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方案(2021-2025年)(2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6151
2023-08-21
21頁
366.89KB
1、文山州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文山州廣播電視局2021 年 12 月目錄一、基礎背景.1(一)“十三五”取得的成績.1(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6(三)當前面臨的形勢.7二、指導思想、依據、原則和目標.8(一)指導思想.8(二)編制依據.9(三)基本原則.9(四)發展目標.11三、主要任務.11(一)建立應急廣播平臺.11(二)強化安全防護確保安全播出.12(三)完善應急廣播傳輸覆蓋網絡.12(四)部署應急廣播接收終端.13(五)建設效果監測評估系統.14(六)建立運行管理和保障體系.14四、重點項目.15(一)州級應急廣播平臺建設項目.15(二)老少邊及欠發達地區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項目.12、5(三)邊境縣村民小組應急廣播延伸覆蓋建設項目.17(四)非邊境縣村民小組應急廣播延伸覆蓋建設項目.17(五)村民小組應急廣播應急保障設備增強配置項目.18五、保障措施.18(一)加強組織領導.18(二)加大投入力度.18(三)強化運維保障.19(四)健全落實機制.19(五)增強技術支持.19 1“十四五”時期,是文山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開啟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和發展智慧廣電網絡等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提升文山州應急廣播信息發布能力,充分發揮應急廣播在我州應急管理、鄉村振興、社會3、治安綜合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全面推進文山州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建設統一協調、上下貫通、可管可控,覆蓋全州村(居)委會,延伸到村民小組的應急廣播體系,根據國家廣電總局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發展規劃云南省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結合文山州實際,編制本規劃。一、基礎背景(一)“十三五”取得的成績2017 年 9 月,國家廣電總局發布全國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總體規劃。2018 年 10 月,國家廣電總局在重慶市召開全國基層應急廣播工作推進會,對加快推進全國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做出進一步部署。為規范各地應急廣播建設,國家廣電總局4、先后發布了應急廣播系統總體技術規范 等11項技術標準和1項建設標準,以全面統籌、科學規劃、有序推進全國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工作,2019 年 11 月云南省廣電局發布了 云南省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總體規劃,對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做了進一步規范,提出了明確要求。文山州廣電局按照省廣電局的部署和州委、州政府有關要求,切實做好深度貧困縣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百縣萬村”工程、“邊 2 境縣綜合文化廣播覆蓋”工程等項目建設,督促指導全州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和發展。1.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發展有效推進。根據國家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對應急廣播的部署和要求,積極謀劃應急廣播建設。2016年 12 月州委辦、州政府辦印發 關于加快構建5、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文辦發201684 號),明確要求推進應急廣播建設,文山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加快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向戶戶通升級工作的實施意見(文政辦發2017156 號),明確按照“統一聯動、安全可靠、快速高效、平戰結合”的原則,統籌推進應急廣播工程建設。按照國家、省部署和要求,文山州廣電局積極推動全州應急廣播建設工作。認真組織縣級應急廣播體系建設設計方案的州級評審工作,嚴格執行國家、省級總體規劃和相關標準的要求,并考慮文山州基層應急廣播的使用管理的實際和需求,修改完善設計方案,保障應急廣播體系建設規范和順利實施。同時,注重應急廣播功能作用的發揮,督促指導項目縣推動應急廣播系統6、與縣融媒體中心協同配合,充分整合場地、機房、人員、信息等資源,與應急管理、氣象、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溝通,推動應急廣播為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健全鄉村治理體系、鄉村振興服務。充分發揮應急廣播在農村基層宣傳思想陣地中的功能作用,為廣大群眾提供時政新聞、政策宣傳、疫情防控、氣象預警等信息服務。2.應急廣播系統建設部署成效明顯。“十三五”期間,我州廣南、麻栗坡、馬關縣實施了深度貧困縣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工程,建設了 3 個縣級應急廣播平臺、43 個鄉鎮(農場)平臺、405 個 3 行政村終端、266 個村小組終端與縣級平臺的互聯互通。加上其余 5 縣(市)實施的 500 個村文化服務中心覆蓋工程廣播項目,全州7、應急廣播終端已覆蓋行政村(社區)905 個,村小組 1171 個。(1)文山市在 138 個行政村(社區)投入中央資金 276 萬元完成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廣播項目建設,共建設村級獨立應急廣播終端 138 個。(2)硯山縣在 107 個行政村(社區)投入中央資金 214 萬元完成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廣播項目建設,共建設村級獨立應急廣播終端 107 個。(3)西疇縣在 9 個行政村(社區)投入中央資金 18 萬元完成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廣播項目建設,共建設村級獨立應急廣播終端 9 個。(4)麻栗坡縣 2019 年至 2020 年實施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項目,投資 400 萬元,建設了縣級平臺一個,18、1 個鄉鎮級平臺,縣級 3 個公共服務終端,116 個自然村終端平臺,提升改造“百縣萬村”和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102 個行政村(社區)終端平臺。通過搭建縣、鄉、村、自然村四級廣播平臺,采取“IP 有線網絡+4G 網絡無線傳輸”的技術模式(縣、鄉、行政村采取專網傳輸,自然村采取 4G 網絡無線傳輸),每級播控平臺可獨立播控,并按照級別優先順序實現分級管理,由縣級平臺控制全縣終端,鄉級平臺控制本行政區域的終端,行政村級平臺可控制所轄自然村終端。(5)馬關縣 2019 年至 2020 年實施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項目,投資 400 萬元,建設了 1 個縣級應急指揮平臺(縣融媒體中心),4 2 個平級接9、入平臺(縣公安局、縣應急管理局),2 個公共終端(安平廣場、逢春生態公園)和 178 個廣播終端,其中:新建 14 個鄉鎮終端,126 個行政村終端、38 個自然村終端。覆蓋 14 個鄉(鎮、農場)政府所在地、126 個村委會(社區)和 38 個自然村。通過搭建縣、鄉、行政村、自然村四級廣播平臺,采取“IP 有線網絡+4G 網絡無線傳輸”的技術模式(縣、鄉、行政村采取廣電網絡專網傳播,自然村采取 4G 網絡無線傳輸),每級播控平臺可獨立播控,并按照級別優先順序實現分級管理,由縣級平臺控制全縣終端,鄉級平臺控制本行政區域的終端,行政村級平臺可控制所轄自然村終端。(6)丘北縣在 100 個行政村(10、社區)投入中央資金 202 萬元完成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廣播項目建設,共建設村級獨立應急廣播終端 101 個。(7)廣南縣 2018 年至 2019 年實施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項目,投資 453 萬元,建設 1 個縣級指揮平臺、1 個應急管理信息發布平臺(應急管理局),安裝調試 156 個行政村(社區)終端設備、升級改造已建的 20 個行政村(社區)“百縣萬村”設備。通過搭建縣、鄉、村三級廣播平臺,采取 IP 網絡的技術模式,每級播控平臺可獨立播控,并按照級別優先順序實現分級管理,由縣級平臺控制全縣終端,鄉級平臺控制本行政區域的終端。(8)富寧縣在 145 個行政村(社區)投入中央資金 290 萬11、元完成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廣播項目建設,共建設村級獨立應急廣播終端 145 個。3.應急廣播運維管理不斷規范。文山州廣電局及時轉發國家 5 廣電總局、省廣電局相關文件,通過多方式、多渠道,對基層應急廣播的建設、管理、使用進行全方位、多層次指導。印發文山州廣播電視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應急廣播系統使用和管理的通知(文廣發20215 號),對應急廣播安全播出管理、運維體系建設、平臺功能拓展、豐富內容供給等進行了細致的要求,切實提升基層應急廣播運維管理。州廣電局指導并督促實施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的縣制定出臺了應急廣播播出審批制度應急廣播機房管理制度村級應急廣播使用管理辦法等制度,將村級應急廣播設備使用管理12、辦法 突發事件處置流程圖 應急廣播設備操作流程等制度制作張貼上墻,統一制作播出記錄本,發放到各村委會(社區),要求做好播出記錄登記,進一步明確縣級平臺管理維護人員、鄉鎮管理責任人、村級(社區)管理人員,將管理人員通訊方式錄入系統,實現管理人員全覆蓋,確保應急廣播設施有人使用、有人管理、有人維護,運作規范、科學操作。4.應急廣播社會效益發揮顯著。已建應急廣播充分發揮上下聯動、快速高效、平戰結合的優勢,成為脫貧攻堅、民族團結等各項黨和政府重點工作的宣傳陣地和應急預警信息的主要發布渠道,在打通農村宣傳“最后一公里”和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方面成效明顯。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針對我州山高谷深、地形復雜、交13、通不便,普及防疫預警難度較大,以及一些少數民族群眾老年人看不懂漢字、聽不懂漢語的現狀。建設了應急廣播體系工程的廣南、馬關、麻栗坡三縣充分發揮應急廣播上下聯動、快速高效、平戰結合的優勢和方便快捷、強制推送的特點,使用漢語 6 和壯、苗、瑤等少數民族語言,在固定時段用本地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等接地氣的表達,最大限度地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和疫情最新情況,增強村民的防范意識,避免出現恐慌情緒,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起到了重要的宣傳預警作用。(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1.覆蓋面不足,作用發揮受限。目前,全州 8 縣(市)僅廣南、馬關、麻栗坡 3 縣因納入全省深度貧困縣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項目獲中央補助資金,建設了縣級應急14、廣播平臺,可實現對鄉鎮、村組應急廣播終端進行聯網播控,但其他 5 縣(市)應急廣播體系和州級平臺因缺乏建設資金,還未啟動建設。同時,受建設資金的限制,已建應急廣播終端主要覆蓋到行政村,對自然村的覆蓋不足,限制了應急廣播整體作用的發揮。2.保障條件不夠,運行維護困難。一是行政村辦公用房和村級功能用房空間限制,部分應急廣播設備放置在會議室、活動室等公共場所,存在安全隱患。二是鄉鎮、行政村、自然村設備終端均由鄉鎮和村干部兼職管理維護使用,存在人員更換頻繁,對平臺設備操作不熟練等問題。三是應急廣播系統建成后,每年將產生電費、專網租用、設備維修等運行維護費用,但由于財政困難,各級未安排專項維護經費,運維15、資金的不足將影響應急廣播的正常使用。3.播發機制不完善,功能發揮受限。已建成的縣級平臺,雖然建立了一定的應急廣播消息播發制度,滿足部分部門應急消息的播發需求,但由于應急廣播體系使用管理模式尚未成熟,使得已建應急廣播未能與地震、氣象、衛生等部門形成覆蓋全面、權 7 責清晰的應急消息播發機制。(三)當前面臨的形勢1.國家對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提出新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完善應急廣播體系,實施智慧廣電固邊工程和鄉村工程。2020 年 11 月,國家廣電總局、應急管理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發揮應急廣播在應急管理中作用的意見,對應急廣播體系建設16、提出了新的目標任務,要求建好管好用好應急廣播,提升應急管理能力,力爭到 2025 年完成全國各級應急廣播系統與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對接工作,全國省市縣應急廣播平臺全部建成,應急廣播主動發布終端人口覆蓋率達到 90%以上;其中災害事故多發易發頻發地區應急廣播平臺應于 2022 年底前全部建成,應急廣播主動發布終端人口覆蓋率 95%。2.云南省對應急廣播建設作出新部署。2020 年 7 月,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關于印發云南省新基建項目(2020-2022年)的通知,將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項目納入云南省新基建項目表。2021 年 2 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印發云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17、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將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列入“邊疆民族地區治理能力提升重點舉措”,明確要求:優先推動邊境、民族地區和災害事故多發易發頻發地區應急廣播系統建設,建設統一協調、上下貫通、可管可控,覆蓋全省全部村(居)委會的應急廣播體系。2021 年 2 月,中共云南省委在落實中央巡視反饋意見整改任務中明確指出:“十四五”期間實現應急廣播體系行政村全覆蓋,有條件的地方延伸到自然 8 村。3.文山州應急廣播體系需求和短板突出。文山州有 3 個邊境縣,邊境線長達 438 公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境外疫情輸入壓力較大,防控形勢非常嚴峻。加之文山州地理地質環境特殊、氣候天氣復雜多變,自然災害種類多、頻度高,18、造成的損失嚴重。群眾對全面、準確、及時獲取應急信息的要求越來越高,各級政府向公眾發布應急和預警信息的公共服務需求越來越迫切。目前,州級應急廣播平臺、5 個縣級應急平臺、62 個鄉鎮平臺、68 個行政村平臺和終端、15508 個村民小組終端未覆蓋,距離應急廣播主動發布終端人口覆蓋率達到 90%以上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二、指導思想、依據、原則和目標(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有效落實國家、省應急廣播工作推進會精神,按照國家和省、州決策部署以及“十四五”規劃綱要和二三五年遠景19、目標的總體要求,嚴格按照各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的具體要求,統籌利用現有廣播電視資源,建設形成州、縣、鄉(街道)、村(社區)統一協調、上下貫通、可管可控、綜合覆蓋的全州應急廣播體系,努力把應急廣播系統建設成為黨委政府政務信息的發布平臺、區域文化的傳播平臺、涉農信息的服務平臺、突發事件和重大自然災害的應急預警及調度指揮平臺。9(二)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2.全國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總體規劃3.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發展規劃4.國家廣電總局、應急管理部關于進一步發揮應急廣播在應急管理中作用的意見5.國20、家廣電總局、應急管理部應急廣播管理暫行辦法6.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應急廣播系統建設技術白皮書(2020版)7.云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8.云南省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總體規劃9.云南省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10.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三)基本原則應急廣播系統建設應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總體框架下,在國家、省應急廣播體系總體規劃和建設方案的具體指導下,按照“政府主導、統籌規劃、平戰結合、因地制宜”的原則,建設應急廣播系統。1.政府主導在州委、州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有效落實應急廣播系統的主 10 體責任,督促、統籌21、宣傳、州廣播電視臺、縣融媒體中心和廣電網絡公司等部門網絡資源、設備資源、人力資源,全面協同宣傳、發改、財政、應急等部門單位,有效促進各級黨委、政府支持配合,共同推進應急廣播系統建設,確保完成應急廣播平臺、網絡、終端建設任務。2.統籌規劃遵照國家廣電總局應急廣播體系建設規劃和技術規范標準要求,組織制定本地應急廣播體系規劃、建設方案,加強對項目實施主體的指導服務和過程管控,確保本地應急廣播系統能夠順利接入全國、全省應急廣播體系,滿足各級統一協調、上下貫通、可管可控、綜合覆蓋的建設要求,實現標準化建設目標。3.平戰結合按照“平戰結合”的運行要求,組織應急廣播系統運行管理機構,全面完善運行管理制度和應22、急預案,確保本地應急廣播系統全面滿足平時能夠安全播出廣播節目,戰時或緊急情況下能夠及時發布應急信息,結合城鎮、農村日常播出需求、應急事件發布需求,整合融媒體中心發布等系統,真正做到廣播的平時服務、戰時應急,實現規范化運行目標。4.因地制宜應急廣播系統建設和運行必須充分考慮本地經濟條件、地理環境、人口分布、群眾需求等因素,合理規劃應急廣播系統建設需求,充分利用現有廣播電視傳輸覆蓋資源,業務與技術模式要緊密結合本地信息發布需求和本地的傳輸覆蓋網絡條件,確保建成的應急廣播系統能夠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災害預警信息 11 應急廣播服務、政務信息發布服務和區域文化傳播及其他創新性服務。(四)發展目標“23、十四五”期間,完成文山州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充分利用現有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和多種傳播方式,建設州、縣級應急廣播平臺、健全傳輸覆蓋網絡、移動應急廣播系統、布置覆蓋到村民小組的應急廣播終端,實現與各級應急廣播平臺的互聯互通和多級聯動,并與本級應急廣播信息源對接,提高應對各類突發事件中的信息發布能力,應急廣播在社會綜合治理工作中得到普遍應用。2025 年底前,州、縣應急廣播平臺全部建成并實現互聯互通,應急廣播發布終端人口覆蓋率達到 90%以上,災害事故多發易發頻發地區和邊境地區應急廣播主動發布終端人口覆蓋率 95%以上;有效打通應急信息發布“最后一公里”。三、主要任務(一)建立應急廣播平臺按照分級建設原24、則,分步推動縣(市)應急廣播系統建設和州級應急廣播平臺建設等工作。1.建設州級應急廣播平臺。州級應急廣播平臺包含調度控制、制作播發、效果監測、移動應急廣播指揮等功能,向上對接省級應急廣播平臺,橫向對接州級應急信息發布部門,實現應急廣播信息播發及對轄區內縣級平臺應急廣播系統的調度和管理。2.建設縣級應急廣播系統。建設制作播發、調度控制、運維管理和安全服務等部分組成的縣級應急廣播平臺和鄉鎮級平臺、村級終端,實現村(居)委會全覆蓋,并延伸到村民小組??h級 12 平臺向上對接州級平臺,橫向對接應急信息發布部門,分別接收應急廣播消息或應急信息,調用縣級應急廣播資源進行應急播發。3.推進應急廣播與各級廣播25、電視臺(融媒體中心)業務的有機結合。把主流輿論宣傳寓于日常信息服務和應急服務當中,實現系統資源共享、信息內容互通,不斷深化拓展應急廣播的宣傳、服務功能。4.加快科技創新,推動云平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應急廣播體系中的應用,積極運用新技術提高應急廣播調度的智能化、自動化、精細化水平,提升應急信息服務水平。(二)強化安全防護確保安全播出構建應急廣播系統安全保障體系,從物理環境安全、網絡區域邊界安全、計算環境安全、網絡通信安全、數據安全等方面強化安全防護措施,確保應急廣播系統運行和信號播出安全。(三)完善應急廣播傳輸覆蓋網絡1.建立多通道綜合覆蓋應急廣播傳輸通道。建立以全州現有廣播電視信號覆26、蓋網絡為基礎,其他通信網絡為補充的應急廣播傳輸覆蓋網絡。信號傳輸方式中,結合本地實際,采取兩種以上的信號傳輸方式,在各級應急廣播平臺的統一調度下,達到多通道綜合覆蓋和資源最優利用的目的。2.優化有線電視覆蓋網。優化有線數字電視網絡資源,進一步推動我州有線數字光纜資源延伸覆蓋至行政村、自然村,利用其建立州、縣、鄉、村的應急廣播信號傳輸通道,傳輸應急廣播消息。在有線數字電視前端部署相應的應急廣播適配器并進行相關技術系統改造,接收上級和本級應急廣播平臺發送的應急廣播 13 消息,實現具備相應功能的有線電視機頂盒終端以滾動字幕或切換頻道圖像、伴音等方式播發應急信息。3.完善廣播覆蓋網。完善州、縣本地調27、頻廣播信號覆蓋。對發射機和相關技術系統進行改造,接收應急廣播平臺發送的應急廣播消息,通過調頻方式實現覆蓋區域內終端的自動喚醒和強制接收。4.利用地面數字電視廣播覆蓋網。對發射機和相關技術系統進行改造,接收應急廣播平臺發送的應急廣播消息,通過地面數字電視廣播方式,按照國家地面數字電視標準以及相關應急廣播技術規范,發送喚醒指令,實現終端的自動喚醒和強制接收。5.建設應急廣播大喇叭系統。按照總局相關技術規范,配套完善鄉鎮、村適配平臺,綜合利舊升級原有“百縣萬村”工程、“邊境縣綜合文化廣播覆蓋”工程及“村村響”工程可用設備,與縣級應急廣播平臺進行連接,接收應急廣播消息;采用 DVB-C、FM、DTMB28、IP、4G/5G 等多種傳輸方式傳送喚醒指令和音頻信號到應急廣播終端,實現終端的自動喚醒和強制播出。(四)部署應急廣播接收終端1.加強戶外終端建設。實現農村行政村戶外終端全覆蓋,進一步加強災害易發區、人口密集區、救災避難場所、公交車站、社區廣場、重要經濟目標及毗鄰區、邊境檢疫站和警務室、防空地下室、高速公路隧道等重點區域戶外終端建設。應急廣播戶外終端應支持兩種以上的信號接收方式,且具備強制喚醒功能,每個行政村至少配置一個具有不間斷電源的多模終端。14 2.加強室內終端建設。積極探索具有應急喚醒功能的有線、無線入戶終端部署。整合城市社區、廣場、商場、校園、醫院等地區的公共廣播資源,實現應急廣播29、系統與接公共接收終端的對接,擴大應急廣播的播發覆蓋范圍。(五)建設效果監測評估系統建設應急廣播效果監測評估系統,具備對應急廣播播發狀態、發布效果等的監測監管能力,并將本級監管信息報至上級效果監測評估系統,實現對各級應急廣播系統的分級監管、逐級上報和綜合效果評估功能。(六)建立運行管理和保障體系1.創新運行維護模式,明確運行維護責任。按照分級負責的管理體制,細化各級廣電行政管理部門責任清單,完成應急廣播系統運行管理相關制度的制定及貫徹落實。統籌協調廣播電視行業資源,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創新工作模式,不斷提升運行維護質量和效率。2.建立健全應急信息對接播發機制。建立與文山州應急管理、公安、水30、利、自然資源、工信、衛生、地震、氣象等主要應急信息發布部門的業務對接機制,制定各類應急信息對接和播發管理辦法,推進部門間信息順暢傳遞和規范化播發呈現。3.建立應急信息聯動機制。建立州縣鄉村四級縱向聯動機制,建立地震、氣象、水利等橫向聯動機制,縮短應急信息傳遞環節,形成應急信息在橫向、縱向兩個維度的快速協同發布。堅持重心下移、注重實效,聚焦基層應急廣播主動發布終端建設。15 4.落實系統保障機制。爭取將應急廣播納入地方基本公共服務實施標準,納入地方各級財政保障體系,從人員、經費、技術運維等方面確保應急廣播系統安全穩定可靠運行,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豐富多樣的應急信息服務,充分發揮應急廣播在應急管理體31、系和日常宣傳中的作用。四、重點項目(一)州級應急廣播平臺建設項目主要建設內容是:調度控制系統、制作播發系統、效果監測系統、指揮大屏,以及相關的服務器、音頻工作站、UPS 電源、機動應急廣播系統等。包含調度控制、制作播發、效果監測等功能,向上對接省級應急廣播平臺,橫向對接州級應急、氣象等部門信息發布,實現應急廣播信息播發及對轄區內縣級平臺應急廣播系統的調度和管理(項目建設時間:20222024 年,投資估算:500 萬元)。(二)老少邊及欠發達地區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項目2018 年2020 年我州在中央補助資金的支持下,建成了廣南、馬關、麻栗坡 3 個縣的應急廣播體系。按照國家相關政策,“十四五”32、期間,文山、硯山、西疇、丘比、富寧 5 個縣(市)將納入老少邊及欠發達地區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項目,通過中央資金補助并積極自籌資金實施應急廣播建設,項目的主要建設內容有:1.縣級應急廣播平臺縣級應急廣播平臺是縣級應急廣播系統的管理總平臺,負責接收縣級應急管理部門及相關應急業務系統的應急信息,預留接 16 收上級應急廣播平臺下發的應急廣播消息接口,管理和調度應急廣播資源進行應急播發,同時對應急播發效果進行采集和評估??h級應急廣播平臺主要包括信息接入、調度控制、分析評估、運維管理、分發傳輸和安全服務等功能,以及應急廣播大喇叭管控功能。2.有線前端/無線臺站適配改造選擇當地有線前端、無線臺站部署對應的應33、急廣播適配器,對接和接收縣級應急廣播平臺下發的應急廣播消息,根據調度要求將應急內容適配處理后通過有線數字電視、地面數字電視或調頻廣播等方式進行播發,同時根據需要通過發出終端喚醒指令,激活終端及時播出和展示應急信息。3.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對接適配利用現有的廣播和電視節目的播出系統,根據應急廣播平臺發送的應急廣播消息,通過文轉語、主持人播音、音視頻播放、字幕插入等多種方式,及時播出應急音視頻節目。同時,廣播電視臺也可利用微博、微信、App 等新媒體渠道進行及時發布。4.應急廣播大喇叭部署應急廣播大喇叭系統覆蓋所有行政村,有條件向自然村延伸。主要面向農村地區戶外進行應急信息播發,由縣/鄉/村應急34、廣播大喇叭適配器、多模戶外終端和 DVB-C、FM、DTMB、IP、4G/5G 等多種傳輸網絡構成,受縣級應急廣播平臺和鄉村負責人控制,及時激活對應區域大喇叭終端播出應急音頻信息。5.城鎮區域公共廣播適配器部署 17 在城鎮區域,選擇學校、醫院、交通樞紐、廣場、商場、辦公樓、居民小區等人口密集地區,部署公共廣播適配器,對接上述地區現有的公共廣播系統,根據應急廣播播發預案,在重大應急時期接收并響應縣級應急廣播平臺下發的應急廣播消息,通過公共廣播擴音系統及時播發應急信息。該項目將根據中央資金到位情況,分批次組織實施。至 2024年全部完成老少邊及欠發達地區應急廣播體系建設任務,并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完35、善(項目建設時間:20222024 年,投資估算:2046 萬元)。(三)邊境縣村民小組應急廣播延伸覆蓋建設項目在未建設應急廣播的 6324 個村民小組按照基礎配置(應急廣播收擴機+擴音喇叭)建設應急廣播終端,充分綜合利舊升級原有“百縣萬村”工程、“邊境縣自治縣綜合文化廣播覆蓋”工程及“村村響”工程可用設備,盡可能整合資源,加大資金籌措力度,實現邊境3縣所轄村民小組全覆蓋(項目建設時間:2022年2025年,投資估算:2530 萬元)。(四)非邊境縣村民小組應急廣播延伸覆蓋建設項目在未建設應急廣播的 9589 個村民小組按照基礎配置(應急廣播收擴機+擴音喇叭)建設應急廣播終端,要充分綜合利舊升36、級原有“百縣萬村”工程、“邊境縣自治縣綜合文化廣播覆蓋”工程及“村村響”工程可用設備,盡可能整合資源,加大資金籌措力度,實現非邊境縣的 5 縣(市)所轄村民小組全覆蓋。項目建設時間:2022 年2025 年,投資估算:3836 萬元。18(五)村民小組應急廣播應急保障設備增強配置項目根據村民小組實際需求和資金籌措情況,除基礎配置外,增強配置 UPS 不間斷電源、播控桌、多模應急廣播控制器等設備,讓村民小組應急廣播系統實現在自然災害導致斷電后能持續發揮作用,避免無關人員操作應急廣播,具備多種傳輸方式傳送喚醒指令和音頻信號到應急廣播終端功能等,有效提升應急廣播應急保障和運維保障能力。(建設時間:237、025 年2030 年,投資估算:9548 萬元,其中“十四五”時期重點對災害事故易發村、抵邊村等重點村民小組配置應急保障增強設備估算 1000 萬元)。以上 5 個重點項目投資估算合計 1.846 億元,其中“十四五”時期投資估算 9912 萬元。五、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全州各級廣電部門要充分認識到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重要性,要加強各類應急廣播重點項目實施的組織、協調和督導,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督查機制,對本規劃確定的重要任務、重大項目,要明確責任主體和實施方案,確保如期完成;各級黨委、政府務必高度重視,大力支持,抓好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工作部署,落實工作責任,及時研究和解決重大問題。各地和各單38、位要密切配合、協同推進,建立高效順暢的工作協調機制,形成統籌協調、分級管理,多方協作、信息共享,職責明確、反應快捷的工作格局。(二)加大投入力度各級政府要加強財政預算與規劃實施的對接協調,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支撐、撬動作用,大力爭取政府資金投入和財稅政策 19 支持,爭取政府擴大購買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力度,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有效落實規劃實施建設資金。按照國家廣電總局、省廣電局關于應急廣播體系建設資金投入的相關政策,結合文山州實際,積極爭取公共文化服務、新基建等專項資金支持,推動重點項目實施。(三)強化運維保障各地要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建立應急廣播保障機制,要實現應急廣播設備場所相對獨立,設備使用39、管理和維護有專人負責,運行維護有經費保障。加大應急廣播使用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四)健全落實機制各縣(市)廣電部門要分解細化本地區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的目標任務,明確責任分工,逐級落實目標責任,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跟蹤評估,強化規劃的落實和執行。建立考評機制,對各項工作任務落實情況進行考評,考核結果作為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加強應急廣播體系建設資金監督管理,強化財政、審計、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檢查責任。(五)增強技術支持州、縣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相關項目,技術方案要通過州級審核并報省級評審,嚴格按照國家廣電總局頒布的技術標準規范工程建設,確保與全國、全省應急廣播系統的互聯互通。州、縣廣電部門要加大應急廣播使用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技能。要充分利用第三方檢測機構技術優勢和權威性,做好建設項目全過程的監督和測試,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完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