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公眾意見稿)(3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40046
2023-08-28
37頁
4.59MB
1、內江市東興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內江市東興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二二三年一月【征求公眾意見稿】前言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同四川省及內江市的統一部署,東興區組織編制了內江市東興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東興區全域2、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行動綱領,是編制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及開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規劃總則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1.3 規劃范圍與期限1目錄國土空間格局3.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2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3.3 優化鄉鎮經濟區戰略格局3目標與戰略2.1 戰略定位2.2 發展目標2.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2.4 區域協同規劃2優化農業空間4.1 營造綠色農業發展格局4.2 加強耕地保護4.3 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4.4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4.5 因地制宜推進村莊分類建設4維育生態空間5.1 優化全域生態保護格局53、.2 嚴守生態發展底線5.3 實施生態空間整治修復5塑造城鎮空間6.1 構建品質城鎮發展格局6.2 構建城鎮等級結構體系6規劃實施保障7.1 健全規劃傳導管控體系7.2 完善規劃實施監督機制7東興區概況東興區隸屬四川省內江市,位于盆地東南部,地處沱江中游東岸、成渝兩大城市之間,是“成渝經濟區”重要節點城市,是川南乃至西南各省交通的重要交匯點。行政區劃面積1180.16平方公里,轄5個街道、14個鎮。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基期年(2020年)常住人口:75.40萬人城鎮人口:41.60萬人城鎮化率:55.17%中心城區城鎮人口:37.14萬人GDP:256.80億元人均GDP:33901元產業結構:24、2.5:21.4:56.1注:數據來源于東興區第七次人口普查報告、內江市2021年年鑒成渝之心川中樞紐大千故里書畫之鄉中國天冬之鄉甜城規劃總則01011.1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更大貢獻,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中央關于“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指示精神,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全面落實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戰略,將東興5、區打造成川渝融合發展示范區,內江全域開放門戶和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扎實抓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優化營商環境,銳意進取、拼搏實干、奮發有為,保持全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加快建設幸福美麗東興。1.2 規劃原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聯動成渝、創新發展雙向拓展、開放發展區域統籌、協調發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1.3 規劃期限與范圍【規劃范圍】規劃范圍為東興區行政區劃范圍,全域1180.16平方公里,涉及5個街道、14個鎮。對東興區全域全要素進行統籌安排,側重國土空間戰略部署、總體格局優化和底線管控?!疽巹澠谙蕖恳?020年6、為規劃基期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遠期目標年為2035年,展望至2050年。戰略與目標02022.1 戰略定位成渝雙城經濟圈中部綜合配套戰略支點四川省南向開放窗口內江市高端產業集聚中心宜居、宜業、宜游濱水城市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前沿陣地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重大戰略,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落實上位規劃要求,立足自身自然資源稟賦、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尊重客觀規律,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確定東興區戰略定位為:2.2 發展目標強化生態功能重點保護、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民高品質生活;打造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內江現代制造和再生資源產業核心區、展現以“長江文化和書畫文化”7、為旅游特色,區域“農旅融合”的鄉村振興典范;構建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國土空間新格局。到2025年到2035年到2050年初步形成高質量綠色發展框架。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對外開放合作水平進一步提升,在內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作用和開發合作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初步形成高質量綠色發展框架?;緦崿F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成渝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成渝循環經濟產業基地、成渝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外包產業基地、成渝現代物流和電子商務服務基地和成渝文化旅游協同融合發展基地,基本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達8、到更高水平,全面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形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增長極,建立與川南城市群良好經濟互動。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全面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戰略一:融入成渝,建設成渝雙城經濟圈中部重要支點 建設成渝雙城經濟圈中部綜合配套戰略支點 建設成渝毗鄰地區開放合作橋頭堡戰略二:區域聯動,推進區域一體化建設 協力共促內自同城化 深度融入川南一體化戰略三:通道賦能,支撐內江區域樞紐城市建設 銜接融合成渝地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全面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物流樞紐建設戰略四:產業強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集中優勢資源突出主導產業,構建東興區高9、質量產業體系 依托三大園區,大力推動五大基地建設戰略五:中心強化,塑造國土空間發展新格局 著力強化中心城區功能,提升主城區內部聚集功能 做高做新東興新城,做優做特椑木新城,加快構建現代城鎮體系 加快建設成渝地區濱水生態宜居地2.4 區域協同規劃在內江建設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的征程中發揮東興動能,全力建設成渝毗鄰地區開放合作橋頭堡,積極融入川南一體化,加強內自同城化建設、深化相鄰市縣區協作聯動發展,構建立體全面開放新格局。依據不同的區域協同重點內容與任務,構建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區域協同。宏觀協同中觀協同微觀協同層次范圍:從全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范圍構建10、區域協同。協同內容:重點從區域交通、產業配套、協同機制等方面進行構建,推進東興區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層次范圍:從川南經濟區、川南渝西地區等不同方面構建協同。協同內容:重點從產業布局、服務設施建設、防災減災、生態環境等多方面進行構建,力求將東興區建設成為成渝毗鄰地區開放合作橋頭堡。層次范圍:從“內自同城化”和與東興區銜接緊密地區進行區域協同。協同內容:重點從生態空間、生產空間、生活空間進行協同,加強產業聯系,整合區域資源等方面進行協同。2.4 區域協同規劃【宏觀協同】對外開放:“一點六線,延伸拓展”對外開放合作布局交通協作:強化南向出川通道,實現成渝一小時通達圈產業配套:加強產業對接,全11、面提升雙城經濟圈配套服務功能機制協同:創新區域協同機制,探索川南渝西合作模式2.4 區域協同規劃【中觀協同】大力推進川南一體化建設加強川南渝西區域合作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加強產業合作,集聚區域性產業優勢服務設施共建共享:促進區域性共建共享與互聯互通防災減災聯防共治:建立區域防災減災機制,完善區域救災預案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沱江流域跨區域生態治理,構建江河生態2.4 區域協同規劃【微觀協同】產業聯系:打造區域性優勢產業基地,錯位化競合發展空間格局:城市空間相向拓展,實現內自同城化資源與環境:整合區域資源,規劃建設內自同城化經濟合作區國土空間格局03033.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構建“一核兩翼三軸一廊兩12、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核:中心城區,區域綜合發展中心;兩翼:南翼椑木鎮,東興區經濟開發區;東翼田家鎮,現代三產融合發展產業區;三軸:農文旅融合發展軸、現代產業發展軸、大清流河農業發展軸;一廊:沱江濱水休閑示范廊道;兩區:城郊融合區、東部農業片區。3.2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堅持底線思維,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把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堅持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筑牢糧食安全底線,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將質量較好、布局集中連片的可以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作為永久基本農田實施嚴格管13、護是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包括了自然保護地、生態功能極重要區、生態環境極敏感區及其他重要生態要素。是在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以城鎮功能為主的區域邊界,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嚴格控制城鎮發展規模,避免城鎮空間盲目擴張。3.3 優化鄉鎮經濟區戰略格局為進一步做好全省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按照省委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部署,從東興區發展定位、資源稟賦、發展布局、規劃產業及功能定位等方面,將東興區全域劃分為田家現代農業發展片區、高梁生態農業發展片區、平坦內榮高效特色農業合作片區、椑木城鄉融合發展片區、東興城市14、現代服務業片區、內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片區6大經濟區,進一步統籌和推動東興區高質量發展?!驹谄瑓^劃分研究上】堅持地緣相親、交通協同、資源類似、業態接近、多規合一原則,重點從地緣、交通、資源、業態、多規等方面因素進行片區劃分研究?!驹谥行逆傔x擇研究上】堅持中心引領原則,重點從人口集聚、公服設施、基礎設施配套、交通條件等方面因素進行中心鎮選擇及其帶動性研究。優化農業空間04044.1 營造綠色農業發展格局構建“一核兩軸三區多基地”的農業發展空間格局一核:田家鎮農文旅融合示范核心區;兩軸:省道426現代農旅融合發展主軸、大清流河生態康養休閑和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供應軸;三區:現代農業發展集成示范區、特色15、生態農林發展示范區、優質糧蔬與中藥材發展示范區;多基地:青花椒種植基地、花卉苗木基地、中藥材基地、水產養殖基地、蠶?;亍⑸i養殖基地等。4.2 加強耕地保護【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制止各類耕地“非農化”行為,嚴禁違規占用耕地綠化造林,嚴禁超標準建設綠色通道,嚴禁違規占用耕地挖湖造景,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擴大自然保護地等。永久基本農田不得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及農業設施建設用地。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綠化裝飾以及其他破壞耕作層的植物。嚴禁新增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建設畜禽養殖設施、水產養殖設施和破壞16、耕作層的種植業設施?!緡婪烙谰没巨r田“非糧化”】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發展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確保“良田糧用”。永久基本農田現狀種植棉、油、糖、蔬菜等非糧食作物的,可以維持不變,也可以結合國家有關政策引導向種植稻谷、小麥、玉米三大谷物等糧食作物調整。種植糧食作物的情形包括在耕地上每年至少種植一季糧食作物和符合國土調查的耕地認定標準,采取糧食與非糧食作物間作、輪作、套種的土地利用方式。4.3 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加強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形成優勢農業區域。完善和加強農用地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其他農用地利用效率,加強低效農用地整治。存量土地整治盤活 引導17、農民向中心城區、集鎮集中居住,整合小散亂的村莊建設用地。鼓勵利用存量建設用地,提升低效農村建設用地,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加大損毀土地復墾力度 大力復墾歷史遺留損毀土地,積極復墾生產建設新損毀土地、及時復墾自然災害損毀土地。適時開展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對土地復墾質量進行控制與監管。適度開發宜耕后備土地資源 適度開發宜耕后備資源,增加有效耕地面積。4.4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發展理念,促進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著力將東興打造為川渝毗鄰地區鄉村振興示范區。到2025年到2035年到2050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得到完善;三產融合發展的18、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格局初步形成;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持續完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成效顯著;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更加有效;鄉村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初步構建;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續穩定增長。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培育形成一批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全面建成;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和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城鄉居民實現共同富裕。4.5 因地制宜推進村莊分類建設順應鄉村發展規律,樹立“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的規劃理念,堅持尊重現狀、因地制宜、適度聚集、有利生產和方便生活的原19、則。以城郊融合類、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和搬遷撤并類等四類村莊進行布局。集聚提升 中心村規模較大、存續能力較強的村莊。激活產業、優化環境保護和修復鄉村風貌、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村莊。城郊融合 納入集建區范圍的村莊。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提高為城市發展服務和承接城市功能的能力。特色保護 傳統村落擁有市級以上文保單位。保護傳統民俗,修復歷史建筑,保持村莊的完整性、原真性和延續性。搬遷撤并 生態敏感性較高的村落,自然災害易發村落。限制新建、擴建活動推行異地扶貧搬遷加強生態保護。維育生態空間05055.1 優化全域生態保護格局構建“一核一帶兩廊三區多點”的生態保護格局一核:長江森林公園;一帶:沱江生態保護帶20、;兩廊:以大清流河、小青龍河兩條河流為脈絡的生態廊道;三區:基于丘區類型劃分三個不同生態功能區,東北部深丘低山生態功能區、中部低山低丘生態功能區、西南平壩淺丘生態功能區;多點:多個重要水庫、湖泊、飲用水源保護地。5.2 嚴守生態發展底線【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優先將重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等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態極敏感、極脆弱區域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態功能、潛在重要生態價值、有必要實施嚴格保護的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對接自然保護地調整優化,調整后的自然保護地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嚴格管控生態保護紅線:樹立生態底線思維,建立嚴格的生態保護紅線保護21、和監督體系。未經依法批準,嚴禁擅自占用生態保護紅線,嚴禁隨意改變用途。【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構建以長江森林公園為核心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核心保護區:除滿足國家特殊戰略需要的有關活動外,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一般控制區:除滿足國家特殊戰略需求的有關活動外,原則上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5.3 實施生態空間整治修復【推進水土流失和小流域綜合治理】積極開展人工林草補植 有序推進坡耕地治理 中度以下水土流失區域宜進行生態系統自身的修復 重點實施小型水利水土保持工程【植被恢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大力推進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實施生態提升工程,積極開展植被生態功能恢復行動,恢復植被 利用物種選育、基質修復、生物22、群落重構以及生物多樣性管理技術對區域內生物多樣性進行修復【水環境治理】大力推進沱江流域、大清流河流域、小青龍河流域生態修復工程 加強對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地和主要清潔水體的保護 加強河流河道生態修復 強化空間管控和水環境治理,嚴控涉磷企業進入塑造城鎮空間06066.1 構建品質城鎮發展格局形成“一核兩翼領五重,兩環七射銜四區”的城鎮體系結構一核:中心城區;兩翼:椑木鎮、田家鎮;五重:五個重點鄉鎮;兩環:環城高速城鎮發展環、環城遠郊城鎮發展環;七射:沿中心城區發散的四高三快主干交通形成七條城鎮發展射線;四區:四個鄉鎮級片區。6.2 構建城鎮等級結構體系形成“1+2+5+7”的城鎮等級結構一級中心23、城區:包括東興、西林、新江、勝利、高橋街道;二級中心城鎮:椑木鎮、田家鎮;三級重點鎮:郭北鎮、平坦鎮、順河鎮、高梁鎮、雙才鎮;四級一般鎮:永興鎮、石子鎮、白合鎮、永福鎮、楊家鎮、雙橋鎮、富溪鎮。規劃實施保障07077.1 健全規劃傳導管控體系內江市東興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橫向傳導資源利用與保護類城鄉建設類基礎設施類縱向傳導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指導傳引)城鎮開發邊界外村莊規劃(組織編制)按照“全域統一、上下銜接、分級管理”的原則,從規劃縱向、橫向傳導關系等方面構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保障區級國土空間規劃實施傳導。省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7.2 完善規劃實施監督機制建立貫穿規劃編制、實施、監督及空間治理全過程的公眾參與機制;完善規劃監測評估預警和動態維護機制;嚴格規劃實施執法監督與效績考核。公眾參與機制監測評估機制動態維護機制監督與績效機制備注:1.本公示稿內容僅為階段成果,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批復為準;2.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24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