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盤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版)(4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6126
2023-08-21
43頁
60.84MB
1、盤州盤州,地處滇黔兩省結合部,是貴州的西大門,是貴州面向云南和東南亞開放的橋頭堡。盤州歷史文化悠久,交通區位優勢突出,礦產資源富集,旅游資源豐富,氣候舒適宜人,生態環境優美,是世界古銀杏之鄉,也是中國南方能源戰略基地。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建立“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重大決策部署,我市組織編制了盤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的新發展理念,重點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為盤州市描繪了未來15年的空間可持續發展藍圖,是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指導各類建設的行動總綱,是編制詳細規劃的依據、相關專項規劃的基礎。規劃貫徹2、國家新發展階段的新理念、新戰略,以建設“金彩盤州”為愿景,把盤州打造成“貴昆經濟走廊”中心支點城市,建設成云貴交界地區的中等城市。前言PREFACE盤州,擁抱夢想、跨向未來盤州,擁抱夢想、跨向未來!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目標年為 2025年,規劃目標年為 2035年,遠景展望期至2050年。包括市域范圍和中心城區兩個層次,市域面積為 4040.09km,包含6個街道、21個鄉鎮;中心城區面積為389.42km,涉及6個街道、4個鎮。規劃范圍規劃范圍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與期限 規劃期限規劃期限中心城區規劃范圍圖規劃范圍圖目 錄01 確立目標愿景,書寫“金彩”盤州新篇章 /0102 推動區3、域協同,建設黔邊雙向開放橋頭堡 /0503 強化空間統籌,奠定現代富強盤州新格局 /0804 營造和美鄉村,創建鄉村振興示范新樣板 /1205 保護生態本底,打造山地公園城市新示范 /1506 優化城區布局,建設生態宜居的山水綠城 /1907 全面轉型升級,培育高質量發展核心優勢 /2408 堅持人民至上,樹立民生幸福先導新標桿 /2909 加強風貌塑造,營造古今輝映的魅力城市 /3210 筑強基礎設施,構筑高效安全的韌性城市 /3511 完善治理機制,保障空間規劃高水平實施 /38 01 1u 規劃定位u 發展目標u 發展戰略 01 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新四化”戰略要求,圍繞市委市政4、府對盤州“一城三地六區”的總體要求,以“一城”為引領,“三地”為支撐,全力實現“六區”的目標!規劃定位規劃定位 總體定位總體定位 功能定位功能定位“貴昆經濟走廊”中心支點城市西南地區重要能源化工和先進裝備制造基地西南地區重要能源化工和先進裝備制造基地全國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地全國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地國際大健康山地特色旅游度假目的地國際大健康山地特色旅游度假目的地 02 l轉型升級示范區黨建引領示范區民生幸福先導區綠色生態宜居區城鄉融合示范區開放合作先行區科學推動國土保護與開發利用,優化國土空間資源配置,推動盤州在綜合經濟實力、對外開放水平、科技創新能力、文化綜合影響、生態環境質量、人民生活水平、5、城市綜合治理能力位居全國山地城市前列,煥發出“金彩盤州”的城市魅力。發展目標發展目標 03 l“筑屏通廊”的生態保護戰略立足于盤州“三山四水”的自然地理特性和在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格局中的突出優勢,構筑”三大生態屏障”“四條水系廊道”為支撐的區域聯動生態廊道體系。“雙向開放”的區域協同戰略“強心育核”的空間優化戰略“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戰略“提質惠民”的品質提升戰略 落實省委、省政府“四新四化”戰略和“一群引領、兩圈帶動、多點支撐、四屏環繞、多彩富美”的區域發展新格局,構筑向北連接成渝雙城經濟圈、向南連接北部灣和大灣區、向西連接東盟國家、向東連接長江經濟帶的區域增長極。貫徹落實強中心城區戰略,集6、中力量推進中心城區提質擴容及首位度提升,整合紅果經開區、盤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三大產業區,共建產業大平臺,適時申報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提升盤州區域競爭力。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為目標,完善城鄉多元多級公共服務,高標準建設民生設施。奮力描繪山地宜居典范的金彩盤州新畫卷。發展戰略發展戰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建設美麗盤州幸福盤州的戰略定位,圍繞古城文化,紅色文化、三線文化,打造歷史文化街區,適時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提升盤州城市品牌形象。04 lu 區域協同2 05 u 區域協同區域協同區域協同 06 l協同開發新格局圖協同開發新格局圖國內國際雙循環一帶一路西部7、陸海新通道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機遇,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形成“十字”集聚高鐵體系,向北連接成渝雙城經濟圈、向南連接北部灣和大灣區、向西連接東盟國家、向東連接長三角城市群。融入雙向協同開發新格局融入雙向協同開發新格局 新格局帶來新動力新格局帶來新動力充分發揮資源、交通、區位優勢,以產立城,搶占產業高地,形成對周邊城市的產業相對優勢,以產業集聚推動城市擴能和人口集聚,拓展形成以盤州為核心的“1+4”中心腹地,重點推動盤州與宣威、富源、普安、晴隆的區域一體化發展。推進推進“1+4”1+4”核心腹地的建設,構建盤州發展新格局核心腹地的建設,構建盤州發展新格局 08、7 l“1+4”“1+4”核心腹地建設核心腹地建設區域協同區域協同 01 u 優化主體功能區,強化資源要素差異化配置u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u 構建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3 08 主體功能分區圖主體功能分區圖優化主體功能區優化主體功能區 強化資源要素差異化配置強化資源要素差異化配置 突出政策導向,劃定主體功能管控突出政策導向,劃定主體功能管控三區三區 09 l城市化地區劃 定 城 市 化 地 區2333.65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57.76%。農產品主產區劃 定 農 產 品 主 產 區980.56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24.27%。重點生態功能區劃定重點生態功能區726.10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17.79、9%。堅持底線思維、保護優先、多規合一、統籌劃定、嚴格管控的原則,落實國家、省、市分解下達的約束性指標,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優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優化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特殊保護的耕地。永久基本農田經依法劃定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其用途。在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區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禁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科學10、劃定城鎮開發邊界,邊界內實施“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管制方式。城鎮開發邊界一經劃定,規劃期內原則上不得調整,因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等原因確需調整的,報國土空間規劃原審批機關審批。10 l打造貴昆區域城鎮發展軸、水盤興經濟帶、西部資源經濟帶、東部文旅經濟帶。主中心為中心城區,副中心為盤北副中心(雞場坪)、盤南副中心(保田)。以柏果、大山、石橋、盤關、英武等為重點鎮,帶動其他特色城鎮和村寨發展。構建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構建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 “一軸三帶、一主兩副、多節點一軸三帶、一主兩副、多節點”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一軸三帶一主兩副多節點市域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圖市域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圖 11 11、l4u 構建“四區多園”現代農業發展格局u 優化國土資源配置,分類引導鄉村發展 12 營造和美鄉村創建鄉村振興示范新樣板盤北高原生態農業發展區盤西現代化都市農業發展區盤中糧食和農產品生產保障區盤南山地特色農業發展區主要種植類型:冷涼型及清涼型蔬果、高山茶葉、食用菌、玉米、土豆、辣椒。(烏蒙、坪地、普古、淤泥、保基)主要種植類型:刺梨、蔬菜、精品水果,鼓勵農業加工園、田園綜合體建設(勝境、兩河、紅果、雙鳳、雞場坪等鄉鎮街道)主要種植類型:小黃姜、茶葉、軟籽石榴、烤煙(普田、新民、民主、保田、大山)主要種植類型:水稻、玉米、核桃(舊營、羊場、英武、竹海、丹霞)構建構建“四區多園四區多園”現代農業發12、展格局現代農業發展格局現代農業發展格局圖現代農業發展格局圖 13 l統籌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優化村莊布局,保障鄉村建設需要;騰挪和盤活閑置用地、低效用地等,補齊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根據人口變化、區位條件和發展趨勢,將市域各村莊分為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護、搬遷撤并、整治提升等類型,實行差別化發展策略。社會重組經濟重賦文化重振人才重育生態重現生態振興產業振興文化振興人才振興組織振興鄉村振興自我通血鄉土記憶豐滿血肉關注鄉村產業改造高效治理多民族文化鄉風文明保障鄉村生產生活必要建設用地優化國土資源配置,分類引導鄉村發展優13、化國土資源配置,分類引導鄉村發展 踐行鄉村振興二十字方針踐行鄉村振興二十字方針分類引導,實施差別化發展策略 14 l5u 實施“筑屏通廊”生態保護戰略,保障全市生態安全u 建構全域公園體系,打造山地公園城市u 構建“3+6”生態修復體系,統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保護生態本底打造山地公園城市新示范 15 三山四水多源三山:盤北高中山生態屏障、盤中中山生態屏障和盤西中山生態屏障。四水:拖長江生態廊道、小黃泥河生態廊道、烏都河生態廊道、馬別河生態廊道。多源:娘娘山國家濕地公園、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七指峰省級森林公園、老黑山省級森林公園等自然保護地以及白河溝、嘯天龍等飲用水源保護地的生態源地。依托盤州市自14、然地理空間特征,結合自然保護地、飲用水源地等重要生態空間分布,筑屏通廊,構建“三山四水多源”生態安全格局,建設珠江上游生態屏障,保障全市生態安全。實施實施“筑屏通廊筑屏通廊”生態保護戰略生態保護戰略,保障全市生態安全,保障全市生態安全 16 l國土空間保護格局規劃圖國土空間保護格局規劃圖貫徹“園中建城、城中有園、城園相融、人城和諧”的規劃理念與城鄉一體的發展理念,構建全民共享、均衡連續、功能復合、特色凸顯的全域公園體系,具體包括自然公園、郊野公園、城市公園3大類、10小類。其中自然公園包括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郊野公園包括山體型郊野公園、水庫型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包括綜合公園15、社區公園、專類公園、游園。規劃建設 自然公園 10 處以上規劃建設 郊野公園 13 處以上規劃新增 綜合公園 6 處以上規劃新增 社區公園 17處以上規劃新增 專類公園 2 處以上建構全域公園體系,打造山地公園城市建構全域公園體系,打造山地公園城市 形成形成“自然公園自然公園-郊野公園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城市公園”三級體系三級體系規劃期末將達到規劃期末將達到 17 l構建構建“3+6”生態修復體系,生態修復體系,統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統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堅持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以水土保持和礦山生態修復為主攻方向,拖長江、南北盤江為核心區域,劃分三大生態修復單元,實施六大生態修復重點工程16、,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系統修復。拖長江流域礦山生態修復重要單元l 拖長江上游城市品質提升與礦山生態修復重點工程l 拖長江下游地質災害防治與礦山生態修復綜合治理重點工程北盤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單元l 烏都河上游水源涵養與礦山生態修復重點工程l 烏都河下游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工程南盤江兩河流域水土保持單元l 小黃泥河流域礦山生態修復與水環境治理重點工程l 馬別河流域水源涵養與石漠化綜合治理重點工程 18 l 05 6u 完善城鎮體系,引導市域差異化發展u 打造“一核三帶六組團”的城市空間格局u 打造藍綠交織的山地公園城市u 優化中心城區用地結構 19 盤州市常住人口:130萬人 人口城鎮17、化率:70%中心城區常住人口:65萬人(中等城市規模)城鎮人口約:90萬人構建“城市主中心城市副中心重點鎮一般鎮”的四級城鎮體系。積極引導人口向三個地區和重點城鎮集聚,充分協調市域城鎮布局,多層次輻射帶動市域城鎮化發展。完善城鎮體系,引導市域差異化發展完善城鎮體系,引導市域差異化發展 20 l規劃至2035年城鎮規模等級體系規劃圖城鎮規模等級體系規劃圖打造打造“一核三帶六組團一核三帶六組團”的城市空間的城市空間格局格局 21 l城市功能發展帶 產業功能發展帶 康養文旅功能發展帶中部生態綠核“一核三帶六組團”的空間新格局紅果城區組團兩河新區組團南部康養組團臨空產業組團勝境農旅組團古城文旅教育組團18、一核三帶六組團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圖一核:中部生態綠核一心:月亮山綠心多廊:多級生態綠藍多園:18個城市公園打造藍綠交織的山地公園城市打造藍綠交織的山地公園城市 打造打造“一核一心多廊多園一核一心多廊多園”藍綠結構體系藍綠結構體系 22 l中心城區綠地系統結構圖中心城區綠地系統結構圖規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8.38平方千米,占城鎮建設用地總面積的9.49%。引導工業用地高集聚、高層級、高強度發展,規劃工業用地10.33平方千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于14.81平方米,達到省級園林城市標準。規劃城鎮居住用地面積約33.97平方千米,占規劃城鎮建設用地比例38.50%。優化中心19、城區用地結構優化中心城區用地結構 23 l合理調整合理調整居住用地布局居住用地布局優化公共優化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服務設施布局引導工業用地引導工業用地向園區集中向園區集中結合社區生活圈,結合社區生活圈,合理設置綠地廣場合理設置綠地廣場中心城區用地布局規劃圖中心城區用地布局規劃圖 01 7u 高質量建設現代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u 構建多元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 24 全面轉型升級培育高質量發展核心優勢打造面向貴州西部及周邊地區的區域性航空樞紐加快推進盤州官山機場建設,打造“貨客兩用、貨運為主、客運為輔”的民用運輸機場;協同推動航線網絡延伸和完善,強化面向貴州西部和周邊地區的區域性航空樞紐服務功能,打造對20、接東南亞的航空貨運樞紐基地。構建輻射貴州西部、對接東盟的重要鐵路口岸整合通道資源,加強鐵海聯運,以交通引導跨區域合作及資源配置,對接西部陸海新通道,暢通陸路雙向貿易大通道,構建集存儲、通關功能于一體的內陸無水港,打造輻射貴州西部、對接東盟的重要鐵路口岸。完善復合型綜合運輸大通道打造南北貫通、東西聯動的客貨運大通道,健全內聯外通的綜合立體交通網,融入貴陽1小時經濟圈,形成覆蓋市域、輻射周邊的“30、60、90”分鐘交通圈,支撐建設貴州西部綜合交通門戶樞紐、貴昆經濟走廊區域中心支點城市。25 l高質量建設現代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高質量建設現代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建設高水平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高21、水平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南昆鐵路紅果至威舍增建二線或復線、貴昆鐵路盤西支線增建二線或復線;預留柏果-宣威支線鐵路等3條支線鐵路,以及紅果經濟開發區、紅果鐵路貨場等5條鐵路貨場專用線。滬昆高鐵、畢(節)-水(六盤水)-盤(州)-興(義)高速鐵路(規劃),與成貴高鐵、南昆高鐵、深南高鐵銜接,融入貴陽1小時經濟圈,實現90分鐘對接貴陽、昆明等周邊城市,3-4小時聯系西南、華南地區。高速鐵路構建“十”字形高速鐵路通道,打造“一主三輔”高鐵樞紐貨運鐵路2條區域貨運通道+3條支線+5條專用線,布局17個鐵路貨運節點l“一主”盤州站主樞紐l“三輔”普安站、雞場坪站、保田站。l 雨格站、松河站、大蓉站、柏果22、站、月亮田站等普鐵站形成17個鐵路貨運節點,主要提供鐵路貨運功能,兼 顧部分客運需求。26 l高質量建設現代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高質量建設現代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構建高效便捷的區域鐵路運輸通道構建高效便捷的區域鐵路運輸通道市域軌道網規劃布局圖市域軌道網規劃布局圖“一環”盤州市城市一級環線,“四橫”G320,S314、S317、S318,“三縱”G246,S217、S218,完善市域公路網,實現60分鐘聯系富源、普安等周邊腹地城市,30分鐘覆蓋市域主要城鎮。構建“一環四橫三縱”城鄉公路網構建“四橫二縱”高速公路網 27 l高質量建設現代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高質量建設現代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構23、建內聯外通的干線公路網構建內聯外通的干線公路網“四橫”為盤宣高速、G60滬昆高速、安盤高速、興富高速;“二縱”水興高速、玉普高速。加強與水城、曲靖、普安、富源等周邊市縣高速聯系,強化盤州作為區域綜合交通樞紐的核心地位。市域干線公路網規劃布局圖市域干線公路網規劃布局圖品牌農產品特色農業創意農業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 物聯網 構建多元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多元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構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構建“3 3+3+3”+3+3”的現代產業體系的現代產業體系 28 l3大龍頭煤炭產業群3大新興智能制造現代物流新能源智能制造現代物流新能源太陽能風能新型電池能源裝備旅游裝備新能源材料先24、進分子材料新型合金材料安防產業印制電路板被動式電子原件新型建筑材料先進制造業物流商貿物流農產品物流商貿物流氫能煤焦油煤制氫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甲醇針狀焦燃煤發電煤系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粉煤灰制磚粉煤灰制陶粒粉煤灰制墻板煤焦化煤制乙醇煤電新型煤化工煤建材3大特色文化旅游大健康山地農業 文化旅游大健康山地農業紅色旅游三線文化游古城旅游生態旅游健康旅游產業健康運動產業刺梨都市農莊、生態農業園、農業體休閑農莊等。人民小酒健康藥食材產業火腿 健康醫藥醫療產業健康養老產業煙草、小黃姜、核桃、軟籽石榴、精品水果等。重點構建四大產業集聚發展平臺重點構建四大產業集聚發展平臺 盤北經濟開發區臨空產業區盤南產業園區紅果25、經濟開發區主導產業先進裝備制造現代物流農產品加工主導產業新能源新材料主導產業航空物流臨空制造主導產業煤化工煤電 01 8u 完善分級分類的公共服務體系u 塑造品質復合的社區生活空間 29 完善分級分類的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分級分類的公共服務體系 構建三級、三類公共服務設施結構構建三級、三類公共服務設施結構 30 l三級三級縣(市)級、鎮(街)級、村(社區)級三類三類基礎保障型、品質提升型、特色引導型文有樂享文有樂享學有優教學有優教積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到2035年公共文化設施規劃用地指標不應低于0.2平方米/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做強做優教育資源。至2035年規劃小學21處、初中5處、26、高中3處,幼兒園30處。健有佳所健有佳所打造國際大健康山地特色體育運動基地。規劃至2035年,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5平方米/人以上。病有良醫病有良醫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加快優質均衡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至 2035 年,實現街道、鄉鎮至少1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者衛生院等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社區、村(居)至少設置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或者衛生室。老有頤養老有頤養加快構建公平可及、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體系。規劃鄉鎮、街道級以上老年人社會福利設施7處。塑造品質復合的社區生活空間塑造品質復合的社區生活空間 夯實社區生活圈建設,提高城市生活品質夯實社區生活圈建設,提高城市生活品質 31 l強化27、公共服務設施空間保障:引導用地規模指標向現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薄弱地區及設施類型傾斜,重點補齊“文化體育、基本養老、基礎教育”設施”。構建均衡便利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體系:以15分鐘社區生活圈為單元,形成均衡便利的城鎮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布局,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設施承載能力。05 9u 完善“文旅輝映”的全域旅游體系u 保護特色風貌和歷史文化 32 完善完善“文旅輝映文旅輝映”的全域旅游體系的全域旅游體系 構建構建“一城、一環、兩帶、六區、多節點一城、一環、兩帶、六區、多節點”的文旅的文旅空間空間布局布局 33 l“金彩盤州”全景公園城 一城:統籌服務環城鄉村休閑游憩圈的精品旅游線路一環:輻射帶動南北28、帶特色精品旅游廊道東西帶特色精品旅游廊道兩帶:串聯發展娘娘山烏蒙山山地康養旅游區環中心城市休閑農業旅游區格所河峽谷虎跳峽戶外運動休閑區妥樂古銀杏丹霞山旅游區大洞竹海生態療養度假區新民梯田溫泉養生度假區六區:聯動發展南北帶特色精品旅游廊道東西帶特色精品旅游廊道多點:支撐發展保護特色風貌和歷史文化保護特色風貌和歷史文化 保護利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歷史文化資源 34 l積極謀劃申報現有1處歷史文化名鎮雙鳳鎮、勝境古鎮、火鋪片區為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積極申報現有6處中國傳統村落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保護加強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文29、物保護單位,59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利用文化遺產保護促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7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0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5項的活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加快推進4處歷史文化街區的創建工作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市域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市域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 01 10u 建設高效率市政基礎設施體系u 健全高韌性公共安全體系 35 建設高效率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建設高效率市政基礎設施體系 完善市域市政基礎設施空間配套保障完善市域市政基礎設施空間配套保障 36 l給水工程“實施用水總量控制,到2025年全市需水量控制在5.51億立方米,到2035年用水總量符合國家要求。30、污水工程加強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的建設,提高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規劃擴建建污水廠2座,新建污水處理廠9座,到2035年污水廠總規模達到42.0萬立方米/日。電力工程規劃新增500kV變電站1座,220kV變電站5座,110kV變電站11座,35kV變電站2座。通信工程至2025年,規劃建成5G基站2882個;至2035年,實現全域5G網絡全面深度覆蓋。燃氣工程加快建設天然氣(非常規天然氣)氣源基地,新建盤北輸氣管道、青山盤州輸氣管道,形成市內外多氣源供應保障格局。環衛工程2035年,生活垃圾資源化率達到100%,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健全高韌31、性公共安全體系健全高韌性公共安全體系 加強安全盤州建設,提高城市韌性加強安全盤州建設,提高城市韌性 37 l建設多工程配套的綜合人防工程體系提升完善抗震設防標準分級設定防洪標準保障落實消防標準完善城市避難所布局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到2035年,盤州新建民用建筑按計容總面積的4%同步修建6級(含)以上防空地下室,在城市地下交通、停車等方面最大限度發揮人防平戰結合功能。盤州市抗震設防烈度確定為VII度,為貴州省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中心城區河洪設防標準按100年一遇設防,重點鎮按50年一遇設防,其余鄉鎮按照10-20年一遇設防。消防站的布局,應按接到報警5分鐘內消防隊到達責任區邊緣確定,每432、-7平方公里設置一處消防站。緊急避難場所容納人數按規劃的100%進行配置,固定避難場所容納人數按規劃人口的30%進行配置,固定避難場所面積按3平方米/人配置。預留市公共衛生醫院、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樓等醫療衛生用地空間,健全公共衛生監測預警體系和機制,建設全區公共衛生大數據運用平臺。01 11u 完善規劃管理機制 38 完善規劃管理機制完善規劃管理機制 突出重點,因區施策,強化城市核心戰略平臺用地保障突出重點,因區施策,強化城市核心戰略平臺用地保障 建立規劃建立規劃“一張圖一張圖”保障近期項目實施保障近期項目實施建立統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形成全縣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管理系統,結合盤州市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指標體系,建立差異化的監督措施。39 l梳理項目清單項目分類分級制定實施計劃按照項目類別及實施時間,對重點項目進行分類分級。優先保障民生以及基礎設施類項目。梳理盤州市“十四五”重點項目清單,形成十四五重點項目清單表。摸底各部門規劃期間重點建設訴求,合理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根據項目選址范圍或擬選址范圍,銜接國土空間規劃,保障重點項目建設訴求。構建“縣-鄉鎮”協同的縱向傳導機制建立有效約束的橫向部門銜接機制完善規劃落地的實施管理機制建立科學有效的規劃監測評估預警機制逐步建立完善的地方法規政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