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4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40066
2023-08-28
45頁
12.70MB
1、前言普洱是全球北回歸線上最大的生態綠洲,是全國首個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歷史悠久,地域廣袤,生態優越,資源豐富,區位獨特,民族多樣,文化多彩。建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是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按照國家和云南省部署要求,普洱市組織編制了普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緊緊圍繞建設綠色經濟示范區、興邊富民示范區、國際生態旅游勝地、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定位,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謀篇布局好普洱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2、秀的空間發展藍圖,作為普洱市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指導各類建設的行動綱領,助推普洱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和國土空間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城市名片目錄01 規劃總則02時代引領;新定位、新目標03 全域統籌;謀劃普洱新發展格局04 雙城聯動;優化思寧一體化(中心城區)空間布局05 創新引領;構筑綠色現代產業高地06文化自信;歷史文化保護與城鄉風貌塑造07 強化支撐;保障重大基礎設施設建08 提升功能;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09 強化管理;保障規劃實施Puer cityPuer city01 規劃總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3、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建設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定位,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深入實施“3815”戰略發展目標,統籌耕地保護數量和質量,統籌生態保護和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統籌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劃定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優化農業、生態、城鎮功能空間,協調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生產力和公共資源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4、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著力做好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規劃監督實施、建立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全面提升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我市發展規劃落地實施提供空間保障,譜寫好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空間發展藍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人為本、提升品質區域協同、協調發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Puer city行政轄區全域國土空間范圍,總規模44265.93平方公里。規劃期限:2021年-2035年近期:2025年遠景展望:2050年地區生產總值:945.59億元市域常住人口:240.5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0.53%(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01 規劃總則時代引領新定5、位、新目標2.1 新時代發展要求2.2 發展定位與目標2.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0202Puer city2.1 新時代發展要求習總書記對云南的要求一個跨越三個定位五個著力省委省政府普洱現場辦公會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引領各項工作,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著力保持經濟健康平穩發展、著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著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著力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著力發揮黨組織作用,從組織上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努力建設成為國家綠色經濟示范區、興邊富民的示范區、國際生6、態旅游勝地 加快推進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開放大通道上的重要節點 全面建設綠色經濟示范區、民族團結示范區、智慧人文示范區 全力推進口岸建設、強邊固防、鄉村振興 全力推進國際茶、咖啡生態旅游地建設重大戰略云南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內外銜接”的重要戰略節點,承擔國家向印度洋開放重要通道的使命,“大循環、雙循環”的重要支撐普洱自身使命Puer city綠 色 經 濟 示 范 區興 邊 富 民 示 范 區國 際 生 態 旅 游 勝 地加快發展現代林業、康養旅游、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重視生物醫療、先進制造、普洱茶產業,培育現代物流、數字經濟產業。以綠色和有機為主線,推動傳統產業提檔升級,7、形成一批綠色經濟產業集群,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綠色經濟集聚區。發揮“一市連三國,一江通五鄰”的區位優勢,推進與老撾、緬甸、越南、泰國的口岸和航運互聯互通,發展進出口加工貿易,優化通關服務。加快興邊富民鄉鎮、邊境小康村和抵邊村寨建設。發揮普洱“全球北回歸線上最大的生態綠洲”優勢、燦爛悠久的茶文化茶馬古道文化、多彩的民族風情和優良的氣候環境四位一體的旅游資源優勢,構建以景邁山、哀牢山、無量山等為核心的旅游空間格局,輻射帶動全市旅游發展。2.2 發展定位與目標Puer city20252025綠色經濟示范區、興邊富民示范區、國際生態旅游勝地建設成效顯著 綠色經濟產業體系初具規模,示范效應與影響帶動作8、用不斷擴大 對外開放合作水平全面提升,成為云南省沿邊開放格局中的核心引擎 生態旅游國際知名度和區域影響力不斷提高20352035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全面建成綠色經濟示范區 優良的生態格局全面穩固 城市功能完善,人居環境品質優良,文化吸引力突出,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大幅提高 綠色經濟產業體系基本建立 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區域交通樞紐地位基本形成未來展望全面建成民族團結、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樣板區和區域領先發展區 全市各項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交相呼應、繁榮發展 綠色經濟和高端高新產業引領發展 城市功能趨于完善,交通網絡便捷高效,現代化9、基礎設施系統完備1.22.2 發展定位與目標Puer city2.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1 1以廊道連通和系統治理為重點筑強生態本底以開放和綠色經濟為引領夯實發展動能以文化彰顯與宜居品質為核心提升全市魅力加快沿邊城鎮帶建設,突出中心城鎮戰略地位2 23 34 45 5以推進思寧一體化為目標促進整體格局優化Puer city全域統籌謀劃普洱新發展格局3.1 推動區域協同發展3.2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3 牢筑滇西南生態安全屏障3.4 打造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格局3.5 構建協同高效的城鎮空間3.6 優化主體功能分區和加強底線管控0303Puer city鞏固并推進國家綠色經濟示范區的建設成果,加快10、構建現代綠色產業體系,推動綠色經濟從“試驗”轉向“示范”,引領全省開啟現代經濟新體系建設。落實特色生物、清潔能源、現代林產業、休閑度假養生等“四大基地”產業空間布局,建立面向瀾湄次區域的門戶樞紐培育樞紐經濟。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普洱市與瀾湄次區域城市間的互聯互通,形成高效連接國際國內市場、有效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前沿窗口。01020403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建設滇西南區域發展輻射中心推進沿邊鄉鎮產業發展,沿邊村集體經濟和就業幫扶全覆蓋,鞏固沿邊脫貧成果。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抓好村莊規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示范園建設。建設國家綠色經濟示范區建設高質量興邊富民示范區3.1 推動11、區域協同發展Puer city3.1 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建好“思寧一體化”,引領市域高層次協同發展強化思寧核心地位,加強市域聯系,形成結構清晰,分工明確的整體發展格局,構建以思茅中心城區、寧洱縣城為核心引領,重點鄉鎮、一般鄉鎮、特色新村協調推進的城鄉建設新格局。建強“交通基礎設施”,引領市域聯動發展圍繞“綠色產業牌”,推動產業協同發展依托鐵路與高等級公路網強化與沿線城鎮的聯系,強化多圈層布局、多方向輻射和一體化高效銜接發展。提升思茅區和寧洱縣之間的交通互聯互通能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同網化發展,形成思寧聚集帶環形快速通道。引導重點經濟功能區向思寧沿線地區集聚布局建設,建設思寧綠色產業新區、國際會展12、中心、那柯里茶馬古道小鎮等重點功能區,提高產業支撐能力。綠色產業空間布局綜合交通現狀圖Puer city3.2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核兩翼兩屏三廊一帶四區打 造 以 思(思 茅)寧(寧 洱)一 體 化 為 核心 的 全 市 經 濟 發 展核心和引擎依 托 景 谷、瀾 滄 兩個 區 域 性 次 中 心 城市 打 造 全 市 經 濟 發展副中心哀 牢 山 無 量 山山 地 生 態 屏 障、南 部 邊 境 熱 帶 森林生態屏障依 托 瀾 滄 江、威遠 江 和 李 仙 江 自然 河 流 形 成 的 三條生態廊道圍繞孟連、瀾滄、西盟、江城和思茅區南部形成的沿邊特色農業種植帶瀾滄江流域糧食種植區、李仙江流域13、糧食區、茶葉咖啡重點發展區、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區多點建 立 多 個 規 模 化、標 準 化 的 現 代 農 業示 范 區、特 色 農 產品基地普洱市總體格局圖Puer city3.3 牢筑滇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兩屏:“哀牢山無量山山地生態屏障、南部邊境熱帶森林生態屏障”重點防治水土流失、保護熱帶雨林和珍稀瀕危物種,發揮保障全市乃至全省全國生態安全的作用。三廊:依托瀾滄江、威遠江和李仙江自然河流形成的三條生態廊道以“三廊”為南北主軸線打造普洱市核心生態地帶,連通小黑江、阿墨江、補遠江、黑河和南壘河等其他自然河流生態廊道以及橫縱交錯的潛在生態廊道,提升生態源地連通度并促進其間生態流、能量流及物種等的擴散14、與流動,為周邊區域提供水生態安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水源涵養等生態服務。普洱市生態格局圖Puer city3.3 牢筑滇西南生態安全屏障自然保護地體系:全市將生態功能重要、生態系統脆弱敏感、自然生態保護空缺的區域規劃為重要的自然生態空間,納入自然保護地體系,全市共劃定21處自然保護地,總面積為2131.67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的4.82%。普洱市自然保護地分布圖Puer city3.4 打造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格局一帶沿孟連、瀾滄、西盟、江城和思茅區南部形成的沿邊特色農業種植帶四區瀾滄江流域糧食種植區、李仙江流域糧食區、茶葉咖啡重點發展區、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區多點以產業發展區為引領,建立多個規?;?5、準化的現代農業示范區、特色農產品基地普洱市農業格局圖Puer city以思(思茅)寧(寧洱)一體化為核心的全市經濟發展核心和引擎一核依托景谷、瀾滄兩個區域性次中心城市聯動瀾(瀾滄)孟(孟連)西(西盟)發展全域旅游,打造全市經濟發展副中心兩翼對外開放經濟帶、哀牢山無量山“兩山”綠色經濟帶、抵邊城鎮發展帶三帶思寧為核心帶動江城、墨江;景谷為核心帶動景東、鎮沅;瀾滄為核心帶動西盟、孟連三區普洱市城鎮空間格局圖3.5 構建協同高效的城鎮空間Puer city市域城鎮發展核心1城鎮發展次中心8重點發展城鎮45一般鄉鎮44普洱市市域城鎮體系圖3.5 構建協同高效的城鎮空間Puer city3.6 優化主體16、功能分區和加強底線管控按照“3+N”主體功能區類型劃分,“3”即在縣域主體功能(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基礎上,以鄉(鎮、街道)為單元細化農產品主產區、重點生態功能區、城市化地區?!癗”為以鄉(鎮、街道)為單元細化疊加邊境地區和歷史文化資源富集區等2個疊加功能區,細化形成市域范圍“3+2”的主體功能分區布局。城市化地區:思茅區、寧洱縣農產品主產區:瀾滄縣、景谷縣、江城縣、墨江縣重點生態功能區:景東縣、鎮沅縣、孟連縣、西盟縣落實縣域主體功能區城市化地區:18個農產品主產區:48個37個重點生態功能區:37個優化鄉鎮主體功能區邊境地區:16個歷史文化資源富集區:3個優化鄉鎮主體功17、能區普洱市鄉級行政區主體功能定位分布圖主體功能區類型數量鄉(鎮、街道)名稱城市化地區18思茅街道、南屏鎮、倚象鎮、寧洱鎮、磨黑鎮、同心鎮、聯珠鎮、通關鎮、錦屏鎮、文井鎮、威遠鎮、永平鎮、恩樂鎮、勐烈鎮、娜允鎮、勐朗鎮、東回鎮、勐梭鎮農產品主產區48六順鎮、龍潭鄉、云仙鄉、德化鎮、勐先鎮、普義鄉、壩溜鎮、景星鎮、龍壩鎮、龍潭鄉、孟弄鄉、那哈鄉、泗南江鎮、團田鎮、文武鎮、新安鎮、雅邑鎮、魚塘鎮、大街鎮、碧安鄉、鳳山鎮、景谷鎮、勐班鄉、民樂鎮、益智鄉、正興鎮、者東鎮、寶藏鎮、國慶鄉、嘉禾鄉、曲水鎮、整董鎮、安康鄉、大山鄉、東河鄉、富邦鄉、富東鄉、酒井鄉、拉巴鄉、木戛鄉、南嶺鄉、糯福鄉、糯扎渡鎮、謙六18、鄉、上允鎮、文東鄉、竹塘鄉、新廠鎮重點生態功能區37思茅港鎮、德安鄉、黎明鄉、梅子鎮、新撫鎮、安定鎮、大朝山東鎮、花山鎮、景福鎮、林街鄉、龍街鄉、曼等鄉、漫灣鎮、太忠鎮、文龍鎮、半坡鄉、按板鎮、古城鎮、和平鎮、九甲鎮、勐大鎮、田壩鄉、振太鎮、康平鎮、富巖鎮、公信鄉、景信鄉、芒信鎮、勐馬鎮、發展河鄉、惠民鎮、雪林鄉、力所拉祜族鄉、勐卡鎮、翁嘎科鎮、岳宋鄉、中課鎮普洱市(鄉、鎮、街道)主體功能區疊加功能區類型數量鄉(鎮、街道)名稱歷史文化資源富集區3同心鎮、娜允鎮、惠民鎮邊境地區16康平鎮、勐烈鎮、曲水鎮、整董鎮、富巖鎮、公信鄉、芒信鎮、勐馬鎮、糯福鄉、雪林鄉、力所拉祜族鄉、勐卡鎮、翁嘎科鎮、新廠19、鎮、岳宋鄉、中課鎮普洱市(鄉、鎮、街道)疊加功能區Puer city優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至2035年,普洱市耕地保護目標劃定結果為623.31萬畝耕地保護目標至2035年,普洱市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結果為418.7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劃定重點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至2035年,普洱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面積為1652.98萬畝,占國土面積比例為24.89%統籌劃定城鎮開發邊界至2035年,普洱市涉及10個縣(區)的城鎮開發邊界規??刂圃?6.23萬畝,全市城鎮開發邊界控制倍數為1.29倍Puer city3.6 優化主體功能分區和加強底線管控雙城聯動優化思寧一體化(中心城區)空間布局4.1 城市定位4.2 城20、市空間結構4.3 中心城區規劃分區4.4 品質生活與宜居環境0404Puer city4.1 城市定位Puer city普洱茶文化之源生態宜居幸福之城民族團結示范市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前沿窗口著重強化思寧雙城雙核聚集,充分發揮規模效應,吸引帶動壩區周邊鄉鎮村寨建設特色小鎮、美麗鄉村,促進城鄉統籌,形成“思茅主城+寧洱副城+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的布局模式。一軸:依托G8511、G213等交通線路,打造思寧集聚發展軸。一核:思茅中心城區、寧洱縣城為核心,推進思寧一體化建設,提升地區綜合實力。兩心:以思茅街道、南屏鎮、倚象鎮形成思茅主要發展中心;以寧洱縣城為引領,結合磨黑、勐先、同心鎮形成寧洱主21、要發展中心。四帶:以玉磨鐵路、昆曼高速、思瀾高速、思江高速等為依托的對外開放帶;以云仙鄉、龍潭鄉、思茅港鎮為主的糯扎渡庫區、瀾滄江沿岸經濟發展帶;以大普鐵路、大普高速、改造升級的S245等為依托的李仙江經濟帶;以玉磨鐵路、G8511、G213等為依托的思寧經濟帶。4.2 城市空間結構Puer city4.3 中心城區規劃分區Puer city中心城區規劃分區圖構建“市級及以上、區(縣)級、社區級”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構筑青山綠水相呼應的生態安全格局;構建環一帶一廊一園相間的綠地網絡;構建江河湖渠交映的水系藍網體系。4.4 品質生活與人居環境Puer city創新引領構筑綠色現代產業高地05022、5Puer city5.1 構建綠色產業體系5.2 優化產業空間布局20252035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初步建成,現代能源產業體系框架基本形成,能源供應格局、能源基礎設施布局進一步完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明顯優化,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力爭實現雙碳目標。建成邊疆少數民族欠發達地區綠色崛起的全國典范和面向南亞東南亞綠色經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產業發展目標產業發展目標5.1 構建產業體系Puer city 一核思(思茅)寧(寧洱)一體化區域,全市發展核心和產業布局重點區 兩翼以瀾滄、景谷為次中心的產業發展區 三帶對外開放經濟帶“兩山”綠色經濟帶強邊固防發展帶旅游康23、養生物醫藥現代物流高特農業現代林業先進制造數字經濟邊境貿易綠色產業5.2 優化產業空間布局Puer cityPuer city文化自信歷史文化保護與風貌塑造6.1 強化歷史文化保護與利用6.2 塑造城鄉風貌特色06066.1 強化歷史文化保護與利用Puer city構建“一軸三廊多片”市域歷史文化保護結構編織以茶馬古道為核心的茶馬文化保護網絡加強以多元民族文化為特點的特色保護保 護 普 洱 優 秀 的 歷史建筑保護普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普洱的不可移動文物6.2 塑造城鄉風貌特色Puer city強化支撐保障重大基礎設施建設7.1 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7.2 強化安全水網布局7.3 統籌礦產資24、源保障7.4 完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7.5 構建安全韌性的綜合防災減災體系0707Puer city市域一體,實現市域高效率,打造滿足“市域一體、全域旅 游”發展要求的高效暢達的市域交通體系。品質發展,實現體驗高品質,打造契合“天賜普洱、世界茶源”特征的綠色低碳、品質交通之城。樞紐強市,實現區域高可達性,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航空鐵路高速公路國省道航運構建“三支線、五通用”的航空運輸體系建設“一主、四支、三過境”的市域鐵路網絡構建一環三縱六聯三出境高速公路網,完善高速公路骨架網提升重要交通道路等級,強化市域內部城鄉區域的交通聯系建 設 瀾 滄江湄公河典范水路口岸、形成全國示25、范性內河水運碼頭7.1 構建便捷高效的對外交通系統Puer city優化水資源配置格局,嚴格水資源保護利用7.2 強化安全水網布局推進流域水系連通及重點水系綜合整治工程Puer city統籌思寧地區一體化空間開發新格局,構建一體化的水資源配置體系,適當開展“拓源”工程,提高水資源調蓄能力。加快推進流域水系連通工作建設。提升城鎮河流生態環境補水能力,加強河流綠道、景觀綠帶、閘壩改造、堤防生態環境提升等工程建設。重點劃定思寧地區水源涵養功能保護區按照水源涵養功能規模和重要程度,劃定水源涵養功能保護區,分類制定水源涵養區保護措施、編制水源涵養區突發應急預案。推進重點水源保障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思寧一體26、化”等重點區域供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設。加快引調水及水系連通工程建設。7.3 統籌礦產資源保障普洱市礦產資源規劃圖Puer city構建市域礦產資源開發格局全面落實礦產資源安全保障布局科學確定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空間加強礦產資源利用結構調整優化能源供給空間布局加強指導統籌規劃示范引領分類指導面向需求重點突出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求實勿虛提升服務覆蓋全局深化應用智慧交通建設原則7.4 促進智慧交通系統建設完善實現公路、水路、鐵路、航空、公交等多種運輸方式無縫對接,全面建成適合于普洱市道路交通特點的、具有高效快捷的交通數據采集處理能力、決策能力和組織協調指揮能力的智慧交通管理系統Puer city提升功能生態修27、復與國土綜合整治8.1 推進國土綜合整治8.2 開展生態保護修復0808Puer city7.18.1 推進國土綜合整治將瀾滄縣、墨江縣、景東縣、景谷縣、鎮沅縣5個縣確定為普洱市農用地重點整治區。農用地整治01城鎮低效用地整治03農村建設用地整治02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提質增效將江縣、瀾滄縣、思茅區確定為普洱市農村建設用地整治重點區域。結合城鎮開發邊界,普洱市城鎮低效用地重點整治區域主要分布在思茅區、寧洱縣和瀾滄縣。Puer city8.2 開展生態保護修復森林生態修復水環境和水生態修復濕地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水土流失治理地質災害防治礦山生態修復主要分布在哀牢山-無量山自然保護區、威遠28、江自然保護區等各類自然保護區范圍內,以及李仙江沿岸、南部邊境生態屏障帶。主要分布在普洱大河(思茅河)、阿墨江、李仙江上游、勐烈江、景谷河、威遠江、黑河、南朗河、南壘河等區域。主要分布于五湖國家濕地公園、瀾滄草海濕地公園、孟連南卡江、南馬河、西盟班岳水庫、南康河水電站等區域。主要分布于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太陽河國家級森林自然公園、威遠江省級自然保護區、糯扎渡省級自然保護區、牛倮河省級森林自然公園等區域。普洱市水土流失治理潛力區主要分布于普洱北部李仙江沿線區域及普洱西部瀾滄江流域中低山山地區。主要分布在市域北部景東縣、鎮沅縣,東部墨江縣魚塘文武和西部景谷縣半坡、西盟縣新29、廠力所等區域。受損土地主要分布在思茅區、寧洱縣,南部的瀾滄縣、東部的墨江縣和北部的景東縣。Puer city9.1 9.1 規劃實施傳導規劃實施傳導9.2 9.2 規劃管控體系規劃管控體系9.3 9.3 規劃體檢與評估規劃體檢與評估9.4 9.4 規劃政策保障規劃政策保障0909規劃傳導與保障Puer city09 規劃傳導與保障市域總體規劃單元詳細規劃宏觀微觀中觀片區目標愿景:縱向建立規劃傳導管控機制片區規劃目標愿景:橫向強化對各項規劃的指導約束資源利用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利用專項規劃濕地保護利用專項規劃礦產資源保護利用專項規劃要素配置住房保障專項規劃城市綜合交通專項規劃安全保護飲用水水源地保30、護專項規劃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規劃城市特色歷史文化保護專項規劃林地保護利用專項規劃海洋資源保護利用專項規劃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專項規劃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市政基礎設施專項規劃黑臭水體整治專項規劃城市綜合防災減災專項規劃城市風貌專項規劃Puer city09 規劃傳導與保障規劃體檢與實施評估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規劃評估體制動態調整完善建立公開、透明、制度化的動態維護機制,根據規劃實施體檢評估結果進行動態維護建立國土空間信息平臺夯實智慧規劃基礎,形成全市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按照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總體要求開展平臺建設培育公眾參與機制建立規劃實施動態監測預警和動態評估調整機制完善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和考核機制健全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加強規劃實施組織領導規劃政策保障Puer city注:本草案公示稿僅為成果公示,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批復為準。圖片來源:部分圖片來源于普洱日報社。Puer city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9
14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