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醫療園醫療配套服務設施工程施工測量方案(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37746
2023-08-24
19頁
190.04KB
1、xx生命醫療園醫療配套服務設施工程施工測量方案編寫:審批:目 錄1.編制依據 32.工程概況 33.施工測量準備 44.控制點布置與建筑物定位 65.基礎工程施工測量126.主體工程施工測量137.裝飾裝修工程施工測量168.驗線工作179.施工測量質量保證措施18附圖:定位控制網示意圖 8平面測量控制網示意圖 10_111.編制依據本施工方案主要編制依據參見下表所示。序名稱編號備注1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2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3建筑施工測量技術規程DB11/T44620074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規程DB11/T695-20095建筑工程測量成果報告書2、本工程6工程水準測量成果表本工程7設計圖紙、設計變更、工程洽商記錄本工程8施工組織設計本工程2.工程概況xx生命醫療園醫療配套服務設施工程基本概況參見“工程基本概況表”所示。工程基本概況表建筑總高度44.60m合理使用年限50年建筑面積36537.0m2基底標高-11.16m建筑類別一類高層建筑0.00高程43.000m建筑結構安全等級二級室內外高差300mm基礎類型筏板基礎結構類型現澆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抗震設防烈度8度底板厚度(mm)1500層高(m)層數建筑面積(m2)功能部位地下二層3.6A座11層地下11240.4二層為機動車庫,一層為商業一層4.2地上首層6.0B座8層地上25293、6.4首層、二層為商業三層以上辦公二層4.5C座13層3-13層3.0電梯機房本工程建筑平面布局為三段矩形連接為折線狀。建筑物劃分A、B、C三座塔樓并以裙房相連。裙房及地下部分為框剪結構,其余為現澆剪力墻結構。塔樓結構形式基本相同。地下二層為框剪結構,地下一層局部有下沉式廣場。 為指導、規范現場施工測量工作,特編制本施工方案,以資在施工中遵照執行。3.施工測量準備根據xx生命醫療園醫療配套服務設施工程特點和(DB11/T4462007)建筑施工測量技術規程“”條款所規定,本工程測量精度為2級。3.1.測量組織工作現技術質量部測量班有4名測量員。在建筑物施工測量前,根據施工平面布置和設計圖紙,制4、定施工全過程的測量放線方案。主任工程師做好測量技術交底。測量班準備好測量儀器和記錄簿,要求測量記錄原始、翔實、及時。設專人按要求將測量資料予以妥善保管。3.2.測量儀器.本工程施工測量儀器配置情況如下表所示。序儀器名稱型號規格精度數量編號1經緯儀DJD2-C21臺200725692水準儀D2S3-11臺12062653激光垂準儀DZJ3-L11臺11007014塔 尺T3-1112 3m2根5鋼卷尺50m2把6鋼卷尺5m若干.建立測量儀器管理臺帳,臺賬內容包括購置、檢定、使用、封存、維修等資料,由專人負責管理填寫,實行專人負責制。所有儀器必須按法定檢定周期到法定單位校準檢定,存放好檢測證書,并5、在儀器上粘貼檢定狀態標識。儀器使用時首先檢查其是否在法定檢定有效期間內,不得在工作崗位上使用無檢定合格印、證或者超過檢定周期以及經檢定不合格的測量儀器。在檢定周期內,經緯儀與水準儀的主要軸線關系每隔23個月定期進行1次校驗。鋼尺使用時必須按照檢定條件與方法操作,即在整尺長度條件下。當標準溫度+20時,標準拉力30m為100N、50m為150N,沿地面狀態。距離丈量使用級鋼尺,操作時必須使用彈簧秤。每位測量員配備1把一般受控的5m鋼卷尺。此外,還須將測量輔助工具配備齊全。.儀器在運輸過程中必須背、提、抱,禁止放置在有振動的車上。現場使用儀器時,測量人員不得離開儀器。儀器存放在專用箱框內必須干燥、6、無塵土。儀器用完后擦拭干凈,并填寫“儀器使用狀況表”。3.3.設計圖紙審核工程測量之前,對設計圖紙進行認真的審核。審核項目與內容主要有:總平面圖中所標識的本建筑物定位依據及定位條件是否明確、合理。0.00高程、自然地平高程及有關坡度是否合理、對應。建筑施工圖中所標識的各軸線間距、夾角及幾何關系是否正確,建筑物平面、立面、剖面及節點大樣圖軸線尺寸是否正確。各層標高(相對高程)是否與總平面圖相對應。結構施工圖中所標識的軸線尺寸、標高、結構尺寸是否正確,與建筑施工圖是否一一對應。對照建筑、結構施工圖,核對水暖、電氣分部工程有關設備的軸線尺寸與標高是否對應、合理。核對設備基礎、預留孔洞、預埋件的位置、7、尺寸、標高是否與建筑、結構施工圖一致而不矛盾。4.控制點布置與建筑物定位4.1.建筑物定位樁及其引測為保證建筑物平面定位依據點可靠,對平面控制點及建筑定位樁在使用前應進行細致的內業校算與外業校測。現由建設單位轉來測繪單位所提供的建筑物定位依據樁點數量計3個,均為新建建筑物周圍道路上的控制點,即:3R1點 (492283.294 326065.074)(41.744)3R2點 (492377.910 325853.640)(41.810)3R3點 (492626.528 325964.982)(41.838)校測定位依據樁的允許誤差為:角度 20邊長相對中誤差L/10000根據測繪單位所提供的38、R1、3R2、3R3、等3點定位依據樁點,在圍擋范圍之內引測至少三個主定位控制樁點,分別命名為P1、P2、P3,并在基坑邊緣引測建筑軸線控制樁點,共計12個,分別命名為“K1”“K12”等。樁點距離基坑邊線至少5.0m,同側多個控制樁點應平行于相鄰軸線。定位控制樁基座埋深不小于800mm,在凍土層500mm以下。將定位控制樁點兩兩相連或依據兩點以固定角度投射形成7條定位控制線,分別命名為“定控1”“定控7”。根據現場需要,將定位控制線按圖紙偏移出其余軸線,形成軸線控制網,即可滿足工程定位施工測量需要。 xx生命醫療園醫療配套服務設施工程定位測量控制網參見“定位測量控制網圖”所示。4.2.建筑物9、基本水準點及其引測城市勘測規劃部門所提供的水準點是確定建筑物高程的基本依據。現建設單位已轉來測繪單位于xx生命醫療園醫療配套服務設施工程相關范圍內所提供的基本水準點。2010.4.30工程水準測量成果表,計3個點位,分別為:3R1點 (41.744 M)3R2點 (41.810 M)3R3點 (41.838 M)根據方位和通視條件,工程主要使用3R2與3R3兩點,做水準閉合。建筑物基本水準點在使用前應用附合測量法進行水準閉合校測。按水準測量四等標準要求,其允許閉合誤差h為6n mm(n為測站數)或20L mm(L為附合路線長度,以km計),現取:h 6n mm根據測繪單位所提供的3R2、3R310、等高程控制點在建筑物四周引測高程控制點至定位控制樁點,共計3個,分別命名為“引1”、“引2”、“引3”。高程控制樁點與定位控制樁點重合對應關系及高程如下所示。定位測量控制網圖4.3.平面測量控制網為建立對建筑物基礎、主體結構施工放線基本控制,首先根據上述定位控制點和高程控制點以及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建立建筑物施工平面測量控制網,據此由直角坐標法投測,樓層測量進行空間網狀控制。控制點要求具備通視條件,能采用正倒鏡分中法投測軸線,后視時對象均在所觀測的范圍之內。平面測量控制網沿用定位測量控制網進行加密,并分兩個獨立控制網。其一是由地下結構輪廓軸線分別向內側以500mm引出,兩兩交匯,形成平面控制網11、。具體軸為1-A、1-1、1-G、3-G 、3-12等軸向內偏移500mm,記4個軸線交點及測量控制點,即可滿足地下結構定位施工測量需要。其二是由塔樓輪廓軸線分別向內偏移500mm,具體為1-2、1-9、1-D、1-G,2-2、2-9、2-D、2-G,3-3、3-10、3-D、3-G,平面測量控制網計12個軸線交點即測量控制點,可滿足裙房及塔樓施工測量及精度控制需要。塔樓平面控制網應在地下一層頂板施工完成后各建立。根據xx生命醫療園醫療配套服務設施工程平面測量控制網參見“平面測量控制網示意圖”所示。4.4.測量精度控制 本高層建筑物工程平面控制網按2級水準測量等級控制,其測量主要技術指標為測角12、中誤差20測距相對中誤差i110000允許閉合誤差h 6n mm平面測量控制網示意圖(地下結構)平面測量控制網示意圖(地上結構)所有控制點樁設專人保護,定期巡視檢查。使用前必須進行校對。5.基礎工程施工測量5.1.基礎工程施工測量工藝流程基礎工程施工測量工藝流程如下表所示。測繪單位提供定位控制樁點(接樁)引測施工控制軸線樁點(定位放線)監理驗線土方開挖邊坡及標高測量控制基坑標高抄測驗槽、監理驗線素混凝土墊層抄測投測底板、高分子卷材防水外保護墻線監理驗線底板防水結構及保護層作業投測基礎底板線監理驗線底板施工標高控制底板工程2B放線監理驗線5.2.基礎平面軸線施測當施工控制樁點布設完成,并經復測校13、核無誤后對基礎豎向軸線和平面軸線進行施測。基礎施工主軸線的投測直接利用基坑外定位控制樁點,將經緯儀安置在軸線控制樁上,采用2點通視直接投測法,將軸線投測到基礎平面。采用三點成一線及轉直角復測,再引放其它控制線。各控制軸線的放線必須獨立施測2次。用鋼尺測量各縱橫軸線相互的間距和方正,其誤差在允許范圍之內,經校核無誤后方可使用。在素混凝土墊層上投測基礎底板定位線之前,應以建筑物定位控制網為準,首先校測建筑物外輪廓軸線控制樁正確無誤,之后方可用經緯儀以正倒鏡投點法直接投測各軸線。投測誤差在允許范圍之內。建筑物外廓軸線投測閉合,并經校測驗線合格之后,用墨線詳細放出細部軸線與有關邊界線。底板墻、柱、梁等14、線跡以墨線彈放,底板鋼筋線則以紅線彈放,以利區分。5.3.基礎豎向軸線施測基礎結構施工時,建筑物的標高經由鄰近的臨時基本水準點用水準儀引測到護坡上的臨時控制樁點,每個方向不少于1點,經校核無誤后方即引測其它控制標高點。施測時必須2點以上后視,且后視2點標高差在允許范圍之內。5.4.基礎放線尺寸的允許誤差如下表。基礎放線尺寸允許誤差表長度L、寬度B尺寸(m)允許誤差(mm)備 注L(B)30530L(B)6010L(B)6015軸線的對角線尺寸的允許誤差為邊長誤差的2倍;外廓軸線夾角的允許誤差為60。5.5.土釘墻支護邊坡位移觀測本工程基礎施工期間,在土釘墻支護邊坡上間距10m布設觀測點1個,在15、槽外一側間距2000mm布設平行控制點。1點為儀器支設點,另1點為標準點,依此2點為對土釘墻支護邊坡進行位移觀測。土釘墻支護邊坡位移觀測含水平位移和沉降位移。一般條件下每三天觀測1次,大雨后加測1次,直至基礎工程結束為止。同時做好位移觀測數據整理,及時分析、處理,杜絕發生邊坡坍方現象。6.主體工程施工測量6.1.主體工程施工測量工藝流程主體工程施工測量工藝流程如下表所示。頂板平面放線監理驗線頂板鋼筋安裝50cm標高線抄測于鋼筋上監理驗線頂板混凝土澆筑縱向標高引測至上1層豎向結構監理驗線鋼筋、模板、混凝土工程6.2.基礎軸線的豎向引測主體結構施工期首先需要將基礎結構使用的測量控制網引測移位。地下16、二層頂板結構完成后,將基礎平面軸線引測至地下二層頂板上皮;首層墻體結構完成后,將基礎豎向軸線引測至首層墻體。6.3.建筑物主軸線的豎向投測本工程豎向軸線采用內測法投測。6.3.1.首層V+1.00m高程線投測主體結構1.00m高程線靠近建筑物結構四周的軸線控制線投測,標識在墻體上,最終作為建筑物基準高程線。投測成果共設置高程水準標點8個,在建筑四周均勻分布.投測時經2次導入,其誤差必須符合測量允許誤差要求。6.3.2.內測法投測豎向軸線高層建筑物V+1.00以上高程內測法傳遞使用DZJ3型激光垂準儀。平面測量控制網控制點處即為傳遞孔位,以利使用激光垂準儀逐層傳遞高程。傳遞孔位大小取15015017、mm,在結構頂板施工時預留。6.3.3.施工層標高傳遞及豎向控制施工層每段高程抄平前應先校測由1F傳遞上來的2個標高點,當較差小于3mm/層時,以其平均標高引測水平線。抄平時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并進行1次精密定平。每層標高傳遞均采用1F統一高程點向上傳遞,不得逐層向上丈量。每層標高傳遞后即予校核。標高豎向傳遞允許誤差見下表。標高豎向傳遞允許誤差表項 目允許誤差(mm)每 層3總高(h)h30m530mh60m10結構混凝土澆筑施工時,在豎直鋼筋上抄測V+0.5m控制線,供結構施工層混凝土澆筑標高控制。6.4.施工層平面放線施工層平面放線時,先在結構平面上校核投測軸線,閉合后再18、測放細部軸線。控制線必須校核無誤后,方可提供該施工層的放線。為檢測模板位置并控制墻體垂直度,在墻體兩側和柱四周外側均彈放控制線,細部控制線精度與軸線精度相同。墻體模板軸線位移不得超過3mm。內外墻均用線墜檢查。各層平面投測出的細部軸線,特別是剪力墻、柱的控制線必須校核無誤,以便檢查模板安裝質量及結構混凝土澆筑質量,并利于之后的進一步施測。從電梯井底層開始,以結構控制線為準,測量每層電梯井凈空尺寸;用垂準線法檢查電梯井中心豎向偏差,根據以上檢查結果確定最佳電梯井凈空尺寸,提供電梯安裝單位使用。每層電梯井彈放1m線作為水平控制線。門套2邊彈線豎向控制線,并保證電梯門底檻與電梯廳地面水平標高一致。619、.5.各部位放線的允許誤差應符合下表規定。放線允許誤差表項 目允許誤差(mm)備 注外輪廓主軸線長度(L)L30m530mL60m1060m10細部軸線2承重墻、梁、柱邊線3非承重墻邊線3門窗洞口線3平面控制除校核軸線間距外,還必須檢查對角線及直角。測量誤差遵循“平均分配”的原則,樓層平面測量放線、標高施測,確保其誤差在允許范圍之內后,取平均分配,避免誤差積累。6.6.本工程各單元同時流水施工時,必須復核鄰近流水段之間的平面軸線及高程線。7.裝飾裝修工程施工測量7.1.裝飾裝修工程施工測量工藝流程裝飾裝修工程施工測量工藝流程如下表所示。投測二次結構平面線抄測V+1.00m線監理驗線7.2.室內20、裝飾裝修作業以原有結構控制線為準引放。主要采用V+1.00m(1m線)高程水平線,輔以50cm(50線)。V+1.00m線經校核后,采用DS3水準儀向施工部位投測,若條件允許,可采用激光墨線儀進行找平投線。檢查樓地面基底結構標高、面層建筑標高,確定面層細部做法。檢查房間墻面方正度和平整度。特殊部位采用經緯儀打通線。樓梯間的放線扣除面層做法,投放出詳細平面、標高、面層控制線及4個大角,以控制軸線引上下貫通線控制垂直偏差。7.3.外墻立面采用經緯儀投測。以周圈閉合的貫通控制線控制外立面尺寸,保證窗口位置正確、上下一致、左右對稱,保證四大角、陰陽角垂直方正。外窗洞口上下標高以50cm(50線)控制。21、外墻立面窗口安裝和陰陽角定位由兩側控制線從上往下彈放控制線,逐層上引控制。貼外墻磚掛通線時采用經緯儀校核。7.4.施工中測設的平面與標高線均應以墨線標定,線跡應清晰準確,線寬應在1mm之內。室內外水平控制線每3m兩端高差應小于1mm。樓座每層同一條水平線的標高允許誤差為3mm。7.5.裝飾裝修前后要對各室空間尺寸逐間丈量,詳細記錄平面、凈高尺寸,以利工程質量過程控制。丈量及時進行,記錄內容及時遞交建設單位。8.驗線工作8.1.驗線要求驗線復核工作在測量人員、儀器、方法、路線等盡量與放線工作不相關,對施工測量主動提出預防性要求,采取預防性措施,以防患于未然。驗線復核依據做到原始、正確、有效。驗線22、精度符合規范要求,主要包括:驗線所使用的儀器精度符合計量檢定要求,適應驗線要求。必須按照測量規程作業,觀測誤差小于限差,觀測系統誤差應采取措施予以校正。驗線作業先行符合(或閉合)校核。8.2.驗線程序測量放線的驗線復核工作由驗線員專職負責。經驗線員驗線并書面記錄后,向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提交報驗,作最終確認。8.3.驗線項目本樓工程測量驗線項目主要有:基礎開挖輪廓線;基礎開挖放坡線;基礎平面放線;地下室及主體結構主軸線;地下室及主體結構高程線;內、外墻體位置線;門窗洞口線;模板控制線;各樓層50cm線(50線)或100cm線(1m線)等。9.施工測量質量保證措施本工程施工測量嚴格執行(GB50023、26-2007)工程測量規范、(DB11/T4462007)建筑工程施工測量技術規程的有關要求,以確保施工測量的質量。9.1.遵守有關規程、規定、規范。明確施工測量為工程服務、對按圖施工負責、對工程進度負責的工作目的。9.2.遵守“先整體后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即先測設精度較高的平面控制網,再以控制網為依據投測局部定位放線。9.3.建立所有定位放線工作要在自檢、互檢合格后方報請建設單位、監理單位驗收的工作制度。各分項工程測量放線后,由放線員、驗線員、質檢員及技術主管檢驗精度合格后,填定預檢記錄,報請建設單位、監理單位驗收。9.4.測量人員應持崗位(放線員、驗線員)合格證上崗。24、測量人員必順熟悉和掌握并嚴格遵守施工測量操作規程。測量儀器、量具需符合精度要求,并按規程進行檢定,使用有檢定證書的測量儀器。儀器日常維護由測量員執行并每月填報“測量儀器使用維護記錄”。測量儀器由專人負責保管,使用后清理干凈,放入防潮、防盜的保管柜中。精密儀器在雨天、烈日下測量時應打傘以減少誤差。測量儀器若有損壞,經計量員鑒定后,由技術科申報總公司技術質量部認同報廢。9.5.堅持測量成果步步有校核的原則,所有平面測量、高程測量及測量內業計算資料必須2人復核。施工測量誤差與施工誤差的總和應在工程允許偏差的范圍之內。測量允許誤差控制在工程允許偏差的1312之內。9.6.對控制樁點和標識加強成品保護措25、施。基礎開挖時期保護好控制樁點,不得撞碰擾動。控制樁點若確需移動,須經項目部技術負責人同意。新樁點的測量精度不得低于原樁點的測量精度。9.7.細部放樣原則用于細部放樣測量的控制點、控制線必須經過校核。細部放樣測量堅持由整體到局部的原則。有方格網時必須校核對角線。方向控制盡量使用距離較長的點。所有結構控制線必須清楚明確。9.8.放樣工作要求儀器各項限差符合要求。鋼尺丈量時對懸空及傾斜條件測量應在滿足要求的情況下考慮垂直及彎曲改正值。標高抄測時采取兩次獨立施測法,其限差為3mm。所有抄測均應以水準點為后視。垂直度觀測采用吊墜時應在無風條件下作業,有風時可將吊墜置水桶中。9.9.測量記錄做到原始真實、數字正確、內容完整、字體工整。測量作業與數據計算同步進行,步步有校核。誤差分析及時,結果可靠。測量資料按要求整理,由專人妥善保存。為處理施工過程中出現的有關工程平面位置、高程位置和豎直方向等問題提供實測標志與數據記錄。(沉降觀測詳見xx生命醫療園醫療配套服務設施工程沉降觀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