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市耕地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2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2266
2023-08-16
25頁
6.01MB
1、衡陽市耕地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劃衡陽市耕地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衡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衡陽市耕地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耕地保護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重點把握保護與保障、發展與安全的關系,全面提升耕地高質量保護利用水平,為推動全市耕地保護、保障糧食安全提供堅實支撐。規劃與衡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有效銜接,是全市耕地保護的總綱,是落實耕地保護目標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耕地利用結構優化和保護耕地資源的重要依據。規劃范圍包括全市行政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規劃基2、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目標年為2035年。HENG YANGPREFACE衡陽概況區域位置: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位于京廣主廊道。幅員面積:衡陽市國土總面積為2294.88萬畝。糧食產量:2020年全市糧食總產量達317萬噸。耕地資源:2020年末,全市耕地530.52萬畝。其中:水田451.41萬畝、水澆地0.86萬畝、旱地78.26萬畝。OVERVIEW五分林、兩分三厘耕、一分建設,七厘河湖、六厘園地、四厘村道與其他。地類格局:原則、目標和任務統籌各類空間布局著力提升耕地質量健全耕地保護管控體系重大工程安排強化規劃實施保障目 錄CONTENTS123456 1 原則、目3、標和任務n 規劃原則n 規劃目標和任務n 規劃原則堅持國家立場,實行保護優先堅持系統思維,實行多措并舉堅持問題導向,實行精準施策堅持壓實責任,實行全民保護n 規劃目標2025年,耕地保護目標530.5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477.07萬畝。2035年,耕地保護目標525.8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476.06萬畝。1 原則、目標和任務n 規劃任務 1 原則、目標和任務嚴格落實耕地用途管制,耕地用途管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3拓展農產品生產空間農產品生產空間,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4穩妥有序推進耕地恢復,耕地恢復,引導耕地集中布局。5加強耕地質量建設,耕地質量建設,全面4、提升糧食生產能力。6嚴格耕地保護目標管理耕地保護目標管理,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1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穩定優質耕地布局。2健全耕地保護政策制度體系政策制度體系,提升耕地治理能力。7 2 統籌各類空間布局n 耕地空間n 永久基本農田空間n 補充耕地空間n 恢復耕地空間n 重要農產品生產空間n 特殊區域耕地空間 2.1 耕地空間2035年,耕地保護目標525.81萬畝。另有4.82萬畝耕地未納入耕地保護目標,包括:n 已批建設占用 2.90萬畝n 農業設施占用 0.16萬畝n 自然保護地核心區 0.51萬畝n 水源一級保護區 0.01萬畝n 河湖范圍 0.67萬畝n 結余5、指標 0.42萬畝n 碎小圖斑 0.15萬畝嚴格耕地用途管制n 分類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n 規范耕地占補平衡n 落實耕地進出平衡n 嚴肅處置違法違規占用耕地衡陽市耕地保護目標劃定情況圖 2 統籌各類空間布局 2.2 永久基本農田空間2035年,全市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476.06萬畝,其中:水田占比達86%以上,地面坡度15以下地塊面積占比約96%。衡南縣、衡陽縣、耒陽市、祁東縣 分布比重較大。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4.76萬畝。u堅決制止永久基本農田“非農化”u有效防止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u強化永久基本農田質量建設u健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機制衡陽市永久基本農田分布圖 2 統籌各類空間布局 2.6、3 補充耕地空間 全市現有:n耕地周邊可開發資源潛力7.38萬畝n旱地改水田資源潛力14.29萬畝n宜耕后備資源潛力53.49萬畝n 積極拓展補充耕地空間n 加強補充耕地開發計劃管理n 劃定補充耕地重點區域n 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全市預計:至2025年,補充耕地2.8萬畝;至2035年,補充耕地7萬畝。衡陽市補充耕地空間分布圖 2 統籌各類空間布局 2.4 恢復耕地空間全市預計:至2025 年,恢復耕地17.20萬畝,到2035年,恢復耕地43萬畝。全市恢復耕地潛力81.55萬畝,主要分布于衡南縣、耒陽縣、衡陽縣、常寧市,分別為13.82萬畝、13.77萬畝、13.82萬畝、9.47萬畝。n 7、開展可恢復耕地資源評價n 實行耕地恢復年度計劃管理n 建立耕地恢復長效機制衡陽市恢復耕地空間分布圖 2 統籌各類空間布局 2.5 重要農產品生產空間 到2025年:衡陽市糧食播種面積708.70萬畝以上,糧食產量317 萬噸以上。u穩定水稻生產空間,確保水稻生產功能區450萬畝底線 不突破;u優化其他糧食作物生產空間。到2025年,全市大豆、玉米、馬鈴薯、甘薯等作物播種面積達到在79.1萬畝;u切實保障“菜籃子”生產空間;u大力拓展農產品多樣化生產空間。衡陽市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空間分布圖 2 統籌各類空間布局 2.6 特殊區域耕地空間n生態保護紅線內耕地全市生態保護紅線內耕地 1.58萬畝,8、其中自然保護地范圍內耕地 1.15萬畝,自然保護地外生態保護紅線內耕地0.43萬畝。n城鎮開發邊界內耕地全市城鎮開發邊界內耕地6.78萬畝,其中已依法批準建設且落實占補平衡的耕地 2.90萬畝,5畝以上集中連片穩定利用耕地5.45萬畝,20 畝以上集中連片穩定利用耕地3.72 萬畝。n河湖管理范圍內耕地全市位于河湖高水位線范圍內耕地1.38萬畝,其中納入耕地保護目標耕地0.71萬畝,未納入耕地保護目標耕地0.67萬畝。n嚴格管控類耕地衡陽市嚴格管控類耕地15.46萬畝,其中水田13.53萬畝,旱地1.89萬畝,水澆地0.04萬畝。明確特殊耕地管控規則 2 統籌各類空間布局 3 著力提升耕地質量9、n 高標準農田建設n 旱地改造水田n 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n 耕地土壤固碳能力提升n 污染耕地防治和利用n 高標準農田建設 3 著力提升耕地質量到 2025年,全市建成高標準農田138.54萬畝。到2035 年,將全市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規劃期共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76.06萬畝n打造重點示范工程n綠色共享數字管理n嚴格落實后期管護n 旱地改造水田到 2025年,全市累計建成2.86萬畝旱改水任務到2035 年,全市累計建成5.72萬畝旱改水任務綜合考慮土壤條件、耕作便利度等因素,選取各縣市區旱改水潛力的40%作為2035年旱改水任務目標。n 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u強化頂層設計和政策10、配套u穩妥推進耕作層剝離再利用u打造衡陽市“耕作層銀行”應用示范n 耕地土壤固碳能力提升n 污染耕地防治和利用u構建以休耕輪作為核的保護體系u擴展以生態涵養為主的綠色農業u實施以科技創新為軸的固碳模式衡陽市綜合整治規劃圖 3 著力提升耕地質量 4 健全耕地保護管控體系n 落實耕地保護基礎制度n 推行田長制n 健全空天地網調查監測體系n 構建耕地全程一體化管控體系n 落實耕地保護基礎制度u貫徹落實基礎法律制度u完善健全配套制度體系n 全面推行田長制u明確主要工作目標u全面構建“4+1”田長體系u落實田長制主要任務n 健全空天地網調查監測體系u推進轄區內鐵塔視頻監測統籌建設u構建“空天地網”綜合監11、測體系u助力“早發現,早制止”n 構建耕地全程一體化管控體系u完善耕地協同監管機制u建立早發現、早制止、嚴查處的執法監督機制u健全耕地保護督察考核機制 4 健全耕地保護管理體系 5 重大工程安排n 旱改水重大工程n 土地整治重大工程n 耕地恢復重大工程n 智慧耕地平臺建設全市旱改水重大工程主要包括:n衡陽縣:西渡鎮、金蘭鎮、渣江鎮、臺源鎮、峴山鎮等鄉鎮的旱改水項目;n常寧市:柏坊鎮、煙洲鎮、蔭田鎮、白沙鎮、西嶺鎮、三角塘鎮、羅橋鎮、板橋鎮、勝橋鎮等鄉鎮的旱改水項目;n祁東縣:白鶴街道、金橋鎮、白地市鎮、黃土鋪鎮、石亭子鎮、官家嘴鎮、步云橋鎮、磚塘鎮、蔣家橋鎮、太和堂鎮、風岐坪鄉、城連墟鄉等鄉鎮12、的旱改水項目;n耒陽市:水東江街道、余慶街道、小水鎮、公平圩鎮、哲橋鎮、新市鎮、大市鎮、仁義鎮、南京鎮、馬水鎮、太平圩鄉、長坪鄉、大和圩鄉等鄉鎮的旱改水項目。5.1 旱改水重大工程 5 重大工程安排 5.2 土地整治重大工程 5 重大工程安排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的重點分布區域:n衡陽縣:西渡鎮、金蘭鎮、渣江鎮、臺源鎮、峴山鎮、石市鎮等鄉鎮;n祁東縣:金橋鎮、過水坪鎮、白地市鎮、黃土鋪鎮、石亭子鎮、步云橋鎮、蔣家橋鎮、太和堂鎮等鄉鎮;n衡南縣:向陽橋街道、冠市鎮、江口鎮、寶蓋鎮、花橋鎮、洪山鎮、子山鎮、栗江鎮、松江鎮等鄉鎮;n耒陽市:余慶街道、小水鎮、哲橋鎮、大市鎮、馬水鎮等鄉鎮;n衡東縣:大浦鎮、13、吳集鎮、草市鎮、霞流鎮、石灘鄉等鄉鎮;n常寧市:柏坊鎮、煙洲鎮、蔭田鎮、三角塘鎮、蓬塘鄉等鄉鎮;5.4 推進智慧耕地平臺建設恢復耕地重大工程主要涉及以下鄉鎮:n衡陽縣峴山鎮、西渡鎮、臺源鎮、渣江鎮、井頭鎮等鄉鎮;n衡南縣茅市鎮、硫市鎮、栗江鎮、三塘鎮、花橋鎮、譚子山鎮、向陽橋街道、洪山鎮、近尾洲鎮等鄉鎮;n祁東縣白鶴街道、過水坪鎮、金橋鎮、河州鎮、歸陽鎮、糧市鎮、鳥江鎮等鄉鎮。信息 全匯聚監管全覆蓋鏈條全打通衛星遙感 視頻監控 AI人工智能 三維GIS 移動通信 5 重大工程安排 5.3 耕地恢復重大工程土地綜合整治試點 包括開云鎮、寶蓋鎮、三塘鎮、三湖鎮、新市鎮等綜合試點區域,由試點區域帶動14、衡陽市全域綜合整治。6 強化規劃實施保障n 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n 規劃傳導和計劃實施n 科技支撐和信息化建設n 耕地保護機制探索創新n 挖掘和傳播耕地的文化價值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u壓緊壓實各級耕地保護主體責任u強化落實耕地保護部門共同責任加快科技支撐和信息化建設加強規劃傳導和計劃實施加強耕地保護機制探索創新挖掘和傳播耕地的文化價值u科技賦能提升耕地保護智慧監管水平u信息化建設增強耕地資源治理能力u強化與規劃年度計劃銜接u加強規劃實施管理與評估u建立健全耕地保護補償激勵機制u完善應對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機制u健全廣大公民和社會主體積極參與機制u傳承與弘揚優秀農耕文化u文化創新驅動鄉村旅游u開展美麗田園創建活動 6 強化規劃實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