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給水管道及設備安裝施工技術交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4134
2023-08-21
6頁
35.54KB
1、分項工程技術交底卡施工單位工程名稱分部工程交底部位日 期交底內容 1 范圍:本工藝標準適用于民用建筑群(小區),工作壓力不大于0.6MPa的室外給水和消防管網的給水鑄鐵管及鍍鋅碳素鋼管鋪設安裝。 2 施工準備。 2.1 材料設備要求: 2.1.1 給水鑄鐵管及管件規格品種應符合設計要求,管壁薄厚均勻,內外光滑整潔,不得有砂眼、裂紋、飛刺和疙瘩。承插口的內外徑及管件應造型規矩,并有出廠合格證。 2.1.2 鍍鋅碳素鋼管及管件管壁內外鍍鋅均勻,無銹蝕。內壁無飛刺,管件無偏扣、亂扣、方扣、絲扣不全、角度不準等現象。 2.1.3 閥門無裂紋,開關靈活嚴密,鑄造規矩,手輪無損壞,并有出廠合格證。 2.12、.4 地下消火栓,地下閘閥、水表品種、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有出廠合格證。 2.1.5 捻口水泥一般采用不小于425#的硅酸鹽水泥和膨脹水泥(采用石膏礬土膨脹水泥或硅酸鹽膨脹水泥)。水泥必須有出廠合格證。 2.1.6 其它材料:石棉絨、油麻繩、青鉛、鉛油、麻線、機油、螺栓、螺母、防銹漆等。 2.2 主要機具: 2.2.1 機具:套絲機、砂輪機、砂輪鋸、試壓泵等。 2.2.2 工具:手錘、捻鑿、鋼鋸、套絲扳、剁斧、大錘、電氣焊工具、倒鏈、壓力案、管鉗、大繩、鐵鍬、鐵鎬等。 2.2.3 其它:水平尺、鋼卷尺等。 2.3 作業條件: 2.3.1 管溝平直,管溝深度、寬度符合要求,閥門井、表井墊層,消3、火栓底座施工完畢。 2.3.2 管溝溝底夯實,溝內無障礙物。且應有防塌方措施。 2.3.3 管溝兩側不得堆放施工材料和其它物品。 3 操作工藝 3.1 工藝流程:安裝準備清掃管膛管材、管件、閥門、消火栓等就位管道連接灰口養護水壓試驗管道沖洗 3.2 根據施工圖檢查管溝坐標、深度、平直程度、溝底管基密實度是否符合要求。 3.3 管道承口內部及插口外部飛刺、鑄砂等應預先鏟掉,瀝青漆用噴燈或氣焊烤掉,再用鋼絲刷除去污物。 3.4 把閥門、管件穩放在規定位置,作為基準點。把鑄鐵管運到管溝沿線溝邊,承口朝向來水方向。 3.5 根據鑄鐵管長度,確定管段工作坑位置,鋪管前把工作坑挖好。工作坑尺寸見表l-234、。 工作坑尺寸表 表1-23工 作 坑 尺 寸 (mm)寬 度長 度 (m)深 度(m)承口前承口后75250管徑+0.60.60.20.3250以上管徑+1.21.00.30.4 3.6 用大繩把清掃后的鑄鐵管順到溝底,清理承插口,然后對插安裝管路,將承插接口順直定位。 3.7 安裝管件、閥門等應位置準確,閥桿要垂直向上。 3.8 室外地下消火栓底座下設有預制好的混凝土墊塊或現澆混凝土墊層,下面的土層要求夯實。 3.9 鑄鐵管穩好后,在靠近管道兩端處填土覆蓋,兩側夯實,并應隨即用稍粗于接口間隙的干凈麻繩將接口塞嚴,以防泥土及雜物進入。 3.10 石棉水泥接口: 3.10.1 接口前應先在承插5、口內打上油麻,打油麻的工序如下: 3.10.1.1 打麻時將油麻擰成麻花狀,其粗度比管口間隙大1.5倍,麻股由接口下方逐漸向上方,邊塞邊用捻鑿依次打入間隙,捻鑿被彈回表明麻已被打結實,打實的麻深度應是承口深度的1/3。 3.10.1.2 承插鑄鐵管填料深度見表1-24。 承插鑄鐵管填料深度表 表1-24管 徑接 口承 口接口填料深度 (mm)間 隙總 深石棉水泥接口鉛 口(mm)(mm)(mm)麻灰麻鉛7510903357405010012510953362455015020010100336750502503001110535705550 3.10.2 石棉水泥捻口可用不小于425#硅酸鹽水6、泥,34級石棉,重量比為水石棉水泥= 137。加水重量和氣溫有關,夏季炎熱時要適當增加。 3.10.3 捻口操作:將拌好的灰由下方至上方塞入已打好油麻的承口內,塞滿后用捻鑿和手錘將填料搗實,按此方法逐層進行,打實為止。當灰口凹入承口23mm,深淺一致,同時感到有彈性,灰表面呈光亮時可認為已打好。 3.10.4 接口捻完后,對接口要進行不少于48h的養護。 3.11 鉛接口: 3.12 膠圈接口: 3.12.1 外觀檢查膠圈粗細均勻,無氣泡,無重皮。 3.12.2 根據承口深度,在插口管端劃出符合承插口的對口間隙不小于3mm,最大間隙不大于表1-25規定的印記。將膠圈塞入承口膠圈槽內,膠圈內側及7、插口抹上肥皂水,將管子找平找正,用倒鏈等工具將鑄鐵管徐徐插入承口內至印記處即可。承插接口的環形間隙詳見表1-26。 鑄鐵管承插口的對口最大間隙 表1-25管徑 (mm)沿直線鋪設 (mm)沿曲線鋪設 (mm)75 100200 3005004 5 65 713 1422 鑄鐵管承插接口的環形大間隙 表1-26管徑 (mm)標準環形間隙 (mm)允許偏差 (mm)75200 200450 50010 11 12+3 -2 +4 -2 3.12.3 管材與管件連接處采用石棉水泥接口。 3.13 鍍鋅碳素鋼管鋪設:鍍鋅碳素鋼管埋地鋪設要根據設計要求與土質情況做好防腐處理。其它施工工藝詳見第二章。 38、.14 單元水表安裝: 單元水表安裝于表井底中心。 3.15 灑水栓安裝。 3.16 水壓試驗:對已安裝好的管道應進行水壓試驗,試驗壓力值按設計要求及施工規范規定確定。 3.17 管道沖洗:管道安裝完畢,驗收前應進行沖洗,使水質達到規定潔凈要求。并請有關單位驗收,作好管道沖洗驗收記錄。 4 質量標準。 4.1 保證項目: 4.1.1 埋地管溝敷設管道和架空管網的水壓試驗結果,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規定。 檢驗方法:檢查管網或分段試驗記錄。 4.1.2 管道及管道支座(墩),嚴禁鋪設在凍土和未經處理的松土上。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或檢查隱蔽工程記錄。 4.1.3 給水管網竣工驗收前,必須對系統9、進行沖洗。 檢驗方法:檢查沖洗記錄。 4.2 基本項目: 4.2.1 管道的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用水準儀(水平尺)、拉線和尺量檢查或檢查測量記錄。 4.2.2 金屬管道的承插和套箍接口的結構及所用填料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規定。灰口密實、飽滿、平整、光滑、環縫間隙均勻,灰口養護良好,填料凹入承口邊緣不大于2mm,膠圈接口平直、無扭曲,對口間隙準確,膠圈接口回彈間隙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觀察和尺量檢查。 4.2.3 鍍鋅碳素鋼管道的螺紋連接質量要求:螺紋達到管螺紋加工精度,符合國際管螺紋規定,螺紋清潔、規整,無斷絲,連接牢固,鍍鋅碳素鋼管及管件的鍍鋅層無破損,螺紋露出部分防腐蝕10、良好,接口處無外露油麻等缺陷。鍍鋅碳素鋼管無焊接口。 檢驗方法:觀察或解體檢查。 4.2.4 鍍鋅碳素鋼管道的法蘭連接:要求達到對接平行、緊密,與管子中心線垂直,螺桿露出螺母長度一致,且不大于螺桿直徑1/2,螺母在同側,襯墊材質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規定。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4.2.5 管道支(吊、托)架及管座(墩)的安裝:要求達到構造正確,埋設平正牢固,排列整齊,支架與管子接觸緊密。 檢驗方法:觀察和尺量檢查。 4.2.6 閥門安裝質量要求達到型號、規格、耐壓強度和嚴密性試驗結果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規定,位置、進出口方向正確,連接牢固、緊密。啟閉靈活、朝向合理、表面潔凈。 檢驗方法:手11、扳檢查和檢查出廠合格證、試驗單。 4.2.7 埋地管道的防腐層質量要求達到材質和結構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規定,卷材與管道以及各層卷材間粘貼牢固。表面平整,無折皺、空鼓、滑移和封口不嚴等缺陷。 檢驗方法:觀察或切開防腐層檢查。 4.2.8 管道和金屬支架涂漆質量要求達到油漆種類和涂刷遍數符合設計要求,附著良好,無脫皮、起泡和漏涂。漆膜厚度均勻,色澤一致,無流淌及污染缺陷。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4.3 允許偏差項目: 室外給水管道安裝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表1-27的要求。 5 成品保護。 5.1 給水鑄鐵管道、管件、閥門及消火栓運、放要避免碰撞損傷。 5.2 消火栓并及表井要及時砌好,以12、保證管件安裝后不受損壞。 5.3 埋地管要避免受外荷載破壞而產生變形,試水完畢后要及時泄水,防止受凍。 5.4 管道穿鐵路、公路基礎要加套管。 5.5 地下管道回填土時,為防止管道中心線位移或損壞管道,應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圍填土夯實,并應在管道兩邊同時進行,直至管頂0.5m以上時,在不損壞管道的情況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機夯實。 5.6 在管道安裝過程中,管道未捻口前應對接口處做臨時封堵,以免污物進入管道。 6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6.1 埋地管道斷裂。原因是管基處理不好,或填土夯實方法不當。 室外給本營道安裝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表1-27項次項 目允許偏差 (mm)檢驗方法1坐標鑄鐵管 埋 地 13、敷設在溝槽內50 20 用水平尺、碳素鋼管 埋 地 敷設在溝槽內及架空40 15 直尺、拉線 和尺量檢查2標高鑄鐵管 埋 地 敷設在溝槽內30 20碳素鋼管 埋 地 敷設在溝槽內15 10 水平 管道鑄鐵管 每1m 全長 (25m以上)1.5 不大于403 縱、 橫方 向彎 曲碳素鋼管每1m 全長 (25m以上) 管徑小于或等于100mm 管徑大于100mm 管徑小于或等于mm 管徑大于mm0.5 1 不大于13 不大于25 6.2 閥門井深度不夠,地下消火栓的頂部出水口距井蓋底部距離小于400mm。原因是埋地管道坐標及標高不準。 6.3 管道沖洗數遍,水質仍達不到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規定。原因是管膛清掃不凈。 6.4 水泥接口滲漏。原因是水泥標號不夠或過期,接口未養護好,捻口操作不認真,未捻實。 7 應具備的質量記錄 7.1 應有材料及設備的出廠合格證。 7.2 材料及設備進場檢驗記錄。 7.3 管路系統的預檢記錄。 7.4 管路系統的隱蔽檢查記錄。 7.5 管路系統的試壓記錄。 7.6 系統的沖洗記錄。 7.7 系統的通水記錄。專業技術負責人:交底人:接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