定開發建設地塊使用性質及控制指標。l 完善指標體系及其管控機制,承接上位指標,落實剛性要求。下一層級詳細規劃確保總規各項約束性指標嚴格落實。l 制定清單名錄及管控要求,下級規劃應細化管控清單的項目空間布局方案,落實項目的規劃選址和控制界線。用途管制主導功能4.2 落實近期行動計劃與重大項目保障 4 規32、劃實施保障4.3 加強規劃全周期動態實施監管4.4 強化配套政策支撐覆蓋“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模型系統構建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匯總底圖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為底板,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成果入庫和匯交,建成上下貫通、信息全面、權威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有效支撐國土空間規劃審批、實施、監測、評估和預警全過程。深化研究和制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監督、評估和動態調整的全過程配套法規、政策文件及實施細則,針對重點領域和重點地區,研究制定有利于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的配套政策。將選址明確的重點項目范圍以定界形式落實至用途管制規劃中,選址尚未明確的重大項目納入重點項目安排表中進行管理。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潮安區自然資源局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