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常山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2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2338
2023-08-16
22頁
19.20MB
1、常山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2023年2月目 錄01規劃總則02戰略目標03國土空間格局04土地綜合整治與修復05要素支撐06實施保障規劃總則01規劃目的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自然資源部關于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1987號)的要求,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相關工作部署,常山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了常山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對常山縣行政轄區范圍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編制縣級專項規劃、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詳細規劃以及實施全域國土空間治理和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以人為本,提質增效 區域協同,共同富裕 空間智治,精細管控規劃原則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堅持新發展理念,秉持“一切為了U”核心理念,錨定“浙西第一門戶”戰略目標,整體謀劃新時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全面推進縣域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常山篇章。規劃總則01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為常山縣行政轄區范圍,總面積1097.88平方公里,包括33、個街道、6個鎮、5個鄉。規劃范圍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為2025年,遠期為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期限戰略目標02立足社會經濟現狀和生態農業優勢,持續挖掘、激發歷史文化底蘊和社會活力,通過工業提振、城市賦能、“兩山”轉化、內外開放、雙招雙引、文旅拓展、治理創新、改革護航等八大行動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高質量發展,切實當好“重要窗口”的建設者、維護者、展示者,將常山打造成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縣域典范,全方面打造“浙西第一門戶”。發展定位戰略目標戰略目標02謀劃融衢接杭戰略,主動對接杭州都市圈,全方位融入衢州高鐵新城,構建“衢常一體、融合發展”高水平4、開放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區域協同策略融衢接杭發展策略戰略目標02深挖常山特色,構建“一心一帶四片多點”的全域旅游格局。“兩山”轉化策略謀劃特色資源綜合利用發展策略構建“2345+X”的農業產業體系。做強胡柚、茶油、食用菌和糧食四大優勢產業,培育以香柚、香榧、藍莓、中藥材和茶葉為主的“5+X”新興產業,做深農產品深加工和物流業兩大加工產業,同時升級電子商務、休閑觀光農業和民宿三大聯動產業,打造農業綜合發展區。戰略目標02常山以“山、水、林、田、草”作為本底條件,依據“園中建城、城中有園、城園相融、人城和諧”的規劃理念,以綠道、水網串聯,構建山水生態底、郊野公園群、城鎮綠化網無縫銜接的全域公園體5、系。其中包括“金釘子”地質遺跡省級自然保護區、三衢石林省級風景名勝景區、東明湖公園、城市公園綠地等。城市空間品質提升策略打造山水公園城市發展策略學堂山富足山虎山天馬山展衣山北殿山常山江龍饒溪南門溪塔山(城中)城城城城城城城公園公園公園公園公園公園公園公園公園全域公園體系自然公園群郊野公園群城市公園綠地地質自然公園森林自然公園濕地自然公園游憩公園生態公園湖泊濕地公園人文型郊野公園農林型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小游園微綠地國土空間格局03 構筑“一主四片兩屏障,一帶兩軸一網絡”的總體格局縣域總體格局一帶:常山港城鎮發展帶兩軸:縣城拓展軸和融杭聯動軸一網絡:由生態廊道和主要水系脈絡共同構成的山水生態網絡一主6、:常山縣主城區四片:四個城市發展片區兩屏障:千里崗山脈、懷玉山脈形成的綠色生態屏障國土空間格局03 挖掘特色農業資源,構建“一軸兩帶三區”農業格局農業空間結構常山港農業產業發展軸一軸G60高速特色農業發展帶、324省道休閑旅游觀光帶兩帶現代農業產業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重要農產品生態保護區三區國土空間格局03 保障生態安全,構建“兩屏一帶一網多點”生態格局生態空間結構千里崗山脈生態屏障、懷玉山脈生態屏障兩屏常山港生態風光帶一帶芳村溪、虹橋溪、龍饒溪、南門溪等4條水系廊道和6條次要生物廊道形成的生物網絡通道一網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水源保護地以及生態保護紅線等斑塊多點國土空間格局03 7、優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 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圖例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東部融衢示范組團北部生態融杭組團西部省際合作組團國土空間格局03優化城鎮布局,促進要素向中心城區和重點鎮集聚,構建1個中心城區、3個重點鎮、7個一般鄉鎮的城鎮體系。打造“1+3+7”的三級城鎮體系城鎮體系等級結構城鎮名稱人口規模中心城區(1)紫港街道、金川街道、天馬街道、輝埠鎮20萬人以上重點鎮(3)招賢鎮2-5萬人球川鎮2-5萬人芳村鎮2-5萬人一般鄉鎮(7)青石鎮2-5萬人白石鎮0.5-2萬人同弓鄉0.5萬人以下東案鄉0.5萬人以下大橋頭鄉0.5萬人以下何家鄉0.58、萬人以下新昌鄉0.5萬人以下國土空間格局03一廊:常山江生態景觀廊道六楔:六條融入城市的綠廊,分別為西峰山綠楔、金釘子山綠楔、大岡山綠楔、蜈蚣山綠楔、學堂山綠楔、常山江生態綠楔、兩心:為老城中心和新城綜合服務中心五組團:為老城組團、新城組團、輝埠產業組團、金川產業組團、新都產業組團 打造“一廊六楔,兩心五組團”的空間結構中心城區空間結構新城綜合服務中心大岡山綠楔金釘子山綠楔西峰山綠楔老城中心蜈蚣山綠楔學堂山綠楔常山江生態綠楔產業服務中心新城迎賓客廳市民健身花園產業服務中心產業服務中心輝埠服務中心土地綜合整治與修復04明確整治目標土地綜合整治工程 旱改水質量提升工程 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 宜耕后備9、資源開發工程 建設用地復墾工程 永久基本農田連片化整治工程 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工程生態修復工程 錢塘江源頭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森林雙量精準提升和生物多樣性維護工程“慢城常山”森林生態廊道建設工程 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 礦山修復治理與綜合利用工程 安全水利網絡建設工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生態、農業和城鎮空間為對象,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和土地整治,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提供優質生態產品,優化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格局。部署“6+6”重點工程要素支撐052大標志性產業:高端裝備零部件、“兩柚一茶”特色農產品加工3大優勢傳統產業:高端10、軸承、現代紡織、新型建材3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大健康、新材料X個生產性服務業:現代物流業、科技服務業、工業設計業、現代金融 打造“233X”產業體系產業發展以省級經開區3個片區為主體,推進特色生態產業平臺建設,加快生態園區轉型升級,打造高能級園區平臺體系,培育發展新產業新經濟。構建“3+1”的產業空間格局,打造高能級產業平臺要素支撐05四橫:現狀杭長高速(G6021)、現狀滬昆高速(G60)、在建國道351(臺小線)、國道320(滬瑞線)五縱:現狀京臺高速(G3)、規劃衢麗旅游高速、國道205(山深線)、規劃S221(淳安至江山公路)、規劃S324(溫嶺至常山公路)構筑“四橫五11、縱”的公路網絡綜合交通常山縣公共服務中心芳村次級公共服務中心招賢次級公共服務中心球川次級公共服務中心何家同弓白石青石大橋頭新昌東案輝埠金川天馬紫港要素支撐05公共服務設施1個縣域中心常山縣公共服務中心(含天馬、金川、紫港、輝埠);3個次級中心芳村、招賢、球川次級公共服務中心;7個鄉鎮中心面向一般鄉鎮(新昌、東案、大橋頭、青石、何家、同弓、白石)的公共服務中心;N個社區(鄉村)中心打造多個15分鐘社區(鄉村)生活圈。構建“1+3+7+N”的公共服務中心體系縣域中心次級中心鄉鎮中心圖例至2035年,城鎮雨污分流率達到100%,污水處理率達到98%以上。中心城區新建雨水管道設計標準為2-3年一遇;常12、山縣內澇防治重現期不低于20年一遇。要素支撐05綠色市政基礎設施至2035年,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及村鎮安全飲用水合格率達到100%,實現城鄉給水一體化,規模化給水工程農村人口覆蓋率達到100%。供水規劃 排水規劃至2035年,新建7座35KV以上變電站,其中220KV1座、110KV5座、35KV1座。電力規劃天然氣與液化石油氣并舉。至2035年,中心城區居民管道天然氣氣化率達到80%,其他主要鄉鎮管道天然氣氣化率達到70%。燃氣規劃至2035年,所有人口集中區實現5G覆蓋率100%。通信規劃要素支撐05常山縣縣域內澇防治設施標準不低于20年一遇,中心城區及重要地區不低于30年一遇。中心13、城區遠期防洪堤標準達到50年一遇。防洪排澇規劃安全韌性防災減災在現狀2座普通消防站,2處鄉鎮專職消防隊的基礎上,規劃新建1座特勤消防站、2處鄉鎮專職消防站。消防規劃人均人防工程面積達到1.2平方米以上。人防規劃常山縣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防震規劃劃分地質災害中、低易發區和不易發區三類共72 個區。其中,劃定地質災害中易發區37個,地質災害低易發區20個,地質災害不易發區15個。地質災害規劃要素支撐05 梳理保護名錄,明確重要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范圍歷史文化保護類別數量名稱省級歷史文化街區2北門歷史文化街區、里擇祠歷史文化街區省級歷史文化名鎮2芳村鎮、球川鎮省級歷史文化名14、村2東案鄉金源村、東案鄉東案村國家級傳統村落7東案鄉金源村、招賢鎮五里村、球川鎮球川村、芳村鎮芳村村、輝埠鎮大埂村、青石鎮江家村、同弓鄉彤弓山村省級傳統村落6(不含國家級)招賢鎮樊村村、青石鎮橋亭村、同弓鄉胡村村、新昌鄉泰安村、芳村鎮大處村、東案鄉東案村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城鄉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維護、傳承文化傳統,提升全民素質,展現常山歷史文化名城特色。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實施保障06規劃傳導制定鄉鎮的約束性指標分解方案,指引各類要素優化配置,強化各項支撐體系的落地實施。向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傳導近期行動機制保障在總體規劃的約束下編制,依據本規劃統籌相關專項規劃的空間需求。向專項規劃傳導依據批準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進行編制和修改,不得違背總體規劃強制性內容,確保總體規劃確定的約束性指標、結構布局、空間底線和重大設施。向詳細規劃傳導近期明確整體實施目標和重大項目工程,完善近期國土空間布局,建立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保障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有序開展。建立閉環管理、考核評估、動態驗收體系,加強整治全過程監管,完善規劃實施管理的保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