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臺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4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2355
2023-08-16
41頁
13.10MB
1、2023年2月北緯28,東經121 ,這里是中國大陸新千年第一縷曙光首照地,這里是和合文化主要發祥地,這里是中國股份合作經濟的發源地,這就是長三角沿海區域性中心城市浙江臺州。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臺州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牢記“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的囑托,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高能級城市,促進高水平共富,向海圖強,續寫臺州民營經濟發展的新篇章。臺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國家“五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導臺州市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各類建設的行動綱領,是編制縣市及鄉鎮國土空間總2、體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及浙江省相關要求,特組織編制臺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前 言01規劃總則02建設新時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市03保護農業生態空間,錨固全域美麗基底04構建新型城鎮空間,培育灣區樞紐都會06優化品質生活空間,營造幸福宜居家園07強化核心首位空間,建設區域中心城市08高效治理國土空間,爭創數字治理典范05提升產創融合空間,打造國際智造名城目 錄規劃總則規劃總則1.1 市域概況1.2 規劃范圍1.3 規劃期限2035TAIZHOU0113、.1 市域概況自然地理全市下轄椒江、黃巖、路橋3個區,臨海、溫嶺、玉環3個縣級市和天臺、仙居、三門3個縣。根據七普數據。臺州市常住人口為662.3萬人,城鎮人口為410.5 萬 人,城 鎮 化 水 平 為61.98%。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5786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5.3:43.9:50.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5億元,城鄉收入比1.92:1。臺州位于浙江省東部沿海區域,地形地貌類型多樣,山海生態資源豐厚,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自然地理格局。括蒼山脈括蒼山脈大雷大雷山脈山脈天臺天臺山脈山脈北雁蕩山余北雁蕩山余脈脈玉環溫嶺黃巖路橋椒江臨海三門仙居天臺臺州灣三門灣樂清灣溫黃平原溫黃平原椒北平原4、椒北平原臺州自然地理格局示意人口規模自然地理行政區劃經濟發展規劃范圍分為市域、中心城區兩個層次。市域:全市陸域面積10072.4平方千米(根據“三調”);管理海域面積約6694平方千米。中心城區:包括椒江區、黃巖區、路橋區各街道行政管轄范圍及臺州灣新區,總面積655.8平方千米。規劃期限為2021年-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1.2 規劃范圍規劃范圍圖1.3 規劃期限建設新時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市建設新時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市2.2 發展目標2.4 發展規模2.5 發展戰略2.1 指導思想2.6 空間格局2.3 發展定位2035TAIZHOU5、02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及發展囑托,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臺州實踐。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高能級城市、促進高水平共富,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再創新輝煌、再上新臺階,建設新時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市,創建中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2.1 指導思想2.2 發展目標2025年2035年2050年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制造業素質整體提升,開放水平大幅提高,營商環境全面優化,體制機制彰顯優勢,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市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與全省同步高6、水平完成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基本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建成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市,創建中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高水平建設共同富裕美好社會。2.3 發展定位高績效統籌產創空間,打造國際智造名城高標準推進新型城鎮化,打造現代灣區都會高水平保護農業生態空間,打造山海魅力水城高品質營造生活環境,打造幸福宜居家園高效能治理國土空間,打造數字治理典范建設新時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市創建中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人口規模至2025年,常住人口規模達到695萬人,城鎮化水平達70%。至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達到740萬人,城鎮化水平達77%。經濟規模至2025年,全市生產總值力爭達到7、7200億元。至2035年,全市生產總值力爭達到1.2萬億。用地規模落實國家、省下達各項約束性指標,嚴守糧食安全,轉變發展方式。堅持底線思維,存量優先,實現城鎮開發結構優化、質量提升。2.4 發展規模提升人口承載能力,優化人口結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力爭達到發達經濟體水平。2.5 發展戰略大融合戰略以融合國際、融合區域、融合市域為目標,深度對接“一帶一路”,全方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奮力建設“雙循環”樞紐城市。大智造戰略以臺州臨港產業帶為重點,以高能級創新平臺為載體,奮力打造以先進制造業集群為基礎的國家創新型城市,重塑現代產業體系。大核心戰略以培育省域開放型高能級中心城市8、為目標,構建市區龍頭崛起、品質全面提升、機制深度一體、人口加快集聚,港產城灣融合的都市區空間新格局。大山海戰略彰顯山海水城美麗臺州特色。全面推進高品質、高能級、國際化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建設,打造綠色、智慧、韌性的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幸福宜居家園。四大戰略大融合戰略大核心戰略大山海戰略大智造戰略臺州市域國土空間保護利用總體格局圖統籌空間特征,在“三區三線”與主體功能指引下,構建形成“一主、兩屏、三軸、多中心”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一主2.6 空間格局溫黃平原城市化主體區。兩屏山體生態綠屏與海洋生態藍屏。三軸沿海城市與臨港產業發展軸、杭臺城市聯動軸與臺金(義)麗城市聯動軸。多中心強化中心城區市域9、核心功能;提升臨海、溫嶺市域副中心水平;加快建設四個縣市域中心;推動重點平臺、重點鎮、特色鄉鎮網絡化發展。保護農業生態空間,錨固全域美麗基底保護農業生態空間,錨固全域美麗基底3.2 高水平保護生態空間3.3 拓展“兩山”轉化通道3.1 高標準保護農業空間3.4 推進“三新”共富鄉村振興2035TAIZHOU033.1 高標準保護農業空間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落實耕地保護任務。開展“萬畝方、千畝方”耕地集中連片整治。嚴格耕地用途管制,遏制耕地非農化。加大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力度。探索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布局優化新機制。用”長牙齒“的硬措施保護耕地嚴格保護耕地與永久基本農田構建“一主、四片、四10、帶、六特”現代農業空間格局。臺州市域現代農業空間格局圖3.2 高水平保護生態空間以生態紅線為基底,強化“一脈一網,兩屏多廊”生態保護空間網絡。臺州市域生態保護格局圖一脈:椒(靈)江-始豐溪-永安溪。一網:市級河道和多條縣級河道組成的水網。兩屏:山林生態綠屏,海域海島、沿海防護林帶生態藍屏。多廊:4條山海通廊、3條山山連廊、10條平原綠廊。構建生態保護網絡臺州市域自然保護地規劃圖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8個自然公園仙居括蒼山自然保護區8個森林公園2個地質公園6個濕地公園2個海洋公園整合現狀各類自然保護地,形成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8個自然公園、6個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地體系。優化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強生態11、修復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構建合理的國土整治修復總體格局,以提升生態系統功能、提高國土空間發展品質和資源利用效率為導向開展生態空間、農業農村空間、城鎮空間和海島海岸帶的整治修復。6個風景名勝區黃巖劃巖山省級風景名勝區浙江天臺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浙江桃渚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浙江方山長嶼硐天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浙江仙居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浙江臺州響石山省級風景名勝區3.3 拓展“兩山”轉化通道將生態資源豐富、生態價值較高、生態產品特色鮮明的一般生態空間作為“兩山”轉化的重點空間。(1)建設生態碳匯林。在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水源地周邊、椒江流域、主要山體、濱海地區等重要生態空間,實施生態碳匯林標志12、工程。(2)建設生態、森林、海島、田園綜合體。選取耕地、山林、濕地、海島、岸線等生態資源提供優質農產品或生態服務的區域,助推農旅、文旅融合發展,主要發展生態休閑、度假旅游、文化創意、研學科普、紅色教育、民宿、采摘等業態。(3)建設生態創新聚落。選擇依山、沿江、環灣等生態優良地區,建設創新交往的活動節點,推動生態資源與創新活力相融合,促進創新人群集聚,凝聚創新發展動能。探索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轉換政策體系。探索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考評體系。3.4 推進“三新”共富鄉村振興創新實施以“新農村、新農民、新產業”為特色的“三新”共富鄉村綜合改革“臺州模式”,構建“中心鎮+中心村+保留村(1+X+Y13、)片區化、組團式發展格局,以土地綜合整治加速村鎮集聚、數字賦能打造未來鄉村,實施城鄉一體規劃,加快推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特色鄉村產業項目,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文旅融合。明確“兩山”轉化空間創新“兩山”轉化通道完善“兩山”轉化支撐體系構建構建新型城鎮新型城鎮空間空間,培育現代培育現代灣區都會灣區都會4.2 構建新型城鎮空間4.3 統籌陸海空間4.4 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4.1 全方位融入國家區域重大戰略2035TAIZHOU04依托義新歐大走廊,聯動陸路,推動與內陸地區的對接合作,拓展浙西和內陸省區腹地。深度對接“一帶一路”及RCEP,奮力建設“雙循環”樞紐城市4.1 全方位融入國家區域重14、大戰略加快國家級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臺州綜合保稅區和浙江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等開放平臺建設,打造臺州灣RCEP高水平開放合作示范區。交通設施協同生態魅力協同產業創新協同貿易開放協同全方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形成以接滬、聯杭、融甬為主體,西拓金義,南連溫州,以產業創新、貿易開放、交通網絡、生態魅力為重點,全面融入長三角的區域一體化格局。構建“雙循環”樞紐城市構建“雙循環”樞紐城市4.2 構建新型城鎮空間以強心引領、組群集聚、軸帶鏈接為重點形成“一主兩副四極多點”市域城鎮空間。臺州市域城鎮空間格局圖強化臺州中心城市首位度,提升縣(市)域市中心綜合服務功能。強心引領以城鎮圈統籌城鎮組群集聚與資源共享。15、組群集聚強化沿海、杭臺、臺金多方向區域軸帶聯系,構建開放融合網絡化城鎮空間。軸帶鏈接4.3 統籌陸海空間“兩帶三灣十二組團”的海洋空間。確定向海一側至臺州管轄海域、向陸一側至沿海鄉鎮為陸海統籌區域,強化近岸海域的功能融合作用和對海洋經濟的發展支撐作用,建設美麗海岸帶,按照交通運輸、漁業、工礦通信、旅游及特殊用海等進行用海分區布局,構建:“兩帶”:近岸發展帶、近海保護帶;“三灣”:三門灣、臺州灣、樂清灣;“十二組團”:按照相對獨立的自然環境單元,劃分為十二大島嶼組團。臺州市陸海統籌空間格局圖4.4 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在現狀甬臺溫鐵路、金臺鐵路、杭紹臺鐵路基礎上,規劃建設甬臺溫福沿海高鐵、金臺高16、鐵、衢麗臺和甬臺麗城際鐵路等項目,構建高速鐵路通道。在頭門港鐵路支線基礎上,規劃建設大麥嶼、龍門港鐵路支線、健跳港鐵路支線和臺州灣新區支線等項目。以臺州站、臺州西站及臨海、溫嶺等縣市鐵路客運站為重點,推動與市域軌道、城市軌道、公共交通等融合換乘,建設客運綜合樞紐。建設RCEP特色示范港建設重要臨港產業基地建設能源及大宗物資農產品工貿物流中心建設休閑旅游運動基地規劃目標:全面建設高水平交通強市,全力打造長三角南翼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軌道上的臺州”構建“四縱四橫四支”鐵路網布局構建“S+M”的軌道交通網布局。市域鐵路網(S線)主要服務臺州市區組團之間,市區與臨海、溫嶺之間的快速聯系。城市軌道網17、(M線)主要服務中心城區內部的溝通與聯系。構建“S+M”軌道交通網布局建設綜合樞紐建設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的南翼特色樞紐臺州市域綜合交通規劃圖構建高效便捷安全公路網絡形成“四橫四縱六連”高速公路網體系。四橫:甬臺金衢高速、上三高速及甬臺溫高速三門聯絡線、臺金高速、溫嶺至永嘉高速(甬臺溫高速溫嶺聯絡線及其西延)。四縱:沿海高速、甬臺溫高速、杭紹臺高速及杭紹臺高速南延、諸永高速。六連:寧海至仙居高速、臺金高速市區連接線、甬莞高速機場連接線、合溫高速、三門至臨海高速、杭紹臺高速至臺金高速聯絡線。形成“六縱六橫”國省干道體系。六縱:G228、S203、S204、G104、S207、S208;六橫:S3118、4及S315、S316、G351及S210、S321、G637、S324。形成“1+7+X”航空體系。1:擴建臺州路橋機場,近期為4C,遠期為4E;7:7個A2類通用機場;X:X個A3類通用機場。提升產創融合提升產創融合空間,打造國際智造名城空間,打造國際智造名城5.1 重塑現代產業體系5.2 提升產業創新水平5.3 優化產業空間布局2035TAIZHOU055.1 重塑現代產業體系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系統重塑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成群組鏈。依托臨港產業帶建設,大力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健康、未來汽車、精密制造等現代產業集群,強鏈、延鏈、補鏈、建鏈并舉,推動臺州制造整體跨代升級,彰19、顯智造之都。高標準建設核電基地,聯動海洋風能、光伏、天然氣、抽水蓄能、氫能等綠色能源及關聯產業發展,打造全產業鏈集群。重點發展以工程塑料、特種纖維材料、可降解新材料、橡膠材料、橡塑材料等為主導產業的高端材料集群。以高端引領、綠色生態、智能制造為產業導向,特色化發展重要產業,逐步形成“原料藥+器械+中藥+生物藥”的新醫藥健康產業體系。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發展方向,以整車與關鍵核心零部件制造為核心。重點發展數控機床、智能縫制設備、高端模具、泵與電機、水暖閥門五大主導產業,加速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新醫藥健康未來汽車精密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產業體系5.2 提升產業創20、新水平強化創新驅動,建成“一弓一箭”區域科創體系 打造灣區創新之一弓一箭:以臺州灣科創大走廊為箭(創新引領區),以臨港產業帶(灣區五大新城制造大走廊)為弦(產業承載區)。市域創新發展總體格局規劃引導圖融入全球區域創新策源地布局,爭創國家級高新區,建成以先進制造業集群為基礎的國家創新型城市。以市區創新極核為引領,打造六大科創帶,聯動周邊縣市創新空間。5.3 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圍繞“五大臨港產業城”優化產業空間以五大產業城為引領,輻射聯動各縣市區產業空間,構建引領新時期臺州跨越發展的產業空間布局。新能源城以三門經濟技術開發區(華東能源城)為核心區;新材料城以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臺州灣新材料產業園)21、為核心區;新醫藥健康城以臨海國家級醫化基地(華海國際醫藥產業園)、椒江綠色藥都小鎮為核心區;未來汽車城以臺州灣新區、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東部、溫嶺經濟開發區北部為核心區;精密制造城以溫嶺(新城)經濟開發區和玉環經濟開發區為核心區。市域產業空間規劃引導圖優化優化品質生活空間,品質生活空間,營造營造幸福宜居家園幸福宜居家園6.1 構建城鄉生活圈6.3 構建市政、安全基礎設施體系6.2 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2035TAIZHOU066.1 構建城鄉生活圈建設“市域主中心-市域副中心-縣(市)域中心-新區中心/片區中心”市域公共服務中心體系,統籌布局城市高等級公共服務設施,提高高等級公共服務設施覆22、蓋面。完善公共服務中心體系構建“都市生活圈-城鎮生活圈-社區生活圈(15分鐘-10分鐘-5分鐘)”城鄉生活圈,關注“一老一小”補短板,保障基本公共服務,城鄉全域覆蓋。構建覆蓋全域的城鄉生活圈構建“都市區-城鎮-社區生活圈”三級生活圈都市級城鎮級社區級構建15分鐘-10分鐘-5分鐘生活圈關注“一老一小”補短板,確保基本公共服務城鄉全域覆蓋臺州市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規劃圖1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處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名城8處省級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街區2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7處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鎮3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8處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歷史文化名村1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2處23、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119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6.2 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6.3 構建市政、安全基礎設施體系促進水資源優化利用構建“上蓄下攔、庫閘結合、外引內調、豐枯調劑、分供提質、應急有備”的水資源設施布局。提升排水治理體系和處理能力加快生活污水處理能力建設,新建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面執行生活污水排放“臺州準IV 類”和“浙江標準”,提高污水處理能力,滿足生活污水處理需求。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堅持綠色生態的發展要求,大力發展沿海風電、灘涂光伏等清潔能源,推進能源電力從高碳到低碳、從化石能源向清潔能源轉變,積極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健全區域高壓天然氣24、管網系統以臺州市區高壓天然氣管網為依托,向北延伸覆蓋椒江、臨海東部區域,向南打通溫嶺、玉環大動脈,構建兩站、環形、互補的市域能源供應架構。構建循環利用的固廢處置系統按照“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原則,加快推進垃圾源頭減量,健全固廢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體系。強化核心首位空間,建設區域中心城市強化核心首位空間,建設區域中心城市7.1 城市性質與規模7.2 完善中心城市結構7.3 塑造城市特色風貌7.4 推進城市有機更新2035TAIZHOU077.1 城市性質與規模長三角沿海區域中心城市與現代化灣區城市城市性質城市性質城市規模到2035年,中心城區規劃常住人口約210萬,實際服務人口約26025、萬。新增建設用地重點保障重大戰略平臺、基礎設施和重要民生工程。實施存量盤活,推動建設用地增量遞減,優化用地結構。四組團椒江、黃巖、路橋、臺州灣新區突出組團差異化發展,體現多樣功能特色。二軸臨港產業集聚軸、中心大道核心軸強化沿線科創、服務等功能,推動中心集聚,提升區域輻射能級。7.2 完善中心城市結構心海綠脈生態廊沿江城市活力廊臺州灣新區中心路橋中心椒江中心黃巖中心黃巖組團路橋組團椒江組團臺州灣新區組團中心大道核心軸城市核心臺州中心城區空間結構規劃圖在強調生態本底維育、山海格局構建、軸線廊道引領、片區一體發展的基礎上,構建“一核”、“二廊”、“二軸”、“四組團”、港產城灣融合發展的城市結構。一核26、城市核心重點強化商務、商貿、金融、科創等高端城市服務功能集聚,成為提升臺州中心城市首位度和區域競爭力的核心平臺。二廊沿江城市活力廊、心海綠脈生態廊串聯沿線重要開敞空間、濕地公園及城市活力空間,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魅力。7.3 塑造城市特色風貌強化總體設計對城市空間形態的引導作用,塑造“一灣兩江八群山、五湖三環多城峰”的城市風貌總體格局,推進重點區塊風貌提升。以風貌格局為基礎,加快空間提質,形成山水相宜、疏密有致、街道有序、特色彰顯的臺州中心城區空間形態。風貌總體定位風貌總體格局通過對整體城市意象、空間特質和建筑風貌的挖掘和梳理,以大氣活力、古今相望、現代府城為重點形成臺州總體風貌定位:“兩江27、水韻,山海風情;繽紛港灣,秀麗臺州”臺州中心城區總體空間形態引導圖7.4 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堅持“政府統籌、多方參與,規劃引領、系統有序,民生優先、共治共享”的基本原則,實施城市有機更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留改拆”并舉。聚焦空間格局重塑、公共服務配套、宜居環境打造等,穩妥有序開展城市更新。保護傳承歷史文化。推進海門衛城、十里長街、橋上街等一批傳統文化街區提升修繕,促進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形成新的活力增長極。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因地制宜、分類實施,采取綜合整治等方式,以全域未來社區引領連片規模化改造運管,持續推動城鎮老舊小區提升、宜居水平提升、基礎設施功能提升。加強重點區塊有機更新。以椒江老城28、區、三江口區塊、東環大道市場區、黃巖老城區、路橋老城區等重點區塊為牽引,推動低、散、亂工業用地整治,明確更新目標、重點任務、更新策略、更新計劃。椒江老城區更新區塊黃巖老城區更新區塊東環大道市場區更新區塊路橋老城區更新區塊三江口更新區塊一江兩岸更新區塊路橋經開區更新區塊三甲更新區塊臺州中心城區重點更新區塊分布圖高效治理國土空間,爭創高效治理國土空間,爭創數字數字治理典范治理典范8.1 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傳導實施8.2 實施國土空間綜合治理工程8.3 加強規劃全周期數字化動態實施監管2035TAIZHOU088.1 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傳導實施 落實國家、省、市重大戰略,重點推進八大工程,對納入項目庫的29、建設項目加強空間資源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全市國土空間規劃縣市(區)國土空間規劃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落實上位規劃加強下位縣(市)規劃傳導嚴格專項規劃管理指導詳細規劃高能級平臺全面建設工程城市整體風貌提升工程城市有機更新行動中心城市能級提升工程軌道交通體系工程航空機場體系工程港口能級提升工程開放體系深入推進工程低效用地再開發工程農村建設用地盤活工程地下空間綜合利用工程建設用地節約集約示范工程流域生態系統修復工程礦山修復工程藍色海灣與生態岸線修復工程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五城十鏈”現代產業集聚工程;“一弓一箭”科創體系培育工程;最美濱海景觀大道建設工程臨港產業帶建設工程“一中心三高30、地”民生優享工程“生活圈”全覆蓋工程基礎設施及綜合管廊建設工程設施提標升級工程海塘安瀾工程地質災害綜合整治工程安全避災應急工程防災減災與安全工程“產業飛地”工程文旅地標建設提升工程;和美鄉村建設行動“兩山”轉化暢通工程8.2 實施國土空間綜合治理工程農用地優化提升村莊優化提升低效工業用地城鎮閑置用地整治優化提升生態環境優化提升優化盤活修復提升四大導向重點任務8.3 加強規劃全周期數字化動態實施監管規劃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執行“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定期評估制度。結合本地實際,提出針對性的規劃修改調整與動態實施機制。建立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監督體系建立規劃實施監控機制嚴格執行用途管制,加強監督檢查完善責任追究制度國土空間“一張圖”建設本規劃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批復文件為準。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臺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系。未來可期,幸福臺州傾聽您的建議!2035TAI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