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更新建設規劃方案(2022-2025年)(公開征求意見稿)(2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3294
2023-08-17
21頁
8.42MB
1、(2022-2025年)公開征求意見稿成都市城市更新建設規劃成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二零二三年六月前 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大局,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領,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領優化空間、產業、交通、能源結構,聚焦做優做強中心城區,統籌謀劃、整體推進,因地制宜、創新特色,穩妥有序、防范風險,開展成都市城市更新建設規劃(20222035年)(以下簡稱“本規劃”)編制工作。PREFACE目 錄CONTENT1 1規劃總則2 2定位與目標3 3更新2、對象與指引4 4更新行動01規劃總則 規劃范圍 規劃期限 規劃地位1.1 規劃范圍1.2 規劃期限規劃范圍為成都市行政轄區城鎮開發邊界內的城市建成區,面積約1829平方公里。重點規劃范圍為中心城區城鎮開發邊界內城市建成區,面積約1024平方公里。1.3 規劃地位規劃期限為2022-2025年。本規劃是成都市推進城市更新行動,指導各區(市)縣城市更新行動計劃制定和項目建設實施的重要依據。1.4 規劃思路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相結合,圍繞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的總體目標和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計劃階段性目標,按照“無體檢不更新”的原則,針對典型問題和居民滿意度與3、需求調研,在摸查六類更新對象和提出三類更新方式指引的基礎上,實施”5+1+1”七大更新行動,有序推進城市更新落地實施。5+1+1更新行動典型問題安全底線有待筑牢民生福祉有待改善環境品質有待優化文化魅力有待彰顯產業質效有待提升問題導向宜居改造行動品質提升行動文化傳承行動產業提質行動城市治理行動十四五階段性目標目標導向城市總體目標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居民滿意度與需求調研需求導向實施保障行動成片更新行動六類典型對象保護傳承優化改造拆舊建新老舊小區(院落)城中村歷史文化遺存低效工業區老舊商品交易市場老舊公共空間一個分類指引基礎研究02規劃目標和原則 規劃目標 規劃原則2.1 規劃目標至24、025年,城市有機更新行動全面有序實施,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質顯著提升,文化魅力充分彰顯,城市有機生命體更加健康、更富活力,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支撐城市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與高效能治理,促進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邁上新臺階。2.2 規劃原則保護優先、少拆多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優先、提升質效因地制宜、片區統籌尊重意愿、公眾參與03更新對象與方式 更新對象 更新方式3.1 更新對象城中村老舊公共空間歷史文化遺存低效工業倉儲區老舊商品交易市場老舊小區(院落)按照“少拆多改、注重傳承”的原則,采取留改建相結合,以保護傳承、優化改造為主,拆舊建新為輔。3.2 更新方5、式以保護傳承為主的對象主要涉及歷史文化遺存。保護傳承是指在符合保護要求的前提下對建筑進行維護修繕、綜合整治和功能優化。優化改造是指維持現狀建設格局基本不變,通過對建筑進行局部改建、功能置換、修繕翻新以及對建筑所在區域進行配套設施完善等建設活動。以優化改造為主的對象主要涉及老舊小區(院落)、建筑質量良好、人居環境待提升的城中村、需提檔升級和規范整治的老舊商品交易市場、工業區塊控制線內的低效工業廠房、老舊公共空間。拆舊建新是指將原有建筑物進行拆除,按照新的規劃和用地條件重新建設。以拆舊建新為主的對象主要涉及危房、存在結構與安全隱患,人居環境很差的城中村、需調遷的老舊商品市場、不再具備再利用與保留價6、值的低效工業區。04 宜居改造行動 品質提升行動 文化傳承行動 產業提質行動 城市治理行動 成片更新行動 實施保障行動更新行動4.1 宜居改造行動 推進城中村改造穩步推進規劃范圍內已列入計劃的31片城中村改造。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拓寬保障性租賃住房房源籌集渠道,規劃范圍內供給保障性租賃住房30萬套。老舊院落成片改造全市實施老舊院落改造2280個,引導42個居住片區成片統籌更新。實施老舊管網和設施更新積極推進中心城區老舊管網更新改造項目,推進燃氣、供排水、電力管道的管線優化。推進韌性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中心城區下穿隧道與地鐵站點內澇整治工程,推進61條道路和10個公園的海綿化改造。鞏固危舊房安全底7、線滾動更新C、D級危房臺賬,通過修繕加固、拆除重建等方式動態消除安全隱患。建設完整居住社區加快推進完整居住社區試點建設,全市完整居住社區覆蓋率達到40%以上。補齊公服短板針對性緩解“一老一小”問題,啟動54處養老設施建設,補充托育設施100處,建成217個社區綜合體。推進公園更新在中心城區推動21個老舊公園特色化、藝術化改造;梳理零星用地資源,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添園增綠。推進綠道建設在中心城區推進江安河、走馬河、東風渠等6條區域級濱河綠道建設,并加快城區級、社區級綠道建設。4.1 宜居改造行動4.2 品質提升行動 推進濱水暢通與亮綠工程保障東風渠等6條河道濱河區域道路的聯8、通,使摸底河等7條河道實現濱河亮綠。改善濱水空間品質針在中心城區加強清水河、江安河、摸底河、毗河等11條水系的濱水空間品質提升。精品打造特色街區通過街道一體化設計每年打造不少于20條特色街區,彰顯天府文化魅力。激活城市剩余空間推動城市剩余空間更新激活,打造融合文化、體育、休閑、商業等功能的“金角銀邊”。加強交通微循環持續落實小街區,提升次支路網密度,加強交通微循環。補齊交通設施短板在中心城區推進9個公交“微樞紐”與68處公共停車場建設。4.3 文化傳承行動 嚴格保護各類歷史文化資源遵照相關法律法規嚴格保護7類法定保護對象、3類登錄保護對象、3類規劃控制對象。點狀激活歷史建筑加大普查力度,每年新9、增歷史建筑不小于30處,啟動不少于10處歷史建筑修繕,針對新增歷史建筑、修繕后的歷史建筑持續開展測繪建檔等工作。鼓勵保留歷史建筑本體,對內部空間進行合理改造,匹配相應功能業態,活化歷史建筑。整體保護與活化歷史文化片區保護歷史城區“兩江環抱,三城相重,兩軸一心,多苑環繞”的整體格局,嚴格保護中心城區內6處歷史文化街區與15處歷史文化風貌片區內傳統街巷空間格局和傳統風貌。以文化為核心,重點依托天府錦城八街九坊十景,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核心吸引物,推進文商旅融合發展。4.4 產業提質行動推進商品交易市場轉型升級疏解關閉疏解關閉15處工業消費品市場,引導傳統交易轉移到以德陽、眉山、資陽等地市州為主的10、其他商品交易市場承接地,并對騰挪用地分類處理。提檔升級提檔升級19處工業消費品市場,原址改造或重建為商務樓宇或展貿型總部,提升供應鏈服務能級,做強國際貿易中心城市支撐功能。規范整治規范整治38處商品交易市場,強化市場所在區域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的管理,規范城市秩序、消除安全隱患,為市場關閉疏解創造條件。推動產業增效提質 工業區塊控制線內推進以產出為導向的土地資源配置加大清理核查低效工業用地,疏解重點規劃范圍內一般制造業企業14家,充分挖潛存量資源,保障實體經濟發展。工業區塊控制線外推動工業用地轉型落實工業區塊控制線,有序騰退工業區塊控制線外低效工業用地,引導先進制造業進園,推動產業集群規模化發展11、。4.5 城市治理行動打造智慧蓉城建設智慧社區完善基層治理建設智能感知終端5000萬個,新增5G基站8萬個,新增智慧運行管理平臺110個。推動5G、物聯網、BIM等現代信息技術進家庭、進樓宇、進社區,共同建設數字家庭、智慧城市。智慧賦能老舊小區改造,推動社區智慧化建設。智慧安防小區建設覆蓋率達100%。健全“共治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層治理機制。探索以“微網實格”為底座的社區治理路徑。加快數字基建4.6 成片更新行動成片推進城市更新,在中心城區劃定更新單元共197個。城市更新單元規劃范圍內實施173個城市更新項目,其中近期實施項目101個。城市更新項目4.7 實施保障行動健全實施監督保障完善城市有機更新領導小組機構,增設項目實施、更新政策、資金支持專項工作組。一個更新單元、一個實施方案、一個運營主體、一套治理體系,完善城市更新單元組織機構。加快出臺成都市城市有機更新條例。搭建“1+N+X”政策體系,完善城市更新“法規+綜合配套+支撐配套”政策文件。制定貫穿全周期的事前-事中-事后城市更新評估體系。完善更新單元-更新項目的動態調整機制。完善組織機構體系強化政策要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