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3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36164
2023-08-21
38頁
14.42MB
1、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威遠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二二三年一月【草案公示】備注:公示稿內容僅為階段性成果,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批復為準圖片主要來源于威遠融媒體中心,部分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威遠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前言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縱深推進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部署,支撐威遠縣爭創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天府旅游名縣,整體謀劃威遠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特編制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1)編制目的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至2025年。2、2)規劃期限本規劃分為縣域和中心城區兩個層次:縣域面積1289平方公里,統籌全域全要素規劃管理,側重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戰略部署和總體格局。中心城區范圍為“三區三線”劃定的中心城區開發邊界所圍合的區域,面積17.14平方公里,細化土地使用和空間布局,側重功能完善和結構優化。3)規劃層次與范圍目錄01對標對表,確立發展目標戰略/0102共建共保,強化區域城鄉協調/0403提質增效,構筑國土空間格局/0804綠文融合,彰顯穹窿特色魅力/1705安全韌性,完善基礎設施體系/2006品質提升,營造丘塘林居環境/2507強核提級,優化城區結構布局/2908編管統籌,落實規劃實施保障/32 發展目標 發展定3、位 人口規模 戰略路徑對標對表,確立發展目標戰略1發展目標成渝地區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長級發展定位成渝現代制造配套基地至2035年,全縣常住人口54萬人,城鎮人口38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約為70%。把握新發展階段,踐行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聚力爭創“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和“天府旅游名縣”,成為丘區城鄉融合發展示范穹隆生態魅力宜居城市人口規模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2綠色發展轉型,推動傳統產業生產環節升級和價值提升,培育新興產業。一二三產聯動,北抓穹窿,高水平建設穹窿旅游目的地;南抓無花果,突出“中國無花果之鄉”品牌。塑造穹窿生態品牌,共建穹窿魅力景觀區和4、旅游目的地,保護和利用穹窿生態文化資源。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南北雙心、打造精美小城鎮、營造丘區特色鄉村。戰略路徑直連成渝雙城,完善公鐵網絡,構建多方向、多方式復合通道。聯動成渝功能,建設成渝新興消費地、創新轉化地、職業農民培養地。借力內自同城,加強產業發展共育、生態環境共治、交通設施共通、公共資源共享。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產業創新開放引領魅力宜居3共建共保,強化區域城鄉協調 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共建內自都市區 劃分縣域5大片區(經濟區)4威遠威遠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建設成渝“氫走廊”重要節點城市5、。以頁巖氣綜合利用化工園區為抓手,推動氫能產業“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建設成渝現代制造業創新轉化基地。以四川威遠經濟開發區為載體,形成“創新在成渝、生產轉化在威遠”的協作機制。建設威遠穹窿旅游目的地。挖掘穹窿自然地理、生態景觀、歷史人文價值,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成都都市圈和川南經濟區鏈接門戶。打通威遠-仁壽-成都快速通道2條,分別對接紅星路南延線、天府仁壽大道。5威遠威遠隆昌隆昌共建內自都市區生態環境共治。推進建立穹窿生態保育區跨區域保護聯席會議制度,開展威遠河、越溪河流域綜合治理。產業發展共育。引領川南新材料、清潔能源、現代醫藥產業聯盟建設,加強丘區現代農業合作。夯實無花果、中藥材6、精品蔬菜等特色農業和食品加工產業,共建“甜城味”區域品牌。設施共通共享。推進威遠、瀘州區塊頁巖氣集輸干線工程建設。推進長征渠引水配套資富分干渠和榮縣分干渠等區域調水通道建設。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6龍會內自現代特色農業片區新場綠色生態發展片區鎮西三產融合發展片區連界低碳循環經濟縣域副中心片區劃分縣域5大片區(經濟區)新場綠色生態發展片區連界低碳循環經濟縣域副中心片區鎮西三產融合發展片區嚴陵產城融合片區龍會內自現代特色農業片區嚴陵產城融合片區包含嚴陵全域,高石、新店、鎮西部分;打造產城融合示范區、城郊農業集中區、城鄉融合樣板區。包含連界、小河、越溪全域;打造綠7、色低碳產業先行區、三產融合縣域副中心、穹窿旅游度假區。包含向義、界牌全域,鎮西、新店部分;打造糧經復合先行區、三產融合樣板區、鄉村振興示范區。包含龍會、東聯全域,高石部分;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區、中醫藥康養體驗區、農村電商集聚區。包含新場、觀英灘、山王全域;打造綠色生態涵養區、現代糧油示范區、穹窿旅游目的地。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7提質增效,構筑國土空間格局 統籌三線劃定 構建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 嚴格保護農業空間 錨固生態安全格局 優化城鎮空間格局8統籌三線劃定圖例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保障糧食安全,劃定永久基本8、農田379.24平方公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變用途。強化生態保護,基于生態保護重要性,劃定7.24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包含自然保護地、飲用水源保護區等。按照集約節約原則,劃定35.04平方公里城鎮開發邊界,統籌生產生活生態需求,提升空間效率。統籌保護與發展,實事求是劃定“三條控制線”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9構建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一區兩廊”保護格局一區:穹窿生態保育區。加強水土流失治理、增強水源涵養功能,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探索生態價值轉化。兩廊:威遠河、越溪河生態帶。加強流域綜合治理,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恢復水生態。“雙軸雙核”開發格局雙軸:9、南北、東西四向發展軸。成-自-瀘/宜發展軸是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南北主軸線,是打造四川南向開放橋頭堡的主動脈。雅-樂-內/自-渝發展軸是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東西主軸線,是打造內大榮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的大動脈。雙核:中心城區、連界兩大發展極核。中心城區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綜合服務中心,內自都市區核心組成部分。連界為全縣工業發展核心、北部城鄉融合服務中心、新材料和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及穹窿旅游服務中心。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10因地施策,優化耕地資源配置嚴格保護農業空間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確保耕地數量不減10、少、質量不降低。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優先在永久基本農田上建設高標準農田。落實“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堅持耕地保護動態管理。及時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提質增效,推進土地綜合整治農用地整治通過低效園林地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墾造水田、可恢復地類整治等措施,拓展補充耕地途徑,推動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實現耕地質量整體提升。農村建設用地整治宜耕后備資源開發合理、適度開發其他草地、沙地、裸土地等宜耕后備資源,補充耕地數量,緩解耕地占補平衡供需矛盾,促進土地資源的可持續、高效利用。鄉村生態保護與修復開展礦山生態修復,水體修復、林地修復、土壤污染及水土流失治理,優11、化調整生態用地布局,保護和恢復鄉村生態功能,提高防御自然災害能力,保持鄉村自然景觀。有序開展農村宅基地、閑置集體建設用地、廢棄工礦用地整理,促進鄉村存量建設用地高效利用。引導農民集中居住,盤活存量用地,產生建設用地節余指標,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11四條農業集中發展經濟帶沿威遠河、越溪河流域,貢威路、內榮路沿線形成四條農業集中發展經濟帶。多個現代農業園區梯次推進無花果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中藥材、茶葉省級現代農業園區,櫻桃、生豬、蔬菜、糧油、檸檬、蠶桑等多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七星椒、早仔姜、大頭菜、黑山羊等縣級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布局“2+612、”特色產業,構建“四帶多園”的現代農業格局12加強水源地生態涵養,嚴控水系廊道。劃定重要河流水系藍線和湖庫管理線。強化流域污染控源,構建濕地凈化網絡。加快開展威遠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識別流域內湖灣淺灘區域,構建生態凈化系統。實行重要山體分級分區保護。明確保護控制范圍和保護要求。加強山區水土流失治理。重點于新場河、達木河沿線中部低山區與淺丘交界地帶實施。開展礦山修復與治理。進行植被重建,提升山體生態景觀。北部森林涵養區。調整和改善林分樹種結構和布局,提升混交林比例。中部城市森林保護區。建設通道綠化、完善農田林網,調整植物結構。南部水土保持林建設區。沿威遠河發展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還 林護 13、山理 水恢復生境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開展野生動物普查、調查,建立保護名錄。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強化跨界生態資源縣域統籌、區域共建。錨固生態安全格局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恢復水生態、改善水環境彰顯層巒疊嶂的群山魅力提升林地生態網絡功能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13威遠河生態帶穹窿生態片區水系生態廊道麻柳河生態廊道麻柳河生態廊道越溪河生態廊道越溪河生態廊道中溪河生態廊道中溪河生態廊道龍會河生態廊道龍會河生態廊道達木河生態廊道達木河生態廊道新場河生態廊道新場河生態廊道生態保護帶水系生態廊道主要生態斑塊生態功能分區圖 例倆母山韋家溝水庫猴子溝水庫河口水庫慶豐水庫慈姑塘自然保護14、地葫蘆口水庫長沙壩水庫船石湖水庫民新水庫菜籽溝水庫陸家坳水庫深溝水庫多個生態斑塊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一帶建設威遠河生態帶,構建上下游聯動、梯級開發利用機制。五片多廊多斑保護修復五大生態片區,推進生態保育修復,打造連片生態空間。構建多條水系生態廊道,劃定保護控制線,明確保護要求。識別多個生態斑塊,串聯生態廊道,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構建“一帶五片多廊多斑”的生態安全格局14配套服務優化城鎮空間格局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營城,以中心城區和連界促進就地城鎮化中心城區:縣域綜合服務中心打造水景城鄉交融的精美城區,提升城區環境品質,促進15、動力轉型升級。連界:縣域北部中心打造特色化小城鎮。優化傳統產業結構,推動新材料、新能源等先進制造業發展,加快國家南方連界足訓基地建設,面向穹窿魅力地區,打造穹窿旅游服務中心。塑鎮,分級分類引導鎮區建設5個其他中心鎮承擔專業服務職能及配套鎮西、向義、龍會、新場、小河7個一般鎮向鄉村社區收縮,承擔服務兜底新店、界牌、高石、東聯、越溪、山王、觀英灘促業,分區引導產業空間布局工業助推新興工業發展,形成三大工業園區。現代服務業構建一廊雙核多點的現代服務業空間格局完善新建片區的居住生活配套、園區綜合服務和特色產業功能15五個中心鎮縣域雙核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包括中心城區16、和連界,是縣域城鎮化和工業化的主戰場,承載產業集聚和服務提升,建設縣域社會經濟文化和綜合服務中心的職能。包括鎮西、龍會、新場、向義、小河五個中心鎮,其中鎮西、龍會、新場是承載產業集聚、分擔中心城區服務功能、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綜合型小城鎮。向義、小河是承擔特色產業發展,支撐片區發展的專業化小城鎮。縣域雙核其他中心鎮一般鎮圖 例構建“雙核五心”城鎮體系中心城區連界鎮16綠文融合,彰顯穹窿特色魅力 推動綠文融合發展 塑造魅力景觀體系17推動綠文融合發展興文保護并彰顯文化特色建園打造穹窿旅游目的地促游構建內自農文旅觀光園塑形塑造丘區特色城鄉風貌1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縣級文17、物保護單位;7處傳統村落;90余處穹窿古砦遺址;12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穹窿方山,倆母山、鳳凰砦、高頂砦等;峽谷水庫,長沙壩水庫、葫蘆口水庫、石板河等;森林氧吧,四川省慈菇塘森林自然公園,縣域公益林等;生態田園,無花果博覽園、糧油現代農業園區等。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18構建魅力景觀體系三條魅力風景線穹窿山水文化魅力風景線串聯縣域北部鎮西-小河-越溪-連界-觀英灘-山王等穹窿魅力景區。穹窿鄉村農旅魅力風景線串聯縣域南部嚴陵-新店-向義-界牌-龍會-東聯-高石等農旅融合景區。歷史文化魅力景觀線串聯越溪-連界-新場-鎮西-嚴陵-龍會等歷史人文資源。九大魅力景觀區穹窿18、地貌及古砦文化區船石湖-石板河穹窿山水區長葫峽谷穹窿湖山云海區慈菇塘穹窿森林康養區五四穹窿茶山林海區鹽煤氣工業文化區向義-界牌農文旅融合區佛爾巖-烏龍河養心文化區中心城區城景鄉融合示范區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三線九區”的魅力景觀體系19安全韌性,完善基礎設施體系 構建綠色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 構建綠色低碳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 構建安全韌性的綜合防災減災體系2 0內威榮高速至仁壽、成都至樂山至樂至至遂寧至內江至資中至內江至自貢至自貢至樂山威遠高鐵站連界站至自貢至成都威遠通用機場至犍為至成都至自貢至自貢至銅梁至成都高速/快速鐵路普通鐵路高鐵站普鐵站通用機場高速公路快19、速通道至內江至樂山構建多層次鐵路網。規劃形成“一高一快多普”鐵路網絡格局,包括蓉昆高鐵、雅樂自渝城際聯絡線、歸連-連樂鐵路,研究資威鐵路南延和連界至中心城區至自貢鐵路。完善運輸方式。規劃威遠通用機場,為A1類通用機場。發揮水運保障功能,以旅游和水上巴士為主,貨運為輔。優化公路網。規劃形成“兩橫三縱”高速公路格局,“兩橫”為內威榮高速、井銅高速,“三縱”為成自瀘高速、成宜高速、樂自犍高速。提級改造普通干線公路,構建資威快速通道、內威快速通道、威連路、威自路等快速通道。構建綠色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拓展以鐵路和公路為主,水運和航空為補充的對外通道20、,融入內自、對接成渝、通達區域,共建內自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2 1構建綠色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踐行低碳發展理念,提高綠色出行比例加強慢行、公交系統建設,構建以“慢行+公交”為主導、小汽車為補充的城市綠色交通發展模式。優化城市道路體系構建“環+放射”的骨架路網系統,支撐中心城區單中心多組團發展。由主干路和外圍公路形成“三環六射一繞”交通骨架網絡,分離過境交通,提升城市各組團間出行效率,以“內客外貨、北客南貨”組織客貨運輸。提高城市次支道路網密度,強化路網集散、服務能力。2 2水系統 優化水資源配置,構建“多源互補、城鄉一體“的供水體系;提升城21、鎮污水收集效能,加強污水再生利用;推進雨水源頭減排,構建健康可持續城鎮水循環系統。能源系統 鞏固完善電力輸配網絡,推進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加強頁巖氣綜合開發利用,提升天然氣儲配調峰能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環衛系統 加強固廢源頭分流,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全覆蓋;健全固廢分類處置及資源化利用體系,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信息系統 加快全域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夯實城市數字化底座,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構建綠色低碳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2 3 城市建設嚴格避讓地質災害、洪澇災害22、重大危險源等災害風險空間。強化工程韌性 加強流域防洪建設,強化工程抗震設防,健全城鎮消防救援體系,提升城市生命線工程冗余度。提升管理韌性 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完善應急設施布局,提升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強化公眾危機意識,統籌各類災害防治。拓展空間韌性構建安全韌性的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2 4品質提升,營造丘塘林居環境 分層完善城鄉公共服務設施 分類建設美麗鄉村 保障鄉村產業用地 加強丘塘林居建設2 5分層分級完善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依據鎮村體系規劃,對城區、中心鎮、村的公共服務設施按照標準進行初步23、配置,以保障各級鎮村對必要公共服務設施的需求。根據人口出行特征以及設施需求,構建“30分鐘車行(公交)、15分鐘騎行、15分鐘步行”的“城鎮生活圈-鄉村生活圈-休閑生活圈”。生活圈交通方式服務人口服務重點服務單元城鎮生活圈機動車30000以上高等級的廣域服務設施中心城區/中心鎮鄉村生活圈電動車、摩托車5000-8000診所、基礎教育等公益設施中心村/一般鎮日常生活圈步行500-1500居民日常休閑娛樂需求以及“一老一小”設施一般村5個城鎮生活圈32個鄉村生活圈N個日常生活圈2 6統籌城鎮和鄉村發展,合理優化村莊布局,按照鄉村差異化的資源稟賦及發展特征,形成“四類六型”保護與發展指引,實現鄉村全24、面振興。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集聚提升類撤并拆遷類城市建設型城鄉雙棲型功能提升型產業專業型引導退出型特色保護型分類建設美麗鄉村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保障鄉村產業用地確保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護鄉村產業發展用地,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安排不少于5%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產業發展和項目用地。2 7以生態振興為目標,保護基于傳統生態農耕智慧的“堰塘沖田”生態系統,恢復健康農業生態,發展立體復合農業,開展生態化人居建設。遵循不填塘、不毀林、不夾道、不占基本農田、少挖山、少改渠、少改路的原則,形成由“丘-林-路-宅-塘-田”的基本要素組成“丘塘林居”鄉村聚落單25、元。加強丘塘林居建設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總體布局整體形態高低起伏、錯落有致,避免出現建筑高度過于統一、聚落高度超出丘頂高度的情況。聚落形態2 8強核提級,優化城區結構布局 優化城市空間格局 推動城區品質提升2 9優化城市空間格局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一帶一城兩片威遠公共服務帶綜合服務城區職教小鎮片區城南工業片區提出“東拓、南進、北優、西延”的發展策略。重點提升威遠河兩岸的公共服務品質,打造濱河休閑服務帶。老城區以城市更新、品質提升為主。拓展區集中在城西和城南片區,打造產城融合小鎮形態。“一帶一城兩片”的城市空間結構30推動城26、區品質提升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曲水潤城,塑造藍綠交織的生態網絡文化活城,濱河打造“一區一心三館”濱河服務帶產業興城,塑造疏密有致的產城融合特色組團戰略留白,為城市未來發展不確定預留彈性空間31編管統籌,落實規劃實施保障 規劃傳導體系 近期計劃部署 實施監督保障32構建威遠縣“兩級三類”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包含縣級、鎮級片區兩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三類。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縣域內5個鎮級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村級片區規劃鎮區詳細規劃中心城區詳細規劃縣級鎮級詳細規劃縣級專項規劃各鄉鎮專項規劃戰略引導、指標約束、底線管控、空間布局等控制指標、功能布局、要素配置等傳導落實傳導落實傳導落實傳導落實指導落實指導落實規劃傳導體系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指導約束指導落實指導約束33建立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立規劃實施評估機制建立規劃監督預警機制基礎民生提升行動產業園區升級行動美麗鄉村振興行動城市品質改善行動近期計劃部署威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實施監督保障規劃實施保障完善資源管理政策完善人口和產業政策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創新配套政策機制34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24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