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版)(4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40069
2023-08-28
43頁
9.50MB
1、謀劃曲靖 2035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按照國家和云南省部署要求,為進一步全面提升新時代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實現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曲靖市組織編制了曲靖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描繪了曲靖邁向“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空間治理宏偉藍圖,作為曲靖市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頂層設計、全局安排和總體綱領,助推曲靖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和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現在,讓我們在2、這里,遇見未來,遇見2035的曲靖。熱忱期待您的參與,歡迎您建言獻策,共繪新時代曲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藍圖!常住人口我們的我們的曲靖曲靖經濟總量全域面積曲靖,位于云南省東部,云貴高原中部,滇、黔、桂三省(區)結合部。市域國土空間屬典型的山地高原地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有高原盆地、高山、中山、低山、河槽和湖盆多種地貌,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要素齊全。曲靖不僅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還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和強勁的經濟活力,是長江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2.89萬平方公里3393.9億元注:本公示讀本為征求意見稿,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批復為準。注:本公示讀本為征求意見稿,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批3、復為準。570.1萬人目 錄卓爾不群 建設名副其實云南副中心城市0101區域協同 全面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0402空間統籌 構筑高質量開發保護總體格局0803生態優先 筑牢珠江源頭的高原生態基底1404城鄉融合 塑造和諧共融的城鄉發展空間1805歷史保護 彰顯爨鄉福地的城市文化魅力2306韌性城市 完善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2707內涵提升 塑造幸福宜居高品質中心城區3308實施保障 構建高效能空間規劃治理體系370901卓爾不群建設名副其實云南副中心城市 城市定位 發展目標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1-先進制造基地先進制造基地高端食品基地高端食品基地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云南4、副中心城云南副中心城市市卓爾不群卓爾不群 建設名副其實云南副中心城市建設名副其實云南副中心城市1.1 城市定位1.2 發展目標初步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格局,云南副中心城市建設初見成效,生態宜居城市品質顯著提高,歷史文化魅力得到充分彰顯,城市治理效能顯著提升。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為西南地區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先進制造基地、高端食品基地、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云南副中心城市。全面建設成為“獨步南境、卓爾不群”的珠江源現代化大城市,與全國一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025年2035年2050年-2-卓爾不群卓爾不群 建設名副其實云南副中心城市建設名副其實云南副中心城市1.3 國土5、空間開發保護戰略創新驅動核心引領戰略城鄉融合共享宜居戰略貫徹“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滇中崛起等戰略部署,發揮曲靖內通外聯樞紐優勢,建設成為連接強大國內市場與南亞東南亞國際市場的重要鏈接點,實現從區域小循環節點向全面融入“大循環、雙循環”樞紐轉變。堅持生態優先,強化資源環境底線約束。服務全省筑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戰略,開展區域生態保育合作,共抓長江、珠江流域協同保護治理。統籌珠江源、海峰濕地等重點生態資源,提升自然資源全要素、全流程、全周期利用效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創新體制機制。建設高質量產業載體,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引入高水平大學、重點實驗室等科教創新資源,加速形成以企6、業為主體,高校、科研院所等各類創新主體協同聯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局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提升民生福祉,改善人居環境,統籌城鄉發展,提高城市品質和安全韌性,完善多層次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塑造和諧共融的城鄉發展空間。以南盤江中心城區段為試點,探索城鄉融合新路徑。區域協同開放互聯戰略生態優先內涵發展戰略-3-區域協同全面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02-4-融入區域雙向開放網絡 強化昆-曲協同發展區域協同區域協同 全面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全面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2.1 融入區域雙向開放網絡國際循環:強化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曲靖市融入國際循環大通道示意圖-5-構建曲靖“十”字型對外戰7、略通道,重點暢通南北向的曲靖-文山-河內通道,打造曲靖輻射南亞東南亞四個主要方向的對外開放大通道,建設輻射南亞東南亞的重要交通節點。交通互聯,完善開放大通道建設產業共贏,全面深化產能合作文化共榮,促進民心相通相融重點聚焦以綠色硅光伏、新能源電池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和國際貿易等產業領域,全面深化產能合作,加強國際合作產業創新平臺建設。整合川、滇、黔、緬、印等區域文化資源,串聯線路,共建線性文化遺產,共創文化旅游金字招牌。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深化教育合作與人才培養。昆明市曲靖市成都市重慶市成渝城市群570km250km500km750km西藏8、自治區青海省甘肅省陜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云南省廣東省江西省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市東承黔桂,實現與長江經濟帶節點城市互聯互通;南向出境,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銜接西部陸海新通道;西融滇中,銜接昆明主中心和跨地區交通走廊;北入川渝,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開放大通道。2.1 融入區域雙向開放網絡國內循環:打造大循環的開放服務節點強化區域交通大通道建設打造產業轉移重點承載地促進流域協同保護與治理發揮水陸轉換和聯運優勢,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中下游地區、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等國內重點區域產業轉移需要,大力承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裝備制造等東部產業轉移。共抓長江上游大保護,保障金沙江沿線區域生態功9、能,協同珠江流域共同治理;開展西北與昭通、昆明連片的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帶及東南與文山相接的珠江上游喀斯特地帶兩處省域重點片區保育合作。區域協同區域協同 全面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全面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曲靖市融入國內大循環主要方向示意圖-6-上海市合肥市貴陽市長沙市武漢市南昌市長江中游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安徽省江蘇省浙江省南寧市北部灣城市群南京市杭州市區域協同區域協同 全面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全面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2.2 強化昆-曲協同發展強化交通一體,構筑暢達高效的交通網促進產業協作,保障產業合作載體建設推動服務對接,探索公共服務資源共享構建綜合交通網絡,完善昆-曲高速公路、城際10、鐵路、軌道交通網絡建設,推進昆-曲物流樞紐一體化建設,打造昆明主中心與曲靖1.5小時交通圈。推動昆-曲產業協作與錯位發展,引導高端制造和現代服務產業向昆-曲協同發展帶集聚,加快昆-曲產業合作載體建設,強化昆-曲產業要素對接。探索建立雙城協同治理模式,促進昆曲在教育、醫療、體育、政務等多領域公共服務的跨區域協同,推動公共服務一體化,唱好昆-曲“雙城記”。昆-曲協同發展示意圖-7-昆明市曲靖市03空間統籌構筑高質量開發保護總體格局 構建協調一體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統籌生態、農業、城鎮國土空間-8-空間統籌空間統籌 構筑高質量開發保護總體格局構筑高質量開發保護總體格局311、.1 構建協調一體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構建美麗國土空間新格局以保護保留、開發利用兩大功能為導向,構建全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生態空間農業空間城鎮空間會澤縣宣威市沾益區馬龍區麒麟區陸良縣師宗縣羅平縣富源縣-9-3.2 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空間統籌空間統籌 構筑高質量開發保護總體格局構筑高質量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堅持底線思維,實施高效能空間治理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以現狀為基礎實事求是確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優先保障壩區穩定耕地的劃定比例。將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嚴格保護的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優先涵蓋自然保護地區域。依據自然地理格局、城鎮化進程等合理劃12、定城鎮開發邊界,優先保障中心城區集聚發展。-10-3.3 統籌生態、農業、城鎮國土空間空間統籌空間統籌 構筑高質量開發保護總體格局構筑高質量開發保護總體格局生態空間格局“兩帶三廊、一核六點”“兩帶三廊、一核六點”兩帶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帶、東南部喀斯特地帶三廊珠江生態廊道、小江次級生態廊道、南盤江-黃泥江次級生態廊道一核珠江源生態核六點黑頸鶴、駕車、珠江源、海峰、十八連山、丁累大箐六個自然保護區生態地帶生態廊道生態核心生態節點-11-3.3 統籌生態、農業、城鎮國土空間空間統籌空間統籌 構筑高質量開發保護總體格局構筑高質量開發保護總體格局農業空間格局“三區四業九帶”“三區四業九帶”三區冷涼山區中溫13、壩區低熱槽區四業綠色蔬菜產業地道藥材產業優質水果產業新興花卉產業九帶3個蔬菜產業帶(南盤江流域、烏蒙山、富源)2個中藥材產業帶(宣威-沾益、羅平-師宗)3個水果產業帶(馬龍-麒麟、會澤、師宗-羅平)1個花卉產業帶(馬龍-陸良)蔬菜產業帶藥材產業帶水果產業帶-12-花卉產業帶一副多點四廊3.3 統籌生態、農業、城鎮國土空間空間統籌空間統籌 構筑高質量開發保護總體格局構筑高質量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城鎮空間格局“一主一副,多點支撐,四廊聯動”“一主一副,多點支撐,四廊聯動”麒沾馬中心城市一主宣威副中心城市以縣城和小城鎮為協同支點,加快縣城城鎮化進程,強化小城鎮產業和服務功能滬昆廊道南昆汕昆廊道貴昆杭瑞廊14、道銀昆曲瀘廊道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縣城中心鎮-13-04生態優先筑牢珠江源頭的高原生態基底 統籌生態保護發展 分類開展生態修復 推動國土綜合整治-14-生態優先生態優先 筑牢珠江源頭的高原生態基底筑牢珠江源頭的高原生態基底4.1 統籌生態保護發展嚴格保護云南會澤黑頸鶴、珠江源等自然保護區和各類自然公園等生態空間,建立分類科學、布局合理、保護有力、管理有效、功能完備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推進自然資源保護利用統籌珠江源、海峰濕地等重點生態資源,推動保護與利用相結合,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轉化通道。-15-4.2 分類開展生態修復生態優先生態優先15、 筑牢珠江源頭的高原生態基底筑牢珠江源頭的高原生態基底水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石漠化治理礦山生態修復推動以珠江、長江兩大水系為重點的水環境治理,對一級河流河道、水源地等重要區域實施水治理和水生態修復。保護黑頸鶴等重點物種棲息地,識別重要斑塊、廊道,結合已有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構建跨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針對市域內石漠化敏感區,區分環境保留區、整治修復區和專項修復區,分類采取治理修復措施,減少石漠化面積。針對不同礦山類型、場地條件,提供分類治理措施與修復手段;優化礦產資源開發格局,實現可持續開發。-16-4.3 推動國土綜合整治生態優先生態優先 筑牢珠江源頭的高原生態基底筑牢珠江源頭的高原16、生態基底-17-城鎮存量優化更新 以中心城區和各縣(市、區)城區的城鎮老舊小區、棚戶區、老舊廠區和城中村為重點。采取“微改造”為主的方式,劃分五種類別,通過結構功能調整、環境治理改善、公共設施完善、特色空間和城市風貌打造等手段,促進城市精準更新。鄉村國土綜合整治農業用地提質:全市耕地劃分五種類型,分類實施整治措施,提高耕地質量;實施低效園地開發,優化種植結構。建設用地整治:嚴控農村建設用地增量,控制戶均宅基地規模。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盤活利用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發展鄉村旅游等新產業。在宣威、會澤、師宗等適宜區域積極開展農村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商品農業發展區高附加值特色農業區17、優質耕地整治區一般耕地區其他發展區綜合整治類生態修復類歷史文化保護類拆除重建類功能改變類05城鄉融合塑造和諧共融的城鄉發展空間 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 促進產城融合 完善城鄉生活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18-城鄉融合城鄉融合 塑造和諧共融的城鄉發展空間塑造和諧共融的城鄉發展空間5.1 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增強中心城市集聚力提升副中心城市發展水平提高縣城和小城鎮空間品質完善多中心網絡化城鎮體系 做強“麒沾馬”中心城市,推動現代產業、創新人才等高端要素向中心城市集聚。提升宣威作為市域副中心城市的發展水平,完善綜合服務功能,強化與中心城市的聯系。提高羅平、富源、師宗、陸良、會澤縣域經濟發展質量,加快縣城城鎮18、化進程,補短板、強弱項,提高縣城城鎮化水平。以經濟基礎好、發展活力強的小城鎮為重點,推動城鄉融合和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打造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支撐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就地城鎮化。-19-4539122311小型鎮(鄉)中型鎮大型及特大型城鎮20萬以下型小城市20-50萬I型小城市50-100萬中等城市100-300萬型大城市300-500萬I型大城市麒沾馬中心城市陸良羅平富源會澤宣威師宗05.2 促進產城融合城鄉融合城鄉融合 塑造和諧共融的城鄉發展空間塑造和諧共融的城鄉發展空間全鏈條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全面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先進制造基地高端食品基地整合全市產業園區,引導產業向園區集聚,創新產業空間供給與19、治理。綠色硅光伏新能源電池綠色鋁精深加工精細化工高端水果、高端蔬菜種植以生豬為主的規模化養殖綠色食品精深加工1個國家級經開區7個省級工業園區1個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4個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園-20-5.3 完善城鄉生活圈城鄉融合城鄉融合 塑造和諧共融的城鄉發展空間塑造和諧共融的城鄉發展空間構建五級六類公共服務體系提升重點公共服務設施區域影響力推動社區生活圈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共享 提高城鄉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覆蓋率。提高鄉村共享城市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的便利程度,推動城市與鄉村各類設施的高效利用。區域教育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區域文化體育中心基本公共服務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社會福利生活保障15分鐘20、5-10分鐘衛生服務中心/養老院初中/小學大中型多功能運動場地文化活動中心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幼兒園小型多功能運動場地文化活動站商場、菜市場、餐飲、銀行、電信郵政社區服務中心開閉所社區就業服務中心/保障性住房/公交車站社區商業網點社區服務站再生資源/生活垃圾回收點/公共廁所-21-市級縣(市、區)級街道(鄉、鎮)級社區(行政村)級街坊(自然村)級全市或區域全縣/市/區30-50萬街道/鄉鎮3-5萬社區/行政村0.5-1.2萬居住組團/自然村0.1-0.5萬服務更高等級廣域綜合服務設施曲靖市中心城區可達性高的區域服務區縣的較高等級綜合性服務設施各縣(市、區)中心城區可達性高的區域配套全方位、全時段21、的公益性服務設施城區15分鐘(1500m),農村30分鐘(10km)配建齊全的基本公服設施城區10分鐘(500-800m),農村20分鐘(5km)針對老人、幼兒的福利設施城區5分鐘(300-500m),農村10分鐘(1km)設施配建要求與到達時間公服設施服務等級服務范圍5.4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城鄉融合城鄉融合 塑造和諧共融的城鄉發展空間塑造和諧共融的城鄉發展空間分類推進村莊建設,促進鄉村振興城郊融合類9.80%加快社區轉變,承接城鎮外溢功能,保障部分增量需求。集聚發展類45.33%提高村莊綜合配套水平,保障村莊區域整合發展余量。特色保護類3.80%挖掘特色、做好保護,保障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空間需22、求。整治提升類32.75%優化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用好內部存量、嚴控增量用地。搬遷撤并類8.32%引導向中心村、園區、城鎮的集聚,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強化向城鎮的聯動訴求服務設施產業功能下沉城鎮功能集中區不同類型村莊中心城區縣城小縣城產業園區特色小鎮城郊融合類集聚發展類特色保護類整治提升類搬遷撤并類以村民“高效、便捷、均好、人居環境優美”訴求為目的優化城鄉融合發展的區域用地空間結構實現“交通便捷、服務全面、產業興旺、三生融合”的村莊愿景-22-06歷史保護彰顯爨鄉福地的城市文化魅力 完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 構建整體保護格局 塑造文旅交融的全域魅力格局-23-歷史保護歷史保護 彰顯爨鄉福地的城市文化魅23、力彰顯爨鄉福地的城市文化魅力6.1 完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名鎮名村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歷史地段會澤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西門街片區4 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17個傳統村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云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3處曲靖市文物保護單位71處會澤108處麒麟28處師宗19處宣威5處陸良16處國家級2項:斑銅制作技藝、宣威火腿制作技藝云南省級31項:倘塘黃豆腐技藝、宣威花燈、洞經音樂等曲靖市級118項:沾益辣子雞、師宗楹聯、紅軍在馬龍的故事等-24-6.2 構建整體保護格局歷史保護歷史保護 彰顯爨鄉福地的城市文化魅力彰顯爨鄉福地的城市文化魅力整體保護南方絲綢之路線性文化遺24、產構建“一核兩城,三帶多點一核兩城,三帶多點”的整體保護格局一核珠江源兩城會澤古城曲靖古城三帶東西向文化帶南北向文化帶滇銅京運文化帶多點其他各類歷史文化資源珠江源頭,爨鄉福地珠江源頭,爨鄉福地-25-6.3 塑造文旅交融的全域魅力格局歷史保護歷史保護 彰顯爨鄉福地的城市文化魅力彰顯爨鄉福地的城市文化魅力“一帶引領、雙核驅動、三區協同、多點支撐一帶引領、雙核驅動、三區協同、多點支撐”文旅魅力空間發展總體格局-26-一帶珠江源-南盤江文化旅游帶雙核會澤古城、曲靖古城三區北部歷史文化旅游區中部現代康養旅游區南部生態觀光旅游區多點多個文旅特色鎮村07韌性城市完善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 構建現代綜合交通25、體系 統籌水資源利用調配 完善各類重大市政基礎設施布局 健全綜合防災體系 推進“數字曲靖”建設-27-韌性城市韌性城市 完善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完善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7.1 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公路區域互聯互通構建“中心放射式”公路網市域綜合交通體系鐵路完善鐵路網絡布局打造“十字”樞紐機場加快民用機場建設構建功能完備的機場體系水運融入區域水運體系完善地區水運網建成以高速、城際鐵路和高速公路為主骨架,以普通鐵路和普通干線公路為基礎,陸路、空中、水上相融合,快速便捷、高效安全、綠色集約、智慧先進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28-樞紐區域級樞紐城市級樞紐貨運樞紐7.2 統籌水資源利用調配韌性城市韌26、性城市 完善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完善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遵循“蓄引提結合、以蓄為主,大中小結合、以中小型為主,先本區、后外調”原則,科學制定水資源配置方案。九龍河連通工程黑灘河水庫調水工程黃草坪水庫調水工程扯卓河水庫調水工程德澤水庫調水工程車馬碧水庫調水工程阿崗水庫供水工程現有水庫新建水庫-29-規劃水庫位置圖扯卓河水庫德澤水庫黑灘河水庫車馬碧水庫車馬碧調水工程扯卓河調水工程德澤調水工程黑灘河調水工程黃草坪水庫黃草坪水庫調水工程西河水庫昆明規劃調水工程示意圖7.3 完善各類重大市政基礎設施布局韌性城市韌性城市 完善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完善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按照“結構合理、技術先進、安27、全可靠、適度超前”的發展要求,優化改造現有高壓配電網,加快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建立從“源頭到龍頭”的全流程飲用水安全保障體系以及“源頭減排、雨水收排、排澇除險、超標應急”的城市排水防澇體系。實行“管理”前移,“堵”“疏”結合,全面推行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化、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探索二次資源利用新技術。優化布局能源設施提升給排水保障體系完善環衛管理體制-30-7.4 健全綜合防災體系韌性城市韌性城市 完善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完善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采取隱患點定期監測巡查、制定緊急預案、對工程建設活動全面跟蹤和安全管理等措施,提高地質災害預防防治能力。地質災害防治構建以水系為主體的城鎮排28、蓄大系統,完善城鎮骨干排水系統,加強調蓄、蓄排結合,提高城鎮防洪排澇應急能力。防洪排澇構建以城市功能化分區防火體系為核心的城市消防安全體系,充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構建智慧消防體系。智慧消防完善急救中心、保障醫院等應急醫療設施布局,推行“平疫結合”的彈性建設模式,加強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防治能力。公共衛生安全優化全市精細化工產業發展布局,將危險品生產、儲存設施集中布局,1公里影響半徑內,禁止布局居住與其他城市生活功能。危險品倉儲-31-明確抗震設防區域劃分和抗震設防標準,制定不同分區防震對策,引導城鎮、工業合理選址布局。抗震防災部署全光網建設,推進以5G為核心的移動通29、信網絡規模商用和IPv6全面部署,提升國際通信服務和物聯網建設能力。推動物聯網向物流運輸、智慧交通、市政管理、環境治理、應急防災等場景深度覆蓋,打造物聯網行業應用示范。搶抓“東數西存、東數西算”機遇,實施新一輪“云上云”行動計劃,啟動綠色大數據中心、計算中心等項目建設。推進智慧農業基地、數字工廠、智慧景區建設,推動公共服務和管理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重塑生產服務模式。7.5 推進“數字曲靖”建設韌性城市韌性城市 完善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完善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推進信息設施演進升級建設新型數字應用設施建設數據資源集聚設施推動設施數字化改造-32-08內涵提升塑造幸福宜居高品質中心城區 空間30、品質提升目標與策略 打造山水交融的宜居之城 形成集約高效的功能布局-33-一山一湖生態核翠峰山象鼻山陽景山朗目山文化休閑中心城區城市空間總體結構中心城區城市空間總體結構內涵提升內涵提升 塑造幸福宜居高品質中心城區塑造幸福宜居高品質中心城區8.1 空間品質提升目標與策略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空間載體,將曲靖建設成為:彰顯西南高原山水特色、蘊含獨特歷史文化魅力、承載高品質美好生 活的云南副中心城市提升目標-34-策略與路徑策略 2:織繪多樣可達綠色空間體系策略 3:形成結構清晰城市用地布局策略 4:重塑特色鮮明城市空間秩序策略 5:打造印象深刻文旅魅力空間策略 1:塑造山水交融總體城市格局朗目山西河水庫31、寥廓山瀟湘水庫生態綠心陽景山馬龍河城市景觀帶瀟湘江城市景觀帶西河城市景觀帶城市組團城市組團城市組團城市組團戰略預留組團內涵提升內涵提升 塑造幸福宜居高品質中心城區塑造幸福宜居高品質中心城區8.2 打造山水交融的宜居之城中心城區水體價值識別分析圖中心城區水體價值識別分析圖中心城區山體價值識別分析圖中心城區山體價值識別分析圖在識別提煉山體、水體資源的基礎上,提出構建“四山為廓、多廊相契、綠心為核、五水川流”的城市山水格局。四山為廓以翠峰山山脈、朗目山山脈、陽景山山脈、象鼻山山脈四條山脈為曲靖中心城區的城廓和自然地理界線。多廊相契以寥廓山-瀟湘江-南盤江、西河水庫-太和山-南盤江等多條山水廊道與城市32、組團相契,共筑城綠共生格局。綠心為核打造寥廓山瀟湘水庫生態綠心。五水川流以南盤江、白石江、瀟湘江、西河、馬龍河五條水脈串聯城市,構建活力景觀帶。中心城區城市山水格局中心城區城市山水格局-35-南盤江城市景觀帶客運樞紐與都市經濟發展區物流樞紐與先進制造、高等教育區科創研發與創新生活示范區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高端工業與生產生活服務區商業、文化與政務服務區政務服務科技服務板塊(戰略預留)生態涵養與都市休閑協調區8.3 形成集約高效的功能布局內涵提升內涵提升 塑造幸福宜居高品質中心城區塑造幸福宜居高品質中心城區先進制造功能現代物流功能產業功能文教功能高等教育功能職業教育功能技術研發功能商貿功能自貿試驗功33、能綜合保稅功能中央商務功能(CBD)交通功能機場陸港功能高鐵城際功能文化展示功能樞紐輻射功能核心功能基礎功能民生保障功能應急處理功能治理功能生活功能居住休閑功能商業配套功能基礎建設功能生態景觀功能完善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體系,形成“北制造、南科技、東服務、中生態”的城市總體功能布局。-36-09實施保障構建高效能空間規劃治理體系 建立規劃傳導機制 強化規劃實施監督-37-實施保障實施保障 構建高效能空間規劃治理體系構建高效能空間規劃治理體系9.1 建立規劃傳導機制開發邊界內:控規單元開發邊界外:郊野、村莊單元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云南省國土空間規劃曲靖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麒沾34、馬、經開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縱向傳導中心城區空間布局細化落實外圍六個縣(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市縣聯動全國性專項規劃省級專項規劃市縣專項規劃綜合交通市政工程歷史文化保護產業發展生態修復橫向統籌橫向統籌鎮(鄉)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建立國土空間規劃縱向、橫向傳導體系保障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實施傳導-38-9.2 強化規劃實施監督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管理平臺“一張藍圖”“一套機制”構建國土空間“一張圖”管理平臺,形成全覆蓋、全過程、全系統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為國土空間精細化治理提供智能化手段,實現規劃編制、審批、實施、監督、評估閉環的智慧管理。建立健全空間規劃管理、規劃實施評估、規劃實施考核督查等相關制度,暢通全過程公眾參與機制,創新規劃實施配套政策體系,保障規劃有效實施。-39-實施保障實施保障 構建高效能空間規劃治理體系構建高效能空間規劃治理體系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9
141份