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版)(4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2298
2023-08-16
40頁
13.48MB
1、2023年02月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版平邑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前言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平邑縣人民政府組織開展了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編制工作,描繪了2035年平邑縣城市發展的空間戰略藍圖,為建設現代美麗幸福平邑縣和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國土空間新格局做好空間保障。規劃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調研山東重要指示的具體落實,是對平邑縣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平邑縣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修復和管理的行動綱領,是編制下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2、相關專項規劃和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目錄01/規劃總則02/目標策略03/區域協同04/總體格局05/產業格局06/中心城區07/支撐體系08/實施保障規劃總則指導思想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規劃原則規劃期限規劃期限規劃范圍規劃范圍1.1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對臨沂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落實省委、市委安排部署,錨定省委“走在前、開新局”、市委“走在前、進位次、提水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整體謀劃新時代國土空間開發保3、護格局,促進縣域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體現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1.2 規劃原則戰略引領、全域統籌底線思維、綠色發展以人為本、品質提升因地制宜、彰顯特色一張藍圖、高效治理充分落實國家、省、市、縣各級重大戰略部署,整體謀劃新時代平邑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強化底線約束,確保生態、國土和糧食安全。推動城鄉統籌與鄉村振興,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傳承歷史文化脈絡,保護利用好山水自然資源和歷史人文資源,引導特色發展。實施國土空間監測預警和績效考核機制,全面提升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1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規劃范圍4、為平邑縣行政轄區范圍,總面積為1822.95平方公里,由平邑街道、溫水鎮、銅石鎮、地方鎮、保太鎮、仲村鎮、武臺鎮、柏林鎮、卞橋鎮、豐陽鎮、流峪鎮、臨澗鎮、鄭城鎮、白彥鎮等14個鎮街構成。本次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1.4 規劃范圍21.3 規劃期限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目標策略目標愿景目標愿景發展定位發展定位發展目標發展目標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策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策略2.1 目標愿景山水田園之城開放融合之邑落實重點生態功能區要求,立足資源稟賦與特色產業,踐行高質量發展新理念加快建設臨沂市副中心,致力打5、造增長極加快建設臨沂市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長極3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聚焦聚力市域副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這一目標,突出“加快建設副中心 致力打造增長極”工作主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激活蒙山旅游,實現綠色發展新跨越。聚焦動能轉換,構建“3+3+3”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產業能級,增強工業發展水平。加快城市更新,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強化城鄉資源統籌,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構建全面振興新格局。核心路徑2.2 發展定位“山清水秀幸福和諧”市域副中心城市魯南經濟圈產業發展示范區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的聚集區聚焦生態文明,深化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保護要6、求,依托蒙山高品質的自然資源,實現綠色發展新跨越。未來將平邑建成臨沂市域交通副中心、商貿物流副中心、旅游副中心、醫療副中心、居住副中心。發揮傳統產業優勢,加強與區域的交流與聯系,打造為魯南經濟圈產業發展的示范區,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的聚集區。提升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增強城鄉包容性和宜居性,凸顯“山水田園”的風貌特色,建設多元融合的健康宜居城市。4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3 發展目標2025年打造成為“山清水秀幸福和諧”市域副中心城市、魯南經濟圈產業發展示范區、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的聚集區。實現綜合實力更強、發展質效更好、城鄉功能更全、文明程度更高、生態環境更優、社會治理7、更有效、人民生活更美好的目標。2035年全縣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競爭力大幅躍升,“山清水秀幸福和諧”市域副中心城市全面建成。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工業現代化基本實現,具有平邑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建成。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提升,生態宜居平邑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能力明顯增強。2050年全面建成具有廣泛和重要影響力的臨沂市域西部節點城市,在經濟、公共服務、交通等區域重要職能上發揮輻射效應,協同魯南經濟圈的發展。建成具有優勢的新型工業化體系、集聚多元的現代服務業、高效特色的現代農業。8、建成僅次于臨沂市區的高標準宜居宜業的城市空間環境,實現農業、農村、農民全面融合的鄉村高質量發展。5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多元開放,構建高質量產業平臺3/多元開放,承接區域產業轉移/加速動能轉換,提優產業發展平臺山水立縣,打造蒙山生態文明高地1/踐行“兩山理論”,維護生態安全/維育山水本底,轉化生態價值品質提升,塑造宜居宜業家園5/以人民為中心,塑造高品質中心城區/基本服務均等化,持續提升城鄉品質城鄉統籌,促進鄉村振興4/明確鎮街定位,實現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發展特色農業,實現農業產業現代化區域融合,強化市域副中心職能2/拉長板補短板,強化四大副中心職能/分層次、有重點地9、推進區域鏈接62.4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策略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區域協同聯動與協同區域新格局聯動與協同區域新格局融入與銜接區域大通道融入與銜接區域大通道共治與共建環蒙山區域共治與共建環蒙山區域3.1 聯動與協同區域新格局省會經濟圈的區域聯動發展參與省會經濟圈的區域聯動發展與協同分工,參與區域融合發展戰略支點的打造,即“泰安新泰濟南鋼城淄博沂源濟寧泗水臨沂蒙陰和平邑”。魯南經濟圈的區域一體化發展協同魯南經濟圈“經濟軸帶”的構建,在區域新型發展格局中以中醫藥、高端木業、石材建材、食品加工等產業優勢,加強與周邊市縣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區域產業聯動發展,優化產業布局和分工協作,形10、成魯南經濟圈產業發展的示范區。承接長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整合要素資源,夯實承接載體,主動推進與長三角企業的戰略合作,資源要素優先向長三角轉移項目傾斜,實現產業鏈高質量承接,打造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的聚集區。7南北向協作發展走廊示意圖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2 融入與銜接區域大通道融入山東省大交通格局以魯南高鐵融入山東省“三環四橫六縱”的高速鐵路網絡,全面融入濟南1小時生活圈,實現與周邊重要城市1-2小時可達。聯入省內高鐵旅游環線以大蒙山生態旅游為抓手,以“高鐵+旅游”為模式,聯入區域旅游大廊道,連接省內高等級優質旅游資源。重點向西加強生態文化的協同,與曲阜、泰安等地聯動,11、共同形成“山水圣人”魯中南區域旅游金三角,打造新的“山水圣人”黃金旅游線路。接入市域商貿物流走廊依托兗石鐵路、日蘭高速公路及327國道,東連臨沂,西接京滬鐵路,以商貿物流為優勢基礎,構建東西向商貿物流聯動發展走廊,協同臨沂提升區域生產組織能力,打造市域西部重要商貿物流節點,提升平邑縣在區域發展分工中的作用,加快市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設。8區域高速鐵路網分布圖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3 共治與共建環蒙山區域共保共治生態屏障落實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環蒙山片區生態示范區、蒙山生態文明實踐區等建設要求,加強與蒙陰、費縣在環蒙山區域生態保護工程的協調,共同探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12、的有效途徑,共建共治環蒙山生態屏障。共促共推大蒙山旅游重點加強與蒙陰云蒙景區、費縣天蒙景區在旅游線路、旅游產品、公共服務體系和推介營銷方面的合作,積極推進環蒙山區域旅游服務設施建設,共同將蒙山景區建設成中國著名的休閑養生、旅游度假目的地。共建共享服務設施升級補充旅游干線公路,串聯周邊縣域干線道路,做強旅游交通廊道,加強全域旅游支撐,構建開放旅游通道,推進環蒙山區域的重要交通設施建設與銜接。環蒙山區域生態旅游格局圖9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總體格局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統籌劃定國土空間控制線統籌劃定國土空間控制線生態空間生態空間農業空間農業空間城鎮空間城鎮13、空間4.1 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10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一核、一廊、雙環、三區”的總體格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圖圖 例一核平邑中心城區。一廊城鎮發展走廊。借助國、省道的開放型格局,在東西向交通廊道上集聚人口、產業,配置空間,形成中部城鎮發展走廊。雙環以縣城為核心,通過國、省道串聯各鎮差異化發展,形成特色城鎮環。依托蒙山等旅游資源、山林水草等自然資源,構建縣域生態旅游環。三區北部生態旅游發展區、中部城鎮發展區、南部山地農業發展區。4.2 統籌劃定國土空間控制線11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生態保護紅線是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14、區域。將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域及生態極敏感脆弱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以生態保護紅線為核心,構建連續完整的生態空間,形成有機的生命共同體。構建連續完整的生態空間。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是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特殊保護的耕地。在納入耕地保護目標的可長期穩定利用耕地上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統籌安排農業生產、農村生活、鄉村建設空間。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是一定時期內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以城鎮功能為主的區域邊界。將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以城鎮功能為主的區域納入城鎮開發邊界,完善城鎮功能、提升空間品質,保障國家、省、市重大戰略空間需求。城鎮開發邊界15、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嚴格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12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4.3 生態空間“一峰、兩山、雙河、七湖”“一峰、兩山、雙河、七湖”生態空間格局生態空間格局一峰蒙山主峰龜蒙頂兩山蒙山山脈、尼山山脈兩河浚河水系、溫涼河水系七湖唐村水庫、昌里水庫、楊莊水庫、吳家莊水庫、大夫寧水庫、公家莊水庫、安靖水庫保護多樣生態資源推進平邑縣“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保護生物多樣性,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優化自然保護地體系類型級別名稱自然公園國家蒙山國家森林自然公園浚河國家濕地自然公園地方級天寶山地方級森林自然公園曾子山地方級地質自然公園森林資源河湖資源生物資源農田16、資源濕地資源13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4.4 農業空間一芯智慧科創芯,位于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園。兩核健康產業核和食品加工核,分別位于中國(平邑)金銀花大健康產業園和地方鎮。三區發展生態農業體系凸顯特色農產品優勢,調優果品種植結構。重點打造平邑縣金銀花綠色生產百里長廊,積極發展黃桃、山楂、大櫻桃等特色果品,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產業振興。北部產業融合創新區、中部城鄉融合引擎區、南部產業集聚區。“一芯兩核三區”農業空間格局14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4.5 城鎮空間一核中心城區作為平邑縣域城鎮化發展的核心區域,重點承擔區域級的城市功能和面向全縣的城市服17、務職能。一廊中部城鎮發展走廊由中心城區、溫水鎮、銅石鎮、地方鎮構成。多點中心鎮和一般鎮“一核一廊多點、南北呼應”北工旅、南農旅產業格局產業發展目標產業發展目標產業發展策略產業發展策略產業結構體系產業結構體系產業空間布局產業空間布局5.1 產業發展目標把握國家戰略重大機遇,立足區域地位和自身基礎,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核心理念,力促轉型升級,塑造區域名片,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將平邑打造為魯南經濟圈產業發展示范區、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聚集區。5.2 產業發展策略積極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培育農副產品特色產業,打造平邑縣農業品牌。轉換農業發展路徑,特色種植業集約化發展,積極發展農業“新六18、產”。培育現代農業,加強一二三產融合高端化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拓展產業類型,培育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木業、裝備制造、建材、金銀花中藥、罐頭食品、手套等六大傳統產業,引導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大力培育新興產業。重點發展木業、裝備制造、建材、金銀花中藥、罐頭、手套、商貿物流、康養文旅、現代高效農業等產業。以旅游為抓手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突出文化旅游、休閑度假旅游和鄉村生態旅游目的地三個重點,推動生態、旅游、文化等領域的融合發展,打造魯南蘇北文旅新高地、長三角休閑旅游“后花園”主陣地。15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5.3 產業結構體系“3+3+3”現代產業體系 重點發19、展以木業、裝備制造、建材為主的主導產業。轉型升級以金銀花中藥、罐頭、手套為主的特色產業。大力培育以商貿物流、康養文旅、現代高效農業為主的新興產業。主導產業主導產業木業裝備制造建材金銀花中藥罐頭手套商貿物流康養文旅現代高效農業特色產業特色產業新興產業新興產業16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5.4 產業空間布局中部經濟開發區、北部生態康養旅游區。產業空間布局圖“二區六園三基地”的產業空間布局二區六園三基地卞橋高端木業家居產業園、中國(平邑)高端手套產業園、新材料(石材)低碳示范園、休閑食品科技園、金銀花中藥產業園、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園。商貿物流基地、乳制品智造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平20、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17中心城區中心城區空間結構中心城區空間結構中心城區道路交通中心城區道路交通中心城區公共服務設施中心城區公共服務設施中心城區綠地水系中心城區綠地水系6.1 中心城區發展方向18“北跨南拓、東融西優”積極打造新的增長極,利用自然環境優勢條件,聯動蒙山旅游景區與縣城,探索特色小鎮發展思路,促進城市空間拓展的模式轉換。北跨在現狀建設框架基礎上,完善城南片區建設及經開區的產業布局,整合優化產業用地,實現產城融合有序發展。南拓東融利用現有的交通區位條件以及目前東部新城建設基礎框架,促進高鐵組團與蒙山旅游景區高效銜接。西優城鎮建設布局以原327國道為邊界,不宜向21、西再拓展,以保育山體資源為主。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一心6.2 中心城區空間結構19東城綜合服務中心三廊浚河生態廊道、興水河生態廊道、魯埠河生態廊道四組團傳統老城區、東城新區、城南片區、北部旅游片區“一心三廊四組團”的空間結構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心城區空間結構規劃圖中心城區道路交通規劃圖九橫六縱沂河路、泗河路、石都大道、浚河路、溫涼河路、銀花路、黃金路、淮河路、祊河路的九條東西向的城市主干路體系。原327國道、仲子路、板橋路、宗圣路、泰山路、蒙山路六條南北向的城市主干路體系。206.2 中心城區道路交通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22、5年)形成“九橫六縱”的路網結構216.3 中心城區公共服務設施構建中心體系:中心城區規劃形成“縣級-社區級”兩級公共中心體系??h級設施社區級設施規劃結合四大組團布局老城中心、城南中心、東城中心、北城中心等四處縣級公共中心,分工承擔縣域公共服務功能,同時為所在組團提供綜合性服務功能。以社區生活圈為單元補齊公共服務短板,構建“15分鐘、5-10分鐘”兩個社區生活圈層級。按十五分鐘生活圈居住區配置要求,建立社區級公共中心。社區級公共中心可與縣級公共中心合并設置?;谥行某菂^常住人口規模,提出分區分級公共服務中心體系布局和標準,優化城市各類各層次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構建城市公共中心體系,從建設水平和23、布局等方面改善城市文化、教育、體育、醫療衛生和社會福利等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滯后的現象,實現社區服務全覆蓋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26.4 中心城區綠地水系平邑縣作為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園林縣城,規劃將加大各類綠地建設,提升人均綠地指標,形成“水脈串城”的藍綠空間格局??h級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規劃建設6處縣級公園,分別為蓮花山公園、浚河生態公園、興水河公園、祥云湖公園、高鐵站前公園、永康公園等。按照“15分鐘、5-10分鐘”兩個社區生活圈層級配置社區公園與口袋公園。按照“縣級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三級配置公園綠地與廣場郊野公園24、萬壽湖郊野公園、蒙陽湖郊野公園、躍魚河郊野公園、浚河郊野公園、浚河濕地公園等。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心城區綠地系統和開敞空間規劃圖支撐體系構建互通互聯的交通新格局構建互通互聯的交通新格局建立均質協調的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均質協調的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完善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與展示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與展示彰顯山水相融的藍綠空間彰顯山水相融的藍綠空間健全堅韌穩固的防災減災體系健全堅韌穩固的防災減災體系東西向主要通道23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7.1 構建互通互聯的交通新格局日蘭高速、臨滕高速、G327/連荷線、濱25、河路、文泗路、S319/嵐濟線新臺高速、S241/新棗線、S313/日滕線、S313-S241-銅棗線-S103構建縣域城鄉交通快速道路系統,即從中心城區-鎮駐地實現30分鐘通達。以中心城區為中心,高速公路、快速路為骨架的“方格+放射”的縣域公路網骨架體系。圖 例南北向主要通道中心城區-鄉鎮快速通道縣域綜合交通規劃圖7.2 建立均質協調的公共服務體系24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社會福利等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為重點,采取分類分級、區域共享、用地集約、動態整合的原則,優化并完善設施布局、打破城鄉二元分割,提升縣域公共服務水平。公共服務設施分級配置縣級公26、共中心按照全縣發展需要完善縣級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重點鎮在部分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達到縣級水平。中心鎮公共中心按照服務人口規模完善鎮級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村級公共中心按照“聯建共享、保障基本、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原則完善農村新型社區、中心村和基層村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完善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等文化設施實現高質量、高水平、普及到高中階段的12年國民教育形成由縣級、鎮和社區(村)組成的三級醫療體系規劃期末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40床縣域城鄉生活圈和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7.3 完善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25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給排水工程設施規劃建設包括城27、東新區水廠、城北水廠在內的34座給排水設施。燃氣工程設施規劃建設城區天然氣門站、城北調壓站等17座燃氣設施。電力電信工程設施規劃j建設平邑郵政局、東蒙變電站等29座電力電信設施。環衛設施擴建現狀垃圾衛生填埋場,城區西南部新建1座垃圾焚燒發電廠。縣域基礎設施規劃圖圖 例7.4 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與展示26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確立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筑、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三個層次的保護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構建歷史文化保護體系文物保護單位、傳統村落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應按照國家和省市的有關規定,嚴格落實有關保護要求,并在保護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合理利用。加強歷史文28、化保護管理縣域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7.5 彰顯山水相融的藍綠空間27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青山抱城、碧水連城、綠廊通城、多點活城”的藍綠網絡結構青山抱城南北兩側蒙山風景名勝區、天保山景區、曾子山風景區、長山生態保護區等山林綠地。綠廊通城新臺高速、日蘭高速以及躍魚河、金線河興水河等形成的綠色廊道。碧水連城浚河、溫涼河兩條主要河流穿縣域而過。多點活城四處省級濕地公園以及規劃新增3處郊野公園。縣域生態系統保護規劃圖7.6 健全堅韌穩固的防災減災體系28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防洪工程規劃中心城區防護區防護等級為級,防洪標準采用50年一遇標準,內澇防治標準29、按照20年一遇設計。加強防汛組織工作,浚河、興水河城區段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消防工程規劃建立平邑縣城為主體,覆蓋所有鄉鎮和森林公園(林區、風景區)的消防設施體系。形成城鄉聯動配合、互相支援、并為鄉村服務的消防安全格局。人防工程規劃建立縣、街道二級指揮體系,形成“集合(集結站)-輸導(次干道)-疏散(主干道)-安置(疏散地域)”的疏散格局。加強平時與戰時、平時與災時功能可置換的人防工程建設,提高人防工程的利用效率,實現資源有效共享??拐鸸こ桃巹澮话愕貐^按度設防;人員密集場所的建設工程應提高一度抗震設防標準。城市交通、給排水、供電、通信等生命線工程新建、擴建、改建,必須達到抗震設防要求。實施保障30、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制定近期實施規劃制定近期實施規劃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措施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措施29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8.1 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8.2 制定近期實施計劃8.3 完善規劃管理機制平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需落實國家、山東省和臨沂市國土空間規劃要求,發揮對下層次規劃和詳細規劃的管控引導作用,橫向上發揮對各類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落實上位規劃傳導鄉鎮規劃指引詳細規劃指導專項規劃明確強制內容梳理項目清單梳理平邑縣“十四五”重點項目清單,形成十四五重點項目清單表;摸底各部門規劃期間重點建設訴求,合理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項目分級分類制定實施計劃按照項目類別及實施時間,對重點項目進行分類分級優先保障民生以及基礎設施類項目。根據項目選址范圍或擬選址范圍,銜接國土空間規劃,保障重點項目建設訴求。123逐步建立完善的地方法規政策體系建立科學有效的規劃監測評估預警機制完善規劃落地的實施管理機制建立有效約束的橫向部門銜接機制構建”縣-鎮“協同的縱向傳導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