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深圳市住宅設計品質提升指引(第1版)(3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6122
2023-08-21
30頁
3.45MB
1、附件深圳市住宅設計品質提升指引(第 1 版)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 發布2023 年 8 月1【問題【問題 1 1】【問題【問題描述描述】帶有商業裙房的居住小區,供商業使用的通風井布局不合理,影響小區公共綠地完整性。(如圖 1-1、1-2 所示)圖 1-1圖 1-2【原因分析】【原因分析】設計時注重商業空間的完整性,供商業使用的多個通風設備及管井零散布置于小區公共綠地,影響公共綠地景觀體驗感和使用完整性。【提升建議提升建議】設計時應充分平衡商業空間需求與設備占用空間的關系。供商業使用的通風設備及管井應設置在商業層,避免設置在小區公共綠地,其通風百葉可結合立面一體化設計布置于裙房立面。當無法避免時,2、應避開小區主景觀區域和集中綠地,并在滿足設備正常使用需求的情況下結合景觀設計進行遮蔽處理。(如圖 1-3、圖 1-4 所示)2圖 1-3圖 1-4【問題【問題 2 2】【問題【問題描述描述】布置在地面上的小區垃圾房、小型垃圾轉運站、再生資源回收站等設于住宅樓下或距離住宅較近,影響環境美觀,天氣炎熱時易散發異味。(如圖 2 所示)圖 2【原因分析】【原因分析】因用地緊張,小區垃圾房、小型垃圾轉運站、再生資源回收站等配套設施,設計時布置于住宅底層或裙房空間等,與上部住宅樓較近,3易產生異味,影響樓上住戶居住體驗感。【提升建議提升建議】布置在地面上的小區垃圾房、小型垃圾轉運站、再生資源回收站等易產生3、異味的功能用房,避免與居住空間貼鄰布置或布置于其正下方鄰近位置,應與居住空間保持適當距離,宜布置在小區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向和人員活動較少的位置。該類用房的獨立機械排風應經過除臭凈化措施處理后排至室外對人員無影響區域,且周圍宜設置景觀綠化遮蔽,減少對住宅主要使用空間的影響。【問題【問題 3 3】【問題描述】【問題描述】住宅用地紅線內設置的冷卻塔運行噪音較大,影響周邊住戶。(如圖 3-1 所示)圖 3-1【原因分析】【原因分析】冷卻塔位置設置不合理,選用的設備噪聲較大,設計時未充分考慮設備運行時對周邊居民的噪聲影響。4【提升建議】【提升建議】1.在項目規劃方案階段應充分考慮冷卻塔的設置位置與噪4、聲敏感房間的間距,保證合理的距離,布置在通風良好、潔凈的區域,并具備安裝、檢修與維護條件。2.冷卻塔應優先選用低噪聲設備,并根據場地情況酌情設置合理的消聲減振降噪措施,以符合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 等相關規范要求。(如圖 3-2 所示)3.小區總平面圖上應清晰表達冷卻塔布置圖并進行售前公示。在后期使用過程中,加強運行維護管理,夜間使用的冷卻塔可考慮變頻運行等方式降低運行噪聲。圖 3-25【問題【問題 4 4】【問題描述】【問題描述】下沉式綠地未合理設置溢流口,強降雨時綠地易積水并溢流至小區路面。【原因分析】【原因分析】下沉式綠地未設置溢流口,或溢流口高度設置不合理,造成超出其調蓄容積的雨5、水漫流至道路,影響正常通行。(如圖 4-1 所示)圖 4-1【提升建議提升建議】設計下沉式綠地時,應在適當位置合理設置溢流口,并確保滿足溢流高度與溢流量要求。(如圖 4-2 所示)圖 4-26【問題問題 5 5】【問題【問題描述描述】小區塔樓外墻上的商業煙道設置不合理。【原因分析】【原因分析】住宅塔樓下方設置有餐飲的商業,油煙經排油煙豎井引至塔樓高位排放,影響小區住戶居住體驗感。【提升建議】【提升建議】1.在規劃方案階段應合理布置商業排油煙井道,在滿足環保等相關要求的情況下,排油煙豎井布置應結合建筑外立面造型設計,并設置結構加固安全措施,避免貼鄰住宅臥室、起居室及強弱電井。(如圖 5-1 所示6、)2.屋頂排油煙風機優先考慮設置在樓梯間或電梯機房屋頂。當排油煙風機設置在屋面時,盡量避免設置在臥室、起居室等噪音敏感房間正上方,并設置消聲隔振措施滿足相關規范要求。圖 5-17【問題【問題 6 6】【問題【問題描述描述】地下車庫入戶大堂前未設置專用人行通道,滿布車位,影響日常出行、推嬰兒車、輪椅或搬家等活動。(如圖 6-1 所示)圖 6-1【原因分析】【原因分析】設計時在滿足小區停車位數量設置需要的同時,未充分考慮疏散要求和日常人行通道需求。【提升建議提升建議】地下車庫入戶大堂,應布置疏散寬度不小于 1.1m 的人行通道,通道處不應布置車位。當此通道為無障礙通道時,其通行寬度不應小于 1.27、m。(如圖 6-2 所示)8圖 6-2【問題【問題 7 7】【問題【問題描述描述】地下車庫機動車與墻凈距不足,消火栓占用停車位,影響停車位使用。消火栓箱門開啟角度不符合規范要求。(如圖 7-1、7-2 所示)圖 7-1圖 7-29【原因分析】【原因分析】1.當機動車布置在墻與柱之間時,未考慮與墻之間的凈距要求,影響停車使用。2.機動車停車位相鄰墻或柱上消火栓設置位置不合理,占用停車位空間。【提升建議提升建議】1.機動車與墻、護欄及其他構筑物之間最小凈距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車庫建筑設計規范JGJ 100 規定的尺寸,且在進行車庫設計時充分考慮墻、柱裝飾材料厚度。例如,小型車位布置于墻與柱、墻與相鄰8、車位之間時,停車位寬度方向凈尺寸不應小于 2.7m。(如圖7-3 所示)2.消火栓與停車位之間間距應滿足規范要求,并避免占用停車位空間。(如圖 7-4 所示)圖 7-3圖 7-410【問題【問題 8 8】【問題【問題描述描述】地下車庫集水坑潛污泵出水管閥門影響停車位使用。(如圖 8-1所示)圖 8-1【原因分析】【原因分析】潛污泵出水管設置位置不合理,排水立管上突出的閥門占用停車位空間。【提升建議提升建議】潛污泵出水管及閥門應避開停車位設置,不得影響停車位正常使用。(如圖 8-2 所示)11圖 8-2【問題【問題 9 9】【問題描述】【問題描述】首層大堂至電梯廳的走道、通廊式平面布置的走廊寬度9、較窄,使用不便。(如圖 9-1、圖 9-2 所示)圖 9-1圖 9-2【原因分析】【原因分析】1.設計階段未充分考慮裝飾裝修的工藝做法和材料厚度,導致住宅大堂至電梯廳的走道、標準層走道最終凈寬小于規范要求。122.住宅首層大堂門至電梯廳的走廊通道設計轉折較多,流線復雜。當在走道側墻上設備門開啟時,影響居民通行體驗感。3.超高層住宅首層大堂以及通廊式平面布置的公共走廊,因人流較大,走道寬度較窄,居民體驗感較差。【提升建議提升建議】1.在設計住宅走廊通道時,需同步考慮裝飾裝修的工藝做法和材料厚度,并按照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范GB55019 和住宅設計規范GB 50096 的規定,10、確保走廊通道凈寬尺寸不小于 1.2m,以滿足無障礙通行和日常生活需要。2.住宅首層大堂門至電梯廳的走廊通道流線設計應簡捷,方便居民通行;當大堂走道側墻上設有設備管井時,應確保管井門開啟后不影響走廊正常通行。3.超高層住宅主入口大堂走廊通道凈寬尺寸應充分考慮高峰期人流集中通行需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加寬走道寬度。4.采用通廊式平面布置的住宅,應考慮使用舒適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加寬走道寬度。【問題【問題 1010】【問題描述】【問題描述】超高層住宅電梯配置少,上下班高峰時段,候梯時間長。(如圖 10)13圖 10【原因分析】【原因分析】設計時雖按照現行國家標準住宅設計規范GB 50096 規定的11、最低要求配置了兩臺電梯,但對超高層住宅使用總人數一般多于高層住宅,且以電梯作為主要垂直交通工具等客觀因素考慮不足。【提升建議提升建議】超高層住宅應結合實際使用人數和住戶體驗,合理配置電梯數量。當超高層住宅標準層戶數大于等于 5 戶時,每樓棟電梯數不宜小于三臺。【問題【問題 1 11 1】【問題描述】【問題描述】通廊式住宅戶門采用門對門設計,住戶體驗感不佳。(如圖 11所示)14圖 11【原因分析】【原因分析】設計時偏重于戶型平面方正、戶內使用空間合理性等因素,未充分考慮對戶與戶之間視線衛生等因素。【提升建議提升建議】采用通廊走道式平面設計時,應考慮住戶之間的視線遮擋,盡量避免門對門設計。【問題12、【問題 1 12 2】【問題描述】【問題描述】相鄰住戶門或戶門與前室門無法同時向外開啟。(如圖 12-1 所示)圖 12-115【原因分析】【原因分析】設計時未充分考慮相鄰住戶門或戶門與前室門同時開啟的情況,未預留合理的開門空間。【提升建議提升建議】相鄰住戶門或戶門與前室門并列布置時,門扇間最小凈距離不應小于 0.4m;當戶型布局設計為 L 型時,門扇開啟時最小凈距離不應小于 0.6m。(如圖 12-2 所示)圖 12-2【問題【問題 1313】【問題描述】【問題描述】住宅戶門向外開啟時,占用公共走廊寬度,影響正常通行。(如圖 13 所示)16圖 13【原因分析】【原因分析】設計時未充分考慮戶13、門開啟后占用公共走廊寬度的情況,使得戶門開啟后影響通行。【提升建議提升建議】在設計時應考慮戶門開啟后對公共走廊的影響,開向公共走廊的住宅戶門開足后,不應影響公共走廊無障礙通行和日常生活需求的最小凈寬尺寸 1.2m 要求。在條件允許下,盡量采用住宅戶門內開的方式。【問題【問題 1414】【問題【問題描述描述】住宅標準層電梯廳無自然通風,日常使用感受悶熱。(如圖 14-1、圖 14-2 所示)17圖 14-1圖 14-2【原因分析】【原因分析】電梯廳無可開啟外窗通風不暢。【提升建議提升建議】考慮到深圳天氣特點,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電梯廳優先考慮設計可開啟外窗,滿足自然通風。無可開啟外窗的電梯廳可充分利14、用通風條件較好的開窗走道或外廊、在內區人員較長停留的候梯區域增設風扇,或設置機械通風系統等方式,優化氣流組織,提高使用舒適感。(如圖 14-3 所示)圖 14-318【問題【問題 1515】【問題描述】【問題描述】臥室空間緊鄰電梯井道布置,雖按規范要求設置了隔音措施,仍有住戶反應有噪音干擾。(如圖 15 所示)圖 15【原因分析】【原因分析】人對噪聲敏感程度有差異,且在夜晚環境整體噪音較小的情況下,電梯運行噪音較為明顯。【提升建議提升建議】在戶型設計時盡量避免臥室緊鄰電梯井道。【問題【問題 1616】【問題描述】【問題描述】單人臥室無法滿足普通床擺放的凈尺寸要求。【原因分析原因分析】按照現行國15、家標準住宅設計規范GB 50096 規定單人臥室最小使用面積為 5,但未明確規定臥室進深和開間尺寸。另外,設計時未充分考慮墻體抹灰、踢腳線等裝飾裝修的工藝做法和材料厚度,19使得臥室裝修后凈尺寸不滿足普通床擺放要求。【提升建議提升建議】住宅設計時,應同步考慮墻體抹灰、踢腳線等裝飾裝修的工藝做法和材料厚度,確保臥室開間和進深凈尺寸均不小于 2.2m,其使用面積不小于 5。(如圖 16 所示)圖 16【問題【問題 1717】【問題描述】【問題描述】相鄰兩戶陽臺共用欄板,分戶墻與陽臺之間留有縫隙。(如圖17 所示)圖 1720【原因分析】【原因分析】設計時因考慮立面整體效果,相鄰兩戶陽臺共用欄板,使16、得陽臺圍護玻璃與分戶墻存在一定的空隙。【提升建議提升建議】在考慮立面整體設計的同時,應避免相鄰兩戶共用陽臺欄板。【問題【問題 1818】【問題描述】【問題描述】種植屋面鋪設草坪后,室外地面高于住宅室內樓面,室內高差位置墻面易發霉,且戶內視覺感受不佳。(如圖 18 所示)圖 18【原因分析】【原因分析】設計時未充分考慮種植屋面構造所需的厚度,樓板降板高度不足,導致室外完成面高于室內樓面標高。【提升建議提升建議】設計時應充分考慮種植屋面所需的材料厚度和構造做法,施工圖設計階段屋面圖紙應注明建筑完成面的標高,確保室內實際標高高于室外標高。21【問題【問題 1919】【問題【問題描述描述】空調外機位距17、離相鄰住戶外窗、外機較近,或預留機位空間較小,影響使用。(如圖 19-1、19-1 所示)圖 19-1圖 19-2【原因分析】【原因分析】設計時考慮立面整體設計等因素,壓縮了室外機位空間或限制了空調室外機擺放位置。【提升建議提升建議】1.住宅空調室外機位應與建筑一體化設計,在滿足規劃相關要求的情況下充分預留室外機位空間,滿足市場主流產品安裝尺寸的要求,并設置安裝、維護及防止墜落的安全防護設施。2.多聯式空調室外機位宜避開緊鄰臥室、起居室布置,優先考慮在玄關、衛生間等噪聲不敏感空間的外側布置。3.空調室外機熱排風不宜吹向陽臺內側,避免直接吹向相鄰住戶臥室、起居室的窗口或陽臺。當設置在建筑外立面凹18、槽內時應保證空22調室外機進風與排風順暢,并符合相關規范要求。4.結合建筑立面設置的空調室外機遮擋百葉通透率應符合相關規范要求,百葉劃分應便于拆卸。【問題【問題 2020】【問題描述】【問題描述】排水立管穿越臥室、宿舍等人員居住的房間,排水管噪聲影響居住環境。(如圖 20-1 所示)圖 20-1【原因分析】【原因分析】廚房與噪聲敏感房間未分隔開,廚房排水立管明設或僅采用輕薄裝飾材料包封,噪音易傳至噪聲敏感房間。【提升建議提升建議】穿越噪聲敏感房間的排水立管,應采用低噪聲管材,并采用磚砌管井包封處理。(如圖 20-2 所示)23圖 20-2【問題【問題 2 21 1】【問題【問題描述描述】超高層19、住宅房間內噴淋管道外露。(如圖 21-1 所示)圖 21-1【原因分析】【原因分析】按照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 要求,建筑高度大于 100m的住宅,套內各房間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但設計時未充分考慮室內美觀、舒適性的要求,使得套內存在噴淋管道外露情況。【提升建議提升建議】套內主要房間噴淋管道盡量沿墻布置,并采用邊墻型灑水噴頭,24減少噴淋管道對戶內空間影響范圍,并在后期裝修時進行遮蔽處理。(如圖 21-2 所示)圖 21-2【問題【問題 2 22 2】【問題【問題描述描述】洗衣機排水專用地漏設在洗衣機下方,影響洗衣機排水軟管接入。(如圖 22-1 所示)圖 22-1【原因分析】【原因20、分析】洗衣機機位空間狹小,地漏、洗衣機與建筑空間不協調。【提升建議提升建議】洗衣機排水專用地漏宜設置在洗衣機側面位置,便于排水軟管接25入。(如圖 22-2 所示)圖 22-2【問題【問題 2323】【問題【問題描述描述】架空層上一層住戶排水橫支管接至橫干管,接入點與立管底部距離偏小,上層衛生間地漏容易反冒臭氣或污水。(如圖 23-1、23-2所示)圖 23-126圖 23-2【原因分析】【原因分析】排水立管底部氣流正壓對架空層上一層住戶地漏造成沖擊,導致臭氣或污水反冒。【提升建議提升建議】在滿足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 要求基礎上,架空層上一層住戶的排水橫支管宜單獨接至排水立管或室21、外檢查井。(如圖23-3、23-4 所示)圖 23-327圖 23-4【問題【問題 2424】【問題【問題描述描述】水泵房內水泵機組直接安裝在混凝土基礎上,運行噪音及振動對臨近樓層住戶造成影響。(如圖 24-1 所示)圖 24-1【原因分析】【原因分析】水泵底座與基礎之間未采取有效隔振措施。【提升建議提升建議】在水泵設置位置及性能等滿足規范要求的前提下,水泵底座與基28礎之間應采用橡膠隔振器或阻尼彈簧隔振器。(如圖 24-2 所示)圖 24-2【問題【問題 2 25 5】【問題描述】【問題描述】給水入戶管未設置閥門,戶內給水管及配件更換檢修不便。【原因分析】【原因分析】設計時僅在公共管井分戶水22、表前設置閥門,戶內給水管及配件更換檢修時,業主無法及時便捷關閉閥門。【提升建議提升建議】設計時在給水入戶管上便于操作的位置設置閥門。(如圖 25 所示)圖 2529【問題【問題 2626】【問題描述】【問題描述】無障礙坐便器附近未設置高低位救助呼叫裝置,不便于不同情形下的使用需求。【原因分析】【原因分析】設計時僅在無障礙坐便器旁邊設置了一個救助呼叫裝置,未充分考慮坐在坐便器上和跌倒在地面的人均能夠使用的需求。【提升建議提升建議】按照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范GB 55019的要求,可在無障礙坐便器附近安裝不同高度的救助呼叫裝置,低位救助呼叫裝置距地 0.4m-0.5m,高位救助呼叫裝置距地 0.85m-1.1m,以滿足坐在坐便器上和跌倒在地面的人均能夠使用救助呼叫裝置。(如圖 26 所示)圖 26高位救助呼叫裝置距地 0.85m1.1m低位救助呼叫裝置距地 0.4m0.5m
物業資料
上傳時間:2021-01-15
24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