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3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6160
2023-08-21
33頁
7.16MB
1、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重大決策部署,結合通化縣實際,通化縣自然資源局代通化縣人民政府完成了通化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以下簡稱:規劃(草案)的編制工作。規劃(草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和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系統謀劃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和要素配置,推進高質量發展,引導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水平治理。規劃(草案)層次分為縣域及中心城區兩個層次,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近期年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注:本次公示成果為階段性成2、果,最終規劃成果以批復為準。城市性質與職能定位規劃目標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嚴守耕地紅線加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優化農業生產格局構建農業發展格局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構建城鎮發展格局保障高質量產業發展空間構建內捷外暢的綜合交通體系完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健全安全韌性的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區域協調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守住生態安全底線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利用構建生態保護格局住房供應體系構建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務體系社區生活圈的構建風貌定位風貌分區城市公共空間與藍綠網絡加強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通化縣是東北東部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通化市都市協作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全國生態、文明、衛生、園林、科技創新與綠色發展3、等多項榮譽的縣級城市。永久基本農田及生態保護紅線管控措施嚴格落實,城鎮空間功能與品質有所提升,鄉村人居環境大幅改善,初步優化城鎮、農業農村、生態三大空間。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工程不斷提速,農牧發展穩定,耕地保量提質、生態環境與流域治理初顯成效;城鎮高品質發展逐步加快,重大能源及基礎設施逐步落。“三區三線”管控體系更加穩定,農牧發展迅速,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得到有效保護;生態文明體系構建進程加快,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森林覆蓋率、濕地保護率等指標達到預期目標;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環境更加優美,宜居宜業宜游的山水園林精致城市基本建成。逐步實現全國綠色轉型發展示范區,4、東部地區產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基地,全省高質量均衡發展先行區的城市職能,生態宜居文明幸福的美好家園城市發展目標。“一張圖”綜合監管平臺基本成熟,數據更新系統化明顯。區域協同發展顯著,承接通化市都市協作區外溢功能的城市地位全面顯。國土空間格局不斷穩定,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完善成熟,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有效保障,生態脆弱問題有效解決,城鎮進入高質量發展階。地段現強化完善通化縣承接通化市產業轉移的城市功能,打造、的重要節點。推進生態共保共治、產業一體化、交通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加強縣域內重點湖泊以及水源保護區建設,成為平衡區域生態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構建的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的總體格局5、縣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示意圖縣域農業空間布局圖糧食生產基地、生態養殖基地、林特山珍種植基地、精品蔬菜基地現代農業產業區、循環農業產業區、特色農業產業區、生態林業產業區通化市區棚膜經濟產業環山區綠色特色優質農業產業帶縣域生態系統保護圖龍崗山脈生態保護屏障、老嶺山脈生態保護屏障蝲蛄河生態廊道、哈泥河生態廊道、大羅圈河生態廊道、富爾江生態廊道、渾江生態廊道城鎮開發邊界是在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完善城鎮功能、提升空間品質的區域邊界,涉及中心城區、建制鎮以及各類開發區等。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圖縣政府駐地快大茂鎮城鎮開發邊界所圍合范圍果松鎮、大安鎮、英額布鎮、興林鎮、大泉源滿族朝鮮族鄉6、二密鎮、三棵榆樹鎮、光華鎮、西江鎮、石湖鎮、金斗鄉、四棚鄉、東來鄉、富江鄉以中心城區為極核,以大安鎮、果松鎮、英額布鎮、興林鎮、大泉源滿族朝鮮族鄉為重點鄉鎮通化縣中心城區,協同通化市區市縣一體共同打造區域增長極通沈城鎮發展軸,鶴大城鎮發展軸適度提高人均住房用地指標,完善設施配套,提高人口吸引力。重點推進城區老舊小區和棚戶區改造;大力發展廉租住房,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適當發展經濟適用住房和限價商品住房,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形成的住房保障體系,以實現的住房發展目標。保持住宅用地的平穩供應,加大政府住房保障力度。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形成服務人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持7、續提升基層醫療系統的普及應用。加大文化體育人才引進資金投入力度,完善文化體育人才引進政策。加強公共體育設施規劃和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升社會保險覆蓋面,構建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按兩個社區生活圈層級配建結合居民生活出行特點和實際需要確定社區生活圈范圍,并按照出行安全和便利的原則,配置基礎保障型服務要素、品質提升型服務要素、特色引導型服務要素。主動適應未來發展趨勢,促進社區融合,激發社區活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塑造“宜業、宜居、宜游、宜養、宜學”的社區“有機生命體”。以“護山、理水、織綠、興城”為理念,打造的。以“師法自然,生態筑底”為理念,打造的。快大茂鎮、二8、密鎮、大安鎮英額布鎮、三棵榆樹鎮、西江鎮、光華鎮、興林鎮、大泉源滿族朝鮮族鄉、金斗鄉、四棚鄉、富江鄉東來鄉、果松鎮、石湖鎮藍綠空間是城市的特色魅力空間,是承載城市公共生活,激發城市活力的關鍵空間。規劃形成綜合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游園四類公園的城區綠地系統空間。對蝲蛄河景觀帶公園進行全面提升完善,對茂山公園、團結廣場、河南健康公園、高速路口公園、站前廣場等現有的公園廣場實施精細化管理,突出休閑健身、科普教育、文化旅游、生態保護等功能品質,打造環境優美、服務完善的市民公園。縣域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嚴格保護縣域內各類文化遺產要素,挖掘遺存歷史與內涵。以快大茂鎮、果松鎮、三棵榆樹鎮、興林鎮為核心,9、建設歷史文化功能傳承區漢長城文化保護帶、渾江人文保護帶、抗聯紅色傳承帶加強保與障構建內捷外暢的綜合交通體系完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健全安全韌性的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形成以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為骨架,縣鄉道路為重要支撐的縣域分級公路體系,完善縣域公路交通網絡,重點解決對外交通聯系以及與縣域內主要城鎮的聯系,形成吉林省東部地區通往沈陽、大連、丹東、長春的重要門戶。新建沈(陽)白(河)、長(春)通(化)、通(化)丹(東)、通(化)集(安)高鐵,構建以通化都市協作區為核心的“大”字型高速鐵路網絡。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建議各鄉鎮客貨運站點應結合電商、農村物流和郵政點等設施合并設置,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10、,形成縣、鄉、村三級運輸物流網絡。加強村鎮末端配送設施建設,力爭所有鄉鎮都有快遞配送站點,所有行政村都有快遞配送末端網點,建成覆蓋城鄉的末端配送網絡。優化利用地表水、合理開發地下水、充分利用外調水、積極利用再生水、補充利用雨洪水資源,形成聯合調度的多水源配置格局。逐步增加清潔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例,改善能源利用結構,實現節能減排。構建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儲運模式,提高垃圾資源利用化水平,不能利用的采取無害化處理方式。建設縣、鎮、村三級農村物流郵政服務網,實現快遞物流、流通倉儲、電商分銷、便民服務等一系列功能。對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制定防災預案,對已確定的隱患點進行定期監測和巡查,完善抗11、震、防汛抗旱預案體系、預防體系和預警體系;完善醫療服務設置,并做好與殯葬設施、醫療垃圾處理廠的銜接提高醫療抗風險水平;加強應急救援隊伍、防災信息系統建設,保證信息及時傳遞和迅速響應,構建安全智慧城市,提高城鄉安全韌性。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以依法批準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作為城鎮建設和管理的依據,各級主體依據各層次規劃定位及時編制或修訂規劃,推動總體規劃的實施。依托國土空間“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使用遙感衛星、航空攝影、無人機等對地觀測技術與地面調查相結合,及時跟蹤監測國土空間規劃中確定的各項指標和各類用地的規模和圖斑,提高國土空間動態監管、績效評估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立國土空間規劃的全過程公眾參與制度,國土空間規劃的制定、實施、修改和監督檢查應當向社會公開,充分聽取公眾意見,發揮專家作用,堅持科學決策。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1
21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