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5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2352
2023-08-16
50頁
15.99MB
1、青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青田縣人民政府2023.022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積極推進“兩個先行”的要求,堅毅篤行“麗水之干”,加快建設“四縣一地”,構建高質量共同富裕的世界青田,編制青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支撐青田縣加快跨越式高質量發展,譜寫中國式樣現代化建設青田新篇章。現開展青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公示時間為2023年2月17日至3月19日,共30天。前 言目 錄1.規劃總則2.建設高質量共同富2、裕的世界青田3.優化融山向海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保4.守護綠水青山的寶貴生態空間5.保護世界農遺為核心的品質農業空間6.營造集約高效的城鄉發展空間7.彰顯僑鄉魅力的文化特色空間8.配套高效便捷安全韌性支撐體系9.建設宜居幸福華僑文化名城10.健全規劃傳導體系與實施管理體系34指導思想、規劃原則1.1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做好國土空間規劃頂層設計,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在國家規劃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為國家發展規劃落地實施3、提供空間保障。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乘勢而上開啟高水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深入實施“八八戰略”,高揚“麗水之干”奮斗旗幟,扛起“求是跨越”使命擔當,奮力建設浙江“華僑經濟文化”和麗水“兩個較快增長”重要窗口。指導思想以人為本、功能完善保護優先、底線管控區域統籌,設施共享布局優化,節約集約因地制宜、彰顯特色數字賦能,高效治理規劃原則5規劃期限、規劃范圍1.2規劃期限規劃范圍縣域層次:青田縣行政轄區,面積約2477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層次:包括鶴城街道、甌南街道、油竹街道、三溪口街道4個街道,以及山口鎮、溫溪鎮2個鎮,面積約275平方公里。20212021-20352035年年4、其中:近期至2021-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縣域層次中心城區層次6縣域縣域+中心城區兩個層次中心城區兩個層次7規劃定位2.1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革命老區共富先行示范區中國歐陸風情旅游目的地溫州大都市后花園貫徹國家、省級戰略、提升區域地位、堅持歷史傳承、強化特色弘揚,將青田打造為世界華僑窗口,兩山示范窗口。本次規劃的定位如下:高質量共同富裕的世界青田發展定位功能定位形象定位規劃策略2.2聚焦特色問題和戰略空間【山水特色空間】【農遺特色空間】【僑鄉特色空間】【工旅戰略發展平臺】策略3:聚焦提質空間格局和空間效能【構建全域國土空間格局】【統籌劃定三區三線】【優化城鄉體系和布局】【兩山轉5、化,生態價值實現】策略2:擴面加強對外合作和鄰域協同【擴大開放,融入區域】【跨山向海,加密通道】【山水同源,生態共保】【鄰域協同,強化功能】策略1:鏈接【提級擴能,構筑雙心】做好豎向規劃和問山借力【縣域大搬塊聚】【坡耕地/平原林地置換】策略4:升維【城區南北上山】【平臺工業上山】結合青田實際,提出四大規劃策略,并融入本次規劃,指導方案編制。區域協同發展2.3擴大開放,融入區域加大山海協作縱深,強化與溫州、義烏的聯系。深化對接“義新歐”班列。發展飛樓,飛倉,飛地(產業、人才、科創)。鄰域協同,強化功能強化臘口新鎮區綜合服務功能。以千峽湖、小溪為主體,以僑鄉為特色,協同發展旅游,融入區域旅游體系。6、中心城區以特色功能組團,融入溫州都市區。山水同源,生態共保守住生態底線,錨固生態基底,挖掘生態價值,引導生態空間合理利用。實施山體生態保護、流域綜合整治和土壤生態修復。提級擴能,構筑雙心整合船寮、東源、高湖3鎮,培育縣域中部發展組團。提升能級、強化特色,形成溫州、麗水之間的反磁力中心。跨山向海,加密通道謀劃山區出海,強化溫州聯系。推進溫州甌海大道西延等交通廊道建設,打破甌江單廊道。加強“兩山”聯動,強化與麗水聯系,共建詩畫走廊。11統籌劃定三區三線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123.1優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7、。立足保障主要農產品供給和區域糧食安全,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將布局集中、用途穩定、具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設施的高產、穩產、優質耕地納入永久基本農田,適時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區定界,完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機制。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在確保生態保護紅線應劃盡劃、永久基本農田應保盡保、盡可能避讓優質耕地的基礎上,根據青田縣城鄉空間格局和城鎮體系結構,參照用地現狀建設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劃定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將石門洞國家森林公園、黿省級自然保護區、十七都青田源頭水水源涵養、大奕坑青田飲用水源涵養8、省級以上公益林、農村飲用水源涵養區等區域納入生態保護紅線。12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構建“一帶、兩心、三軸、四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2 一帶:雁蕩山-楠溪江-千峽湖旅游發展帶 兩心:青田主城區作為縣域主中心;中部組團三鎮作為縣域副中心 三軸:甌江城鎮發展軸、四都港城鎮發展軸和北部城鄉聯動軸 四區:都市同城發展區、城市緊密協作區、西部聯麗發展區和生態文旅特色區1314優化現代化農業空間格局根據資源稟賦、市場區位和發展潛力,以重點平臺建設為載體,按照點面結合的方法,促進生產要素在空間和產業上的優化配置,構建“四區七帶多點”的空間格局。4.1禎旺新330沿線花園鄉村風情帶東部花園鄉村風情帶園鄉9、村情帶花域流港都四風園鄉村情帶花風甌章阜山旦南小溪流域園鄉村情帶花風花園鄉村風情帶甌江干流沿線花園 鄉村風情帶港章村溪西部片區中部片區東部片區千峽湖庫區僑鄉農產品加工園區海溪粉干特色產業園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特色農業強鎮:小舟山鄉特色農業強鎮:阜山鄉方山鄉村產業數字化平臺僑鄉農品城臘口農產品加工園浙南林產品交易服務中心浙西南農機綜合服務中心僑鄉“數字鄉村智慧三農”平臺千峽湖生態潔水省級漁業產業園縣域冷鏈物流基地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工園僑鄉農品城平臺特色農業強鎮農業配套服務平臺鄉村產業數字化平臺種養殖片區花園鄉村風情帶15嚴格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4.2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永久10、基本農田一經劃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變用途,重大建設項目選址確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按相關法律法規執行。按照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分布更連片的原則,探索永久基本農田動態調優機制耕地保護和利用嚴格落實耕地保護任務。各類非農建設應盡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確需占用的,要嚴格落實先補后占、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實施耕地進出平衡,嚴格控制優質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加強一般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管控。16加強農遺保護利用和農業特色化4.3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充分挖掘利用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青田稻魚共生系統,保護、培育稻魚共生潛力空間,彰顯“稻魚共生、魚糧共存”的獨特景觀,推動一二三產融11、合發展。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2020年青田楊梅正式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規劃發揮仁宮等鄉鎮的楊梅產業優勢,挖掘魁市梅、下坑梅等品牌價值,促進農民增收共富。浙江省油茶重要產地青田縣是油茶大縣,素有浙南油庫之稱,以章村、船寮、臘口鎮等鄉鎮為主體,建設油茶產業集聚、示范區域,提升農民收入水平。17楊 梅稻 魚油 茶開展土地綜合整治4.4農用地優化提升堅持田成方、樹成行、路相通、渠相連、地肥沃、技生態,實施農田集中連片整治,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穩妥推進耕地屬性恢復,做好耕地利用規劃引導。堅持城鎮化、人本化、生態化,分類推進村莊搬遷撤并、改造提升與有機更新,加快浙派民居建設,打造新時代未來鄉村。12、開展低效工業用地整治,推進工業項目向開發邊界內和開發區(園區)集聚。推進美麗城鎮建設、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城中村和老舊小區改造、未來村莊等有機結合,推動土地復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村莊優化提升低效工業用地、城鎮低效用地整治和優化提升生態環境優化提升深化“土地整治 ”,有效解決生態系統質量退化問題。系統推進美麗田園、美麗鄉村建設。協同開展城鄉風 貌改造提升、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生態系統改善行動,修復損毀、污染和退化土地,構建美麗生態廊道網絡體系。提升區域生物多樣性水平和生態服務能力。1819優化生態空間格局保護氤氳山水韻味的縣域生態格局,積極融入括蒼山名山公園建設,整體構建“兩脈、三屏、九支”13、的縣域生態格局。5.1縣域生態空間格局圖北部括蒼山生態屏障西部洞宮山生態屏障南部洞宮山生態屏障大溪-甌江脈絡、千峽湖-小溪脈絡。20兩脈三屏九支北部括蒼山生態屏障、西部洞宮山生態屏障、南部洞宮山生態屏障。四都港、章村源、禎埠港、船寮溪、十一都港、海口源、菇溪、貴岙溪、舒橋溪等九條支流水系生態廊道。實施生態系統修復保護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統籌布局生態系統修復,促進國土空間整體品質提升,提升國土空間質量、打造美麗國土。5.2生態系統整體修復與功能綜合提升 生態系統脆弱區整體修復 重要生態功能區功能提升流域水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 水源地生態保護與修復 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 重點流域水環14、境綜合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維育 重要生境斑塊保護與修復 重要生態廊道保護與修復2122完善新型城鎮體系形成“1223”的城鎮體系格局“1”:指中心城區,包括鶴城、甌南、油竹、三溪口4個街道,溫溪鎮、山口鎮。“2”:指中部組團小城市和西部小城鎮組群。中部組團小城市包括船寮鎮、東源鎮、高湖鎮;西部小城鎮組群包括臘口鎮、海口鎮、禎埠鎮。“2”:指北山鎮、仁莊鎮兩個特色旅游型城鎮。“3”:指三條城鎮發展帶,甌江城鎮帶、四都港城鎮帶、小溪-十一都源城鎮帶。6.1城鎮體系結構示意圖23新能源智慧出行智能電氣特種鋼智控閥門時尚休閑保障工業平臺“二次創業”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縱深推進平臺“二次創業”和“雙招雙引15、”,整合工業平臺,集聚形成“東、中、西三片”,融溫、聯麗、對外聯動發展。6.2圖例工業平臺西部片區中部片區東部片區24推動活力創新產業發展培育新能源智慧出行、溫泉產業、電競產業、霧耕農業等活力創新產業,將青田打造成為“生態工業、專精特新”的活力產業引領縣。256.3方山奇云山電競產業臘口烏坦山愛瑪新能源智慧出行東源平橋溫泉產業東堡山華僑文博生態城巨浦塔曹霧耕農業活力創新產業布局示意圖25推進革命老區鄉村共富振興6.4萬山地下交通總站2424個革命老區鄉鎮185185個革命老區村4747個革命遺址傳承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弘揚紅色文化美麗鄉村展新顏,鄉村振興翻新篇培育美麗鄉村示范鄉鎮5 5個創建16、花園鄉村風情帶5 5條創建花園鄉村100100個創建未來鄉村2020個浙江省第一批未來鄉村方山鄉龍現村2627構建全域歷史文化保護體系287.1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構建全域歷史文化保護體系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古樹名木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保護國家級傳統村落以及歷史文化名鎮名村,重點保護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阜山村-省級歷史文化名鎮考坑村-國家級傳統村落石門洞摩崖題刻-國家級文保28促進僑鄉文化資源活化利用依托華僑資源,聚焦進口貿易、文化創意、風情旅游等特色產業,打造世界華僑文化名城,成為國際交流展示窗口。29依托紅酒、西餐、咖啡、僑博會、建筑等僑鄉文17、化資源,發展由僑鄉經濟所帶動的一系列石文化展示與創意、國際文化交流與商貿會展、僑民投資、消費與生活休閑等城市功能發展,使青田成為世界華僑文化名城、國際交流展示窗口。7.2紅酒咖啡西餐僑博會歐式建筑29觀光旅游休閑康養購物逛街打造歐陸風情旅游目的地依托青田獨特的僑鄉文化人文景觀資源,將地域文化和華僑文化結合起來發展僑鄉旅游業,打造歐陸風情旅游目的地。30打造以“華僑文化”和“都市生活”為主題的文旅產品體系,打造歐陸風情觀光、華僑文化教育、夜間經濟生活、月光藝術生活等旅游產品,創建一批華僑文化教育基地、特色小鎮、鄉村旅游示范點等新業態,從空間上構建文化展示生態系統,從活動中展示華僑文化的底蘊和內涵18、。7.330凸顯各美其美的全域旅游風光以“浪漫僑鄉,世界青田”為目標,促進全域旅游發展,打造長三角南翼休閑康養聚集地、僑鄉特色文化旅游城7.4全域形成“雙心、多園、十二線”的旅游空間格局“雙心”:旅游綜合集散中心、千峽湖國際休閑度假中心“多園”:風景名勝區、旅游度假區、特色小鎮、農業基地、生態園區、美麗鄉村“7+5線”:七大主題型游線、五大通過型游線縣域旅游空間結構圖3132交通發展定位保障高效便捷縣域綜合交通33麗水承接溫州都市區主通道、區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8.1時空發展目標客運:縣域主要城鎮“30分鐘”交通圈、市域便利化“1小時”交通圈、省域“2小時”交通圈貨運:城鄉1小時送達、省內2小時19、長三角主要城市3小時交通發展戰略優化布局,區域一體補齊短板,多元發展城鄉統籌,共同富裕跨山融合,交通先行創新驅動,綠色普惠33鐵路與軌道交通保障高效便捷縣域綜合交通金溫鐵路、金溫貨線、預留溫麗衢高鐵8.1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四橫三縱”航空水運“兩橫兩縱”通用機場、甌江航道(三級)、七大港區34構建綠色市政基礎設施體系8.2安全集約的水資源系統根據需求在現有基礎上擴容改造,推進灘坑引水工程,解決麗水清潔水源問題。綠色循環的環境基礎設施系統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生活垃圾管理系統;城鎮按照雨污分流體制建設和改造雨污排放系統,農村社區可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智慧高效的新型基礎設施系統加快實現5G網絡全覆蓋,積20、極探索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6G應用。推進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清潔低碳的能源供應系統積極發展光伏、水電、風力等可再生能源;完善電網構架:合理布局電源站點,保證各等級電力廊道的暢通。預留重要市政基礎設施廊道整合各類基礎設施廊道布局,加強重要市政廊道空間保障,提高土地集約化利用程度。打造服務均等城鄉生活圈8.3日常服務需求定向服務需求健身幼托小學圖書館衛生院體育館中學養老以生活圈為基本單元組織縣域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按照30分鐘交通、15分鐘步行、5分鐘步行三種模式,形成面向縣域、中心城區、社區的生活圈體系。倡導步行差異化,老幼優先;強調設施間聯系,互聯共享。完整齊全的公共服務標配;開放共享的服務中21、心模式;連點成網的公共服務布局。提升:穩基增能,提升服務;集聚:強鎮帶村,城鄉融合。5分鐘生活圈15分鐘生活圈30分鐘生活圈構建安全韌性防災減災體系8.4中心城區規劃綜合防御地震基本烈度VI度地震的能力,完善地震應急反應體系和預案體系。優化消防設施空間布局對消防救援站、專職消防隊、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池和天然水源取水口等消防設施進行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進一步提高防洪標準、消除現有病險水利工程安全隱患。建立以城區為重點防護區中心,高湖鎮、船寮鎮、東源鎮、臘口鎮為一般保護區,其它為鄉鎮其它防護區的人防等級體系。完善地質災害防治管理體制,建立地質災害預報、搶險救災系統,健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預警機制和22、應急救防體系。抗震消防防洪人防地災3738城市定位充分展示青田城市特色山水風貌、僑鄉文化,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打造縣域綜合服務中心,將城區建成:9.1山水宜居僑鄉 國際共富典范城市職能:縣域復合型中心,為全縣提供綜合服務承接溫州都市區輻射,發展生態工業集中展示華僑文化特色提升宜居宜業和景觀環境品質縣域綜合服務中心工業強縣橋頭堡“青田之窗”主戰場山水人文家園39鶴城甌南綜合服務組團油竹文教商貿組團溫溪工貿綜合服務組團坦下居住組團山口僑石文化組團強化山城組團圈層結構在“一城三組團”的現有城市格局的基礎上,發展部分級別較低、功能單一的二級組團,形成“兩大圈層,兩級組團”的城市發展新格局。9.2中心城區23、發展策略圖 一級組團:鶴城甌南綜合服務組團、油竹文教商貿組團、溫溪工貿綜合服務組團、三溪口文教康養組團。二級組團:山口僑石文化組團、坦下居住組團、溫溪港物流產業組團。溫溪港物流產業組團三溪口文教康養組團40強化山城組團圈層結構形成”一心、兩翼、三帶、多點”的中心城區規劃結構。9.2中心城區規劃結構圖 一心:指由鶴城街道、歐南街道組成的城市核心區;兩翼:指由三溪口花園新城和油竹商貿新城組成的兩個副城;三帶:指甌江城鎮發展帶、北部交通發展帶、四都港僑石文化發展帶;多點:規劃區內重點發展的幾個重要片區節點。41優化內通外連城市交通形成“三橫三縱一環”的中心城區交通體系網絡。9.3中心城區交通體系規劃24、圖 三橫:G330、S324三溪口至油竹段-甌海大道西延、S325鶴城至溫溪段三條東西向骨干交通線;三縱:S325三溪口至仁宮段-三溪口隧道-G330連接線、S218油竹至仁莊段-S220、G638三條南北向骨干交通線;兩環:環太鶴湖交通環線(內環)和南北上山交通環線(外環)兩條環線。42提升幸福僑鄉公共服務效能構建“縣級-鄉鎮級-社區(村)級”三級公共服務體系。9.4社區生活圈 以中心城區為核心,優化建設縣級公共服務設施。縣級 以“城鎮集群(片區)”為單元統籌地域鄰近、功能互補的若干鄉鎮,按照城鎮生活圈輻射范圍共建共享鄉鎮級公共服務設施。鄉鎮級 中心城區及鎮區建設社區生活圈,形成5/15兩級25、生活圈布局,在鄉級鎮和農村建設鄉村生活圈,完善文化、教育、醫療、體育、社會福利等設施。社區(村)級鄉村生活圈43增強城市空間環境品質環江盤綠,山水畫心,打造“兩軸、一心、多點”的城市空間景觀格局。9.5中心城區空間景觀規劃圖 兩軸:沿甌江、四都港的濱水景觀軸;一心:東堡山生態綠心;多點:在城市內部的公園、廣場等景觀節點。44推進存量挖潛城市有機更新實施城市有機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9.6 通過生態化治理,景觀化改造、設施優化提升等措施加速完成受損山體、水體岸線、城市廢棄地等生態修復。深化城市生態空間修復 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統籌協同未來社區建設,加快社區生活圈26、完善提升,推動公共服務設施填平補齊、提檔升級和引導集中。加強老舊小區改造 加強風貌亮點塑造與展現,注重功能業態培育引導,推動連點成線、聚線成面,實現全域風貌系統性提升。統籌城鄉風貌提升 對老舊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提升,提升城市基礎設施供給能力與質量,推動基礎設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建設與改造。推進基礎設施補短板45塑造“歐陸風情、山水家園”特色風貌實現多維的生態空間鏈接,演繹自然和諧的山水家園生活;呈現充滿人文風情的歐式建筑景觀,體驗最獨特最濃郁的異域生活情調。46緊扣“歐陸風情,山水家園”特色風貌主題,以地域文化和華僑文化融合形成的僑鄉文化為核心,凝聚活力的僑鄉鄰里單元,發展集僑博展覽、僑鄉創27、業、特色商貿、運動休閑等功能于一體文化旅游產業,繪就以僑創產業為主導,多元產業繁榮發展的共富畫卷。9.74647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傳導機制10.1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的依據、相關專項規劃的基礎青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外郊野單元規劃+村莊規劃詳細規劃對具體地塊用途和開發建設強度等做出的實施性安排特定區域/領域的專項規劃專項規劃為體現特定功能,對空間開發保護利用作出的專門安排特定區域:跨區域協調,比如小流域特定領域:如交通、水利、農業農村、公共服務、市政設施等依據銜接基礎確定鄉鎮職能發展方向分解落實各項約束指標落實用途分區管控要求引導專項規劃部門銜接48搭建國土空間“一張圖”信息平臺10.2完善實施保障機制10.34231統一形成坐標一致、邊界吻合、上下貫通的一張底圖建立動態實時更新的全縣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構建“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規劃定期評估制度建立完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以及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健全規劃管控與實時管理機制建立有效約束的橫向部門銜接機制健全規劃公眾參與機制完善地方法規政策體系建立科學的規劃監測評估預警機制49美麗青田美麗青田幸福僑鄉幸福僑鄉期待您的意見期待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